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选登
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崛起中的三十年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群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作为80后的年轻人,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是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一代,也是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普九”的实施,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彻底地改观,一改过去“土房子、土台子、土孩子”的“三土”面貌,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桌凳”的目标。不仅如此,投影仪、录音机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被运用到了教学中,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记得在我刚开始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学校的教育的中心和关键就是升学考试,也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小学生也被淹没在大量的功课习题里,对于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当时我参加的小学兴趣班也都是那些非常流行的奥数、英语等学科类,而那些艺术类的参加的学生并不多。考试的指挥棒效应非常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于小学生减负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而我也正是赶上了这样一个改革点,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取消的,那年我免试就近分到了中学。这确实从形式上为小学生减了负,但由于高考这个命运的指挥棒始终还是存在,其实从小学生到中学生,从老师到家长,大家都不敢轻易地减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初中升高中的那年,又让我感受到了我们教育体制发展的成果。为了减轻大家的升学负担也为了给大家更多地机会,我们有了两次升学考的机会,有幸我在第一次的推荐考中就完成了中考,早早地就开始了自己的悠长假期。进入高中阶段已经是两千年了,社会上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日渐显现,课业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各类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活动越来越多,比如参观考察、校际交流等,这些都丰富全面了我的知识结构。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年轻人有了走进高等学府的机会,高校的扩招可以说是真正有效地为中小学减了负,虽然高中的学习是比较紧张辛苦的,但相比十年前的高中生活,无疑是轻松的。近10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布局重新调整,大学已从1997年的1000多所,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所,大学毛入学率从9.1%上升到23%,在校学生人数从680万上升到2600万,高等教育正进入大众化时代,我国也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国的行列。在大学阶段,学校的培养重点已经从以前的学习成绩发展到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如今的校园里,除了课堂,各类社团、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都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身影,我就深切地从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其提高素质和技能的效果。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现在走进了社会,各种适应上班族的教育培训琳琅满目,各种国有的、外资的、中外合资的教育培训机构百花齐放,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可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成就自己的梦想。
这三十年在教育学习上的发展变化使我受益颇多,我仅是从个人的经历出发,相信这也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教育也正在逐步回归到其本质,那就是为国家培养真正的人才。我们正确的方向已经找到,总结过去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也有更多重要机遇,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更多适应我们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涌现。教育的不断发展,也将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30年光辉历程30载火热青春征文稿
沐改革春风品幸福生活
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陈小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就是这个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四川汶川发生了地震,近半个中国都有震感。泪水中坚强如钢。在地震灾区,8万多名群众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9万多名伤员迅速得到救治,1000多万名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在短短3个月内得到妥善安置,300多万名中小学生9月1日全部走进课堂„„“中国加油”的呐喊,从汶川到北京绵延不绝。
2008年8月8日20时,经受巨灾考验后的中国,用微笑欢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出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运动员相聚北京,刷新了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7日下午,中国人历史性地走出太空第一步。
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到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赞歌。回望1978年,邓小平同志以农村和城市为背景,设计了一幅强国蓝图,然后站在中国经济的制高点上把手一挥,封闭已久的国门便敞开了。刚毅沉稳的姿势,恢宏的战略构想,给贫瘠的中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令华夏子孙精神大振,同时世界的目光一起聚焦,开始正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30年过去了,今日的中国与时俱进,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一摔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今日百业兴旺,万象更新,处处呈现这片古老大地的新生。
