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审美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审美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数学审美研究
组长:闫天虎
成员:闫天虎
研究时限:2006年7月----2008年7月
简要背景说明及目的意义:
一直以来,在许多学生心目中,他们总是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科目。即便是花了时间,费了力气,但是总是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于是他们就大伤脑筋,久而久之,对数学也就敬而远之,有些学生甚至开始惧怕数学,讨厌数学。反思这种现象的成因,数学教学与美育教学脱节是一个重要因素,数学教学一旦与美育教学脱节,数学教学就会失去原有的美,没有美的教学怎能激发学生晶莹的情感,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呢?这样的教学又如何去谈教学质量呢?
此课题的研究就是要从挖掘数学中的美学因素开始,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主线,用艺术去教学为手段,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消除学生厌学心理为目的,从而得到好的教学效益。
最终,我深信我们将从学生们那张张绽开鲜花般的笑脸中,看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6.10.20
第二篇: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
一、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初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习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初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20xx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20xx.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20xx.9--20xx.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20xx.10.—20xx.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20xx.4-20xx.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方向有极其中要的作用。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概括、和应用是顺理成章的。而化归思想又是数学思想的一大主梁,也是必须要受到重视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到处蕴涵着化归思想,教师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转化因素,让学生体验运用化归思想能够使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使学生初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为以后的学生的中学数学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是要了解什么是化归思想?及化归有哪些具体的思想方法?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及问题来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及运用化归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作为数学思想的一大 主梁 体现在整个数学的教学及学习中,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化归思想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但如何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选择正确的化归思想方法则就是一个难点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论文提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以及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数学化,因为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所以在现代进行的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须的。
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化归思想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论文会绕着下面的几点来展开对化归思想的探究:
(1) 先介绍化归思想的概念,并进一步的讨论其实质及转化过程。
(2) 讨论运用化归思想的意义及其作用
(3) 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来探讨分析及运用化归思想,
(4) 通过对化归思想的探讨研究进一步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过伯祥 《数学方法论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
[2]曾峥 杨之 《 化归 刍论》 数学教育学报20xx.10(4)
[3]杨世明 《转化与化归》 郑州 大象出版社2OOO
[4]G.波利亚 《数学与猜想 》 科学出版社1984
[5]M.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沈文选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7]谢廷桢.初中效学应渗透的效学思想和方法[j].山东教育(中学版)..(2~4) 49 50.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数学作业,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三、省内外此课题研究现状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四、课题涵义的界定
1、数学作业:是教师布置的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数学学习,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2、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效度(质量)有效地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掌握学习理论:美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3)多元评价理论: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5)《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教学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完善实施方案、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各年级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2、《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3、“研究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研究课教案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等、
4、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
5、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
6、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7、马鞍山四中“有效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综述、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3月)
1、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内人员分工,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3、撰写开题报告、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论证会、
(二)研究阶段(4月——5月)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2、针对小班化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作业、
3、开展提高作业质量的研究,探索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落实高效率、轻负担、
4、探究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总结补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交流学习,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三)总结阶段(5月——10月)
1、开展“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优秀命题、个案分析征集活动,编辑“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
2、完善《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3、组织座谈,邀请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
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5、编辑《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6、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鉴定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4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九、研究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XX
组员:XXX XXX XXX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5
一、选题依据
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主体意识推到极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爱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能力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道的过程。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
就我们数学教学而言,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了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索和发现锻炼的机会;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老人家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同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中浇涛出来的标准件。数学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性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种种。长期以往,我们有意无意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小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这几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多的实际问题,不是一个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必须寻求相关的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才行。
综合课程是力图实现所有课程的整合,其目标是培养个性健全的人,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性”等视为人的本性,概括起来,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潜力,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激发。综合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更注重学生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就开始重视个性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智慧,尊重儿童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主义教育家主张让儿童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力、求知欲、创造力。并积累学习经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更加关注儿童,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儿童中心论”、实验“活动过程”。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结构和建构过程不能简单的靠教师教,而要通过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因此提出了“发现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在注重教育历年上突破的同时,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试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美国强调的“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采用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方向,强调以形式4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另外,一些国家开发综合学习课,首先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外,让学生做课题研究是很流行的。在国内,这类研究虽然近几年才开始,但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红火起来了。据了解,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小学生搞课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有较多的学校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有别于成人的课题研究,把小学生的课题研究叫做“小课题”。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小课题研究中教师角色与地位;小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小课题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研究的重点:小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小课题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研究的难点:小课题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三、研究方法
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法、个案法,分析法、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问卷、听课、评课、案例分析进行,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传统的从教材中学习数学转移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而且提倡多学科的综合学习,结合本子课题的实际,我们采用以教学试验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助进行研究。
四、研究成果
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论文集
2、实验记录册
