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堤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南县村级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动员会典型材料
(一)引领农民文化先潮打造村级特色文化
武圣宫镇龚玉龙 1308737912
3武圣宫镇东堤村现有人口1600人,耕地面积2592亩。近几年来,东堤村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各种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狠抓文化特色项目开展,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显著提高,既有力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创建,又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更提振了群众信心和文化素养,为东堤村发展迎来了新契机。
目前,村内文化娱乐活动项目主要有龙舟队、龙灯花鼓队、露天电影、农家书屋。3月27日动工的东堤村文化活动中心和东堤别墅农庄度假村总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建成之后将设有阅览室、桌球室、篮球场、排球场、健身舞蹈厅、棋牌室、游泳池、小型高尔夫球场等活动场所,目前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可于年底交付使用。
为了搞好东堤村文化娱乐活动,我们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会:
一、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东堤村虽然文化活动开展得好,但是一直没有特色,通过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镇文体卫站具体指导,我们选准以“龙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村支两委顺应民意,投入资金7万多元组建了东堤村龙舟队,并于去年参加了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的第二届“梨乡水 1
城魏都杯”全国龙舟大赛,获得第六名。舞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项目,但随着文化强国、强省、强县的步伐加快,农民在文化娱乐活动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作为传统文化,群众虽然喜闻乐见,亲临参与,但必须要与时俱进。例如我村舞龙队当时只会民间舞龙,时间长了,不但自己的队员厌倦,连观众也觉得俗套,于是我们请镇文化站长亲自教竞技舞龙和围龙地花鼓等表演项目,果然队员积极性提高了,群众观看率大大提高。
二、提升文化影响力,改变村民生活方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情怀。现在农民不光只讲柴米油盐,追求的是和城里人一样高品质的生活。现在的农业生产绝大部分采用了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劳动时间短,农民空闲时间多,一有时间,经常是聚在一起打牌,有的时候牌打得越来越大,就成了赌博,成为目前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大绊脚石。村支两委充分利用群众迫切希望加入龙灯花鼓队和龙舟队的心愿,对所有团员、队员做出严格的纪律要求:参加活动的不允许打牌赌博,活动期间不允许喝酒滋事,一经发现,立即予以开除;同时,龙灯花鼓队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经常性的训练、演出活动,让农民人闲心不闲。通过一系列措施,村里打牌赌博的少了,想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越来越多,农民文化品味越来越高,乡风越来越文明。今年正月初一以来,通过向各单位、企业、个人提供文化服务,至目前为止,共有营业收入23多万元,其中春节期间一个月就有21万元收入。对于像东堤村这样以农业生产为
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增收遭遇瓶颈的村来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既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村级文化名片。文化的软实力我们是深有体会了,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与文化的作用力息息相关。现在,村民聚在一起的时间多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深了,矛盾纠纷少了,群众的信心足了。在3月29日的农村清洁日活动中,就有50多名村民主动参与,将整个东堤村打扫得干干净净。群众对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工作也就更容易推进,这都得力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今年在春节期间,我们的竞技舞龙得到了市委书记马勇和县委书记徐德华、县长张运和的充分肯定,益阳电视台乡村栏目和南县电视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连续报道。自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以来,在外老板纷纷回乡投资文化娱乐事业。其中东堤村文化活动中心获外来投资100多万元,东堤村龙灯花鼓队获投资6万元,总投资1600万元的别墅农庄文化度假村正在建设当中。为了充分搞好以文化为龙头的主导产业,村支两委委托村里年轻党员黄发文到重庆考察学习了五朵金花模式,对东堤村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我们计划在今年8月份建成的东堤村文化活动中心,将以活动中心为依托,开展排球、桌球、象棋、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舞等项目的比赛活动,再增设一个农家乐休闲中心,提供休闲、娱乐一条龙服务,打造一个兼具避暑山庄功能的文化度假村,全方位提升村级文化内涵。
第二篇: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xx乡xx村是嵌于xx一级公路上的一颗明珠,距县城xx公里,依山傍水,生态优美,全村人口xx人。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葡萄产业经济发展迅速,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xx村文化活动室设有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信息资源共享室、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活动室等,室外设有文化广场,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走进xx村,映入眼帘的是靓丽整洁的一排排“小康楼”,处处彰显客家文化特色。该村自古龙狮文化底蕴深厚,现有26人自发组建的龙狮队,每年逢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都有龙狮表演,喜庆热闹之中向群众宣扬忠孝仁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农家乐式的城郊新村让来体验农家生活的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农耕文化的内涵。
为了充分展现乡村特色风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兴建了客家文化活动广场、创业阁及和谐亭,为村民、游客观看客家表演、品鉴客家文化和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并以此形式来警示人们,人以和为贵,才能和和美美,要自强不息,创业有为,才能走上幸福安康路。
为了提高当地农民的种植技术和文化素养,村文化活动室定期召开知识技能培训班同时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如,定期举办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关爱留守孩家庭教育培训班,开展群众有奖阅读等活动,进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如今的xx村村庄整洁,道路宽敞,村民和谐,村风文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特色景象尽显眼前,农民文化活动有了阵地,休闲娱乐有了场所,体育健身有了器材,来这里的人们好似走进了城市公园,流连忘返,村民们充分感受着文化底蕴的熏陶。
第三篇:村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简介
**乡**村文化活动开展
情况简介