作为一个被亲切称为“80后”的我,虽然不曾感受六十年代的“大跃进”,七十年代的“文革”,但却伴随着祖**亲变革、变化的过程而成长,成为与“改革”二字有着深刻不解情缘的一代。改革的每个进程所带来的新生活和新变化,在我的记忆深处被流逝的时间划下了不可泯灭的印痕,让我在无声无息中细细地品味,慢慢地体会。
小学时,我们成为了教育改革的直接受益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于是,在学好语数英的同时,我们也接触音乐和美术,开明的父母甚至着手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由于素质教育的恩泽,我们的童年几乎无忧无虑,课业不再是唯一面对的事情。
中学时代,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扩招政策的出台,更让我们在“众人争过独木桥”的压力面前,幸运地走入了高校的大门。
大学时期,学校的培养重点已经从重视学习成绩发展向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转移,大学校园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之外,各类社团、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方式的积极填补,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彻底摆脱了单调乏味追求学习成绩而奋斗不息的“填鸭式”传统学习方式。
当我们踏入社会,虽然没有了以前的“包分配”,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我们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我这样一个外专业的毕业生也能一圆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我始终以老教师为学习的榜样,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同时,认真对待日常教学活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们。我觉得在北塘教育良好的氛围中,年轻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当社会各界对80后诸如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沉迷于网络、热衷网络游戏、“月光族”、“啃老族”等质疑时,人们担心五四精神的历史火炬能否在80后手中继续传承。然而,面对考验,青年人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彰显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青春风采。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交出了“特殊团费”,我们中的另一些人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更有人成为光荣的支教成员奔赴四川一线支教。面对社会弱势群体,我们组成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家庭,积极帮扶。我们在沐浴着改革春风的同时,也在积极履行着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我们更加明白生命的全部意义不在于享有,而在于奉献。
“80后”是幸运的,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与“70后”相比,我们面对的是更加纯粹、更加开放、更加瞬息万变的多彩世界;我们看到了社会变化的过程,看到了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演化过程,感受到了浑厚的优秀文化底蕴中所透漏出的那股可贵的奋斗与创新精神。在经历和分享三十年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今天,“80后”已不再是老辈人说的:“温室里的花朵”、“不靠谱的80后”、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坎坷与磨练的“80后”,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前进,生活的巨变,我们会逐渐成长、成熟,我们会成为你们为之自豪和骄傲的理由。因为温室的花朵已长成参天大树,“不靠谱的八零后”已做好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我坚信祖**亲会因“80后”而骄傲,而我又会因我是“80后”而感到自豪。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从国家扶贫县到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地处黄土高原,曾经,这里交通闭塞、沟壑纵横,人民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得靠国家扶贫。然而,地理位置的偏僻并不阻碍它沐浴改革开放的和风煦日,短短三十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一.忆往昔,贫穷落后,生活困顿
三十年前,我的家乡旬邑县经济落后,人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几亩薄田的收成根本不能养家糊口,更不用说教育及其它事业了。思想落后守旧的人们,祖祖辈辈在黄土地上辛勤耕作,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更早时公社化,人们干活挣公分不挣钱,积极性不够,吃大锅饭,稀粥,也是各家抬着瓦罐去领。几斤白面,农忙农闲时都不舍得吃,待到过年时,做一顿面条也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尤其到了农历的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饿得没有力气,甚至浮肿,许多小孩被活活饿死,每每提到这些,爷爷奶奶一辈人总会潸然泪下,痛苦的记忆,停留在三十年前黄土高原沟沟坎坎的贫穷里。
二.三十年,飞速发展,家乡的面貌换新颜
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夙愿。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迅速提高。县政府帮助农民脱贫,引进烤烟,然而交通不便致使烤烟大量堆积,烟农们眼睁睁看着烟叶坏掉。政府出资修公路,“要想富先修路。”渐渐的人民收入有了明显 1的提高,有余力发展教育,商业,矿业,畜牧业,林业,旅游业等。尤其是教育事业,家乡人民摒弃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关注女孩成长成才。此后,县上又引进果树,人们未曾料到苹果极大的推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现如今方圆几百里全是苹果园,旬邑成了文明的果乡。果乡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个乡镇因地制宜,在各界农高会上引进新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出现各种专业户,农业税的免除让果农们的积极性更强了。此外,农闲时人们发展手工业,剪纸,刺绣等行业又为家乡人民,增加了不少收入,保留了民俗文化。剪纸艺人,库淑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石门山森林公园、唐家民俗馆、宋代泰塔、古象化石、翠屏湖等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县上借机会吸引外商投资办厂,拉动经济增长,人民收入水平很高了,思想意识开放了,开始追求更舒适方便的生活。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全国有了名,2006年10月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走进旬邑,唱响新农村建设,摄像机镜头把美丽的家乡搬上荧屏,展示给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
