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坐敬亭山说课稿(模版)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下面我将从教材及背景;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五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二)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鼓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着重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记忆法记住字形。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诗题是什么意思,想想你能发现什么?
(三)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篇:《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范文篇1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的、重、难点
我凭据课本特点和学生现实,确定了解生字,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江南山川的天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的。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刻画的景象为教学重点,领会墨客的思想情感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帮助本领及教学准备: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建立意境。
2、拓展笔墨资料,先容墨客的写作配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网络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干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引导
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明来实验明白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造就语感,积聚语言。
五、说教学历程
(一)简介墨客,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墨客李白的画像,学生凭据网络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举行先容。
2、借机引出写诗配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忧郁,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开端感知古诗的节拍。
(二)捉住诗题,学习生字亭,了解敬亭山。勉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偏重引导学生交换识字要领: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影象法记着字形。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引导誊写。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野,因有敬亭而得名。)诗题是什么意思,想想你能发明什么?
(三)自读感悟,互助交换。让学生依附课文中的解释,接洽上下文明白诗句的意思。如允许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索的历程,造就学生的自学本领。
1、初读,扫清障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听别人读,达到对这首古诗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再读,感悟诗的内容。
(1)小组按自学要求合作学习,理解诗意,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扣重点词训练),大致说出诗人看到的景象,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四)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朗读一、二行诗句,品味“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想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景象,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联系作者的遭遇和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孤独、寂寞)
2、朗读后两行诗句,联合现实咀嚼“相看”、“两不厌”。(后两行是说只有敬亭山没有嫌弃他,扬弃他,而是和他相互做伴,相互相看,却总以为看不敷。)意会作者从敬亭山上寻到一丝丝慰藉的感情,并感悟作者付与山灵性的体现要领。随机举行人山对话训练。课件出示写话训练:
李白蜜意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道:敬亭山蜜意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五)诵读诗句,领会心境。
让学生根据明白读出感觉,在配乐朗读中想象画面,根据课件出示的画面,给画配诗。播放画面、配景音乐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使用画面和古筝配景建立景象,会把学生带到其时的景象中去,使学生更好地感觉诗歌的意境,领会墨客的情绪。
(六)感悟创新,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要领展示对本首诗的学习情况(朗读、背诵、默写、画一画、演一演、编故事…………)。
2、网络有关李白的诗歌,准备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范文篇2【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心情。“独”是全诗的诗眼。
【学情分析】
该学段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受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思维易浮于表面需要老师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释、读想结合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了解“景中融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诗句诵读,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引导悟得
学法:读悟结合、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诗教学我共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解诗题。
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从题目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文章内容,诗歌也是如此。我首先引入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引领学生思考“独坐”是什么意思?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读诗文。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古诗文的学习起点一定是读准确,读通顺。因此我用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引领,鼓励学生诵读诗文,让课堂上书声朗朗,熟读成诵,并尝试读出节奏、韵味。
三、吟诗韵。
在学生熟练诵读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吟诵,“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低仄高,依义行调”,(教师示范)让吟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得以传承,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四、悟诗意。
“悟”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边读边想、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等方法尝试理解诗词大意,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成功。
五、会诗情。
深入体会诗人孤单寂寞心情对于学生来讲既是本首诗歌学习的重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找“尽、孤、只有”等关键词语并仔细品味涵咏:适时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作为背景,同时配乐播放敬亭山画面,教师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李白面对敬亭山的内心孤寂的独白。
面对如此寂寥空旷的敬亭山,李白看到的是……指名读诗歌;
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李白身处静寂的敬亭山……学生再读;
在敬亭山里,他见山不是山,而是当作他的老朋友,在倾听他的述说……学生齐读。
采用回环读、补白读等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绪共振。
同时,领悟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作用,了解古诗中“景中融情”的表达手法。
六、得诗法。
古诗创作中,山水诗往往都是“景中融情”,为加深学生的对这一类诗歌的认识了解,我向学生推介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让学生自主合作运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拓展迁移,课外延伸,增加积累。随后在课外作业安排上我布置了:
(1)自学《望洞庭》《忆江南》。
(2)晨诵背诵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为班级诗词大会做准备。
这样以点带面、课内外结合,在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期,积累更多的优秀诗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成长铸魂、固基、打上人生厚重的文化底色。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显示内容,又展现方法。不仅突出了诗文学习的重点,还彰显了教和学的清晰流程,方便学生今后进行古诗文学习时迁移应用。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独坐敬亭山》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2.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课件
3.独坐敬亭山的说课稿
4.《独坐敬亭山》优秀说课稿
5.李白《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6.小学语文《独坐敬亭山》说课稿范文
7.《独坐敬亭山》小学语文说课稿
8.独坐敬亭山的教案范文
9.独坐敬亭山 李白
第三篇:独坐敬亭山优秀说课稿(实用)
