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纲要

时间:2019-05-13 09:4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七届六中全会纲要》。

第一篇:十七届六中全会纲要

党十七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吸收和反映,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和各方面智慧制定好文件,使之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会议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第二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全文

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大会首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即指导思想,加入十六大确立的“三”,注意没有“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要求”)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改革开放“三大目标”):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三大主题”)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论断”,“一路一体”,该条写入了党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提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意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次提“科”)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四大原则”,该条写入了党章):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大发展目标)实现: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②全社会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③自身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做到):①把握发展规律; 1

②创新发展理念;③转变发展方式;④破解发展难题;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人为本必须做到):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②发挥人民首创精神;③保障人民各项权益;④走共同富裕道路;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三个协调”)。(“五个统筹”)统筹:①城乡发展;②区域发展;③经济社会发展;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三大关系”):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利益(“三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大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原则: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辨证关系):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以前是又快又好)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四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江十六大)、生态文明(首次)),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三“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要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三个坚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建设六大任务:(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措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9、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四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更加牢固。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

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

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第三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文化兴则廉政举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武定一中 政治教研组 蒋兴旺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在党的全会上再次将文化作为主题,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思想,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不断延伸、积淀、传承,形成了中华文明优渥的资源宝藏,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应植根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中汲取精华。文化的繁衍贵在传承。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潮流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侵入造成了中华民族自然历史的断层,中华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作为民族灵魂的文化传统时常处于休克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个负面的信号带给执政党很大的考验,即“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在逐渐减弱,中国社会正在物质化、碎片化。”而这种信号正以一个个道德悲剧反馈于世,即“三聚氰胺、动车出轨、瘦肉精、地沟油、小悦悦”及社会群体事件的不断上演。这种状态下,如果不积极的寻求构建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长久以来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误入歧途。此次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要解决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明确内涵及其社会性质明确归属感等等问题,社会可以未定型,但社会理想不能不明确。“从经济崛起到文化再造”,这是我们党面临的新使命。《南风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应时刊登了这篇《从经济崛起到文化再造》的封面报道,其中有一句话将文化再造的深层意义解读得十分到位,“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市场‘无形的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淀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这‘无形的心’,才是推动民族发展的根本。”

有人说将文化再造与廉政建设联系到一起,未免有些牵强附会,其实不然。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廉政建设中同样具有独特作用。在我国,廉政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曾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而欧阳修的《廉耻论》到郭允礼的《官箴》,后者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来,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

发展了一系列廉政文化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形成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在迈入文化时代的历史转折期,执政者或是理论学者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大致的范畴不离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建立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必须要有坚强的廉政环境做后盾,廉政建设也只有在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

发展文化、建设文化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必须要贵在经常、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把它当成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来开展,不能只局限在某一时段,为了迎合国家政策或经济发展需要而实施。又或者说国家下步的发展计划和发展的重心不在文化建设上了,那么文化发展就不重要了,不需要了,这都是不可取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适时隆重召开,无疑给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送来了一股催人奋进的东风,而且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全会指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且把这个任务具体化为:指导思想、现实信念、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的提法发人深省。

全会同时也提出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更是值得我们这些从事文艺创作的人群深入领会。

文化隶属于上层建筑,也是各种思潮博弈的最直接载体。近年来,表现在我国的文化领域,在空前繁荣的大好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潮和乱象。主要表现为崇高精神的缺失。民族气节、理想情操、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等等这些曾经集合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指向的普世价值观有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全盘接收西方价值观等漠视国家前途命运的错误思潮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让人忧虑的也是我们最不容许发生的是这种消极力量在我们的青年一代身上的蔓延。胡总书记早在今年七月份的讲话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抵制庸俗、低俗、恶俗之风的指示,也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问题敲响了警钟。

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应是只注重文化产品的数量和丰富度,或者只注重娱乐消费的“满意度”,更要注重作为一个民族精神最大化体现的艺术质量和含金量,这里包含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改革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那些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步伐,极大提高全民族的爱国热忱、法制意识、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先进文化的时代之音。这也是我们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保障。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成员,摆在我们每一位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在努力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锐意创新的同时还要自觉抵制各种消解民族精神的不良倾向,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服务社会。

第四篇:2011十七届六中全会试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相关内容试卷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5′×4)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 2011 年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 北京 举行。

2、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3、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4、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自觉把文化繁荣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二、选择题((5′×4)

1、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ABCDE)A、到202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B、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C、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D、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E、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是(ABCDE)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B、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 C、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

D、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E、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哪些方面作出工作部署(ABCDEF)A、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B、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C、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D、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E、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F、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一是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需要着力研究解决哪些问题(ABCDEFG)

A、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B、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C、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D、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 E、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 F、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G、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三、简答题(10′×4)

1、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答: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四个更加”的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更加”: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四个越来越”的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三个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个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问答题(20′)

1、请联系您的工作和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十七届六中全会演讲稿范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90年的风雨洗礼,留下的是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让党旗永远飘扬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国家出谋划策。下面由我和郝仁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最近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先是会议概要,这次会议的召开时间是2011年10月15日—18日,地点是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参会成员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会议主要内容及主要精神 :

首先,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其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此外,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因为本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就是关于文化建设,所以在介绍文件之前,先和大家学习一下什么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它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机关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下面就咱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校园做一下文化建设的介绍。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就连咱们的党支部也存在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比如前两周举办的参加文博会和国家博物馆钱学森事迹展之行…….都是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呢,或者说它的意义何在呢??

文化建设意义在于:教育建设有利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够促进社会的整体性发展。

存在问题:1.现在中国在文化简史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束缚,至少在上层建筑可以这么说。2.同时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造成脱离状态。3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世俗化的思想传入中国,拜金主义严重,传统文化的精髓无法与市场文化相抗衡……国民处于物质丰富,精神空虚的状态,急需相对应的文化建设来解决这个问题。

好了,估计现在大家都对文化建设有一定了解了吧,下面我们就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大家进行一下共同学习和探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1、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此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3、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很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3.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4.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5.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

(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

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三)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四)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文艺工作者都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

(五)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六)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

(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二)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

(四)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

(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六)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一)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二)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要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一)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

(二)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确保文化阵地导向正确。

(三)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

(四)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下面看看其他专家是怎样对此决定进行解读的:

周文彰:《决定》充分体现了党在文化上高度自觉和政治上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李君如: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造血”,文化强国的建设不是简单完成文化传承的问题

张颐武:《决定》具有很强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杨金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从专家的解读可以看出,此次决定对我国建设与发展,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最后,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否要反思,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自己的文化修养

1.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2.要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思想动态,领会党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和努力方向,向着党指出的方向来走

3.在学习工作的时候才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出更好的成绩。

。。。

。。。

今天我们对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讲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载十七届六中全会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七届六中全会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体会得 大可乡中心小学 四(2)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

    十七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

    学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实验1001刘博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的......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现状,及怎样改善问题。我们平常应该多关注时事政治,从而发现问题,并思考怎样解决。 此次中国共产党第......

    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总结了历史经验,并对未来五年的事业做出了规划,这是历史的大会,胜利的......

    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思想汇报

    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2011年10月15日至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会充分肯定了自当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所取得的瞩目的成绩,一致认为,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