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归体验-------唤醒生命的发展潜能”读后一感
“回归体验-------唤醒生命的发展潜能”读后一感
2011年4月21日22日,《德阳日报》连续两日刊载全面反映我校近年“体验教育”改革的文章《回归体验---唤醒生命的发展潜能》,在社会一定会引起积极反响。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一份子,亲身参与近年学校的系列改革,付出了艰辛,收获了成绩,读完报道,心里别有滋味。更多的是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师的观念转变而高兴,为自己的内心安然而感到工作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
文章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介绍。一所学校,办学口号可以喊得很响,然而如果缺乏对理念的实质载体,顶多也是伪精神。近年来,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继承了前期发展的优势,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突破制约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用科学的办学理念前瞻性地绘制了发展蓝图。而目标一经确立,德外人立即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怀揣理想和梦想,用智慧流溢的思想,朝着精彩飞扬的教育目标挺进。
德外小学的课程建设,以“生命和谐、主动发展”为指导,做到了立足传统、放眼世界、联系生活、尊重儿童。为直探人性的本源,我们开展了传统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沉浸于优秀文化的芝兰之香;为构筑一道走向世界的文化桥梁,我们强化了西方优秀文化对儿童的的熏陶,践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与文华的体验途径;为了实现文化孕育、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我们开设了《玩数学》第二数学课堂,为孩子们办起了数学课外阅读小报;为了让学生了解德阳城市文化元素,编出了美术校本教材《德阳石刻》;为落实“体验德育”目标,我们依据《在体验中飞翔》开展校外德育实践…..用张记者的话说,这是德外人在“培植适宜生命体验性成长的课程土壤”。
成绩诉说着过去和现在。未来的德外小学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上,尚需继续努力。一边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增强课程建设的实效性,努力打造精品校本课程,一边还应拓展思路,实现新的突破。比如,在校园大文化建设上也可以作出一篇精彩的视角文章。而校园文化,从广义的课程论来看,包含了丰富的课程内涵。厕所文化,要彰显所有德外人地素质和素养;楼层文化,要体现尊崇生命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路标文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公民素养要求;柱头文化,传递办学理念,注重精神引领;涂鸦墙文化,更是对生命个体的积极尊重;展板文化,培育健康,引领时尚;绿色文化,回归自然;色彩文化,给心灵一份宁静......薛和全2011.5.21 下午 雨后
第二篇:周一老师正能量传播唤醒生命能量的神奇体验
唤醒生命能量的神奇体验
——生命能量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
张燕
大师的概括实在是入木三分
美国著名思想家、心理学家约瑟夫·墨菲博士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再也没有其它的自我发现方式,能够比听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或者读一本鼓舞人心的书更加有效了。
这样的机会,通常会将我们一下子提升到人类群体的核心高度,并且会在我们许多人的心中唤起一股强大的、全新的生命动力和前进决心。而一般情况下我们到那一刻为止,仍然还没有深刻了解并真正利用到我们或许已经意识到的内在力量。
这样的经历,经常会使很多人像从漫长的睡梦中突然清醒过来一样振奋的崛起!”
上述大师的话,如雷贯耳般入木三分的概括了我们参加完姚老师的生命能量管理技术训练班之后被彻底震撼的感觉。
整个人类已经寻找了几千年 在嘈杂忙碌的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需要学习一种关照与呵护自己身体和心灵健康的有效方法,以寻找内心的纯净与和平。但是,多少年来,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这都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
今天,姚老师的生命能量管理技术训练课程,可以让我们第一次惊喜的发现,真有这样的神奇技术!这是一趟独特、奇妙的体验之旅!在这里,内在的喜悦和欢乐唤醒了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这种体验,引领每一个人感受心灵的宁静,领略本源的丰盛,激发灵性的觉醒,绽放生命的力量。
我们从老师的课程中了解到,生命能量管理原理和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圆满了人类自古以来数千年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将迫使现代人重新反省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探索健康与寿命奥秘的足迹。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盼望和探索着健康、长寿的生命奥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的探索道路走的越来越窄,无论哪一个文化的民族都仅仅走入了一个越来越收缩的学科——医学体系。可悲的结果是,人放弃了对生命的主动管理权,任自己的健康和寿命听天由命。
到今天,全世界还是没有几个人真正惊醒,还是没有意识到今天造成对人类生命最大威胁的,是人类生命管理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错误,没有意识到造成对健康和寿命难以掌控的根源完全是起因于一种方向性的错误。
整个人类都几乎放弃对健康和寿命的自主管理权,并转而非常无奈的依赖现代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今天,我们又突然面临怎样才能以完全空杯的心态从零学习生命奥秘的惊讶选择。这是整个人类的福分和福音!
