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专题

时间:2019-05-13 09: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专题》。

第一篇: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专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北京文化产业所要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正是北京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课题。北京要利用这一契机,加快改革的步伐,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壮大文化产业的实力,增强竞争的能力,更快更好地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中心。

(一)积极发展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总体规划。文化产业作为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重视。但纯粹的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下,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建议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政策,确定文化产业的统计范畴和指标体系,建立北京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体系,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法规。在国家有关法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的特殊情况,建立、健全和规范文化产业的地方性法规。在这些法规中,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尽量实施平等待遇,但可在世贸组织许可的范围内,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其利用我们在法律上的漏洞,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3、建立北京文化产业信息库。建立北京文化产业信息库,研究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从中吸收适合北京的发展经验,对国内外文化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为开拓北京文化产业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营造北京文化产业大市场准备条件。

4、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建立、健全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一个支柱型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综合性产业大集团,如世界500强中的维亚康姆、新闻集团都是文化产业中的巨无霸。要与跨国公司竞争,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组建的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汇聚了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所具有的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业务范围拓展到广告、美术制品、展览、信息传播等行业,要进一步推动歌华集团的发展,使之成为北京市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要积极推进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同时,还要大力推动其他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优先发展北京的出版业、图书发行业、印刷业、文化娱乐业、演出业等优势行业。

5、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版权贸易机构。WTO的协议文件具有法律制度上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全国性打击侵害知识产权将更加严厉彻底。要发动强大的舆论攻势、宣传保护知识产权,并制定有力措施,净化文化市场,使北京的文化中心优势更加显露。适时建立版权贸易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如艺术节、展览会、拍卖会、版权交易会等)开展版权贸易活动,使北京尽快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版权贸易中心。

6、广纳资金,建立多元融资渠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市场机制,利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投、融资格局。建议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经济和境外资金投入北京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

7、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领域,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正对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都藉此壮大自己的文化产业。日本已宣布在2000年前启动地面电视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的转变,美国排出了在10年内完成全国电视数字化的具体时间表,并在1996年正式启动。因此,只有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增强北京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

8、推出“北京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实现北京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除了切实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外,还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实现知识、技术更新。建议将“北京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列入“十五”规划,对北京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实现全面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为北京文化产业积极迎接21世纪做好人才的准备。

(二)保护性措施

1、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保护民族产业。在世贸组织的《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规定成员可对其幼稚工业实行一定程度和时期的保护措施,暂不实现自由化,《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中也只禁止某些限制投资措施的使用,可见世贸组织并不完全排斥保护。而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中的保护更不受约束。保护性措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外国产品和服务的限制。这种限制必须符合有关双边协议的要求,但对于服务贸易中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我国政府必将保留一定的回旋余地,北京市委、市政府可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在此范围内制定一些限制外资的政策。如外资从事跨行业经营,限制外资在合资企业中的控股比例,要求外资企业更多地雇用本地员工。此外,服务业的投资是以占领市场为目的,所不必给予外资企业优惠待遇,对本地企业的一些社会性、行政性义务同样可适用于外资企业。第二,是对国内企业的扶持性措施。由于GATS对服务业中的补贴尚无明确规定,有关双边协议也不会涉及,因此市委、市政府可设立专门基金,对重点企业给予有选择的财政补贴,但这种补贴最好是用于开拓国际市场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发展性用途,而不是为企业解决经营上的困难。第三,是利用世贸组织的一些例外条款,在本地企业遭受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口较大冲击和威胁时,采取一些临时性的紧急措施,限制进口,给本地企业以调整的时机。