3、结题报告;
4、学生小课题研究作业
4、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
五、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8月—20xx年10月)
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选择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7月)
培训实验老师,每位教师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及小课题有关的知识。做好实验前期的测试工作。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各种调查、做好记录,加强理论学习,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实验阶段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注重实验各阶段的过程调控,按时撰写实验阶段性总结。培养一批优秀实验教师,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作业,探索数学学习新模式。力争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儿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使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及业务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学生小论文、小课题演示文稿、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课题负责人谭冬梅从教以来,一直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对“愉快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进行过探讨,并先后参加了全区“九五”规划课题“动象教学法”的研究;自治区电教馆组织的“听算训练与测试”的课题实验;基础教育改革的北师大教材的实验;自治区地方课程数学科的“学科探究”一书的编写工作。曾被聘任为全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动象教学法”总课题组理论组成员。该同志有一定科研、组织能力。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各科的教学骨干,他们曾参加过课题的研究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例如覃灿玲主任曾参加自治区“目标教学”的子课题实验。周志勇主任曾参加自治区的“活动导学”的课题研究。梁洁霞老师参加全市的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二等奖。他们都是青年教师,没有太重的家庭负担,而且对科研有一股热情,因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为了课题的研究,我们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系统”。建立这个系统,一般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由以下六个环节构成:1、确定课题。在认真商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和需要提出学校的总课题,由教导处提出落实总课题的项目与实施原则,再由校长办公室评议确认;教研组分别召开会议讨论提出各科的子课题,经教导处确认。2、定人定责。子课题确认后,选出课题组长,由组长挑选成员组成课题组。各课题组集体讨论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组长制定总的科研计划,实验教师制定学年的科研计划。3、检查指导。教导处协调组织课题的实施,由分管校长牵头组织有关的各科的教研组并邀请上级教研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检查指导。4、审查验收。课题须按按规定进度实施,接题时上报可以研究报告和有关材料,由学校进行审查验收。5、研讨完善。审查验收后,由学校召集教研组负责人和各课题组长进行研讨评定,对疑难问题集体攻关,完善过程和结果,并对下学期课题提出建议。6、总结推广。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实验心得、体会、经验交流会,将一些好的经验和研究成绩较好的教研组的成果作为常规管理在全校推广。
2、参加者的理论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由教导处覃灿玲、李静、周只用三位主任、科任教师等17组成,其中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4人,实验教师全部为三十五岁以下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其中大学本科生4名;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98%的成员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或曾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学校副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并直接参与研究。
2、实验队伍强大,课题组成员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且有班级工作实践的、热心现代教育研究的教师骨干组成。
3、学校保证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各项条件,并承担课题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而我区自20xx年秋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教师成长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1]。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正如肖川博士所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随着广州市城市中心南拓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区中学生每年以2千多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教师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一方面大量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我区从教,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育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脱接,反思性教学能为他们快速成长找到一条捷径;另一方面从外地引进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毕竟不熟悉广州学生的学情,反思性教学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广州学生的教学。同时即便是老教师也需要再提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育所关注的是到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反思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益。
4、目前我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
十多年来,研究者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考虑老师因素多,考虑学生因素少;
(2)理论探讨多,实践探讨少;
(3)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学多,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反思性教学少;
(4)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张皮”现象严重。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界定和理解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指教师借助数学课程念、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完善自我、学会教学的活动过程。它立足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回顾、考察、诊断、反馈和调整,强调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良行为或不合适宜行为的改善和优化,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不断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适应发展变化的数学教育要求。
三、研究现状与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开展教学反思的思想在教师队伍中已有所渗透和体现,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①反思意识淡薄的教师占多数。老教师靠经验不反思,新教师只教学没有反思意识。②只反思解题经验和方法,发表的多为解题经验反思方面的论文,缺少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反思。③只注意教后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反思研究。这种研究大都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性,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7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
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
2 、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
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
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
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xx年3月—20xx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xx年11月—20xx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xx年9月—20xx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3—20xx.5)
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6—20xx.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20xx.11—20xx.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8—20xx.12)
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8
编号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填表日期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研读教材能力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1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教学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河南省息县淮河办事处天丰路北段
邮政编码
464300
联系电话
主要参加者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预计完成
时间
一年
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证机关、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获奖、发表、出版时间
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
主持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
四、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材是界定与教师和学生中之间的纽带,因此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保证。以往老教材中有新知识的课前准备、复习或者过渡性内容。而新教材的新知识多以对话、情景展示、表格等方式呈现。这为教学探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是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等等,给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为此,我们认为,如何帮助老师读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对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当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材存在三种情况,
1、“教”教材。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以学会知识为中心的,此为教书。
2、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同步,是以学习对象为中心的,此为育人。
3、“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上几种理解和使用教材方式,由于我们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对教材认识不够,因此,在我们小学青年教师中第一、二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对于此项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包括教课书、以及练习册等,此外还包括老师用的教案、教学挂图、投影仪等等,我们课题所指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及新课标。
2、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探索出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出有借鉴性的案例,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涵盖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这保证了研究资料、数据及成果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老师系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分析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高效合理使用教材,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方法,使得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对数学规则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综合数学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教研水平,而且通过他们的研究带动了周围的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提高、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一批有反思力、创造力、科研型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2、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通过探索力求解决以下问题
1、研课标
1、1研读课程目标,新旧课程标准一样,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1、2研读新课程六大理念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c、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d、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e、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f、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1、3研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4研新课标“四基”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2、研教材