宇宙生命法则的神圣恩典
下面,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总结一下学习姚老师生命能量管理技术的明显收获和作用,体现在至少以下几个层面:
1、身体层面:能够消除身体的疲劳,改善亚健康体质,补充身体的能量,提高免疫力。这样一来,我们就真正能够做到远离慢性病,也有能力抵御传染病的侵袭。对于已经习惯于被动的依赖医疗体系的现代人来说,这似乎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然而,今天生命科学的进步已经可以使这一点成为稳定的事实。
2、意识层面:能够疏导内在的不良情绪和负面思维能量;释放焦虑、担忧、挫败、压抑、受伤和恐慌意识,调节心理能量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深层的愉悦;体验心理与意识能量的共同存在与掌控能力;开发内在潜意识的运作机制,逐步能够与自己的内在本我进行交流。
3、心灵层面:了解生命存在的本质以及生命与宇宙的密切关系,扩展生命更多丰富的奇妙体验;从更多的体验当中更深的认识自己,开启更广泛的视野,重新审视生命和宇宙自然的存在关系;更好的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提升心灵活力及心智的层次。
4、灵性层面:链接高我和生命本源,开启宇宙意识,持续的推动心灵的成长;打通自身与宇宙的能量链接通道,提升生命能量频率;构建生命的光体结构,开启内在心灵的光辉;开发生命的潜能,逐步开启超视觉力、超听觉力、超感知力、超觉知力、超意念力。
5、生活层面:完善看问题的角度,改善人际关系;从全新的角度体悟自己与周围环境一切的链接方式,使我们认识到当自己改变时,周围的人、事、物也会更加顺应、接纳和认可我们。这一点,可以有益于改善家庭关系、子女关系、亲情关系、工作关系、客户关系等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6、梦想层面:学会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意识的正能量状态,不但可以让人提高生命能量的振动频率,而且可以使人大幅度提高心想事成或梦想成真的几率。每一个人通过意识植入潜意识的画面,在内外和谐的生命能量状态下,会很容易显化在有形的世界。这就是宇宙神奇的吸引力法则背后的秘密。
7、人生观层面:课程能够让人从心灵的深层,产生震撼并撼动人原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信念体系。每一个人都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信念体系,而且这个信念体系都是非常稳固的,甚至是僵化难改的。但是,生命能量管理的思想,几乎可以给每一个人的心灵吹进一股充满正能量的清风,让人僵化的思想开始融化,从而重新开始吸收新的讯息和营养。
8、潜意识层面:这个课程最神奇的地方,也许就是能够深入到人的潜意识,并与之充分沟通,修改储存在那里的像计算机里的程序一样在操控人命运的信念系统,释放卡在潜意识程序和细胞记忆中的负能量。从而,能够真正的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模式。这是改变人的命运的必由之路。
宇宙关于生命的千古奥秘
有机会学习这个课程,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活到今天的人真是太幸运了!我们迎来了成熟的生命能量管理技术!我们不再需要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医疗体系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随意摆布了。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学习管理自己生命的方法了。
通过生命能量管理技术的训练,我们学会了如何消除身心积累下来的疲劳负重,从深深的内在放松和接受自己,静心的去体验身心灵不同层次的声音,帮助我们感受生命的本然状态,开发自我的疗愈潜能来修复身体的所有损伤,从而获得心灵的自在与宁静。
通过练习,我们感到可以更实际的体验到生命能量对身心灵各层面的调整,能够让人实现身体、意识、心灵三个层面的有效排毒,以达到身心灵的协调提升,完善生命整体的健康状况。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宇宙本身充满著能量振动,每一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个部份,受到天体星球运动的支配,而且具备著和所有振动同频道的天然机能。如同收音机和电视机一样,当我们调对了频率,就能清晰的接收到想要的讯息并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人生愿望。我们学习到的技术就是调整自己与宇宙振动同频的一个有效方式。
姚老师告诉我们,通过专项的练习,可以不断提升我们身体和意识的能量频率,不断强化和提升自身的能量层次。能量的激活和强化能提升身体的体质,使人处于一个健康和精力充沛的状态,并使人获得把美好愿望显化在现实中的充足的生命正能量。这就是根据宇宙吸引力法则,实现心想事成并创造生命奇迹的强大力量。
让很多人感到非常神奇的是,在课堂上,经过一两天的学习和训练,很多人,包括一些体重不到一百斤的小女孩,只要能够认真听课并充分领会课程内容,获得意识能量层次提升之后,就能够在课程结束时,通过意识的能量让刚硬的不锈钢勺子变软并拧成麻花状。这样的听课检验方式证实了认真听课学员的学习效果。
我们全公司的大部分人都强烈的感受到,这种课程的能量改变了团队的精神状态和能量状态。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更加充满正能量了,抱怨不存在了,隔阂不存在了,指责不存在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加自信了,更加有激情了,更加充满活力了。
通过训练班学习我们还了解到,最近一些年,我们这个星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我们將在這一生中,通过生命能量管理技术的专业训练,学会向內探索,寻找那智慧的宝藏以及那生命力量的泉源,并让爱的能量,从我们的心中流出。我们还可以通过祈祷和祝福,让更多的爱的能量与光芒来到我们的地球上,净化地球和我们的生命,并提升其能量层次及灵性智慧水平。
走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
对生命能量管理原理与技术的初步学习和练习,使我们很多人都感受到了惊人的、奇妙的收获和喜悦。这项神奇的技术,能够帮助人链接宇宙或生命源头的能量,让生命中潜存的更多灵性智慧展现出来。
热爱生命和寻求健康与灵性成长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坚持学习和修炼,并幸福的走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以展现我们无限生命的博大内涵吧!
请参考下列文章:
《生命能量管理训练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8vlh.html
《生命能量管理技术——管理的最高智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getj.html
《身、心、灵三个层面全面健康管理的概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0hfmx.html
