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玲 2014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8:4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玲 2014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玲 2014读后感》。

第一篇:龙玲 2014读后感

读《爱心与教育》感受

龙玲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近教育。

感受很多,唯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文中有对善良,懂事的宁玮的赞美和想念,对调皮顽劣的万同的耐心教导,对多才多艺的程桦的悉心栽培和引导……其中最触动我的心弦的是: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与顽童打交道》的故事完整的讲述了万同从顽劣转化为一个好的学生的过程,在读此故事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也是随着故事的波澜起伏而起伏万千,万同只是一个人人见而避之,甚至是一个极其受人厌恶的人。然而,李老师并没有放弃他,相反,他用尽所有办法来拯救这个“坏小孩”他的爱心,耐心,以及信心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不能及的。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技巧更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的借鉴。万同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证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然而,后进生的自我教育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现象,李老师的这种说法我是万分赞同的,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也能遇上和万同类似的学生,然而,真正做到对“后进生”有爱心与耐心的老师又有几个?

在读《爱心与教育》的过程中,我心中一直有一股浓浓的师情和爱意在荡漾,原来,教育也可以如此的美丽。李镇西老师说过:“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作为教师的我认为,一个老师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万同德转化,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他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部分老师都是有爱心的,他们会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等,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李镇西老师让我明白了,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这个故事以万同偷同学随身听的事件展开,一般人都会对万同进行直接审问进而给以处分,然而,李老师就能以巧妙方法处理这件事,以一位好朋友的角色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让学生背思想包袱。对此,我由衷的表示佩服,如果教育是一项挑战,那么,李老师就是那位胜利者。当然,这是每一位教师的最终目标,但是绝大数老师都是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我们要以童心,爱心,真心以及信心来付诸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献身。

读《爱心与教育》,我真正学到了很多,我将永远珍惜这笔宝贵的财富,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让我明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有多难,而自己离合格还有多远的距离。

第二篇:姚春玲读后感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姚春玲《 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说实在的,我不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对感兴趣的书偶尔也会翻一翻,听到同事的介绍,决定读一读,在本学期的教学之余,我便在每天拿起书翻一翻,看一看,想一想。翻开书,一章章一页页细细地品味着。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投入和激情以及他在教育上的智慧与爱心的确让我感动。

雷夫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我想这也是当前我们教育所缺失的一种精神。雷夫的富有激情、独特的个性、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创造第56号教室奇迹的体现。

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应该算作一个责任心强的老师,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书读到三分之一处我便看清了自己。为什么从教12年,我的教室里没有奇迹?为什么差生转化就那么难? “奇迹”,从来不是瞬间的好运;创造“奇迹”的雷夫带来的,有感动,有方法,有不同视角的新世界。

“奇迹”的配方一 ——教师的境界。

雷夫,作为一个老师,有着丰富的知识并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平日教学,着眼学生的课堂学习,这是小处,着眼学生的发展,这是大处;而雷夫看到的更多,他把社会现象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分析,这给了我一些感触。在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这以前我是没思考过的,感觉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怨天怨地怨社会。读了雷夫的故事,原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动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再平凡的老师也有影响至少一个学生的力量。老师的境界,是对现实的妥协,还是脚踏实地的从己做起?人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潜质,就像雷夫老师自己所说,他不是超人,与一般老师一样,他会失败,会痛苦甚至也曾疲倦、迷茫过。但是“教室的火”点燃了他的激情和信心,他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是的,从那时起,雷夫老师找到了真正可以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业,并且他正是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

雷夫老师是有理想的。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为人之道,鼓励孩子追寻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理想背后就是朴素的教育真谛——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抱有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雷夫老师是有激情的。他已经用了25年时间并且还要继续坚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他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在孩子们身上,用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给他们带去宝贵的东西。如果没有最单纯的教育热忱,我想没有人会如此执着、安分和踏实。而雷夫的这些都没有因时间和声誉而改变。

