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醪桥镇敬老院发展的调查报告2003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醪桥镇敬老院发展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每个人都会经历老年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没有了劳动能力,甚至会疾病缠身生活都无法自理。如何安祥的度过晚年是中国人世代都极为关切的问题。在农村这个问题则更为突出,以务农为业的人们一生中幸苦劳累,但却鲜有丰厚积蓄,如若没有子女赡养,一旦无法参加劳动,失去了经济来源,再加上孤独的笼罩,生活的艰难就不言而喻了。敬老院是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组织,让孤寡老人的生活不愁油烟柴米,摆脱空巢独居之苦以安养晚年的地方。党在发展国力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敬老院为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它的发展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老年人需求社会保障敬老院发展
正文:
一、当前老年人问题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有1.78亿增加到
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新华社报道说,随着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的年轻父母不断增加,年岁渐增,他们唯一的孩子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并组成自己新的小家庭,未来十年内90%有老年人的家庭将会成为空巢型家庭。中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老人,多数儿女都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紧张工作,只能隔两三个月抽空挤时间看望父母。全家团圆是件难得的事,尤其是那些儿女已经移居国外或在外地工作的家庭。电话是维持时常联系的重要方式。但是,电话在意外事件时起不到太大作用,老年人孤独逝世多天才被人发现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对于农村老年人在年轻时大多都参与高强度的劳动,患慢性疾病的老人十有八九,因为没有积蓄,加之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患病老人常年承受着病魔的折磨却无力医治。由于失去劳动能力,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渐渐的降低,老年人难免的产生失落的心理感受。
二、醪桥敬老院的基本情况
醪桥敬老院坐落于江西省吉水县醪桥镇醪桥村滩头岭组,成立于1958年,由于原址常有水涝在1994年4月一日迁至现在所处地,现接收人19位。敬老院占地36亩,前门正对105国道,背面及右侧被山丘围绕,右侧则是一片良田,离村里约有一里来路。此地有山丘田园,算不上风光秀丽,但足以让人放松心神。清静又不远离人家,且交通便利。院内两栋相连宿舍楼,一栋仍然在建设中,宿舍对面为两层餐厅,主要建筑仅此而已。院子打扫的十分干净,*男,1990年生,江西吉安人,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09—1班,电话***,电子邮件:853469259@qq.com。
东西摆放有秩,与我之前所担忧的倚老卖老颓废混乱的景象截然相反。餐厅内摆放着带有转盘的大红圆桌,俨然让人有种来到餐馆的感觉,餐具都是各自专用。走进老人们的房间,室/ 3
内宽敞明亮,整洁温馨,一床一桌依归两座椅,可谓样样俱全。另带有单独的卫生间,配备着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马桶式厕所。整个敬老院中的环境在农村也算是能达到老人们心理期望状态。
在老人生活方面,平均年龄为76岁的整个敬老院生活上主要是互帮互助的形式,院内没有专门保姆为老人服务,只是老人们相互的体贴照顾,年轻点的帮助年长的。院中有一位九十有余且双目失明的老人,平时根本无法出来走动,据负责做饭的大妈说,每天都会派人定时的为高龄老人打水送饭。身体健康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平均每天都需要参加大约五小时的劳动,比如种菜、养猪、打扫卫生之类的活儿,但对身体虚弱的老人并不强行要求。鉴于劳动情况老人们可以获得少量的零用补助,平均每人一月享有一百五六十元。院长提到饮食时说:“这里一月十次加餐,鸡蛋之类的还不算,如此条件甚至在咱们这样的农村自己家里都是享受不到的。”每年院里都会组织老人们到医院进行4—5次的体检,当然所有的费用都由院里承担,另外敬老院内设有小小医疗室,里面储备了一些常用药物。
三、近些年敬老院的发展与变化
历来五保户都是醪桥敬老院的接收对象,由于农村条件有限,承载能力一直以来都无法满足镇内孤寡老人需求。即使在2004年达到了超负荷的30余人,老人们不得不两人共挤一间宿舍。在几年前民政部门财力薄弱,几乎很难申请到专项的建设资金,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院长带领老人们自力更生,十多亩菜地外加十几亩水稻,足以满足老人们的生活日需,使得老人们的生活大大的减少了对政府部门救助的依赖。收成好时,还能拿出点资金添些小家具小器物。
2005年在院长的百般争取下,敬老院的宿舍由老瓦房改建为两层小楼,宿舍内部配置也一步步改善了。也就此醪桥敬老院走向了改头换面之路,2007年醪桥敬老院食堂开建,双层食堂拔地而起,餐饮环境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饮食的卫生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敬老院也开始着手于规模的扩张,吉水县醪桥敬老院宿舍楼建设工程于2010年10月21日在吉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为了适合老年人居住,新宿舍同样为两层,不过内部的设计让人感觉更为的舒适。院子里铺上了草坪,崭新的健身器材陈列成排,在这几年里醪桥敬老院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在物资文明发展到一定时候,精神文明也会跟着大步向前。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有增无减,2007年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商学院联合组队赴吉水开展以“创新创业当先锋,服务农村促和谐”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学生们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休整草坪,陪老人们交心的聊天,另外送上为老人买的生活用品,这是建院以来头一次获得社会投来的最直接帮助与关怀。如今,党中央对老年人问题也愈加重视,就在今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会议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制定并实施好此规划,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四、醪桥敬老院的明天之路
我所见到的醪桥敬老院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从老人们的话语之中可以看出老人对院中的生活还是十分的满意,但对于敬老院的发展就像温总理所说的那样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老年人晚年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应当基于物资上的充裕和精神上的富足。社会关注
