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纪检监察机关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大有可为,要结合工作实际,抢抓机遇,强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继承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廉政文化建设应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沃土。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史上,以颂扬勤政廉政为内容的经典论述可以说取之不竭。《礼记》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之道,明代无极知县郭允礼“公生明,廉生威”的官箴等等。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石,必须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广泛宣扬,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使之不断发扬光大。科学谋划全局。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关,必须切实负起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责任,搞好全面规划,分步组织实施。要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本地区本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明确各级各单位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确保廉政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用制度形式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做法巩固下来,积极探索建立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责任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奖惩机制,为廉政文化建设长足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注重协调各方。廉政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协调和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的新形式、新方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将廉政文化建设任务分解与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之中,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增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职能部门抓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要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宣传、党校、文化、新闻等单位,扩大到文联、工会、团委、教育、民政、建设、财政等群团组织和能够提供资源支持的单位,拓展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外部资源。
广泛引导参与。党员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面向全党全社会这一基本要求,积极鼓励和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要坚持把群众自愿参加与组织引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新闻宣传、作品征集、文艺汇演、公益广告、征文活动等形式,广泛吸引广大党员群众参加,努力使廉政文化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二篇: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①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④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意义: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力。③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它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篇: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08月24日13: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3日上午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蒯大申研究员、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李伟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第四篇:如何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范文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Liuzh
通过这几天在地区党校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就对如何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实现。这个“自觉”的核心也就是要求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略对待和实施文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体现规律性的鲜明特点。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如何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呢?
首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为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传播作为核心内容。
其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辨清哪些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哪些文化是落后文化。只有意识清醒,我们才能在文化事业或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困惑、不迷惘,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再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强化其引领作用,以之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吸引力,经济物质发展更有人文方向感。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统一起来。
重视物质力量建设的同时,也重视文化力量的建设,这是我们党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就葆有的一个优良传统。物质力量的发展为文化力量建设奠定经济基础,并决定着文化力量的性质;同时,文化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力量可以辅助、促进物质力量的发挥,并且能够支撑、引领物质力量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给予文化力量建设对物质力量建设保障和引领功能的肯定和重视。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和坚持科学精神相统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以上四个坚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其基本特点和规律。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方面,始终坚持批判和吸收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坚持开放性和自主性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外来文化中国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又一特点和规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遵循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规律性方针和原则。
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注重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以经济效益损害社会效益,更不能以商品属性排斥意识形态属性,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两种属性”和“两个效益”的关系。这是新的实践探索得出的新的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地探索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六、发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文化制度上的有力推动和切实保障。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优势前提下,确立起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科学的文化体制机制就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文化服务人民的体制机制。文化发展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根本目的,但这个目的不能停留于观念,而是要付诸实践,真正实现文化利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这就需要构建一系列体制机制来予以落实。文化服务人民主要体现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服务人民、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建立健全文化促进经济的体制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电视、电影、出版、音像、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乃至广告、信息、传播、娱乐等产业,已发展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围绕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一批文化领域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建构和完善促进文化经济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的体制,使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重要功能和独特优势。
三是要建立健全促进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文化的本
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条件。在文化生产领域,我们也要更新观念,调整结构,力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和提升。诚然,文化本身意味着积淀和传承,但如果没有创新性要素的参与和主导,文化就不能充分反映与时俱进的社会生活,就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文化创新最终要体现于文化产品的创新,因此,文化生产也必须纳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体制,使之参与到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之中。文化创新还要充分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敏锐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努力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
四是要建立健全加强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要切实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为各类文化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将其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地贡献!