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想到自己,近来的教学很苦,为调皮不听话的孩子感到束手无策,怕达不到教学指标而不敢怠慢,匆匆的忙碌中我似乎没有清晰的教育理想可言。但是同样在各种考试压力下,雷夫老师却能在一间狭小的教室创造无限的可能,他奉献,他坚持,他热情,感谢他,他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也愿意拿出年轻人的激情去拥抱未来,用更多努力去战胜困难,用继续奋斗去取代苦恼。

“奇迹”的配方二——教师的师爱。

“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多么深沉朴实的爱!雷夫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也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艾斯奎斯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艾斯奎斯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20多年来,56号教室6点半就敞开了门”,雷夫老师写到,“我在一片漆黑中到校,比正式上课时间早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迎接我的是一群热切等待学习的学生。他们自愿早到,和我一起用这一小时来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我并不特别有创造力,所以只能尽我所能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是什么让孩子如此自愿积极来学习,又是什么让雷夫舍弃休息,用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就连寒暑假也几乎天天陪着他们学习?是爱吧。第56号教室是雷夫用爱心建筑的心灵之家,是一个充满爱的最温暖的家。

这里有爱有信任而没有“害怕”。“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雷夫就这么做,他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许多点点滴滴都建立在爱和信任的基础上,他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美丽的天使。雷夫心里装的是学生,以身作则,公平、讲道理,有耐心和恒心,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成为孩子的榜样。因此他们的班级氛围快乐轻松,学生很沉静、文明有礼。

雷夫老师把“道德发展六阶段”导入班级来教育孩子,也可以说是一种“爱”的教育。他爱孩子,用“六阶段”来引导学生人格、品质的成长。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孩子们

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许给予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别人。雷夫要让孩子知道人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的,他相信还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但是雷夫要在教导孩子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因为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希望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去培养自己,达到一定高度的生命境界。

“奇迹”的配方三——教师的信念。

雷夫的小学地处洛杉矶贫困区,然而他班里学生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AST)前5%,雷夫总是反复地说:“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想,正是雷夫老师这种“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念才让他做得更好!教师要相信学生,而且是无条件地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向善的,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真善美的种子。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只要挖掘得法,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虽然有些学生很淘气,令老师头疼,但他们正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给学生以自信,使学生取得进步。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通向成功的不同道路,雷夫的故事告诉我,不管是哪条路,坚守自己的信念,走下去,总有成果等待你。

“奇迹”的配方四——教师的智慧。

说雷夫老师智慧,首先是因为他把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作为首要任务。他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通过文学,孩子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他把孩子带到将知识、热忱和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图书馆,挑

选合适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正面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办读书会等。在这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很多青少年青睐电视、电影、网络里的世界,难得有沉下心来品读经典,滋养心灵。雷夫老师不忘引导他的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世界,改变观念,改善气质。这一智慧之举我们都知道,却很难真正做好。

一连串的反思,让我惭愧至极。我想,我可能永远也做不到雷夫那么好,但至少我会通过努力尽可能的让班里的孩子们每一天多一份快乐,多一份幸福。就像第一节晨诵课送给孩子们的诗一样:新学期的儿歌,带给孩子们一学期的祝福,我要我们的学校永远干净整洁,我要我们的教室永远宽敞明亮,我要我的孩子们读更多更好的书,我要我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果我要求的太多就会一无所获,我只要我的孩子们天天快乐。

第三篇:2015-2016上学期工作总结--龙嘉玲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以打造英语特色、以活动育人、以研究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在张校的领导下,各位主任的指导下,在组长的带领下及各位老师的通力合作下,将我们英语组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回顾这一个学期,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是很充实,可谓一路探索、一路艰辛、一路欣喜、一路收获。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总结我个人的工作情况:

一、教学常规方面:

1、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本学期以抓好课堂质量为中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十月份的引领课、十一月份的课题研究课、十二月份的课题小结课及平时的相互听评课中,探讨教学法,取长补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备改检查,每次的备改检查做到认真仔细、做好记录、及时反馈、不断改进。

