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心得体会
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学习《规划纲要》,我感到这份广集众智以凝聚共识,力求完善的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坚定决心,现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清晰、目标明确、规划周密。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三、政校分开,高校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
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学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多用依法治校。
四、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人民满意教师。
第二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体会
高坝镇六坝九年制学校
冯作杰
今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对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描绘了蓝图。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它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它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并进一步明确指出,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为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它设计了发展、改革、保障三大任务。它庄严地宣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这个一直被社会各界当成检验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象征性指标,终于在国家纲领性文件中明确下来。
贯彻《纲要》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系统工程,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教育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面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各界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讨。我认为有几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纲要》的落实。
1、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教育结构的优化对于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作用非常突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进一步推进了人才需求结构的急剧变化。但是,2009年我国中等教育以上毕业生共有3808.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仅为619.2万人,只占中等教育以上学生比例的16.3%。可见现阶段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使得教育能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协调一致。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 就业、改善民生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积极作用。
2、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既是惠及全民教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全面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以高校的师生比为例,在1999—2008年期间,普通高校和研究生招生数量分别以19.5%和20.4%的年均速度增长,而同期高校专任教师的数量仅以 12.3%的年均速度增长。师资力量配置与学生数量增长的比例已很不协调。所以,应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数量与质量不协调的状况。通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建设知名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和市场急需专业,全面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使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3、进一步科学地强化素质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方面的转变,需要科学地强化素质教育。一是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二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以促进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涌现。据统计我国约有半数的中小学生每天只有2小时左右的空闲时间,且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加课、参加各类辅导班仍是空余时间的重要内容。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看起来似乎增加了知识量,事实证明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之进入有智商无智慧,有智慧而无青春的不良循环。
4、进一步科学地推进职称评定机制的改革。决定教育优劣的关键是师资的质量问题,一个好的机制可以使人才辈出,大师级的人物会应运而生。《纲要》提出了“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要求,但现行的职称评定机制已实行多年,实践证明其中有许多不科学的因素。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知识的积累度,教学质量的优胜率,教书育人的成功率等。要改革我国现行机制中职称评定标准上,片面强调所谓科研的倾向,要避免不管工作态度如何,不管教学质量如何,不管承担了多少教学工作量,只要写几篇文章或承担某一级别的课 2 题,就可以评为高一级职称的倾向,不要使教师的专注力发生偏离,使学校变为一个追逐名利的场所。要知道,教学质量滑坡,高楼大厦林立却不见大师的踪迹,长此以往带来的消极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因而,有效地贯彻《纲要》,进一步科学地推进职称评定机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2010年,是新中国另一个甲子的起始之年,也是我国教育开启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年,虽然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但《纲要》的颁布,政府问计于民的真诚姿态,让人看到了教育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的希望。
第三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远 程 培 训 学习心 得
米易县第一小学校 赵忠红
我于2011年4月27日至5月19日,参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远程培训。聆听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关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和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的讲话,国家级、省级有关学者围绕当前教育问题的专题讲座。很多专家的讲座都重复听了第二遍,有的都听了第三遍。这次远程培训开放的各个讲座都很精彩,各位专家不仅有理论高度,还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入情入理的讲解深深地吸引着我,通过网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教育规划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释放出“不破不立”的改革信号。
在积极认真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作 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纲要》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纲要》切实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做出了要求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 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我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纲要》特别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这个平台即将关闭的时刻,我要发自肺腑地说一句:这种培训方式更经济、更实用、更高效、更受我们的欢迎!
