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公文常用词语释义
行政公文常用词语释义
A
【案卷】 就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
【按期】、【按时】 都是依照规定期限或时限的意思。
【按语】 就是发文单位批转的或转发的公务文书所做的说明或提示。B
【颁布】 就是公布、多用于公布重要的法律、规定、条例、命令等。
【颁发】 就是“发布”或“授予”的意思,多用于机关发布重要文件或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授奖。
【报请】 就是“用书面报告请示”,多用于将某一事项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并请求批复时。
【报经】 就是上报并已经过的意思。
【备案】 就是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
【比照】 就是按照已有的同一类型的作法或同一范畴的制度对比处理。【不日】 就是“不久、不几天”的意思。
【不宜】 就是不适宜。
【不予】 就是不准或不给的意思。
C
【参照】 就是参考并仿照的意思。
【参酌】 就是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
【草拟】 就是指文件的起草撰拟。
【查收】 就是检查后收下。
【查照】 就是提请对方注意文件内容或按照文件内容办事。
【查复】 就是核查后作出答复。
【呈报】 就是用公文报告上级。
【呈请】 就是用公文请求或请求。
【承蒙】 就是 “ 受到 ” 的雅语。
【此复】 就是这样答复的意思,多用于批复或函复的结尾处。
【此令】 就是这样命令的意思,多用于命令的结尾处。
【存查】 就是保存起来,以备查考。
【存档】 就是把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资料归人档案,留供以后查考。
D
【当否】 就是是不是恰当合适。
【当即】 就是当时、立即的意思。
【度】 是量词,表示“次”的意思,如“一度”、“再度”等。
E
【讹误】 就是指文字上的错误。
F
【发布】 就是宣布(命令、指示等)。
【凡】 就是“凡是”的意思。
【反之】 就是与此相反的意思。
【复核】 就是复查核对的意思。
【附件】 就是指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制定的文件,是随同主要文件发出的有关文件或物品。
G
【该】 为第三人称,就是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
【概】 在公文中有两种解释:
(1)就是大略、大概的意思。
(2)就是“一律”的意思。
[稿本】 就是公文形成前期所产生的各种文稿,如草稿、讨论稿、修改稿、送审稿。
【规程】 就是对某种政策、制度、正确做法和程序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
【规定】 就是对某一事物的方式、方法、数量、质量所做的决定。
【规范】 就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规格】 就是指质量的标准,如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
【规约】 就是经过相互协议规定下来的共同遵守的条款。
【规则】 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H
【函】 就是“信”的意思,公函就是公务信件。
【函告】 就是用信函报告或告诉。
【函复】 就是用信函答复。
【核定】 就是审核决定。
【核减】 就是审核后决定减少。
【核准】 就是审核后批准。
【核拨】 就是查核后拨给。
【会同】 就是同有关方面会合一起。
【会签】 就是指请与文件内容有关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在发文稿上签注意见和姓名。J
【基于】 就是“根据”的意思。
【即日】 就是“当天”的意思。
【亟】 就是“急迫”的意思。
【鉴戒】 就是引为警戒、教训的意思。
【鉴于】 就是“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
【校订】 就是对照可靠的材料复核文件中疑误之处。
【接洽】 就是“联系商量”的意思。
【届时】 就是“到时候”的意思。
【谨】 敬词,表示“郑重”、“敬重”的意思。
【经】 就是“经过”的意思。如“业经”表示业已经过,“均经”表示都已经过的意思。
【径(迳)】 就是直接的意思。如“径向 ” 就是“直接向 ”、“ 径与 ” 就是 “ 直接同 ”、“ 径报 ” 就是 “ 直接报 ” 的意思。
【具名】 就是在文件上签名。
【据】 就是 “ 根据 ”、“ 依据 ” 的意思。
【诀算】 就是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而编制的会计报告。
【决议】 就是经过一定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
K
【考察】 就是实地观察、调查。
【考查】 就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L
【立案】 就是在主管机关注册登记、备案。
【列席】 就是参加会议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
【论处】 就是判定处分的意思。
M
【免】 就是去掉的意思,如 “ 免去 ” 就是免除掉的意思。
【面洽】 就是当面接洽。
N
【拟订】 就是草拟的意思。
【拟于】 就是 “ 打算在 ”。
【拟稿】 就是起草文稿。
P
【批复】 就是对下级来文的批示答复。
【批示】 就是上级对下级来文批注意见。
【批件】 就是带有上级批示的文件。
【批转】 就是把下级来文批示转发给其他单位执行和参阅。
【批阅】 就是指领导对文件的阅读并加注批语。
Q
【启用】 就是指印信开始使用。
【讫】 就是完结、截止的意思。
【迄今】 就是到现在的意思。
【洽商】 就是接洽商谈的意思。
【签订】 就是订立协议、合同、条约并签字。
【签发】 就是主管负责人对公文文稿签署发稿意见。
【签收】 就是收到公文信件后,在送件人的发文簿上签字,表示文已收到。
【签署】 就是在公文上正式签字。
【签章】 就是在文件上签名盖章。
【签注】 就是在文件上批注意见。
【清册】 就是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册子。
【清稿】 就是把文稿誊清。
【清样】 就是最后一次校改后的校样。
R
【任免】 就是任命和免职。
【任命】 就是下命令任用。
【日内】 就是最近的几天里。
【日前】 就是几天前的意思。
【冗】 l 就是 “ 多余的 ” 的意思,如 “ 冗长 ” 表示文中废话多,篇幅长。
【冗】 2 就是指“繁忙的事”。
S
【缮写】 就是抄写。
【商讨】 就是商量讨论。【商定】 就是协商确定。
【申报】 就是用书面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审定】 就是审查决定。
【审阅】 就是审查阅读。
【审核】 就是审查核定。
【审修】 就是对文稿审阅修改。
【审批】 就是审查批示。
【审议】 就是审查讨论。
【施行】 就是实施执行,多用于公布法令规章的生效时间。
【实施】 就是实行,用法同施行。
【事宜】 就是事情的安排和处理。
【事由】 就是本件公文的主要内容。
T
【特批】 就是“特别为此(事)”或“专为此事”的意思,一般用于通知、通报、报告等文件的结尾处。
【提纲】 就是内容的要点。
【提请】 就是提出要求或议题,请会议或上级研究讨论,作出决定。
【提案】 就是向会议提出的议案。
【提要】 就是从全文提出要点。
【体式】 就是文件的格式。
【条款】(条目)就是规章、制度、条约的项目。
【条例】 就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法律文件,也包括团体制定的章程等。
【通报】 1 就是上级机关把工作情况或经验教训用书面形式通告下级单位。
【通报】 2 文件的名称之一,就是指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
【通告】 1 就是普通的通知。
【通告】 2 普遍通知的文告,文件的名称之一。
【通过】 就是征求有关人员或组织的同意、核准。
W
【为宜】 就是妥当或适当的意思。
【为要】 是“重要”的意思,多用于下行文,提醒下级单位务按文件规定办理。
【为盼】 就是希望受文者按来文要求去办,多用于函、通知、介绍信的末尾处。
【为荷】 就是感谢受到你们帮助的意思。
【务】 就是务必的意思,文件中常用的有“务请”、“务希”、“务祈”、“务求”、“务期”、“务使”等。
X
【希即】 则就是希望立即。
【细则】 就是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详细规则。
【行文】 就是发公文的意思。
Y
【业经】(业已)就是 “ 已经 ” 的意思。
【一并】 就是 “ 合在一起 ” 的意思,多在两件以上的事情、问题或文件需要合并处理时用之。
【以资】 就是“用来作为”的意思。
【议案】 就是提交会议讨论的建议。
【议程】 就是会议进行的程序。
【议题】 就是会议讨论的题目。
【印鉴】 就是留供核对的印章底样。
【印信】 就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章。
【援用】 就是“引用”的意思,多在比照文件处理,文件主体以外而又与主体相类似的事项时用之。
Z
【在案】 就是已经记录在档案之中,可以查考。
【责成】【责令】 就是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好某件事。
【摘由】 就是摘录公文的主要内容。
【展期】 就是把预定的日期往后推迟。
【章程】 就是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
【正本】 就是文件的正式文本。
【指令】 就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单位所做的指示和命令。
【指示】 就是上级对下级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可以指上级指示下级的具体文件。
【指正】 就是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制定】 就是编制、确定。
【制订】 就是编拟、订立。
【制度】 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准予】 就是表示准许。
【兹】 就是“现在”的意思。
【总则】 就是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条文。
第二篇: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及释义
公文写作常用词语及释义
A
[按期]:按照规定的期限。
[按时]:依照规定的时间。
[按语]:发文单位批转或转发公文时所做的说明或提示。
[按照]:依照;据此办理。
[案卷]: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
B
[颁]:发布;颁发。多用于庄严、隆重的场合。
[颁布]:公布。多用于公布重要的法律、规定、条例、命令等。如“颁布法令”、“颁布奖惩条例”。
[颁发]:发布;授予。多用于领导机关发布重要文件或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授奖。如“本条例自颁发之日起执行”、“颁发奖章和奖金”。
[颁行]:颁布施行。
[报呈]: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如“报呈上级备案”。
[报告]:①用书面或口关的形式向上级做正式陈述。②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上级所做的正式陈述。
[报经]:上报并已经得到。如“报经上级同意”。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如“履行报批手续”。