2、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理清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在小学阶段所处位置与作用,做到整体把握,既做到前后知识不脱节,又做到不重复。
2、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我们要仔细研究教材主题图或情境图所包含的信息,理解编者意图,认清主题图作用,根据需要选择。只有领会情境的编排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修改它、更换它,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3研读提示语,特别是小精灵说出的话。比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2、4研读例题与习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习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是例题的补充和延伸,我们要找到怎样合理的使用例题和习题。
3、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1集体备课
3、2教研
3、3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
(二)、撰写有借鉴性的优秀案例5——7份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案例分析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课例的分析介绍、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七)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1、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而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要阅读例题、解答习题,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面对数学教材,教师需要深入其中,以课标作导向,把握实质,解读好教材才能教好学生。
3、要学会活用教材。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
4、“进行学科专题培训——引领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梳理知识——科学分析学情——积极课堂实践”能够持续提高新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5、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高效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八)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课题选题,制定方案,确定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的申报及立项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研讨制定具体方案,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3、邀请县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做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3月)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研读课标,研读课程目标、新课程六大理念、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新课标“四基”
第二阶段是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主题图、情境图、提示语、例题与习题。
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备课、教研、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各成员将实验期间的数据、问卷调查表、学生作品、个人实验小结、实验感受、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
九)预期成果
1、论文
2、结项报告
3、案例
注:本栏可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系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并把理论知识积极应用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在教学研究方面,注重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课题组成员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都参与过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和基础保证。
(一)研究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每次认真参与课题活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想。
2、研究计划扎实。我们把研究项目逐步分解,制定研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3、研究资源丰富。
(二)研究制度及时间保证
1、明确任务,加强研训。利用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等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探讨有关认识,交流有关经验。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各年级各领域的学习任务中去,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一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注:本栏可加页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7月—8月
2
8月—9月
3
9月—10月
4
10月—11月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语
论文
张玉龙
5
11月—12月
6
12月—1月
7
8月—9月
8
9月—10月
9
10月—11月
10
11月—12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
张玉龙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xx年11月
2
20xx年12月
巧用主题图提高学生思维形象性
论文
张玉龙
3
20xx年5月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结项报告
王洪忠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备申报资格的申请人,须由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主持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等。
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主持人单位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九、县区教科研管理单位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专家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一、信阳市教育局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9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1)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我校数学教师一般都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而且每个班级人数较多,教学工作量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很少。平时作业设计单一化,甚至仅局限于使用课本中的习题以及与课本配套的教辅用书中的习题。没有认真地思考设计学生的作业,更难做到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怕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严重。綦春霞在《数学理论与数学课程改革》中说:单纯的训练甚至比停止训练更容易让人脑神经出现萎缩,对数学技能训练来说,单纯、机械、过度的训练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合理进行作业设计已成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深入,我们学校大多数数学老师意识到有效的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迫切的要求加入研究的.队伍。
现实社会的要求。
(1)新课程明确提出: 有效的作业设计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课题组为增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我校数学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认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减少在教学时间和练习量上加班加点,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 备课、作业设计 切实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身心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在基础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数学作业的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这样既提高了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又提高了作业的效益。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借鉴国外的经验也将有助于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目标
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地完成作业为学生自主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通过有效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要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人、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文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0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目标、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
2、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子课题设计:
1、学习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可行性。
2、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3、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包括板书设计、习惯养成、位置移动、引导点拨、课堂总结……
5、开展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评价。
研究重点: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XX.2—XX.3)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XX.3—XX.11)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XX.11—XX.12)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部分教师理念异化为目标,在隐藏目标的泛化、扩大化与多维目标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 却散。
(3) 部分课堂过分地拉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4) 过度地依赖学具操作、数学知识泛生活化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化思考缺乏,阻碍着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课堂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的现象和被弱化的趋势。
2、创新之处:
我们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与新课程密切接触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变活了,错误变多了,分数变低了”。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们从农村小学的视角出发思考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起来是很困难的。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体验性,很多家庭作业形式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变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的则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难实施见效。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往往由于学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无法亲历实践的过程,无法在操作中观察、分析和体验。动手能力弱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某些老师仍然迷信于题海战术,高耗低效,让学生练技巧出成绩,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当作彰显自己教学业绩的筹码。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
总结出较系统的、可操作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切实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公开课 XX年5月
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由单向发展向综合形延伸。 竞赛、检测 XX年9月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出区教学骨干2~3名。 证书 XX年6月
教科研理论成果突出,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篇以上。 发表 XX年12月
最终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体系,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论文集 XX年6月
培养出市、区教学骨干2~3名,区学科带头人1~2名。 证书 XX年6月
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居全区前列,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 竞赛、检测 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业引领:
聘请教研室领导等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我校做专家讲座,听实验教师的随堂课,进行随机检测,与其他学习的班级做比较研究。
2、优质团队:
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优秀一线教师组成。
3、管理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效率意识 ,促进师生发展;强化系统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规范意识,保证研究质量”等课题开展组织策略。探索实践课题实验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理论基础:
