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评析09年安徽高考作文 文以载道,方能行之远矣
评析09年安徽高考作文:文以载道,方能行之远矣!
安徽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确实是一个好作文题。越是对生活有反思的同学,越能得高分。越是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愿意理论联系国内外时事的同学,越能得高分!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同时,文以载道,方能行之远矣。安徽2009年高考作文题则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守住了传统的“文以载道”。下面具体谈谈。
立意的时政背景:从文题形式来看,命题者放弃了久已衰落的话题,也解开了过去两年来与命题作文的纠缠,转而采用材料作文。从文题内容来看,体现了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巧妙地暗合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如:2008-2009学年正赶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温家宝总理则反复鼓励国人“危中有机,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给灰暗中的世界人民莫大的鼓舞。面对国内汶川地震,温总理又语重心长的说“多难兴邦”,意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此种信念包含的哲理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事物发展的前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本题最值得叫好的地方是并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含而不露。可谓妙极!
方法指导: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采取三“W”的方法。即“what、why、how。”最好开门见山用一两句话转述材料,然后提出观点(主旨)是什么(what),免得偏题;然后分析为什么(why);同时要提出对策、打算、做法(how)。总体安排要巧妙、流畅,不要太生硬,可以采用常用的“总----分----总”写法。如写记叙文类的文章,要特别讲究构思和语言;如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严谨,例子的恰当,语言的整齐。写记叙文类文章,最忌讳“文不载道”,只是编写一个小故事,而没有什么思考和思想;写议论文则忌讳看不出观点是什么(what),没有例子佐证为什么(why),没有具体打算、方法(how),只是重复梦呓着“弯道”之类的干瘪词语。
用心爱心专心-1-
第二篇:浅谈高中语文新教材之教学观教育论文
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他既是古老的又是全新的。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教学活动就开始有了人类社会,教学活动就开始了。最初原始人教孩子怎样走路,怎样睡觉,怎样猎食,怎样保护自己……,那应该是最原始最古老的教学.他们的教材就是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经验。以后从私塾到官府办学,从个别到群体集中学习,那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更新的过程。所用教材也随着时代的不同,千变万化。但是不管怎样变化,都有一条铁的规律,那就是所用教材必需跟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数字信息时代,更强调要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是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那么,如何理解和运用启发式教学,并把他与新教材有机的结合呢?下面试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对高中语文新教材与教学的肤浅认识。
一、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德育情感的培养
多年来,语文教学常常涉及到“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等问题。这本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力、赏析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我们总习惯于训练学生进行简单判断、抽象概括和空下结论,而忽略了教给学生如何去咀嚼、品味、感悟文章蕴涵的内在美,让学生获得一种审美的情趣。新教材的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过性,形成健全人格”。也就是说,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德育目标的培养是相互相成、不可分割的。
如鉴赏《滕王阁序》这篇佳作时,德育目标的培养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王勃“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他日趋庭,叨陪鲤对”的至德至孝的儒家思想;二是让学生了解南昌市的人文地理概貌,滕王阁因人因文而闻名天下并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情况,清楚古今联系及滕王国的价值。李密《陈情表》的魅力,就在于情感的真挚:李密自幼丧父,母亲适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而时下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处境实在悲惨,李密在这个时候提出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请求在情理之中。连高高在上的“至尊天子”晋武帝都被打动了,我们的学生会无动于衷?《报任安书》则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正确对待自身所受的屈辱,要象司马迁那样,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完成自己的理想;《阿Q正传》揭示了人的劣根性,学生在完成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人格“自轻自贱”的解剖后,会给以后人格的自我发展予以补充和借鉴;《我若为王》批判了国民的奴性意识,引导我们的学生自强自立;《剃光头发微》揭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强权意识余毒之深,鼓励我们的学生要有一种“大路不平旁人踩”的主人翁精神;而“祥林嫂”和“水生嫂”两个女性的对比,也容易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既能毁掉“祥林嫂”这样有顽强生命的人,也能把“水生嫂”这样的家庭妇女培养成坚强的革命战士,那么,“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他们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生活。
二、新教材督促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面,力争一专多能,轻松地传授多学科的知识
当今的学习科目分得越来越细,并且出现了学科边缘化的现象,有的学科划归那一家都说得通。如:《教育心理学》《物理化学》《天体物理》《美学》《文献学》《古代星象》《太空生物学》《周易研究》等等。他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但懂得本专业,还要对其他的非专业学科有相当的涉猎,才能胜任。就拿我们的高考来说吧,要求考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有的题型要求学生同时用各科知识综合才能解答。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讲到先秦散文,你不知道庄子的逍遥游属于哲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不知道荀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是古典的朴素唯心主义思想,不知道孟子的“人性本善”跟荀子的“人性本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儒家思想,不知道韩非的法家思想是秦的强国之本,你怎样对比分析“诸子百家”?不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不懂得“商鞅变法”“齐王纳谏”的政治方略,不懂得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你怎么能把散文的历史背景讲好?讲到唐诗宋词,你不懂“一骑红尘妃子笑”里的旅途艰辛,不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里的政治时局与作者的无奈,谈何上课?不懂得天干地支、二十八宿、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天文知识,怎么讲《孔雀东南飞》里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怎么讲《滕王阁序》里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不先去了解有关“黑洞”的物理常识,怎么讲《宇宙的未来》?
