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传》读书报告
(菲力普 《毛泽东传》 菲力普 肖特 著)毛泽东传》(——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班级:081019XX 学号:081019XXXX 姓名:吴 X 指导老师:陈 X
2011 年 5 月 30 日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不是很好的农民家庭,其父极擅精打细算以及极其吝啬来积累财富,毛后来直率的回忆: “对于我,他既不给肉也不给蛋。”虽然他抱怨父亲的自私,但也继承了 父亲节俭的生活方式,比如旧衣服能补好就继续穿。长大后毛去城里读书,在那里他发现了中国是多么的贫穷,他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的 时候博览群书,也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历史为他以后从事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 础。本书着重记叙了毛泽东参加革命,长征以及抗日,解放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 一系列重大的事情。就此书而论 “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 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 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比如:王明从莫斯科回来,关于共同抗日统一战线的解释,王坚持说关键问题不是在不“相互竞争”,只“相互尊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监督” 的基础上来巩固和扩大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统一。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及党应该 发挥领导这些作用这类都是次要的。指导原则必须是: “抗日先于一切,一切必须服从于抗 日。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通过统一战线。毛主席坚持中共必须维护其独立性,否则就会 沦落到为国民党的附庸的地位。统一和斗争是互补的。后来的一切包括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 失利,还有皖南事变都证明了保持党在军事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是十分必要的。再比如朝鲜战 争,在 1950 年 10 月 4 日的政治局全体成员与会的时刻,多数人反对毛泽东出兵朝鲜,而且 此时斯大林认为:即使有中国人的帮助,北朝鲜也会被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败,如果苏联 飞行员加入战争,苏联同美国发生冲突的危险将大大增加。当斯大林在为此犹豫的时候,毛 泽东坚定地排除了艰难险阻,做出了最终决定,19 日晚,志愿军进入朝鲜,经过三年的艰 苦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被美国的飞机大炮打败,迫使美国撤出朝鲜,这一仗显示出新 中国强的力量,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地位,这为新中国后期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不得不佩服毛
主席作为一个战略家的伟大气魄和长远的眼光。但对于一个伟人,为了让他把更多能量奉献给革命,他没有时间和机会孝敬父母,不 能为父母养老送终,甚至祖坟也被国民党挖开;也不能给亲人带来幸福,他参加革命的兄弟(大弟毛泽民:中共党员、其妻王淑兰,在新疆被反动派杀害。二弟毛泽覃、中共党员长征 留在江西根据地打游击,后牺牲。
堂妹毛泽建:“马日事变”后,参加领导南岳暴动,旋转移至耒阳坚持游击战争。1928 年 5 月被捕,8 月就义于衡山。)都在 49 年前革命尚未成功时便献出了生命;关于他的家庭,他 拥有过 3 个妻子 10 个子女,目前存活的只有女儿李敏、李讷。从此书中发现,和毛主席一 起生活过的女人们都有苦难的经历,他父母给他选定的罗姑娘是一名农家女,遭受了被遗弃 的羞辱后早早就夭亡了。他最爱的杨开慧走上刑场以证明他对毛的忠贞不二(那是才 29 岁)。轮到贺子珍,也饱受了非常的艰苦——被迫放弃了五个孩子中的三个,还丢掉了腹中的第四 个; 与毛泽东度过了他的政治生涯中最黑暗的一段岁月; 长征途中又受了可怕的伤——长征 结束后到了陕西,毛又夜里勤奋读书,白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战斗,却忽视了最需要他的妻 子,导致了贺子珍决定离开。在贺子珍离开后,1939 年 47 岁的毛泽东与江青结婚(后育 有唯一孩子李讷),但在毛后来因与江青不和早就分居,在毛的后半生,江青参与权力斗争,也没有善终。其实,如何评价毛主席的关键,不能局限于他的私人生活,还在于评价毛主席发动的文 化大革命。这本传记中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记叙很多都是倾向于描写权力的斗争,是毛泽东和 对手的搏杀,是党内权利的争夺。其实关于传记自古就比较难写,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想 法去理解的,而且主人公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人,所以读者也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和书中的描 写相比较的,其实都是无所谓对与错。此书作者是一个外国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中国的变革,也许理解有一些与国人不同,在此我只写自己对于文革的想法。毛泽东对自己一生的总结(PG532)“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 把他赶到几个海岛上去了··· ···对这些事情持异议的人不多··· ···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财产得交 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要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 知道。” 以我看来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不是什么权利的斗争,而是要人民大众掌握民主
的武 器,以不流血的方式保持人民政权的永不变色,同时也是毛泽东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滋生的各 种腐败和官僚作风所尝试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党员仍存在着私有制心理,私有制心 理的一种体现就是: 一些领导干部以功臣自居,而忘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忘记了革命胜利的根基是人民在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自己不过是参加 了这个过程的执行而已,而绝不是自己的功劳。这种想法必然导致腐败。特别是 1951 年 11 月下旬,河北省委召开贯彻中央开展“三反”运动精神的第三次党代会,刘青山、张子善的
