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立部之魂

时间:2019-05-13 09:4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立部之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立部之魂》。

第一篇:优秀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立部之魂

优秀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的立部之“魂”

文化是灵魂,是一个单位、部门活的生命。对组织部门而言,组工文化就是从事组织工作所应坚守的信念理念,所应秉持的价值标准和职业规范。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生动实践证明,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就是要大力弘扬优秀的组工文化,让优秀组工文化成为组织部门的立部之魂和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

一要着力建设胸怀大局的政治文化,塑造可靠形象。讲大局是组工文化的优良传统。组织部门要建设政治文化,就要传承矢志不移的组织理念,使全体组工干部树立政治坚定的可靠形象,争做“理想、理念、理智”的理性组工,锤炼大局至上的党性修养。要创设大局至上的工作氛围,不论是谋划工作、推进工作还是检验工作,都要自觉做到以大局出发,有“大家”治“小家”的境界,有“大家”统率“小家”的大气,特别是当局部利益与大局利益发生冲突时,更要自觉以大局利益为重,对上级组织部门、党委制定的政策,做到坚持执行,勇于弃“小我”顾“大我”,勇于牺牲既得利益、部门利益、短期利益、甚至是地方利益。

二要着力建设公道正派的品格文化,塑造可信形象。“公道正派”是组工品格文化的精神支撑和价值观念的根本。组织部门要不断培养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组工精神,多方强化品格文化,彰显品格文化的力量,从而在组织部门形成重品行的良好风尚。要强化公道正派品格文化的魅力。铸造无私、无畏、无假的内在品行,形成讲正气、讲公道,讲原则,讲程序,不信邪,不怕得罪人的部门文化氛围,树立“对己公正”的可信形象。要强化公道正派品格文化的张力。无论是在考察干部、评价干部、推荐干部还是使用干部,都能处以公心,力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充满理性;要强化公道正派品格文化的魄力。始终做到在是非面前不偏向,在压力面前不低头,在丑恶面前不姑息。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敢于抵制、敢于碰硬的勇气;当党员干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能敢于匡扶正义,主持公道。

三要着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塑造可亲形象。和谐文化是组工文化彰显文化“软实力”内在要求。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人”这个文化创造、运用和发展的主体。对内,要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人本管理思想,着力营造“重

人、重情、重文” 的“人文组工”氛围,打造团结协作、互助关爱、充满活力的组工团队,创设民主和谐的部门人文环境。对外,要树立“平等待人、和谐温馨”的“三个之家”的可亲形象,对干部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特别是对因改革、敢干敢闯而犯错的干部,更要有容人的胸襟,做到善待失败、宽容错误,不能一有错误就封杀。

四要着力建设务实清正的勤廉文化,塑造可敬形象。建设勤廉文化,既是提高党性修养的途径,也是锤炼品性修养的基本方法。组织部门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勇气,打造“干事、干练、干净”的部门作风,塑造“可敬”的形象,不断作务实的表率,倡导组工干部在工作中把握真情,了解真相,追求真理,掌握规律;在工作中坚持严谨扎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不断作改革创新的表率,对一些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不断探索新途径,寻找新办法,积累新经验,创造新业绩。不断作清正廉洁的表率,让组工干部处处明于自察,时时保持头脑清醒——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做到自觉反思——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做到严于律己——做

到慎言,慎行,慎初,慎微,慎独,始终以“清正廉洁”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二篇: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

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

———专访一汽无锡柴油机厂党委书记蔡真法

■本报记者王立佳

《中国汽车报》:请您谈谈对企业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并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蔡真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对企业保持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根,其本质上所反映的是企业生产力的成果和进步程度,切合企业实际、得到员工认同、与企业战略同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文化是凝聚员工的精神纽带。取得文化成功的企业能够在内部形成一种特有的氛围与工作激情,确立一种能够引导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并且这种原则会逐渐变成企业的理智与规范,每个员工自发地作出企业所期望的行为。与企业形成心理契约,大家都在统一的原则下协同起来,追求共同目标,在无形当中就注定了企业的长盛不衰。