第四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活动。《教育规划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感触颇深。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其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第三,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第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第五,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首先,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次,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总之,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植根于我们的具体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抓住整合机遇,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五校整合,打造成都市职业教育航母,建立国际知名、全国一流、四川第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对四川省、成都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诠释。在此背景下,我校要调整人才结构,大力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其次,要着力改革当前职业教育高、难课题,培养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第三,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大力培养服务业方面的人才;第四、要加快改造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进度,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以适应产业、企业和岗位对人才信息素养的客观要求。今年是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起步之年,也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也分别明确了未来十年内教育发展、人才发展、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所有这些都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成都市《教育发展纲要》阐述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我校整合后学校对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当前、中期、远景规划:职业体系高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树立科学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集团办学主力作用;促进文化、技艺传承;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这对我校今后进行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明确坚实的依据。同时对我校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新的任务:1.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3.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4.支撑现代产业体系;5.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6.深化教学模式改革;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8.提升教育信息水平;9.深入推进集团办学;10.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四、今后工作思路
我在认真阅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之后,并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涯感受到:近年来我市对职业教育院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我校作为我省、我市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我校教育工作者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符合我国、我省、我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职业教育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机制、新规律,在教育思想观念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以我市、我校为例:市重点帮助院校扩大建设,引导其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通过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同时适应社会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推进专业结构优化,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广开思路,大胆创新,走出去,请进来,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的新路子。
2.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静下心来走内涵发展之路,研讨课程体系、教材和课堂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想方设法把质量搞上去。
3.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干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为十二五规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我将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社会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作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好教师。
2011年8月22日
第五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读后感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院别:×××班别:×××姓名:×××学号:××××××××人们一致认为知识改变命运,而获得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不管对家长、学生、学校还是社会上的人士来说,考高分才是进入高等学府唯一的办法。所以近年来,高分低能这个词出现的很频繁。但是国家致力于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一度对考试招生制度做出调整,在经过前段日子的民意调查,国家最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考生招生制度做出了规范。
考试招生制度的规范分为四点。第一点概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原因和原则,指出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第二点是对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完善,指出要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第三点是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完善,指出要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第四点是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指出要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公开自主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我觉得这一点必然会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学生考完试之后本来就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是受何种分配,而这种分配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体现了各个高校不再是站在自身的利益招生,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利益出发。
四点中最备受关注的必然是第三点——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完善。其中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还有一点说的是自主招生。所谓自主招生既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20分或不等的优惠。自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试自主招生面试点学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但是随着这次教育的改革,自主招生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几天前,以北大和清华为首的多所高校自主签署了名为“北
约”和“华约”的联考制度,而同济大学随后也和几所著名理工学校成立了“同盟”。这使教育界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学校的招生办主任表示说这种联考制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另一方面可以多纬度评价一名考生。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以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既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又降低了考生的考试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考生奔波之苦。
社会各界对这个现象有褒贬不一的看法。学生们觉得这种联考制度太乱了,加大了选择的难度。一些学校的校长则表示支持这种做法,表示自主招生联考对考生总体是有利的,可以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权。但是联考应该考虑到中学的教学,太早进行优秀考生的“掐尖”不是长远之策。但是社会上也有一些声音指责联考学校“集团化操作、搞生源垄断,是生源的新圈地运动”。是各大高校想方设法招揽优秀人才的手段,他们考虑自己的利益较多,关注学生的权利较少。
鉴于这些舆论,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同盟是否可取?如果可取,那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加入其中或者另组成新的联盟,这时不再是“三足鼎立”而是“诸侯争霸”的局面的!这让家长还有考生们很迷茫。家长以及考生们对这种联盟的具体操作也不甚清楚。如果高考成绩达到高校录取分数,但是联考时考的不理想?高校如何作抉择?我觉得国家应该对这种做法做出一种规范,最大的还是要考虑到考生的利益,不能为了学校的名誉而乱结盟。但是很多人有疑问,国家的这个规划纲要不是刚出台吗?为什么又要制定另外的规范?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吧!但这也表明了中国的教育业正在茁壮成长并开始向成熟方向迈去。虽然如此,我还是很担心,希望成熟的制度能够尽早提出,毕竟多数人不愿意当医生手里的白老鼠。况且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认为高考的选择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有很重大的影响,这次选择的结果如何?与国家的政策有间接的联系。如果错过了一次好的机会,还会有下一次吗?
参考文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东方早报:北约华约圈地高考生源 高校酝酿新联盟(2010-11-24)
【3】东方早报:同济等八校抱团加入 自主招生成三国杀(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