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刘玉珠司长2012年5月30日在“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09:5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部刘玉珠司长2012年5月30日在“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部刘玉珠司长2012年5月30日在“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文化部刘玉珠司长2012年5月30日在“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开拓思路奋发有为

不断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在“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

——文化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2012年5月30日)

文化产业是我们文化建设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以来,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逐渐取得了共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包括我们新闻界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应该说发展势头很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显现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按照部党组关于要打造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平台建设的思路,我们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据统计,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同期GDP的2.75%。过去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各类规划和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产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过去五年,文化部先后制定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 1

倍增计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并参与制定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制定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有关部门将西部地区有关文化产业门类纳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出台了《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动漫企业进口动漫开发生产用品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等配套税收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中央各部门、各省市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出台一系列发展规划和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切实保证。

二是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大大提升。从2004年至2011年,文化部先后命名了四批200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批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首批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强化管理,引导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服务,国家级园区、基地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催生出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扶持、发展壮大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和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0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两年来,已经累计支持文化系统304个项目9.21亿元。围绕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09年以来,文化部先后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建立合作机制,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积极扶持文化产业,截止到2011年底,部行合作机制下,累计实现187亿元的贷款投放。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和债券融资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011年,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逐步建立文化企业上市辅导培育机制,截止2011年底,在沪深两地上市文化企业累计超过50余家。截止2012年2月,文化企业累计发行各类债券达到379.94亿元。与此同时,以保险支持文化产业试点工作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投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各类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文化产业的态势基本形成。

四是动漫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五年来,文化部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团结协作,制订出台政策措施,搭建平台,举办活动,直接有力地推动了动漫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推动动漫产业发展;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是6.91亿。出台了《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配套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税负;组织评选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实施国家动漫精品工程,扶持和推广了一批优秀原创动漫作品,支持了中国动漫走出去,加强了理论、人才、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和知识产权

保护工作。目前,我国动漫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在文化品质、产业规模、技术应用、科研教育、社会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五是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五年来,文化部从投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信息服务等环节着力,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各项平台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陆续在各地投资建设了13个动漫公共技术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保障。依托中国文化产业网,建设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和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联合有关部委成功举办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会展节庆活动,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交易与合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实施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一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投融资业务和专业技术人才迅速成长起来,我国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文化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也进入了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时期。我们紧抓这一历史机遇,按照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定位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战略部署的要求,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向全国文化系统印发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为文化系统“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二是组织评选中国文化

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通过评选、宣传、提供资金支持,激发动漫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扶持和推广了一批优秀原创动漫作品、创作者、形象、品牌和技术成果。三是在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十七大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成果展”,为激励广大动漫工作者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深受群众欢迎的动漫精品,推动我国动漫产业不断做强做大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通过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七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和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节会,有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交易与合作,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回顾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通过这五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文化产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建设的逐步推进,文化产业必将进一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离支柱性产业还有不小的距离,文化产业还存在着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知名品牌缺乏、经营管理、文化创意人才短缺,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地方还存在着盲目上项目等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进一步开拓思路,奋发有为,不断地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第二篇: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六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臶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刘玉珠认为,这种提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90年来,不断地以思想文化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今天,从传承和弘扬五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党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执政党,是一个成功的建设者。”刘玉珠说,文化是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精神旗臶,全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目标。应该说,全会的《公报》和会议的《决定》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一个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全会。

全会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党根据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来的奋斗任务和目标。这对具体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来讲是一个让人振奋、同时又倍感有压力的目标。因为在我们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的进步是广大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提出的新需求,作为政府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来讲,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呼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精神和文化消费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应该按照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双轮驱动,来建设我们的文化。

全会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怎样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承担起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责任,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把全会的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使全会的精神能够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当中来,而且政策措施又符合文化产业发展和我们政策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让我们的整个国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够享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给大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精神文化享受。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和立刻行动的。提高我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主动地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这是我们当前一个的首要任务。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各项改革与发展,都具有宏观方面的要求。要把宏观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各个部门应密切配合,根据现实国情和各地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将全会精神落实到政策当中,这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形成文化的自觉。