企业文化是产品品牌的灵魂。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与其说是购买一种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如说是购买一种心理价值,因为消费者不可能亲自鉴定产品的性能,只能依靠品牌对产品作出判断。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品牌的灵魂,灵魂有多深,企业品牌就能走多远。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制度强制使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引导使人达到最高境界,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当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制度建设、流程建设、员工行为规范中时,就会使员工由他律转向自律,由被动变为主动,与企业达成心理契约,从而大大减少企业的制度成本。另外,当企业的目标追求与员工的目标追求达成一致时,就会在企业形成一种氛围,不认同组织价值的人会被逐渐同化,于是就可以内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牵引与约束机制,更有利于达成企业的奋斗目标。

自2009年以来,锡柴已经连续保持两年多的高产态势,为确保满足市场需求,全厂员工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推迟婚期、放弃休假、带病坚守岗位等事迹屡见不鲜,展示了锡柴人“团结、拼搏、奉献”的铁军风采。例如装配车间2010年全年只安排休息日36天,CA6DL机加工车间,生产纲领为7.5万台,全年实际完成接近10万台,2010年锡柴全年实现柴油机产销突破43.6万台,同比增长20%,向一汽集团、向用户、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汽车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锡柴形成了哪些独特的企业文化,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真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锡柴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以“自主、创新、和谐”为要素的企业文化体系。

自主是最大的事业,我们靠自主赢得过去,更要靠自主掌握未来。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的终极武器。和谐是发展的保障,和谐使企业生存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一心一意搞事业,专心致志谋发展。

二是形成了强调执行,不推客观的工作作风。

“一个口号喊到底,一条路子走到底,一项工作干到底”是锡柴的工作作风,这既是对锡柴光荣历史传统的传承,更是对锡柴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的凸显。在锡柴,只要厂部党委确定了明确目标,各个部门、所有员工就都能够做到任务分解迅速,工作执行有力。锡柴创业史上无数个鲜明的案例一次次证明:在锡柴,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文本文化,而是凝聚企业员工心智与力量的软实力,已转化为员工强大的执行力,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决战决胜的最有力保障。

三是建立了企业文化考评标准,推进企业文化落地。

锡柴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于2010年5月21日下发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办法》,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验证、整改的循环提升。

四是企业文化深深影响锡柴的合作伙伴。

经过多年的渗透,锡柴的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扎根,而且在其供应商、整车厂、经销商甚至用户群体中都有着很高的认可度。

各供应商不惜巨资购置设备,与锡柴新品进行同步开发、同步生产。为配合锡柴设备搬迁需要,供应商提前做好零部件储备,确保锡柴生产不受影响。高产期间,由于受产能所限,供应商想尽一切办法,优先供应、满足锡柴需求,双方形成了坚实的战略同盟。各经销商则以宣传、推广锡柴产品为己任,积极进行市场开拓。有的经销商还在自己的销售大厅开辟了专用场地,作为锡柴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产品系列和功能特点的展示阵地,让用户深层次地了解锡柴产品、认同锡柴文化。

《中国汽车报》:企业文化是事关企业长远发展与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一种人文的软性建设,包括制度建设、激励机制、人才培养、用人机制等,如何确保倡导的企业文化能够得到上下一致认同的同时,并得以不断积累与发展?

蔡真法:锡柴通过主题引导、理念宣贯、载体搭建、制度规范等形式,狠抓企业文化的深植,确保倡导的企业文化能够得到上下一致认同的同时,并得以不断积累与发展。

1993年至今的18年中,锡柴先后开展了“潜力在哪里”、“我是一汽锡柴人”、“危机大讨论”、“锡柴人如何跨入二十一世纪”、“创新创牌全员学习”、“用户在我心中”、“满意在行动”、“做强做响一汽锡柴”、“新创业、新里程”等13次大讨论活动,在大讨论中形成的先进思想和智慧精华,锡柴不仅将其融入到理念文化及其理念文化推演当中,还借助铸魂厂训这一载体进行宣贯,以每天早晨齐声诵读的形式,巩固记忆,强化认知。

近年来,锡柴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渠道和载体,如局域网和厂外网企业文化专栏、企业文化电子课件、企业文化电教片、企业文化专业著作等,不仅系统地梳理了企业文化体系,而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9年,锡柴试点开展了企业文化示范班组争创活动,从班组精神、班组形象、班组目标等方面加大了班组文化建设的力度,有力推进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基层的发展,充分激发了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汽车报》: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又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既要符合社会现实情况,又要符合社会发展潮流。锡柴如何做到现实与长远的结合,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结合?