2、学习世贸组织成员保护本国文化产业的经验。美国占有世界上40%的视听产品市场,欧洲电影市场的80%为美国占有。而美国国内的外国视听产品仅占1%至2%。为此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抵制。他们的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对国产电影实行补贴,如法国政府规定对电影的票房收入加收11%的特别税,然后在有关机构的监督下,补贴到国产电影的制作当中;对录像带的制作和出租,法国政府也同样征收特别税。二是对电视节目实行配额制度。1989年10月欧共体通过一项关于“无边界电视”指导政策,建议各国所有电视频道至少播放50%的“欧洲原产”电视节目。加拿大为保护本国出版发行业,1995年12月制定有关法规,对美国在加发行的体育画报分版杂志广告收入征收80%的营业税,迫使这家杂志停止了在加的发行。北京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市情和保护与发展的需要,具体事件具体处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组建行业协会,增强行业的自我管理和有序竞争机制。国外的文化产业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与有效的行业自我管理有关。文化产业的行业协会、工会、联盟是从业机构或从业人员为捍卫自身利益而自愿结合的非官方机构,它与政府保持某种联系,进行行业管理和自律,是产业发展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北京新影联公司组织院线及发行放映协会会员--影院经理们共同看片,协商票价的浮动幅度。建议其他文化行业参考电影业的经验,组织自己的行业协会,进口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必须与本市的同行业协会达成协议。由行业协会协调全行业行动,形成健康发展和自我保护机制。

进一步发展壮大北京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

中国加入WTO以后,北京文化产业所要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正是北京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课题。北京要利用这一契机,加快改革的步伐,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壮大文化产业的实力,增强竞争的能力,更快更好地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中心。

(一)积极发展措施

1、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总体规划。文化产业作为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重视。但纯粹的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下,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建议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政策,确定文化产业的统计范畴和指标体系,建立北京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体系,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

2、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法规。在国家有关法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的特殊情况,建立、健全和规范文化产业的地方性法规。在这些法规中,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尽量实施平等待遇,但可在世贸组织许可的范围内,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其利用我们在法律上的漏洞,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3、建立北京文化产业信息库。建立北京文化产业信息库,研究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从中吸收适合北京的发展经验,对国内外文化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为开拓北京文化产业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营造北京文化产业大市场准备条件。

4、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建立、健全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一个支柱型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综合性产业大集团,如世界500强中的维亚康姆、新闻集团都是文化产业中的巨无霸。要与跨国公司竞争,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组建的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汇聚了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所具有的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业务范围拓展到广告、美术制品、展览、信息传播等行业,要进一步推动歌华集团的发展,使之成为北京市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要积极推进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同时,还要大力推动其他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优先发展北京的出版业、图书发行业、印刷业、文化娱乐业、演出业等优势行业。

5、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版权贸易机构。WTO的协议文件具有法律制度上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全国性打击侵害知识产权将更加严厉彻底。要发动强大的舆论攻势、宣传保护知识产权,并制定有力措施,净化文化市场,使北京的文化中心优势更加显露。适时建立版权贸易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如艺术节、展览会、拍卖会、版权交易会等)开展版权贸易活动,使北京尽快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版权贸易中心。

6、广纳资金,建立多元融资渠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市场机制,利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投、融资格局。建议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经济和境外资金投入北京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

7、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领域,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正对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都藉此壮大自己的文化产业。日本已宣布在2000年前启动地面电视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的转变,美国排出了在10年内完成全国电视数字化的具体时间表,并在1996年正式启动。因此,只有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增强北京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

8、推出“北京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实现北京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除了切实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 国内外高级人才外,还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实现知识、技术更新。建议将“北京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列入“十五”规划,对北京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实现全面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为北京文化产业积极迎接21世纪做好人才的准备。