篇1:《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说教材
《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心情。“独”是全诗的诗眼。
说学情
该学段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受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思维易浮于表面需要老师引导、点拨。
说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释、读想结合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了解“景中融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诗句诵读,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
说重难点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引导悟得
学法:读悟结合、合作交流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本诗教学我共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解诗题。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从题目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文章内容,诗歌也是如此。我首先引入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引领学生思考“独坐”是什么意思?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读诗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古诗文的学习起点一定是读准确,读通顺。因此我用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引领,鼓励学生诵读诗文,让课堂上书声朗朗,熟读成诵,并尝试读出节奏、韵味。
三、吟诗韵。在学生熟练诵读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吟诵,“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低仄高,依义行调”,(教师示范)让吟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得以传承,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四、悟诗意。“悟”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边读边想、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等方法尝试理解诗词大意,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成功。
五、会诗情。深入体会诗人孤单寂寞心情对于学生来讲既是本首诗歌学习的重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找“尽、孤、只有”等关键词语并仔细品味涵咏:适时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作为背景,同时配乐播放敬亭山画面,教师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李白面对敬亭山的内心孤寂的独白。
面对如此寂寥空旷的敬亭山,李白看到的是…指名读诗歌;
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李白身处静寂的敬亭山…学生再读;
在敬亭山里,他见山不是山,而是当作他的老朋友,在倾听他的述说…学生齐读。
采用回环读、补白读等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绪共振。
同时,领悟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作用,了解古诗中“景中融情”的表达手法。
六、得诗法。古诗创作中,山水诗往往都是“景中融情”,为加深学生的对这一类诗歌的认识了解,我向学生推介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让学生自主合作运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拓展迁移,课外延伸,增加积累。随后在课外作业安排上我布置了:
(1)自学《望洞庭》《忆江南》。
(2)晨诵背诵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为班级诗词大会做准备。
这样以点带面、课内外结合,在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期,积累更多的优秀诗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成长铸魂、固基、打上人生厚重的文化底色。
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显示内容,又展现方法。不仅突出了诗文学习的重点,还彰显了教和学的清晰流程,方便学生今后进行古诗文学习时迁移应用。
篇2: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二)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鼓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着重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记忆法记住字形。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诗题是什么意思,想想你能发现什么?
(三)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初读,扫清障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听别人读,达到对这首古诗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再读,感悟诗的内容。
(1)小组按自学要求合作学习,理解诗意,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扣重点词训练),大致说出诗人看到的景象,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四)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朗读一、二行诗句,品味“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想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景象,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联系作者的遭遇和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孤独、寂寞)
2.朗读后两行诗句,结合实际品味“相看”、“两不厌”。(后两行是说只有敬亭山没有嫌弃他,抛弃他,而是和他彼此做伴,彼此相看,却总觉得看不够。)领悟作者从敬亭山上寻到一丝丝慰藉的感情,并感悟作者赋予山灵性的表现方法。随机进行人山对话练习。 课件出示写话练习: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道:(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道:( )
(五)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让学生根据理解读出感受,在配乐朗读中想象画面,根据课件出示的画面,给画配诗。播放画面、背景音乐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利用画面和古筝背景创设情景,会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感悟创新,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对本首诗的学习情况(朗读、背诵、默写、画一画、演一演、编故事……)。
2.收集有关李白的诗歌,准备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始终把“朗读”和“背诵”这一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读,使学生掌握五言诗的朗读方法,把握朗读的节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逐渐达到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真正把学生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在适时处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体现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这一理念。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品、诵、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1、每部分诗句理解大部分学生谈的不够充分。这首诗对于学习中上的学生来说,已明确大意,但对于表述不清晰,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来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顺利的表达。应侧重于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
2、诗句的理解若图文并茂,配上音乐,在学生想象、理解的基础上给以直观感受,学生通过对环境描写的认知,进而体会诗人情感会更深刻。
3、本节课朗读着力于体现学生的朗读发展。学生在经历初读、理解感受、回顾、想象绘画的基础上,再配乐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朗读发展会有层次。朗读技巧指导包括停顿、重音、蕴含感情的过程。最后熟读成诵后还能吟唱。
4、问题设计,渲染语言不够精炼,环节预设不够科学。
5、预设课堂中的缺失。
a、基本能按设计思路进行,但还有环节的缺失。比如:学生绘画后应给学生展示说的时间,说说画中有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从画面中感受到的李白的心境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图画表现,应该是一幅环境渐变的图画,在图画渲染的环境中,提炼李白的情感,回归诗题诗眼“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b、朗读技巧指导,当堂背诵,归纳表达方法(借景抒情),课外拓展(毛泽东《沁园春. 雪》)、比较阅读等环节有所疏漏。
篇3:《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心情。“独”是全诗的诗眼。
【学情分析】
该学段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受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思维易浮于表面需要老师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释、读想结合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了解“景中融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诗句诵读,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定教、引导悟得