[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机关请示或请求。如“报请上级批准”。
[报送]:向上级呈报。
[备案]: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如“此事已报上级备案”。[备查]:准备好文件、案卷、图表等以供查考。如“存档备查”。
[本]:自己方面的。可用于机关、团体和个人的自称,也可用于文件自身。
[本拟]:本来打算。
[本应]:本来应该。如“本应从严惩处,但念其……”
[比照]:比较对照(已有的做法或同一范畴的规章制度处理)。
[濒于]:临近;接近。多用于坏的情况。如“濒于破产”、“濒于绝望”。
[并经]:并且经过。
[不啻]:不止;如同。
[不法]:不守法的;违法的。如“不法分子”、“不法行为”。
[不日]:要不了几日;几天之内。
[不失为]:还可以算得上;称得上。“这样处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不时]:随时。如“不时之需”。
[不宜]:不适宜。如“不宜操之过急”。
[不予]:不准许;不给。
[布臵]:对工作、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
[部署]:安排、布臵(工作或活动)。
[比照]: 按照已有的(法规、制度、标准、方法、格式等)相比拟对照着行事。
[必需]: 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
[必须]: 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不贷]: 不予宽恕。贷:饶恕。
[不尽]: 不完全是;未必。如:不尽如此。
[不胜]: 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如:不胜感激。/ 24
[不至于]: 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不致]: 不会引起某种后果。
C
[参见]:同“参看”。
[参看]:读一篇文件时参考另一篇。
[参与]:参加进去共同进行。
[参阅]:同“参看”。
[参考]: 利用有关材料帮助了解情况。
[参照]:参考并仿照或依照(方法、经验等)。如“参照执行”。
[参酌]: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如“参酌处理”。
[草拟]:起草和撰拟。如“草拟文件”。
[查]:清点;了解;调查;清查。
[查办]: ①检查办理情况并加以督促。②查明犯罪事实或错误情况加以处理。如“严加查办”、“撤职查办”。
[查对]:清查核对。如“业经查对,正确无误”。
[查复]:核查后做出答复。
[查处]: ①调查处理。②检查处罚。[查禁]:检查并禁止。
[查究]:调查并追究;检查追究。如“对此须认真查究”。
[查复]: 调查了解后作出答复。[查收]:检查后收下。
[查询]:调查询问。/ 24
[查收]: 检查或清点后收下。
[查照]: 示意对方注意文件内容,并按照文件内容办事。
[抄报]: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报送需要了解情况的上级机关和首长。
[抄发]: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下发给需要了解文件内容的下级机关或人员。
[抄送]: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送交平行机关、单位或个人。
[成例]:现成的例子和办法。如“援引成例”。
[成文]:用文字固定下来的;成为书面的。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如“呈报省政府批准”。
[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求或请示。如“呈请核示”。
[承蒙]:受到(客套话)。如“承蒙指教”、“承蒙恩准”、“承蒙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纯系]:纯粹是。如“纯系无中生有”、“纯系无理取闹”。
[此]:这个。如“在此基础上”、“此议不妥”。
[此布]: 就这些内容予以公布。用在布告类公文正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
[此复]:就此答复。用于复函、批复等公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
[此令]:就此命令。用于命令性文件正文的后面,另起一行,不加标点。[此批]:中央或地方机关,对人民团体呈送的报告有所批复时,用此语为终结。
[此状]:颁发任命状或奖状时用“此状”作为终结语。
[此致]: 在此致以(祝愿性的话语)。一般用于信函正文的后面,另起/ 24
一行,不加标点。
[存案]:在有关机关登记备案。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考。如“交财务处存查”。
[存档]:把已经处理的公文、资料归人档案,供以后查考。
[存疑]:把疑难问题暂时搁臵起来不做处理。如“此事存疑,留待后决”。
D
[大]:超过一般的;十分;很。
[大力]:很大的力量;用很大的力量。如“大力支持”。[大有]:很有。如“大有余地”、“大有……之势”。[大概]: 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 大致;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说。[待]:等待。
[当即]:当时;立即;马上就。[当否]:是不是恰当合适。[电悉]:通过电报(电话)了解到。[定]:规定的;不可移动和变更的。[定案]: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决定。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与取舍的决断。如“此事待讨论后再行定夺”。[定于]:决定在。[定予]:一定给以的。
[动]:行动;动作;行为。也做“往往”解释。[动议]:会议中临时的建议。如“紧急动议”。[动辄]:动不动就。/ 24
[度]:(量词)次。[敦]:诚恳。[敦促]:诚恳地催促。[敦聘]:诚恳地聘请。
[敦请]:诚恳地邀请。如“敦请届时光临指导”。
E
[讹误]:(文字、记载)错误。[额外]: 超出规定的数量或范围。
[而]:有三种用法,—是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二是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三是插在主谓语之间,起”如果”的作用。
F
[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
[凡]:凡是。
[反之]:与此相反。
[反应]: 某种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 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非经]:除非经过。
[废]:废止的;不再使用或不再生效的。
[废弛]:政令、法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等)。/ 24
[废臵]:认为没有用而搁臵一边。
[奉]:接受。用于下级接受上级的指示、命令。
[奉告]: 告诉。奉:敬词,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如:无可奉告(常用于外交辞令)。
[否]:不;不行。
[付诸]: “把它用在……”或“用它来……”。付:交给;授予。诸:文言词,是“之于”的合音词。如应用文中常用的“付诸实施”,“付诸行动”。
[复核]:复查核对。
[附件]:指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制定的文件,是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发出的有关文件或物品。
G
[该]: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
[概]:大略、大概;一律。
[概用]:一律用。
[稿]:指外发公文的未定稿、草稿。
[稿本]:公文形成前所产生的各种文稿,如草稿、讨论稿、修改稿、送审稿等。
[给以]: “给之以……”的省略,后面必须带宾语,其宾语多为抽象事物。如奖励、帮助等。
[根据]:依据。用于公文的开端。
[公布]:公开宣布,让大家都知道。用于政府的法律、命令、文告及团体、单位的通知事项。/ 24
[共识]:指双方或多方在某一问题上的共同认识。
[关于]:具有指示性的介词,多与名词组成偏正词组用作公文题目。[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用于请柬、邀请信的末尾处。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指导”。
[贵]:敬辞,对对方的地域、单位及其他与之有关事物的尊称。在与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公文往来时,常以“贵”代替“你的”、“你们的”,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常见于信函中。
[规程]:对某种政策、制度、正确做法和程序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规定]:对某一事物的方式、方法、数量、质量所做的决定。[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规格]:指质量的标准,如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约]:经相互协议规定下来共同遵守的条款。[规则]:规定出来给大家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贵]: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多用于单位、团体或国家。[果系]:果然是。如“经调查核实,果系张某所为”、“经查此事果系误传”。H
[还须]:还必须。
[函]:信件。如“公函”、“来函”。
[函复]: 通过信件(公函或便函)进行答复。常用作结束语。也有写作“函答”的。如“所拟可否,盼速函复”。
[函告]:用信函报告或告诉。如“特此函告”。[核]:仔细地对照和考查。/ 24
[核拨]:审核后拨发。[核定]:审核决定。[核对]:审核查对。
[核减]:审核后决定减少。如严核减行政经费10%。[核实]:审核查实。[核销]:审核后报销。
[核准]:审核后批准。如“该计划业经市政府核准”。[后经]:后来经过。
[互动]:为解决某一问题,双方或多方采取实际行动。
[会签]:指与文件内容有关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在发文稿上签注意见和姓名。
[会同]:同有关方面会合在一起。
[汇总]:汇集到一起。多指资料、数据、表格、文件等。J
[基于]:根据。如“基于以上理由”。
[即可]:就可以。
[即日]:当天。如“本条例自即日起施行”。
[即席]:在集会或宴会上(当场)。如“即席讲话”、“即席赋诗一首”。
[亟]:急迫。
[鉴]:审察;仔细看。
[鉴别]:辨别。
[鉴戒]:可以使人警惕的事情。如“引为鉴戒”。
[鉴定]:对人或事的优劣做评价。/ 24
[鉴于]:觉察到;考虑到。
[见]: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复]:答复(我)。
[见谅]:原谅(我)。如“敬希见谅”。
[校订]:对照可靠的材料复核公文中的疑误之处。
[接]:接到。
[接办]:接过来继续办下去。
[接管]:接收并管理。
[接洽]:联系洽商。
[届时]:到时候。表示预定时间准时做某事。如“请届时参加”。
[谨]:敬辞,表示敬重、郑重的意思。
[谨电]:恭敬地电告。如“欣闻……,谨电致贺”。
[谨启]:恭敬地陈述,用于信函下款末尾的敬辞。如“XX公司谨启”。
