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0813河北日报:为什么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河北发展需要的现实选择
为什么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河北发展需要的现实选择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璐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际经验表明,文化产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当之无愧的“法宝”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演进历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爆发金融危机或进入经济困难期的时候,恰恰是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而文化产业作为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朝阳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总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助推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分工深化的结果。社会分工经历了自然分工、工场手工业分工、机器大工业分工、区域分工和国际分工等以技术为逻辑的演变。到20世纪后期进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时代,这时,产业发展获得了文化支撑,文化传播插上了产业翅膀,文化成为企业、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浪潮和强劲的文化需求带动下,消费者对物质产品的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对产品价值形成的贡献越来越大。产品价值链的变化引发了技术开发路径的改变,很多技术开发着眼于把抽象文化体现在具体产品中。这样,文化成为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兴奋点,进而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特点使其在经济萧条时具备了逆势而上的显著优势,呈现出比其他产业更加明显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它不仅能够直接提高生产总值、增加财政收入,而且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符合我省发展实际
第一,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偏重是当前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改变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发展文化产业更多地强化了与文化相关的服务业发展,使产业结构偏重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理念渗透到传统工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品牌和经营管理等环节,改变了传统工业的价值创造链条,使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更加富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从而使工业内部结构变得更灵活、更合理。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转变我省产业发展方式。长期以来,大规模、群体性和高强度资源开发,形成了我省高度依赖矿产资源的主体产业体系。这种传统路径依赖形成强大思维惯性和发展惰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低端扩张”,其缺陷突出表现为割裂与生态环境大系统的关联,排斥产业体系向高端演进。而文化产业则是遵循以智力、知识、技术和文化资源等软性投入为主,以创意、创新为动力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是可以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推动其他产业更加注重发挥文化效能,加快节能减排进程,从而构筑起经济发展的多元支撑,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可以促进产业发展由资源的一次性利用向多次性利用转化,为人们的低成本消费提供了一种现实选择,又为企业实现资源的多次性利用、降低边际成本打开了上升空间,彰显了文化资源利用的可重复性,非常容易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河北日报》2009年8月13日第九版)
第二篇:20090806河北日报:石家庄文化产业奏响“步步高”
新视野打造动漫之都 借外力强壮产业龙头
石家庄文化产业奏响“步步高”
左图为动漫片《豆丁的快乐日记》和《赵州桥》剧照。
本报讯(记者杨威力、刘萍)8月20日至24日,2009中国·石家庄第四届国际动漫节将在省会隆重举行。以动漫节为推手,石家庄市建设动漫之都的发展平台日益广阔。近年来,该市以新视野、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实现快速增长。
自2006年才发展起来的石家庄动漫产业,在短短几年间探索出一条投资少、见效快,产业园区分散、资源集约灵活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0余家专业动漫公司,2000多家相关文化创意公司,9个功能各异的动漫产业园区,31所大中专院校近万人的人才后备资源,涵盖了漫画、插画、报刊、图书、动画片制作、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动漫衍生品等生产、流通的各个领域,年节目制作能力近9000分钟。2007年石家庄市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称号,吸引了北京完美动力、天津杨议影视等数十家文化企业“安营扎寨”。推出的《赵州桥》、《末班车》和《回忆》等原创动漫作品在央视播出并获得广泛好评;投资1200万元制作的《豆丁的快乐日记》荣获河北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最近,石家庄市又依托快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华北重要商埠的优势,成立全国“动漫衍生产品产销战略联盟”,打造“中国石家庄动漫衍生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商务平台,进一步激活动漫产业链条。
近年来,石家庄市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了《石家庄市文化产业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带动了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拉美国际风情城、万象天成、联邦东方明珠广场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被市政府列入重点扶持的“20+X”服务业项目群,一期投资5亿元的东方美术学院动漫产业园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从2006年起,该市创造性地开展文化项目招商活动,短短几年,签约额就由最初的1100多万元飙升至8.26亿元,大大缓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文化项目招商的范围和领域,也从最初的纯公益性文化项目,拓展到文化产业和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等,涵盖了文化活动、舞台表演、民间艺术等17个类别。在今年深圳文博会上,石家庄市签约金额占全省的80%。
短短几年时间,该市通过建设动漫衍生产品集散交易中心,财政补贴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建立园区、基地引进外资等新举措,助推动漫产业及传统文化向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实力,走出了一条巧用财力、以小搏大的高效发展之路。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8.4亿元,2008年增加值实现近百亿元,2009年上半年突破60亿元,继续在全省文化产业领域领跑。
(来源:《河北日报》2009年8月6日第一版)
第三篇:20081030河北日报:河北·霸州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霸州举行
河北·霸州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霸州举行