三、新教材要求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去解读课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与历史局限。”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要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情节:
师:我们把悲剧人物杜十娘拉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来思考:杜十娘能否不死,如果你是杜十娘,会沉宝投江吗?
生甲:我如果是杜十娘,我不会傻到像她那样沉宝投江,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可以象电视剧《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母亲描述的远大志向那么做:选取一块最繁华的地方,开一个最大最大的妓院,自己当老板。
师:这种选择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下杜十娘的身世:杜十娘是苦难人家的孩子,因生计所迫才被家里从小卖进妓院。从杜十娘所表现的善良和同情弱者的性格来看,她还愿意再去坑害象她一样的良家女子吗?
生乙:我会先择携宝单独离开,然后找机会报复孙、李二人。让他们得到惩治。
生丙:携宝离开,然后找一个地方投诉孙、李二人。
生丁:携宝离开,另找一个诚实可靠之人托付终身。
生戊:携宝单独离开,然后找一个清净之地过隐居生活。
师:以上同学的回答有一个共同点:珍异生命,不会象杜十娘那样随便糟蹋自己,这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但是你们所说的生存方式有些还值得讨论一下:报复,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出钱买黑帮组织,他们不抢财抢色那才怪;投诉,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被当作玩物,遭遗弃是常便饭,没人会买你的帐,后面两位同学的说法比较现实;找块清净之地隐居下来,另找一个诚实可靠之人托付终身,然后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资历助弱势群体。小日子过得也还是悠然自得的。
……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把典型人物放进现实生活去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立足于现实,充分地再现小说中典人物的生活环境,揣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新教材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
新教材要求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填鸭”。而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也会不满足于已有的教材,他们认为以往的语文教材是封闭式的,连贯性差,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新教材的要求应该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我拿这一思路用在《宝玉挨打》的教学中,效果还不错。
《宝玉挨打》位于高三第六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四篇幅文章都选自《红楼梦》,要求学生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体会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高三下学期的主要任务是高考,学生早就丢在了九霄云外。怎样笛动学生鉴赏小说的积极性呢?我思考了好一阵子,于是特地租借了《红楼梦》的电视剧光碟,在上课时把《宝玉挨打》选取段放给学生看,学生的那股认真劲,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碟片看了二十分种,接下的是二十分种的激烈讨论。
讨论之一: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挨打”这件事中的主要人物心理。
生甲:贾政是一种狠铁不成刚的心理,又怕忠顺王府找他的麻烦,所以要狠狠地教训。贾母疼爱孙子,认为教育儿子是应该的,但不能用这种蛮狠毒打的方阖。
生乙:宝钗认为老子教职工训儿子是应当的,但又关心心疼遭打的宝玉,所以假借送药来规劝。戴玉是出自内心的真情,所以悄悄地来,“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生丙:王夫人也责怪宝玉,觉得他该打,但不该打这么重。这毕竟是他的心肝宝贝。王熙凤最会逢场作戏,她做的一切都是给老太太和王夫人看的,根本不关心宝玉的死活。
师:还有两个人物也不能少,他们就是贾环和袭人。他们对宝玉怎么样?