[谨悉]:恭敬而慎重地了解到。如“来函谨悉”。
[惊悉]: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震惊。如“惊悉XX同志病逝”。
[经]:经过。
[径]:直接。
[径报]:直接报送。如“有关材料请径报市政府办”。
[径向]:直接向。如“此事宜径向县劳动人事局反映”。
[径与]:直接同。如“请径与市人才中心联系”。
[径自]:自己直接(行动)。如“该公司未经批准,径自开展人才招聘活动”。
[就]:靠近;从事。
[就地]:在原地。如“就地解决”、“就地安臵”。/ 24
[就绪]:已经安排好。如“大会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就学]:从事学习。
[就业]:从事某项职业。
[具名]:在文件上签名。
[据]:根据;依据。
[据此]:按照这个。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决算]: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而编制的会计报告。
[决议]:经过一定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
[均]:全;都。
[均经]:全部经过。
[均须]:都必须。
[均应]:全都应该。K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了解。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核]: 考查审核。[可否]:可不可以。
[恳请]:诚恳地邀请或请求。如“恳请拨冗出席”、“恳请原谅”。
L
[滥用]: 胡乱地、过度地、超过规定范围地使用。如“滥用职权”、“行文不得滥用方言”。/ 24
[累计]:层层相加,累聚计算。[莅临]: 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立案]:在主管机关注册登记、备案。
[立即]:立刻。
[列举]:一个一个地举出来。
[列席]:参加会议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
[聆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如“聆听教诲”。
[另行]:另外进行(某种活动)。如“另行通知”、“另行规定”。
[令行禁止]:有令行,有禁止。多用于下行公文的要求之中。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或应该做的事情。如“履行诺言”、“履行手续”。
[屡次]: 多次;一次又一次。
[论处]:判定处分。如“依法论处”、“按违反政纪行为论处”。
M
[免]:去掉;除掉。如“免去”、“免职”。
[面洽]:当面接洽。如“面洽公事”、“详情请与来人面洽”。
[明文]: 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见于文字的(规定),明文规定一般指见于文字,业已公布的法律、规章等。N
[能否]:是否能够。
[拟定]:起草制定。参见[制定]:。[拟订]:起草制订。参见[制订]:。/ 24
[拟稿]:起草文稿。
[拟经]:打算经过;准备经过。
[拟于]:打算在。
[拟用]: 准备采用;打算使用。
[挪用]:将专项款移作他用。如“挪用公款”。
P
[批驳]:书面否决下级的意见和要求。
[批复]:对下级来文的批示答复。
[批件]:带有上级批示的文件。
[批示]:上级对下级来文批注意见。
[批阅]:(领导人)阅读文件并加注批语。
[批转]:上级机关在下级机关的公文上写上向其他有关下级单位转发的批语,即把下级来文批示转发给其他单位执行和参阅。
[批准]:上级对下级的意见表示同意。
[破案]:查清涉及法律的事件。
Q
[期]:①等待;盼望。②日期;预定的时日。如“定期”、“按期”。[期于]:希望达到;目的在于。
[启动]:原指机器、设备开始运转。在社会生活中则指某项工作或活动开始进行。
[启用]:开始使用(印章)。[讫]:完结;截止。/ 24
[迄今]:到现在。
[洽商]:接洽商谈。如“洽商有关事宜”。[签订]:订立协议、合同、条约并签字。
[签发]:主管负责人对公文文稿审核同意后,签署发稿意见并正式发出(公文、证件等)。
[签收]:收到公文信件后,在送件人的发文簿上签字,表示文已收到。[签署]:在公文上正式签字。[签章]:在文件上签名盖章。[签注]:在文件上批注意见。[切]:切实;务必。[切记]:牢牢地记住。
[切切]:①千万;务必。如“切切不可忘记”。②用于布告、条令等末尾,表示叮咛。如“切切此布”。③恳切;迫切。如“切切请求”。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切勿]:千万不要。如“切勿等闲视之”。
[清册]: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册子。
[清查]:彻底检查。
[清点]:清理查点。
[清稿]: ①把文稿誊清。②誊清了的稿子。
[清样]:最后一次校改后的校样。
[请柬]:邀请书,俗称“请帖”。
[请示]:向上级请求指示。
[请予]:请给予。属请求性用语。如“请予审批”、“请予批示”。
[顷]:不久以前。/ 24
[顷奉]:刚才接到。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顷奉上级指示”。
[顷接]:刚才接到,多用于平行机关或个人之间。如“顷接来函”。
[顷闻]:刚才听到。如“顷闻XX同志不幸病逝”。
[确系]:确实是。如“经查证,此案确系错判”。
R
[任]:担负;使用。
[任免]:任命和免职。如“任免名单”。
[任命]:下命令任用。如“任命XXX为公安局副局长”。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如“量才任用”。
[任期]:担任职务的规定期限。如“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日程]:按日排定的行事程序,如“议事日程”、‘‘工作日程”等。
[日内]:最近的几天里。如“大会将于日内举行”。
[日前]:几天前。
[冗]:①多余的。如“裁减冗员”。②繁忙的事。如“希拨冗出席”。
[如期]:按照预定的日期。如“该项任务业已如期完成”。
[如上]:如同上面所叙述或列举的。如“特报告如上”。
[如下]:如同下面所叙述或列举的。如“特提出如下意见”。[如期]: 按照规定的日期或期限。[如实]: 按照客观实际的本来面目。S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用于批评某种错误倾向的通知、通报等公文中,属强调语气。/ 24
[删]:去掉文中的某些字句。[删除]:删去。
[删改]:删削并改动。如“原稿个别地方做了删改”。[删节]:删去文中可有可无或比较次要的部分。[擅自]:超越权限,自作主张。[缮写]:抄写。
[尚望]:还希望。如“尚望贵局大力支持”。[商]:与……商量。如“XX问题请商人事局解决”。[商定]:协商确定。[商讨]:商量讨论。[上报]:向上级报告。
[申报]:用书面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查修订。[审发]:审查发出。
[审改]:审查修改。如“审改文稿”。[审核]:审查核定。
[审批]:审查批示。如“报请上级审批”。[审修]:对文稿审阅修改。
[审阅]:审查阅读。如“审阅报告”。
[施行]:实施执行。多用于公布法令规章的生效时间。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实施]:实行。用法同施行。[事]:事情;事项。/ 24
[事宜]:事情的安排和处理。[事由]:本件公文的主要内容。[试行]:试验推行。[收悉]: 收到并已了解。T
[台鉴]: 即请您审阅。台:旧时对别人的敬称,鉴:审阅的意思。一般见于信函。
[特]:特地。常用于公文开头与主体之间的过渡。如“特做如下决议”、“特决定如下”。
[特此]:特别为此事;专为此事。一般多用于通知、通报、报告等文件的结尾处。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如下”、“特此决定”
[特予]:特地给以。
[提案]:向会议提出的议案;如“截至今天,本次大会收到提案XX件”。
[提请]:提出要求或议题,请会议或上级研究讨论,做出决定。如“提请上级批准”、“提请大会讨论通过”。
[提要]:从全文中提出要点。
[体会]:体验领会。
[体式]:文件的格式。
[条款]:(条目)规章、制度、契约的条目。
[条例]: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法律文件,也包括团体制度的章程等。
[听取]:听,多用于听意见、听反映、听报告、听汇报等。如“大会先后听取了一府两院的报告”、“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 24
[通报]:①动词,指上级机关把工作情况或经验教训用书面形式通告下级单位。如“现将情况通报如下”、“特予通报表扬”。②名词,文件的名称之一,即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如“此事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宜发通报予以严肃批评”。
[通病]:指一般都有的缺点。
[通告]:①动词,普遍地通知。②名词,普遍通知的文告,文件的名称之一。
[妥否]:是不是恰当。
[推行]: 普遍实行;推广(经验、办法等)。W
[完稿]:脱稿。
[玩忽职守]:工作极不负责或严重失职。[望]:希望;盼望。
[望即]:希望立即。多用于下行文,属期望性用语。如“望即着人调查,并报结果”。
[为]:为了。[为此]:为了这个。
[为荷]:感谢受到你们帮助。荷:承受别人的恩惠。常见于公函祈请语末尾,不单独使用。如:“请接洽为荷”、“请予大力协助为荷”。
[为盼]:希望受文者按来文要求去办。多用于函、通知、介绍信末尾处。如“请速予批复为盼”。
[为使]:为了使得。
[为要]:是重要的。多用于下行文,提醒下级单位务按文件规定办理。/ 24
如”望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为要”。
[为宜]:是妥当或适当的。[为止]:截止;终止。[文稿]:文章或公文的草稿。[未经]:没有经过。
[务]:务必。文件中常用的有“务请”、“务希”、“务祈”、“务求”、“务期”、“务使”等。
[务必]:必须;一定。主要用于下行文,属指令性用语。[务须]:一定;必须。[勿]:表示禁止或劝阻。X
[希即]:希望立即。
[希予]:希望给予。
[悉]:①全;都。②知道。
[系]:是。如“纯系”、“显系”、“果系”、“确系”。
[细则]: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详细规则。
[下达]:向下级传达或发布(命令、指示、意见等)。
[下不为例]:下次不能援例,表示只通融这一次。有提醒警告作用。如“必须严加查处,决不搞下不为例”。
[现]:现在;此刻。
[现行]: 现在正在执行的;现在正在发生效力的。[限于]:限定在;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
[详悉]:详细地知道。/ 24
[行]:①做或实行。②将要。
[行文]:发公文给(某个或某些单位)。如“行文各地”。
[须]:须要;必须。
[须即]:必须立刻。Y
[严]:严格。
[严办]:严厉查办。
[严防]:严格防范。
[严加]:严格加以。
[严谨]:严密谨慎。
[严禁]:严格禁止。
[严守]:严格遵守。
[严重]:程度深,影响大,情势危急。如“问题严重”、“后果严重”、“表示严重关切”。
[业经]:已经。如“业经呈报在案”。
[业已]:已经。如“业已调查属实”。
[业于]:已经在。
[一并]:合在一起。多在两件以上的事情、问题或文件需要合并处理时用。
[一经]:只要经过。
[宜]:①合适。②应当。多与“不”字结合,用在否定式上。
[已悉]:已经知道。
[以]:用;拿。/ 24
[以便]: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有了上半句所说的条件,下半句的目的就容易实现。
[以此]:用这个。如“以此推算”。
[以儆效尤]:儆,使人觉悟。效尤,学坏样子。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
