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志于杀进外企的应届经管类毕业生而言

时间:2019-05-13 09:0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有志于杀进外企的应届经管类毕业生而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有志于杀进外企的应届经管类毕业生而言》。

第一篇:对有志于杀进外企的应届经管类毕业生而言

对有志于杀进外企的应届经管类毕业生而言,SHL公司的试题基本上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至今为止采用他们的试题用于入门筛选笔试并且大张旗鼓招聘毕业生的公司有:KPMG,HSBC,渣打,恒生其中KPMG的数字测试已经给翻译成了中文,在难度上降低了一级。

(一)基本情况说明此类考试分为两部分,数字能力测试和文字能力测试,就是阅读理解。数字测试是给出一张商业类型的统计图表(肯定是用EXCEL做的),要求你就表中各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运算;文字测试是给出一小段商业或者社会题材的文字,对文章的一些事实进行辨认,考察理解程度。

总得来说测试的能力主要包括(按重要性降序排列):英文阅读速度;反应速度;逻辑推理;数字敏感度

首先要说明的是,此种类型的能力测试属于压力测试。就是考中让你一面看表一面发慌,考完让你很郁闷上半天:没做完!尤其是数字能力测试。

以我正式上场三次考试的经验,状态最好的时候,我完成了35道题目中的34道,仍然被迫猜了1道。不夸张的说,这个成绩可以在所有大陆参加同类考试的参与者中排进top5%,在考虑到准确度之后。敢于这么说的原因是,去年某银行的考试我在这项测试只完成到31道,依然进入了下一轮。该银行在北大的笔试筛选率为10 out of 80。

(二)准备工作据该公司说,此类能力测试的设计可以让参与者真实反映自身能力,通过模拟训练不会对结果有实质性影响。对此我的评论:老外总是太低估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了,呵呵。

有把握的说,按照本文的提示进行对题型的熟悉和一定的练习,应试者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至少提高10%的成绩。

第一步当然是熟悉题型,网上资源提示:就请自己在上搜索,这里是SHL公司的大本营,主要看的有考题示例和免费注册后可以参加的模拟考试。KPMG网站的考题示例这里都有,所以就不给出它的链接了;当然那个模拟考试比实际考题难度要低一个以上档次,只可用于熟悉,不能当成真实模拟。

再讲讲平时如何提高考试所需要的素质能力:

1.多看商业统计图表(最好是英文文字说明),能够迅速抓住图中的各个数字要素和相互的逻辑关系,这个链接里有足够有兴趣练习的读者使用的图表。2.强化英文阅读速度训练

文字测试就不说了,考的就是这个,数字测试也同样需要这个能力。基本上数字测试时没时间让你反复看提问文字部分超过两遍以上。达到一眼看下去,看完一段大约50字的段落而不需要眼睛往回扫描并且能准确把握全部直接和隐含意思,就够用了。文字测试的单词难度基本不超过6级,你所需要准备的就是速度和准确。

3.熟悉你的计算器

我把最好一次依然没做完数字测试的原因归咎于对计算器的那个MEMORY相关操作不熟练和某些题的题干看了两遍还没看明白,呵呵。(考试时提笔记下运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三)上场考试

接到某牛行的电话通知,欣喜之余,要记得这只是漫漫征程第一步,:)当然由于考试的难度,也完全有大牛落马的可能,我知道的就有不止一位大牛马失前蹄的。这考试对状态的依赖性实在很大。进入考场挑选座位的时候尽可能找靠边但不太靠后的位置,靠边是为了少受干扰,不靠后是不让前面无数的忙碌身影让你更紧张。上场的时候在正式考试前有一个尝试例题熟悉题型的时间,注意把握!

1.集中你的精力。这点往往是一些牛人所忽略的。考试一旦开始,就要用百米冲刺的劲头让你的大脑高速运转,起动速度对你后来的时间分配非常有影响。所以在看例题的时候就要对大脑预热,尽快进入状态。抓紧这个机会把图表看仔细了!

