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新课标感想
学习新课标的点滴感想
2013年9月,我荣幸得参加了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研修班,也因此对新课标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能够做到师生互动。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努力用新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节课,尽量选用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数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新教材注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更注重素质教育。在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适合学生开展的动手实践活动,以及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内容。让数学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乐趣与探究的动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多角度、多手段地解决,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时,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那就是“体验学习”,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努力用新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第二篇:新课标学习感想
学习新 课 标 有 感
逊克二中赵清松
针对这次课标学习,说实话我感触颇多。可能是因为琐事太多说实话可能没有其他一些同事学的质量高。我只是对这么多年来英语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我们英语教师的现状这部分印象很深。我自99年从教以来,13、4年的光景了针对整个英语进入中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时间也不长。中国从80年代初期英语才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也不过30几年的光景。针对英语教学的改革总是不绝于耳,尤其是2001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改革的进度更是一天比一天快并且有成效。这有赖于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可现在还是有很多声音对英语教学较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偏见,总是认为英语成绩较其他学科低。我就13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的亲历来分析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新课程理念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同,课程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英语教师我认为接受事物的能力是很强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在我上班的第一年(这里我只是举个例子)我校的英语成绩到了初三以后几乎及格都是难事。但现在每个老师的教学成绩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大幅度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
10年前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老师讲,学生背,课堂总是枯燥乏味的,连老师自己都想改变。现在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兴趣提高了,课堂的互动形式也多了。
3.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重视,质量明显提升;
现在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个人素质非常好,并且也乐于学习,也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强。
4.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我们现在只要你想就没有办不到的,尤其是学习,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极大地丰富的我们一线教师的学习空间。
5.英语教学研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就以家长为例,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们。
总之,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应该清楚的看到我们的英语教育已经取得的很大的进步,请给与一个公平的评价。
同时,我们也看到英语课程还面临一些问题,如: 1.新课程理念尚未全面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 2.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
3.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小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4.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给予更多关注; 5.评价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针对问题,我们会潜心研究良好的对策,一定让我们的英语教育事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学习新 课 标
单 位:逊克二中 姓 名:赵 清 松
有 感
第三篇: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感想
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感想
通过两天的新课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在学习中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让我兴奋,同时也处处感受到压力和困难,使用新课标教材已有几年,在这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的过程当中我对于新旧教材的变化及教学方法及其它若干方面的变化略有体会,现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谈谈我的心得。
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2012暑期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第四篇:学习新课标后的感想
学习新课标后的感想
国培初中英语学习回顾
(一)在前段时间的国培学习中,我首先系统的学习了专业理念和师德,然后学习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理念、思路与主要变化。其中,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收获很大。《课标》规定了以下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从中我找到了理解“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的答案。
通过学习《课标》,也让我感触良多。其一,对于英语课,要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深入理解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价值、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帮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那么,联系到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是一名农村英语教师,面对农村的教育教学,我感触颇多:一方面留守儿童较多,他们自由主义强,知识面窄,坏习惯多;另一方面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受家庭环境影响得不到及时完成。此外,农村的孩子们之间接触频繁,相互影响力度大,并且是负面影响。面对诸多问题,我该如何上好英语课、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提高课堂效益?我认为:
一、备好课。这就包括要备好班级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要备好孩子的心里想法以便抓住特点进行教育;备教材,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
二、上好课。上课如何开头,如何结束,要反复推敲;上课时要懂得关心每一位学生;要时常不断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教学过程是“交流—互动”,这是新课程新理念的关键;每次上完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三、让考试更有效。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基础稍微加难一点,真正有效的促进他们,要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每次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语言要有亲和力,要用幽默语言带动课堂气氛,刺激他那天真的细胞;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他们生活的情况,并告知家长其孩子在校的优点,并让其如何用正确手段教育孩子,甚至让部分家长丢弃野蛮教育手段,让孩子体会家庭的温暖;听取家长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心声,找出自己的不足。
总之,我们要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感想
《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学习感想
卢小娟
暑假里,我有幸学习了《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内容。听完讲座,感受颇多。
第一、《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杂科,它的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反映的不仅有复杂多样的客观世界,也蕴含着丰富的主观世界。她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从这一课程的最基本的性质,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比起以前的思品课,现在的《品德与社会》最大的改革是把学生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培养目标切切实实地放在儿童的生活中去培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发展性战略计划;真正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当我们翻开《品德与社会》这本教科书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第二、通过学习,我还被新教材那先进的教学理念深深吸引,觉得这本教材真正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特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比如把新生入学会遇到的一切融合在一起,有机地把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和家庭、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关心他人和热爱祖国等诸多方面用插图、游戏等形式体现在教材里。足以体现新课程改革在改编教材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精髓,重视学生的生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改变过去传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生硬强化培养。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新教材更注重人性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源泉。
通过学习,最重要的使我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教学观念;我们要改变过去以书本为主,教师讲为主,新课程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拓展课堂,延伸课堂,把课堂与家庭、社会及儿童生活世界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达到发展与培养他们真正的道德行为,不再仅仅依靠“听”来发展与培养。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懂得珍惜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引发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突出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通过提高班的讲座学习,我再一次怦然心动了,我想将来我一定会努力的把这份心动付诸行动,在实践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