三.现如今,家乡人民齐心致富奔小康
如今,村村通了水泥路,交通便捷,水电暖供应通畅,人民生活幸福安定,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已经普及了,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县第一中学2007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高中,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全免,人民素质正在提高,秀美的风景,又让家乡赢得了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西安市“后花园”的荣誉。而全国推行的新政策,真正以
人为本,今年九月份,高速公路的通车,更方便了家乡与外界的联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巍巍高山,见证了家乡的巨变,家乡人民在改革后发展,在发展中反思,相信家乡会在新的机遇下更加美好。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风雨征程三十载 羽翼渐丰展新颜
中心局信函处 顾博
从1978到2008年,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个年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与时俱进的30年中,随着北京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邮政内部体制的不断改革,北京邮政已建成邮政实物运递网、综合计算机网、金融计算机网“三大网络”,拥有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独特优势,邮政服务网络规模庞大,邮政事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北京邮区中心局作为邮政的中间作业环节,一直以来坚持以通信生产经营为中心,不断对内部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团结带领企业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顽强拼搏,紧跟改革开放步伐,30年来我们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93年中心局成立,邮区中心局体制不只是原来的邮件分拣局和邮政干线局两个单位工作的简单叠加,它标志着邮政网路运行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这一改革既是提高邮政通信能力和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传统邮政生产作业组织的重新梳理和创新;94年开始中心局打破了传统的邮件手工分拣作业方式,陆续在全局范围内推广使用了给据邮件扫描登单作业系统、平常邮件自动分拣机、包裹自动分拣设备等等高科技、大规模的邮政分拣封发设备,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邮件内部处理时限,它标志着邮政分拣作业系统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邮件分拣封发作业逐步由手工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转化。进
入新世纪,邮政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首先建立现化企业制度,北京邮政实现三年扭亏等重大工程启动和实施,推进了中心局向“优质服务、优化管理;高质量、高效益、高素质”目标迈进。从2002年开始,邮政体制改革的幅度不断加大,中心局完成贯彻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正常轨道。2004年完成了两子系统上线,2006年中心局推行三化改革,按照生产管理扁平化、作业流程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化的要求,着力提升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规模生产与质量、时限与效率效益同步提高。2007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北京邮政完成了主辅分离,邮政公司化转型,把握好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开创出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2008年北京邮政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邮件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邮政品牌形象。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邮政取得的成绩凝聚着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勇气和心血,铭刻着邮政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辉煌,这辉煌的成绩也充分记录了邮政人高举邓小平中国特色伟大旗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勇于拼搏的坚强足迹。如今我们邮政人正踌躇满志,锐意进取,准备踏上新的征程,抒写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单位和中心局的领导下,我们信
函分拣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信函分拣事业呈现出科技兴邮、持续发展、和谐文明的可喜局面。改革开放的30年,是邮政信函分拣发展速度最快的30年,也是我们邮政分拣职工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
一、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矢志不渝。改革开放30年,中国邮政经历了30年邮政体制改革,每一次都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体制突破的过程,走过了一段段坎坷曲折、激昂壮阔的历程,是一场上下齐心、波澜壮阔的攻坚战,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邮政通信部门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通信工具,作为一个公
有制企业,多年来改革的重点围绕着既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要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邮政企业改革的方向面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98年,国家对邮电体制进行改革,实施了邮电分营,建立了独立运行的邮政体制,邮政实施了改革脱困
3年攻坚战略,为邮政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三年的独立运行,邮政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在:
1、是网络能力明显增强。中国邮政不断加强自身网络建设,通过科技创新,邮政运输机械化、处理自动化、营业电子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2、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在继续办好邮递、集邮、储蓄三大类业务的同时,加快了新业务的开发力度,重点加强电子邮政的发展,积极融入物流产业,并积极开拓信息业务,使邮政信息传递、商品运送、资金流通三大功能的内涵日益丰富。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邮政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不断改善服务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邮政服务,满足各方面的用邮需求。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邮政加大扭亏力度,积极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邮政企业的整体扭亏为盈。2006年北京邮政引入了“三化”管理理念,创新用人机制,在人才选用上采取了平等、公开、竞争的竞聘上岗模式,采取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不论领导这是职
工都要公平竞争上岗,邮政企业做到了减员增效、节约运行成本,完成了邮政公司化体制改革,以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为切入点,为了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邮政企业向着健康持续可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进。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从工厂到公司,从局长到总经理……在称谓变化的背后,邮政企业的社会定位、邮政企业形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也不断优化。
二、科技兴邮抓生产,邮政通信设施逐年改善,通信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 从原来的信函分拣局到现在的中心局信函处分拣处,我们信函分拣经历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的转型,不论是管理体制还是作业模式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通过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分拣封发全过程全部实现了人工到电脑操作,生产作业面积增长了几倍,一排排崭新分拣格口、一台台邮件分拣设备屹立在我们宽敞明亮的生产现场,职工们的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都有了长足的改善。进入新世纪后,中心局上线使用“两子”系统和两网互通工程,实现了邮件接收开拆、分拣封发、运输发送各个环节上的网络化分拣。以往到了业务旺季,的企业信息建设成效显著。西干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生产管理明显加强,安全局面持续稳定,实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目标。标准化生产作业体制念逐步形成,内部管理逐步规范,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我们还重点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方式,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在西干处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服务创新转型,不断满足社会用邮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商函类大宗邮件业务成为了函件类业务发展的重点。作业中间作业环节,我们信函分拣只有加快邮件网间传递速度才能全力为营收单位做好支撑。通过自我分析与认识,我们不断在业务上进行拓展延伸,利用我们掌握着丰富的分拣业务名址信息为营销环节提供准确名址信息,为投递环节减少差错起到保障和支撑的作用。通过建立分拣业务名址信息平台,既满足了邮件处理要求,又能为大宗用户提供覆盖全市的、科学的、准确的信息数据库,保证了大宗邮件的准确率,又在投递环节使邮件得以准确发送,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通过大宗商函的邮件进行“预处理”,即对成批的商业函件实行“按码排序、同码封装”,并且利用远程车间对给据邮件进行异地的直封,我们的分拣服务从邮件实物分拣转向虚拟的信息名址分拣,一举打破了邮件分拣封发的传统思维模式,创造了中国邮政分拣历史上的新方式。新的作业模式有效满足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用邮需求,信函分拣作业中间作业环节通过不断延伸、不断拓展服务触角,有力地支撑了邮政普遍服务,也为邮政其他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和谐稳定,关爱职工。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信函处领导班子和机构设置几经调整,但班子成员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发挥班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深入调研,把为企业和职工办实事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我处将提高职工收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推行新的奖金考核机制,一举打破了大锅饭式的薪酬奖励机制,将奖金考核向一线生产职工倾斜,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成功调动了职工们工作的积极性。随着中心局管理扁平化工作的推进,在企业用人机制上,我处大胆探索,不拘一格选人才,给职工搭建了建功立业的舞台,为职工做出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确保每一位职工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形成了一个公开、平等、向上的良性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多年来,我处还为职工改造了浴室、茶炉、休息室、更衣室,投资置办了学习室、音像设备、理发室、健身房,为职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学习工作环境,不断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三十年我们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奏响胜利的凯歌。三十年,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一起走向胜利的彼岸。三十年来,我们迎来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共同谱写信函分拣发展的交响乐。北京邮政信函分拣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和文化的积淀,已经成为一只雄鹰,羽翼渐丰,正待鹰击长空,鹏程万里,走向新的辉煌。在这改革开放30年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力推进我们信函分拣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安思危、戒骄戒躁,不畏艰险、扎实工作,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以新的奋斗再创北京邮政新的辉煌。
第五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三十年改变人生历程