2.数字测试的时候时常会有这样的机会:例题所用的图表也被正式考题使用。所以快

下面到了一个重中之重,也是本文精华所在: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时间管理

SHL能力测试就是大脑的400米赛跑,爆发力固然重要,但适当的策略和技巧会让人成绩更上一层楼,MichaelJohnson那样的牲口毕竟是极少数,:)在此处时间管理的要领就是控制好局部速度。带上你的时钟。不是那种指针显示的手表,图形显示的精确性达不到我们的需要。数字时钟。在发下答题纸后看清楚有多少题需要解答,平均分为若干部分,同样平均的分配时间。至少分为三部分。至少在每一部分完成后看一眼表,查看自己的答题进度。如果某部分落后了,在下部分一定得加快进度。也许要以牺牲部分准确度为代价,没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文字部分难度基本平均,数字部分前半部分难度要略低。所以做前面数字题一定要快,留时间给后面的复杂计算。我在数字部分基本是3题看一眼表,大概是在完成3/5的时候发现比预定落后了一分钟,从此再也没翻过身。

HSBC的考官会在快结束前5分钟提示,恒生就完全不给提示。

如果你没带表或者忘记了看,那你这场考试很可能会是一场悲剧,感觉时间过得异常快,呵呵。

(四)数字题的解题策略

1.会有少量的极简单的加减法,心算5秒钟就可以搞定。不要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2.看题目通过关键字找图,不要试图先把一个图表的5个问题都找齐再开始做。数字题的题干和对应的图表是分离的,而且零散着插放,有点变态。一般来说比较高效的方式是通过看题干找到关键变量,然后去认图,在查找和分析变量关系的过程中熟悉该图表,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你还没看懂整个表的全部内容,你已经得出题目需要的结果而冲向另一道题。可能在下道和该表相关的题时你才有空看完整,:)3.学会估算和化简运算。

这个能力很大程度是先天的。。简单说就是有很多题你的思路需要有感觉,必须尽快找到一种简洁算法,因为你在每道题上的时间平均只有1分钟。比如有时候数据是7位

数,进行一些比率的大小比较,你在做除法运算的时候精确到千位就基本够了。少按几下计算器而节省的时间你在考完后就会觉得itpaysoff的。还有就是善于用计算器本身带的那个小内存节省你抄数字的时间。还有就是SHL数字考试的选项基本没什么空子可钻,观察选项对快速解题帮助不大,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4.关于猜题

做不完是常态,好像我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可能有的有体验的读者会撇嘴,我就做完了啊,也没见有你说的这么恐怖。我的回答:不排除你是大牛的可能,但更多的可能是,你也许前面不少题目没看懂就动手做起来了,:)

当发现只有3分钟,你面前还有7道数学题横在那里,怎么办?刚才说了,SHL在选项设计上下了功夫,很难有什么空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先解决5个备选项的题目,10个选项的,猜中的可能性太小了。按一般规律来说5选项的题也更容易运算出结果。

(五)文字题的策略

因为很多同学都考过GT,阅读理解能力一律超强,所以就可以少很多废话了。1.选择cannotsay的机会出乎意料的多

2.没什么可说的了,文字题的时间基本够用,只要遵循时间管理的方针。

群面

发信人: whatsoever(★天府之国★Carpe diem★), 信区: job发信站: 饮水思源(2007年11月17日09:24:17 星期六)

有幸前两天当了一次面试官。纯属临时客串,因为原定的面试时间,我老板出差。

群面的程序一般是小组成员,每人1-3分钟自我介绍,5-10分钟看案例,20-

30分钟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做5分钟的结论陈述。约45分钟的面试中,面试官什 么也不用做,就是旁听跟观察。组员的名单跟评估表,简介摆在面前,最后,挑出我们 认为有潜质的评分及写评语。