贪污罪行被揭发,此事对毛泽东以极大的震撼。这有让他回想起延安时期大家风雨同舟,人 与人之间关系十分朴实,所以他只是用一下延安整风的方式来改造党内的那些意图走资本主 义路线的人,以及那些以功臣自居的人,被封建主义历史上的论功行赏的观念充斥头脑的人,让他们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思想状态,保持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的走到了革命者的家 庭中。这种影响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毛主席如此威望,都觉得处理起来极为困难。只有消灭 了这种以功臣自居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否则,共产党带 领人民浴血奋战所消灭的官僚资产阶级,又会卷土重来。毛主席看到了这样的局面,所以要 发动文化大革命。因此,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起来,反对那些 想贪污想变质的干部,为了让党内的干部不要忘本,不要忘记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完全按 照毛主席的要求去办的话,现在的官员们估计都不会贪污了,真的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去发展和谐社会了。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难点在于,延安时期党内的关系没有这么复杂,而且那时候党员人 数也少,治理比较方便,但在新中国,各种势力都有,以至于很多人只是以文化大革命为借 口,来达到打击异己的个人目的。这样弄来弄去,最后着实是违背了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最初目的。如果说毛泽东真的是为了权力而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话,在临终之前他是不会说 那一番话的。“这笔财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要血雨 腥风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到最后时刻他老人家仍然致力于改变现状,把毛主席说成那种 是勾心斗角玩弄权术的人,真的不公平。文化大革命的结果确实有些过头,但也有四人帮和林彪等反革命群体在利用此次运动 来达到政治目的,不能把错误全推给毛泽东,但错误就是错误,一旦犯下也就带来不可估量
的灾难,用张闻天在庐山说的一句话 “大跃进的全部问题只有一个根本原因——党内民主的 缺失,这就是说,一个人说了算。”对于一个伟大的领袖来说,如果他知道所有问题的正确 答案,他永远领导一个党和国家,这是完美的选择,但毛主席也是人,他不是神,他不可能 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要想让一个党和一个国家永远保持发展的生机就必须允许新力量的加 入,不能让老一辈永远掌握着发展的命脉,领导人的正常更迭是必须的。纵观毛泽东一生,他与同时代的伟人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的成就是不能相比的,他们的成就是都是在一个国家大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毛泽东用他短短的几十年完成了西 方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情,改变了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压迫,一贫如洗的状况,并完成社会主 义改造,完成了原子弹,氢弹,卫星的研制。在此不得不感谢毛主席伟大的气魄和才能。
第二篇:《毛泽东传》读书报告3000字
青春需奋斗
——读《毛泽东传》有感
《毛泽东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国政治家领袖的经历过程,作者站在西方人的特有角度对毛泽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毛泽东在书中体现出的是立体丰富深邃的多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他的奋斗他的决心,他的点点滴滴,以及日后的纵横捭阖掀起的红色风暴,一切的发展都有根源,一切的根源又是从上一次的发展而来,我们能看到毛泽东的脉络,也能和他靠得更近。同时,该传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泽东,他的一生是充满了奋斗、追求、和辉煌的过程。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和下颚上尤显突出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部传记没有把毛泽东当作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讲述的。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的出现,他也不都是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书中也提到,他自己也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
但整本书看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毛泽东的英勇与丰功伟绩。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几乎总能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时刻,准确而清晰地指挥着中国革命的方向,振奋人民的精神。他的一生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这本书对毛泽东年幼时期的作为描写的比较详细、生动。毛泽东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是那么的渴望。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对毛泽东的文化知识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的家庭状况及年少时的生活情况。毛泽东出生在一个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十分擅长精打细算以及积累财富,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吝啬和刻薄,脾气极暴躁的人。他的爸爸由于在和别人的诉讼中获败,所以极希望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是个文盲,但毛总是和私塾老师搞不好,并极憎恶儒家文化,总是偷偷看水浒,三国等小说。爸爸只是希望儿子粗略认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把他培养成一个种田
养猪能手并实现自己的发财梦,而毛泽东天生酷爱读书的习性却促使其走上了求学之路。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努力学习。毛泽东的幼年并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甚至还遭到了父亲的阻拦,可就算这样,他还是把自己沉浸在书海之中,努力汲取知识,为今后人生道路的发展铺垫了基石。我们在如此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又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更应该充分发挥一个学生应有的职能,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的教学条件努力充实自己。