课题参与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等均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前期研究比较到位,已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获奖。
5、经费保证:
学校能提供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保证给予方便。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1
题目: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高二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也即LD,英语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二、立论依据
研究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优化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前提条件:首先,从现状看,我们高中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作为高二数学教师,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研究过程:
1、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2、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3、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关键问题: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创新之处: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研究基础
李园中学是一所嘉定区的普通高级中学,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学生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师,更有有耐心的去关心、理解这一类学生,而且必须有奉献精神去对待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1、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3、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4、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5、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6、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我校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较高,但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设备:多媒体、计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第三阶段:从高一开始对教学内容就进行分层次安排。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们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为下次分层的实施,打下基础,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2
题目:
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现状及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20xx年英国修订《国家课程》对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别从课程目标、学科重要性、关键概念、关键过程和内容范围几个方面,对跨领域和学科特异性的学生发展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20xx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报告中描绘了数学学科素养的构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2、研究背景
(1)基于对目前教学现状的分析与革新
一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二是我校学生数学水平、数学能力普遍较差,六大数学学科素养非常欠缺,不能很好的服务、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和他们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导致了数学的应用功能下降,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方面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凸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学习内容上强调现实性、生活性和富有挑战性;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评价上追求目标多元性、方法多样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是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需要。是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需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尽管已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所以,我们想通过该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数学素养的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
1、研究范围:本课题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平利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
其中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知识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抽象思维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社会实践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合理表述论证的过程,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本质的洞察力,引导学生积累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从而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感悟数形结合,感知事物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数学应用。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欣赏数学运算的流畅性,体会数学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要具有合理抽样的能力、数据提取整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要培养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意识,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正确数学观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指导实践活动。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资料收集法,谈话法等。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
调查研究法就是研究者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文献研究法是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方法。
(1)在研究课前,教师要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资源,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教学方案;
(2)在研究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
(3)在研究课后,教师要听取学生意见,认真进行总结,并且与课题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最后写出研究总结。
为能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我们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进行研究实践。分散,是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集中,是指在校内不定期进行教研课交流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大胆地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实践;同时积极参加上级各种教研课、优质课等的开设、观摩和讨论。我们将通过每次教研活动,着力解决该研究中的若干方面问题。
(四)、组织机构和分工:
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平利县中学“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的课题组,专家评议组:敖忠明,平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吴国鸿,平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黎孝华,安康市教学能手。王贤永,平利县中学德育处主任,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统筹,撰写研究方案、计划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统筹组织教改活动,教师的学习,技术培训和交流工作。课题组内成员为研究力量强,选用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扎实的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参与教师共同学习,深入探讨,不断反思,积极实践。
(五)、经费和软硬件环境支持:
学校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广大教师申报和开展高层次教育教学项目研究工作,并设有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资金,对承担的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按上级要求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对承担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在工作上做出适当安排,保证其有足够时间按时完成项目研究工作,在研究条件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取得高水平、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学校全力支持课题研究的开展,保证解决实验所需一切经费,包括各种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费、专家咨询费、资料印刷费、研讨会议费等;学校还对课题研究成果根据课题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六)、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学习阶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学习研究相关理论,查阅教学、教改资料,调查教学实际,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课题论证与设计,课题组成员分工。
2.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确立实施方案,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有关培训活动。课题组收集、分析、总结数据最后进行理论论证和实验论证,收集有关的教学案例,撰写论文。
3.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组织评审。
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3
一、课题提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程改革。其中强调改变学生方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习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改不断扩大,反思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几年来,指导学生反思成功之处,反思自己的不足,研究学习正确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反思和研究这一活动,探索学习反思的恰当方法和策略,及时对现有方法作出调整或完善,使学生的反思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反思意识、反思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二、课题的涵义
“学生学习反思”指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学习动机上自己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冲动,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积极参与创设学习的环境、自我寻找学习的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一系列以“自我反思”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主动地学会教育自己、发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的学习方式。学习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认知特征,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探索“指导学生培养学习反思的方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研究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学习落实效益: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反思学习,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落实效益。
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提出多种设想、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促进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人际互动与资源共享:学习反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协作与沟通的良好空间,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能学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资源共享。
4、通过多元评价,改进反思方法:通过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已有反思方法的利弊,从而改进反思方法。
5、养成科学态度和精神:学生在学习反思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培养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与学生的反思学习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学生的反思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较为有效的途径。
7、培养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数学学科实施“学生学习反思”关键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出发,唤起生反思意识,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意系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建构、自我提升。根据学生反思学习发展的特点,此过程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不同层面的发展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教师应遵守“学生反思学习三原则”,积极创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四位一体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反思意识、反思学习能力的全面形成。