3、星光检测方面,从九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开始经过多次的商讨到方案的策划起草,到最后每一项的落实及每个星期的检测内容查看打印等工作的跟进。

4、英语兴趣课,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在兴趣班教学歌曲五首、童话剧编排一个。

5、青蓝工程工作,本学期我是以一带二,与其说是师傅带徒弟,不如说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活动方面:

1、万圣节活动从九月份开始讨论活动形式,最后确定以T台秀的形式呈现。十月份主要承担万圣节T台秀的排练、音乐的剪辑,四年级个人秀和集体秀的排练,以及到后面全校的两次彩排工作。虽然排练的事情很多细节很繁琐,剪音乐眼睛很累,但是最后能以这么大的场面呈现出来还是让人很开心的。

2、字母操工作:从方案的策划开始,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也请教了很多相关的老师包括场地布置请教体育老师等等,方案出台后,大家都很积极的进行字母操的教学,在平时的课堂上也都很好的用字母操辅助教学。本学期虽然最后没有以比赛的形式呈现,因为活动较多相冲突的原因,但是我相信字母操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相信下个学期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会有更好的展示。

3、圣诞及元旦:我与周书老师承担了节目的排练工作。冰雪奇缘这个节目从开始确定剧本、选人、剪音乐、排练、无数次的修改,N多次的录音,领导多次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包括上台需要的各种道具制作,最后呈现在元旦晚会上。在此谢谢各位领导的帮助,谢谢各位老师的合作。

三、不足之处及下学期的建议:

1、以打造英语特色为目标,下个学期建议在活动方面我们更要重质而不是量,早计划早准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2、继续抓好我们的语音教学,让这一项教学特色全校展开。

3、英语兴趣课,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如可以每学期评出兴趣课中的“英语风采之星”。

4、星光检测方面,我们可以在检测形式及检测内容上加以完善,做得更好,比如在检测形式上我们可以加入学生检测,内容上可以以看图说话,以主题说话的形式,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第四篇:刘玲读后感2篇

读《快乐教育法》有感

在假期,我读了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所著的《快乐教育法》,(Discipline Without Tears)本书是他为加拿大教师所写的第一部书,出版后成为了英语国家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教师的权威读本,也为学生家长所推崇。

本书共分12章,他从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教师问题、孩子问题等方面剖析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并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应该怎样做父母。文章很深刻,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广,其中给我以深刻启迪的是第四章《理解当今的孩子》。

每个孩子的行为都有其一定的目的,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行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往往关注的是孩子行为的本身,很少过问他们做此行为的目的,这样就造成了孩子们犯错了我们就纠正,我们纠正过后孩子们接着再犯;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好像是被解决掉的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出现苗头等等的症状。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真正知道了孩子们的目的,我们才能帮孩子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也才能真正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认为,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不外乎有四种目的:目的一:为了引起他人注意。目的二:为了赢得权力。目的三:为了报复。目的四:为了表露失败。

针对目的一,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说,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孩子,首先会采取令人很满意的和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常常给人以很好的印象,但一旦没有得到赞赏或承认,他们的良好表现就会终止。对于那些把吸引注意力作为生活目标的孩子来说,被忽视是不可容忍的,为了得到他们所期望的注意,他们宁可通过搞破坏、搞恶作剧来得到处罚和责备。在10岁以前的儿童当中,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寻求他人认同的孩子是占很大比重的。如此我想到在我接触的孩子当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学生,包括我自己的女儿也是这样。他们有的过份认真,有的行为夸张,有的孩子总爱问很奇怪的问题,有的还特别爱炫耀,为了应付他们,把我弄得疲惫不堪。我也知道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想引起我和其他同学的注意,想让我这个老师多关心他一些,但当我无暇应付的时候,他们就会出现新的更激烈的状况了。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告诉我们,我们的纵容或是指责都会使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坚定自己的错误。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呢?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说,在孩子想得到注意时,教师决不要理睬他们,我们应忽视正在寻求关注的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唠叨,不要给予建议,不要提供,不要惩罚,更不要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们并不是刻意寻求关注的时候关注他们,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鼓励才是纠正孩子们所有不良行为的最好方法。