其次,毛泽东对待信仰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一名马克思的信仰者,他并非一味地追求马克思主义却不加以分析思考。事实上他对待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国情不同,因而指导方针亦不可照搬复制。对处于青年时期的我们来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未发育完全,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免误入歧途。对一些人云亦云的事物,要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批判地接受。
再者,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毛泽东那种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他曾说过:他只有在游泳的时候才不思考问题,因为在水中如果一思考,就容易沉于水中或者呛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都是不停地思索。
同时,看完毛泽东传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吧。他曾对孩子们说:“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爱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梦想,坚持,不轻易放弃,以及火一样的热情,这四点正是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所必备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受颇深。我们要学习毛主席那种在革命年代的精神,学习他那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一位新时代的年轻人。
第三篇:《毛泽东传》读书心得
《毛泽东传》读后感
151111125闫国祥
上高中的时候就买了一本《毛泽东传》,由于学习任务比较重,我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断断续续的读完。这学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所以就从新读了这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读书体会也在进一步的加深。
伟人的伟大之处必定是做常人之不能做,想常人所想不到,必定完成了在人类或者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任务。他们成长的过程,经历的风雨,远远多过普通人。这本书便告诉了我们伟人是怎样炼成的。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从伟人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呢?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他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十七岁的毛泽东走出韶关的时候,心中是抱着何其坚定的决心啊。从那一刻起,他立下了第一个志向,并且用自己的一生为了这个志向不断的努力,这便是“学”。后来随着他眼界的开阔思想的进步,最后形成了自己人生的志向,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做主而努力。
在如此的年纪就拥有如此的志向,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他立志于学后便一直努力着,反观我们呢?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很多苦学的故事,孙敬头悬梁 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光,孙康映雪读,我们也曾努力的去学习,可是现在呢?到大学了,还有几个人能有高中时候的那股冲劲呢?二十多岁时候的毛泽东在挑灯夜读,图书阅览室的钥匙握在手中。现在的我们每天也是过了半夜睡觉,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在学习,而是电影,游戏,聊天,当我们静下心来,是不是该想点什么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二十岁的年纪,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虚度了,真的不会后悔么?当我们玩了一天之后,我们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刚进大学时候对未来的憧憬?当五年十年二十年过去,我们是否会想,如果当年,我努力了,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很多道理也都基本懂了,无论做什么事,须知知易行难。伟人跟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去努力,而大多数人是做不到这点的。行动,远比空想来的实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了好的想法,不去做,结果等于零,空想最终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只会做不会想,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动脑筋只会傻乎乎出笨力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有了好的想法,去做了,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了,结果跟只想不做也差不多,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它,困难就像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毛泽东能逐步成长为一个伟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鲜明的个性和他独有的个人魅力。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他的叛逆,与父亲抗争,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获得成功,以致使叛逆成为一种习惯。当然,此时的叛逆已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学生时代的他锋芒毕露,秉承他的豪言壮志“自信人生二百年”。在第一师范的几年生活里,他始终是一名学生组织者,俨然一位青涩却出色的活动家。他敢于对错的东西说不,博学多识,成为学校里当时先进,更准确的说是激进分子的偶像,而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他一样使他人都心服口服,稳重、果断的他具备着少有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毛泽东的求知欲更不能翁小觑,这也是他独特个性的一部分。他把大多数的时间交给了图书阅览室,把大多数的钱也用在了买书上。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读后感,或赞同,或批判。在闹市上读书,纯粹的磨练自己的注意力。对报纸上的所有地名人名都细细考究。而现在的我们呢,作为学生的我们与书那么近,可又那么远。图书馆中好书如云,我们又读过几本呢?