即使生活条件再怎么优越老年人的寂寞依然会深埋心中,所以老人们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年轻人肩负着照顾关怀老年人的责任,尤其是在接受教育的的学生
们,组织扶老帮老活动其实就是一门最为实在道德修养课,学生进敬老院一对一或多对一自愿者活动也许是一种较好的活动形式,每年近四个月的假期,孩子们可以去帮老人们料理生活,跟老人们聊聊天,讲讲外面的新鲜事。各种事业单位同样的可以参与其中,为老人做饭洗衣,和老人一起用餐,给老人们以家的感觉。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需要给老人们以适时的慰问,及时掌握老年人的思想,了解他们的需求,包括物质消费的需求和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可以更好地为老人们架起一座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的桥梁
老有所学
作为农村人,在几十年前读过书的人甚少,所以在醪桥敬老院内识字的那老人没有几个。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敬老院的老人们平时空闲时间非常多,空余时间用于学习可以使老人的生活更加的充实,当然他们有学习的权利。敬老院内部可以自教自授些老人们自己的小手艺,做小吃、小玩意,小器具之类的;院长也可以为老人们开设识字写字课,帮助老人培养阅读能力。歌唱学起来比较上手,老人组织起来成立合唱队,如果条件有限,可以跟着录音进行学习。民政部门也应当组织队伍,向老人宣传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级法律知识,以便老人能够拿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老有所为
醪桥敬老院生活自给的模式迎合了老有所为的养老需求,适当为老年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帮助老年人打发闲着无聊的时光,另一方面让老年人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毫无用处,不过老年人不适于过度的劳动。老人可以积极的发展自己的强项,即使是普普通通的唱歌山歌,编个小筐什么的。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老有所为的难题是在于老人晚年一种对衣食无忧的满足,老人完全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追求。姜太公,百里奚的故事很有必要的引进敬老院,老人们十分的有必要了解外面的社会,了解这个时代。这里关键的是一个窗口,一个走向时代的窗口。对于大部分都不识字的老年人群体来讲,无法阅读,无法使用互联网,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很大程度上需要社会及有关部门的帮助,就像学校开展“三下乡”活动,在传递关爱的同时,也将文化引进来。其中老人与老人的交流将会更有效促进老人们去积极进取,构建一个适用于老年人的全国性的交流平台十分的有必要,这需要整个社会对此付诸努力。
一个敬老院一个家
敬老院的老人基本上是孤寡老人,或则是子女由于某些原因无法赡养的老人,他们最缺的就是家的温暖,也许做早操是一项非常土的集体活动,但这样势必增加老人们聚集一起的机会,聚集多了即会使得沟通交流增多,又会使大家有一种集体意识。茶余饭后可以由比较活跃的老人带领大伙一起乘凉,群聊对老人来说是件极具趣味的事儿。互帮互助的生活无形中让老人之间实现感情上的升华,没有子女之情,浓厚的友情无疑有效的填补这一空缺。敬老院有必要的建立2—3人的协调小组,该小组负责调节老人间矛盾纠纷。同时该小组可以时时观察大家心理动态,及时的排解老人心中的沟沟坎坎。一个和谐的敬老院势必会散发浓郁的家庭气息。
老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定程度上属于弱势群体,但是他们渴望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分享社会,他们不希望在幸苦了一辈子之后被社会所遗忘。敬老院的老人身处于此特殊的“家庭”中,他们快乐的晚年需要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去筑建
夕阳其实是火红的,人的晚年依然可以焕发光彩。
第二篇:年醪桥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 年醪桥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
2020 年 5 月 29 日在醪桥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
镇人民政府镇长刘建凌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 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
2019 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齐心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旱涝灾害,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防风险各项工作,稳中求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镇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荣获 2019 全县民工程、水利及“河长制”工作先进乡镇第二名,“五型”政府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态环境保护和建养、财税及融资平台转型工作先进乡镇第三名等 7 个奖项,成功创建第十届吉安市文明单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展现醪桥自信。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着力扩投入、稳增长、提效益,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财政收入稳中有进。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 950 万元,占计划任务的 158.3%,同比增长 56.8%。项目建设
不断突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强化企业帮扶,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疫情期间,协助 15 家企业完成复产复工申请,梳理企业存在的 20 个问题已解决11 个,其他问题正在积极协调解决之中。中波惠农公司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 7 月份可正式投产。总投资 30 亿元的合通科技项目已完成企业登记注册等前期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环评。农业产业扬优成势。持续抓好柚、稻、莲、虾、果五大产业发展,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1300 余亩,新建红山都稻渔孵化产业园 800 余亩,全镇“稻虾共作”“莲鱼共”“莲虾共作”基地规模达到近5000 亩;新增姬松茸林下经济产业基地 118 亩、莲子基地 200 余亩,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化、规模化、链条化。黄牛洞全自动智能工厂化育秧全面投产,“晚稻早种”项目试点稳步推进,央视《新闻联播》3 次报道其工作及成效,品牌效益日益凸显。