学法:读悟结合、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诗教学我共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解诗题。题目是文章的文眼,从题目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文章内容,诗歌也是如此。我首先引入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引领学生思考“独坐”是什么意思?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读诗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古诗文的学习起点一定是读准确,读通顺。因此我用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引领,鼓励学生诵读诗文,让课堂上书声朗朗,熟读成诵,并尝试读出节奏、韵味。
三、吟诗韵。在学生熟练诵读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吟诵,“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低仄高,依义行调”,(教师示范)让吟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得以传承,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四、悟诗意。“悟”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边读边想、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等方法尝试理解诗词大意,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成功。
五、会诗情。深入体会诗人孤单寂寞心情对于学生来讲既是本首诗歌学习的重大,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找“尽、孤、只有”等关键词语并仔细品味涵咏:适时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作为背景,同时配乐播放敬亭山画面,教师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李白面对敬亭山的内心孤寂的独白。
面对如此寂寥空旷的敬亭山,李白看到的是…指名读诗歌;
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李白身处静寂的敬亭山…学生再读;
在敬亭山里,他见山不是山,而是当作他的老朋友,在倾听他的述说…学生齐读。
采用回环读、补白读等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绪共振。
同时,领悟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作用,了解古诗中“景中融情”的表达手法。
六、得诗法。古诗创作中,山水诗往往都是“景中融情”,为加深学生的对这一类诗歌的认识了解,我向学生推介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让学生自主合作运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拓展迁移,课外延伸,增加积累。随后在课外作业安排上我布置了:
(1)自学《望洞庭》《忆江南》。
(2)晨诵背诵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为班级诗词大会做准备。
这样以点带面、课内外结合,在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期,积累更多的优秀诗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成长铸魂、固基、打上人生厚重的文化底色。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显示内容,又展现方法。不仅突出了诗文学习的重点,还彰显了教和学的清晰流程,方便学生今后进行古诗文学习时迁移应用。
篇4:小《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篇5:李白《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李白《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辅助手段及教学准备: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学生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二)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鼓励自学,要求读准字音,着重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减一减,换一换等熟字记忆法记住字形。认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过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吗?(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诗题是什么意思,想想你能发现什么?
(三)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1初读,扫清障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听别人读,达到对这首古诗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2再读,感悟诗的内容。_
(1)小组按自学要求合作学习,理解诗意,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扣重点词训练),大致说出诗人看到的景象,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四)细读品味,体会感情。
1朗读一、二行诗句,品味“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想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景象,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联系作者的遭遇和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孤独、寂寞)
2朗读后两行诗句,结合实际品味“相看”、“两不厌”。(后两行是说只有敬亭山没有嫌弃他,抛弃他,而是和他彼此做伴,彼此相看,却总觉得看不够。)领悟作者从敬亭山上寻到一丝丝慰藉的感情,并感悟作者赋予山灵性的表现方法。随机进行人山对话练习。课件出示写话练习: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道:( )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道:( )
(五)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让学生根据理解读出感受,在配乐朗读中想象画面,根据课件出示的画面,给画配诗。播放画面、背景音乐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利用画面和古筝背景创设情景,会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感悟创新,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对本首诗的学习情况(朗读、背诵、默写、画一画、演一演、编故事……)。
2收集有关李白的诗歌,准备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 ]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始终把“朗读”和“背诵”这一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读,使学生掌握五言诗的朗读方法,把握朗读的节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逐渐达到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真正把学生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在适时处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体现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这一理念。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品、诵、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是3号选手,我的说课内容是《独坐敬亭山》,我将从以下六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本组课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本诗是作者李白离开长安,在外漂泊了十年后,于安徽宣州游玩时所作。诗人通过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情感,也正是诗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心理写照。
依据学情说目标
根据课文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四点: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课文
3、学习通过注释、边读边想像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熏陶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注重实效,说教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我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启发式引导法、质疑探究法、以读促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读读、圈圈、想想、议议,在读中理解,以读促思,批文入情,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注重能力,说学法
好的教法要有好的学法与之相匹配。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然后在小组间讨论心中“疑”,在班上展示心中“得”,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洋溢激情和快乐,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板块。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设计了——
第一板块:出示诗题,知作者
我会这样导入:在《静夜思》中,我们看到了乡愁满怀的李白;从《赠汪伦》里,我们认识了重情谊的李白。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千古名作,了解不一样的李白…
顺势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 同时,指导学生与我一起书写课题,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这样的设计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为整个教学烘托了气氛,订好了基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蓄势和铺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我设计了——
第二板块:初读诗文,解诗意
出示导学提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2遍,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插图思考:你从诗歌中看到了哪些事物?
