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其次,一些文化产品被注入其他因素,降低了其本身的质量。许多的文化产品在运行中被大量注入商业的因素,本身的优势资源流失,结果反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最后,文化市场运行的不规范化。如文化产品盗版严重、低俗不健康的产品充斥市场等,要规范好我们的文化市场,才能为文化资源向文化竞争力的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文艺影视也有类似状况。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国内艺术团体的北京演出次数与2007年相比,减少1.56%,但与此相反,外国剧团在北京演出的次数增加36.3%。中国出口到国外上映的电影可谓凤毛麟角,而国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拍成的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却赚到盆满钵满,《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我国着名艺术家金曼指出,我们不仅需要一批一流的文化产品,我们还需要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文化经纪人。许多我们认为不错的文化产品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在海外没有引起反响甚至受到冷遇。文化经纪人的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严重制约。因此,大力加强对专业性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二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习近平主席说过,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中国梦内在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在区域之间,文化的作用对内多表现在能激励士气、凝聚人心、整合力量上;对外多表现在能提高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竞争力上。文化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场机制下,文化可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类。文化事业是一种公益性文化,文化产业则是通过产业与市场的运作,创造出文化内容,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用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强化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整合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导向的功能,文化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而导向功能则能够推动社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精神积淀,是凝聚各民族力量的桥梁。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展现出社会主义文化魅力。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是没有疆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制度体系等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国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国影响。依靠自身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外交亲和力等软力量来吸引他国。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孔子学院是“走出去”文化策略,在国际软实力竞争的大环境下,是我国的一项文化外交政策,向世界展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汉语言文化推向了全世界,使世界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并且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公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积极引导产业方向,丰富文化产业内涵,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要积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切实使文化产业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提高国际地位,实现世界强国,软实力和硬实力两者缺一不可,但文化的软实力更为深远,更能深入人心。
第三篇: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上是硬实力的强制性所无法比拟的,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
我国可谓深谙此道,因而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在海外创立孔子学院、扩大对外汉语教育、利用国际赛事和会展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等途径促使国际社会增加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国际影响力。我国的传统文化 “仁义”等理念在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充分体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文化,并让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中国还提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
第四篇: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软实力正日益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平发展的中国,应该把打造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现实发展战略的重心。综观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虽然在总体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客观上也存在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结合我国实际,从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思路和新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改革创新
正文: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我国学者对软实力的认识有别于约瑟夫·奈的观点,但在软实力构成上,中西学者一致认为“软实力”是包括文化、价值观念、外交政策、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在内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中文化方面的软实力,即“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种独特而鲜明的特质,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在当前世界大变动的格局中,中华文化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家对内对外重视软实力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对内多主张德政与仁政,对外多提倡王道与厚道。中国古代关于软实力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奠定了中华民族爱国思想和以人为本精神的基础,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外交政治理念核心是儒家的仁政与王道思想,倡导的中和哲学与中庸之道、人我关系哲学与忠恕之道、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协和万邦与大同小康、德政与仁政、尊王道贬霸道等,以及墨家的兼爱非攻与扶弱击强等基本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德性内涵。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为今天的软实力建设留下了珍贵遗产。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我们必须继承与发展!
(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是软实力增强的强大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外交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与邻为善和以邻为伴、对话而非对抗,“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
全观,和谐世界等主张,对外占领“道德制高点”。内政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与战略目标等,汇集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特别是2007年10月,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表明,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已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升到党和国家战略的层面,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的坚强后盾和强大推动力!