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片面或者偏激,可是我想说,这是我有对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的思考,也有对自己清醒的呼唤。一本好书,不是好在它本身,而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这本书不仅让我进一步的了解了毛泽东,而且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运用书中所得到的的体会进行分析与解决。
第四篇:《毛泽东传》读书感悟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
题目:《毛泽东传》读书感悟
作者和学号:杨晓晴 58
班级:10金融2班
日期:2013年10月25日 《毛泽东传》读书感悟
摘 要:毛主席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不容忽视。他身上许多可贵的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通过对阅读本书后的毛主席的几点可贵品质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从感悟他身上的可贵品质和成功因素开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结合自身实际生活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希望伟人身上的闪光点能够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有所启发,并且借助伟人的力量在自身上做一些人格修炼,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看得更加广阔、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同时通过几点启示对自己下一步的人生提出目标,并将会努力去实现。
关键词:毛主席;精神;使命;
一、引言
克林顿说过:“毛泽东无愧于世界级领袖,„毛泽东热‟在中国内部乃至国外不降反升现象,更令人不可思议,美国人应当研究他的思想精髓。”这足以见证毛主席对世界的影响。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余载,但是他的热度不减、光度不减、影响力不减!
这两周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毛泽东传》这本书,同时上“毛泽东旗帜网”、“环球网”、“铁血网”等一些网站查阅了有关毛泽东的个人事迹,真是受益匪浅!非常感谢老师能够给我们布置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作业,通过两周的阅读,使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它让我把眼光放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开始思考人类、思考世界、思考未来,同时也扩宽了我的眼界,让我明白了自己这一代人身上肩负的使命。
二、从阅读中得到的几点感悟与体会
之所以选择阅读这本书,是因为我非常欣赏毛主席。非常渴望把他身上的很多闪光点去剖析解读一番。认真地阅读毛主席的传记,真的会让一个人心潮澎湃,因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就像未完待续的小说,环环相扣,读完了一章节,你就会急迫地想继续阅读另一章节,因为你会发现真的是越读越精彩,越读越振奋。毛主席本人真的就像一本活字典,他身上有许多闪光点,都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而且拥有这些良好的品质,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用。下面就是我阅读本书后的一些感悟与体会:
第一,毛主席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是毛主席传读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感受。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毛泽东的风格是不断完善自己,与任何放纵自满都格格不入。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是把利刃,他将挑战、探索、鉴别和反抗。这句话可谓是对毛主席的真实写照。早年的毛泽东就很注重对自己这种精神的培养。他严于律己,青年时候经常拿着一本书到嘈杂喧闹的大街上去看,用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塑造自己的性格。这对他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身处困境但依然镇定自若、坚忍不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在1927年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也确实用枪杆子在走属于他自己的路。书中的评价中在写到他被围剿时“身处困境但仍有胆识”、“坚信奋斗出英雄”,更有意思的是,书中还指出:“在井冈山的斗争不但没有击败毛泽东,而且使他成为一位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也是对毛泽东百折不挠精神的侧面反映。而毛泽东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也体现在他长征途中回挥笔写下的气势磅礴的诗句。书中提到,长征途中是毛泽东出产诗词最多的时候,但是这位伟人留给后人的都是积极向上、气势磅礴的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屈指行程二万”都是毛泽东在场正时写下,体现了他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决心和无比坚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现今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坚毅和决心他将很难成功,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比如说大学里面靠考各类证书,有的难有的简单,当我一次失败时要放弃还是努力把它啃下来,再来一次,说不定就能成功,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个道理放在这件事情上显得很小,但是它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积少成多,它不断改变着我的行为方式,我相信长期下来我将会受益匪浅。