大约5分钟后,让学生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我重点指导敬亭山的“亭”字的写法。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个别读后分男女生读,并轻轻打节奏。同时提醒学生:读诗要宁慢勿快,要声断意连。最后,在交流诗意的基础上得出:从诗歌中,可以看见远去的飞鸟、飘忽的孤云、伫立的大山及孤独的诗人。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实效,整体把握古诗,体现了“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古诗教学理念。读准字音、节奏之后就可以进入——
第三板块:研读古诗,悟诗情
我先出示导学提示:请同学们用心研读古诗,抓住诗句所描绘的事物,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法,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大约5分钟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这一环节如何来推进我的教学呢?我将引导学生扎实做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 感受孤独
诗人独自登上了秋日的敬亭山,此刻,他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在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课文一二句,引导学生抓住“鸟飞”“云去”,并结合“孤”和“独”,体会作者敬亭山上的孤独之情。待学生有了一定体验后,我会适时链接写作背景,“诗人远离故土乡亲,漂泊十年,被好友遗忘,尝尽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增”,并结合“鸟”和“云”的意象,让给学生体会作者“一切景语结情语”的写法,进一步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之情。
第二步 体会不孤
敬亭山上四下无人,只有敬亭山兀立于身前,你能读出诗中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吗?我会引导学生扣住“相看两不厌”,想像作者与敬亭山会有怎样相看,预设学生会有“喜悦地看、目不转睛的看,痴痴的看,”等不同回答。顺势链接资料:这已经是诗人第七次登上敬亭山。难道诗人仅仅是为了看风景?在诗人眼中,敬亭山仅仅是一座山吗?不!在诗人心中,敬亭山分明就是一位永远不会抛弃他,相知、相悦的朋友啊。(相看、相知、相悦)
3.升华认识
假如你是诗中的作者,面对相伴如知己的敬亭山,你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将你想说的话写下来。随后,我会创设情境引读: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时,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有了这样的知己,鸟飞云去又何妨?难怪他会感慨——生齐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四板块:扩展延伸 引向课外
让学生诵读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如《望岳》、《山行》等,要求学生对比写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想像是直抵诗作灵魂的重要途径。该板块从诗中的字、词、句生发开来,调动学生多钟感官,张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一一浮现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在线逼真的情景,从而进入诗的意境
六 布置作业:1.快乐背诵,背诵并默写全诗。
2.快乐画家,给诗配上一幅简笔画。
第五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导入
知识竞赛抢答
1.飞流直下三千尺,()。2.(),唯见长江天际流。3.举头望明月,()。4.(),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作者都是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二.释题
1.仔细看老师写“亭”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2.从题目感受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你还可以想到哪些词? 3.再读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时代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到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刚直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弃官而去。这首诗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独寂寞时所写。四.疏通诗意
1.小声读诗,检查朗读。
2.根据重点词语(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众鸟
尽
孤云
闲:悠闲
独去闲
厌:满足(看不够,厌倦)五.欣赏诗句
1.自由读诗,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画一画这幅画,什么没有了,画中应只有什么?带着疑问学习前两句。2.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
描写一种独特的景色,板书:鸟尽云去
十分幽静,似乎世间万物都厌烦诗人,远离他而去,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2)说得真好,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前两句诗吗? 3.学习后两句
师:面对着鸟尽云去的孤寂,让诗人欣慰的是什么?出示后两句诗。
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像谁呢?(朋友、老友、知己、伙伴……)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将山水人性化,再想想,这时作为敬亭山会对诗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
评价:说得真好,你就是李白的朋友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后两句
还有想安慰、鼓励诗人的同学起立,齐读后两句
师:诗人在孤寂的时候来到敬亭山,他要寄情于山水间,山给他温暖、安慰,表达他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六.升华情感
听到敬亭山深情的话语,诗人此刻的心情怎样了?请大家来当诗人,面对着艰难的人生,面对着美好的敬亭山,朗读全诗
七.如果你站在敬亭山的角度来写一首诗,你打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