蔡真法:“自主锡柴,实力锡柴,和谐锡柴”是锡柴的企业愿景,也是锡柴将企业现实和企业长远相结合的完美体现。自主是最大的事业,自主胜则锡柴强,我们靠自主赢得过去,更要靠自主掌握未来。实力是发展的基础,是职工利益不断提高的保障,是企业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依托。和谐是发展的保障,和谐使企业生存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一心一意搞事业,专心致志谋发展。

锡柴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员工成果共享、履行社会责任、反哺民族工业三方面。成果共享即与锡柴广大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使职工更加潇洒”在锡柴绝不是空话一句。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中,职工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超过14%,收入的增长处于无锡市和行业的领先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即锡柴在大力发展企业,提升员工收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全力节能减排,聚焦低碳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反哺民族工业,着力打造“民族品牌,高端动力”,使“锡柴品牌”在世界叫响,成为中国

民族汽车工业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体现了作为国有企业锡柴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国汽车报》:如何评价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如:企业为了现实生存需要放弃文化建设,或者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需要而偏废了文化建设),有何建议?

蔡真法:我们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终极竞争力,对于营造企业内部、外部良好的环境及拓展企业生存空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对不能荒废甚至放弃。企业文化的成功建树,对内能创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环境,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团队的协作力、企业的竞争力;对外能营造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赢得用户的满意、供应商的认同、社会的尊敬。同时通过持续创新企业文化,拓展广阔的企业生存空间,提高企业形象、队伍形象和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落地

■王立佳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是每个企业都渴求的发展态势,而企业竞争的最高层次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出现波动的时候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在企业发展的时候起到推动器的作用,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所在。

随着竞争的加剧与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压力,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但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又如何呢?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没有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绝大多数企业的文化建设基本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最大的作用就是在领导在向上级述职或汇报的时候、在企业对外宣传的时候,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工具手段和宣传口号而已。

笔者在锡柴几天的采访时间里,感受最深的就是锡柴的文化落地。上至厂长、党委书记,下至生产一线的工人,所言所思所言所做,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味道,厂区、车间、班组,文化的落地之处随处可见。

从钱恒荣厂长和蔡真法书记嘴里听到的不仅仅是高深理论认识和响亮口号,都是实实在在的可遵循可执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件和案例。锡柴不仅仅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是摸索并制定符合锡柴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从战略导向层面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从制度保障层面确保企业文化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行为示范层面彰显企业文化深植的强大效应,从风俗习惯层面企业突出企业文化载体的整体效应。让文化植根于锡柴的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甚者影响到企业的上级公司、周边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直至赢得用户的广泛认同。

文化建设难就难在落地、进心。只有落地了,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才具有可操作性与执行力;只有进心了,才能起到思想改变思维、思维指导行为的目的;只有落地、进心了,才能对内产生发酵效应、对外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积聚无穷持续的力量,最终实现人企的和谐共进,确保企业始终在“经济油耗”状态下稳定持续发展。

尽管锡柴的文化还不那么完善,不那么完美,但锡柴却解决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大难点。由此我们相信,锡柴在企业文化的推动下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篇: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

文化自信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之魂

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言书。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地点场景,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意味着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新时代的呼唤。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彰显着民族的生命力,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远源流长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支撑。2011年7月1日,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还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今天,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由“树立”到“坚持”是一个飞跃,也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承一脉。只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更加看准了,更加认定了,既然是看准了和认定了,就不容置疑,不容含糊,就必须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自身文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价值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经世致用的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接续历史和文化传统,把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并建立起对文化传统的强大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坚实的文化基础。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这也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写照。

自信才能引发自豪,自豪才能焕发力量。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提并论,显示了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一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时代特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二要广泛吸纳外来的优秀文化。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以辩证取舍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融合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加强交流、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要大力开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新局面。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必须要抓住机遇,推动文化大发展,再创文化的新辉煌。尤其是作为文化工作者,必须要牢记使命,认真履责,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出发,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更好地为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第四篇: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之魂

