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设定2020年目标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设定2020年目标
中新网10月25日电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决定》强调,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新网10月25日电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决定》强调,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
中央提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抵制错误腐朽思想
中央要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中央提出加强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搞好舆论监督中央提出改进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中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中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中央提出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延长5年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央提出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民众文化权益
第三篇: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战略目标,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必须将其作为主题,贯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背景链接】
总书记在刚刚开幕的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愿。”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热点时评】
在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其实真正能光耀世界的是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的精神之本,就是:文以明道、和谐安邦。它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社会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思想。在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讲话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过程中,应把文以明道、和谐安邦的传统观念转化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动力,这是新时代赋予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文以明道的原意是,“明”即光明,引伸为阐明,“道”即道理,泛指思想,是指写文章和创作文艺作品,是为了说明道理和弘扬正气,其核心是向人阐明“道”之所在。“文以明道”是荀子在《儒效》、《正名》等篇中最早提出来的,到三国时的曹丕又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到唐代韩愈又提出“文以贯道”之说,与其齐名的柳宗元则也主张“文以明道”。他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无论是“文以载道”、“文以贯道”,都是属于“文以明道”的衍生,其共性都是强调文学要以传播“道”为目的,古人有“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强调了“道”是指儒家的基本道德伦理,明确了“道”是指道德、正义、伦理、并包含有治国之道。周敦颐也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来为社会政治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郭沫若也讲过“古人说的„文以明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文以明道的目的性是在于教化,古代儒家强调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理念。文以明道是以“文”的形式、内容、情操对人进行管束、制约、教化,以达到人的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在四书五经的《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讲的“明明德”,大意就是彰明美德的意思。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价值多元时代,更需要人们有“明德”的精神境界,多元不等于虚无,在道德世界中必须把好的东西捡拾出来、传承下去。要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态度去创新、去实践,以求达到“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
回顾我们党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过程中,一直是积极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所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建、完善了富于传统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如我党早期创刊的《新青年》就是以宣传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作为创刊目标,以“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为宗旨,对唤醒四万万同胞的思想觉悟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
从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看,文化发展史也就是文以明道的发展史。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一直能处在文以明道之中。古人强调:文章是记载道理的,文字是用来描写宇宙变化,记录社会进步的,宇宙的“道”就是自然法则,社会的“道”就是伦理纲常。文以明道的着力点是传承与创新。古人曰:“大道相通”、“万法归一”。从古人的文以明道思想派生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那以“和”为中心的文化思想必然产生出和的景象,人们长期生活在和的文化环境之中自然就会养成和睦、和气、和谐的社会气氛,对维持社会稳定肯定是有益的。
孔子倡导的“君子和而不同”,是强调在利益面前“利者,义之和也”,在与人交往上“礼之用,和为贵”,在人伦教化上尊重自然的思想,这些传统价值中的“和谐理念”,近年来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还有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认识,正以文化回潮的势头再入人心。古代教育中那种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以和为贵的思想,时至今日仍然是可以借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在今天看来文以明道,就是要以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为目标。
文以明道的生命力是在于不断创新,就是要用先进文化的推动力,来创造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文化新局面;用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来鼓舞激励中华民族吹响团结奋进的号角;用先进文化的影响力,来向世人充分展示中国文明进步的大好形势。要认真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锐意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进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德艺双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长总编辑台长带头走基层
一、背景材料
今年8月,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新闻单位积极响应。在编辑记者“走基层”的宏大队伍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就是社长、总编辑、台长带头“走基层”。
二、相关观点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9月13日赴山西大同煤矿集团,进园区、访职工、上矿山、下矿井,围绕能源企业如何转型发展、高危行业如何安全生产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总编辑吴恒权8月31日赴湖南湘西,深入群众生产活动第一线进行实地采访;——9月20日至23日,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来到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河南省林州市,走企业、访农户、看工地,就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进行调研,总编辑何平前往贵州农村调研采访;——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9月7日赴黑龙江五常市安家镇,采访当地秋粮增产增收情况。
三、热点评述
这个走基层活动真不是走过场,这次真是走到了我们老百姓中间,走到了我们的心里。社长、总编辑、台长们带头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调查研究,现场采访,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撰写的新闻稿件,指挥的新闻报道,反映人民心声,回应基层关切,体现百姓情怀,语言朴实,新风扑面,受到了新闻界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当地老百姓高兴地说:“没想到平时拿笔杆子的大总编蹲下身就干起了农活,而且干得有板有眼。”
有价值的新闻作品,都是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写成的。这样的作品和节目才不会有那么多的脂粉气、庸人气,才不会那么干巴巴的,才会真正被历史记住,被人民赞扬。群众有这样的赞誉一点都不奇怪。想想邹韬奋、范长江、穆青这些新闻界的老前辈,哪一位不是深入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寻求新闻真谛,心系天下苍生,追随时代步伐的?
媒体领导带头,对“走转改”活动的示范推动作用自不待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走群众路线,没有职位大小,没有时间先后,区别只有态度是否积极,感情是否真诚,作风是否扎实。然而在一家新闻单位,领导却是风向标。领导带头,“走基层”的队伍才会越来越宏大,越来越壮观;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加入“走基层”的洪流,群众路线就会越走越宽,广大读者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媒体的好作风、新风气,基层群众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四、点评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新闻单位领导同志带头走基层,带头转作风、改文风,这是对本单位“走转改”活动最好的动员
第五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一个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多重视,更大发展,这个民族才能自觉、自信、自强。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要求完成以下重要任务:
(一)、统一认识
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文化自觉性,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贯穿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同时,要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个方面。
(三)、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
大量优秀文化作品的涌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作品的创作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五)、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六)、积极培养和造就文化人才队伍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对于文化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批文化技术人才。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为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