生丁:贾环年纪虽小,但在母亲赵姨娘的熏陶下,处心积虑的要致宝玉于死地,是一个阴险小人。
生戊:袭人虽说是丫鬟,但她认可了宝玉就是她的终身依靠,又加上贾母的许诺,她是一心为主。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很独到,我来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
(板书)
围绕“挨打”这件事所表现出的“众生相”:
贾政——怕忠顺王府,听信谗言——痛打
贾母——至高无一的统治者——痛惜
王夫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哀痛
王熙凤——公于心计,精明能干的管家少奶奶——干练
宝钗——志同道合的知音——关心
贾环——处心积虑,夺嫡除玉的庶出小人——阴险
袭人——护主求终身的奴才——痴情
小说鉴赏方法之一:从分析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入手。
诗论之二:
师: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是人物的矛盾冲突;本文有哪些矛盾冲突?
生甲:贾母与贾政的冲突;贾政与宝玉的冲突;贾政与王夫人的冲突;贾环与宝玉的冲突。
生乙:还有王夫人与金钏的冲突;薛蟠与宝玉的冲突。
师:这些矛盾冲突没有主次之分吗?
生丙:有主次之分,贾政与宝玉的冲突,贾环与宝玉的冲突是主要矛盾;其余的都属于次要矛盾。
师:分析得很对,由此可知同学们是真正走进了课本。
(板书)
主要矛盾:贾政——宝玉贾环——宝玉
次要矛盾:贾母——贾政见贾政——王夫人
王夫人——金钏薛蟠——宝玉
小说鉴赏方法之二:从分析主要人物的矛冲突入手。
这个例子给我的启示是:教师能否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活动,关键在于运用的方阖和提出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如果学生愿意去想,感到有兴趣,非想出来不可,那么,他就可能积极去思考;如果教师的启发不适当、不得法,学主就有如老牛吃黄瓜,不知从何处下手。
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各种教学方法炼得炉火纯青,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挥洒自如,信手拈来。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评卷老师揭秘 高考作文评分的四个梯度
评卷老师揭秘:高考作文评分的四个梯度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符合题意要求”划分为四个梯度:①切合题意;②符合题意;③基本符合题意;④偏离题意。四个梯度的界定主要看考生习作与试题的规定性及开放性的贴近程度。如“切合题意”是指习作能准确理解作文试题的规定性与开放性,而“符合题意”是指大体上理解试题的规定性与开放性(略有偏差,局部有问题)。
平时的应考训练,应该在“解题”上多加注意,力求写出“切合题意”的佳作。
“规定性”包括如下内容:1.明示性规定,如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要求;2.隐性规定,如写作话题(或题目)内涵的理解与外延的限定,试题所提供材料寓意的解读等。开放性则指对作文试题中的关键词语、行为主体与受体、写作的指向等方面所允许做的多元化解读。
2007年高考作文题“有句话常挂嘴边”很好地体现了开放性与规定性的有机统一。试题的开放性给每个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这句话可以是口头禅、生活俗语或是座右铭,可以是“自创”也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励志之语也可以是“灰色”(如牢骚、抱怨)之词;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可以是挂在“我”嘴边也可以是挂在他人嘴边,可以是挂在个体嘴边也可以是挂在群体嘴边。试题的规定性则限定了写作的指向:“常挂”是相对的,是指在某种情境下(如得意时、沮丧时)最容易脱口而出或说得最多,“常挂嘴边”的话是什么,为什么“常挂嘴边”,其背后有哪些丰富的生活、文化、思想、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写作时可以正向立意,也可以反向思考。1.写励志、警策之类的话,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相信自己”“严于律己”“学会思考”等,把某句话挂在嘴边实际是不断激励自己、提醒自己,这句话是人生事业的精神动力。2.写口头禅、生活俗语等,如“您吃了吗”“乐和乐和得了”“这算嘛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呀”等,分析其所折射的历史源流、文化图徽、凡人心态,写成很有特点的小品文。3.与“常挂嘴边”相对的概念是“落实在行动上”,慷慨激昂的话、郑重承诺的话不应只“挂在嘴边”,更应成为自觉的行为节拍。反向立意,可写成很不错的针砭现实的议论文或杂文。
给材料作文的“解题”同样要对其规定性与开放性做明确认读。看下面的作文题: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海滩上撒满了很多色彩斑斓美丽的贝壳,很多小孩子提着自己的篮子拾着„„不久,其他伙伴都已经拾到了满满的一篮,只有一个小男孩的篮子还是空荡荡的,夕阳西下,小男孩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继续寻找自己的贝壳„„
就该材料而言,其规定性主要是对“贝壳”喻义的理解:材料中“贝壳”的定语是“色彩斑斓美丽”,所以“贝壳” 应定位在“美好的事物”上,可以是理想、幸福,可以是具体的好工作、好朋友,还可以是灿烂的文化、精神产品等等。其开放性则体现在对小伙伴与小男孩寻找什么样的贝壳及如何评价的“多元性”上:1.肯定小伙伴们不错过机会“篮子满满”而永远快乐,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不要奢求根本不存在的完美,这样才可能有所得,收获快乐。2.肯定小男孩“继续寻找”追求“完美”与“最爱”的执著,当然也可以否定其目标过高一直寻找“理想”却忽略了身边“美丽的贝壳”而使“篮子空荡荡”。3.综合评价做辩证分析,如既肯定在奋斗过程中的执著,又主张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放低标准”。
阅卷时发现有些同学的作文存在着审题表面化、立意肤浅的毛病。“解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思维含量与品位的过程,对题目的开放性与规定性认读得全面、深入,才有可能写出切合题意、有个性的作文来。
用心爱心专心-1-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活滋味-激活思维-乡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灵魂