针对目的二,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说,如果教师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来阻止孩子对过分的关注的需要,那么,这个孩子将成为权力的追逐者。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孩子:固执、爱说谎、脾气暴燥、不听话、懒惰。我们对待这些孩子的方法,多数是与孩子争执、对抗,决不屈服,因为我们认为我们一定会赢。但事实并不像我们在其他较量中获胜那样的完美,我们在打败孩子的同时,孩子却变得更加桀骜不驯,他们会变成最终的胜利者。那么,孩子与你顶嘴你怎么办?孩子说作业忘带了(而实际上是他根本没写)你怎么办?你问任何问题他都闭口不答怎么办?孩子公然与你对抗你怎么办?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老师都曾遇到或将会遇到的。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办。他说老师应首先认识到追逐权力的孩子通常都是有野心的,然后尽力将他的野心引导到有益的方向。老师可以让他帮助另外一个孩子,或是在班级中给他一些权力,使他感觉到自己有威信。我们一定不要威胁他,我们甚至可以请求他给予我们帮助。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说,向这种类型的孩子寻求帮助要比威胁更有效。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们应该钦佩追逐权力的孩子的能力,任何一个能搅得教师、校长不得安宁的孩子,都应得到一定程度的赞扬。

针对目的三,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说,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被击垮了,他将不再努力去赢取权力斗争的胜利,转而伺机报复。我们应该承认,报复心很强的孩子虽然不多,但是却确确实实存在的。在我们的周边,常常发生青少年报复家长、老师、他人的事情。他们与整个社会为敌,常常蔑视他人,他们的行为刻毒,残忍。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说,对于这样的孩子,要避免惩罚,因为惩罚只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反抗。而作为教师的主要目标,就是尽我们所能把孩子争取过来,劝说他相信,他也同样能被同龄人所喜欢。我们可以利用整个班级团队来鼓励他,也可以让某一个孩子来帮助他。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告诉我们最关键的一点是当我们被某个孩子公开伤害时,千万不要有被伤害的感觉。

下面我们再看看目的四的孩子。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表露失败的孩子,极少参加各项活动,他们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他们本身就觉得毫无希望,他们放弃一切本应追求的东西,他们只求失败和挫折。面对他们,我们的自然反应也是放弃。我们把他们列入无可救药的行列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发展。这样的孩子在高年级所占的比例要比低年级大,但这并不等于说低年级就没有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希望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能告诉我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来帮一帮这样的孩子,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说得很简单,那就是不要泄气,更不要放弃。细想一想,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说得很有道理。对于一个自暴自弃,只求失败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也泄气了,我们的孩子不是真的就成了废人了吗?我们要真诚的告诉孩子们“我绝不会放弃你的”。更不要给他一种你是在支持劣等生的感觉。当他努力时,要及时地表扬他,鼓励他,要多给他提建设性的意见,要把他拉入班级的行列中,这才是我们为人师者应该做的。

我们知道了孩子们的行为不外乎能上四种目标,那如何辨别孩子的行为是属于哪种目的呢?鲁道夫.德雪屈尔博士告诉我们,当你感觉恼怒时,此学生的目标是获得关注,如果你感到被击败或爱到威胁时,此学生的目标是获得权力,如果你感到深受伤害,此学生的目标是为了报复,如果你感到无助,此学生的目标是为了表露失败。

最后我要说的是,即便是最倔强、最霸道、最凶残、最消沉的孩子,也可以由一个见多识广的教师和一个充满鼓励氛围的班级教育好的。我们都不要放弃,一起努力吧!

