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B)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C)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B)
A.洛克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B)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C)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C)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D)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个别辅导D.布置作业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C)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B)A.开端B.中间C.终端D.外部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B)A.暂时遗忘B.永久遗忘C.干扰遗忘D.逆向遗忘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C)A.知觉B.嗅觉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D)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B)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D)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C)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教育学)。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克鲁普斯卡亚)。
2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狭义教育一般是指(学校教育)。
2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2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26.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7.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
28.课外校外教育具有(自觉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29.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30.道德感是受(社会)制约的,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的特点。
3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3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有(不均衡)有(快后慢)的特点。
33.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说,认为每一个智力因素都包括内容、(操作)、产品三个维度的立方体。
34.气质类型通常被分成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但混合类型的人居多。
3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
36.青少年学习动机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不很自觉和(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自觉和稳定)的学习动机转化。
37.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的结构主要指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
38.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技术主要强调三条:即真诚、(同感)和(尊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个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3)热爱学生;
(4)集体协作的精神;
(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40.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1.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3.简述个性的—般特点。
(1)个性的整体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
(5)他律(外控)与自律(内按)性。
44.人的注意可分为哪些种类?
人的注意可分为:
(1)不随意注意(或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
(2)随意注意(或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便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2分)。
4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1)建立关系;
(2)了解问题;
(3)分析诊断;
(4)帮助指导;
(5)结束咨询。
46.什么是需要?需要分为哪些种类?
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在主观上以一种缺乏感或丰富感被人体验。
需要的种类根据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与后天获得的社会需要;根据指向对象不同可分为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13,共26分。
47.论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传、习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其次,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但要把现成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还必须以学生一定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作基础,因此教学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知识的巩固与保持;运用知识。
(3)联系实际。(5分)
4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4分)
影响因素:
(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
(2)动机和情绪状态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联想与原型启示;
(4)正负迁移与特殊、非特殊迁移;
(5)定势(心向)的作用;
(6)个性因素。
第二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大学》
2.因办私学,并倡导“有教无类”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朱熹C.孔子D.孟子
3.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是“现代教育”派的主要观点,其代表人物是()。
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布鲁纳
4.马克思主义关于()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社会发展的理论B.剩余价值的理论C.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素质教育的理论
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班级授课制
6.学校的优美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受到熏陶,此属于()的影响。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学科课程
7.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C.学生会活动D.班主任工作
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A.诊断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9.颜回说“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B.疏导C.因材施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10.课外、校外工作是()
A.课堂教学的延续B.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C.课外和校外的文体活动D.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共 15 分,每空 1 分)
1.一般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_______、教育影响三方面。
2.在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_______________被称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3.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向未来。
4.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6.一般认为,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7.赫尔巴特把教育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方法四个阶段。
8.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_______。
9.课程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10.课程标准是根据___________,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校___________的指导性文 件。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学校文化
2.素质教育
3.教师专业发展
4.课程
5.教学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教育学产生、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2.从不同的教育目的观中选择两种,简述其主要观点。
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4.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5.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意义?
五.论述题(共 20 分,第一题 12 分,第二题 8 分)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及其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教学教育性规律。
六、案例分析(共 10 分)
某市一中学今年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按成绩好坏重新分班,5 月份以后,学校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初三(3)班、(4)班学生授课时断时续,到中考前两个班的学生被学校停课近一个月,还未中考两个班级教室内大部分桌椅已不知去向。早在 3 年前,该中学就按成绩好坏对初三年级重新分班教学,对学生择“优”而教。该中学有 1000 多名学生,分三个年级。学校负责人说,学校按分数排队重新分班,是为了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免一些不愿学习的学生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该中学初三(4)班班主任说,分的班也不叫好班、差班,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类施教”。(1)班、(2)班学生成绩相对好一些,老师讲课时进度会更快一些,(3)班、(4)班学生基础相对差一些,老师讲课则更详细一些。而据初三(3)班的一些学生介绍,今年分班后,有时老师来上课连书都不带,只叫学生自己复习。一位学生家长表示,他儿子从不惹事生非,分班前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只是上学期期末考试恰好成绩不理想,进了“差”班,以后怎么办?
请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对上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二)参考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A2 .C3 .B4 .C5 .D6 .C7 .A8 .D9 .B10 .B
二.填空题(共 15 分,每空 1 分)
1.受教育者2.《大教学论》3.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4.强制性 普及性 基础性5.创新精神6.心理关系
7.明了、联想、系统8.学校教育制度9.教材
10.课程计划、学科教学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努力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研究、躬身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等专业素养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4.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
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课程,即某一门学科。
5.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体力、智力,陶冶品德、美
感,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教育学产生、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开始研究教育问题,但还不完整。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 中国的《学记》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但它们都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从 16 世纪到 19 世纪末。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年),这个时期,西方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教育著作。
(3)教育学的蓬勃发展阶段:出现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分支。
(4)教育学的走向(1 分):研究的多样化与学科的进一步分化(1 分)。
2.从不同的教育目的观中选择两种,简述其主要观点。
(1)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3)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4)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 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选择两种即可,展开叙述)
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调动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A 教育者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B 教育者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C 教育者要善于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5.课外、校外教育意义:
(1)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宽已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获得知识。
(2)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5)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五.论述题(共 20 分,第一题 12 分,第二题 8 分)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及其要求。
(1)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当今教育发展对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先进教育观在教师角色定位上的具体体现,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不仅 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社会已进入到终身学习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教学教育性规律。
(1)书能育人:书是知识的象征、载体,知识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本身具有教育意义。(联系实际论述)
(2)教书的人(教师)能育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学生的向师性说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而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教育的重要力量(联系实际论述)
(3)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本身也能育人:教学过程是充满道德意义的,教学活动本身通过传递的富有道德内涵的内容、通过道德的方式施加影响产生教学的道德性。
(联系实际论述)
六、案例分析(共 10 分)
(1)考试和选拔是检验教育成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而当它成为教育自身所追求的目标时,就会出现一种“分数崇拜”,使教育者形成一种错误的“分数至上”的人才观,其结果是扭曲教育的功能,背离教育的根本宗旨,分数和考试的作用被异化了,本质的东西被埋没了,负面的影响突出了。
(2)义务教育应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保障并努力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应使评价、考试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不是制造等级的方式。按成绩分班,在为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制造了更优越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制造了等级和歧视,导致教育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平等,这是违背教育的本原的。
(3)因此,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放弃其推崇备至的分数决定论,要采用一种发展性评价,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让教育返璞归真。
第三篇: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参考
1.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2.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3.为了让学生形成对产品的直接感知,老师带领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这体现的直观方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4.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
A.班级升学率 B.教师讲课水平
C.教师科研水平D.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5.某同学在做阅读时,习惯带着问题去看材料,这种元认知策略是()。
A.计划策略 B.注意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控策略
6.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A.独创性 B.独特性 C.计划性 D.预设性
7.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讲解 B.定势 C.启发 D.迁移
8.京剧中的“大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A.生 B.旦 C.净 D.丑
9.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明代戏剧家是()。
A.关汉卿 B.汤显祖 C.王实甫 D.孔尚任
1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是()。
A.夏朝建立 B.盘庚迁都 C.武王伐纣 D.陈胜吴广起义
1.【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2.【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具体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题中所述应为具体迁移,故选D。
3.【答案】A。
4.【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动机与效果的辨证统一,又以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准。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净行亦叫“大花脸”,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
9.【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戏剧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10.【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ABC均是发生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历史事件,D项发生在秦朝末年,故选D。
第四篇: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
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像力
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部分答案
一、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二、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第五篇: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 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 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 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