第二,毛主席具有火一般的热情。书中在尾声部分问道“是什么使他掌握权力,取得伟大的成就?那就是他特有的火一般的热情。的确,没有毛泽东火一般的热情,可能不会有人有勇气把中国末代王朝的衰落来用来点燃属于他的时代。对于自己的事业,毛泽东确实无怨无悔地投入了,也确实收获了。这一点在毛就泽东青年时期就显现出来了:毛泽东像水蛭一样盯住一切好东西,渴望设计知识的大门。毛泽东早在青年时期参加了新闻研究会和哲学研究会,并且勇于担任《新青年》的主笔,因为这是他的热情所在。而阅读报纸的习惯他也坚持了一生,足以见得热情对于他的影响。书中提到,他常常读报纸到深夜。为了他所热爱的东西,他可以通宵达旦地工作,好像除此之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为有热情,他在最晦气的日子里也能振作起来。参加革命后,毛泽东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办人,担负着全面的领导工作,既管军事,又抓政治,还要操心部队的生活问题,犹如一家之主,什么是都得想到管到。中央苏区红色医院,就是在毛泽东的亲自关心下创办的。毛泽东由于长时间得不到休息,但他凭借着强大的热情,不知疲倦,在医院是仍然心系自己的工作和使命。全然忘记了“小我”。可见“热情”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多么巨大啊!
读了这本书后,我更加体会到热情的重要性。“激情成就梦想”,我希望自己也能找到生命中属于自己毕生去追求的东西,并且用全部的热情去完成它,无怨无悔!因为,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精彩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第三,毛主席心系祖国人民。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不容置疑。因为我们也是新时代的受益者。“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也继承着先辈留下的一切果实。书中也提到:毛主席十几岁就经常翻阅《秦始皇》、《汉武帝》一类的书籍,对书中英雄的情结特别深厚。他很早就坚信并且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承载着太多的责任。毛泽东对此坚定不移。当毛泽东到了11岁的时候他父亲逼着他耕地、抬粪便,毛泽东就明确地告诉父亲,活儿我要干,书也要读!表明他很有主见。后来毛泽东忍受不住父亲对他的欺压便自己私下攒钱最后离开家到外面闯荡。他看到了人们的苦难生活便一心想拯救祖国,这种胸怀是多么令人佩服啊!
读着读着我不由地为他种精神所感动。没想到毛泽东从小就关注国家的兴亡!我也跟着痛恨起他那只想着自己的父亲他也不想想:没有了国家哪儿会有他呀?读到后面我知道了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他把一直受人剥削而藏在黑暗里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它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想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明显的体现出了毛泽东的诗词寓意深刻气势磅礴。毛泽东不仅是诗人和政治家他还是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书法家。我真的很敬佩毛主席。他虽然出生在农民家庭却发奋图强拯救了中国这颗赤子之心是多么令人敬佩。所以如今的我们在通讯发达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国事,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第四,毛主席用积极态度直面人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毛主席的诗词不就是正对过去人生的赞美么,不就是告诉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岁月,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直面人生吗?相信毛主席积极的人生观大家都有所体会,所以他的诗词就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坚如磐石的性格。书中提到游泳对毛主席积极的人生观的形成大有好处,可谓非常有意思!我在读《毛泽东传》时,有一种情感是贯穿始终的,就是感慨共和国第一、二代建设者的创业之艰辛。经历了旧中国那么多的战乱、那么多的外侮后,新中国诞生之时,所面临的国民经济形势是极其严峻的,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破坏、物资奇缺、物价飞涨、失业众多,1949年的特大自然灾害,更使经济雪上加霜。同历史上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其中重工业下降70%,轻工业下降30%,农业下降25%,粮食总产量仅为1125多亿公斤,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就是在旧中国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在巨大困难面前,共产党人没有畏惧,毛泽东讲了简明有力的三句话:“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表现出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和信心。