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09:4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篇: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党中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充分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热点难点增多,许多矛盾迭加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这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强战略思考和总体谋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党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不仅是时代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的长远需要。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战略部署,全党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文化建设的新局面。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到实处。

其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显著标志。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顺利地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必须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三,是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必然会受到国际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围剿,必将与国际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长期复杂的斗争和较量。因此,必须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

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的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第四,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动力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以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来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深刻把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全会鲜明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

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体现了我们党把握大势,找准方位的卓越智慧。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面对新形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和三个“关系到”,精炼概括了当今时代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人们进一步增强了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以思想文化的新崛起和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深刻内涵,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根本结论,进一步回答了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正确道路。

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既顺应时代的潮流又体现人民的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必将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此,全会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和现实路径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关系的执政智慧,彰显了发展中大国的豪迈气概,表明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信心和决心。

三、坚定不移地把全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全党全国面前。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力军,文化系统将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目前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把全会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八个“着力”。

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研究,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组织生产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挖掘各类节庆活动文化内涵,丰富其内容和形式,组织好“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把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着力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深入开展艺术学科体系建设、当代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净化网络文化市场,加大城乡网吧市场监管力度,引导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改进现行文艺评奖办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

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形成比较完备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强流动文化服务,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示范区创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完善文化援助机制。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及保护机制,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古籍保护工作。

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新兴业态,提升演艺、文化娱乐、文化会展、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特色县、镇、街、村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特色产业群规划和建设。优化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实施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通信、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融合。扩大文化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养文化消费主体。

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演出院线、连锁经营等文化产品现代流通形式,培育各类文化要素市场,加强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立协调有序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着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文化中国”新形象。精心组织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文化周、欢乐春节等重大品牌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国际对话,倡导相互尊重、开放兼容的文明观。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领域的交流互访,举办各类国际性文化活动和专业比赛,在交流交融中促合作促发展。继续推进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增强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人心回归。

着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实施文化名家工程、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文化产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计划、西部地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文化艺术人才支持计划等,推动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加强文化领域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着力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号角,广大文化工作者将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第二篇: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大纲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2.人民幸福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3.国家强盛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4.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是文化觉醒

2.文化自觉要求责任担当

3.文化自觉更要求头脑清醒

三、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文化产业分类

3.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1.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改革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3.推动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4.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5.文艺院团的改革

五、政府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1.主导和引导

2.规划和规范

3.推动和推广

正文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从现在到2020年,六大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一是社会主义

1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方向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二是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三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四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五是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六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迫切需要。

1.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它的伟大意义和重要性,如果把它放到我国解放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将会理解得更加明朗,更加清晰。

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科学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确立文化发展极高的地位。换个角度说,文化发展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就是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它承担着很重要的使命,没有它的发展就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人民幸福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高水平的小康就是指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直接关系到民生幸福,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是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讲公平、公正,文化应当是一个重要体现,讲幸福指数,文化应当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当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3.国家强盛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现在世界上普遍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软实力所产生的综合力。文化软实力突出地表现在文化生产力、文化创造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文化竞争力等。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在文化生产和传播影响上,仍然是西强我弱。我们要奋起直追努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4.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目前我们社会整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体制机

制也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继今年“七一”讲话以后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刘云山对文化自信阐述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文化自觉是文化觉醒,长期以来不少同志缺少文化自觉,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文化觉醒就是充分认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精采的论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凝结为五句话:第一句,文化是政治,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第二句,文化是形象,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的十分重要的指标。第三句,文化是环境,文化是工作生活的环境,是孩子的成长环境,是投资环境,是旅游环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建设文化就是塑造环境,营造环境。第四句,文化是生活,这个文化本来就是人的生活,一部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和不断增加,文化质量不断提高的历史。没有文化的生活是原始人的生活,是野蛮人的生活。在马克思的眼里,文化生活被当做共产主义高水平生活一个必然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第五句,文化是经济,一方面文化可以推动经济;另一方面,文化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2.文化自觉要求责任担当,就是把文化觉醒付诸行动,直接地承担起文化改革发展的重任。全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发展改革,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自觉地、主动地担当起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3.文化自觉更要求头脑清醒,第一,抓文化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和尊重客观规律;第二,文化发展要有自己的创意,经济上的重复建设,文化上的盲目跟风的这些教训我们要牢牢吸取;第三,文化发展要珍爱资源,文化遗产是我们发展文化的宝贵文化资源,要学会好好开发这些资源,首先是要珍爱资源,要立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拒绝破坏文化和自然资源。第四,抓文化发展,要重视内容健康。我们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应当有益于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和作风建设,尤其是坚持二为方针,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发扬严谨博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