这一轮被挑出的,如果非常满意,就可以直接PASS,如果认为还要考虑,就会进入最后

一轮,也许ONE BY ONE,也许还是群面,但是因为人数少,每个人发言的机会增多,那 就更容易让面试官挑出合适的人选。

跟我一起面试的还有另外两个部门的同事,他们分别挑2-3人不等,而我被HR告之,我们部门只招一个。很有意思的是,到最终面试官讨论的时候,发现大家喜欢的都差不 多集中在几个人身上。

下次说说,我们都喜欢什么样的人吧

首先,珍惜自我介绍的1-3分钟。不要紧张,语言流畅,我欣赏有自信与面试官进行

眼神交流的同学,语速慢一些,但是要清晰。这次要求英文自我介绍,有些同学一上来 就紧张,紧紧盯着某个地方象是在背书。有一个MM,很紧张,英文有点磕巴,但是,她

慢慢讲,而且坚持用眼神与我们交流,微微用些身体语言,偶尔停顿的时候微笑。我同 样打了很高的分数。记住,自我介绍是互动,并不是一段了无生趣的自白。

其次,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发言。甚少出声的,基本都被否了。我们观察小组 讨论,一般会注意逻辑能力跟沟通能力强的同学。并不是发言最多的就得分最高。很多 小组讨论,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面试官手中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并不CARE最终的结

果是否正确,反而是希望看到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的主动性,沟通技巧以及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饶有兴趣的是,有一些求胜心切的,往往非常希望能引导整个小组的讨论

方向而显得非常强势,忽略群体的意见。两场小组讨论,总有一两位用很强的逻辑性来 给讨论订大纲,再有一些人会协助纪录,再有一些人很注意控制进度,例如他会提出,找谁来控制时间,前几分钟干什么,中间干什么,最后干什么。这样的人,我们会认 为,他可以推动PROCESS。这些往往得分不错。有一些发言很多,但是总在讨论细枝末 节,或者附和其他人的意见。有一位男生给我留的印象很深,他发言比较主动,而且都 比较有建设性,特别是,他特意主动地邀请一两位尚未发表意见的同学加入讨论。最终

这个同学PASS了,因为这个细节表示,他有LEADSHIP,能充分关注每一个成员的声音。

最后的小组陈述,是要求英文表达。这一点难倒了很多同学,不能自告奋勇。其实这个 机会一定不要错过!有一些职位对英文要求比较高,能顺利地表达自己,得分很高。表 达什么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清楚地有条理地进行陈述。很口语化的,其实都 OK!

还有几个比较惋惜的CASE,想跟大家分享。

面试中有一位男同学,他自我介绍的英文不错,小组讨论的逻辑性也很强,而且提出的意见对整个案例的推进作用蛮大。但是他也许太紧张了,或者是典型的理工科学生的特 征,全程都是一丝不苟地端坐着,面部表情僵硬。最后面试组讨论的时候,也将他提了 出来,但是我们觉得,他没有表现出NICE的一面,过于专注于项目的推进,而不能用放 松的心态面对压力。有一些同学,在讨论的时候,会有说有笑,跟组员互动,这样的 人,将来在一个TEAM面对压力的时候,也许就是灵魂人物吧。

太晚了,先写到这里,欢迎提问,我尽力跟大家讨论。也许是面试时让我回忆起大学求

职的那段时光,真是时光如流水般从指间滑过,看着那些同学,就象看着当年的自己,呵呵!

第二篇:浅议对应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管理

浅议对应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管理

陆学勤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重庆,虎溪大学城,401331)

内容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必须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管理。这一难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对此也进行了思考。本文参考部分就业指导文献资料,结合笔者在职教一线的工作经历,总结了毕业学年中在就业指导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

前言

2009年6月底,09届毕业生开始陆续办理离校手续,正式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截止2009年6月30日,以我院工商管理系为例就业率超过89.3%,这是对就业工作的充分的肯定。笔者在08~09学年结合在职教一线的工作经历,参考部分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与管理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高职毕业学年就业指导与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发展历程不足十年,但都普遍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现已纷纷对高职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以传统的理论指导、专题讲座最为常见。在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方面,许多学校,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不仅成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而且还编写完成包含本校就业、创业实例的指导教材。师资队伍相对固定,专职与兼职就业指导教师的学历、专业、经历不尽相同。