(二)聚焦改革攻坚,在奋进中彰显担当作为。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锐意攻坚不松劲,在发展实践中展现新作为。行政管理体制重构。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全面落实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5 个内设机构和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大队 2 个事业单位挂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转隶全面完成,人员管理、事项承接等工作正在有序衔接。征地拆迁高效落实。全年完成征地 1362 亩,历时 3 年的汉坑采石场征地工作全面完成,顺利完成 105 国道东改、卫院整体搬迁、坝溪加油站建设、县城活垃圾填埋场扩容等征地工作,完成坟墓迁移 174 座,积极推动 105 国道东改涉
及苗木种植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为全县重点工程、民工程等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黄家边高铁沿线3 处房屋从接到任务到完成拆除仅用一个星期时间,充分体现了基层干部的作风与担当。重点领域管控有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高度重视态建养,严格落实秸杆禁烧,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态环境持续改善。整治抛荒地 358亩,全面完成抛荒整治任务。全面落实绿色殡改工作,进一步提升“三沿六区”坟墓“立改卧”效果,强力推进尸体火化、入葬公墓山落到实处。以高度的敏感性强化农民建房管控,对违规建房、超高超大建房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拆除。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化解债务,严控政府债务规模,“三公”经费再次压减 3%。
(三)统筹城乡一体,在提升中打造品质名片。大力推进圩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功能配置,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全年累计筹资 700 万元,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村组全覆盖。坝溪老村业态进一步丰富,黄家边空心村整治拆除旧房 130 余栋 14000平方米;固洲老村传统村落保护已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前期测绘,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固州新屋下仅用 3 个月时间完成旧房拆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大、效果很好,在全县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上得到广泛好评。久久为功完善圩镇功能。江畔花园小区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完成,幼儿
园、农贸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全面投入使用。尤其是投资 300余万元对小区立面及坡屋顶进行改造提升,使小区整体与周边融合,达到线条有序、色块和谐、主次协调的效果。重新组建城管队伍,加强圩镇管理,圩镇的经营秩序、环境卫等工作有效落实,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我镇小城镇建设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常态长效改善人居环境。厕所革命深入推进,新建改建户厕 726 座,新建公厕 3 座,改建水冲式公厕 40 座。污水处理有序铺开,农村污水治理成效显著。长效管护初见成效,日常保洁、“六乱”整治、“十好家庭”评选、每月大扫除及督查评比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全年共清理垃圾 1277.5 吨,村庄环境持续保持干净整洁,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越来越好。
(四)突出共建共享,在实干中抒写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心竭力强弱项补短板,将 81.2%的财政支出投向民事业,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实施八大扶贫工程,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54 万元,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产业“六个一”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认定扶贫龙头企业 1 家、扶贫产品 7 种,开发公益性岗位 73 个,77 户 203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率降至 0.14%。认定城镇贫困人口 12 户15 人,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全面铺开。疫情期间,积极开展送教上门,实现贫困学网上教学率 100%;对 122 户 286名深度贫困人口发放活物资,确保基本活不受疫情影响。有
序推进“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三大攻势,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基本完成整改。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多轮全覆盖、滚动式督查,每周进行“回头看”,切实做到早布置、早发现、早整改,为脱贫普查奠定基础。民事业协调发展。醪桥中学学餐厅即将投入使用,醪桥小学综合大楼正在设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6 所新建村级卫室投入使用,公共卫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医保、社保参保率分别达到 97%和 82.7%,落实救灾救助资金 128.7 万元,建成 4 处“党建+农村互助养老之家”。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拥军爱民风尚广泛弘扬。社会治理卓有成效。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加大宣传和线索摸排力度,共摸排上报线索 9 条,完成县扫黑办转交线索核查 3 条,镇纪委监委受理并查结问题线索 4 件,线索清零率 100%;中央、省委和市委扫黑除恶督导 40 条反馈意见全部完成整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多次接受省、市、县现场督查督导并获得一致好评;大力开展砂石行业集中整治,批砂规范、运砂有序、正常用砂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大力开展领导信访包案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县领导包案 2 起、镇领导包案 21 起全面化解到位,确保了重点领域、重点群体、敏感时期的和谐稳定。安全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五)加强自身建设,在实干中树立政府形象。坚持改进
作风和民主法治相结合,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着力增强政治能力。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加强舆论引导,讲好“醪桥”故事,全年共接受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27 次,“山水醪桥”公众号推送各类报道 127篇。致力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落实依法行政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项目决策、招投标、建设等环节监管进一步规范。努力提升行政效能。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更加深入人心,全年受理各类事项 10290 件,同比增长 5%,平均办理速度提升 60%以上,办结率达 100%。
