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全县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是我县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希望同志们从讲政治、讲原则、讲大局的高度,认真领会这次会议精神,深刻认识这次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这次改革的实质,按照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全面地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扎实有效地把改革政策落到实处。这里,我强调几点: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教育的发展将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一个国家和民族广阔的前景。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教育事关各项建设事业的成败,事关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多年来,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科教兴县”、“人才兴县”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过全县各级组织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县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同步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体系。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更是教育战线全体同志呕心沥血和辛勤努力的结果,值此,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多年来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从形势发展来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加速到来,以综合国力竞争为本质特征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要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育,要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加快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为扩大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其次,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来看,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牢抓住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人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来实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县拥有88万人口,其中76万人是农民,如果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单一,必然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财富,才能为构建和谐平罗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第三,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来看,广大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明显增强,“上好学校,找好老师,受好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家长对子女在未来社会中的成长和发展寄予了极大希望。许多家庭省吃俭用不惜代价在为子女读书提供条件,不少家长不辞艰辛地为子女奔波劳苦。这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长幼亲情、崇尚文化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需要。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家长的心情,把群众的愿望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使更多的人接受均衡良好的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二、强化责任,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尽快展开工作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中,始终将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纳入农村综合改革的大局。但是,农村学校管理落后,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投入相对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城乡教育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农民教育负担较重,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是基础教育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每一位适龄儿童提供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中央和省作出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决策,让公共财政更多、更广地覆盖农村,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根据中央、区、市的总体安排,从今年春季开学起,我县按照经费保障新机制运作,新机制的各项政策要落实,资金要到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参加会议的同志回去后,务必抓紧组织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要迅速把今天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传达到广大干部职工、乡村队干部群众、学校广大教师等各个层面中去,通过学习加深对改革的理解,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增强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财政局、教育局、各乡镇及各中小学要紧急动员,立即部署,强化措施,尽快组织开展工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改革政策,突出宣传免收学杂费的重大意义,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要边宣传学习,边启动实施,边落实任务,边完善措施,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必须按倒计时来安排,倒排日程,将任务落实到每一天、每个人,切实把这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办实办好。
三、加强管理,切实落实资金保障
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分项目、按比例及时足额落实资金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省、市和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国家和省拿了大头。但是,由县人民政府负担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县城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杂费差额部分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县财政局要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县配部分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这次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县财政要在预算中单列,从今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要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这次改革各项经费管理以县为主,建立专款专户,资金由省财政通过县财政直接支付到学校帐户,专款专用,集中支付,提高资金的保障能力。财政部门要更好地承担起管理责任,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管理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加强对改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决不能将教育专项资金用于还债、发放工资和教职工福利,对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的行为,对有关责任人将给予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教育体育局、发改局、财政局、各学校要抢抓这次改革中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项目,加快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步伐。各学校要尽快做好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凡是没有总体规划的学校,一个项目、一分资金也不投入。在争取项目、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中,要将中小学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将资金捆绑使用,严格按学校总体规划建设,避免建设的随意性和重复建设,要建就把学校建的科学合理,秩序井然,给人耳目一新,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各乡镇和各中小学也要通过“手拉手”结对帮扶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年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
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这项改革实施后,需要上上下下高度重视管理的问题,既要抓教育资金的管理,也要抓教育内部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这里我主要想讲一讲校长的问题。温家宝总理2003年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指出:“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有了一名好校长,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因为有了好的校长,就会有好的老师、好的学生和好的校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能只见物不见人,既要讲增加投入又要讲严格管理。在新机制下,学校的经费有了基本的保障,这为校长、教师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管理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从教育系统内部管理来说,最重要的要选配好校长。中小学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受益的主体,学校预算制度的建立,办学成本的节约和降低,乱收费等问题的切实解决,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推进,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新制度的探索,都离不开学校特别是校长的努力。一个好的、合格的、优秀的校长,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懂教育、会管理。教育局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使他们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这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规定,落实各项政策。同时,要大力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公开竞聘、竞争上岗,使更多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走上校长岗位。校长要勤于学习,悉心钻研,扩大知识面,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一名教育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学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