信息技术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根据网络调查,高职院校目前基本都已经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部分院校已充分认识到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利用网络在学生、学院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信息化桥梁。

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在这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2+1教育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技能,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毕业学年学生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技能,累积实作经验,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密不可分的。毕业学年除了顶岗实习外,高职学院同样重视规范毕业设计、毕业报告等理论考核。无论是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报告,亦或是就业指导与管理,都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提高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具体举措。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的问题

概述高职就业指导与管理现状,对于取得的成绩值得欣慰,但其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更需要深思。笔者主要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简析如下。

(一)高职就业指导认识出现偏差。

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其认识尚未到位。例如:毕业学年就业指导的目标、就业指导中的管理、就业指导和服务职能之间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认识不足,势必使就业指导工作事倍功半,影响就业指导的质量,制约就业工作的开展。

部分高职院校一般以落实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为终极目标,缺少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体系。这不利于发现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方式,不利于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普遍看重就业率,不重视就业指导的过程,忽略就业指导的具体内涵。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势必影响了“结果”的质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用人单位和学校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毕业学年中的就业指导,重指导,轻交流。

很多学生回顾毕业学年的经历,都谈到:老师说的、书上讲的,这些道理他们都明白,也不反对,只是希望学校、企业、社会能适当从他们的角度替他们想想?这折射出学校现在采用的群体性就业指导涵盖面过宽,往往忽视毕业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说明这种就业指导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多元化学生的需要,不能消除学生接受指导时的浮躁心理。

对于希望毕业前落实就业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来说都经历:未知(憧憬)——压力(恐慌)——顺应(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做了就业指导工作,但实际发挥的作用却不尽人意,主要是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动态。虽然高职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多年,但仍然偏重作未就业学生思想动员工作,强调学生树立“先择业,后就业”的观念,忽视了学生未就业背后的实情。学校对刚就业或正顶岗实习学生的关心更加不够,也没有进一步搞好跟踪调查和专业指导。这些属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头戏,落实起来工作量大、难度高、障碍重重。笔者认为:如果没有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企业基层现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那么就业指导工作只能算是流于形式,徒有虚名。

(三)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成熟,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队伍一般由专职和兼职两部分人员组成,从数量上看已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其专业化水平却不够。没有接受系统、全面的训练,只是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或相近专业背景开展工作。同时,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在整支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少,工作量巨大,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的钻研;而兼职人员则更愿意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要工作上。

建立稳定、专业、细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需要指导教师安心就业现状研究,热心接受毕业生就业咨询,细心协助好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教师们承载着千钧重量不能单凭他们的事业心、上进心来维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缺失,是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中需要尽快完善的部分。

(四)传统方式获取用人信息难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

近年毕业学年期末考试结束,校园内毕业生已人去楼空。企业到校招聘人才,面试室里带上简历的学生寥寥无几。等到六月底领取毕业证书时,学校又爆发式出现未就业学生的局面。用人信息传递途径不畅是原因之一。从对毕业生管理层面上讲,另外一个原因是:应届毕业生流动性强,传统获取用人信息渠道难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

(五)对于高职毕业生遭遇就业“时间差”,学院作为不够。

为了确保高校毕业生最后一年的学习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部规定,每年11月20日之前用人单位不得到高校招聘毕业生。但由于企业要为来年的项目发展及年终末位淘汰后的人员补充做准备,选人旺季大都在九、十月份。而高职毕业生要通过“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中的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实践考试,完成毕业论文,往往要到12月底。因此在企业用人和毕业

生求职之间出现了一个“时间差”。部分毕业生还会因为不能按企业要求的时间到岗而失去一次难得的就业机会。

应届高职毕业生既要扮演学校里的好学生,给自己大学生活划上全满的句号,企业又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调整校企之间的时间差,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共同关注,替企业着想,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有所作为、有所调整。