刘玉珠表示,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很重视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文化事业上探索了一条怎样在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方面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道路。在这个方面,我们摸索了很长时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在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怎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文化市场逐渐兴起和繁荣,有关部门认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做法,这应该是对文化发展与实践的深刻总结,符合当前文化责任发展的客观实际,同时也是能够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方面的需要。

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文化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刘玉珠表示,这个理论创新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丰富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以使它对实践的指导也更符合实际。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对我们从事文化创作、文化管理和文化经营活动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二

杨金海:六中全会吹响中华文化复兴的号角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8日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他认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公报》对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这不仅鼓舞人心,也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文化复兴是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后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会议不仅吹响了文化复兴的号角,同时也吹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

杨金海提出,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标志着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代以来,由于受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我们的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怎么样振兴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新路何在,一直是有识之士在探寻的问题。这种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太平天国寻求基督教文化到改良派的改良主义文化,直至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都是不成功的。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许多有识之士进一步从思想文化上反省,认为中华民族不仅应该学习西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更多的是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特别是十月革命之后,中国有识之士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此中国的文化建设才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们党成立后,十分注重先进文化建设。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和内涵,那就是要建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等;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先进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次会议进一步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把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使得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点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当前形势下,党提出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等提出的。文化不自信是有历史原因的,客观上是“三座大山”长期压迫的产物,主观上是我们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由于落后而形成了弱势文化心理。从清朝末年到现在一直在争论“中体西用”,后来又争论“西体中用”等等,争论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心理问题。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外交,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怎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何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理?一百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创造我们的新文化,改革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近30多年来,我们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政治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的成果,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要发展,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战略和策略。六中全会比较完整地对此进行了论述,这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方向,而不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方向,更不是要回到封建主义的文化。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对整个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如何实现这个战略?对此会议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要求脚踏实地的推进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等。其中,“文化走出去”不仅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中国现代文化,要给世界人民展现一个现代的、光明的、美好的中国形象。总之,通过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不仅能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能引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

齐勇锋:建设“文化强国”两重背景五个标准

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此次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具有两重背景,今后衡量中国成为“文化强国“有五个标准。

齐勇锋表示,中央提出“文化强国”的目标有国际、国内两大背景:

从国内层面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后,使得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清晰,这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国际背景来说,当前面临国际经济危机二次探底,出现了失业率高企、贸易萎缩等问题,中国在经济危机当中一花独秀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软实力发展还不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面临国际秩序重建当中,我们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谐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的国际影响力还有限。中华文化可以弥补西方文化当中单向思维、个人主义等缺陷,通过发挥我们的软实力在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为克服金融危机做出更大的贡献。

齐勇锋认为,“文化强国”应该有五个标准来衡量:一是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高度繁荣,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作品和节目,而且这些作品不断涌现。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文化企业的经济规模应该占到GDP比重的8%到10%左右,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三是文化人才辈出、济济一堂,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形成有中国风格、国际表达的文化艺术流派、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四是文化版权贸易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文化贸易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当中发挥作用。目前的国际议题主要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后,应该在议题的提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四

张希贤: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的四大时代亮点

●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

●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

●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

●六中全会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导张希贤教授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决定》共有四大时代亮点。

亮点一: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

其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设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反过来,文化又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影响与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正像“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繁荣与知识分子的“漫游政策”的时代特征、“宋词”“阴柔的美”的气质,反映了宋代“山河破碎”的时代景象一样。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要反映和服务这一时代主旋律。

其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封建社会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集权政治,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产生了以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基点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否定与飞跃,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文化与市场经济相对应,这是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建设的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于中国人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型文化与新的道德规范。这种文化,是对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时期文化的历史性飞跃。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上是用这种新型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其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核心是以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指导的,以科学的理论创新推进文化创新,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滚动式发展,统一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 新实践。

其四,是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科学协调发展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化精品与大众文化协调推进;四大基层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农村乡村文化、国企民企外企微企之企业文化、校园军营机关事业单位之“单元文化”——同时并举,专业文化教育科研医学队伍与广大群众同时从事伟大文化创造;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与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双管齐下”;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现代文化创造竞相绽放的科学发展的新文化。

其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努力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臵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与繁荣。