这项改革惠泽千秋,亮点较多,能否将这项改革办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一次重大考验。这次改革由我负总责,安县长亲自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班子,制定实施方案。各乡镇、相关部门和各中小学也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的工作机构共同开展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一把手”要亲自抓,具体抓。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财政部门要尽早落实拔付资金,教育部门要及时做好资料库的建立和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到财政局。各级领导要强力推动,特事特办,提高效率,对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新机制建立后,能否成功实施,管理是关键。教育、财政等部门要以此项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全县中小学规范的预算制度,保证学校的每笔开支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要加强对校长的管理教育,强化校长的责任意识。执政者要执政为民,执教者也要执教为民。要坚决刹住教育乱收费的歪风,决不能允许挪用教育经费、甚至向学生和家长“伸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在此,我再次提醒“违反规定的乱收费是一条高压线,坚决触摸不得!”教体局要认真传达有关收费问题的政策精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监察局、审计局、物价所要加大对中小学乱收费的监督检查,对顶风违纪的各种乱收费案件要从严查处,从严追究,给予严厉的党纪政纪处理,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坚决遏制教育乱收费现象。要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做到收费公开透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和普通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从体制和机制上防止乱收费的发生,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教育公平合理。
第二篇: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
明确各自职责 落实保障新机制
努力开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去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并召开相应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四川省人民政府也制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于今年1月23日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今天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具体安排我市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今年春季开学后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按新的机制运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和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使农村义务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我市于2000年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务,近几年又不断巩固提高,达到新的水平。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经费投入不足,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管理滞后,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仍然缴费上学,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的关键问题在于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清,机制不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决定从理顺机制入手,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时明确提出重点支持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作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新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对于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的根本保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公共财政建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通知》以及省政府《实施意见》的精神,站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的精神上来,增强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各自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好。
二、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务必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环节的工作
全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通知》、省政府《实施意见》,对这次改革的政策内容都已明确。其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全国从今年开始,准备用五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将从今年春季开始全面启动实施这项改革,《实施意见》省政府已制定下发,省与各市州、县的筹资责任和具体政策措施也已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项改革的相关政策,狠抓落实,务求改革成功。
(一)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强化资金保障和管理
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分担责任、加强经费管理和保持法定增长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点。
一是落实分担责任。今年,我市实施这项改革共需财政投入1.8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1.2亿多元、省财政承担5900多万元、市财政承担455万元、县级财政承担1500多万元。为了保证市以下经费的落实和改革的顺利实施,市上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将担负起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责任。各区县级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实施意见》中确定的经费分担具体办法,切实担当起各自的筹资责任,务必抓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务必确保资金的落实到位,决不允许任何一个地方因资金不落实,而出现“空挡”,影响全市、全省改革的进程。
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国、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这进一步强化了县级政府的资金管理职责。各县级政府要按照改革的要求,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乡镇一级政府也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应有职责。
科学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学校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各地在实施新机制中,要同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教育部门要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尤其要充分考虑新形势、新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种新要求,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严格执行预算,强化经费管理,保证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严格按规定使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财政部门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合理编制资金计划,科学调度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所需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每年新学期开学前特别是今年春季,由于时间紧、又刚起步,地方财政要及时拨付资金,保证运转资金按时到校。各地要加强监督审计,专款专用,严防把此项经费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冲抵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和津补贴,不得用于偿还“普九”欠债。农村中小学也要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推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保持法定增长。近年各地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认真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加大了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按照这次改革“一年实施、二年巩固、三年完善、五年实现”的规划,今后五年,中央、省、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增大。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次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各级财政要在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得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在这方面,中央、省和市财政已经带了头,作出了示范,各区县也要按此保持教育投入同步增长。各地不得因为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入,而将原本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要坚决防止出现“挤出效应”。必须继续按照《教育法》的要求,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又保证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
(二)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
新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和源泉头上为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实行新机制后,国家和省上给我市的农村中小学学杂费补助标准,每年小学生生均为190元,初中生生均为240元,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还将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应该说,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需求,政府在财政预算里都给予了基本保障,学校没有任何乱收费的理由。国家一边给补贴,学校一边乱收费,这既有违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有损于教育事业的形象。各区县、各学校要把实施新机制与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果有机结合,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今年春季开学时,要一律停止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今后,凡纳入新机制实施范围的学校,必须坚决做到“三不准”。一是不准在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寄宿学生食宿费以外,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二是不准再向学生统一收费购买教辅材料、校服和学具等;三是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和乱收费。从今年起,各地不得再审批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改制学校,对原已改制的学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对将公办学校租赁或承包给私人办学的要坚决收回实行公办,坚决不准再搞“一校两制”。各地也要加强对学校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的管理,坚决制止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乱收费行为。
