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敬老院院长努然古丽
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敬老院院长努然古丽,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赢得了各族老人和家属的信任。
2005年以前,七个星镇敬老院条件艰苦,住宿条件较差,十几张床位远远满足不了七个星镇老人日常生活需要。为此,努然古丽多次向镇党委、政府反映情况。2005年,七个星镇党委、政府决定扩建七个星镇敬老院,努然古丽带领工作人员跑遍了全县各乡镇敬老院,认真细致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时,努然古丽与镇卫生院联系,让敬老院工作人员到镇卫生院学习护理知识,使工作人员掌握保洁、如何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如何护理患病的老人等多方面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努然古丽十分重视管理工作和服务质量,敬老院所收的每笔款项和社会捐赠的钱物,都要登记入账,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老人身上。因为深知敬老院的钱来之不易,努然古丽尽量节约每一分钱。为了老人吃得好又少花钱,糖果、奶粉、酱油等直接从批发部进货,买菜则是自己蹬车到早市上去批发,所用鸡、鱼、牛羊肉等都到固定的优惠店去买。在努然古丽的精心管理下,敬老院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起居舒适安康。
做好敬老院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天与老人打交道,要有热心肠,还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在日常工作中,努然古丽总是和工作人员一起给老人洗澡、理发、换洗衣服被褥、剪指甲,老人生病了,她日日夜夜守在老人身边。类似这样的事,在努然古丽身上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回。对于个别人的不理解,努然古丽总是说:“人人都有父母,我们自己也会有老的一天,看到老人们在敬老院生活得这样愉快,我更加热爱敬老院的工作。”(她是敬老院的院长,把生活在这里的汉、回、维吾尔、蒙古族孤寡老人当成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让他们在敬老院快乐生活,为他们养老送终;可她更是一个内心慈爱的母亲,给了汉族孤儿一个温暖的家。她就是焉耆县七个星镇敬老院院长努然古丽·牙生,今年46岁,她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敬业奉献候选人之一。
7月20日下午,在焉耆县七个星镇幸福社区一个整洁、干净的院落里,努然古丽·牙生和丈夫外力·艾山正在陪女儿依力米努尔·外力作画。
努然古丽·牙生是七个星镇敬老院的院长,10年来无微不至照顾着50多名汉、回、维吾尔、蒙古族孤寡老人。由于一些老人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差,经常生病、尿裤子,努然古丽从来不嫌脏、不说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对待。2007年4月,两位汉族老人病了,而且病情严重,努然古丽连夜将他们送到医院治疗,端茶倒水,日夜守候在老人身边,直至他们康复。当有人提起努然古丽时,老人们都会不自觉地笑,那笑容充满了幸福和欣慰,在老人们的心中,努然古丽是个好人,更是他们离不开的亲人。
2006年11月,焉耆县民政局局长海学智带来了一名汉族孤儿,希望努然古丽能把她安排在敬老院抚养。看到这个身体瘦弱、无助的9岁女孩,努然古丽心中十分难过,她当场告诉海学智局长,从今以后这个孩子就是她的了,当天晚上就把孩子接到了自己家,并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维吾尔族名字——依力米努尔·外力。
刚开始丈夫外力有些接受不了,他担心这个汉族女孩无法适应这个家,担心别人说闲话,但是看到努然古丽非常坚持,他也就默默接受了。四年过去了,依力米努尔在父母和两个哥哥的精心照顾下,不但学会了流利的维吾尔语,而且在双语班学习非常优秀,当了班长和少先队中队长,如果爸爸或妈妈出差了,她都会想念地掉眼泪,她已经融入了这个幸福的家庭,成为了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
焉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明银告诉记者,努然古丽·牙生十年如一日,为敬老院的建设四处奔忙,将敬老院建设得就像一座花园,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