读《窗外的小豆豆》有感

学期中我班转来一个孩子,他的妈妈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担心我会对他的孩子在犯错误时严厉指责,就送我一本《窗外的小豆豆》,刚开始我并不以为然,觉得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当我仔细阅读完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由衷地敬佩小林校长,他是一位真正的教学家,他用心良苦在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努力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使我不得不感到震撼。

小豆豆是日本一位一年级的小女孩,因每天严重干扰师生上课被迫转学了。这个小女孩实在太“闹人”啦!如,上课时她把书桌的盖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并且把头伸进书桌里找东西,啪啦声不断,就这样一直影响大家上课;有时累了她就跑到窗前不但与街上的艺人打招呼,而且还请他们进来演唱;有时莫名其妙的与天上的燕子说话等等„„后来老师无奈地让她转学了。她得妈妈把她转进了另一所学校后,校长耐心倾听她心中得故事后,有所启发:让学校上的课程,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先上,回家布置很有创意的作业——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等,这样使学生在自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意活动中学会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从这个小故事我想到了我们班刚个转来的这个孩子,这个大男孩儿与小豆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一进教室他也把班级搅得昏天暗地,气的我喘不上气来,如:每到上课时他就不断得敲桌子,出怪声,有时特意给前前后后的学生讲话逗乐,有时用锐器鼓捣东西演杂技,甚至在老师正讲课时,在教室来回走动,你用眼神示意他——他却毫不理会,你批评他一下,他有千言万语等着和你辩论,平时作业一个字不写,得过且过。开始我看见他就像看见癞蛤蟆一样,每天上课看都不愿意看他一眼,甚至有时我看见他就气的浑身直哆嗦!难怪他的妈妈会送我一本《窗外的小豆豆》,他不正是那个不听话的小豆豆吗?后来我静下来想一想,这样也不是办法,硬的不行用软的试试,看看这样能不能使他有所变化。于是我开始了计划,经常找他谈心,并且在学习中生活中肯定他的优点,提高他的生活学习得积极性。比如,他的声音响亮,我就经常让他带领同学们晨读,他很得意,很快的他就把课文预习复习很多遍,学习得劲儿头特别足。还有,也因为他的声音很响亮,于是就让他在老师不在教室的情况下,帮助维持室内纪律,这样他就必须以身作则,自己的毛病就得忍下来,这样竟改好了很多。还有就是每天晚自习后与家长及时沟通,表扬孩子一天在学校的表现,渐渐地孩子变了,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多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诚恳得向我道歉,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好学生。从小豆豆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了对于一个特殊学生要用特殊的方法解决。要与学生和平相处,把自主学习得钥匙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鼓励创新,这样必将带来学习的愉悦和生活的快乐。

书中小豆豆的妈妈也令人敬佩,她是个了不起的家长,小豆豆的妈妈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从来没有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平凡而了不起的母亲。也许是国情的不同,也许是时代的差异,当小豆豆告诉妈妈,晚上要到学校露营,了不起的妈妈首先想到的,不是安全问题,不是会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而是“小豆豆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这种情景,还是让她看看为 好,这种事情在中国现有教学环境下,学校会做到吗?家长有几个人会理解,恐怕许多家长、老师却会难以理解,“学校是不是疯了?”这个母亲,对巴学园组织的一切活动,不论理解还是不理解,都予以绝对的信任和支持。这也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在教育自己女儿方面,是多么的失败,总是认为别人的孩子不会的,不管是不是孩子愿意,总是让自己的孩子先会,导致了孩子性格叛逆。

小豆豆是幸运的,是令人羡慕的。我们身边有太多小豆豆这样的孩子,我们有过这样的耐心吗?有没有真心诚意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呢?小豆豆的故事告诉了我什么是真爱,其实很简单,真爱是份等待,是一种倾听,是一份宽容,是一种尊重,是一份耐心,教育的无痕在于一种无声的溶入。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新课改下的教育,学生的自主更加明显,空间更加广阔,形式更加灵活,个性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家长用真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用真爱去点燃教育理想的火焰,用真爱去为学生美好人生铺设道路。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我窗外的小豆豆,一个快乐的小豆豆。