[以利]:以便有利于。如“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以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
[以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以此希望。如“再接再厉,以期全胜”。
[以致]: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面的结果是由上述的原因所带来的。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上的延伸或扩大。
[以资]:用来作为。如“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亦须]:也必须。如“对……亦须关注”。
[议案]:提交会议讨论的建议。
[议程]:会议进行的程序。
[议题]:会议讨论的题目。
[引为]:引来当作。如“引为骄傲”、“引为教训”。
[引以为戒]:将过去的事情作为教训和警戒。
[印鉴]:留供核对的印章底样。
[印信]:公章。
[应]:应该。
[应即]:应该立即。/ 24
[应届]:本届。如“应届毕业生”。其对应词是“往届”。
[应将]:应该把。
[应邀]:接受邀请。
[应以]:应该用。
[应于]:应该在。如“此项工作应于六月底前完成”。
[应予]:应该给以。如“应予鼓励”。
[用]:使用。
[于]:在。
[与会]:参加会议。如“与会代表”。
[予]:给予。
[预期]: 预先所期望的。
[逾期]:超过规定期限。如“逾期未复者,视为同意”。
[援引]:引用。
[援用]:引用。
[阅悉]:看过并知道。如“来函阅悉”。
[越级]:越过直属的上级直接到更高的上级。
[运作]:进行工作或开展活动。如“运作方式”、Z [在案]:已经记录在档案中,可以随时查考。如“记录在案”。
[暂行]:暂时实行。如“暂行规定”、“暂行条例”。
[责成]: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理)。如“责成市公安局迅速破案”。/ 24
[责令]:命令专人或机构负责(办理)。如“责令有关部门查清案情”。
[摘由]:摘录公文的主要内容以便查阅(因为公文的主要内容叫事由)。
[展期]:把预定的日期往后推迟。如“报考工作展期至3月底结束”。
[章程]: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o
[照办]:依照办理。如“碍难照办”。
[照此]:按这样(去办)。如“同意所拟,望照此办理”。
[正本]:文件的正式文本。
[值]:遇到;碰上。
[指令]:上级对下级所做的指示和命令。
[指示]:上级对下级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指上级指示下级的具体文件。
[指正]:指出错误,使之改正。[致]:给与。
[制定]:定出(法律、章程、计划等)。如“制定宪法”、“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学会章程”。
[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方案”。
[制度]:要求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
[衷心]:出自内心。如“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拥护”。
[专此]:专门在这里。用于报告的结尾处。如“专此报告”。
[追查]:追问调查。如“追查责任”、“追查到底”。
[准予]:准许。如“准予毕业”。
[兹]:现在。如“兹定于6月8日召开国家公务员招考工作新闻发布会”。
[兹将]:现在将。如“兹将(二OO六年工作计划)送上,请审示”。/ 24
[兹介绍]:现在介绍。如“兹介绍XX X等二同志前往贵局……”。
[兹就]:现在对。如“兹就……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兹派]:现在委派。
[兹因]:现在因为。
[兹有]:现在有。如“兹有我局副局长XX X等二同志前往贵处联系……事宜,请接洽”。
[自行]:自己进行。如“自行办理”、”自行解决”。
[总结]:把一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或情况,分析研究之后做出的指导性的结论。如“年终总结”、“工作总结”。
[总则]: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条文。
[遵从]:遵照并服从。如“遵从上级指示”、“遵从决议”。[遵行]:遵照实行或执行。如“即请批示,以便遵行”。
[遵照]:依照;按照。如“遵照执行”。/ 24
第三篇:词语释义
新词语释义:
(1)编造:
1、把具体资料加以组织排列写成表册
2、凭想象创造
3、捏造
(2)包袱:
1、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
2、包衣物用的包单
3、比喻某种负担
4、祭扫时的焚化品。
5、曲艺术语。指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3)蓓蕾(bèi lěi):
1、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4)哺育:
1、喂养
2、比喻培养;培育
(5)濒临:
1、指位置相邻,接界
2、接近、将要
(6)淡薄:
1、同“ 淡泊 ”
2、轻淡,微弱
3、稀薄,清淡。谓密度小,或味不浓
4、指
妆饰雅淡朴素
5、印象浅淡而模糊
6、冷淡
7、冷落;萧条
8、寒素
(7)典范:1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8)低谷:
(9)广袤:
1、指土地面积。从东到西的长度叫“广”,从南到北的长度叫“袤”
2、开阔;
广阔
(10)骄傲:
1、自负而轻视他人
2、自豪
3、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11)观望:
1、观瞻;外观
2、眺望;观看;张望
3、谓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看事态发
展
(12)厚重:
1、(13)粗犷:
1、粗鲁强横
2、粗率豪放
(14)捐献:
1、以财物捐助
2、泛指舍弃,献出
(15)绮丽:
1、华美艳丽;鲜明美丽
2、形容辞藻华丽
(16)求索:
(17)涉猎:
1、谓读书治学或学习其他技能,但作浮浅的阅览或探索,不求深入研究掌
握
2、接触,涉及。指同另一事物发生某种关系或联系
(18)萧索:
1、萧条冷落;凄凉
2、疏散;稀少
3、淡漠
4、衰颓
5、风雨吹打树叶的声
音
(19)邮购:
1、通过邮汇、邮寄手续,购买货物。多用于书刊。商店也有特设邮购部办
理邮购业务的(20)恣意:
1、放纵,肆意
第四篇:标志释义常用词语
一个标志从构思到设计完成是一个由意到象的过程,而标志释义就是将设计完成后的图形中隐蔽的理念、思想、精神用显现的文字准确无误、言简意赅地反映出来,使受众很快认识标志并产生共鸣。因而标志释义的词汇对标志的理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标志的释义通常涉及企业理念、文化、行业特质、设计术语、美学、吉祥用语等方面。
标志释义关键词
理念、思想、哲学、精神、信念、信条、目标、目的、宗旨、方针、性质、使命、宣言、寓意、隐喻、暗喻、代表、显示、象征、表达、放映、蕴含、揭示、印象、表明、体现、传达、展现。
标志设计方法关键词
设计、艺术、手法、定位、创意、构思、构成、塑造、造型、形象、形态、结构、特征、态势、演变、原理、元素、连字、组字、抽象、具象、形象、图形、图画、图案、符号、写实、变形、漫画、吉祥物、纯文字、纯图形、图文结合、汉字组合、数字组合、符号组合、图像、外形、整体、局部、实体、虚体、阴阳、借用、重叠、变异、幻视、连接、装饰、立体、平面、空间、发射、排列、动感、起伏、肌理、叠透、旋转、交叉、留白、标准色、辅助色、暖色、冷色、色相、彩度、明度、对比色、邻近色、标准色、基本形、美感、美观、流畅、庄重、严谨、潇洒、新颖、结合、组合、融会、层次、完整、准确、明确、鲜明、特色、独特、风格、风貌、个性、畅快、优雅、哲理、格调、面貌、价值、情感、主题、主调、心理、联想、共鸣、和谐、贴切、主体、简洁、简练、精致、粗犷、高尚、品位、力度、强烈、壮美、优美、坚实、有力、直观、效果、夸张、点题、借笔、互补、相依、相托、布局、营造、缩写、媒介、传递、信息、视觉、冲击力、诉求、主张、题材、素材、感性、理性、知性、人性、个性、共性。
标志形象关键词
文化、产品、经营、营销、策划、广告、公关、品牌、名牌、高品位、消费者、服务、一流、好感、信赖、忠诚、诚实、团结、合作、交流、发展、开拓、创新、奉献、贡献、壮大、规模、稳健、开朗、向上、飞跃、高效、高质、高产、协力、创业、效率、求实、务实、荣誉、信用、安全、奋斗、前进、腾飞、拼搏、健康、永恒、活力、爱心、温暖、博爱、清洁、品质、形象力、商品力、销售力、竞争力、开发力、研究力、领导力、创造力、亲和力、集团力、多元力、多角力、多样化、专业化、市场化、人性化、休闲化、都市型化、乡村型化、商品化、系列化、大众化、现代感、传统感、魅力感、亲密感、信赖感、亲切感、期待感、正义感、安心感、稳定感、温暖感、强力感、坚实感、责任感、明朗感、活泼感、流动感、节奏感、明快感、跃动感、律动感、新鲜感、独特感。
第五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释义
1范围 sO100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他机关公文可参照执行。
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印制的公文,其格式可参照本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本章规定了标准的内容范围、适用范围和特定范围。
(1)内容范围
内容范围只涵盖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以下简称“公文”)格式中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各要素的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并不是公文格式的全部范围。对公文格式的完整要求应是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公文格式的要求与本标准结合起来学习。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公文,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可参照执行。所谓参照执行的含义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执行。
(3)特定范围
《办法》规定,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公文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由于少数民族文字的字体、字型和书写习惯与汉字不同,执行本标准在某些地方可参照本标准另行规定。
2引用标准
GB/T148—1997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国家标准GB/T148—1997《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主要规定了印刷、书写和绘图纸的幅面尺寸,在一般的公文用纸中,主要是采用印刷纸和书写纸。由于该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ISO218等同采用过来的,因此其中的纸张幅面尺寸完全与国际标准一致。在A系列纸型中,公文用纸的纸型为A4型,即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并规定各裁边的误差为土3mm。因此GB/T9704一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规定的公文用纸幅面尺寸的依据就是GB/T148—1997《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字Word