亮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

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首先是要反映、服务和促进13亿中国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致力于的伟大创造。这一新文化,是对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和各种基本权益理念的伟大创造。人权本无阶级性,但在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其不同政治精神的浸润,“人权”就富有了阶级性。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几乎天天向中国喊所谓的“人权”,殊不知自己的“人权”就是建立在时不时侵略别人,欺负别人,践踏别人人权基础上的“人权”。当代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人权,努力追求人人平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努力实现和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一新文化,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为之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之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之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这一新文化,需要构建三支队伍合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体系。一是党的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原动力”队伍建设。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亮点三: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

如何正确地认识、科学地建设、创造性地运用和有效地管理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使其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是对东汉蔡伦造纸、形成“纸制文化”传播形式以来的历史性飞跃。其次,网络文化又是文化大千世界,什么样文化都有,有资本主义的、有社会主义的、有黄赌毒的、有造谣惑众诽谤的、有色情和暴力的、有讹诈欺骗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些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和谐文化,进行了包围、进攻和“蚕食”。既然如此,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努力和大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历史使命。

我们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民主文化,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公共财政经费公开,在网络上大力发展,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监督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政务行为,建设勤政廉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政府。二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积极推进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各方面文化艺术作品的伟大创造,推动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走出国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新成果,进行广泛的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亮点四: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世界文化潮流有一个规律性,那就是世界各国跟着世界前三名走,前三名引领世界发展潮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前三名,世界就跟着资本主义的感觉走。社会主义处于前三名,世界各国就跟社会主义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较量,终究靠实力说话。经济发展是实力,是火车头,是“牵引机”,“牵引”世界经济发展。发生“牵引”影响的是文化。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名,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国将达到世界第一位。所以,就有了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奔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整合各种文化资源与文化力量,启动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步伐,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奔向新中国成立100年,通过深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再创造和集成创新,第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梦想。

其实,近代中国以来,中国的文化建设有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个历史建设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中国人民从1840—-1949年,用了100年的时间,在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始终围绕着时代的主题构建与创造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文化。到了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第二个历史建设任务是: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文明富裕”。这第二个文化建设任务,如同走过的第一个路程一样,也经历了复杂的建设历程。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阶级斗争扩大化”政治文化的错误与曲折。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三十余年的大发展,在继承和创新红色文化中,在批判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中,在与各种“西化”思潮与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博弈中,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再次扬帆启航,为着奔向建党100周年,奔向建国100周年,实现文化强国富民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吹响了向“百年进军”的文化号角。

现在看来,从传统的中国到现代的中国转型,从传统的中华民族到现代中华民族的转型,从中国传统文化到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最少需要200年。前100年,1840年—1949年;后100年,1949年—2049年;一方面,显示 了两个根本不同的文化建设任务;另一方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波澜壮阔、曲折艰辛的两百年文化转型历程。这200年的社会转型,是我们考虑所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就连祖国统一大业问题,都需要放在这两百年的进程中给予通盘考虑。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会有历史的依据、现实的依据,民族的依据。

面对两百年的文化建设任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深感使命庄严、任务神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此,必须牢记使命,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聚焦十七届六中全会在线访谈系列之一 实录:严书翰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0月11日上午9:30,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访谈。

社会稳定需要核心价值体系来支撑

[主持人]:刚才也提到了,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而且可以说一次提的比一次高。如何理解中央这么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呢?

[严书翰]:时间过的很快,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整整已经开了五年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重要的提法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应提出来的。从2006开始,为什么第一次在六中全会《决定》当中出现,就是因为任何社会要稳定发展必须要有价值体系来支撑。这一点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有些国家不这么提,但事实上也存在着价值体系支撑的问题。所以自从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在一起的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任务。

[严书翰]:我们党为什么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们国家这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当中,它的本质体现,起着引领作用。在这里,我想这五年时间已经过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好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在分析这些好的经验和成功经验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里我重点和网民交流一下。因为我们党已经非常认识到,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空间,人们用虚拟社会来加以概括。可能大家没有想到,虚拟社会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进入中央文件,这说明我们党已经非常重视对虚拟社会的研究。现在我们提出要优化虚拟社会。优化虚拟社会是怎么优化呢?实际上网民们如果重视学习党的有关文件就可以知道,我们党提出要优化虚拟社会,要建设好网络文化,大家知道,建设网络文化有硬件建设、有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我认为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它靠投入,靠我们政府重视,但是软件建设,我觉得这是要靠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软件建设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处在非常重要的位臵,所以,它是可以起引领作用的。