本报廊坊10月29日电(通讯员李静记者孙占稳)10月28日到今天,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廊坊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河北·霸州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霸州市举行。来自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传媒大学和我省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为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广东、云南、浙江等文化大省相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过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很低。发展文化产业,我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会代表认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并将文化产业确定为着力培育的新兴主导产业,列入省政府对外招商引资项目,为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文化部门必须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把经济规律、产业方法引入文化领域,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产业项目的转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建议,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大繁荣、大发展,必须积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地、各种力量投身文化产业发展之中。要找准产业定位,把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独特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要突出本土特色,开发文化产品,寻求重点突破,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通过加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文化产业;要依托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要实施精品工程,打造文化品牌,加强营销、扩大影响,推动文化事业整体发展。
(来源:《河北日报》2008年10月30日第三版)
第四篇:走向海洋是河北实现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关键选择
“走向海洋”是河北实现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关键选择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河北省信息中心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继陆地之后人类最早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开发海洋,发展海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战略格局的形成,经济发展已由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移,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谁抓住了“海洋”,谁就拥有世界。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经济大国的崛起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走向海洋这条发展路径使经济强大起来的。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都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也都在沿海省份。为此,二十一世纪被经济学家预言为“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性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就河北省而言,地处渤海湾,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
一、河北发展沿海经济强省面临的重大机遇
2006年11月,河北省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提出了用15年时间建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的提出,不仅决定了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对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1.我省唐山曹妃甸港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不可多得的政治机遇。
唐山曹妃甸港区及其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已经得到中央领导极为关注,并亲临现场视察。2006年7月29-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曹妃甸港区后指出:“曹妃甸是唐山、河北发展潜力所在,在全国整个生产力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曹妃甸是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要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新就新在科学发展、美就没在科学发展,要把它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样板区”。今年5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唐山曹妃甸视察,他指出:“曹妃甸是北方的天然深水良港,建设好这个大港,将促进河北、环渤海地区及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科学规划,有长远眼光,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把曹妃甸建成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2005年,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先后视察曹妃甸,都分别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曹妃甸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曹妃甸港区及其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列入重点建设项目,是河北省的“一号工程”。这些为河北省走向海洋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加速。
当前,在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东北亚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河北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在与日本、韩国的经贸往来中,我们有着大港对大港的优势、面临着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产业转移和市场对接的难得机遇。
3.环渤海地区暨“渤三角”地区的加速崛起。
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渤三角”正在加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第三增长极。我国已经把推进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作为国家战略,写进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这个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在环渤海京津冀将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河北的秦唐沧三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必将吸引更多的项目投资积聚的机遇。
4.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实施。国务院已经实施了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是京津唐三个城市,我省唐山已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
5.唐山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与开发给河北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唐山南堡油田是河北新发现的资源宝藏,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整装、优质、高效油田,储量超过10亿吨、油层厚度大、油层物性好、油品质量好。到2012年,唐山南堡油田年产量可达到1000万吨,成为世界级的高产油井。大油田、大化工作为河北唐山曹妃甸主导产业的一面,必将拉动港口、钢铁、电能及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推动河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二、国内外依托海洋带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