(二)保护性措施

1、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保护民族产业。在世贸组织的《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规定成员可对其幼稚工业实行一定程度和时期的保护措施,暂不实现自由化,《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中也只禁止某些限制投资措施的使用,可见世贸组织并不完全排斥保护。而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中的保护更不受约束。保护性措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外国产品和服务的限制。这种限制必须符合有关双边协议的要求,但对于服务贸易中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我国政府必将保留一定的回旋余地,北京市委、市政府可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在此范围内制定一些限制外资的政策。如外资从事跨行业经营,限制外资在合资企业中的控股比例,要求外资企业更多地雇用本地员工。此外,服务业的投资是以占领市场为目的,所不必给予外资企业优惠 待遇,对本地企业的一些社会性、行政性义务同样可适用于外资企业。第二,是对国内企业的扶持性措施。由于GATS对服务业中的补贴尚无明确规定,有关双边协议也不会涉及,因此市委、市政府可设立专门基金,对重点企业给予有选择的财政补贴,但这种补贴最好是用于开拓国际市场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发展性用途,而不是为企业解决经营上的困难。第三,是利用世贸组织的一些例外条款,在本地企业遭受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口较大冲击和威胁时,采取一些临时性的紧急措施,限制进口,给本地企业以调整的时机。

2、学习世贸组织成员保护本国文化产业的经验。美国占有世界上40%的视听产品市场,欧洲电影市场的80%为美国占有。而美国国内的外国视听产品仅占1%至2%。为此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抵制。他们的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对国产电影实行补贴,如法国政府规定对电影的票房收入加收11%的特别税,然后在有关机构的监督下,补贴到国产电影的制作当中;对录像带的制作和出租,法国政府也同样征收特别税。二是对电视节目实行配额制度。1989年10月欧共体通过一项关于“无边界电视”指导政策,建议各国所有电视频道至少播放50%的“欧洲原产”电视节目。加拿大为保护本国出版发行业,1995年12月制定有关法规,对美国在加发行的体育画报分版杂志广告收入征收80%的营业税,迫使这家杂志停止了在加的发行。北京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市情和保护与发展的需要,具体事件具体处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组建行业协会,增强行业的自我管理和有序竞争机制。国外的文化产业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与有效的行业自我管理有关。文化产业的行业协会、工会、联盟是从业机构或从业人员为捍卫自身利益而自愿结合的非官方机构,它与政府保持某种联系,进行行业管理和自律,是产业发展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北京新影联公司组织院线及发行放映协会会员--影院经理们共同看片,协商票价的浮动幅度。建议其他文化行业参考电影业的经验,组织自己的行业协会,进口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必须与本市的同行业协会达成协议。由行业协会协调全行业行动,形成健康发展和自我保护机制。

第二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文管1001陈宇帆1020500107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摘要: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科学论断及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韩国把发展文化产业当成一项国策,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文化政策韩国文化产业影响

一、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1、增强文化的科技含量,发展文化科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在21世纪,文化作为竞争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韩国在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上,加强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构建了“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大批适应文化科技的人才,这个培养机制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人才管理系统化。产、学、研联手,成立“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

利用专门院校进行培养。近年来,新建汉城游戏学院、全州文化产业大学、清江文化产业大学、大邱文化开发中心、网络信息学院、传统文化学校等。还在一些大学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共80余种,目前在校学生5000多人。

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人员出国研修,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人才。如2002年共派出两批180人,培养CEO、中层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各60名。国家为每人补贴6100美元。

加强专业资格培训。委托院校和企业开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并正在逐步规范化。

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自2003年开展文化产业网络教学,计划到2006年共开设21个专业,培养4500名急需实用性人才。由文化产业研究开发中心负责,通过产、学、研联合办学,培养特殊专业的教授级人才。此外,发挥一些非正规院校的作用,向其赋予更多的教学任务。

2、加强立法,理顺文化组织管理机制

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立法和政府的组织管理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1999年首次制定了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明确文化产业的定义,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两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电影振兴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被废止或修改的内容高达70%左右。

此外,在改革原有文化产业相关部门建设的同时,又新建了一些机构组织,初步形成了运作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并且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基本上都有一套奖励措施。

3、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经费的供给

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一,加大国家财政投入。

第二,国家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先后建立了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

第三,动员社会资金发展文化产业。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动员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融投资。2001年韩国电影振兴公社通过“电影专门投资组合”融资3000亿韩元,保障了电影事业的发展。