治理教育乱收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收费管理负有直接责任。落实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如此项资金落实不了,应追究政府的责任,而如果学校违规乱收费,就必须追究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今年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实施新机制的学校收费行为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乱收费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三)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建立新机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这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要抓住这次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认真分析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探索并建立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新机制、新方法,通过不断地改革,确保这次改革目标的实现。一是要遵循“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撤并校点的资产,防止教育资源流失。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校园、校舍以及其他设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和规划,确保这些教育资源全部用于发展农村教育。二是要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快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坚决精减和压缩地方性其他课程教材,下决心把中小学学生过多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愉快地成长。三是要加大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区域的教育差距,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改革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置要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坚决取消一切不切实际的评价指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各地要利用此次新机制的建立,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体制。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大力推进和鼓励城市、县城教师和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支教和任教,并以此带动、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二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动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三是要完善和从严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逐步清退代课教师,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
农村学校管理滞后,是城乡教育差距的又一体现。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的经费有了相应基本保障,这为农村中小学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认真抓好校长的培训和选聘工作,使他们既成为一名好的教育家,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要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总结近年学校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强监管。随着新机制的推进,要尽快建立起职责明确、工作落实和保障有力的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当前,要重点针对学校设施设备不足和老化,特别是在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认真排查和消除隐患,强化安全责任制,坚决杜绝类似去年通江县广纳中心校踩踏事故的再一次发生。今年春季开学前后,各地要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专题部署,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春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按新机制落实到位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今年春季开学就要开始按新机制运行,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紧急动员,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改革顺利实现。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上已成立XX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市教育、财政、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主要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掌握改革动态,加强指导和协调。各地也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工作。要把此项改革作为今年教育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各区县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好此项改革上,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对实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出倒计时安排,并加强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
二是资金落实到位。这次改革能否成功,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关键是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资金能否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省、市的安排,中央和省、市应承担的改革经费将会及时足额到位。各区县对此项改革资金的落实要实行区县长负责制,务求足额筹集,及时拨付。每年底,各区县要向市政府上报本改革资金落实情况,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以及下一预算安排情况。要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对不能按时到位的区县,市财政将在转移支付中直接予以扣减。
三是管理监督到位。各地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资金专款专用。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要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这次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坚决防止“吃教育”以及“教育吃教育”的现象。对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四是舆论宣传到位。各地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在全面宣传改革政策的同时,突出宣传免收学杂费的重大意义。要紧紧依靠广大农村教师,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党和政府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同志们,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它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通过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努力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进入学堂,让义务教育真正义务起来,让广大青少年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愉快成长,这也是衡量我们这次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各区县、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开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三篇: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工 作 简 报
第20期(总第44期)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9月16日
目 录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听取义务教育法执法情况汇报会并做重要讲话
省教育厅: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省编办: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并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核编工作
省人事厅: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省发改委: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建设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省建设厅:加强校舍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为中小学生打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职工工资的逐步增长。这是一条刚性要求,各级财政在编制预算和财政决算中应按照规定的口径,依法落实。二是要保障义务教育的各项开支,把财政拨款与项目编制紧密结合起来,如期拨付、规范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摊派经费,不得向学生乱收费。四是县级以上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省教育厅: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新《义务教育法》以来,省教育厅狠抓义务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均衡发展和学校安全等关键环节,立足依法办学,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实行义务教育经费单列,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的安排和执行。2008年,全年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需资金46.3亿元,其中中央承担31.4亿元,省级承担11亿元,市县承担3.9亿元。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900多万名(农村785万人、城市116.9万人)在校学生从中受益,生均受益额达500多元。目前这项改革推进顺利,成效明显,社会各方面反响良好,受到财政部、教育部和全国义
督促和激励各地切实开展工作,我省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作为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作为省教育厅对各市教育局重点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2007年,启动了安徽省义务教育发展先进县(市、区)评选,指导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工作。
四是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全省教育系统坚持“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做好校舍安全、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防范工作。我省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安全工作督查制度、安全事故通报制度、安全工作考核制度和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科学应对突发安全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以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基础,以提升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和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以加强经费管理和提高办学效益为抓手,积极支持义务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做好原有经费保障工作的同时,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工作;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统筹各级