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以巨大财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建立起强大的国营经济和低、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超过了建国前最高水平;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实现了“节制资本”和“统制贸易”,为国有资产的迅速积累和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身处今天美好世界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先辈们的财富,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进取,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阅读本书给我的几点启示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受益匪浅。除了上述提到的可贵品质,毛主席身上还有很多的可贵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自信、冷静、有目标、好学问、严于律己、有主见、有领导能力等等。我明白我的阅读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明白我现在还难以挑起国家重任。但我脚踏实地,不负时代的使命,努力学习,关心国事,积极提高自身实力,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而不懈奋斗!参考文献
[1]杨炳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2006年1月第1版。
[2] 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出版。
[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第五篇:《毛泽东传》读书报告——小议中国心
《毛泽东传》读书报告——小议中国心
J4 1120xxxxxx179xxxx
摘要:
中国心,即民族意识。毛泽东传,可以从人物的角度读,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读。但是民族意识,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读,都是可以体会到的,而且这个话题将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选择谈这个话题,从民族意识的角度分析那个伟大的人物和那段屈辱艰辛的历史。其中,我主观地把民族意识分别定位到个体和社会的层面,从这两个不同的层面结合毛泽东的生平谈到我的感受并加以论证。意在宣扬民族意识,强调其之于个人乃至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心,民族意识,个体建设,社会忧患意识
正文:
很久没有看人物传记了,也许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虽然我是一个喜欢读闲书的人,但很多的时候,平凡的生活虽然平凡但也并不是可以经常偷闲的。时间,如沙漏流逝,不可追忆。人在空闲时,在闲暇中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近日初读毛泽东传记,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读完全部章节,虽然只完成了前十一章的阅读,但是拜读了领袖灿烂辉煌的前半生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毛泽东的盛年在一个纷乱动荡的社会中度过。不得不说,如今我真的无法再次体会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的感受,但是我还是希望我可以凭借历史课堂上所学所感来理解,感受主席当年或金戈铁马或忍辱吞声的人生。
这篇读书报告的主题是中国心,顾名思义,对于看到这篇文章的中国人来说,中国心就是民族意识的喻体。我想谈的也恰恰是这看似说不清道不明的民族意识。为什么说它说不清道不明呢,读过毛泽东传以后,我有了那么一些感受。
(一)民族之心之于个体
读人物传记,人物主体往往是我们读书时先入为主的对象。对于毛这样一个绝代伟人,一切浮华的辞藻都不能描述他的所作所为,如果让我评价这个伟人,我没必要把评价仅仅停留在对于他所做的贡献和成就的褒贬,而是可以追溯他所作所为的初衷,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真相。读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可以肯定地说,民族之心便是这真相的成分之一。
在我看来,民族之心之于个体可以有两种表现的形式。一是大局观,二就是上进心。毛的内外战争的辉煌记录是建立在实现社会公正的伟大理想主义和对民族未来的共同信念基础上的全国性的联合行动。毛的遗产是一个半军事化的统一的国民精神高度一致的幅员辽阔的大国。很多人会说:“毛是有道德的和负责任的严厉的领袖。”
他打跑了一切内外反动派,彻底消灭了官僚买办、地主恶霸、军阀汉奸、特务流氓,让90%的中国人从文盲变成识字,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道德和宗法关系的束缚压迫,给了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的生活、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他捍卫了中国广大阶层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尊严,他给我们的遗产是伟大的统一的共和国,天下无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政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他没有遗产,他的儿子至今长眠在朝鲜战场。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
一个敢于为了国家,牺牲自己家庭,奉献自己青春而无顾后果的人,毫无疑问,是心有祖国,心有大局的。
毛少时有大志,27岁诗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待其一出,振臂一呼,率3万疲敝褴褛之师深入不毛,垮五岭,击乌江,穿雪山,渡草地,于窑洞之中做天下文章,北击倭寇两万里,南逐蒋匪下钟山,不出10年,国民政府灰飞烟灭,天下大定,难道不是民心所向吗?复西藏、收新疆,灭日寇、伐美军、击印度、斗苏联,战无不胜;修水利、治江河、炼钢铁、办电厂、建 1