第四,政府完善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政策。

4、建立集约化生产机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战略是,自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期间,全国共建1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1至2个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全国文化产业链,旨在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韩国充分认识到,韩国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必须开拓国际市场,才能真正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其基本战略是,瞄准国际大市场,把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大力开发,促进出口,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通过海外市场赢利。通过加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集中力量开发名牌产品、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构筑海外营销网等措施开拓国际市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韩国的文化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1、制定文化政策,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产业政策是当前我国宏观 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然而我 国当前涉及文化产业的政策却为数不多。应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和文化产业的实际需要完善国家产业政策,从而体现国家宏观经济导向,为文化产业的领导、管理、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对其监测、统计、检

查提供政策依据。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变管 理主办为服务引导。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文化体制进行了一 些改革,但相对于经济体制改 革明显滞后。在管理方面,仍习惯于直接办文化、管文化、管办结合,带来诸多问题,造成社会文化发展始终落后于社会文化需求,结果是经营主渠 道和合法经营受制于宏观审批 管理,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消费 增长,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加强法制建设,保护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的保护神,它不仅保护广大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平等公平的进行交往竞争,而且保证党和国家的意志公平合理的实施于平等的市场主体之上,以最大限度避免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不正常的“寻租”行为,影响了市场主体健康顺利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个产业,理所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尽管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以后,我国法制化进程迅速加快,制定了许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像韩国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这样的总体法律还尚未出现,因此,我国应该加快法制化步伐,尽早制定专门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方位人才

从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合理个人才培育机制能创造大量的人才资源,所以我们应该: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用人观念,拓展人才渠道,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传统用人上的论资排辈现象,尽管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拓展人才渠道要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次,积极对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要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其他分配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运用机制,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要想出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有大批高水准的编、导、演艺及专业制作人才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想创作出一流的文化产品,必须改变传统的文化人才地区、单位所有的体制,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人才供求的市场化。此外,应该借鉴韩国学校、短期培训、网络和其他媒体、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

当然,在文化产业化底蕴并不深厚的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无论从思想观念上、管理体制上,还是从经济基础上,我国都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借鉴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北京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北京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一场极其深刻的变革。文化产业悄然兴起,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青睐。有专家称,21世纪人类社会的竞争形态,将由“武力竞争”转为“经济竞争”,再转为“文化竞争”,“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领域,其胜负的重点就在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党的十六大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全国不少地区和城市纷纷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各地蓄势待发的形势下,北京只有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才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占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同时,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3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6.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7%,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328.7亿元,比2003年增加82.6亿元,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综观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可以用“三长、两短”来概括。“三长”就是资源、市场、环境三大优势比较明显;“两短”就是产业发展还存在两大方面的不足。对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深入分析,以便廓清思想,理清思路,谋划对策。我们的三大优势是———

第一资源优势

经济学研究表明,决定比较优势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禀赋。北京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种类繁多,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可开发程度高,为北京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突出的比较优势。首先,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在悠久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璀璨的文化遗产,各个历史朝代的文物古迹达3500多处。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浏览到的一个门脸、一座院落都可能流传着一段故事;触摸到的一砖一瓦都可能有着三四百年的历史,都蕴含着文化,都是我们保护利用的宝贵资源。其次,文化人才荟萃。文化产业是创意的产业、内容的产业。文化人才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假如说文化资源是基料,那么文化人才是酵母,是最具活力的因子,是发展的生力军。文化名城与首都的优势地位使北京汇集了大批文化人才,不仅包括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而且还有众多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成为首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第二市场优势

主要表现在有条件、有需求、有基础。首先,首都的唯一性,决定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不可动摇,决定了北京对全国具有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北京有着1500多万常住人口、300多万流动人口,每年大约有1亿国内外旅游者来京参观游览,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既是文化的消费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由此也使北京对各地文化建设和文化消费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北京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条件。其次,巨大的文化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构成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发展经济学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居民的文化消费会出现较大的增长,占到人均消费支出的18%。目前,北京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消费扩大已是必然趋势,表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北京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汇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一些著名文化品牌,诸如,相约北京、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图书节等,这些都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第三环境优势