**村文化广场位于村委会门前,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绿地面积200平方米。全村辖*社**户**人,耕地总面积**亩,人均**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丰富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底改变垃圾乱扔乱倒、污水横流、遍地泥泞的现象。该村于2011年结合新农村建设,投资**余万元建成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农村文化广场1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栽植云杉、红叶李等绿化树80株。文化广场现配套有标准篮球场1个、篮球架1个、象棋台2个、广场太阳能路灯4个及多部健身器材。广场绿化以云杉、红叶李为主,辅以黄杨、三叶草,形成绿色景观。依托农民文化广场,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活动:
一是两手齐抓,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村两委会坚持两手齐抓,在一手抓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乡风文明建设。2011来,投资**万元新修康居住宅*户,完成旧村改造*户,对全村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开展了以“柴草堆、粪堆、土堆”等为主的村容整治清理活动。建立了乡风文明公约,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设立村务公开栏和法制宣传栏,推进了民主治村,促进了和谐发展。
二是多措并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电影放映红红火火。
结合电影下乡活动,在村文化广场免费放映电影6场次,通过播放科技电影的形式加强了科普知识的宣传,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森林防火等乡政府中心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影前宣传,推动了我村各项工作。二是文艺演出异彩纷呈。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组建了**社火队免费给人民群众演戏,根据群众的喜闻乐见、实际生产生活,自编自演迷胡剧、小品、快板等节目12个,演出4场次,观看演出群众达400多人次,受到了一致好评,激发了广大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热情。三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围绕“健体提智”的主题,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篮球比赛5场次,象棋比赛3场次,农民书画比赛1场次,丰富了广大群众的农闲时节。
三是学创并进,开展农民素质提升活动。充分发挥农民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深入开展了以“致富星、守法星、和谐星、义务星、信用星”为主的“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以此来鼓励群众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励引导农民增加学技能、创新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共计培训220人(次),有效地提升了村民思想素质、创业素质、科学素质、健康素质、行为素质。
第四篇:孔家庄村关于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
孔家庄村关于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
资金的申请报告
县文化广电局:
我们孔家庄村位于柳林镇北一公里处,全村九个村民小组,509户,2009口人,耕地面积2439亩,分六个自然村居住。近年来,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引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全村面貌大为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富民政策的加大和进一步深入群众对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有了较为明显的期盼和渴求。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群众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普及科学知识,经村两委会研究,并召集全村党员干部以及群众代表共百余人讨论决定,修建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一处,2180平方米,总投资46万元。其中篮球场一处,门球场一处,娱乐屋50平方米,文化阅览室70平方米,健身器材和儿童活动器材全套,纪念亭一座,台球桌2台,乒乓球桌2台,露天建议平台一处;四周全部绿地和亮化。此项工程预计46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爱心人士捐助2万元,村委会5万元,资金缺口30万元。由于本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口较大。特申请贵局予以资金支助。为盼。
特此申请
孔家庄村村委会
2011年12月9日
第五篇:群众文化活动
本文试图从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中,老年朋友的参与占有相当比例的现状,来探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如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文化需求。
一、老年文化活动现状
由于自然规律使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辛勤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享受观及文化娱乐观念上都与以前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的生活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老年朋友所接受并以实际行动来践行。
新时期老年文化有了新的含义、新的内容,新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老年文化队伍(腰鼓队、秧歌队、时装队、器乐队、舞蹈队、合唱团、书画班等)层出不穷,大有弥补过去忙于工作、忙于家庭或受传统思想禁锢而忽略了的参与和享受文化活动权益之遗憾,大有与年轻人一争群众文化舞台的趋势。
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北碚区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的一些变化也“可窥一斑”。北碚区文化馆常年坚持开展活动的馆办文艺团队有8支,其中老年队员占多数(80%以上)的队就有 3支(以上数据不包括社区、乡村自发组织的大量的各类型群众文化队伍)。老年朋友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占了如此大的比例,这其中固然有年轻人忙于工作和兴趣爱好更新潮更流行,如上网、K歌、蹦迪、体育健身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老年朋友已经从过去封闭、保守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他们自我表现、展示的欲望也“与时俱进”越来越强烈。
诚然,老年人的表演技巧也许不如年轻人高、表演动作也许不如年轻人柔美或刚劲有力、化妆后的形象也许不如年轻人青春靓丽,但他们却越老心态越年轻(返老还童、不愿老不服老);越老越有理想追求(发挥余热、著书立说、学书法学绘画);越老打扮越花哨(敢穿红戴绿、敢描眉抹红);越老越欢笑(讲笑话、看小品、大笑比赛、笑对人生暮年);越老越爱唱(曲不离口、家庭卡拉OK、参加歌咏比赛);越老越会跳(交谊舞、腰鼓秧歌、健身舞);越老越红(情绪乐观、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生活越来越火红)。
既然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受众中的老年人都占了相当的比例,那么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就不能忽略这种现实。如何满足广大老年朋友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其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这正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当前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二、群众文化如何适应老年社会的变化