各位代表,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镇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众志成城汇聚起磅礴的抗疫力量,持续阻断输入性风险,控制流动性风险,严防聚集性风险,全镇范围内无本地确诊病例,为有序复工复产复耕提供了有力保障。
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铭刻着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持领导、科学决策,凝聚着镇人大主席团、各位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支持、群策群力,饱含着全镇上下的干群同心、创新实干。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
全镇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镇直各单位、县直各派驻机构、各级群团组织,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醪桥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农业产业品牌效益还不明显、延链补链还有较大空间。二是发展还不平衡,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压力还比较大。三是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创先争优的干劲和攻坚克难的担当还有待加强,等等。我们必须风雨兼程、再接再厉解决好这些前进中的问题,以更为艰苦的努力、更多有力的措施、更加优异的成绩回应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
二、2020 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宏观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全镇上下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为下一阶段爬坡过坎、进位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过程中干部职工体现出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精气神也让我们倍增信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再创佳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四
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增长”与“提质量”并举、“抓统筹”与“补短板”并行、“惠民”与“解民忧”并进、“转作风”与“提效能”并重,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同步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创醪桥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围绕上述要求,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巩固脱贫成效,以更高的质量决胜全面小康。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众志成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盯脱贫目标。完善攻坚举措,全面落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扶贫政策,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确保剩余 17 户 34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扎实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一落一人。确保脱贫质量。深入推进精准帮扶“十大行动”,持续加大“造血型”人员帮扶力度,有序开展“造血型”人员就业技能公益培训,重点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上着力,确保贫困人口在今年 4000 元脱贫标准基础上再增加 20%,达到 4800 元,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完善常态化帮扶体系,全面做好 4 户 9 人“脱贫监测户”、8 户 25 人“边缘户”的监测帮扶,防止返贫和新发贫
困人口。坚持“智志双扶”,切实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
(二)优先推进项目建设,以更大的力度发展镇域经济。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镇域经济体系。突出项目引领。对接县“十四五”规划编制,策应全县“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聚焦民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重点领域,谋划项目,争取资金。对急需干、真能干、干得成的项目,能开早开。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完善党政班子成员领衔、分层调度、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精准化调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强化精准招商。抢抓数字经济和高铁时代发展机遇,重点围绕“1+4”主导产业积极外出招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提供招商信息,切实加强信息跟踪,确保完成县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继续加大企业帮扶和纾困解难力度,在企业招工、政策咨询、产经营、证照办理等方面给予更多帮助支持,坚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提升效益,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打造农业品牌。以“三线三园”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强化项目支撑。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力,巩固和扩大小龙虾、井冈蜜柚、优质水果等产业优势,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进黄牛洞柚稻产业园综合提升,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奠定基础。加快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打造沿湖东路
产业风光带,推进坝溪老村争创 AAA 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土地流转、资源整合,继续加大“三品一标”产品申报、创牌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升我镇农产品竞争力。