活滋味-激活思维-乡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灵魂
一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特殊性在于你多讲少讲,多学少学一时间看不出高下来,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却管一辈子,工作以后就如“核能”一样,潜能巨大。它不仅是具有知识性的工具课,而且更是培养求知欲和训练思维、创造才能的能力课。教师要教好这门课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尤其是在下面的乡村中学中,语文教学教之难和学之难可谓“难于上青天”。很多学生视学语文为头痛事,上语文课没有滋味,可以“苦不堪言”来形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低之又低,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课无非是熟悉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即使有些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他们也不过是借此来放松一下疲劳的大脑而已。又因语文这门学科天生缺乏很强的逻辑性,它只是重在积淀与领悟,课程内容安排又不像数、理、化那样有清晰明显的知识块,即使有,也只是从小学到高中那种“司空见惯”了的字、词、句、段、章、篇。所以,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单调乏味,学习时没有冲动。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然而收效甚微。课下学生仍然畅游于数理化知识的海洋,却不见对语文知识的问津,语文学科被学生冷落了。面对这些现状,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学起语文来有滋有味呢?多年来,我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深觉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要注重艺术性。现在,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为了大力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觉得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更觉得让语文教学从枯燥乏味的说教中摆脱出来,使学生有滋有味有兴趣地去学语文势在必行且完全可行。
二
多年来,曾被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也像很多语文教师一样,以高中课本为本,按照教学大纲逐课授之,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法,大赶进度,以利于有时间进行复习回顾,搞题海战术以应付考试。虽然学生的卷面成绩提高了,但他们的实际水平“他知,我知”。
高考在改革,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测试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就更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何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必须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基本点。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才能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将其转化为能力。学生以此能力进行课堂学习,其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疑也会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激励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教学循环。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怎能不以此为目标呢?尤其是语文教学,更要使学生在“不教”的情况下自行解决问题。面对应试教育,作为语文学科,不必像数理化等其他学科那样搞题海战术,否则只会让学生更觉语文课是纯粹的浪费时间,只能让他们怀着极不情愿的情绪坐在教室里捱时间,我们应重在能力的培养,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资源,并下苦功夫。魏书生认为:“人脑的潜能如地下的煤矿、油矿,如果自己不相信地下有矿,只着眼于砍伐地表的柴草,当然会感觉资源贫瘠,柴草越砍越少。如果坚信自己的大脑深处潜藏着巨大的资源,立足于往深处开采,那当然会有不尽潜能滚滚来的感觉。”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确信自己有学好语文的潜能,而 1 且下功夫开发,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便可指日而待。三
面对学生薄弱的基础,教师首先应充分重视基础,打实基础是学好语文之根本。对于这一点要加强弥补,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只埋怨而不下措施,而要耐心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有信心去弥补。只有把这个基础打扎实,我们才能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因势利导,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效率,同时,课堂教学也不应大赶进度而填鸭式地满堂灌,应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灵活多变吸引人,让学生有激情去学。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章也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我们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安排上,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多功能性,以情鲜活滋味、激发兴趣,以疑激活思维,并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喜欢上语文课,绝不能以为授完几篇课文就能提高语文水平。作为高中教师,应以课本作为突破口进行各项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做法上,我做过这样的尝试,并且效果也很好,真正具有其他班学生所没有的语文功底。