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之魂

作者: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梁克国

来源:中国法院网

当前,各级法院都在积极抓好法院文化建设。为什么要抓法院文化建设?有不少法院同志,甚至个别领导同志不理解,存有认识误区,认为法院文化建设“务虚”成分大,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但是,作为一名曾经在基层法院领导岗位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笔者始终认为,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之魂,不仅应抓,而且要下大力气去抓,要切实抓出成效。

在谈法院文化建设之前,笔者首先谈谈自己对法院文化的一些认识。“文化”这一词语具有多种含义,根据《辞海》解释,其中一个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在中国古代,“文化”是由两个词汇构成的,“文”字是和“武”相对应的,“化”字是指教化,二者合在一起表示文治与教化,即一种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维护统治的方式。法院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存在于法院群体中特有的文化。法院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几个层次,但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即法官群体的精神风貌和共同价值追求,其它几个层次只是精神文化的表象。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的灵魂,对整个法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它具有导向功能。法院文化对法院发展方向进行了质的定位,从道义上解决了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基本司法问题,并为法官群体树立了道德模范和行为标准,使其明确了努力方向。

其二,它具有激励功能。法院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它利用共同价值观念将法官群体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追求而不断努力,从而为法院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其三,它具有约束功能。法院文化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念和带来的行为规范,如同习俗一样,能够深深地影响法官个体,使法官个体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从而有力地推动法院廉政建设。其四,它具有辐射功能。法院文化一旦形成固定模式,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就能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法院和法官,进而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

由此可见,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大工程,它的本质是对法官群体进行精神塑造和价值引导,让广大法官对公平正义这一法律价值由认同到尊崇,最后升华到自觉地践行,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法官不断前进而不让其误入歧途。法院文化建设的理想状态是,通过文化熏陶和价值引导,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法官能够尽职尽责地履行职责使命,不偏不倚地执行法律,并能够将这种优良作风一直传承下去。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法院的文化建设重其表而不重其里,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如何高举法院文化这杆大旗,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第一,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渗透到法院工作各个方面,切忌“孤立化”。法院文化包含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多个要素,涵盖法院的方方面面,从法院场馆的设计、办案用具的制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到法官执法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法院文化现象。因此,法院文化建设事关法院工作全局,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法院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当前法院一些同志误读了法院文化建设,没有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文化建设当作了一种“单纯的文化活动”,与其他工作完全割裂开来。还有的甚至将法院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搞几次文体活动、举办个学术论坛、建设个文化长廊等活动,完全把文化建设当成一种“点缀品”。针对此类现象,笔者建议,应当把法院文化建设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进行统筹部署,这也是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重在落实,做好结合文章,把法院文化建设融入到执法办案、日常管理、干部选用、廉政建设等法院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根据各自工作实际,找准和选好具体的切入点、结合点,切实提高法院文化建设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第二,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门管理学问,必须与法院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切忌“偏颇化”。文化建设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管理。将管理植根于文化建设之中,利用文化进行“控制”,能够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但是,当前一些法院忽视文化建设的管理功能,把开展法院文化建设当作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这就走偏了方向。因此,我们应当把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管理理念,通过文化与管理的结合,不断地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要实现文化建设和法院管理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活动时,突出法院文化的指引功能,注重法官情操和司法核心价值观念的教强化和巩固,充分利用文化这一无形“标尺”来规范和约束法官行为,避免法官恣意乱为;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进行法院管理时,尤其要重视管理的“人性化”,给予法官足够的人文关怀,尊重法官人格,尊重法官职业特点,尊重法院工作规律,力戒简单粗暴。

第三,法院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熏陶,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切忌“短暂化”。法院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文火”和“慢功”,需要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切忌浮躁。同时,开展法院文化建设还需要做好“三个贴近”。一是贴近法官工作生活,以法官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让法官乐于参与和接受,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二是贴近中国国情,从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权架构方式出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司法为民”工作宗旨和“二为”工作主题,从而使法院文化建设适应我们的土壤,真正造福于法官和广大人民群众。国外的法院文化虽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绝不能盲目照搬。三是贴近现实工作需要,从推动法院工作现实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活动。比如,遇到法官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开展文体活动,以缓解法官工作压力,促进法官身心健康;遇到法官作风消极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励志人心的文化活动,给法官鼓劲打气,增强法官工作干劲;当法官廉洁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强化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提高法官的司法廉洁意识。