1、充分认识学生学习反思中相互联系的五个发展阶段。“学生学习反思”从理论上讲应有五个发展层次,即“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发展阶段。自我认识是研究的基点,它可唤起学生反思意识的萌芽;自我调节是学生学会按自己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内容、进度、方式,以适应自已兴趣、爱好和认知方式等,以协调兴趣爱好、个性情感与学习目标之间的矛盾;自我监控指学生自我控制不良的学习作为和习惯,使学习的潜能充分发挥;自能发展是反思学习的最高水平和终极目的,从而达到“学会反思学习”的研究目的。
2、确立数学学习反思“三个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习反思必然使一些学生充分展显出自己个性和发展情况,也有一些学生的.发展因素是潜在的,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已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是开展学习反思活动的第一原则。
(2)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主体的内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容、进度、方式有自己决定和选择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问题,并自行设计或活动。教师不能强行让学生去做某项活动,或不能做某项活动,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向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主动地参加某项数学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而是强调教师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导、建议和激励的原则
在数学学习反思过程中,教师重视创设数学学习环境,设计各种诱发学生兴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断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建议、帮助,进行恰当的激励。
3、建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反思环境。
(1)开放反思。指有开放的教育思想,有开放的教学方法,有开放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开放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多的选择机会,学生才会有最大可能的反思性地学习。
(2)互动反思。指数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实现积极的交流互动反思,注重教学过程中多层次的互动评价和反思,有自我反思、小组交流、全班互动等。多层面的交流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表露出的他们的兴趣、喜好和个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反思性地学习。
(3)合作反思。指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其它人员之间共同完成反思性学习任务的一些活动。合作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利于学生作自我调整和自我反思。
(4)探究反思。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开展学习反思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以上四个方面在教学中应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4、实施学生学习反思的策略
(1)认识反思让学生认识学习反思的重要性和让学生学习反思的方法。以成功的学习事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学会反思学习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的反思性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因而方法的指导和反思习惯形成是关键的一环。学会如何反思要点,如何合理确定反思过程,恰当使用反思方法。
(3)目标反思让每个建立适应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体系,进行自我导向,让学生不断向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反思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建立自我奋斗目标,形成自我小组师生三层次互动的反思性目标学习。
(4)活动反思以趣味性的反思活动激发反思意识。学生反思意识的唤醒和形成需要兴趣和动机的引导,需要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保持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动机,因此有必在针对数学教学的特点设计各种学习反思的兴趣活动。
(5)情境反思。学习反思需要民主、平等、和谐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反思性常常受情绪的制约。创设学生敢于说话表达,勇于反思的教学情境,创设富有情感体验的情境,创设感受成功的情境等。
5、探索数学“学习反思”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发现合作反思点拨创新
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切入口,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反思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2)自悟自评自馈
此模式以自得自评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我领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结果的互动反馈。
(3)质疑探究反思发现
此模式以悬念和质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
(4)创新评价反思点拨
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然后开展各层次的评价的活动,引导反思,教师在各环节中仅作点拨。
五、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2、调查法:搜集有关学生学习反思现状调查及历史材料,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4、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二)实施步骤课题实验时间三年: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1、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学习讨论,进一步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观念,确定课题目标与课题内容,成立学校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调查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的现状,包括师生对学习反思的认识与观念、现有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分析对现状对研究的影响。制定更有效的学习反思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3、实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研究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研究数学学生学习反思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研究学生学习反思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研究数学“学习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
4、结题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六、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杜恩臣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杜恩臣:负责方案的制订,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李星:收集资料,做好建档工作
张以起:完成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高孟堂: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成书面材料。
七、成果形式
教师论文、案例分析等,学生探究、反思小论文、图片资料等。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目标、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
2、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子课题设计:
1、学习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可行性。
2、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3、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包括板书设计、习惯养成、位置移动、引导点拨、课堂总结……
5、开展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评价。
研究重点: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xx.2—xx.3)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xx.3—xx.11)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xx.11—xx.12)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部分教师理念异化为目标,在隐藏目标的泛化、扩大化与多维目标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却散。
(3)部分课堂过分地拉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4)过度地依赖学具操作、数学知识泛生活化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化思考缺乏,阻碍着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5)不少课堂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的现象和被弱化的趋势。
2、创新之处:
我们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与新课程密切接触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变活了,错误变多了,分数变低了”。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们从农村小学的视角出发思考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起来是很困难的。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体验性,很多家庭作业形式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变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的则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难实施见效。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往往由于学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无法亲历实践的过程,无法在操作中观察、分析和体验。动手能力弱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某些老师仍然迷信于题海战术,高耗低效,让学生练技巧出成绩,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当作彰显自己教学业绩的筹码。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阶段成果
总结出较系统的、可操作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切实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公开课xx年5月
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由单向发展向综合形延伸。竞赛、检测xx年9月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出区教学骨干2~3名。证书xx年6月
教科研理论成果突出,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篇以上。发表xx年12月
最终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体系,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影响。论文集xx年6月
培养出市、区教学骨干2~3名,区学科带头人1~2名。证书xx年6月
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居全区前列,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竞赛、检测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业引领:
聘请教研室领导等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我校做专家讲座,听实验教师的随堂课,进行随机检测,与其他学习的班级做比较研究。
2、优质团队:
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优秀一线教师组成。
3、管理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效率意识,促进师生发展;强化系统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规范意识,保证研究质量”等课题开展组织策略。探索实践课题实验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理论基础:
课题参与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等均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前期研究比较到位,已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获奖。
5、经费保证:
学校能提供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保证给予方便。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1)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我校数学教师一般都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而且每个班级人数较多,教学工作量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很少。平时作业设计单一化,甚至仅局限于使用课本中的习题以及与课本配套的教辅用书中的习题。没有认真地思考设计学生的作业,更难做到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怕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严重。綦春霞在《数学理论与数学课程改革》中说:单纯的训练甚至比停止训练更容易让人脑神经出现萎缩,对数学技能训练来说,单纯、机械、过度的训练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合理进行作业设计已成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深入,我们学校大多数数学老师意识到有效的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迫切的要求加入研究的队伍。
现实社会的要求。