[严书翰]:所以我们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的时候,不能仅仅把眼光停留在对现实社会的作用,应该看到它在虚拟社会当中也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两大实际”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

[主持人]:听了您刚才提到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是联系在一起的。网友提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丰富内容? [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根据我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当中的论述,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层次、五个方面。第一个层次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个层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个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严书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可以用四个层次、五个方面的内容来概括。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作为执政党,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的最大实际,我认为要把握两条:第一条就是当前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条就是我们有13亿人口。我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内涵这么丰富,其实我们总结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加以总结的。所以,正因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因为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正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多层次的结构。所以,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就不能搞一刀切,用一种标准、用一个模式来推进。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那么丰富,我自己在学习之后得出的一个体会。

改革深化期 把握好文化发展四点重要性

[主持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哪些现实意义?

[严书翰]:这个网友很注意看报纸,这个提法是最近我们政治局开会,要决定召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当中的一段话,就是对我们当前所处的什么时期的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就是当前我们是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就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有哪些更特殊的意义,这确实需要我们把握。

[严书翰]:我想,当前我们处在这么一个特殊时期,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当中所说的,“当前处在社会变革期”,处在中国社会变革期这个阶段,我想我们应该把握住以下四点。

[严书翰]:第一,当前文化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为什么现在对文化的需求,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期盼越来越高,关键第一条就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严书翰]:第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很多网友讲到综合国力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GDP,当然现在能创造GDP的不仅仅是一二产业了,文化产业,像西方发达国家,比如以美国为代表,它的文化产业早就超过美国GDP的一半。

[严书翰]:第三,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文化支撑、价值支撑,大家越来越看到了。

[严书翰]:第四,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热切的愿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黄金周出游的人这么多,我看很多人是奔着一些旅游地点,它有很多文化底蕴,了解我们传统文化,了解红色文化。

[严书翰]:我们把握了这四点,才会深刻领会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严书翰]: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第二个代表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我们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才能体现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大特点:鲜明性 导向性 包容性

[主持人]:刚才从您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迫性、重要性、基本内容有了一些了解。网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严书翰]:这个问题也是提的挺好的。刚才讲到,可以这么说,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任何社会,不管它的制度如何,它这个社会要存在,要稳定和发展,都需要有价值体系来支撑。有些国家虽然嘴巴上没有这么说,但是实际上存在着这种情况。当然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存在不同的内容。比如有些西方国家,它的价值体系内涵就是指宗教,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那种价值体系。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基本的特点或者称之为最鲜明的特点概括为三条:

[严书翰]: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我们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四个字,这不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就是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不同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严书翰]: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大家知道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多样性,或者我们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这个国家,由于我们全方位对外开放了,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这样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我们可以起引领、起导向作用。这就是我讲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二个鲜明特点或者第二个基本特点。

[严书翰]: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我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看出,它的内涵包括四个层次、五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要求或者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包容性是很强的。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领不等于代替,导向不等于包办。这就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包容性。

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两个着力点”

[主持人]:网友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准着力点很重要,但是有好的途径和抓手更关键。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严书翰]:这个问题已经提得比较深了。是的。有一点我要说一下。虽然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正式提法是在五年前十六届六中全会才正式在我们党的文件中出现的。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在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仅仅是五年前才开始,实际上从建国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实际上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就包括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动和建设。

[严书翰]:总结这30多年来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尤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来看,确实抓住着力点是很重要的。着力点我们用通俗话来讲就是抓牛鼻子,就是抓住 某一个时间段内的主要矛盾。我认为从近几年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看,抓这么两个着力点是符合我们国情、党情和社情(社会情况)。

[严书翰]:是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才讲到,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整整探索了60多年,我们终于找到这条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引领中国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康庄大道。

[严书翰]:大家知道,总书记在七一讲话当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今天我们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四位一体了,它是旗臶、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所以,我们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共同理想进行教育的话,就能够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能够形成最大的凝聚力量。所以,在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有各种各样的群体,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说,有些群体不一定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它赞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才讲了,可以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能够形成最大的一种凝聚力量,这是我们要抓的第一个着力点。