《生命能量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f3e7.html
《生命能量管理技术的价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itop.html
《创造正能量人生的大智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3rpv.html
《压抑的情绪是生命的毒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6ut3.html
《揭秘生命的能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b26p.html
《有一项神奇的技术,你知道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i0cf.html
《生命能量管理技术的疗愈机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llzr.html
《精品人生教练服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0ax3b.html 姚远生老师
个人简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e370101802j.html
把生命能量带给千家万户
爱心分享:
1、欢迎加盟“生命能量管理”QQ群(255521998)。
2、欢迎关注姚远生老师的新浪微博。
第三篇:让我们和心一起飞扬--思品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
让我们和心一起飞扬
——思品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思品课活动在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又是老一套”。“教师在台前指手划脚,学生在台下无可奈何”,“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思想品德课教学收效甚微”。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思想品德课的老教材,思想品德课的老流程,都与学生距离太远,空洞的说教吸引不了孩子们好动的心,不切实际的体会无法引起情感的共鸣,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只是流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内心,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思品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就是以学生为本,使思想品德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体验感悟,明理导行获得健康发展。
操作策略:
一、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大胆灵活使用教材,触发体验与感悟。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情感,积极感悟,在体验中形成道德认识,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避生求熟。
现今的教材,课文中所举的事例往往是六七十年代的,学生不了解,没有内心深处的共鸣,课堂上的故事一直是令教师尴尬的独角戏。而接连着的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的感悟自然而然变得生硬而缺乏灵性,教条式的说教既让说的人索然无味,也让听的人耳朵生出了老茧。如《要学会玩》课后例举的“滚铁环”、“抽陀螺”、“捉积子”等游戏,不要说学生不懂,连老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把原有的课文故事进行压缩,使他们明白玩也有高尚和低俗之分,并对课文后面的几个例举的游戏作了删除,另选了学生课余所喜爱的踢毽子、玩溜溜球、跳绳、捉迷藏等 游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要有选择地玩,要玩得开心,真正做到使教材与学生紧密相连。
2、从学生的生活空间入手,舍远求近。
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积极、乐观、向 2 前》这篇课文中讲到了张海迪的故事,而学生对张海迪的事迹并不是十分了解,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换成学生所熟悉的体操队员桑兰的故事,从桑兰不幸落马,“冠军梦”的破灭,在巨大的痛苦面前勇敢坚忍,笑对人生的事例,就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找身边可以效仿的榜样,以此唤起他们平日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再如《神州巨变》一课,课文从1949年-1990年我国钢、原煤、发电量、原油产量各增长了几倍等这些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可重点选其中学生较熟悉的一项--体育,从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名列第四,亚运会第一位等相关内容作生动具体的描述。这种介绍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教育的作用。或者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3、从学生的生活时代入手,去古取今。
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4、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真话倒霉”等消极观念,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创造民主和谐氛围,丰富体验与感悟。在教育中,只有当学生能动地、自主地去体察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悟,激发起自己的情感,并以自我的面目参与的时候,才真正是个主体。因此在思品教学中,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创设民主、融洽、宽松、合作的教学氛围,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情投入,真心体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角色互换,师生互动。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实质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影响,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举例学生分析”这一单向的师生交流形式,使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灌输的传递,严重影响了民主和谐教学气氛的形成。