1.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是依托海洋成为经济强国。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带来了西班牙200年的繁荣。后来,荷兰凭海洋优势称雄一时。18世纪以来,英国成为海洋大国,占领了大片的地区,号称“日不落帝国”。海上第一强国美国,自二战以来,其海洋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依托海洋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俄罗斯、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家都瞄准海洋,纷纷由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移,海洋产业及其相关经济活动构成了新型的海洋经济体系,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性新的投资热点和聚焦点。
2.从国内看,沿海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省市充分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带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创新出一些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经济模式和成功经验,成为我国经济较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据统计,我国这些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积,养活了全国40%以上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于这些省市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国2006年海洋生产总值实现20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7%,占国内生产总值10%,海洋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投资热点。
三、河北在“走向海洋”方面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分析
1.发展理念不清晰,发展思路定位缺乏连续性。
从过来情况看,河北省一直沿袭着“沿海的位置,内陆的意识”的思维定式,在发展理念上虽然也提出过“一线两厢”、“双环战略”、“京津冀经济圈”等发展模式定位,但缺乏将中央文件精神与河北省实际相结合上的创新,把握河北省经济发展脉络不确切。由于发展思路不清晰,政策缺少连续性,致使河北省经济发展格局分散,重点不突出,倾向平衡,未能形成合力,错失很多发展机遇,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等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经济省市。与之相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一些沿海省市纷纷把发展海洋经济列为自身的重要发展战略,加大了开发海洋的力度,海洋经济形成了优先发展的强劲势头。辽宁、山东提出了建设“海上辽宁”、“海上山东”,浙江提出了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大省”的发展战略,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各沿海省份也加快了海洋开发的步伐,掀起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
2.港口龙头拉动作用不强,陆地与海洋经济互动机制缺位。
河北省有11个城市,其中内陆城市8个,沿海城市3个,内陆经济比重大。河北有秦皇岛、黄骅和唐山三个出海港口,主要承担国家北煤南运、煤炭出口、钢材、建材外运及散装货物的进出港业务,由于经营模式单一化,港陆分离,港口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多年来,我省偏重内陆经济的发展,忽视港口对内陆经济的龙头拉动作用的发挥。缺乏陆地与海洋经济互动机制,没有形成全省资源共享、经济互补的整体经济格局,致使河北经济发展难有大的突破。与此不同,珠三角、长三角、山东、辽宁等省市,紧紧依托港口走向海洋,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和服务业,沿海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带动了内陆经济跨越式发展。
3、出口贸易竞争力不强,突破性发展政策不足。
河北省工农业基础较好,粮食、果产品、蔬菜、油料、水产养殖、药材等,在全国占有一定的位置;煤炭、电力、钢铁、装备制造、化工、陶瓷、建材、医药、服装、食品等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有十多个品牌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但多年来河北省存有重产业发展轻贸易出口的偏颇意识,缺少相关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撑与保障。出口贸易产品基地建设和出口贸易的主打产品竞争力不强,出口贸易总量明显偏低。如河北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18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出口总值128.3亿美元,增长17.5%;而同在渤海湾的山东省2006年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9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586.5亿美元,增长26.8%;辽宁省2006年外贸全年进出口总额48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出口总额283.2亿美元,增长20.8%;山东、辽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和进口贸易总额分别比河北省高5.14倍、2.61倍和4,57倍、2.2倍。
4、人才、教育、科技发展缓慢,发展保障能力不强。
人才是保障,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引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人才、教育、科
技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大到一个国家、省市,小到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关键取决于人才、教育、科技数量、质量的培养和提升。就我省而言,经济发展落后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其主要瓶颈就是教育基础薄弱,没有名校;科技领军人物匮乏,科研力量薄弱;科技投入不足,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数量少。如我省现有高等院校88所,中等专业学校428所,山东省省现有高等院校140所,中等专业学校769所。2006年我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30.1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69.4亿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9万人,全年专利申请量7220件,授权量4131件。山东省2006年专利申请量3828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237件,授权专利1593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92件。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70人。
四、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建沿海经济强省的对策
1、牢固树立走向海洋建设经济强省的发展理念,打造良好的海洋发展环境。
