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老师教育教学交流材料
数学老师教育教学交流材料范文数学,一开始就被大家冠以“枯燥、严密、抽象”的形象。数学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的体验是:枯燥、苦涩和知识的深奥……谈论到数学,人们关注的就是学业成绩如何,学到多少知识,看中的仍然是考试卷上的100分。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学习是一种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让儿童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呢?今天我从祁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体验、一种享受,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体验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涂上生活的本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2.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2、开放的活动,丰富表象
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估计、交流、想象等活动,经历1吨大小建立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安排了3个层次的活动。⑴通过搬一袋重25千克大米,体验25千克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太重了”“特别重,实在搬不动”、“我觉得有点象运动会里的举重”……丰富而又真实的感受,接着老师追问:刚才一袋大米重25千克,得要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进而推出要40袋,教师再问:如果把这40袋大米转到一个大袋子里,你可能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根据刚才搬25千克大米时的感受,想象着可能会有的感觉,自由地谈论着:“重死了,根本搬不动”、“压扁了”“还没搬起来,浑身的力气都没了”、“我浑身都散架了”.,通过搬一搬、说一说、想一想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1吨的大米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了。⑵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老师让学生猜猜在坐的同学的体重有没有1吨?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最后让33个同学起立,让大家看一看、想象一下33个同学的体重,这大约就是1吨的重量。⑶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老师首先出示一组图片: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6篇)
篇1: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
最新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
对于我来说每天的作业收发情况真的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作业量少而精还好,作业还能基本收齐。可是一遇到特色作业,孩子们推推搡搡的模式便开启了……
这不,新学期第一次作业一个班67人就有10个人由于各种原因推诿不交,我一下子恼了,开启了我的惩罚模式。“家庭作业务必在课下完成,否则你不能下课出去玩。”我的目的很简单,意在让他们知道“当天的事情务必当天完成,否则会占用自己第二天放松玩耍的时间。”话毕,下课了,那些个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便坐在位子上焦急的写了起来……
“老师!田首鑫,曹星宇作业没补完在外面玩呢!”学习小组的组长卢景仁跑来告诉我,我一方面表扬卢景仁的负责一方面让他把那两个孩子叫过来。为了不耽误下节课的上课时间我给他们讲明了道理,这个惩罚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任而造成的,只有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他俩似乎听懂了我的意思,抓紧跑回教室写了起来……
事后,我回想了自己的所做所为,千不该万不该的做法就是没有问清孩子没写作业的原因。是忘了呢?还是不会做?还是根本不想做?是不是应该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呢?于是放学的时候我专门找了这几个孩子简单了了解了一番。并告诉他们“老师相信这次只是你们的小意外,如果有任何原因导致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一定要跟老师沟通,老师会结合你们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的。”
其实惩罚也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次以儆效尤的做法出现在开学第一次交作业的事情上,希望孩子们能够引以为戒,也希望孩子们在按时完成作业这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现!
篇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篇3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篇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张晓华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本网网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是《卡》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篇4: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篇5: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随笔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我可以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己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篇6: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随笔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看过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随笔的人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感悟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3.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随笔
4.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5.小学三年级数学随笔
第三篇:数学老师如何写教育教学论文
数学老师如何写教育教学论文?如何投稿?
——《小学数学教师》编辑
陈洪杰
一、关于写作的问题先做几个说明:
1.写作能不能教?很多时候写作是不能教的,但有规律可循,可以学习、模仿。
2.正因为写作不能教,所以今天我谈的是一个编辑的视角:在我们眼里,怎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教师在写作中要注意什么。
3.写作是个很开放的话题,有不同的切入角度,所以我私下是准备了三个讲座,第一个谈论的对象是文章,即今天要谈得;第二个谈论的对象是教师,讲教师如何发现问题、提炼观点、形成文章;第三个讲写作的形式与表达,怎么布局、谋篇、用词。——今天以第一个为主,兼及其他。
讨论“真问题”,有独立见解的文章是有价值的。——暂时这么认为。
二、关于什么文章是好文章
第一点:文章的切口不宜过大。
求大、求全,是现在一线老师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我们小数因为有学科性,所以问题不是最严重,但还是很突出。——我举一些编辑看一眼就Pass的文章的例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四个关注”》(5200字)
一、关注“事实”,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二、关注“道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三、关注“用途”,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四、关注“思想方法”,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构想》(3000字)、《谈营造小学数学民主课堂的策略》(2500字)、《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策略》(3000字)《解决问题教学初探》(2000字)《谈艺术化地使用教材》(4页A4纸)
大家看看,您有没有用很少的篇幅,写过这样的“大问题”?