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发展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从让学生主动学的角度去创设课堂教学环境。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一步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同桌互议时阐述观点,在小组讨论时各抒己见,在集体交流时畅所欲言。并且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领悟、感知,进一步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合作探究,同伴互动。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在长期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形成的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因合作学习而改变。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在合作学习中有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交往体验,并得到情感的升华。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利用思想品德课的课前搜集、阅读搜集、游戏表演、讨论评议、共同实践等开展同 5 伴之间的互动活动,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交往、合作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
实践证明,学生们群体一起活动时情绪较为愉快,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共同交往、合作完成任务的效率远远高于个人单独完成任务的效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伙伴的相互主人、指责和赞扬,可以较直观地了解具体事件的是与非,慢慢地开始学习和遵循正确的行为规范;通过伙伴间的相互帮助,可以学会理解、尊重、友爱和同情他人,培养了平等精神、服务精神和责任感;通过伙伴间的自主活动,学会了独立和自主,从而增强了适应环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由此可见,同伴间的有效互动活动,不仅能汇集学生的认知,有效弥补学生个体认知经验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质量, 还能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体验感受,得到整体的发展。
以情激情,真心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趣味性激发道德动机的桥梁,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情感是一种内在动力,可促使认识升华成信念――对道德观念坚信不疑;在外部可转化为行动的中间环节――渴望行动的动力。也就是说,要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执行某种道德准则变成自身的需要,从而自学地这样做或那样做。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不但 有利于造就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做真事。
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共同活动的情感,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以教师之情诱学生之情
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教师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以及对学生的情感将影响孩子接受教育的健康心态。在思品教学中,寓教于乐这一原则应始终贯穿课的始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学内容,而且还在于学生乐不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只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学科的由衷喜爱,对学生的真心热爱,努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才能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对学生产生一种情感同化的影响。
情感的感染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肢体的姿势、面部表情、语言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可通过教师的真情实感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如教学《做一个正直的人》一课,教师给学生讲述包拯处斩包勉的故事时,时而怒目圆瞪,时而大声疾呼,时而慷慨激昂,把故事讲得栩栩如声,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在接下来的讨论学习中,学生伴随着内心的情感踊跃参与讨论,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以情境之情激学生之情
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儿童自私心的根子在于缺乏情感教育。当人置身于生活的情景之中,经受着情境中的高兴、愉悦、悲伤、痛苦的各种情感的真切体验,往往会更加爱憎分明,从而激发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对消极情感的唾弃与鄙夷。思品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平铺直叙的讲授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品行。
如《做事要有责任心》,照常理上这一课时,照章宣读,把课文讲完也就差不多了,顶多再加些辨析题。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就创设一个情境:某一个雏鹰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到所在小区开展一次假日小队活动——帮小区搞清洁卫生工作。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乐呵呵地走了,可打扫的工具却丢了一地。像这样的队员,你认为怎么样呢?学生们议论纷纷,都说这样的队员做事太缺乏责任心了,恐怕这样的帮助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该好好地反省一下!