油田,汽车轮船飞机大炮均能自主制造,两弹一星划破小小寰宇。
这些东西,写出来容易,若不是少有大志,有一股积极上进不甘落后的韧劲儿,怕只是这些事情别说去做,就是想也不敢想的。毛泽东凭借那股上进的劲道,开创了今后一百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
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民族,一个个体,蜕变了整个国家,我们不是把功劳都堆积在毛一个人的身上,但是作为领袖,他推动了这一切,使它们有惯性地朝着时代的方向发展,这一点,恐怕才是他的人生所为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二)民族之心之于社会
本书的个个章节中都包含了许多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1900年之后中国的社会风貌,其本意也许是想要使读者对于毛泽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钦佩。但是假如我们从纵观社会的角度来读这本书,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平铺直叙描写伟人生平的人物传记了,而是一本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社会写真。
遥想当年中国,军阀混战,匪患猖獗,民不聊生,官僚恶霸残民以惩,苛捐杂税民不堪命。外患炽烈,政府丧权辱国,丧师失地,唯枪杀名士、钳制舆论、电刑逼供、血腥屠杀不同政见人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辽吉,炮轰机关,捕禁官吏,特务汉奸招摇过市,毒贩赌鬼,洋洋得意。偌大中国,哀鸿遍野,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数以亿计的灾民和难民四处逃亡,或易子而食,或卖儿救穷,中国人民成为辫子、苦力、文盲、流浪汉、亡国奴、灾民和难民的代名词。我东北民众在日寇铁蹄皮鞭下含垢忍辱,九死一生。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2年,就是内战、反共、独裁、卖国、残民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的受难史。
毛在童年,青年时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下熬过来的。对于中国的屈辱史,人民的苦难史,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也许恰恰塑造了他不屈不怠的韧性。
毛泽东时代后期,中国逐步走出了被封锁的局面,对外贸易的大门打开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逐步形成.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现代化纲领.后来饱受非议的大项目,例如大庆二期、大连化工、宝山钢铁、东风二汽、镇海炼油、秦岭集团、沈阳飞机、成都飞机,现在也都是中国工业利润的核心。安徽小岗村搞了包产到户,没有农村合作组织,农民的蔬菜只能销售到20公里半径以内。坚持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河南南街村、江苏华西村、北京韩村河村、天津大邱庄可都实现了现代化。
毛泽东时代的干部,一个县委的部长就能在群众大会上发表几个小时的长篇演说,不用拿稿,现在,连省长都吞吞吐吐,照本宣科,还要一大帮秘书和秘书长写稿。那时的干部根本不敢欺负群众或者趾高气扬为所欲为,基本都夹着尾巴做人。那时各个机关都是一正一副,哪里象现在,局长一会场、处长一走廊,科长一操场。那时,农村有养殖基地和幼儿园、卫生所,并非暗无天日。知青下乡固然有决策失误,但也传播了文化,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毛时代中国修了8万座水库,解决了水旱灾害问题,训练了6000万民兵,也锻炼了人民体质。这个毛泽东的时代,是真正属于一个民族的时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清王朝死于安乐与封闭,我们新的领袖生于忧患与磨难。民族之心,不该只让它在忧患与磨难的面前才能体现出价值。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人不能生于安乐?往往在安乐面前,我们会安于现状,会停滞不前,会把眼光放短浅。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那上进的心思永久保存,为什么民族之心之于社会总是会起相反的作用?毛泽东的一生无法解释,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思考。
是不是我们的那分满足感取缔了上进心,是不是我们的荣誉感占据了荣辱观?我给出的答案是,也许。
(三)小结 闲读史料,每每发现人们对毛泽东有很多误解,对他发动文革的不理解,以为那是为了权力斗争。实际是不了解那段历史,我无权对此作出权威论断,但我至少可以说,如果将对其的评价
2放在整个延续的历史过程中,而不是断章取义,也许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他一生所推崇的斗争,这是他最擅长而又最管用的武器,对他而言如此,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很多事情没有谁对谁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限制。这样的对历史前因后果的熟悉之后的理解,比从教科书上的可能更深刻一些。他是无人能敌的军事家,是激情澎湃的诗人,是更是哲学家、政治家,政治家是无情的,是在必要面前不讲道德的,他是这样。哲学家是跨越时空超越现实的,是无视黎民苍生而专注其理想的,他也如此。他的恢宏诗篇,更是激励了他的亿万人民朝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大跃式前进。说到底,毛泽东毕竟功大于过,“没有他,我们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他,我们就不会那么快脱离苦海,没有他,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历史地认识他,认识伟人,我们这个民族就会多一些理智,多一些克制,少一些激情,少一些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