一是领导重视。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自上而下的努力推动与自下而上的积极开发相结合的格局。按照首都经济发展战略,未来几年北京仍将坚持以知识经济为方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既是北京市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战略部署,也成为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二是教育资源充沛。文化产业作为高科技支持与文化结合的产业,特别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新型人才。北京是我国最大的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密集区之一,有77所高等院校,各种职业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等也非常发达。这些教育机构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本身也成为拥有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人才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三是科技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借助科技的翅膀。随着科技的发明与应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侵入文化领域,文化产品得以用工业生产的方式被生产出来,“文化产业”才轰然问世,并迅猛发展起来。北京地区集中了353家科研院所(不包括转制的),科技人员达30.1万人,技术产出非常丰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和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不足和障碍

当然,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两短,即“胶着”与“脱节”。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胶着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范畴,都以文化为内容,然而性质、目标、方式、策略都各不相同,胶着与混淆的结果是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中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运作的那一部分,必然是经营性文化。这是由文化产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益性文化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偏重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不以盈利为目标,不能被纳入产业的轨道,应由非产业化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提供。但实际发展中,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常常胶着在一起,既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使文化事业发展跟不上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要。

文化、经济、教育、科技脱节

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比较优势在发展中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或者首要因素,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整合、统筹、兼顾而形成的规模优势。脱节、割裂、单一的发展将消耗比较优势,使资源禀赋成为包袱。要尽量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具体到北京,尽管北京在全国文化资源中心的地位是稳固的,但文化资源中心并不等于文化产业中心。由于资源缺乏整合,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其拥有的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以及经济总量相比还远远不够。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两短”只是表象,从深层分析论证,其根源在于“三大障碍”,即观念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障碍。

观念障碍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既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也有守旧落后的一面。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是一个产业问题,是市场问题,不再是传统的事业问题。因而,一些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抵牾和冲突,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首先,“伦理至上”观念与功利观的冲突。中国文化传统从道德标准上把人分成两类:“君子”和“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导致禁欲主义。文化产业追求的就是收益最大化,讲求的是效率、效益、利润。纯粹的文化人难以接受物化的精神和精神的物化的现实,在他们看来,文化产业的崛起,标志着文化的沉沦、文化的堕落。其次,“人治”观念与“法治”观念的冲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人治传统的国家,延续了4000多年的宗法家长制,没有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和批判。“法治”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没有法治的环境。市场经济提倡和鼓励竞争,提倡树立忧患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创造,需要通过竞争激发出人们无穷的创新能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为广大文化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

体制机制障碍

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难以真正分离的重要原因。当前,北京市文化管理体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部门文化产业促进职能不明确,兼有文化行业管理、发展文化事业和促进文化产业的三重职能,是典型的政资、政事、政企不分。例如,市文化局既负责农村电影“2131工程”、基层图书馆建设等文化事业范畴的活动,也负责局属艺术院团管理等文化产业范畴的工作,还负责文化市场行业管理和文化执法等政府工作。二是市区两级文化管理体制衔接不畅。市一级,文化管理部门分得过细。区县一级,由文化局、文物局、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局等合并建立了文化委员会,开始试行文化综合执法。上下工作机构不能对接,影响了工作效率。三是社会文化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纳入政府文化管理的视野。目前,仍只局限于北京市属文化部门,特别是市属的国有文化单位,与中央部委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资源缺乏整合,对民营文化企业更是底数不清。

政策障碍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家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市里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政策,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总体上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投融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有些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保障也没有及时出台。

促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综合考虑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几年,北京应紧紧抓住奥运机遇,深化体制改革,打破瓶颈制约,以求文化产业有更大的发展。