这里字数少是为了凸显话题的大,有的话题即便字数加倍,还是个大话题。我建议学习写作从小处着手。
再看一个案例,《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初探》
一、作业数量个性化,呈现层次性
二、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三、作业过程活动化,突出实践性
四、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
五、作业评价多元化,体现激励性
我因为读研时做个作业方面的课题,看到这篇文章后,加了以下标题:
六、作业编制标准化,体现科学性
七、作业批改学生化,体现民主性
八、作业反馈多元化,体现交互性
九、作业教学动态化,体现生成性
十、作业管理网络化,体现时代性
现在大家做两个游戏:一个是删除:依次删去农村、小学、数学、家庭
另一个是连连看:左边半句挑一个,右边随机挑一个。删去农村、小学、数学、家庭——影响文章的内容吗?个性化是不是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民主性?——是啊!可以做其他组合
我想说的是:
1.这类文章不是浑然一体的,是一种割裂化的思维方式。
2.在写作这样的文章时,形式大于内容。我们是不是要考虑,左边是“**化”,右边是“**性”?我们把精力花在填空上了
因为讨论的问题很大,不容易“沉”下去,所以容易出现这样的填空式作文。
“世界上任何题目都是内行觉得太大,外行觉得太小。”——余光中
所以,第一个策略就是:小切口、大手术。
正如张景中院士说的“小儿科,大学问”——我们也来看几个例子。陈新福、龙慧春:《一位学困生的个案干预研究——关于一位不能顺利进行一年级退位减法的学生的全程指导与记录》(2007.9)
大家看此文的副标题,多长啊!我想删减,就是删不下去。
扬州育才林俊老师的:?《学生“看”错之后——小学生看错口算题现像的跟踪诊治叙事》(2008.7/8)
——此文作者从问题出发、归因、验证、矫正,很详细。当然文章在实验层面有个小漏洞,但还是发表了。
大家看看我们杂志的目录,或者每年第12期的的总目录,绝大部分文章从标题就能看出它的话题是不大的。
那么有的老师写了一个大话题,怎么办?一个小技巧:用副标题矫正一下。
1.谈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以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为例
2.以学生活动为基点的生成教学——“圆的认识”课例分析
3.转变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4.读出教材的厚度——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的思考 5.读懂教材和学生,让教学设计更有效——以“小数加减法”为例
当然,这是一个“技”而不是“道”——最好是小切口、大手术。毛遂自荐一篇我的文章:http://blog.cersp.com/index/1025601.jspx?articleId=12212318。——大家讨论结束后读一读。
那么小切口哪里来?——刚刚有老师提问了。简单地说,从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中来。——这个问题,我在常熟说了一个半小时,今天先不展开。
还有一个方法把切口做小:引入一个新的变量,变单维数射线为二维坐标系。举例如下:
创设情境有什么用?加一个变量:在课堂的不同进程阶段,作用不一样。
【引入阶段、展开阶段、互动阶段、巩固阶段、作业阶段】
有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可以构成4个区间。
我们来对比2篇文章:
浙江永康实验学校朱咏梅:《动手操作在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中的三个“支撑点”》
一、概念的“感知”阶段——在操作中“建立表象”;
二、概念的“理解”阶段——在操作中“感悟内涵”;
三、概念的“应用”阶段——在操作中“拓展升华”。
另外一篇是今天看到的投稿文章,作者尚未公开发表,此处仅作说明之用:
《如何让动手操作更给力》1.需要适当的时空;2.需要适时的引导;3.需要及时的提升。
同样谈动手操作,第一篇多了一次聚焦:概念教学。第二篇只能一事一例地谈,例子之间没有有机联系。
所以,很多文章,大家多一个维度思考会别有洞天。
第二点:避免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有各种各样的变式,要警惕。