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霍然改变了平淡、乏味的说教,激活了孩子们的思想,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使得课堂充满灵性,这远比翻来覆去地念书本上的黑体字、唠唠叨叨说几十遍大道理强得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目标、教学内容,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氛围,创设各种情境,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热情,丰富学生的体验,让思品教学成为学生敞开心灵、思 潮翻涌、体验内化的过程。但惟有来自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懂得相互学习、相互关心、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实现道德教育的理想和升华。这就要求在创设情境时,所选内容应注意贴近学生生活,所选方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例:教学《团结果》一课,教师投生所好,创设故事情境,运用电脑把文中的故事制作成动画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在和谐密切配合的课堂气氛中明白了集体中的成员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的道理。
在《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现场演示所谓“鬼火”、“斩妖见血”的实验,戳穿了耍迷信法术骗人的把戏,引导学生要相信科学,不信迷信。教师利用实物演示创设的情境,激活了课堂,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
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时,老师特意离开教室一会儿,让大家自习。上课了,学生有做作业的、画画的、看书的、讲笑话的、做游戏的„„然后老师走进教室让学生自我评判: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谁在干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行为进行剖析,非常乐于参与。在此,教师抓住现实生活的特定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由此可见,无论是创设故事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问题情境,还 是创设其他的如生活情境、实践操作情境、竞赛活动情境、辩论情境等,都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用心去参与,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三、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课内教学课外实践,深化体验与感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阐明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并逐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品质习惯。一堂课的完成并不是教学内容的结束,还要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体验发展。因此教师在思品课教学当中,需打破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封闭性,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广开渠道,为学生广设实践活动的舞台。
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是思品课课内教学的最佳补充与延伸,是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最好阵地。如教学《神州巨变》时,课前让学生搜集家乡的新变化,亲自走一走、算一算,当时获得的体验感受的真实性,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再如教了《尊重老人》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为孤寡老人梳头、剪指甲、送重阳糕、吹口琴、唱歌、跳舞、表演书法、说故事、打扫庭院„„使学生在快乐的同时真实的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为老人带去了快乐,自主的再一次获得尊老敬老的教育。而且这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敬老活动任务的整个过程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与同伴合作的大好实践舞台,学生获得的并不是只有尊老敬老的教育。
课前准备活动,尤其是课后延伸活动,既可以与班队活动结合起 来,也可以与家庭、社会等社会性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教师既要善于挖掘思品课教材,为课文设计一个班级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生活,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道德行为,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自我探索,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
总之,思品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思品教学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促进发展以学生体验感悟为基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让教育来于生活,还与生活,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由心底深处发生质的转变,促使学生向健康的品质、人格发展。
参考文献:
肖俊元
彭莉华 《 试析“生活德育”中体验教育的实施途径》 张蔚华 《 感受思品教学中老教材与新理念的撞击》 缪兴秀 《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
朱 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第四篇: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一)doc
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教师的生命感和责任感
石小李维碧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中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等章节后,结合本人从教三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生命感和责任感的内涵。
一方面,教师的责任是指每一个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人对其职业所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教师是否履行自己的责任,能否胜任,是否有道德等都是责任感的问题。如果教师不正确履行教师职责,就是失职。任何一个处于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当事人,不愿承担或不承担教师的职业责任,就要受到道德谴责,甚至要追究其刑事或法律责任。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好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要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精神。
另一方面,就是平常所说的师爱,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教师热爱学生,也是热爱自己,爱自己用心从事的一切和产生的一切。爱学生,是一种珍惜:珍惜生命的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责任感,还要有生命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从生命感的角度来说,还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和成长,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关心学生,既要重视儿童的精神信仰与实践理性,又要让儿童活在当下的现实世界中,关注他们的生命态。
为人师表,师德惟馨。师德是什么?千百年来,许多研究者竭尽全力用最精妙的语言来诠释她,许多教师前赴后继用最平凡的行动来注解她。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像陶行知、魏书生那些我们所熟
知的优秀教师们,无论在三尺教坛之上,还是在著书立说之中,或者在为人处世之间,都以崇高的教师道德和坚韧的理想信念,树立着当代教师的坐标。做学问,他们博学而笃志,淡泊以求真;做教师,他们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做人,他们正直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为学、为师、为人是统一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从事的教书育人、潜心治学当作一种追求,并渗透到平凡的工作当中。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在新《规范》中,“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回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来,我想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我开始了对教育深入的思考。爱与责任是母亲的天性,其时爱与责任也是教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一代宗师金铁林甘愿寂寞,无怨无悔,退到幕后,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一心装着孩子的冰心,教育楷模于漪„„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的爱必须通过的教育的智慧表达出来,否则可能出现恨铁不成钢的体罚、侵占学生自习课、罚抄作业等现象的泛滥。如果说爱是一种内存的情感,那尊重则是外在的行为,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底线,马卡连柯就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教育经验的根本时,我就回答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首先,尊重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