2012年3月10日
第五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案
※形式与政策 教案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教学目标
1、分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意义
2、引导当代大学生重视文化软实力
3、加快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
教学重点
1、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
2、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历史使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背景介绍
1、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来源
★党的十七大:一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二是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三是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篇)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1、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2、推进文化创新;
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01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授课教师介绍:
向晖,女,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联系电话:***
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2、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
第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文化上的本质要求,规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和目标,赋予了重大使命。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部分所强调的理论武装、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等丰富内涵,是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首要内容之一。建设好建立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和文化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引导和规范全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取向。
第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繁荣民族文化开辟了道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包括繁荣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新世纪以来,在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号召引导下,经过广大专家学者的努力,作为北方草原民族集大成的民族文化精华——草原文化学已经宣告诞生,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已经开始奠定,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三大主源之一的观点已成共识。在此情况下,繁荣发展草原文化,已成为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鲜明主题和中心任务。在我区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首要的就是要推动草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继续深化草原文化研究,建设草原文化学科体系,这是我区必须长期坚持的文化发展目标,是民族文化大繁荣和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方向和重点。
第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做大做强草原文化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包括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包括继续拓展草原文化研究,丰富和填补中华文化发展史的空白。另一方面,任何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沃壤,而草原文化产业则是草原文化理念的物化,它赋予草原文化产业以鲜活的文化特征与文化精神,使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带有鲜明的唯一性、民族性,使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将在其发展进程中催生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新的文化业态。草原文化产业既带有一般文化产业的共性,又具有一般文化产业所不具备的文化特质。“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的兴起,为草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当前要特别在整合草原文化资源,重视草原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草原文化丰厚资源等方面下大气力,完善有利于草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优化环境,加大投入,努力把草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之尽快跻身于我区强势产业行列。
第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创新
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消化别的、外来的有益于自身健康发展的文化因子,而成为一种内涵全新的文化,同时使自身的文化特征更为彰显。但是,一种文化不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别种文化的影响。文化要实现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必须要形成一种强势的文化氛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政治上打破了许多禁锢,在文化上也形成了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氛围,这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最可宝贵的、最有利的社会环境。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为文化的创新和文化活力的迸发再一次开启了思想大解放的闸门,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空前高涨,文化发展的环境更为宽松,文化主体与文化客体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文化生产力必将得到空前的解放。实践将证明,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为在又好又快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为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创新,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硕果累累的文化百花园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五,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开辟了广阔前景。党的十七大为夺取小康建设新胜利描绘了宏伟蓝图。文化建设作为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和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人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当代社会所呈现出的先进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中,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日益增长,极为热切,这就要求文化的发展更要先行,更要加快步伐,更要兴起新的高潮,这是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文化观,必将深刻影响经济基础,必将要求全社会在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最基本的落脚点,更多更好地关注和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他们更好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应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搞好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化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文化部门要能够适应时代、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清除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性障碍。因此,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为文化人才施展才能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更加宽松、舒畅的环境,建立良好机制,从有利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这个大局出发去想问题、作决策。我区文化人才济济,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总结兄弟省区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按照当前的文化政策导向,我区的文化体制改革一定要从本地区文化人才资源相对较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才为本,坚持统筹协调,着眼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队伍不散,创作不断,留住骨干,切实解决好面临的主要问题,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搞好体制,构建好符合文化市场运作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灵活机制上,统筹考虑编制、人事、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配合,使文化体制改革收到激活体制机制、激活人才、激活创造活力,多出文化精品、多出文化人才、多出文化大家的良好社会效果。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并把是否做到留住了人才、是否激活了人才作为检验文化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可以相信,经过文化体制改革,我区的文化发展一定会出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喜局面。
3、当前现象及分析
现象:
(1)中华文化不断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建设孔子学院,开展中国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在全球推广国家形象片……
(2)全国各地掀起文化建设热潮,几乎所有省份都在制定或正式实施文化枪声战略,把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式各样的文化节,建大项目大场馆,主题公园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分析:
(1)文化发展的跃进式、指标化
(2)文化内容的肤浅化、表面化
(3)文化有成为经济的附庸的风险:GDP化、功利化
(二)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定位和历史使命
定位:
第一、大学生充分享受着优质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教育资源, 有机会充分地接触国内外的各种文化, 应该是文化传承中的主力军。
第二、大学生处在其人生阶段中学习能力最为旺盛的时期, 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
性, 兼备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在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繁荣文化和创新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
用。
第三、当前我们面临的文化现状仍不容乐观,传统文化的流失、国际化进程中欧文化的渗
透等严峻问题需要大学生承担其历史使命, 要在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方面身体力行。
历史使命:
1、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用价值, 吸收和借鉴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势在必行。同时,对于世界上的文化,也应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大学生身处浓郁的学习环境, 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应该倍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学习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 武装自己的头脑, 丰富自己。
2、大学生应该积极为构建和谐文化作贡献。作为大学生, 应该深刻理解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念, 在逐步增强理解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他人, 造福社会。
3、大学生应该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牢固树立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观念, 通过积极的文化创新, 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文化利益。对于当代的大学生, 我们在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中, 应该跟上时代的主旋律, 以刻苦钻研、怀疑、求实的态度应对挑战, 成为文化创新的积极力量。
4、大学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员。大学生在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 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知识积淀, 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 能够通过学习把握住社会主义文化的各个方面, 领会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第二, 大学生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增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全社会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文化的良好氛围。可以把社会主义文化与艺术相结合, 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丰富传播的方式和形式, 让社会主义文化更喜闻乐见更具渗透力。第三, 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大学生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