群众文化包罗万象,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间接地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通过人们广泛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植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等。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显示出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群众文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全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笔者试图从群众文化的三大基本功能,即“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精神调剂作用”,对老年文化活动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群众文化在宣传教化方面的作用在实践中已被社会证明,并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首先应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倡导科学与文明,反对封建和愚昧。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通俗、准确地帮助群众弄清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美化人们的心灵,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中,实现其社会使命。因此,群众文化在这方面就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接受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可以说政治学习)的途径在形式上有所减少。虽然现在各种媒体样式增多、知识信息成倍增长、不断翻新,但老年人受视力、听力、注意力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务事拖累等方面的影响,不可否认老年人在新知识、新信息的接受方面不如年轻人甚至有时不如少年儿童接受得快、接受得多。而群众文化活动则以其大众性、普及性、自发性特征,以不可替代的多样化形式起到宣传教化的社会作用。
北碚区文化馆戏曲协会骨干65岁的退休工人胡之荣同志,该同志在农村院坝表演节目曾被中央电视台07年2月25日的“焦点访谈”栏目报导,在生活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的曲艺、小品。通过百姓的口吻对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宣扬,如反映基层共产党员、村支书带领群众抵御2006年重庆市百年不遇干旱的方言故事《甜水井》;也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嘲讽鞭挞,比如反映家庭孝道观念的戏剧小品《三兄弟分家》等,就很能为群众所接受,在老年观众中引起特别的共鸣,对不孝顺儿女也起到警示甚至鞭笞作用。由北碚区文化馆创作编排全部由55岁以上退休老人演出的川剧《扇舞夕阳》,在重庆市群众文艺展演周中获戏剧类(老年组)一等奖,此剧本身就反映了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新鲜事,同时也很好地展示了新时期老年群体的风采。
河北唐山老年舞蹈队表演的《俏夕阳》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后,不光这群老年演员更加年轻充满活力,其后各地报道的老年舞蹈队、老年时装表演、老年合唱团等都呈蓬勃发展之势。
这些原来可能没机会或不好意思上舞台的大叔大婶们的表演以及对老年群体进行的宣传教化是直观可信的,其效果也不是直接宣读报纸新闻、政策文件可比拟的,这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所在。
2、教育传播、普及知识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基地的文化馆、艺术馆虽不是正规的艺术院校,也不承担为社会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学历教育。但他是人民群众接受终身社会教育的学习基地。积极开展知识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突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这是文化馆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采用老年朋友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多种形式,通俗地宣传科普知识,使他们在文化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加知识,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活动内容以及方式,应该针对这些好学的年龄大的大学生的特点来安排和进行。人到老年,经过生活的磨炼,对人对事的感悟都较年轻人要深刻
和细致,因此群众文化的各类培训应该重“写意”而轻“工笔”。舞蹈应着重强调表现出欢乐喜庆的情绪、动作整齐划一,而不必刻意强调舞蹈艺术独特的韵味;合唱团似乎也没必要太抠“气沉丹田”、“打开头顶共鸣腔”等意大利发声法,只要音唱准节拍齐、将情绪溶入歌词内容即可;绘画书法只要“意”到了、像就可以,而大可不必非要“工笔”到连植物的纤维人的眉毛都要画得清清楚楚才算及格;摄影作品似也不宜对老同志太强调“色温”、“构图”、“立意”,当然光圈、快门等基本技巧还是要讲究和注意。
总之,老年同志参加群众文化培训或演出、展出,主要不是为了“出名成家”,而是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切活动高兴了、满意了就行。所以我们的群众文化培训应该投其所好,文艺表演也要“量体裁衣”。
3、群众文化怎样调剂老年群体的精神
不可否认,由于各自的成长经历、学识修养以及具体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因此他们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与困惑。那么群众文化活动面对逐渐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发挥“精神调剂”的作用呢?
对老年工作有研究的同志曾经说过:“心宽使人精力旺盛,气宽使人阴阳平衡,趣宽使人陶冶情操”。有了心理健康,才有身体健康。有了身体健康,才有情趣。情趣产生于爱好,爱好必然有其乐。乐,使人越活越年轻,使人轻松愉快;乐,使人生活丰富多彩,使人情操高尚。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更多地老年朋友参加到广阔的社会活动中来,参加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我们要创作、编排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让老人们从繁重的家务事和烦心的恩怨情仇中解放出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快乐,获得青春,获得健康……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年社会,其社会形态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都越来越重视老年工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随着老年朋友观念的更新,使老年人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欣赏,而是要求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老年文化已出现由观赏型到参与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转变,这些都给老年文化带来了勃勃生机。不可否认,老年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方面,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倡导,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的各地文化馆,也应尽其所能,将老年文化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满足老年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老年文化的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