喜欢使用新的概念、新的词汇、新的手段,不能辨证地看待新与旧,没有抓住教育中的本质的东西。
建构主义、三维目标、情境创设、数学生活化、小组合作„„它们的旨趣是什么?(它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意义在别处。)
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清点存货,却赫然发现橱柜空空如也。
——【英】奈杰尔?巴利(人类学家)
我本人比较“混搭”,最爱语文,硕士是中国教育史。所以我看到新词总要想想它的来龙去脉。——一个新词的提出都是有故事的,有背景的,但很多老师是因为别人在用,就用了。
比如“反思”一次,很多老师文中的反思就是“思考”——没有“反”的意思。教育的大问题:新词太多,变动太多,口号太多、积累太少。
“ * * 方法”、“ * * 模式”、“* * 课堂”、“ * * 研究”
——成尚荣:“ * *课堂”有两三个就够了„„
在“新课改”背景下,打造有思想的课堂是教师们的应有追求,但恰恰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条追寻之路却变得分外谜影重重。“情境”、“反思”、“合作”、“过程”、“三维目标”„„这些有特定内涵和历史渊源的词语在课改中成为人人都用的热门词语。
繁荣是泡沫之始,泛化是曲解之始,是这些新词带着一线教师领略了以前不曾领略的美景,也正是这些新词,阻碍了教师用自己的眼光看课堂,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自己的课堂。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贴标签式”地使用这些词汇,看到热热闹闹的却脱离数学本质的种种花哨形式。
——20008年给我负责的唐彩斌老师《思想改变课堂》写的书评
我们来看一些形式主义的例子——刚刚那段有点长,后面我尽量避免。反思有元认知的含义,是对思考的思考。例子:
1.对讨论:三角形认识: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当时老师说讨论这个,我惊醒了。因为一天要听8节课,很累的。
2.对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用时23秒】——我听课,旁边放一块表,记录环节的变更,精确到秒。不计不知道,一计吓一跳,真的就是23秒的小组合作
3.对算法多样化:还有吗?还有吗? 以上是形式主义表现之一:片面的理解。表现之二:对新词的崇拜——之前提过
过程模式、实践模式是在批判目标模式基础上提出的„„别人矛盾的东西,在中国毫无矛盾——曹培英
一位好友和我讲的: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教研。
原来做校本培训,换了领导改作校本研修,又换了领导改作校本教研。同一批人在做,做同一回事。表现三:新形式的错误组合 例子:
1.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老师让学生猜26+8会是()十几?目的是渗透估算?——我觉得不对
2.用尺来画草图——是渗透严谨、认真的精神?——我也不同意。为什么?
——1.一年级。2.功利化、短视
26+8会是()十几?——老师的目的是渗透估算,用了一组题。还有些用尺来画等号。
——而且经过训练,学生可以用尺画得很快的。参看我写的此文:http://blog.cersp.com/index/1025601.jspx?articleId=7621667
所以,策略是辨析形式主义,提出正确的理念和操作策略,往往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看这些文章:
1.施益新:思维定势都是不好的吗?
2.余 颖:计算技能训练:爱你在心口应开
3.袁仕理:走出误区,凸显实质——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冷思考 4.陆顺昌:新课程要摒弃数量关系式吗?
我自己也写了一篇:你有勇气上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吗?这个策略同时也是教师写文章时的选题策略:不要老师选“热”、“新”,可以选“冷”、“旧”。——这是另一个层面的“巧”。
所以,大家看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贴标签”呢?有没有用自己的话来说呢? 新瓶装旧酒,无味!新酒装旧瓶,可惜!