(1)新课程明确提出: 有效的作业设计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课题组为增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我校数学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认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减少在教学时间和练习量上加班加点,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 备课、作业设计 切实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身心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在基础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数学作业的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这样既提高了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又提高了作业的效益。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借鉴国外的经验也将有助于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目标
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地完成作业为学生自主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通过有效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要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人、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文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3
一、选题依据
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主体意识推到极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爱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能力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道的过程。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
就我们数学教学而言,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了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索和发现锻炼的机会;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老人家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同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中浇涛出来的标准件。数学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性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种种。长期以往,我们有意无意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小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这几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多的实际问题,不是一个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必须寻求相关的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才行。
综合课程是力图实现所有课程的整合,其目标是培养个性健全的人,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性”等视为人的本性,概括起来,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潜力,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激发。综合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更注重学生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就开始重视个性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智慧,尊重儿童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主义教育家主张让儿童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力、求知欲、创造力。并积累学习经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更加关注儿童,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儿童中心论”、实验“活动过程”。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结构和建构过程不能简单的靠教师教,而要通过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因此提出了“发现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在注重教育历年上突破的同时,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试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美国强调的“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采用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方向,强调以形式4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另外,一些国家开发综合学习课,首先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外,让学生做课题研究是很流行的。在国内,这类研究虽然近几年才开始,但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红火起来了。据了解,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小学生搞课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有较多的学校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有别于成人的课题研究,把小学生的课题研究叫做“小课题”。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小课题研究中教师角色与地位;小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小课题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研究的重点:小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小课题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研究的难点:小课题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三.研究方法
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法、个案法, 分析法、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问卷、听课、评课、案例分析进行,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传统的从教材中学习数学转移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而且提倡多学科的综合学习,结合本子课题的实际,我们采用以教学试验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助进行研究。
四.研究成果
1、《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论文集
2、实验记录册
3、结题报告;
4、学生小课题研究作业
4、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
五.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8月—20xx年10月)
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选择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 (20xx年11月—20xx年7月)
培训实验老师,每位教师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及小课题有关的知识。做好实验前期的测试工作。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各种调查、做好记录,加强理论学习,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实验阶段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注重实验各阶段的过程调控,按时撰写实验阶段性总结。培养一批优秀实验教师,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作业,探索数学学习新模式。力争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儿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使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及业务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学生小论文、小课题演示文稿、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课题负责人谭冬梅从教以来,一直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对“愉快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进行过探讨,并先后参加了全区“九五”规划课题“动象教学法”的研究;自治区电教馆组织的“听算训练与测试”的课题实验;基础教育改革的北师大教材的实验;自治区地方课程数学科的“学科探究”一书的编写工作。曾被聘任为全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动象教学法”总课题组理论组成员。该同志有一定科研、组织能力。课题组成员都是我校各科的教学骨干,他们曾参加过课题的研究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例如覃灿玲主任曾参加自治区“目标教学”的子课题实验。周志勇主任曾参加自治区的“活动导学”的课题研究。梁洁霞老师参加全市的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二等奖。他们都是青年教师,没有太重的家庭负担,而且对科研有一股热情,因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为了课题的研究,我们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系统”。建立这个系统,一般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由以下六个环节构成:1、确定课题。在认真商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和需要提出学校的总课题,由教导处提出落实总课题的项目与实施原则,再由校长办公室评议确认;教研组分别召开会议讨论提出各科的子课题,经教导处确认。2、定人定责。子课题确认后,选出课题组长,由组长挑选成员组成课题组。各课题组集体讨论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组长制定总的科研计划,实验教师制定学年的科研计划。3、检查指导。教导处协调组织课题的实施,由分管校长牵头组织有关的各科的教研组并邀请上级教研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检查指导。4、审查验收。课题须按按规定进度实施,接题时上报可以研究报告和有关材料,由学校进行审查验收。5、研讨完善。审查验收后,由学校召集教研组负责人和各课题组长进行研讨评定,对疑难问题集体攻关,完善过程和结果,并对下学期课题提出建议。6、总结推广。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实验心得、体会、经验交流会,将一些好的经验和研究成绩较好的教研组的成果作为常规管理在全校推广。
2、参加者的理论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由教导处覃灿玲、李静、周只用三位主任、科任教师等17组成,其中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 4人 ,实验教师全部为三十五岁以下青年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其中大学本科生4名;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98%的成员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或曾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学校副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并直接参与研究。
2、实验 队伍强大,课题组成员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且有班级工作实践的、热心现代教育研究的教师骨干组成。
3、学校保证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各项条件,并承担课题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4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九、研究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XX
组员:XXX XXX XXX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5
编号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填表日期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研读教材能力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1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教学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河南省息县淮河办事处天丰路北段
邮政编码
464300
联系电话
主要参加者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预计完成
时间
一年
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证机关、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获奖、发表、出版时间
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
主持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
四、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材是界定与教师和学生中之间的纽带,因此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保证。以往老教材中有新知识的课前准备、复习或者过渡性内容。而新教材的新知识多以对话、情景展示、表格等方式呈现。这为教学探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是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等等,给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为此,我们认为,如何帮助老师读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对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当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材存在三种情况,
1、“教”教材。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以学会知识为中心的,此为教书。
2、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同步,是以学习对象为中心的,此为育人。
3、“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上几种理解和使用教材方式,由于我们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对教材认识不够,因此,在我们小学青年教师中第一、二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对于此项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包括教课书、以及练习册等,此外还包括老师用的教案、教学挂图、投影仪等等,我们课题所指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及新课标。
