第一篇:中共南溪县教育局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县委第十届全委会第四次会议精神
中共南溪县教育局委员会(报告)
南教委〔2008〕4号签发人:袁华锦
中共南溪县教育局委员会 关于贯彻落实县委第十届全委会第四次会议精神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报告
中共南溪县委:
2008年1月10日,县委十届四次全会胜利召开,会上周宇书记作了题为《创新工作,加快发展,奋力推进富民强县全面小康新跨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回顾了2007年南溪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2008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是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重农稳县”发展战略、推进南溪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县委十届四次全会刚刚闭幕,县教育局立即对学习贯彻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进行安排部署,在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中迅速掀起学习讨论“报告”的热潮。
一、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 县委十届四次全会是在南溪跨越式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将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与南溪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为南溪奋
1力推进富民强县全面小康新跨越,指明了方向,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宜宾工业新区、四川科教强县、西南绿色食品基地”的奋斗目标上来,奋力推进南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明确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县委十届四次全会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将2008年确立为固本强基、乘势发展的关键之年和解放思想、追赶跨越的创新之年,明确了南溪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出了2008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一个主题——创新工作、加快发展,继续围绕三大定位——宜宾工业新区、四川科教强县、西南绿色食品基地,坚持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强县、科教兴县、重农稳县,强化两个保证——党建和民主法治,加快富民强县全面小康新跨越。
(二)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南溪的“名片”,是推进全县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将教育摆在社会和文化建设之首,体现出县委高度重视教育,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为建设“四川教育强县”而奋斗。
1、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把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作为加快推进思想解放的强大动力,突破狭隘的、短浅的、保守的思想,突破地域、行业限制,跳出教育办教育,把教育放到县域经济社会事业良性发展的全局去思考,放到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在解放思想中,将认识统一到教育优先发展是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重农稳县”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上来,大胆冲破思想上、行动上、体制上的各种束缚,以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
2、坚定不移地更新思维,创新理念。实践证明,创新是教育不断焕发出旺盛生机和活力的动力。目前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小县办大教育”的精神和理念,强化教育品牌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思维,创新教育理念,不断突破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事业的优质、快速发展。
3、坚定不移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县委十届四次全会对教育优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教育面临的机遇,对当前教育存在的学校“普九”负债过多、城区教育资源短缺、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完全均衡、优质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问题和挑战,要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助学体系,落实教育公平,做优普高教育,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带动全县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奋力工作,办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
2008年,全县教育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主线,以努力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建“四川教育强县”进程,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具体工作思路是:突出“教育创新”主题,抓住“管理、质量、和谐”三个关键,深化一种认识——全面深化教育创新意识,不断丰富教育发展内涵,着力打造南溪教育品牌。实施两大行动——教育惠民行动和教育创新行动。强化四支队伍——加强教育管理干部、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服务人员这四支队伍建设。落实六个重点——巩固提高“创示”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改善村小办学条件和幼儿教育办园条件;分类管理,分类督导,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与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目标是:大力推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机制创新,促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
阶。进一步做好“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的巩固提高工作,加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拓展城区教育资源,抓好教育民生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确保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并在省政府教育督政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开展教育创新行动,提升教育发展活力
1、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建立完善名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机制和导师制,推进城乡教师结对帮扶、互动交流、名优教师送教下乡等工作,促进城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2、创新督导评估机制。改进年终综合督导评估方式,采取分类督导与综合评估相结合,过程管理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学校,实行年终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免检评优。
3、创新远程教育应用。将远程教育内容安排进入课程表,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每一个学生,应用远程教育优质资源,组织开发具有南溪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
4、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扩大南溪职中办学规模,搞好市场对接,探索企业化运作模式,做强特色专业,打造南溪职教品牌。
5、创新安全管理制度。推行安全保证金管理制度,采取安全工作过程量化考核与安全目标考核挂钩的办法,落实安全责任,提升管理水平。
(二)大力开展教育惠民行动,促进教育公平
1、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更新学校的“旧课桌、旧板凳、旧床、旧讲台、旧电路”,完善村小的设备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农村幼儿园(班)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学(园)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整合教育资源,缓解城区教育资源压力。加快南二中、南四中、南职中的教学资源拓展进度,并以乡镇中心校、初中为主体,着力打造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农村学生,缓解城区压力。
3、大力推进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做好“一免一补”工作。创新“留守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三残”儿童少年的教育保障机制,完善扶贫助学机制,确保教育公平。
4、进一步化解“普九”债务和代课教师问题。抓住政策机遇,切实减轻学校办学压力,让学校轻装上阵,增添发展活力。
(三)加强四支队伍建设,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教育管理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建立完善教育管理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奖惩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管理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名师工程”,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实行教研员动态管理,学科优秀教师兼任教研员良性互动机制,激发教育科研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教育服务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服务人员培训和管理机制,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教师、学生服务。
(四)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改革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实施学校“阳光体育工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五)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
围绕“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争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南一中为龙头,积极探索农村综合高中办学规律,着力构建南一中、南二中、南五中三校并进的普高教育良好格局,全面打造南溪高中教育品牌。一是积极探索办学形式多元化,开放普通高中教育市场,引进教育竞争机制,激活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动力。二是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高中教研联组的带动效应,加强新课改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三是规范招生行为,确保优质生源。四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大质量监控管理力度,实施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协作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确保普通高中教育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六)坚持依法治教,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依法行政,规范各种办学(园)行为,以良好的教育形象,赢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尊重和支持。强化校园安全和综合治理
