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毓秀结书缘浣花抒情怀 读书会主题发言
全国第八届民间读书年会四川·成都·毓秀苑
章群
毓秀结书缘浣花抒情怀
章群
尊敬的各位读书人、爱书人,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锦官城,四川欢迎您!
能应邀参加第八届民间读书年会,我甚感荣幸。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从事法学和公共管理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我叫章群。
从齐鲁青未了、一览众山小的鲁北平原到风吹草低现牛羊、“温暖全世界”的河套大草原,终于,古蜀之国、三国圣地——成都,成为了第八届读书年会的举办城市,再次欢迎各位朋友!
作为教书匠,和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书,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时常想起,却遍寻不得;今天,面对鸿儒毕至、齐聚蓉城、共襄盛会的场景,我又再次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阅读,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自从人类养成、并传承阅读习惯开始,书籍中承载的知识力量,便让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有了起飞的动力,难怪美国农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曾略带残酷的诗意说:“阅读,让我们成为移民。”漂移,不是真正的背井离乡和虎落平阳,而是令干涩的生命逐渐变得丰盈滋润起来,绝不肯在原处被动地“静悄悄的玫瑰羞答答的开”。而我们读书年会在全国各省市轮执举办,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此点,既然 1
读书人都是“移民”,那么,希望大家在成都“漂移”得开心惬意,留下一个隽永的回忆,而不是“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下面,从一个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法学和公共管理一线教学和研究的角度,谈一下我对读书感想:
通常,法律学人在大家眼里总是古板的,因为通常都会“死抠”法条;虽然也读书,但似乎读法条更多;其实不然,在法学领域,特别是欧美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曾流行起一股势头强劲的“法律与文学”运动,文学和法律都是对时代的反映,都会关注某些共同的话题,比如复仇、犯罪等等。而涉及法律问题的文学,基于其作品的生动性,往往给法律史学的研究注入了的新鲜活力,使得通常刻板、保守的法律研究变得丰满化、生动化起来,例如,狄更斯就曾在《艰难时世》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关于离婚的怪异法律;有趣的是,迫于父命而改学法律的卡夫卡,最终成为了法学博士,却丝毫未影响其文学方面的成就,他创作了包括《审判》和《法律门前》在内的多部经典小说。
再说说政府公共管理与读书、文化。就在一周前,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刚刚召开,省长蒋巨峰同志亲自主持会议,他指出“要仔细梳理文化资源,认真研究文化市场,科学分析文化产业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应“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力度,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省”。四川,天府之国,文人辈出,三国文化、金沙文化(大家瞧,我们年会的徽标,便化用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的图腾)、三星堆文化、杜甫草堂诗歌等等各种文化浓郁地浸润着整个成都平原。在这种氛围下,四川成都不仅仅满足或定位于东方伊甸园、全国休闲之都,而是积极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成都力图实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而现代田园城市必然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资源包蕴其中。东篱采菊、恬淡阅读、南山悠然。
我曾参与“农村书屋”、《农民进城务工维权法律指南》及《劳动合同法百姓读本》等项目的编撰工作,深知读书、知识对每一个人,特别是处于较为弱势的社会群体的重要性。我希望未来的四川成都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在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中,比如流动图书馆和开放式图书馆等方面能做得更好,这是地区层面的文化强省目标,以及国家层面的复兴中华文明伟大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普天之下读书人、爱书人的福音。
以前江南说书的,靠着阳面阴面双档配合、弦子琵琶说表弹唱,能让听众天天到场,别有风味;相信宽窄巷子及锦江剧场中川剧的胡琴弱腔和变脸绝活儿,也能让您驻足留恋;美丽的成都也是美食之都,巴蜀民间小吃和特色川菜久负盛名,希望各位朋友能多尝美食。
田园经雨绿分畦),飞盖闲行九里堤。拂袖清风尘不起,满川芳草路如迷。最后,祝读书年会取得圆满成功,广大爱书人、读书人在蓉城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