[严书翰]:第二个着力点要抓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我们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次、五个方面的内容的时候,虽然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处在最低层次,当然最低层次,我认为实际上是最基础的层次。我们千万不能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好象是处在第四个层次,它就不重要。实际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一旦被亿万人民所接受,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刚才讲了,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样的也可以形成最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当前我们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进入关键时期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党的文件表达、表述我们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它是用“两期并存、两难问题”这八个字来概括。什么叫两期并存?当前我们处在发展重要战略期、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什么叫两难问题呢?就是当前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两难性质。两难,简单地说,既不能这样,又不能那样。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处理这些当前出现的社会问题、出现的一些前进中的困难,我们既不能回到1978年前搞计划经济那一套,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地照搬西方国家那一套来解决。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西方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曾经遇到我们中国当前遇到的这么一些问题。因为工业化带有共性的,所以,有些西方国家应该承认他们在工业化中期遇到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还是很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功,我们要研究,可以吸收、可以借鉴、可以研究,但是千万不能照搬。为什么?因为我们国情和他们不一样。所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认为从我们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着力点。所以,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严书翰]:我也经常上网,很多网民对我们社会一个很集中、很突出的问题是很不满的,这就是诚信缺失,我想,克服诚信缺失的有效办法就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当初我们在学习“八荣八耻”的时候,有的人认为这“八荣八耻”提的很具体,认为并不那么重要。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两期并存、两难问题的时候,第二个着力点我们是应该把它牢牢地把握住,这对我们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刚才讲着力点是我们要把握这两个。

[严书翰]:有效的途径和抓手肯定是不止一个,但是,根据我这几年搞调查研究,到一些地方采访典型的一些案例,我就感到,以下这两条,我认为作为一个抓手和途径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落实,贵在坚持。这两条途径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落实,实际上我们党的文件很早就提出,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为什么这么强调国民教育?国民教育是解决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素质提高的问题。所以刚才讲到把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民教育当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落实,要落实到国民教育当中。另外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搞了三十多年,而且有一套办法,就是说,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也是重在落实。实际上这种重在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严书翰]:比如最近我看到网友对我们新闻界开展的一个活动叫“走转改”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个方向是很好的,这个也是具体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好的抓手。但是我觉得“走转改”不仅要在新闻界坚持下去,应该推广到其他系统,也要坚持下去。所以我刚才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二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其他不重要,我讲着力点总是有先有后。另外,有效的抓手和途径,我认为就是重在落实,贵在坚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主持人]:网友提了一个关于民族精神的问题。他说,近几年我国大事要事好事特别多,从抗震救灾,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从庆祝建国60周年到庆祝建党90周年,应该说应对和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是我国民族精神洗礼和升华的一个过程,您怎样看待和总结抗震救灾精神以及举办奥运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还提了一个问题说,在经历抗击汶川特大灾害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世博会等盛会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哪些新的发展?

[严书翰]:这个网友提的很好。近几年我们国家大事要事好事多,虽然有些网友很年轻,但是赶上了这几年,我自己也是从中经历过来的,我印象是非常深的。

[严书翰]: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我们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论述当中有一个提法,可能很多网友不太注意,实际上这个提法很重要,不要疏忽。因为这个提法是和网友提的问题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是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提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党的十七大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点、应该怎么推进,都有很具体的论述。比如,从党的十七大对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提法当中就指出了,这个提法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包容性在什么地方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该是继承中华文化,同时又和我们当代社会相适应,又同现代文明相协调。

[严书翰]:大家知道,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一种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概括。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经历了这几年的大事要事和好事,从抗震救灾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从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纪念我们党的90周年,一次一次的重要活动,以及我们对这些重要活动的总结,形成了很多精神。比如汶川精神、玉树精神、奥运精神、世博会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实际上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提法。当然我们在此之前,我们党对各种各样的精神都做了概括。比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还有建国以后的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等。所以,这些就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极大的包容性,它继承了我们中华文化,又和当代社会,比如刚才讲了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等,这都是当代社会才出现的,又同现代文明相协调。现代文明,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等等。

[严书翰]: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历经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建国60年、建党90周年的活动之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用榜样的力量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主持人]:网友说,近年来推出了大量的时代先锋人物,以及连续举办了好几届道德模范的评选。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极大的推动。媒体报道的“双百”人物,也就是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些先进典型的宣传有什么示范意义?怎么看这些宣传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的作用?