2、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探索出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出有借鉴性的案例,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涵盖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这保证了研究资料、数据及成果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老师系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分析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高效合理使用教材,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方法,使得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对数学规则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综合数学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教研水平,而且通过他们的研究带动了周围的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提高、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一批有反思力、创造力、科研型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2、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通过探索力求解决以下问题
1、研课标
1、1研读课程目标,新旧课程标准一样,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1、2研读新课程六大理念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c、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d、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e、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f、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1、3研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4研新课标“四基”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2、研教材
2、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理清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在小学阶段所处位置与作用,做到整体把握,既做到前后知识不脱节,又做到不重复。
2、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我们要仔细研究教材主题图或情境图所包含的信息,理解编者意图,认清主题图作用,根据需要选择。只有领会情境的编排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修改它、更换它,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3研读提示语,特别是小精灵说出的话。比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2、4研读例题与习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习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是例题的补充和延伸,我们要找到怎样合理的使用例题和习题。
3、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1集体备课
3、2教研
3、3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
(二)、撰写有借鉴性的优秀案例5——7份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案例分析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课例的分析介绍、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七)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1、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而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要阅读例题、解答习题,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面对数学教材,教师需要深入其中,以课标作导向,把握实质,解读好教材才能教好学生。
3、要学会活用教材。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
4、“进行学科专题培训——引领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梳理知识——科学分析学情——积极课堂实践”能够持续提高新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5、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高效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八)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课题选题,制定方案,确定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的申报及立项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研讨制定具体方案,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3、邀请县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做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3月)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研读课标,研读课程目标、新课程六大理念、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新课标“四基”
第二阶段是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主题图、情境图、提示语、例题与习题。
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备课、教研、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各成员将实验期间的数据、问卷调查表、学生作品、个人实验小结、实验感受、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
九)预期成果
1、论文
2、结项报告
3、案例
注:本栏可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系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并把理论知识积极应用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在教学研究方面,注重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课题组成员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都参与过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和基础保证。
(一)研究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每次认真参与课题活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想。
2、研究计划扎实。我们把研究项目逐步分解,制定研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3、研究资源丰富。
(二)研究制度及时间保证
1、明确任务,加强研训。利用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等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探讨有关认识,交流有关经验。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各年级各领域的学习任务中去,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一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注:本栏可加页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7月—8月
2
8月—9月
3
9月—10月
4
10月—11月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语
论文
张玉龙
5
11月—12月
6
12月—1月
7
8月—9月
8
9月—10月
9
10月—11月
10
11月—12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
张玉龙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xx年11月
2
20xx年12月
巧用主题图提高学生思维形象性
论文
张玉龙
3
20xx年5月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结项报告
王洪忠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备申报资格的申请人,须由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主持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等。
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主持人单位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九、县区教科研管理单位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专家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一、信阳市教育局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研究》于xx年12月27日向xx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确定为xx年xx市重点科研项目首批立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的练习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习,练习课与复习课中更是以练习为主,可以说,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目前国内小学教育界对这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研究解决,所以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研究”做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练习,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实践练习。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更具体的说,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则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有限的练习活动时间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教和学的实际效益。
课题的研究对象:
3-6年级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价值: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更为精细的认知发展结构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等。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我们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学生发展的特点来探讨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化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法、测验法和案例分析法);3、讨论交流法;4、经验总结法。(二)、研究原则:1、全体参与并突出重点原则。
2、趣味性和生活化原则。3、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4、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5、评价激励性和多样化原则。力求做到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
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完善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方法方面,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调查研究法,教研组长及分管领导走进课堂,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积极讨论、交流,寻求切合实际的练习设计方案,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名方向;案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要拿出优秀的作业设计个案给大家讨论、分析、完善。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从个体向全面有序的开展;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11月——2011年2月)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011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对当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3、总结提升阶段(xx年1月~xx年3月)
(1)收集各类研究资料。
(2)做好课题后期调研工作。
(3)对整个研究脉络进行反思、梳理,提升理论和实践价值。
(4)撰写课题报告。
(5)成果鉴定与推广。
七、预期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开放日教学观摩和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和方式;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汇报活动。
课题研究结束,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具体地说,可分为六类: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3~6年级练习设计精编;
4研究论文;
5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
6教后探讨总结。
八、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课堂练习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而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已经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专家和领导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实验,为实验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骨干教师、教研员和中心学校副校长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xx县中心学校本部,校内科研氛围浓厚,在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引领下,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学校对课题的研究也给予了经费、人力上的支持。参与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或教研领导,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都曾多次获奖。