(三)同心共建美好家园,以更高的标准提升城乡品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环境,推动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美丽乡村建设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结合全镇实际,尽最大努力加大投入,进一步擦亮醪桥美丽乡村建设名片。坚持规划先行,对 7 个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点和固洲传统村落保护进行高标准规划,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进行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确保达到精致建设、精美呈现目标。充分挖掘固洲老村石阳县衙、皇寮书院等文化内涵,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既着眼当前,更着眼长远,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确保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小城镇建设要完善功能、强化管理。以 105 国道东改和龙华北大道拓宽改造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对接融城步伐,全面完成征地拆迁任务,积极化解遗留问题,为县城北拓奠定基础。以高度讲政治的态度服务县城发展,妥善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保障县城活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消纳场等城区配套功能项目的有序运营。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项目开展圩镇提升工程,完善天然气和自来水管网、圩镇污水处理等功能配套,推动商贸小区、商业街逐步投入运营,进一步加强圩镇管理,全面提升圩镇承载能力。人居环境整治要全面统筹、打造亮点。按照“清净整洁、精细秀美”的要求,全面、高质量推
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集中打造沿湖东路、105 国道两条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积极创建省级卫乡镇。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全面完成户厕改造任务,再新建卫公厕 1座,落实公厕管护人员。完成 8 个农村污水处理点建设,以污水沟、池塘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污水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垃圾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收集点覆盖范围,定时、定人、定点做好垃圾转运工作。积极探索长效管护办法,适时启动大理石加工销售集中管理,努力交出人居环境整治“醪桥答卷”。
(四)用情增进民福祉,以更实的举措回应群众期盼。聚力补短板、惠民、解民忧,让发展更有温度、安全更有保障、幸福更有质感。多领域做实民实事。认真实施重点民工程,推动财力向民集中、政策向民倾斜、服务向民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信息化动态管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面对接城乡供水一体化、公交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和危桥改造,让群众活更加安全便利。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彻底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加强态建设和保护,守护绿水青山。多元化推进社会事业。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卫健康事业,力争醪桥小学综合楼、卫院整体迁建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切实发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高标准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完善退役军人安置、帮扶工作机制,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互助之家”各项功能。多举措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全镇 13 个村(居)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网格化巡查管理,大力开展“四提升”大走访大宣传活动,健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紧紧围绕三年为期目标,以开展“一十百千万”行动为抓手,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强化重点行业整治,奋力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继续实施重点信访领导包案制度。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地质灾害、防汛防火应急演练,认真落实安全产领域各项改革措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有效防范各类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认真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
(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强的担当汇聚发展动能。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强化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推动发展的成果、干事创业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支持信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善于将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府系统具体任务,坚决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务实高效敢担当。坚持求真务实、干字当头,牢固树立实干导向。巩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做到分内的事认真干、交叉的事主动干。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强化责任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让服务更便捷、群众更满意。清正廉洁守底线。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全面落实行政决策和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大力开展“微腐败”预防治理,全面完成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推动“组账村代管”全面落实。深入贯彻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各项规定要求,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厉行勤俭节约,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赶考的心态、冲刺的状态、奋进的姿态,全力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醪桥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复桥镇镇中心敬老院基本情况