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当今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 “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因为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对新时期的师德师风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对
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爱岗敬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法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提高教师政治素质的文件和书籍,并观看了《师德启示录》。特别是学习了《师德标兵先进教师事迹》之后,我受到震憾,在重庆开县的特大井喷和特大洪水中,广大人民教师舍己救人,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崇高使命让老师们不畏死亡,牺牲家人,更不顾自己。“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在灾难面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首先保护营救学生。”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啊!这才是时期的人民教师。同时我们还听取了教育专家成尚荣师德专题报告,通过这些师德报告及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更要提高教师道德的修养。
四、热爱学生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在学习了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后,让我更懂得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用心去爱每一位孩子”。也更得了对教育事业的无怨
无悔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所有孩子的真诚无私的爱。同时更让我感动的是: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老师时时刻刻都要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从教人员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教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
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增强生命感与责任感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一)doc
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教师的生命感和责任感 石小 李维碧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中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等章节后,结合本人从教三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生命感和责任感的内涵。一方面,教师的责任是指每一个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人对其职业所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教师是否履行自己的责任,能否胜任,是否有道德等都是责任感的问题。如果教师不正确履行教师职责,就是失职。任何一个处于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当事人,不愿承担或不承担教师的职业责任,就要受到道德谴责,甚至要追究其刑事或法律责任。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好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要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就是平常所说的师爱,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还是一种能力。教师热爱学生,也是热爱自己,爱自己用心从事的一切和产生的一切。爱学生,是一种珍惜:珍惜生命的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责任感,还要有生命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从生命感的角度来说,还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和成长,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关心学生,既要重视儿童的精神信仰与实践理性,又要让儿童活在当下的现实世界中,关注他们的生命态。为人师表,师德惟馨。师德是什么?千百年来,许多研究者竭尽全力用最精妙的语言来诠释她,许多教师前赴后继用最平凡的行动来注解她。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像陶行知、魏书生那些我们所熟知的优秀教师们,无论在三尺教坛之上,还是在著书立说之中,或者在为人处世之间,都以崇高的教师道德和坚韧的理想信念,树立着当代教师的坐标。做学问,他们博学而笃志,淡泊以求真;做教师,他们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做人,他们正直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为学、为师、为人是统一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从事的教书育人、潜心治学当作一种追求,并渗透到平凡的工作当中。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在新《规范》中,“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回到对孩子的教育上来,我想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我开始了对教育深入的思考。爱与责任是母亲的天性,其时爱与责任也是教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一代宗师金铁林甘愿寂寞,无怨无悔,退到幕后,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一心装着孩子的冰心,教育楷模于漪……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的爱必须通过的教育的智慧表达出来,否则可能出现恨铁不成钢的体罚、侵占学生自习课、罚抄作业等现象的泛滥。如果说爱是一种内存的情感,那尊重则是外在的行为,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底线,马卡连柯就曾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教育经验的根本时,我就回答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首先,尊重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当今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 “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因为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对新时期的师德师风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爱岗敬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法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提高教师政治素质的文件和书籍,并观看了《师德启示录》。特别是学习了《师德标兵先进教师事迹》之后,我受到震憾,在重庆开县的特大井喷和特大洪水中,广大人民教师舍己救人,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崇高使命让老师们不畏死亡,牺牲家人,更不顾自己。“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在灾难面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首先保护营救学生。”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啊!这才是时期的人民教师。同时我们还听取了教育专家成尚荣师德专题报告,通过这些师德报告及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更要提高教师道德的修养。
四、热爱学生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在学习了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后,让我更懂得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用心去爱每一位孩子”。也更得了对教育事业的无怨无悔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所有孩子的真诚无私的爱。同时更让我感动的是: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老师时时刻刻都要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从教人员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教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