我们一定要充满文化自信心,我们有宝贵的文化传统,我们有越来越高的文化生产能力,我们对未来文化强国的建成充满胜利的信心。

三、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的文化指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介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之间,也就是指宣传部门,现在管的这些领域。

1.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把文化分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是我国近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文化事业我们现在认识到它是公益性的,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财政为支撑,事业单位为骨干,基层为重点。现在我们把文化事业划分为两大块,该政府管的是文化事业,靠企业经营性运作的是文化产业。

2.文化产业分类

2004年,国家统计局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按照文化活动的重要程度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把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次,九个大类,八十个小类。这个分类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分类比较接近。各国的叫法也不一样,欧洲大陆叫文化产业,英国叫创意产业,美国叫信息产业或者叫版权产业。

3.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丰富群众生活,是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第一个落脚点。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所以,要以基层为重点,涉及群众利益的文化设施要优先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比如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是农家书屋工程。

(2)第二个落脚点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文化是经济,国际经验证明,发展文化有利于调整产品的结构。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较低,至2010年底只占2.75%。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文化还比较落后,另外一方面说明文化发展的空间很大,而世界的经验就是说经济越发达,文化的贡献就越大,相反经济越落后,文化的比重就越低。所以我们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专门发布一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看作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大举措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这次决定更看重文化的经济意义,提出再过九年,也就是到2020年,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3)文化发展的第三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文明水平。文化本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文化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因为,文化能够教育人,引导人,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之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兴国之魂,所以全社会都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质量,基本的道德规范。

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1.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改革

在文化事业当中分出文化产业部门之后,剩下的文化事业部门还要继续改革,主要是打破铁饭碗,实行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把个人的收入跟岗位和贡献挂钩,让事业单位充满活力。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正在进行的单位转企改制情况:一是新华书店系统已经完成转企改制,二是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出版社,基本完成改制。三是报刊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时政类的党政报刊,49家集团现在组建了报业集团,下一步主要深化发行体制改革,非时政类的报刊全部转变为企业。第四个是影视改革,国有经营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9家广播影视企业重组上市。

3.推动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一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即新闻、出版、发行、会展行业,第二要大力发展新兴的文化业态,新兴的文化业态主要是借助数字和互联网技术,发明发展移动服务等等。第三就是组建大型的文化集团,要搞大企业、大集团,目前中央已经组建了一批文化集团。

4.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消费业决定生产,文化生产最终要消费。我国的文化市场不够通达,生产的东西找不到买家,想买东西的人找不到卖家,就连图书这种传统的产业都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规范文化市场。我们要扩大文化消费,建设文化市场,提高文化消费总量,这是发展文化的内升动力。

5.文艺院团的改革

这个改革的难度最大,现在推进的速度也很快,到2010年底,461家文艺院团已经改制,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201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其中中央确定的也就新疆、西藏等等的除外,当然,改制不是甩包袱,财政的支持还要增加。

以上就是文化体制改革要抓的五项重要工作。

五、政府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对文化发展至关重要,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

1.主导和引导

主导,首先是指政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责任主体,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主导,其次是指政府要始终走在文化产业的前头,牢牢掌握和用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权。当然,政府主导不是包打天下,需要动员和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即使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也要动员全社会,文化产业更要靠社会进行市场运作。

2.规划和规范

政府一项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也要规划,否则容易一哄而起,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规范包括三个内容:一个是规范政府行为,第二个是规范文化产品的质量,第三个是规范文化市场。规范政府行为首先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二是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三是从主要面向直属单位转向面向全社会。

3.推动和推广

政府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采取多种手段如项目推动、市场推动、资源推动、政策推动等等。推广就是从试点到全面的展开,从个别的经验到普遍开花,推广也是宣传推介,招商引资,这都是政府的职责。

综上所述,政府通过主导和引导,规划和规范,推动和推广,发挥政府在文化改革发展当中的强有力的力量,动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篇: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黄坤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了全面深刻的巨大成就,发生了具有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日前,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就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谋篇布局的?