深化改革,加快创新,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尽快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实行全行业统一管理,探索建立党管方针政策、人大立法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社会自治自律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建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文化产业促进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避免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三是紧紧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企改制、转变政府职能四个环节,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办分开、国有文化资产监管、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工作。四是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将目前政府部门承担的诸如制定和推广产品技术、质量标准,实行行检行评,职业技术培训等工作转移给行业协会,增强企业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活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转变。

完善政策,落实政策,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北京文化产业虽然具备了一定规模,但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要努力建立起既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我国国情、北京特点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产业

政策。一是加快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整合力度,制定出台支持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二是发布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设立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企业重组,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地方法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示范区。四是高度重视思想发动工作,在部门、企业和群众中广泛宣传和培训已出台的各项促进政策,为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整合力量,扩大开放,走出文化抓文化,走出文化圈、北京圈,寻求与国内外企业更广泛的合作

树立首都大文化的发展观念,站在大局看文化,将首都功能和文化产业发展统一起来,通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首都文化中心的内涵,提升其功能和地位,建设国际性文化之都。另一方面,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主体,也是创新发展的主体,更是全球化竞争的主体。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加快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若干家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一业为主、兼营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文化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在开放式的文化市场空间中获得一席之地,提升北京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拓展融资渠道,吸引外资及社会资本进入,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

资金不足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2004年底,北青传媒在香港上市成功,融资额达到10.4亿港元,为我市文化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积累了重要经验。加快推进市属文化行业的改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打破行业垄断,积极吸收境外资金和社会资

本投入文化产业。可采取通过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在文化产业的资本结构上,形成国有资本、社会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共同投入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所有制格局。

培养人才,壮大队伍,造就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文化产业企业家队伍

北京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归根结底靠人才。一是要坚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培养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强的文化产业企业家人才队伍。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积极主动地吸引优秀的国内外文化人才到京发展,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形成北京市独特的优秀文化人才流入的洼地,构建北京市文化产业活力竞相迸发的高端舞台。

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努力建设“六大中心”

打破行业、部门等所属界限,整合首都文化资源,将民营文化企业、中央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资源纳入文化服务和管理体系,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企业集团。抓紧时机继续组建一批文化产业大型集团,使北京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艺、娱乐、展览等产业都有支柱型的大集团,把北京建设成全国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文化会展和古玩艺术品交易等六大中心。力争到2008年,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在北京市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9%,成为

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四篇: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产业,也要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二要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围绕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依法运营的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要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动国家数字电影制造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和集约化经营。主要包括: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生产能力,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发展的需求;推动出版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业转变,从主要依赖区域性市场向综合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转变;发行业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印刷复制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广告业要扩大规模,提高媒体广告的公信力;演艺业要发展演艺经纪商,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娱乐业要重点发展电子娱乐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新型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文化会展业要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

四要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存在很大逆差,文化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还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普遍高于10%。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第五篇:北京十大文化产业园区

北京十大文化产业园区

目前北京已经形成的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分别是:

1、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石景山)

2、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

3、长安街沿线文艺演出聚集区

4、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

5、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

6、高碑店传统民俗产业园区

7、百工坊

8、大山子文化艺术区(七九八工厂)

9、通州宋庄画家村

10、什刹海文化旅游区

下载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庐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XXX能给我们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本次座谈会的要求,我就庐山管理局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汇报:庐山是海内知名......

    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2009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

    六合区2018文化产业发展

    六合区2018年度文化产业发展 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一、申报条件 1、在六合区注册并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文化产业统计名录库内企业;或者是在六合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文档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论文中期报告 论文题目: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关键字:文化贸易 现状 国际竞争力 在完成了论文的选题,确定了写作的方向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先大概草拟出一个 大......

    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共2篇)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很高兴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看到这么漂亮的城市,与这么多的同志交流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

    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

    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文化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和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人文化和知识化的创造与消费的社会背景下所建构起来的新理念和新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在文化与经济......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50万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公司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公司成立于20**年*月*日,主要宣扬香道文化,提供香道产品以及其附属的产品和文化推广。经过半年的发展,我司已经初步完成了整个公司体系的架构,明确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