(六)顶岗实习中的管理问题。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提高技能,并实现在实习企业直接就业。尽管定岗实习对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期间的教学和管理容易产生一系列困难,这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前不久有一个报纸刊登了《顶岗实习为什么半途而废》的文章,28个学生,顶岗实习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就走了。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管理上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特别是外部环境从教室、实训室到了企业、工厂,走上具体的工作岗位后学生角色转变能否到位,身心是否能快速适应等是定岗实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不是什么难根治的顽症,相信只要管理到位,再做适当的思想工作,难题就可以一一化解。

三、对应届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就业指导在就业工作的地位,建设有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

职业教育渗透着实用精神,特别注重直接为社会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我国的高职教育高速发展的十年也围绕着“就业”这个中心思想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重视就业率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表示就重视就业工作,更不能说明毕业生在社会中的价值。就业指导是高职教育体系必不可少又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它的重要地位应由扎实、有效的实际指导行动与高质、丰硕的指导成果予以巩固和发展。笔者认为:其核心是需要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

(二)长期性、持续性跟踪调查应届毕业生,及时做好信息反馈与沟通管理。

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就业指导不仅包括面试技巧和心理辅导,还应该指导学生强化专业技能技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宣传劳动政策法规、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就业指导不会是一触而就的工作,不需要朝三暮四的心态,不鼓励立竿见影的效果。它应该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好比长江推舟勇向前。这需要专人长期坚持在就业指导第一线。一是跟踪调查在企业实习或已就业的学生,掌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二是做好相关信息收集与整理,及时反馈学校;三是专人负责在此期间的就业指导,与学生做好沟通交流。(至于如何落实跟踪调查,可作为高职教育课题来研究,此处不便详述。)

(三)倾力打造职业(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师资紧缺,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学生职业发展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建设一支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已经迫在眉睫,且势在必行。笔者建议:首先明确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根据内容落实人员配备。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型;应当从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型,这是递进关系,包括教育、活动、学科建设;注重本地化与国际化的转化、学习、吸收、借鉴。

无论是掌控就业工作全局的就业处,还是设有二级学院制度的系部,亦或是因工学结合思想应运而生的校企合作处,都应该积极主动投身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多方交流与协作。如何使我们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从非职业化向职业化再向专

业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流的职业(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先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现有师资。辅导员、专业教师、部门职员以及各级领导都是就业指导队伍的潜在资源。

(四)营销理念下的就业指导与管理技巧

高职院校如仍然抱着传统的就业理念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管理就业流程,必然难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面临紧张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市场人才需求作出迅速反应,想出相应对策。

人不等同于产品,但毕业生寻求用人单位的过程,其实质与产品的营销活动是非常相似的。毕业生提供的“产品”是自己专业技术与能力,而顾客就是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借鉴营销理念,以市场营销管理为土壤,从市场需求入手,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竞争对手、市场竞争条件。然后以实现目标市场顾客群达到满意状态的条件,进行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和做好市场定位。不同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分为“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重点指导处于“买方市场”的毕业生,要重视心理疏导与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五)重新认识就业指导与管理的对象。

高职已经不再是差学生的集中营,里面有很多好的学生,有很多愿意学技能的学生在往高职走。面临高等教育扩招、金融危机等新时期外部环境,厚德强能高职生受到的欢迎程度要比本科生高。那么要把握契机,重新认识高职学生,抓内涵建设,抓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就业指导与管理的目标才能明确,方式才具针对性,效果才会显著。

结束语

以上对应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还不够准确与全面,提出的建议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讨,希望从事高职教育的专家与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杜月菊,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5).[2]方索琴,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大学生就业[J],当代经理人,2006,(21).[3]周强,曲世卓,加强毕业实习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8).

下载对有志于杀进外企的应届经管类毕业生而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有志于杀进外企的应届经管类毕业生而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