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八德,新体会(精选)
新八德,新体会
钟芳玉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衰、文明进步的根本,也是当今国家民族强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怎样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文明素质”有关要求?怎样突出德育为先的工作要求?通过学习新八德之后我们有了新的思考。
听了两天的报告,又观看了光碟实证材料,王起顺,王欢等专家不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课,还给我们阐述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方针。专家们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新八德,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中华文明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而八德教育正是将国学经典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方式,中华民族的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我打算将“新八德”教育内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并且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则力行“新八德”。
第二篇:新八德体会
学习“新八德”心得体会
双岔河中学 韦安庆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新八德”是以传统文化为起点,现代文化为落脚点的教育,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这一理论要求。尤其是王教授在讲到:“新八德”教育可以增强学习耐力时,所说的“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句话,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从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普遍都愿意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做起这些事情来,他们会做得得心应手,而且能够做到很好,如果我们不去有意地中断,他们也能坚持做下去;相反,如果是他们不愿意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是当前最重要的,最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也会从心里抵触这些事情,也会能拖就拖,能晚做就不早做,能不做就不做。如果我们不去加以控制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做事习惯,到那时,就很难改正了。所以,我们老师必须采取了必要干预措施,让学生先做
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之后,再让他们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总之,“新八德”教育对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所做的这些提示非常适用。因此,我打算将“新八德”教育内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之中。并且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则力行“新八德”,决不搞个人形式主义!另外,我校本学期也确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目的“新八德”教育课题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我要按照学校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地进行每个阶段的研究,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形成材料,为课题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学习“新八德”心得体会
双岔河中学
韦安庆篇二:新八德学习体会
“新八德”教育学习体会
从教十几年来,越到后面越是觉得焦急、困惑,甚至于竟不时地忧国忧民,这不是大话,那种情绪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发展了,现在的孩子从思想上、学习态度上较之十几年前那会儿却反而严重退化了。这样的困惑和担忧也常常是与同事茶余饭后的话题,但也仍旧是困惑着,担忧着?? 这次县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组织的“新八德”教育学习,犹如春雷,惊醒迷糊中的我们,大有醍醐灌顶之功效。终于,长期以来一直理不清的问题有了答案,就像是一个痼疾有了明确的症结结论,让人看到康复的希望,不仅如此,“新八德”教育更是列出了完善的治愈程序,这就是“立志、孝亲、尊师、友学、谨行、诚信、仁爱、守法”。听着一场场的专题讲座,细细体味,我们便能剖析退化的根源。社会经济的腾飞,直接造成许多人价值观念的转变,渐渐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愈演愈烈。就业竞争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是竞争,就会是残酷的。恰恰忧子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学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因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喊得格外嘹亮!那么,用什么来衡量孩子的输赢与否呢?数字,得分栏上的数字——这多简洁明了。就是这样赤裸裸的功利心让家长千方百计地择校,然后教育部门、学校迫于同样“明了”的评比制度挥舞着应试指挥棒。我想,很多老师刚开始是不解和怀疑的,而后别人教出来的一些“学老爷”、“解题机”的应运而生,从学生的分数上的差异,家长开始怀疑那些否认分数万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每一个有自尊的老师,是绝不容许别人怀疑自己能力的。所以呢?能如何?只得投入应试的滚滚洪流中。试想,在一个为升学率、优生率竭力打拼,为学生考试分数斤斤计较争个你强我弱的今天,有几个教师为学生的德育留出足够的空间?几个家长在乎考分高、智商高的学生情商是否高呢?于是,有了“马加爵、药家鑫事件”,而且这种道德缺失还不仅仅局限于个别学生,它更是发展成一种社会毒瘤,所以有了广东的“小悦悦事件”,有了老人晕倒街头一双双经过的、冷漠的眼睛。反思一下,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整个社会价值重心的移位,人们对文化学习的定位出现严重的偏差,教育机构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出现轻视与遗弃的错误观念,怎能不直接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进而导致社会人文素质的急剧下降?