二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足:
(一)文化发展水平低,对外传播不足
由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起点太低,尽管当前推进速度比较快,但是吸引力还是极其有限的。主要表现在:1在语言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处于严重逆差状态。2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的大学质量远远地落后于欧美,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入围世界顶尖高校之列。3在学术研究方面,时至今日,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国内获得诺贝尔奖。4在大众文化方面,中国影视市场和音乐的“进出口”极不平衡。
(二)文化管理体制与能力落后
传统的计划体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存在,文化管理者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型的文化管理方式,从而使得我国的文化生产力难以充分释放,进一步导致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以及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薄弱。
(三)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三十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过大,污染严重,社保不足,腐败严重,公权力滥用,强拆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国民对国家的失望和国外对“中国模式”“中国梦”吸引力下降。
三 改革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的软实力有着难以复制的优势,但同样有着众多的不足。我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方面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而抓住当前国内外的有利时机,迎接挑战,是我们的唯一选择,也是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应当承担的责任。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发展自身优势并且探索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在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贸易。
文化传播能力与一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直接相关,是一国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元素。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该国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贸易可以将我国优秀和先进的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我国影响力。
(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作用。
软实力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还有普通民众共同努力,把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使之更有利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升国家吸引力
近几年所涌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没有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根本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团结和“中国模式的”吸引力。
(四)要综合运用经济、军事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种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坚定不移的继续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综合运用经济、军事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种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大幅度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水平,使之与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中国日报》《南方周末》
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
班级:
B1005
姓名:孙隆隆
学号:1513100523
邮箱:orange_oranges@qq.com
第五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但是,近几十年来,有关资料显示:当美国好莱坞的巨制电影、三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的流行音乐、FOX的电视新闻、MTV频道的流行音乐、《时代》杂志封面、ESPN的体育直播、迪尼斯的蓝色梦幻、麦当劳的快餐文化等等风靡全球,其文化产业的经营产值高达几千亿美元,为美国国内提供了18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世界哗然了,人们瞠目结舌了。更让人震惊的是,美国文化产业所带来的软实力远远大于可以用数据统计的庞大效应,美国价值、美国精神、美国美国元素、美国思维已极大渗透世界各个角落,半个世纪来几乎影响几代人。世界在浑浑然中,如同一场梦魇,短短几百年历史的美国文化已超越包括曾经拥有四大文明古国美誉的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毫无疑问,美国文化产业及其所相应的文化软实力目前已雄霸全球。
这里就提到一个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而在全球文化软实力竞争中,美国无疑是大赢家,以它强有力的势头,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着中国文化,中国人民的思想、价值观,这是一件可怕的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再排斥与国外的包括文化在内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开始崛起,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的当下,我们会猛然发现,在我们发奋图强30年后,我们虽得到了不少,失去的也似乎很多。青山绿水不见了,矿产资源掏空了,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式文化的全面冲击和渗透,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已在一天天的实质性衰退。我们说:贸易上的赢家不一定是赢家、而金融和文化上的赢家才是真正的赢家。今天,虽然我们手上有了许多绿纸(美钞)和白纸(美国债券),但稍不留神可能会毁之一炬。一个民族一旦没有了文化精髓和精神支柱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政府很快意识到了,当下中央政府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十分强调中华文化的复兴和文化产业的建设,旨在快速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番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
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灵魂与尊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精
神,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战略高度理解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树立文化新思维,就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认知方式上,需要借助空间向度,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的关系。在价值选择上,需要“双重批判”,以西方现代化批判中国过去的专制政治及其文化,也要以传统为镜鉴,批判西方的“工具理性”及其破坏性后果,踏上融合中西的康庄大道。在行动目标上,需要落实为中国文化的重建,包括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文化创造力的培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等。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相比,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化也已起步。第三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上,不少作者认为西部的经济相对落后,但西部的文化并不落后。换言之,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甚至比西部的自然资源更具有开发潜能。因为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且文化优势的转化、开发,不会以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为代价,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与自然资源相比,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近年来,西部一些地区成功的文化开发的实例,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当的信心。如甘肃的《读者》文化产业,它以人性的穿透力、情感的教育力、真善美的诱导力、精神的鼓动力,以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管理运营方式,打造《读者》品牌,开辟新型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取得了巨大成功。西安的千年曲江盛唐文化产业,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一个品牌。这个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园林工程,已经成为西安重要的经济平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增添强大动力。
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用好国内文化资源,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目前,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热,表现为国学热、读经热等,孔子学院办到了国外。传统文化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
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当然,国学热也要理性对待,不能刮风,不可搞狭隘民族主义,要古为今用,使其成为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和根基。
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我国现实的文化资源,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发展,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文化软实力根植在每一位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之中。只有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才能筑起人心的长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