[严书翰]:网友提的问题越来越具体了。我们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就是“双百”人物的评选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刚才我讲到了,在分析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基本特点的时候就讲到了它具有导向作用,这些做法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大家知道,很多人参与,花了很长时间,评出了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实际上我想我们为新中国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富强繁荣做出贡献的何止这两百位,这两百位是代表,但是他可以起示范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个活动,亮出我们的标杆、亮出我们的榜样,这就是现实意义。这种做法实际上就充分发挥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作用这个功能。

[严书翰]:在这里我还要再强调一下,“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我是评价很高的,因为我前面讲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我们13亿人共同都是信仰四个层次中的某一个层次,应该是有多层次的,在这个多层次当中我提到了,思想道德建设虽然是处在第一个层次,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很基础性的建设。前一段我们新闻媒体、主流媒体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这两百位英雄模范人物,我认为这个做法的意义要远远超过我们树这两百个英雄模范人物本身。实际上我们刚才讲到也是找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抓手。把握“两个聚焦点” 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持人]:网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前面您谈到了在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着力点这样一个问题,这主要是从实践层面上讲的。从理论层面上看,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没有需要把握的重点和着力点?

[严书翰]:这个问题提的还是很尖端的。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中的一个难题、难点,但是也是一个重点。我作为中央党校教授,在中央党校讲课之后,很多学员给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当然这个问题是很难的。我也注意到,广大群众和网民都有这么一个想法,或者都有这么一个说法。他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丰富,这几年我们党的文件概括的也很准确,这都挺好的,但是,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讲,或者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他总觉得叙述起来比较长,不太好记,他说,你们理论工作者能不能用一些言简意赅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么丰富的内涵概括出来,也就是说,你们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科学概括。我认为这个要求是很合理的,但是这个要求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讲是很高的。我当初在回答的时候就讲,这不能仅仅靠我们理论工作者,也要靠我们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一起来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内容。

[严书翰]: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的网友已经不满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内容的论述了,他希望我们能够用一些言简意赅的语言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最根本的内容,也就是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实际上就已经出现了三个概念。当然最重要的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五年前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还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和谐文化,所以,目前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实际上出现了三个概念,一个是和谐文化,第二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个就是网友们讲到的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他们讲的就是后面的核心价值观。这三个概念实际上是兼容的,一个包含一个。因为我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而且和谐文化的内涵是 最宽的,它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要宽,它包含或者它覆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应该也覆盖和包容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这几年理论工作者正在做出努力,这方面也出了不少成果。我刚才讲到,不仅仅靠理论工作者,还要联合实际工作者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实际工作者提出来的,是人民群众提出来的,我想这种概括应该是具备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科学概括,就是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在讲课或者和网友在线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提出来的。

[严书翰]:我认为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全面,不能有重大的遗漏,第二要简约,就是刚才讲的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第三要通俗,不能一些概念提出来,现在比如说仅仅用网络语言,那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懂的,比如“给力”、“羡慕嫉妒恨”等等,当然老同志,一般老百姓就不懂。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条件要具备:第一全面、第二简约,第三通俗,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样才能在理论层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当然,在这方面目前概括意见还不一致,所以必须和实际工作者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严书翰]:我想这个网友提的很好,从理论层面上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外,我认为还有第二个理论上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怎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么找到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聚焦点。

[严书翰]:刚才讲到,网友提出问题实际上是提到聚焦点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要把这么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再加上我们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再加上我们党所坚持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些东西都考虑进来了,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刚才讲了,这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同时刚才讲了,在我们找到了,在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概括之前,我觉得,我们可以进行这么一种工作,就是把这么庞大的内容、这么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慢慢聚焦,最后聚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这个聚焦过程中,当然聚焦点是很重要的。实际上刚才讲到,我实际上在前面回答网友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我对这个聚焦点的认识谈到了,我认为这个聚焦点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二个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严书翰]:最后,我想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当中,一定会从我们党今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的概括当中,一定会从我们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当中总结出或者科学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第三篇: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上水平——十七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上水平