黄坤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系统规划和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文化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深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多次研究文化建设重大问题。党中央先后印发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框架。

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倾注巨大心血,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席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会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先进代表、中国记协第九次理事会代表、全国文明家庭先进代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战略思考和科学把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记者:您对过去五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何总体评价?

黄坤明:五年来,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呈现崭新局面。

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更加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要求,贯穿体现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鲜明有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生动书写了人民的实践,热情讴歌了人民的业绩,真切抒发了人民的情怀,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三是向上向善的新风正气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力彰显,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基本确立,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基本框架搭建完成,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五是文化繁荣发展成果丰硕。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大量涌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创造力,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中的获得感大大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记者: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坤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大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一是学习教育持续深化。组织编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编写出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和《读本(2016年版)》,出版总书记重要讲话单行本50种、论述摘编13种,为人们提供了权威学习读物。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抓手,推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制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规则,中心组学习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推出一批重头理论文章、新闻综述、言论评论等,进行全面深入阐释解读。

二是理论宣传普及深入人心。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组织中央宣讲团赴各地宣讲,编写出版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等重大活动,浓墨重彩开展主题宣传,组织制作播出大型电视纪录片,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三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深入开展。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安排部署200多项课题,全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由7家扩容为15家,遴选支持21所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资助39家中央和省部级党报党刊。举办“治国理政论坛”系列理论研讨会,推出一批研究成果。

四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央出台专门文件,对加快发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资助各类项目2.5万余项,投入近90亿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首批遴选25家单位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

记者: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坤明:五年来,全面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舆论氛围愈加浓厚。

一是深入宣传中央大政方针政策,推动全社会思想高度统一、力量更加凝聚。精心组织总书记在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出访等场合的现场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讲话精神,全面准确地宣传解读中央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等,组织开展主题宣传。

二是深入宣传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深入开展“回顾十二

五、展望十三五”主题宣传,组织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宣传。精心组织“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宣传,组织制作播出《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等电视专题片,全面生动地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就。

三是切实加强舆论引导,着力稳定预期、安定人心。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四是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主流舆论阵地巩固壮大,开办一大批网络化、移动化的新型媒体,立体多样的传播矩阵已成规模。推动出台《网络安全法》,网络传播更加规范有序,网络生态更加积极健康。

记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都有哪些成效?

黄坤明:五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基础工程、铸魂工程,坚持以正确价值导向凝魂聚气、成风化人,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认知认同不断增强。组织中央地方、网上网下等各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举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创作刊播“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全社会叫响“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榜样力量充分彰显。集中宣传罗阳、龚全珍、廖俊波、黄大年等全国重大典型,推出万少华、张楠、高宝来等一批 “时代楷模”。评选表彰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共116人,推出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道德实践广泛深入。制定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勤劳节俭、孝老爱亲、诚信教育、志愿服务、文明旅游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传承家风家教、弘扬优良校风校训、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诚信建设制度化。

四是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有力推进。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之中,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的修订完善之中,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

五是文明创建利民惠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34个、文明村镇1159个、文明单位2242个和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300个。

记者: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坤明:五年来,党中央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引领推动文化艺术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一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对全国文艺骨干和管理干部共13万人,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动员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单位、社区农村、边远地区,开展采风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惠民活动。

二是精品力作大量涌现。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完善电影、电视剧、戏曲等重点文艺门类的扶持政策。加强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规划,加大扶持力度,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三是评价体系导向更加鲜明。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成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拓展新的文艺评论阵地。贯彻落实《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大幅压缩评奖数量。加强对演出活动和从业者的管理引导,成立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

记者: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哪些进展?

黄坤明:五年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高度的自觉自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一是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系统推进。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大规模整理梳理,统筹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等15个重点计划项目,组织编纂《复兴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

二是传统文化精粹得到传承光大。制定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京剧“像音像”工程、地方戏曲振兴计划,加大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三是传统文化呈现新样式、焕发新活力。摄制播出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三季180集,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一大批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实施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记者:文化改革发展都有哪些进展成效?