河北省作为京畿大省,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抢抓机遇面前,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好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方面亟待需要创新突破的思维方式,来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新思维,围绕着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为切入点,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互交融的理念,用开放的视角做海洋的文章,将海内外生产要素向沿海积聚,走向集约、走向精深、实现省域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生产布局的重大变革,摸索创新出一条依托港口走向海洋适合河北省实际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二是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变“黑色思维”为“蓝色思维”,以广阔无垠的视野、以兼容并蓄的气度,以融会贯通的思路,跳出河北看河北,站在世界看河北,制定河北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三是围绕走向海洋创新发展环境,首先对沿海的秦唐沧三个港口城市要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允许其探索、突破一些常规性的文件约束,使其率先创新发展。其次唐山承担着建设科学示范区的重任,可以考虑由省政府组织成立专门负责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力机构,可在曹妃甸设立办事处,从行政上解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统筹全省经济发展布局,打造海洋与陆地联动机制。
依托港口走向海洋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牵一下动全身,其关键是要搞好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的互动,形成全省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是围绕走向海洋重新谋划陆地经济的联合布局,按地域和经济的互补性,在全省建立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资源共享、经济互补、发展观同步、人才互联、社保互通等联动机制,协调区域经济更快的发展。如唐山、秦皇岛可建立冀东海洋经济区域合作区;廊坊、保定可建立高新技术合作区;沧州、衡水可建立特色农产品、果品加工合作区;石家庄、邯郸、邢台利用科技、教育、商贸、钢铁、能源、生物制药、交通等优势可建立华北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合作区;张家口、承德可建立畜牧、果品、旅游合作区。
二是以市场机制来牵动海洋和陆地经济的互动。我省各市都有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但我省的8个陆地市却没有出海口,经济发展空间受限,亟待海洋和陆地的资源互补整合。港口、临港产业和陆地经济三者的发展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港口,港口拉动临港产业,临港产业辐射陆地经济,陆地经济又支持港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依托海洋大力发展外向经济,打造出口贸易强省。
从国际沿海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经验看,一方面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发展体系为保障,另一方面需要以沿海腹地经济隆起带作为支撑。就我省而言,开发沿海经济隆起带,是我省从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转轨的重要一环。沿海经济隆起带,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精品钢铁、基础能源、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现代大工业基地和多功能国际贸易枢纽。从我国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的经验看,都是依托港口走向海洋,大力发展外向经济,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而我省在走向海洋大力发展外向经济方面却是弱势,亟待走活贸易强省的发展路径。首先,瞄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建立和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如加强服务贸易发展的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积极推进贸易产品重点领域发展,建立和完善钢铁、煤炭、建材、化工、医药、农产品等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研究制定鼓励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完善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实施“千百十工程”,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充分利用国内广交会、廊坊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唐山陶瓷博览会、评剧节等展会平台,增加服务贸易展示和洽谈的内容,提升河北进出口贸易和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实施贸易出口强省战略,其主要是:结构升级战略、品牌建设战略、国际市场深度开发战略、进出口并举战略、产业安全保障战略,确保我省出口贸易有新的发展。再次培养出口产品产业集群,如石家庄的制药、服装,果品等,保定的药材、电池、非洲劳务输出等,唐山的钢铁、煤炭、陶瓷、板栗、水泥等,秦皇岛的玻璃、旅游等,都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也是河北省出口贸易的主要项目,要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引导,使之形成集群化、规模化、基地化,打造我省出口贸易强省的品牌。
4、树立新型人才观,打造适应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人才保障高地。
建设河北省沿海经济强省人才是关键,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把握了制胜的先机。
一是创新环境,把更多的机遇赋予人才。降低人才引进的政策门槛,取消一些人才引进的政策限制,让更多有抱负的青年来河北创业;把握人才引进的平衡,既要引进我省强势产业所需人才,也要积极引进海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短缺人才;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我省在国家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回家乡创业;为人才引进开辟更多途径,要充分利用京津的人才优势,采取引人和引智相结合的措施,为我所用;为科技人才成长优化创业条件和环境,为高新技术创业者提供资金、场地、政策支持,为他们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
二是创新机制,用广阔的舞台托起人才。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确保引进来、留得住、使得上;完善企业技术人才保障机制,确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要爱惜技术工人,建立健全技术工人的保障机制;要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实行重奖;设立海外留学人员回河北工作创业成就奖,以此来吸引海外人才。
三是创新制度,用规范的政策培养、使用人才。建立河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完善咨询制度,充分发挥著名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参与我省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推出适合人才发展的新政策,实行“人事立户登记制”;简化人才调动手续;探索建立《引进人才在河北工作证》制度;规范接收安置留学人员和相关创业服务程序,建立博士创业园,吸引留学人员和博士进园创业;完善政府特贴发放办法,加强对享受特贴人员的考核管理;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研究制定经济、科技、管理人才赴沿海先进地区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管理办法;推动企业成为吸纳技术创新人才的主体,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引智工作,加强传统支柱产业和农业成果的推广示范工作;建立社会化人才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形成国家、单位、个人三方面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和留学人员的联系,加快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现有高等院校和特色职业大学,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海洋大学或设立海洋类专业,为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培养和造就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