——十七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科学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入持续加大 六级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随着我国财力的增强,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392.62亿元,与2007年的198.96亿元相比,增幅达97.33%。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7年的15.06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4元,增幅为93.49%。

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显著改善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整体面貌。为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空壳”问题,财政部2008年至2011年安排乡镇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15亿元,为中西部22个省(区、市)已建成且达标的17227个乡镇文化站配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和开展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器材。2009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投入5.8亿元,对全国面积不达标的 447个公共图书馆、1147个文化馆进行修缮。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又印发了《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时期,中央将补助70亿元用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建设。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公共图书馆2952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8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0390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立。

推进免费开放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2011年,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有2115座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同时,文化部联合财政部推动了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截至2011年底,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此外,文化部还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工作。

加强规范管理 公共文化机构健康发展

近年来,文化部加快制定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立法,起草了《公共图书馆法(草案送审 稿)》,并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地方性图书馆立法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各地已出台10部地方性图书馆法规。业务规范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正式颁布,2012年5月,《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公共文化机构标准规范体系日益完善。

加强公共文化机构行业评估。2011年底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这次评估与2007第二次评估相比,在评估标准提高的情况下,上等级馆由1099个大幅增长到2028个,达标率由35%提高到62%。同时,在山东、安徽、宁夏、重庆四省(区、市)开展乡镇(街道)文化站试评估工作,探索开展乡镇(街道)文化站评估工作的方式方法。

此外,还创新机制成功举办“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自2007年以来,国务院已经颁布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9859部古籍及150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

一是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初步计划用6年时间分3个创建周期创建90个左右示范区,覆盖、带动全国1/3以上的市县,从整体上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工作受到中央肯定,被写入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等31个城市和47个项目通过创建评审,进入创建名单。

二是结合示范区创建,积极推动理论和制度设计研究工作。2011年3月,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具有基 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三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着眼全局,整合力量,抓住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建设,分级推进,实现规模化、体系化。并及时深入总结了村级、县级和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推进文化科技融合 实施重大数字文化工程

近年来,文化部和财政部积极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联合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大数字文化工程。共享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经过10年建设,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服务网络。

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文化部联合财政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与公共电子阅览室推广计划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力度。目前,已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2012年将完成全部省级馆和131个市级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将达1.23亿元。全面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底,9个试点省(市)各级经费投入近2.7亿元,参加试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数量达6200个,资源总量达386GB,服务人次近1700万。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将达2.76亿元。

改革创新文化活动机制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年来,按照“宏观布局、统筹指导、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的 工作思路,以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可持续性为原则,以群星奖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龙头,引导和带动全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文化部通过改革奖项设置、设立“群文之星”、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奖、建立获奖节目巡演机制、评奖监督制度等措施,提高了群星奖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部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而打造的又一重要公共文化品牌。2011年,文化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的评审命名工作,全国共有528个县(县级市、区)、乡镇被命名为“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此外,文化部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点群众文化活动,比如2010年“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2011年“七一”期间的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庆祝建党90周年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等。中国老年合唱节和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等常设项目也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群众文化活动。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各地文化部门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等群体为对象,采取政府采购、补贴、发放文化消费券等措施,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特殊群体倾斜,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为保障全国2.42亿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权益,2011年,文化部联合国务院农民工办、全国总工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 工作的意见》,提出把农民工文化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1年和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文化部连续两年在北京组织了慰问农民工晚会。今年5月,文化部在浙江省东阳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民工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并对下一阶段农民工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实施“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活动开展3年来,招募2500多名文化志愿者,先后为12个边疆民族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文艺演出300多场,业务培训1400多学时,文化展览400多天,惠及群众达数十万人次。

培训机制日益完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2010年,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策划实施了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培训将坚持“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原则,对全国现有24.27万县乡专职文化队伍和366.85万左右的业余文化队伍进行系统培训;依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形成辐射全国、带动周边、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培训基地网络。

此外,文化部积极推广在村(社区)建立政府补贴的“文化协管员”(文化组织员)制度,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来源:中国文化报)

下载文化部刘玉珠司长2012年5月30日在“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部刘玉珠司长2012年5月30日在“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产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