不过,沉重的话题希望就此画上句话!“新八德”教育为教育界及广大教育者抹去了长期遮蔽双眼的阴霾,让我们看清道路并不遥远,方法并非是一个我们陌生的境地;它其实就是回归,重新拾起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厚重的文化。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就会慨叹这个民族的神奇,而这一切正是有了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源头的代表人物老庄、孔孟等,他们被世人高度称赞的缘由,很大的成分就是他们把一个人的“德”放在至上的位置。中华经典的字字珠玑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营养;下面,我们就循着“新八德”去追溯中华传统的根源。记录中国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论语》学而篇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清朝秀才李毓秀在此基础上编成启蒙养正生活规范的《弟子规》,在这里,明确指出了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应是德育为先,然后才是智育。无独有偶,唐代教育家韩愈把教师的任务归结
拾取先贤散落的几片贝壳,就足于窥见其炫目的光辉。今天,我们倡导“新八德”教育,有着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经典浸润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必然也能在未来继续绽放光辉,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美丽的中国梦!篇三:学习新八德心得体会2 学习新八德心得体会
八德是指: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通过学习,我渐渐开始对其内容有了很明晰的从‘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学法和落实《弟子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 “新八德”从此深刻的植入了我的内心。学校也多次组织教研活动,将新八德内容正式引用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之中。首先,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认真阅读《成才之道必由之路》和《道德与法治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当我拿到后,迫不及待的认真学习起来。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领会了“新八德”在育人方面的良苦用心。它的内涵丰富,真正让孩子们从实践中去体验该如何做人。让我们做教师的懂得了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学习中,大家做笔记,交流研讨,班内践行,有了很大的收获。
“新八德”成为我们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本学期,每月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主题都是围绕新八德内容开展,九月份“尊师感恩”,十月份的“立志”,十一月份的“救失”,十二月份的“守法”。每月一主题,步步为引导,使得孩子们能够从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该怎么做。每月主题具体的活动,学校安排注重了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做到了分层次合理安排,让活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让孩子们活动中提高认识。生科学发展观;只有守法,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平等。“立志”是一个人为自己人生设立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经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志愿。
“孝亲”即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尊师”即尊敬老师。
“友学”即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团结、和谐相处。
“长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日积月累增长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
“救失”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守法”即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公正办事。
结合我班情况,具体说说我们的做法。九月份的“尊师感恩”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号召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的老师献上敬意。“说一说”就是在教师节这天,祝老师节日快乐,直接对老师表达敬意。“写一写”即可以写几句话给老师,感恩老师的教导。“做一做”即自己动手制作环保贺卡送给老师。这些都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们学会了在日常的行为中表达对老师的爱。十月份“立志”主题活动中,我们二年级各班开展了“我的目标我制定”的主题班会,孩子们从学习、生活技能、体育锻炼三个方面,制定了本学期自己的努力目标,比如学习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定出读几本书,每天读多长时间;生活上,每天坚持负责一项家务劳动,主动完成并一直坚持下去;体育锻炼方面可以定一种活动项目,如跳绳,到学期末达到一口气跳多少个的目标。这些小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的,是他们自己非常愿意完成的。制定目标有书面文字,以便后面的跟踪评价,学期末要依据每个人的计划进行小组内测评,评价激励着孩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十一月份“救失”活动,我们的主题班会是“我错了------”,在班会前,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给 自己画画错误像,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常犯的小错误画出来,班会上展示给小组同学,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以坦然的态度直面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是不可怕的,知错就改是好样的。并且小组内确定了改错办法以及监督人,在学校的小毛病由同学监督改正,在家里的小错误由家长监督改正。月末我们再次班会评价,看看错误改了吗?由同学、家长参与评价,真正改错的同学给予星级奖励。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们,知错就改是好样的,但是我们不能总是走在错误的脚印上,还要知道如何避免不犯错,那才是更加聪明的孩子。做事情之前要提前多思考,哪些是对的可以做,哪些是错的不可以做,三思而行者更值得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活动的引领下,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活动中,在实践中,他们快乐的成长着。
每单周周三的上午第三节课,是我们学校班主任工作研讨时间。以“新八德”内容为主线,我们研讨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八星”级道德学生评比活动方案》,努力使新八德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实施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于不足,请领导提出批评指正,也期待着向兄弟学校学习,让我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寻找幸福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幸福感、优势、美德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来自优势、美德,包括智慧、勇敢、仁爱、公正、克己、超越自我六大美德,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超越、节制、正义、智慧、勇气和仁慈。“积极情感是幸福的一面镜子,快乐是精神财富的奠基石,快乐是一种情感货币。在我们感到快乐时,我们会创造最大价值,我们想到新的创意、尝试新的爱好、投入自己的情感、保养自己的身体,并找到生命的意义。篇四:学习新八德心得体会 学习新八德心得体会 老四平中学 魏静涛
通过学习,我对“新八德”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了“新八德”是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的八个方面,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讲解,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同时,“新八德”教育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也都是相一致的,“新八德”是“八荣八耻”教育的根基,新八德”符合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论,“新八德”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我们进行“新八德”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我们感慨良多,亦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还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
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
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很难说他能够真爱他人,更不用说去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的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从字源上说,“教”字左从“孝”、右从“文”,“教”的原义其实就是教人以
“孝”。学校孝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圣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这次学习新八德活动带给我的不仅仅有内心的感动,更多是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当中应当重视感恩和孝亲的问题,为孩子的道德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篇五:新八德学习体会
学习“新八德”要身体力行
漳浦五中 薛文武 70号 新“八德”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诚信、仁爱、守法、谨行。“新八德”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念,这一切表明,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寻找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热潮的掀起,我们县委有幸请来了沈阳和河北的专家们为我们上了两天的封闭式的报告会。我们认真听取了他们宝贵的经验,找到了我们在教育孩子德育方面的方向,打开了一扇扇紧锁的大门,为以后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参会的有专家、校长及五中全体老师,在各位领导和社会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会议不时引来阵阵掌声,我们在孩子老师们深深的鞠躬礼中慢慢体会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着八德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好处,但又深刻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应该落实到实处,落实在力行上!