标识公文中横向距离的长度单位。一个字指一个汉字所占空间。
3.2行line
标识公文中纵向距离的长度单位。本标准以3号字高度加3号字高度7/8倍的距离为一基准行;公文标题以2号字高度加2号字高度7/8倍的距离为一基准行。
在本标准中为确定公文中各项要素的位置,就需要对公文的纵向和横向的定位给出统一的规定。为此,对于公文的横向描述形式就是“字”,纵向描述就是“行”。在这两项定义中,“字”指的就是汉字的横向距离。一“行”的概念(除2号标题外)指的是3号字高度加其7/8倍的距离。因此在标准中所指的一行就是一个固定的数量单位。由这两个定义可以把公文中横纵坐准确地将公文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加以定位。
4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
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m一80g/m2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为85%一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由于公文的特殊地位,一方面要考虑其外观严肃、庄重,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其频繁使用和作为档案长期保存的要求,因此对公文用纸的技术指标必须作出相应的规定。
公文用纸的质量为60g/M2—80g/m2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是综合考虑了公文用纸的经济性和美观性。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单位可以采用纸张质量不低于60g/m2的胶版印刷纸,一般公文用纸可以采用70g/m2的胶版印刷纸。对于一些使用高档印制设备的单位可以采用纸张质量不高于80g/m2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这种相对灵活的规定避免了一刀切的做法,各使用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掌握,只要不低于下限或不高于上限均是符合标准的。
公文用纸纸张白度是根据与A等书写纸和胶版印刷纸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关于纸张白度的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得来的。纸张白度如果过低,看上去纸张较黑,如同报纸一般,很不庄重;纸张白度过高,反光度加大,看上去晃眼,特别是在晚间,纸张白度过高,对视力影响很大,时间长了很不舒服。
横向耐折度≥15次是为了保证公文用纸的纸张不能太脆,必须保证一定的柔韧性。因为很多公文需要在较多的层次传阅流转,如果公文用纸过脆,没看几次纸张就发生断裂,使公文不能完整地保存,将直接影响公文效力的发挥。
不透明度≥85%是为了保证公文不使用透明度过高的纸张。如果公文用纸的透明度过高,在正反两面所印的文字就会出现相互洇透,看上去文字很花很乱,导致印制质量不高,影响公文的阅示传看。这也是公文用纸的一项重要指标。
pH值为7.5—9.5是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行业标准DA/T11一1994《文件用纸耐久性测试法》中的相关规定确定的。
这项行业标准规定,存档时间在200年以上的一般耐久纸,其用纸的pH值应为7.5—9.5。出于公文将作为档案长期保存和使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此项指标加以规定。
5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5.1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尺寸的允许偏差见GB/T148。
5.2公文页边与版心足寸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lmm
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本标准改变了我国公文用纸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16开型,而将公文用纸的幅面尺寸改为国际标准纸型A4型。作出这项规定应该说是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对改变公文用纸纸型将对我国相应工业系统产生何种影响作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
作出这项重大改变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1)采用国际标准已成为国际范围公文用纸的普遍趋势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早在1975年就制定了书写纸(书写用纸即日常的办公用纸)的规格标准,即ISO262:1975,其主要内容就是规定了书写用纸的规格为A4型(2l0mm×297mm)。这种纸型由于充分考虑了人体工效的作用,即可容纳较多的信息,又大小适中,让使用者感觉比较舒适。目前常用的复印机、打印机、计算机、传真机等基本上是以A4型标准作为基本纸型的。
鉴于A4型纸是国际标准的纸型,因此得到各国和各国际组织的广泛应用,其公文用纸大多是采用A4型纸。国际会议也无一不是采用A4型纸作为会议文件用纸。在修订该标准的过程中,修订工作小组专门对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公文的公文用纸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所收集到的公文范例中,无一不是采用A4型纸作为公文用纸。
(2)我国已基本具备采用国际标准A4型公文用纸的条件
我国在1987年和1988年分别等效ISO6716和ISO216制定了我国国家标准GB/T788和GB/T148。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这两项标准中,还规定了我国自己的标准16开型。随着国际标准A4型的普及,各国普遍将A4型纸作为公文用纸和书写用纸,同时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具备处理A4型纸的功能,使A4型纸在我国作为书写纸和图书杂志用纸已是大势所趋。为此GB/T148和GB/T788已作了修订,明确规定国际标准A系列作为书写纸和图书杂志开本尺寸,这也为我国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使我国公文用纸与国际标准接轨奠定了基矗
(3)淘汰16开型纸的必要性及基本条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文用纸方面一直沿用16开型。这种纸型标准实际是日本早期用的标准。现今日本已不再使用该种纸型。
用这种纸型印制的公文承载有效信息量小,不利于与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进行公文交往。16开型纸作为公文用纸还有一个弊端是其本身无统一规格,还有用B5型纸与l6开型纸混用的。纸型规格的不一,导致有的政府文件的前后页大小不一,公文质量受到影响,也不严肃。而国际标准A4型规格比较严格,无论在哪里买到的A4型纸其误差不会超过lmm,可保证文件用纸纸型的统一。因此淘汰l6开型公文用纸纸型,采用国际标准A4型作为公文用纸是十分必要的。
将公文用纸由l6开型改为国际标准A4型,是我国公文用纸的一场革命性转变。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我国的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已完全能够生产制造符合国际标准A系列的印刷设备,并将逐步淘汰旧式生产设备。而且目前使用中的复印机、打印机、轻印刷机,绝大部分都是以A4型作为基本纸型,很多政府部门的文印设备也逐步进行了更新,可以印制A4型公文。
目前,淘汰16开型纸,采用A4型纸作为公文用纸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所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中都明确规定公文用纸规格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
6公文中图文的颜色
未作特殊说明公文中图文的颜色均为黑色。
公文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发文机关标识、眉首的反线和发文机关印章为红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色。为避免在本标准后面各章条的叙述重复,在此作总体规定。
7排版规格与印制装订要求
7.1排版规格
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7.2制版要求
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lmm。
7.3印刷要求
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BLl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7.4装订要求
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l/4处,允许误差±4mm。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一5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后背不可散页明订。裁切成品尺寸误差±lmm,四角成90度,无毛茬或缺损。
长期以来,我们的公文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印刷和装订规范。因此一些公文在印制和装订时由于不知道或不清楚有哪些统一要求,使得公文印制和装订不规范,质量差,也不严肃。所以在修订标准时将公文印制和装订的要求规定下来,主要目的是使从事公文印制和装订的同志能够清楚了解怎样印制和装订公文才是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
(1)在标准中给出排版规格是保证公文行数和字数的统一。此规定,是为解决上述经常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在正常一面满排公文正文的情况下,应按照这一规定执行。但如果遇到下一面将有可能出现空白页时,就需要调整某一面的字数和行数,以保证下一面有公文的正文内容。这种情况就属特殊情况。所以在标准中规定的一般情况是相对特殊情况而言的。
(2)在标准中给出制版要求,是保证采用制版印制公文的部门在制版过程中能够有一可操作的规定,以保证公文印制质量,减少不合格公文的出现。
(3)在标准中给出印刷要求,是保证公文在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于印刷制品的质量标准是有很多指标的,在此标准中仅给出最基本和最通用的一些印刷技术指标;这些指标只要认真对待是很容易实现的。值得提出的是,为使今后公文在油墨的色谱上能够基本达到一致,在标准中给出了黑色油墨和红色油墨的色谱指标,只要按标准中给出的油墨色谱来印制公文,就可以基本保证公文的颜色的相对一致。