岁月悠悠,人生如歌,转眼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到第30个年头。30年的时间似乎很长,因为它足以让一个毛头小伙子的脸上布满沧桑,30年的时间似乎又很短,因为它不过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短暂的一笔。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的日月轮回,同样让我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间,我带领着我的公司从一个只有十几个泥瓦匠为主体的建筑队,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职工近万人,集医药化工和建筑房地产两大产业板块,下属医药化工、建工、房地产、钢结构、装饰等多家企业,年收入逾15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化工500 强、中国医药原料药生产企业100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诚信守法企业、淄博市明星企业、淄博市建筑综合实力十强企业、地方财政贡献先进单位等一系列殊荣,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30年间,我这个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村小伙子已成长成为了一位令人艳羡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这里面有我自身奋斗的努力,同样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指引。
1950年5月,我出生在淄博市淄川区东坪镇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那里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粮食几乎年年歉收,加之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资源稀少,绝大多数人家除种粮外无其他经济收入,再加上战争的侵扰,灾害的摧残,人们生活的更加的艰难。记忆里,我们全家8口人曾没有一床完整的被褥。
14岁那年,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镇上的重点中学,但由于受家庭条件困难的限制,年仅15岁的我不得不辍学分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那时,我的脑海中便萌生了一种渴望,一种对挣脱贫穷,挣脱落后,过上富足厚实的生活的渴望。
1966年,东坪镇成立了东坪人民公社建筑队,这是东坪地区的第一支社办副业队,为了摆脱苦寒岁月的羁绊,借此机遇我到了建筑队学习瓦工技术。因工作扎实,勤奋吃苦,又上过学,干了没几年,队里就让我担任起会计的职务。当时的条件真苦啊,在工地上睡觉我们只能打地铺,有的人因家里穷甚至都没有鞋子穿,不得已便到外面捡别人扔掉的破皮鞋。工资一天只能挣到2到3角钱,一个月下来也只有6、7元,和今天根本就没法相比。
1976年,26岁的我挑起了建筑队的大梁。因受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制约,建筑队只能从事诸如垒挡土墙挖土方等辅助性项目,出于生存的需要甚至还曾从事采掘铝土矿石的工作。在诸多的不利因素中,我带领着建筑队一班人在大山深处,苦苦拼搏,艰难前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了大江南北,吹遍了长城内外,更吹醒了我的渴望,吹醒了我进一步发展致富的梦。然而要把致富的梦变为现实,谈何容易?为了把建筑队发展壮大,我苦苦思索。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然后为了节约资金让队员自制三脚架、井子架等,成立专门的车间,承担水电暖安装项目。1984年,在东坪公社建筑工程队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了东
坪乡建筑安装公司,并凭借公司自身的实力和进取精神获得省建委审定的三级资质,成为当时淄川区首家三级建筑资质企业。
十年磨一剑,梅花苦寒来,到1986年,东坪建安公司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实力,但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带领职工们走出贫穷的山沟,光在深山里囿于定势思维中,只能是南柯一梦。为了开创大业,进一步在淄川城区站稳脚跟,我果断决策,在淄川城区征地5.4亩,投资280万元建起了办公大楼、宿舍和职工食堂,建立了城市“根据地”,并于1992年将在大山里的企业整体搬迁进了城里,165户职工家庭也整体实现了“农转企”。至此,我不但让我走出了大山,同样让我的职工们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享受了当时城里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穷则思变,富则思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新的改革大潮冲击着人们的旧思想、旧观念,也让我开始深思公司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与出路。1993年,东坪建安公司改组成股份制企业——淄博金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借着国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好机遇,公司进行了产权制度的重大改革,股本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公司由集体乡镇企业改制成为全民资的民营企业,成为再无依附的完全市场主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短短的时间内公司扩张成立了建筑一公司、建筑二公司、化工厂等8个企业,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企业。
2000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人们迎来了新千年的曙光,我的心同样踏上了新的征程,随着体制的转换,实力的增强,我决定开始新
一轮的公司规模膨胀。这一年经与班子研究决定斥资835万元并购了原国有淄博红旗化工厂,成立金城化工厂,开发高科技医药中间体。这一扩张其实是在多年艰苦的尝试探索后实现的,从1995年成立化工研究所,到2003年山东金城医药化工公司的成立历经8年,在经过了无数次失败的磨练后,医药化工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公司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一员,其产品畅销江苏、浙江、上海、深圳等各大制药厂,并出口欧亚、南美、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1年,我又瞅准机会,先是注册成立子公司——淄博金城建工有限公司,下属3个建筑分公司和1个安装公司;2002年又分别成立了金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和金城木制品有限公司;2003年5月,则投资3000万元在淄川开发区西区新上钢结构项目,成立了金城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由此,公司迈出了集团控股管理、母子公司权责清晰,分业经营,共御风险的崭新一步,开始踏上了上新创新,多业并举的新征程。
多年的艰苦创业,历经坎坷和艰辛,其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但总的说来,是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的。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决定了中国的政策走向,也决定了像我这样曾为农民的后代,却靠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既定的人生轨迹,摆脱了贫穷的桎祰,多多少少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改革开放的30年也同样改变了我的人生历程,让我的人生绽放了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