在会上,因为老师们需要分享的经验很多,他们都紧张地计划着时间,几个小时不停止给我们介绍经验,一个上午都没顾上喝一口水,我们应该为他们的付出而感恩,应该把宝贵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但有些老师却不能坚持下来,老师们在上面讲经验,他们在下面聊天、玩手机,“肃静”“请关闭手机”的木板不断提醒他们并向他们鞠躬,但他们却视而不见。无奈之下,休息时从进修学校来的老师到了主席台狠狠批评了老师们,却引来了大家的一致指责,那语气不是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问候与感谢,却是一种质问和辱骂。也许,那两位老师有 1 些急了,说话不很中听,但确实有一些老师做的不到位,他们不顾孩子们的疲劳,不顾专家们的辛苦,在下面潇洒地玩,也许正如张老师说的就是一种应付,应付领导,应付报告会,在各地方都在风风烈烈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却抱着这种态度,就如外国人正欺压着我们的同胞我们还当看客,怎不令人伤心与愤怒呢?张老师这种不计报酬的奔波为了什么呢?他们不就是为普天下的中国人不丢掉传统文化吗?他们不仅这样说,还力行着,一个多星期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们都是在指导义工们,教育义工们爱惜粮食,他们吃饭绝不剩下,喝水从不浪费。当他看到有很多老师喝不完水倒掉时心疼呀,看到饭吃不完剩下时难过,他和义工们一起吃剩下的饭喝剩下的水,这个力行的举动应该唤起一些人的节约意识的,但偏偏有些人当笑料,还把剩下的水送给义工们喝,其行为真令人可鄙!
作为一个老师,应是学生们的指明灯,方向盘,弘扬传统文化还需要老师点亮孩子们的心房,八德教育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起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哪有不力行的道理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希望老师们,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力行,决不可做个形式主义者!望都县教体局王宝寨副局长的《中华文化“新八德”教育与县教体局具体做法培训》讲座,给我们谈了教育的迷茫、破迷的清风、实践的收获。谈到教育的迷茫时,罗列了诸多教育问题,例如家长的困惑、教师的困惑、学生的困惑,事例真实,原因分析到位,句句都说的我们心坎上了。特别是新八德实施的具体做法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方法指导。听了王局长就“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我深深体会到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大感人心,使人深受启迪和震撼。
听了营口市老边区司法局副局长王起顺讲座后,我校依据王老师的《学习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方向理论和18个速成教法培训》和教育局要求,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深入落实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守法和 2 落实《弟子规》“新八德”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文明形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以学习落实“新八德”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新八德内容融入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之中。从《弟子规》吸取营养,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主题教育及家校共育等方式让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融入“新八德”教育思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王启顺及王欢著《道德与法制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使我校教师深刻理解和认识学习实践“新八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通过学习活动,提高了道德意识和增强了法制观念,收获极大。今后我要将“新八德”落实到学校德育教育中,使法律、道德根植于心中,让“新八德”伴随着学生茁壮成长。
第三篇:学习“新八德”体会
学习“新八德”体会
学习“新八德”, 提高了我们的道德意识,增强了我们的法制观念,收获极大。学习“新八德”与《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新“八德”指立志、孝亲、尊师、友学、诚信、仁爱、守法、谨行。“新八德”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念,这一切表明,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寻找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通过学习“新八德”教育,我认为立志是成才的愿望和劳力基础;孝亲、尊师、友学是成才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基础;长善、救失、1守法是成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只有正确立志,才能把握人生成才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只有孝亲,才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只有尊师,才能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类道德文明;只有友学,才能和谐社会;只有长善,才能代表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只有救失,才能实现人生科学发展观;只有守法,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平等。“立志”是一个人为自己人生设立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经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志愿。“孝亲”即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尊师”即尊敬老师。“友学”即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团结、和谐相处。“长善”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日积月累增长道德知识和文化知识。“救失”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守法”即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公正办事。
作为一个老师,应是学生们的指明灯,方向盘,弘扬传统文化还需要老师点亮孩子们的心房,八德教育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起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哪有不力行的道理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希望老师们,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力行,决不可做个形式主义者!