(4)在标准中给出装订要求,是保证公文在装订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由于公文的特殊作用和为保证公文的长期保存,对公文在装订方面作出统一规定是十分必要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公文在装订时不规范,散页明订的现象普遍,坏钉现象时有发生,钉锯的钉位也很不规范,因而导致公文掉页现象出现,直接影响公文的完整性。本标准将公文的装订要求加以规定,就是对形成公文的最后一道工序严格把关,以保证公文的质量。
8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则
本标准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本标准将公文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是采用了具有多年从事公文处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同志的建议而确定的。其中“眉首”、“版记”两个概念在公文印制行业已多年使用,“主体”是本标准提出的新概念。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叙述方便,更重要的是这三个部分各有其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界限比较明显。眉首的特点是位置相对固定,掌握了本标准对眉首所合各要素位置的规定,就可以设计文件的“红头”部分(具体设计方法后文介绍)。
主体的特点是位置经常变动,依公文内容的长短而定。由于公文实质性的内容均在此部分,称之为“主体”有其道理。
版记的特点是位置要依公文主体的构成而定。由于按本标准的规定公文要双面印刷,版记的位置有一个位于哪一面的问题;如果公文有附件,版记还有一个是放在正文后还是放在附件之后的问题。因此版记有必要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加以叙述。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眉首可称之为公文的“头”,主体称之为公文的“身”,版记称之为公文的“脚”。把公文各要素分为“头”、“身”、“脚”三部分,既便于从总体上掌握其联系,又便于对其进行“解剖”,掌握其区别。这是本标准对公文结构划分提出的新观点,也是本标准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8.1眉首
8.1.1公文份数序号
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l行。
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需要编制份数序号。《办法》规定带有密级的公文要编制份数序号。如果发文机关认为有必要,也可对不带密级的公文编制份数序号,如xx文件都编有份数序号。
编份数序号的目的是准确掌握公文的印制份数和分发范围和对象。当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销毁的时候,就可以对照份数序号掌握其是否有遗漏或丢失。发文机关根据份数序号可以掌握每一份公文的去向。因此,发文机关在发文和收文机关在收文时,都要登记份数序号。
本标准规定编制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对编几位未作规定。
一般来说,应根据公文的份数来决定编几位,但至少应不少于两位,即“1”编为“01”,如果单编“l”,会使人不知其意,以为是误印上去的。对份数序号,有的是用印号机手工在成文上加盖,有的印刷设备带有印号功能,可以与成文同时印刷,对此本标准不作统一规定,公文印发机夫可自行掌握。本标准规定份数序号的位置在版心左上角顶格第1行。
8.1.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如需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l行,两字之间空l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l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秘密等级是标识公文保密程度的一种标志。根据《办法》的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分别标明“绝密”、“机密”和“秘密”。“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中应按照上述要求在公文中标识公文的秘密等级。
保密期限是对公文密级的时效加以规定的说明。如公文针发单位能够知道保密期限,可按照国家保密局的要求在密级程度后标注保密期限,在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间用“★”隔开。如:绝
密★3个月,意味着该公文属于绝密等级,保密的期限为3个月,过期即可解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不标识保密期限,秘密等级两字之间应空l字距离,如需标注保密期限,则秘密等级的两字间则不空l字距离,以使该字段不致过长。
8.1.3紧急程度
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时限的要求。根据《办法》规定,紧
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明“特急”、“急件”。具体“特急”和“急件”的时间要求是多少,由各地行政机关主管自行确定。在标准中只规定紧急程度的标识位置是居于版心右上角顶格第l行。
如果遇到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需同时标识时,按照秘密等级
在上、紧急程度在下的次序分两行顶格标注在版心右上角。
8.1.4发文机关标识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对一些特
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友文机关标识上
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以及紧急程度,可在发文机关标识上空2行向下依次标识(见图三)。
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一般应小于22mm×15mm(高×宽)。
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发文机关标识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红头”。它是由发文机关
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的。发文机关全称应以批准该机关成立的文件核定的名称为准。规范化简称应由该机关的上级机关规定。
有一些特定的公文在发文机关名称后面不加“文件”二字,如xx就有“xx任免通知”红头形式,本标准给这类“红头”留了余地,未规定一律要加“文件”二字,但只限于特定的公文。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重要公文特别是上报的公文均应加“文件”二字。
发文机关标识的字体,本标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是因为小标宋体字显得庄重,其他字体如楷体、隶书、魏碑等都带有某些书法艺术的成分,应该说不适于标识具有执法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
发文机关标识的字号,本标准以22mm×15mm为高限,现行“xx文件”的字号即是22mm×15mm。本标准以此为高限,就是要求除“xx文件”以外,其他各级行政机关标识的字号要小于“xx文件”,以显示xx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具体字号各行政机关可根据机关名称的字数多少来定。
关于发文机关标识的位置,本标准提出了两种。第一种是用于平行文或下行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也就是留出25mm(约2行)位置用于标识上述的份数序号、密级和紧急程度。要注意,即使上述3项要素均不需要标识,也要留出这段空白,也就是说,在设计文件红头时,发文机关位置应自上页边起留出天头37mm十25mm=62mm的距离。
第二种仅限于上行文,凡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
版心上边缘为80mm,即要留出80mm一25mm=55mm的空白供上级机关批示文件用,也就是说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距上页边为天头37mm十25mm十55mm=117mm。
各行政机关在设计文件“红头”时,两种形式均应具备,即
平行文或下行文发文机关标识距上页边为62mm,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距上页边为117mm。
关于联合行文,本标准规定“文件”两字居于发文机关名称
右侧上下居中。本标准还特别提出“文件首页必须显示正文”这
一明确要求。如果联合行文的机关过多(我们曾发现过有14家联
合行文),就可能出现把正文挤出首页的情况,而公文如果首页没有正文,使人一看首页还不知道文件内容是什么,是极不严肃甚至可以说是很滑稽的事。因此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发文机关过多只能挤发文机关,不能挤正文,可将发文机关字号缩小,行距缩小,直至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为止(还要考虑留出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标题以及最少一行正文的位置)。
8,1.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识
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
位(即1不编为O01),不加“第”字。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机关代字一般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发文机关代字,第二个层次是发文机关主办文件的部门的代字。如铁道部文件的机关代字有“铁办”、“铁财”等,“铁”代铁道部,“办”、“财”代主办这份铁道部文件的铁道部的办公部门、财务部门。读懂机关代字很重要,特别是知道了文件的主办部门是谁,可以比较准确地对文件进行分办、查询和保存归档。有的机关代字还包合其他的层次,如xx发文的机关代字有“国发”、“国函”,“国”代xx,而“发”和“函”则代“xx文件”和“xx函”这两种发文形式。有的文件机关代字有七八个、十几个字之多,可能各有所代的层次,但尽量以简化为好。
年份要用全称,不应简化,如“87”、“93”等均属标识不正确。年份应用六角括号“〔〕”括起。注意六角括号不是数学公式的中括号,因为当引用公文时,标题后面的发文字号要用圆括号“()”括起,如果年份用中括号括起,就违反了低级符号中不得包合高级符号的原则。因此称之为“六角括号”是基于与数学的中括号相区别。另外,二者形状也略有不同。有的文件把年份用圆括号括起,今后也要按本标准的规定使用六角括号。
序号是发文的流水号。一般都是按文件的形式统一编,即是哪个部门主办的,只要是同一发文形式,就要统一按顺序编号。有的机关按主办部门或按文件内容划分编序号,是一种较繁琐的办法。本标准规定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有的单位加“字”)等虚字,主要是讲究实用,尽量减少公文的字数。