另外,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校长室、教导处、和图书馆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
九、研究的组织管理
指导专家:xx
xx:xx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指导课题整体策划和实施工作。
课题组长:xx、xx
xx:xx学校副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课题整体策划,拟定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操作方案与课题实施细则,全面负责课题实施,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xx:xx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县级学科带头人,2006—2009担任《少先队文化与校园环境》省级课题研究负责人,该课题成果作为优秀成果在xx市教科研大会上作推荐性发言,主持课题实施工作,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
课题成员:xx、xx、xx、xx
xx:xx学校总务副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与整理研究材料;具体负责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xx: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xx: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六年级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xx: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具体负责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堂有效性练习设计精编、优秀课例展示、案例分析和教后反思,协助主报告的撰写。
开题报告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数学开题报告
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案例研究》(1102035)
开题论证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经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批准,邯郸市肥乡县第三中学张艳红申报的数学课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案例研究》已被列为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课题,课题类别为一般课题.经充分酝酿准备,写出开题报告如下,敬请专家审阅、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选题的背景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常见的数学思想为: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数学建模.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的思维价值: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致力于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对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里都提到了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而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没有思想方法这个概念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去逐步渗透.等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价值才能逐步体现出来.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
个教学目标,课堂上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讲课,为了做题而做题,并没有深层次地去思考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去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
思想方法,没有教会学生真正的去用数学思维的思考问题.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悄悄地得以完成的.离开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就会变
成无源之水.数学思想方法又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人
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始终应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显性的,而且每一节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
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隐性的,并且分散于各册教材的各章节中.教
师讲不讲,讲多讲少,对这一阶段的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对
思想方法的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随意性较大,有的教师常常因教学
时间紧,在日常教学中就不注意思想方法上的渗透,仅仅为了完成教
学任务而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其根本原因是部
分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对数学思想方法在数
学中的地位不明确.2.研究的意义
(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数学教学中
要把知识的生成放在首位,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亲身经历知识
生成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发
展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2)、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对本课题的研
究,各位老师在研究过程掌握了充分的数学思想的理论知识,又经过
大量的实践,就能更好的从本质上把握教材,能从系统的高度来分析
教材、处理教材.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会
更加的游刃有余.(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的有效途径,构建中学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序列,通过实践研究,对数学思想方法与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为此,我们提出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案例研究”课题,试图通过
对该课题的实践,探讨出适应数学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直至扩展到学习生活的各个
领域,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
要求的新型人才.3.课题的创新
(1)将数学思想方法生活化、简单化,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
进一步理解数学的精髓.(2)将数学方法的研究渗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让教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同时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
编排、组合、整理.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中的“思想方法”界定为: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
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
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改变当前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现状,其根本目标是立足于学生的长远
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益.让学生在知识层面、创造能力层面
和思维品质层面全面提高,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培养有较强实
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数学人才,实现人人获得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
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学习的重点将由现在学习知识内容而
转向学会学习的方式.(2)、本课题的研究,理清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与培养学生数学思
维能力的关系,探索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3)、本课题的研究,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探索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以及学习和实践数学思维材料的组织策略,数学思维
方法的运用策略,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策略,形成有利于学生思维能
力发展的有效方法,积累一些成功的、对其他教师有借鉴意义的经典
案例.(4)、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出一批教学水平高、理论水平强、科研水平好的数学骨干教师.2、研究的内容
(1)、数学思想方法材料的组织:对教材中的例题、练习的内容
进行取舍、重组、改造,为学生提供更具现实性、丰富性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渗透并
逐步揭示、强化对常见的数学思想的认识,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
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和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等,使数
学思想方法附着在典型的知识和问题上.同时,也在数学学习的活动
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转变当前中学数学教学
中,“数学知识的教学”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四、研究方法
1、提高数学教师数学思想方法的素养.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素养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认真学习、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广泛阅读这方面的著作与
文章,从中吸取丰富的理论知识,以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为本,指导
课堂教学.第二、研究现代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当前概况与发展趋势,努力
把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有机联系起
来的.第三、在教学中边钻研边实践边总结,用实践来验证学习的理论
知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可行性,从而教师可结合教学工作
实际研讨有关思想方法问题,努力从思想方法角度研究教材内容,认
识教学规律.课堂教学为课题实施的突破口,力图能在以下四环节中逐步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在知识生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4)、及时总结以逐步内化数学思想方法.五、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
报工作,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起草课题研究计划与实施方
案,并对之进行论证.2、实施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在日
常教学中落实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定期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改进,并整理分析,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活动总结、案例等.3、总结阶段:课题总结鉴定阶段.整理研讨、交流、心得体会资
料,进行归因分析,做好课题申报工作,完成实验报告和课题终极研
究报告.六、研究课题的保障
1.人力保障本课题主持人:本科学历,理学学士,教研组长,数学学科带头人.擅长研究与创新,发表论文10多篇,多次被评为“模
范教师”、“实验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县“优秀教师”、市优质课
评比中获一等奖、优质录像课获河北省二等奖等,曾主持研究校级课
题和县级课题.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本科学历的一线专业的数学教
师,具有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经验,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和雄厚的理论
基础,课题组成员由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和新课程教育科研培训,对教育教学的创新研
究都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独到之处.由于参研着全部为同一个单位的一线教师,很方便对问题及时的沟通,有完成本课题的较强的内在的驱动力.2.物力保障本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文献资料
丰富,教师全部配备有办公用计算机,硬件配备较好,资料齐全,可
以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我校的办公用微机上了宽带,还
加入了北京四中网校远程教育合作,通过上网我们可以查阅大量的与
课题相关的资料,为我们查阅资料提供了信息上的保证.3.研究经费保障学校每年经费的5%将用于实验教学,校领导
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的各类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科网站、各类
专题学习网站;还有每年购置的各种学习光盘素材与资源,都为课
题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七、研究成果
1、.研究论文《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学
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途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
透》.2、研究报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3、其他:课堂实录.八、课题组成员构成:
课题主持人:张艳红
课题组研究人员:陈志强、王世昌、杜社芬、王磊坡、张磊、柴
倩
档案整理:陈志强、张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在市立项后得到了学
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
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成杰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M],文汇出版社,20012、陈英和 《认知发展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23、沈文选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4、吴立岗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35、钱佩玲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6、张奠宙,宋乃庆 《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曹才翰,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