今后我们要将“新八德”落实到德育教育中,使法律、道德根植于教师的心中,让“新八德”伴随着孩子们茁壮成长。
第四篇:新八德演讲稿
践行新八德 常怀感恩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
我是XX号选手,XXX,来自XXXX。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新八德 常怀感恩心》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使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任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令它高耸;万物感恩阳光,因为阳光给它生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优秀品质,感恩是一种思想境界。
“新八德”既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又赋予了道德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新八德”的提出让我感慨良多,尤其对感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感恩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父爱的醇香,母爱的甘甜,让我们品味到家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做为儿女我们要对父母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恩之情,要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记得在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颁奖词中曾这样写道,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陈斌强用一根小小的布带诠释了对母亲的感恩。
我感恩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老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和人生的教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有感恩才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真谛。在新教师岗前培训时,师德标兵李姝敏老师在演讲中说,有一次她生病,她的一位学生握着小拳头来到她面前,小心翼翼的打开手掌,原来孩子给她带来一片药,且不说这药的疗效,只说孩子的这一举动足以看到她对老师的感恩之心,真的是令人为之动容。我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教会我如何做人并让我学会了感恩。我骄傲今天的我也成为一名胸怀感恩之心的人民教师,我立志要让这种感恩的情愫传递给我的每一位学生。在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之时,能够开满一树感恩之花,让感恩之心流芳百世。
我感恩祖国。感恩我们祖国的昌盛伟大,感恩我们民族的繁荣富强。我们世世代代在祖国的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丰衣足食,祖国给了我们一切,我们要学会奉献,懂得回报,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有缺憾。我国两弹一星专家钱学森老先生放弃国外发展的机会,他怀着对国家的感恩之心毅然决然选择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一生,可以说他是我们年轻一代莘莘学子的楷模与骄傲。
我感恩天地。感恩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感恩大自然的恩赐,食之香甜,衣之温暖;感恩我们理应尊重的所有的劳动者。人类、万物,生于天地,长于天地。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感恩天地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
感恩是阳光,它不仅照亮了自己的心田,也温暖着被自己感谢的人;感恩是雨露,它流淌于口中,却滋润了自己和他人的心田!感恩这个世界,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让我们学会感恩,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这样我们的民族就会更加和谐,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黑格尔曾这样说过“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因此,我们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新八德”教育理念成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
谢谢大家!
XXXXXX XXXX
第五篇:“新八德”学习心得
“新八德”学习心得
“新八德”将学生成才教育内容和生活范围所应遵循的正确成才之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诠释,既承接了中华传统美德,又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通过“新八德”的学习,再联系现状,我们感慨良多,尤其对感恩与孝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还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一、现状与思考
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颇为匮乏。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
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二、认识与对策
1、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孩子的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感恩与孝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奠定一种坚实的情感基础。到了中学,我们更应鼓励学生为家庭尽责、为报效祖国立志,而这也要从感念父母之恩、国土之恩、大众之恩开始。或有人言,这些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其实从大处着眼,从根本抓起,必将事半功倍。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自觉、不认真吗?如果是为了自己学习,那么当他累了,不高兴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会偷懒、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会自觉约束自己、努力学习,也能够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因为不这样做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乃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天下百姓。
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2、孝亲教育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很难说他能够真爱他人,更不用说去爱集体、爱祖国了。因此,孝的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从字源上说,“教”字左从“孝”、右从“文”,“教”的原义其实就是教人以“孝”。学校孝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是故,先圣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总之,这次 “新八德”学习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有内心的感动,更多是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当中应当重视感恩和孝亲的问题,以为孩子的道德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是真实不虚的,因为它本于人的仁性良知和朴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