总之,法院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广大法官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法院文化建设着力加强法官的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打造司法工作的神圣性、崇高性,才能使法院工作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五篇:教师是立校之本 师德是教育之魂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

——xx中学师德建设汇报材料

师德不仅是教师自律的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的师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影响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兴旺和成败。所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精神引领,提升师德。

人活精气神,没有精神的人,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同样的道理,教师要有思想和教育理想,没有思想和理想的教师,最多只能是一名教书匠。一个教育团队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精神来引领,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xx中学一直非常重视对老师们的精神引领,树立高标准,凝聚正能量。

一是强化“家”的意识,浓化“家”的氛围。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始终强调“以校为家”的理念。首先是学校领导真诚地把每位教师、每位职工当作自己的家人对待。始终站在教师的位置考虑问题,始终为教职工着想。其次才是要求教职工顾全大局,要把学校当作家来看待。

二是强化合作意识,打造优秀团队。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存在。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是学生与老

师的双边活动,双边合作,才能互利共赢。我们推行合作教育,倡导师生合作,实行同伴互助,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老师们在集体中享受了平等的喜悦,收获了分享的快乐,愉悦了心情,开阔了胸襟。他们不再会看某某学生不顺眼,遇到丁点事就烦心。这样师生交流沟通了,老师的师德也提升了。

三是强化奉献意识,提炼老中精神。教师是清贫的职业,选择了这一职业,也就选择了奉献。为提高老师的师德修养,引导教师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提炼出了“合作、奉献、高标准”这一老中精神。我们把这一精神悬挂在各个办公室的醒目位置,作为老师们的手机通话铃声,写进《教师一日常规》,让老师们天天看得见,时时听得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根植于心。

二、健全制度,规范师德。

制度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加强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我们形成了学习培训制度、主题活动制度、师德责任追究制度、师德一票否决制度等。为了时刻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建立健全了师德档案制度,狠抓了师德监督和师德考评这两项工作。使师德监督常态化,师德考评制度化。

一是师德监督常态化。每月末,由党支部、工会牵头,开展师德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活动,对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调查评价。在期中期末,学校组织两次专题师德现状报告会。把

在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中反映出的问题,在大会上向全体教师公开交流,并将学生对每位老师的评价存放在师德档案中。

二是师德考评制度化。学校的每次评优,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都严格参考学生对教师的师德评价。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三、加强学习,净化师德。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前提,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不断地净化心灵,净化师德。我们经常组织教师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学习政策法规,规范教育行为

《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松滋市教师行为六条禁令》、《松滋市教育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十五条禁令》等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的颁布,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为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大家作到知法、懂法、守法。使教师增强法制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观念。我校还从实际出发,制定了《xx中学教师一日常规》,从细处着眼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老师的师德意识。

2、学习先进理念,提升师德水准。

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定有崇高的师德思想支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能够

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准。

我校在加强课程改革和大力推行合作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师德的建设,强调了德艺双馨。

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抛弃师道尊严,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只要老师接受并实践了这些思想,那他的师德也就自然高尚了。我校正在推行合作教育,要求老师们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如果老师们接受并实践了这一理念,他还会歧视差生吗?所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师德建设是能够相辅相成的,一位教师如果拥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那他一定是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

3、学习先进事迹,树立身边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其作用更是巨大。我校每年开学之初,都要认真组织教师们进行集中政治学习。政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上学期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近几年来,我们树立了各个方面的典型:有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王怀孝老师;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杨文素老师;有优秀班主任胡兆芹老师;有课改带头人王俊华老师等。

榜样就是标杆,榜样就是学习的方向。身边的榜样看得见、学得到,有利于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师德水平。

xx中学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团队,教风朴实,师风醇厚。这是老师们严格自律的结果,更是各级领导严格要求的结果。我们将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实现xx中学教育梦而努力奋斗。

下载优秀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立部之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立部之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性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1

    党性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要从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增强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 “人贵有自......

    用杨善洲精神砥砺优秀组工文化

    用杨善洲精神砥砺优秀组工文化 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先进和优秀,也是新时期组工文化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