复桥镇镇中心敬老院基本情况
复桥镇中心敬老院位于被誉为“生态田园村、现代养生镇”的船山区复桥镇清河村五社,紧邻省道205线,距市城区8公里,交通方便,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全院占地面积30余亩,投入资金近500余万元,于2010年6月完工,是船山区灾后重建重大成果之一,是船山区委区政府敬老爱老的重大举措之一。近年来,该院强管理、重服务,努力争创国家级乡镇敬老院,深受省、市、区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敬老院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配有健身室、康乐室、医务室、接待室、食堂、操坪、浴室等设施,套房100间,标准床位200张,可供200位老人入住。每间房配有独立卫生间,配备床上用品、暖水瓶、电风扇、衣柜、桌椅等生活用具,且功能齐全。院办经济有菜地,猪舍、鸡舍等也在规划当中,既可以通过种养殖业的发展活跃院内经济,也可以使院内老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身体得到锻炼。复桥镇中心敬老院现已入住五保老人83名,社会托养11名,有6名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让每位入住老人都能倍感家的温馨,真正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办院宗旨,大力弘扬爱老敬老尊老的社会风气,真正是五保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第四篇:关于发展二道桥镇流通协会调查报告
建协会,活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道桥镇位于杭锦后旗西南部,是杭锦后旗的产粮大镇。全镇有17行政村,170村民小组,7961户农户37288口人。全镇辖地面积为38万亩,耕地面积为18万亩。
近年来,我镇涌现出一大批以流通为主的女经纪人,在她们的带动下,流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流通女经纪人迅猛增加,流通业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5年,全镇从事流通业的流通大户有320户,从业女经纪人1500人,她们自发的组建了流通协会,在协会的带动下,农产品购销辐射巴市全境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等周边旗县市。2007年,购销各类农产品总量达到6000万公斤,实现交易利润1500万元,上缴税金78万元。
一、流通协会的形成和发展
我镇流通协会是在流通队伍逐步扩大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自发性地组织起来的。
1989年,二道桥镇姜有生、闫振江等十几个购销户积极开展农副产品贩运和流通,有力地促进了二道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农业产业基地的加强,产品交易量的扩大,加入流通队伍的人员越来越多,很快由89年的十几户发展到98年的90多户,参加流通的人员发展为几百人。随着流通队伍的发展壮大,在市场交易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掺杂使假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各流通户为争抢外地客户,采取相互杀价及其他不正当手段,既影响了流通户的效益,又不利于市场稳定,还影响了整个二道桥产品的信誉。一些流通户对市场信息不加研究分析,盲目的给生产者提供信息,致使一些生产者的产品不能及时卖出,并且卖不上好价钱。在这种情况下,姜有
生、闫振江、高二柱、段仁元等流通大户,提出组建流通协会,整顿流通队伍,规范经营行为。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选举成立了流通协会,并以地域划分设立了九个流通分协会,明确了协会的任务是营销和积极发展加工企业,为生产者提供比较准确的市场信息,进一步规范了协会会员的行为。要求凡是二道桥流通户出售的商品,都要注有二道桥品牌的商标,并且要注明流通户的电话号码、公司名称,以便提高二道桥品牌的知名度,用制度规范交易行为。通过以上作法,二道桥的流通加工业也有了大发展,交易辐射面进一步扩大,新增了十几个5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并且带动了一批运输、建筑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从99年之后,农产品市场在全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卖方市场明显变为买方市场,特别是2000年,全国出现食用葵花大丰收、产品过剩之时,由于巴市的葵花生产大范围发生锈病,造成巴市食用葵花质量低、成本高,难与全国大市场食用葵花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流通协会开始反思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协会的组织机构要重新调整,由原来总协会下按行政区域划分分协会改为总协会下按流通营销产品划分四个分协会,即:瓜籽类协会、粮食类协会、瓜果蔬菜类协会、畜禽交易类协会。有的协会内部还有细的分工,如瓜果蔬菜类协会又分瓜类、蔬菜类、枸杞、苹果类。同时,总协会和分会都下设信息、科技、营销三个部。这样调整的目的,既能更好的发挥总协会协调统揽全局的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各分协会在总协会章程范围内,各自独立发挥自身优势的作用。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进入2001年,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全镇农民大力发展肉羊、奶牛产业的同时,流通协会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流通协会购销范围涉及到畜牧产业上来。
二、流通协会发挥的服务功能
流通协会运行以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农民搞好服务:
一是信息服务。协会会员和部分流通大户开通了葵花互联网、信息终端接收,实现了葵花网上交易。协会主要从各级政府、网络通信和自身营销等渠道以及对全国市场的考察获取信息,然后研究讨论、加工整理后,通过会员和政府宣传到各协会基地,引导基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由于信息提供的比较准确,全镇的农副产品销路畅通,产品质量好、价格也高。
二是科技服务。协会主动借镇、村、社每年科技培训之际,聘请农业科技人员,有针对性进行科技讲座。同时,在生产中树科技典型,推广科技成果,使生产者和会员的科技知识都得到提高,科技成果在全镇尽快得到了应用。
三是营销服务。在总协会的协调下,各分协会积极组织营销,流通协会的辐射范围覆盖到巴市全境及鄂尔多斯市、新疆、甘肃等地,购销点达200多个,协会同时协调铁路部门,采取货物就近站台上货的办法,保证了货物的及时运输。在收购时,采取分级筛选机等设备,以质论价,严把收购质量关,并且为客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客商对资金汇兑、食宿、通信、交通运输及人生安全等方面都感到非常满意,用外地客户地话说,二道桥镇不仅产品质量好,而且流通环境也非常好。
三、流通协会的取得的成效