一是执行国家编制标准并实行合理浮动。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区域,根据师生数的一定比例核定,同时结合省情,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国家编制标准的基础上下浮2个点。
二是对山区农村中小学实行政策倾斜。在制定具体核编政策时,对山区农村中小学采取了增加3%附加编制、分精简人员和各地在总编内重点照顾农村山区中小学等三项倾斜政策。同时要求各地要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在方便学生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扩大校均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三是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随着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区段发生的变化,原核定的编制已不太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省委、省政府已将新一轮中小学核编工作列为2008年重点工作任务。新一轮核编将重点解决当前中小学学段结构、区域分布、山区农村教学点、特教学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推进中小学配套改革。把核编与配套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核编的同时,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省中小学初步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完善了城镇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和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
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
省发改委: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建设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近年来,省发改委按照义务教育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的要求,与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科学合理安排投资,加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义务教育加快发展提供支撑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基础教育建设工程:
一是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自2001年到2005年,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一、二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投入危改资金36亿元,改造危房840万平方米(其中改造D级危房62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823万平方米。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争取中央补助和省级财政配套共18亿元,再改造校舍357万平方米(其中改造D级危房304万平方米)。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282.2万元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任务,完成目标任务的92.8%。
二是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2OO3年到2007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支持下,由中央、省、县三级配套,计划共投入资金64322万元,为我省105个县(市、区)的中小学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先后共建设了8382个光盘
一是统筹规划,科学选址,保障校舍工程场地安全。省建设厅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在制定规划过程中统筹考虑学校设施建设,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凡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做到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在学校的规划选址方面,注意避开地震断裂带、低洼地、滑坡地段、泥石流地区、洪水沟口或泄洪区等自然灾害频发地段,并且远离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生产贮藏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库房、物理化学污染源地段以及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附近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
二是严格标准,精心设计,保障校舍工程建设水平。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在校舍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贯彻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基本建设程序,要求承担校舍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要求设计单位在学校建筑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标准规范要求,确保校舍质量。
三是加强监督,严格施工,保障校舍工程建设质量。加强义务教学工程施工现场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在城镇规划区内规模以上中小学校舍工程,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情况良好,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OO%,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工程质量总体水平逐年稳步提高。
第四篇: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工 作 简 报
第3期(总第53期)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3月19日
目 录
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王明方副书记作重要讲话
我省开展2008年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义保改革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省财政厅、教育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我省健全治理教育乱收费“四项制度”,2008年取得阶段性成效
黄山市全面部署2009年教育民生工程
阜阳市印发《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
第五篇: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工 作 简 报
第23期(总第47期)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10月30日
目 录
省政府印发《安徽省2008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
省政协召开十届四次常务会议暨“推进民生工程”资政会
省民生办发出《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民生工程综合督查的通知》
宿州市开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考核督察
金寨县召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培训会议
问卷,以政策知晓度、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调查指标。考核结果向各地进行通报,公布各市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单项考核、社会问卷调查得分情况,依据考核结果设一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省政府对获奖单位进行通报表彰,适当补助工作经费作为奖励。
省政协召开十届四次常务会议暨“推进民生工程”资政会
10月27日至29日,省政协在合肥召开省政协十届四次常委会议暨“推进民生工程”资政会。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常委会议和中共安徽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明年的政协工作,审议并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的建议案》。在皖全国政协常委、委员,部分省政协委员,省辖市政协主席及部分县(市、区)政协主席,不担任省政协常委的省政协副秘书长、厅室委负责人,省政协机关处室负责人列席了会议。省政府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德林同志参加了资政会。
省政协教育界别委员们认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社会称赞、学校支持、群众拥护、农民受益,成效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一是落实了政府义务教育的责任;二是切实减轻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负担;三是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四是
础上,重点督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建立高校和中职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等项目。
《通知》要求,各市县要高度重视此次综合督查工作,配合督查组做好抽样检查工作,并及时提供专户账簿、拨款单、补助人员花名册、工程项目标书等相关材料。各督查组要以对党和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实地察看,每市督查时间不少于3天,要注重督查效果,客观公正,注意收集证明材料。
宿州市开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考核督察
宿州市教育局会同财政局、发改委、建委、审计局等单位对2008年以来各县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情况及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督察。全面、深入了解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情况,包括新机制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地进一步落实县(区)级政府的责任,推动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考核督察本着公开、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听汇报、看实物、看资料、座谈、询问、计算
“规范一支笔、管好一本账,培训两个明白人(一个当家人、一个理财人),领会三项法律内容(《义务教育法》、《预算法》、《审计法》),执行四项管理制度(《金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金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审计工作制度》、《金寨县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把学校公用经费拼好盘子,花对路子。从而使义保经费真正发挥保障功能,提升办学效益。
会议要求各中小学校长树立“五个意识”,一是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将基础工作做扎实,将责任落实到位,工作当中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差错;二是法律意识,做到严格按国家和省有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的各项政策法规办事,建立内审互审制度;三是“主人翁”意识,校长要领导好学校,作为法人就要对学校的各项改革工作负责,学会管理学校;四是理财意识,要当好家,理好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民主意识,预算的编制、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学校研究决策,并定期公示学校账目,接受各方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