黄坤明: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原则。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99项,其余5项正按计划推进,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一是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制定出台国有文化企业两个效益相统一、新闻单位采编播人事制度、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70个有关改革文件。加快文化立法步伐,相继出台3部法律和1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制定修订19个行政法规,出台一系列部门规章。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完成中央和省级新闻出版广电机构整合,理顺内外宣体制和互联网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配套文化经济政策。

二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推动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基层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一站式”服务。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即每村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完成“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实施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

三是文化产业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1万亿元提高到3.03万亿元,占GDP比重从3.48%提高到4.07%。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超过322万户。文化产业发展增加了文化产品供给,促进了文化市场繁荣,有力带动了文化消费。推动出台《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93亿元,国产电影票房过亿的从21部增长到45部。电视剧生产量2016年达到334部1.5万集,平均每天40集左右,产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图书出版从2012年的41.4万种、79.3亿册,增长到2016年的49.9万种、90.4亿册,总收入从723.5亿元增加到832.3亿元。

记者:这几年国家文化软实力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

黄坤明:党中央把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制定印发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部署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

一是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整合中央媒体外宣资源,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外宣旗舰媒体,中国国际电视台今年初成功开播,目前开设英、法、西、俄、阿和纪录国际6个频道,在168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在海外的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加强同国外主流媒体和新闻界的交流合作,形成一系列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二是对外文化交流更加丰富、不断拓展。完善政府间人文交流机制,与157个国家签署文化合作协定。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绸之路影视桥、丝路书香等重点工程。2013年以来“感知中国”累计在22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举办近30场活动;2016年“欢乐春节”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2100多项文化活动。

三是对外文化贸易持续扩大。在国际贸易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千亿规模,2016年达到1142亿美元,图书版权输出和引进品种比例从2012年的1∶2.1提高到2016年的1∶1.55。一批优秀的中国图书、影视剧走出国门、热销海外。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实质性成交2241亿元,比2012年增长56.5%。

第四篇: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

一、判断题(10 道)

1.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划分,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正确 错误

2.建国以后,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正确 错误

3.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基础资源。正确 错误

4.从一个政党来说,有没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反映着这个政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正确 错误

5.要开发资源,首先是珍爱资源。正确 错误

6.文化发展要立足创意,瞄准市场,拒绝盲目克隆。正确 错误

7.重点发展观的发展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而产生的。正确 错误

8.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正确 错误 9.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正确 错误

10.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没有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A.机制健全 B.团结奋进 C.和谐繁荣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大量事实证明,文化是以()为王。

A.形式 B.内容 C.效益 D.产量

3.2006年10月11日,党的()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六中全会 C.十七届三中全会 D.十七届六中全会

4.下列选项中,对“和谐社会”理解不正确的是()。A.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B.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C.我国目前仍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D.只有发达国家才有可能没有矛盾

5.()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A.普及文化知识 B.宣传文化价值 C.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D.丰富群众生活

6.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产业外围层的是()。

A.新闻服务

B.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C.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D.网络文化服务

7.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为()亿元。

A.5000 B.10000 C.15000 D.20000 8.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

A.虚拟产品 B.精神产品 C.文化产品

D.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9.对于文化产业,各国的叫法有所不同,例如英国将其称为()。

A.文化产业 B.创意产业 C.信息产业 D.版权产业

1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A.文化 B.科技 C.经济 D.教育

11.2010年,我国图书出版达到32.8万种,美国为()万种。

A.31.6 B.33.9 C.35.7 D.38.1 12.为了丰富群众生活,我国实施了五大惠民文化工程,其中不包括()。

A.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B.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 C.城郊电影放映工程 D.农家书屋工程

13.“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有。”——这种思想属于()。

A.浪漫发展观 B.荒唐发展观 C.重点发展观 D.片面发展观

1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对文化事业的正确表述的是()。

A.公益性 B.政府为主导 C.财政为支撑 D.企业运作

15.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以来,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6.浪漫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任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而随意安排摆弄的东西,集中表现在()。

A.解放初期 B.改革开放初期 C.“大跃进”年代 D.“文化大革命”年代

17.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应当是()。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群众

18.我国文化建设新成就十分显著,下列选项中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A.国内日报的发行量现已稳居世界首位

B.在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日报100强中,中国占了25席 C.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D.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居世界首位

19.()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共中央宣传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A.1999 B.2001 C.2004 D.2007 20.《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9个大类、()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A.50 B.60 C.80 D.90

三、多选题(10 道)

1.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之一是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如()等。

A.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B.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 C.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 D.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时期。

A.大垄断 B.大发展 C.大变革 D.大调整

3.文化能使人们(),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A.提高素质 B.更新观念 C.开阔视野 D.振奋精神