流通业的发展和协会的建成,促进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由自主性生产转变为商品性生产,农产品流通在贸工农一体化中龙头作用的增强,加快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一是促进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流通协会的组建和经纪人队伍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使很多产品打开了通往外地市场的通道,通过流通协会的带动,二道桥镇协会会员与四川、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几个省市的客商建立了常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扩展了流通领域,减少了货物积压,加速了资金周转。现在,全镇从事流通业的流通大户有320户,从业人员达到2100人,从业人员全部被发展成为协会会员。对农民来说,只要按照协会的要求去安排生产,农产品既能销出去又能卖上好价钱。经过我们对1998—2005年7年农产品价格的测算,全镇及周边地区农民仅价格因素,每年人均可增收180—240元。
二是促进结构调整,发挥了市场导向作用。经纪人队伍通过其广泛的社会联系,可以获得大量的种养信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协会与农户的合作,在种植业上我镇逐步形成花葵、番茄等主导产业。
三是促进招商引资,带动当地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由于流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一头连着市场,一头牵着广大农户,由于本身具仍一定的资金积累,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他们在外界的信息传递,引进资金。如通过会员招商引资新建了富生购销大楼,鑫荣购销大楼,双保面粉加工厂,富源农副产品购销公司等企业,带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是促进技术、信息传递,解决农户技术、信息滞后的问题。通过流通协会和经纪人的传授,使农民能够迅速地获得市场信息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并通过邻里效应,掌握一定的科技本领,在信息、技术上与从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如在去年的科技培训会上,通过流通协会会员何桂梅的讲解在葵花种植中需要把好“品种、稀植、区域代种植,轮作倒茬、分级收割分级脱粒”五关,农民都能按照技术标准去种植,使花葵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是带动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由于流通业的带动,协会会员通过加强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规模,改变了集镇的面貌,促进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协会会员资金实力的增强,富生商贸大楼、双保面粉加工厂、鑫荣购销部等企
业扩大了生产规模,不但改变了对外的形象,同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农民离开土地从事二、三产业。目前,全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达2000多人,大批农村劳动力在流通大户处实行季节性务工,据统计,每到收购季节全镇有5000人到流通大户家打工。
四、流通协会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流通协会存在规模小、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会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各自为战,会员间的利益关系不紧密,还属于松散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严重地制约了流通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是流通协会会员主体的素质还不高,流通领域内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竞争。
三是流通协会的交易品种单一,还没有形成多方位、多品种、全开放的市场,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强。
这些问题都应在下步工作中逐步解决完善。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高对农村组织化程度重要性的认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村组织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过去在卖方市场时期,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不突出,农民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完全由小市场来控制,组织不组织农民影响不明显。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结构调整就变成了一种长远的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不仅要靠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成了市场和结构调整的主体,因此,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使组织化渗透到生产、加工、流通和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结构调整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首先,制定出台《协会章程》,做到有章可循。其次,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机制,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第三,要明晰组织内部的产权关系。在运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下列原则:一是自愿参加的原则,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民主管理的原则。三是报酬适度。四是必须加强教育的原则。不论是协会还是合作组织,都应对农民进行科技、法制、政策、信誉教育。
三是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与帮助,组织引导,培植典型,组织观摩、交流,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循序渐进地扶持一批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的专业合作组织,确保其实现良性运转,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桥梁和纽带。
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应当从当地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需要出发,适合什么形式的合作就搞什么合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五篇:调查报告-敬老院
只因爱,让我们携手向前
____江北区**敬老院情况调查报告
重庆市***中学:***
指导老师:***
引言:
季节的栅栏,毕竟锁不住星移斗转。岁月的车轮又前进了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