第五篇:钱玲燕读后感

读《一问一世界》有感

近期读了杨澜作为资深的媒体人,把自己从业20年的经历汇成的一部感悟式传记------《一问一世界》。

《一问一世界》开篇就问了什么是成功?到底怎样算是成功?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急急忙忙地赶路,为了成功,他们忘记了最初的追求,忽略了身边的人,忽略了路边那美丽的风景,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同志们,当你们在匆忙赶路的时候,不妨停下你的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让自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想想自己到底是要追求什么,或许我们会错过这一辆班车,但是下一辆班车一定会马上到来的。

书中也讲到了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中国的教育大部分都像是从一个磨具工厂出来的玩偶,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我们学会的是接受,而不是想为什么这样。杨澜在书中写到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的时候,正好是一节外教上的宗教课,他讲完了以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一个大教室里,100多个学生,寂静无声,大家都羞涩地低下了头,没有一个人举手。教授非常生气地从兜里掏出一块美金,说:“谁要是问出一个问题,哪怕是再愚蠢的问题,我就把这一块美金给他。”其实在台下的这么多学生,怎么可能会没有问题,后来杨澜举起了手。从这个小故事中也折射了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多么地被动,孩子大部分是被动地学,他们不习惯了接受,如果自己问出问题来深怕自己的问题没啥新意,深怕被人取笑,对自我缺乏信心。现在的我们宁愿静静地听老师讲,听同

学讲,甚至是听父母长辈讲,你只要学会接受,记住答案,然后在把答案什么的套进问题中就ok了。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也可以说我也遭遇着这样的情况,每次叫孩子们提问,没有几个孩子会大胆的提出问题来,当你说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往往这时候教室里就一片寂静。孩子们究竟在害怕些什么?是不敢尝试,是害怕失败,还是害怕出丑,害怕与人交流?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都学会发问,是一件多么必要和引人深思的事情呢。

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无奈,生活其实很开放,但是现实中的课堂其实很狭窄,它往往给我们了我们固定的模式,也往往给我们准备好了正确的答案,我们往往也缺少了挑战权威的勇气,觉得这天生就是应该如此存在,却不知道它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是以这种方式存在,如果是以另外一种方式会如何,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有时候,我们是缺少了思考的时候,也缺少了思考的空间。

下载龙玲 2014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玲 2014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后感权继玲

    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感 权继玲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

    龙族读后感

    龙族读后感 读龙族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年刚初中毕业。中考考得不好不坏,但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不够,也因为学校的选择和父母有过几次不大不小的争吵。等到学校全都确定下来的......

    剑龙读后感

    第十二次读书会后,我们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科普读物《剑龙》这本书,剑龙读后感。这是一本讲述恐龙的读本,给孩子讲述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学习了关于剑龙这种恐龙的一......

    《龙族》读后感

    《龙族》读后感 《龙族》读后感 1 手机看不过瘾,直接搬了实体来啃,怎么说呢,有些惆怅。文章这种东西,当你熟练了语法词汇加上些课后积淀,时间也不敢说会带你成长,和心志灵气胸怀眼......

    龙族读后感

    不仅是屠龙——读《龙族》有感 每个人年少的时候,心中都有一个孤独的路明非,或者是楚子航——《龙族》 读完一本这么厚的书,我发现我读到的不仅是屠龙故事,而是一种孤寂感。龙族......

    笨笨龙读后感

    《笨笨龙》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笨笨龙》。打开这本书,书中的每一副插图都是那么美丽神奇,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充满了友善和欢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有能力......

    龙族读后感

    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有的梦想 ——亦是孤独读《龙族》有感每次读完都有一种酸涩之感,所读的似乎不是那一群青年的屠龙故事,而是他们的生活,仅仅是最简简单单的生活,却有着一种令人......

    《龙族》读后感

    [《龙族》读后感]读完《龙族》之后,我突然发现我也有一种孤寂的感觉了,《龙族》读后感。孤寂。孤独与寂寞。在《龙族》最后一章中,那个肯德基先生指着自己的心脏,说:我们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