发文字号的位置,本标准规定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规定在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同宽的红色反线,这样就明确了发文机关标识与红色反线之间的距离是3行位置,发文字号应标在第3行,并且不要紧贴红色反线,空出约4mm的距离(实际掌握只要不贴红色反线即可)。发文字号应居中。
8,1.6签发人
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l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公文正文中有一些内容,如图表、名单、规定等,如穿插在公文正文中,往往隔断公文前后意思的联系而造成阅读上的不便。这时需要将其从公文正文中抽出而作为公文的附件单独表述,而又是放在公文生效标识印章之后。需要明确的是,公文的附件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与公文正文一样具有同等效力。为了保证这一点,需要在公文正文之后标注附件的序号和名称,然后在附件同样标识附件的序号和名称,以显示附件与正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正文之后的.附件序号和名称与附件的序号和名称不一致,在法律意义上讲,可以不承认该附件是正文的附件,附件便失去了其本应有的与正文同等的效力。因此,本标准对此做了较详细的规定。其要点一是附件应与正文一起装订;如果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在附件上要标识所属公文的发文字号及“附件”二字。二是正文后的附件标识应与附件的标识前后一致。三是对一些细节做了规定,如:附件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四是对标识的位置做了规定,正文后的附件标识要与正文空l行,左空2字;附件上的“附件”标识在左上角顶格第l行。
8.2,5成文日期
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成文日期的标识位置见8.2.6。
成文日期是公文生效的时间,是公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文如果没有生效时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纸空文。为了加强其准确性,本标准规定成文日期要用汉字书写,即俗称的“大写”,不能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同时年、月、日要齐全。规定零要写成“O”,是因为“零”与汉字的另一种数字写法“壹、发捌”等是一个序列,而采用“一、三、五”这种写法用“O”比较协调。
由于印章一般要盖在成文日期上,成文日期要依印章的位置而定,这一点在8,2.6条会分别介绍。
8.2.6公文生效标识
公文生效标识是证明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它包括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人姓名。公文生效标识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一发文机关如何标识公文生效标识,另一种是联合行文的机关如何标识公文生效标识。
8.2,6.1单一发文印章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力g盖印章应上距正文1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
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印章是公文的生效标志。一般情况除了会议纪要以外,不加盖印章的公文应视为无效。印章还是鉴定公文真伪的最重要的标志。鉴于行政机关公文的法定性和印章的特定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为了保证印章的真实性,提高印章的防伪性,本标准对印章的格式做了详密的规定。
对只盖一个印章的单一机关发文,本标准规定落款处(即成文日期之上)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的横向距离是右空4字;纵向与正文的距离要依印章的大小而定,其标准就是印章加盖在成文日期上,上距正文l行之内,也就是不到l行的空白。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变造公文,因为如果空白
过大,就容易被人私自加入其他内容,即“变造”公文。
本标准规定印章加盖要端正、居个(即居成文日期之中)。此话说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却要认真对待,特别是手工加盖印章,稍一随意就可能不符合标准。国家行政机关的印章均带有国微,把国微盖歪了是极不严肃和极不负责的态度。即使是采用印刷技术加盖印章,制版时也要严肃认真,严格按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还提出了两种印章加盖方式。一种称之为“下套”方式,适用于带有国徽、印章下弧没有文字的印章。掌握的标准是,印章的图案(如国徽)和文字不压成文日期,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读者可对照现行xx文件和本标准所附的样式来掌握。之所以这样规定,一是显示印章的庄严性,特别是完整地显示国徽;二是增加成文日期的清晰度,防止因图案或文字(特别是国徽)压在成文时间上而使其难以辨认。另一种称之为中套方式,适用于印章下弧有文字的印章(行政机关的部门印章或专用印章有许多是这种样式)。中套的要求是印章的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8.2.6.2联合行文印章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
空7字;主力、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两个单位联合行文,本标准规定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单位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其余要求均同一个印章。
三个单位联合行文,会出现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印章无法压在成文日期上,也就会出现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印章是空白印章。现在印刷公文大量采用现代印刷设备,其套印印章的方法就是将一个印在纸上的空白印章作为印模直接制版。因此,如果公文出现空白印章,就等于把单位印模送给了所有收文对象,极易给伪造印章提供可乘之机。为了防止出现空白印章,本标准做了这样的规定:所有的行文单位都要署单位名称,将印章加盖在单位名称上,这样便不会出现空白的印章。印章每排最多排3个,这样要求是防止印章边缘超出版心。在具体排布印章时应使主办机关的印章在前,协办机关的印章按照发文机关标识的顺序依次排布。当最后一排剩下一个印章或两个印章时,应居中排布。成文时间标识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空l行位置,右空2个字。同样应保证印章间既不相切也不相交,每排印章中心线对齐。
本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印章的排列还规定只能采用一种加盖方式,即不管个别印章适合哪种加盖方式,而统一采取一种,要下套均下套,要中套均中套,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美观。
8.2.6.3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现行公文常出现一种“此页无正文”的格式,即当正文之后的空白容不下印章位置时,需将印章加盖在下一空白页上,于是在该空白页第l行顶格标识“此页无正文”,并用圆括号括起。
这样做是考虑到了防止在空白页私加文字,但正文之后的空白则留了缺口。为了堵上这个缺口,本标准作了规定,即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以采取调整行距或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具体的调整方法是:当正文之后的空白只有一两行时,可以加宽行距,至少将一行文字移到下一页;如果正文之后的空白仅差一两行便可容下印章位置时,可以缩小行距或缩小一两行字距,挤出能容下印章的空间。这样,使印章与正文务必同处一页,不留任何空白,堵上私加公文也就是变造公文的漏洞。本标准明确规定,出现上述情况时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因此本标准实施后,各单位要注意改掉标注“此页无正文”的习惯。
8.2.7附注
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l行。
附注一般是对公文的发放范围、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如“此件发至县团级”、“此件可见报”等,不是对公文的内容作出解释或注释。对公文的注释或解释一般在公文正文中采取句内括号或句外括号的方式解决,这一点在使用附注时要加以注意。
附注应用圆括号括入,左空2字标识在成文时间的下一行。
8.3版记
8.3.1主题词
“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主题词是用于揭示公文内容,便于公文检索查询的规范化词。标注主题词是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相互衔接的一项工作。公文主题词通常由公文制发机关的最高行政主管机关负责制定和发布。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主题词是由xx办公厅编制的《xx主题词表》规定。
本标准规定主题词居左顶格标识,“主题词”三字用黑体,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这里要注意“主题词”三字与词目所用的字体不同,同时要注意词目之间不要加顿号,而是空l字。
8.3.2抄送机关
公文如有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l行;左右各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5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本标准规定抄送机关标识于主题词之下,要注意三点,一是抄送机关居左空l字,这与主题词顶格标识不同。二是抄送机关回行时与上一行的抄送机关对齐,这与标题之下的主送机关回行
时仍顶格不同。三是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最后要标注句号,这是为了防止在抄送机关之后私自加入其他的抄送机关,同样有防止变造公文之意。
如果在抄送机关之上、主题词之下需标识主送机关,前面所讲的主送机关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或使用“会议纪要”文种时会发生这种情况。本标准特别说明,标识方法与抄送机关的标识方法相同,即也要注意上面提到的三点。
8.3.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
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l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印发机关不是指公文的发文机关,发文机关已有明显的“红头”标识或在公文标题中显示。这里的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一般应是各机关的办公厅(室,)或文秘部门。有的发文机关没有专门的办公厅(室)或文秘部门,也可标识发文机关。