工作,巩固提高“警校共育”成果,重点做好退休教师、民师、代课教师等不稳定因素的信访和维稳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营造平安和谐教育环境。
中共南溪县教育局委员会
2008年1月18日
主题词:文秘工作 教育 发展 报告
抄送:市教育局,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
南溪县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1月18日印
(共印20份)
第二篇:中共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共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作重要讲话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4年2月1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人民网成都2月10日电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2月9日至10日在成都举行。出席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6人,候补省委委员17人。四川省纪委常委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王东明受省委常委会委托作的报告,研究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全会充分肯定了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省委常委会紧紧依靠全省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和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奋力抗击芦山强烈地震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和民主政治建设,全力维护藏区和全省社会稳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面临多种特殊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保持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全省社会大局稳定,保持了全省上下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四川是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率先进行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30多年来,四川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靠的是改革开放。当前,四川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作为西部大省,要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步伐,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两个跨
越”奋斗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全会指出,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必须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于自我革新,跳出条条框框,大胆试大胆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的新路子。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全会指出,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开放之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规范权力运行,发展人民民主,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巴蜀文化独特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关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指出必须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坚定不移贯彻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与时俱进推进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强化全局意识,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突出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坚持积极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全会对四川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问题至关重要。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问题的关键。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制定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单位生产总值用地量下降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制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越是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越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合理构建政府职能体系,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网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省与市、县事权范围,加强乡镇基本财力保障。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必然选择。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构建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推广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经验,支持市(州)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
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措施。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科研院所改革,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进行企业股权激励、专项产品利润分成、项目承包责任等激励机制试点,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内陆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要完善吸引投资体制机制,推进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由产业招商向供应链、核心价值链招商转变。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抢抓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促进开放合作发展。推进开放载体建设,支持成都创设西部内陆自贸区。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推动建立代表履职监督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和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认真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推进依法执政,改进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法制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研究制定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地方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
全会提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是群众最为关注、最直观体现公平正义程度的改革领域。要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适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更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质量。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必须着眼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按照政府保障基本的原则,建立完善社会产品和服务提供制度。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全会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科学划定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建立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省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要建立重大改革事项领导牵头协调、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全力抓好改革各项工作。强化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和优秀人才积极投身改革事业。
全会强调,新时期的改革涉及面更广,调整利益格局更加艰难,必须准确把握改革的规律和特点,提升驾驭改革的综合能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问题,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处理好解放思想与扎实稳妥的问题,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善于积小胜为大胜;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加强改革措施的配套和衔接,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处理好深化认识与提高行动自觉的问题,吃透中央和省委的改革精神,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紧紧依靠群众推动改革;处理好深化改革与发展稳定的问题,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发展、维护稳定。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为推进“两个跨越”、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县经信委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县经信委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12月31日上午,且信委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县经信委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县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等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当前工作,提出了做好当前和2014年各项工作的思路和指导思想。
会议要求,各股室要立足当前搞好收官,按照年初预定计划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认真总结梳理2013年工作亮点和闪光点,查找问题和不足,在总结回顾中实现争先进位,在总结回顾的基础上谋划好2014年的开局。要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实抓细。
会议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不发表不切实际的过激言论,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明财经纪律、各项开支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严格对照文件规定执行,自12月31日至元月6日定为县经信委无公款招待周。要严明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按时上下班,工作期间严禁上网玩游戏,严格按照考勤考绩制度兑现奖惩。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各项工作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希望大家迅速紧张起来,振作精神做好2013收官和2014年的开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