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未来10年文化改革发展六大奋斗目标的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B.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C.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D.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5.“大跃进”年代的典型口号是()。

A.“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 B.“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6.()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A.民俗 B.品牌 C.形象 D.信誉

7.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不重视文化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A.对文化的价值不认识

B.对文化工作不研究 C.对文化的落后不在乎 D.对文化理念不接受

8.文化工作者应当加强(),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A.商业观念 B.自身修养 C.职业道德建设 D.作风建设

9.长久以来,文化一直是被作为事业对待的,主要表现是()。

A.单位是事业单位 B.职工是国家职工 C.资金是政府投入 D.效益是不急投入产出

10.文化产业比起其他产业来,具有()特性。

A.消耗能源少 B.使用自然资源少 C.环境污染少 D.不存在声、光污染

第五篇:95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试卷

考试标《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题 主义文化强国》试卷

所属课《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程 主义文化强国》(下)倒计时 35:41

一、判断题(10 道)

1.从一个政党来说,有没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反映着这个政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

正确 错误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您的得分:95.0!恭喜,您通过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的考试

2.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建设。

正确 错误

3.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正确 错误

4.文化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正确 错误

5.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没有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 错误

6.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正确 错误

7.文化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正确 错误 8.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正确 错误

9.建国以后,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正确 错误

10.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由()主持。

A.国务院 B.中央政治局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政协常委会

2.浪漫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任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而随意安排摆弄的东西,集中表现在()。

A.解放初期 B.改革开放初期 C.“大跃进”年代 D.“文化大革命”年代

3.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军事 4.农业“以粮为纲”和工业“以钢为纲”的思想是()的突出表现。

A.科学发展观 B.重点发展观 C.浪漫发展观 D.荒唐发展观

5.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规划》。

A.发展 B.振兴 C.促进 D.调整

6.大量事实证明,文化是以()为王。

A.形式 B.内容 C.效益 D.产量

7.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应当是()。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群众

8.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A.文化 B.科技 C.经济 D.教育

9.我国未来1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六大奋斗目标之一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A.全面化 B.基层化 C.均等化 D.平等化

1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A.基础设施 B.公共设施 C.公益设施 D.福利设施

11.()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A.科学发展观 B.改革开放政策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到()年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A.2012 B.2015 C.2020 D.2025 13.对于文化产业,各国的叫法有所不同,例如英国将其称为()。A.文化产业

B.创意产业 C.信息产业 D.版权产业

14.历史、传统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

A.基础资源 B.重要支点 C.主要构成 D.关键所在

15.2006年10月11日,党的()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六中全会 C.十七届三中全会 D.十七届六中全会

16.文化与民生幸福的关系表现是()。

A.直接关系 B.间接关系 C.无关系 D.无法衡量

17.“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有。”——这种思想属于()。

A.浪漫发展观 B.荒唐发展观 C.重点发展观 D.片面发展观

1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科学 B.发展 C.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19.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为()亿元。

A.5000 B.10000 C.15000 D.20000 2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大发展 B.大繁荣 C.发展繁荣 D.大发展大繁荣

三、多选题(10 道)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B.人民幸福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C.国家强盛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D.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事业范畴的是()。

A.美术馆 B.文化馆 C.科技馆 D.博物馆

3.抓文化发展,应当做到()。

A.从实际出发,研究和尊重客观规律 B.有自己的创意 C.珍爱资源 D.重视内容健康

4.文化软实力突出地表现为文化生产力和()。

A.文化创造力 B.文化传播能力 C.文化影响力 D.文化竞争力

5.文化产业比起其他产业来,具有()特性。

A.消耗能源少 B.使用自然资源少 C.环境污染少 D.不存在声、光污染

6.文化能使人们(),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A.提高素质 B.更新观念 C.开阔视野 D.振奋精神

7.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不重视文化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A.对文化的价值不认识 B.对文化工作不研究 C.对文化的落后不在乎 D.对文化理念不接受

8.科学发展观,是()提出来的。

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9.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之一是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如()等。

A.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B.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 C.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 D.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公民”。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交卷

下载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背景链接】 总书记在刚刚开幕的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终定稿)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这一决策,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指南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点滴体会 金 良 铸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文化自觉自信范文

    文化自觉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觉醒,主要包括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