首先,放低要求,给予鼓励。通过第一堂课的摸底作文训练后,我就以不高的要求助其成功,继以体面的成绩激其兴趣,又以充分的理解动其感情,更以美好的前景树其信心,最后以长期的合作坚其意志。正如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认知往往伴随着肯定、赞许、羡慕等积极的情感,厌烦、不满、轻视等否定的情感难以产生积极的认知。确实,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鼓舞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自信心。因此,当学生在初中已厌烦语文课的前提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能否让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下重新正视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这直接影响着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我总是通过摸底作文,以作文本作为情感交流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大为提高。
其次,对准靶心,让其“射击”。针对语文课本身所要掌握的各项知识与能力,又因语文教学最具活动特质,我就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安排各项训练活动。活动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谋求发展的阵地,是脱颖而出的契机。活动的刺激与诱惑,使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如每节课前进行5分钟演讲或讲故事,这样既可了解学生的心理,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为可喜的是好多学生克服了惧怕心理,提高了学生当众表演的实际能力,同时,很多同学的演讲内容或故事内容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鼓动性,作为语文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口头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发每个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当学生有了定势现象而感到枯燥乏味时,我就改演讲为古诗文名句简释,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注重这些名句在写作中的实际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他又如成语接龙、佳作欣赏、名人伟人介绍、自编课本剧表演、名著内容梗概、课本内容回顾等等,都可吸引学生听课。实践证明:活了便有动力,动了就有活力,活动挖潜力,活动出能力。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训练,师生互动,全方位激活课堂,使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这比单为完成课文内容的传授,效果好多了。
最后,指点背诵,夯实基础。学语文,教师指点是需要的,但更主要的是学生有兴趣去学,人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只有他们自己有兴趣去学,拿起书来读,知道读什么,怎么读了,他们的语文水平才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教学也才会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艺术境界。
语文界的老前辈张志公先生早就指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 2 语言,纯化自己的语言,一旦写作,提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有做笔记、札记以至抄书的习惯。要注意工人农民口头上说的一些生动优美的话,听见精彩的东西,就把它记下来。记日记是很好的办法。书桌上一定摆一本字典,不论读书作文,随时翻它,请教它,决不偷懒。„„一句话,必须下点儿笨功夫,苦功夫。”这是1962年张先生在写给几个青年朋友的信上所提到的“怎样过语文关”的办法。那么要让农村中学中的学生有兴趣去学语文,仅仅利用其每周四至五个45分钟的时间去完成,是不现实的。因而我们必须开发学生的潜能资源,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一些课余时间,以养成读背抄写的良好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那么,我们也就看不到学生厌烦学语文的现状了。
四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内心感到愉悦,也要让学生外表上产生兴奋。我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先导,改变旧观念,摒取低水平的应试教育,要改题海战术为金手指“点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有滋味并充满激情地去学语文,更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有了正确的理念,我们还要更注重每一堂课,应不折不扣地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吃透学生,课堂上随机应变,大胆创新,适时地采用合理的富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全体学生(不是个别的、少数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一位教师一旦采用具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赢得学生乐于听课,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会事半功倍,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才会让学生不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而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以达到学会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生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