标识印发日期是为了准确反映公文的生成时效。一般来说,公文在领导签发之后,也就是生效时间之后,往往需要经过打字、校对、复核等环节。本标准说明·了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时间为准,是为了界定生效时间与印发时间的区别。通过了解生效时间与印发时间的时间差,既可以使发文机关掌握制发公文的效率,也可以使收文机关掌握公文的传递时间,均有利于公文的办理。
本标准规定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l字,并且只能占一行位置。因此,印发机关如果字数太多,可以自行简化;本标准规定印发日期用阿拉伯数码标识,也有尽量缩小位置的考虑,以保证一行位置能容下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8.3.4版记中的反线
版记个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本标准规定版记中各要素之间加一条反线隔开,一是为显示各要素之间的区别,二是如此设计显得美观。要注意最后一个要素之下要有一条反线,具体标识方法可参见标准中的图4。
8,3.5版记的位置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面(封四),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本标准规定版记置于最后一面(封四),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也就是说版记一定要放在公文的最后即公文的最后一面(本标准规定公文双面印刷)的最下面的位置。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因为公文的开始部分很明显,即印有红头的首页,而结束部分就是本标准规定的版记。这样,红头与版记之间的所有部分都是公文不可缺少的部分,由此可以准确认定公文是否完整。确定版记的位置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以下情况:
(1)公文主体之后的空白容不下版记的位置,需另起一页标识版记,此时版记要放在最后一面,即使前一面完全空白也没有关系。
(2)公文的篇幅如果在一个折页(即有四面)以上,这时公文的页数一般应是4的倍数,此时版记也一定要放在最后一面,而不管前面的空白有多少(一般不会超过3面)。
(3)公文有附件。如果附件最后的空白能够容下版记,而该页又正是4的倍数,此时版记应置于该空白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附件是被转发的文件,该文件后面也有版记,此时被转发文件的版记不能代替转发文件的版记,转发文件还应标识自己的版记。
9页码
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l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本标准规定页码分别置于公文左下角或右下角,并在页码左右各放一字线,是为了方便阅读。
规定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包括印有版记的那面)是为了防止在空白页私加文字。也就是说,页码只标识到公文主体部分结束的那页。如果想在公文主体部分之后私加文字而冒充公文的主体,就需要在该页标识页码,印有版记的那面也就要标识页码,这样,真假公文一相对照,假公文在页码上就会露出马脚。
10公文中表格
公文如需附表,对横排A45氏型表格,应将页码放在横表的左侧,单页码置于表的左下角,双页码置于表的左上角,单页码
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表头在切口一边。
公文如需附A3纸型表格,又当最后一页为A3纸型表格时,封
三、封四(可放分送,不放页码)应为空白,将A3纸型表格贴在封三前,不应贴在文件最后一页(封印上。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公文需要附一些表格。为使表格装排得规范,本标准对表格如何放置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对于横排A4表格的页码,应将页码放在横表的左侧,单页码置于表的左下角,双页码置于表的左上角,单页码横表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横表表头在切口一边。这样放置可保证连续编排的表格可以依次顺序向下看,否则有可能出现单双页表格全部放在钉口一边或切口一边,阅读公文就要反复颠倒来看,很不方便。
公文如需附A3表格,也就是表格的开本比较大,而且是作为公文正文的最后一页时,为避免表格的脱落,所以应使表格处于封三之前位置,而不应将表格贴在封四上。
ll公文的特定格式
11.1信函式格式
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首页不显示页码。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发文字号置于武文线下l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发文字号下空l行标识公文标题。如需标识秘密等级或紧急程度,可置于武文线下1行版心左边缘顶格标识。两线之间其他要素的标识方法从本标准相应要素说明。
在制发机关公文的实践今,经常使用一种只标识发文机关名称而不标识“文件”二字的“信函式”公文,用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平行文或下行文,而且使用频率很高。这种公文除了不标识签发人以外,其他各要素均与“文件式”公文相同。为此,本标准为这种“信函式”公文设计了格式,具体为:
(1)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迫30mm,也就是打破了本标准规定的“文件式”公文上白边为37mm的界限,将“信函式”公文的上白边缩小为30mm,然后在30mm之下标识发文机关名称。由于不加“文件”二字,这时的发文机关名称一般不用简称,如xx这种,“信函式”公文,机关名称便标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xx”,而不像“文件式”公文那样用规范化简称标识为“xx文件”。
(2)在发文机关名称4mm之下印一条上粗下细的武文线,在距”下页边20mm处印一条上细下粗的文武线,线的长度为170mm。这样设计,可保证“信函式”公文与“文件式”公文的版心基本一致,只不过将发文机关标识移出了版心。
(3)“信函式”公文的份数序号、密级、紧急程度可以放
在武文线下版心左上角顶格(一般说来,“信函式”公文很少同时出现这三项),发文字号放在武文线下版心右上角顶格。首页不放页码,最后一行(第22行)文字下边缘与文武线距离6mm。其他各要素的标识方法均同“文件式”公文格式。
11.2命令格式
命令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命令”或“令”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白发文机关酌定。命令标识上边缘距版心上边缘20mm,下边缘空2行居中标识令号;令号下空2行标识正文;
正文下空1行右空4字标识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2字标识签发人职务;联合发布的命令或令的签发人职务应标识全称。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1行右空2字标识成文日期。分送机关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其他要素从本标准相关要素说明。
命令(令)可以说是国家行政机关发文的最高级形式。《办法》规定,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定;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从命令(令)的适用内容也可以看出其权威性、重要性。因此本标准特别规定了命令(令)的格式,而且是比照xx命令(令)的现行格式设计的。应该说,这个格式应严格按照执行,以从表现形式上维护国家政令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本标准对命令(令)的格式规定具体为:
(1)发文机关名称应用全称,不能用简称包括规范化简称。如xx今的发文机关名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xx令”。因此命令(令)的发文机关应以批准本机关成立文件核定的全称为准。发文机关名称后加“命令(令)”字。发文机关标识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但要掌握在不超过上级机关的字号的程度,可以同等大小,但不能超过。标识的位置按本标准的规定可以这样计算:上白边37mm十20mm即57mm下标识。如果是联合发布命令(令),在首位的发文机关也要在此处标识,其余机关下移,“命令(令)”字右侧上下居中。
(2)在发文机关之下空2行标识令号,居中,令号用黑体字较庄重,前加“第”字,即“第×号”。令号的编制自发第1号令开始,不受限制,这与发文字号不同,发文字号序号以为限。
(3)令号之下空2行标识正文,中间没有红色反线,与“文件式”公文不同。正文标识格式执行标准对正文的规定。令文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短,大多是一个自然段。
(4)正文之下空l行标识签发人亲笔名章,发文机关平时应制备。签名章用红色,右空4字。签名章左空2字标识签发人职务,命令的签发人应是发文机关的最高领导;如果是联合命令,职务
应标全称,此时可用简称,如“××部部长”,因为发文机关标识已使用全称了。
(5)签名章之下空1行标识成文日期,右空2字。
(6)命令(令)的版记格式从本标准相关规定,只有一点不同,即命令(令)不分主送、抄送,而用“分送”这一特定形式,这一点要注意。
11.3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其标识位置同8.1.4,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其他要素从本标准相关要素说明。
本标准中的会议纪要的格式主要是针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办公会议纪要而言。至于用作公文种类的会议纪要,可用“文件式”或“信函式”公文形式来发,并在标题中显示。
国家行政机关的办公会议是本机关决策的最高机构,会议议定的事项都是本机关的决策事项,并以固定形式的会议纪要印发,有鉴于此,本标准对此类会议纪要格式做了统一规定。
本标准规定会议纪要的标识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自定。位置同“文件式”发文机关标识方法一样,即距版心上边缘25mm。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此类会议纪要的其他要素本标准只作了原则规定,即如果会议纪要具有本标准规定的要素,那就按本标准对该要素的规定办。
12式样
A4型公文用纸页边及版心尺寸见图1;公文首页版式见图2;上报公文首页版式见图3;公文末页版式见图4;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l见图5;联合行文公文末页版式2见图6。
为方便从事公文处理的同志准确理解和掌握本标准,在标准说明之后附有6张公文式样。其中第一张附图标识了A4型公文用纸页边及版心尺寸;第二张附图标识了公文首页的版式排布;第三张附图标识了上报公文首页的版式排布;第四张附图标识了一般公文末页的版式排布;第五张附图标识了两个机关联合行文时公文末页的版式排布;第六张附图标识了多个机关联合行文时公文末页的版式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