——要在实践的领域将“名”与“实”统一。第三点:要有鲜活的例子。
这一点对《小学数学教师》尤其重要,我刚参加工作时,老编辑告诉我一个选稿公式:案例+反思。
例子是叙述的起点,是理论的例证,是智慧的载体。——而事物在更大层面上的内在联系,往往用例子比用道理更容易说明。
我这里想说的是,有时一个好例子不需要理论的阐释。
我们杂志有的文章是没有“案例反思”的,尤其是“教学一得”这个栏目的文章。
一线老师苦恼没有理论支撑,我们苦恼没有鲜活的例子。
大家可以搜索这篇文章:《警惕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关于测量圆周率操作活动)——不需要理论阐释就极好
我认为不要忙着找理论。而是要让例子获得“本体论”意义上的地位。例子其实不是理论的注脚(前面说是理论的注脚),恰恰相反,例子是理论的基石。
“例”是“理”存在的语境,比如:词语、寓言故事。——不是文学来自生活,而是文学塑造生活。“好的问题如《桃花源记》中渔人面对的景象„„”
——懂不懂?举个例子看看。
海安徐卫兵老师赠我一书,有一篇戴树琴老师的《吕海东的童年》:“童年,是在明白考试的重要时结束的。”——很有味道。
用例子说话,这一点在这里比较难讲,因为我准备的都是类比的例子,来自语文的比较多。但有一点我要强调:投给我们杂志的文章,要有例子。这个例子有师生的互动,像小说一样有人物、事件等
童年,是在明白考试的重要时结束的。——是一种人生的况味,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无奈。要是我们杂志有相应的栏目,这样的文章肯定登的。
第四点:要贴着例子去说理。——这一点最难!
我们看例子:《让数学课彰显创造的魅力》—“分数除以整数”两种教法的对比与反思。作者分析案例的副标题:1 .有“生活”就有数学 ; 2 .有“爱”就有自由 ; 3 .有“趣”就有参与。
这就是没有贴着例子去说。他说的3点,教其他内容、其他学科都能套用。还有一篇这么分析上的课:1.创设学习氛围;2.重组学习内容;3.优化评价机制。——大家从分析中知道他上的什么课吗?当然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了。
我自己的两篇文章,标题如下: 第一篇:
分数认识的教学,教师容易把焦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圈一圈这样的操作; 2.注重为学生提供分数感知的材料和情境; 3.注重让学生正确地说出分数的意义。矫正:
1.操作的思维含量不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操作。
2.提供分数感知的材料和情境单一,同质化严重,学生很难经历抽象概念的过程。
3.语言的训练关注说的结果,忽略了思维的提升。第二篇是听了小数的一堂课的:
一、要注意课堂提问与课堂教学的开放度
二、在教学细节的把握上要精益求精
三、要注意(数)概念教学的转向
四、待思考的问题
从贴着例子说理的角度,第一篇90分,第二篇50分。把你的一些词句、结构、观点移到其它文章去试试,说不说得通。说得通,就要把适用范围缩小。
你用来分析问题的框架如果放在很多地方都对,那就肯定不大对了。这是不是一种辩证呢?
理论是一种假设。观点是对假设的描述。
多年的经验就是上面这一句话。
“我要用的是可能错但刚好把正确的逻辑延伸到错误圆圈之外的文章。„„现在很多教育文章都是不可能错的,看了无味。”
10000只白绵羊,1只黑绵羊。(我们暂时没有找到黑绵羊,所以我们认为绵羊是白的,一旦找到就要修正这个假设。证明A-B,用(-B)-(-A))第五点:好文章要有开门见山、直来直去的文风。
这个不多说了,例子实在太多。一个“时弊”:文章开头:《课程标准》倡导„„„„巴拉巴拉,巴拉巴拉„„所以„„巴拉巴拉„„。最近上了一堂课 投稿原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它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这样,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数学能力的提高。
我一刀下去: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老师《分数除以整数》的课堂教学,她的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不要引用太多,我们急于看到您自己的观点——我们杂志三分之二页的时候一定要切入正题了
2.华丽的辞藻有时是一大害:
3.形式与内容:问题第一,观点第二,形式第三。
——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
我不知道大家读不读沈从文、汪曾祺
别人评价汪曾祺:简简单单的文字,组合起来就是别有味道。——汪是江苏高邮人。
大家写东西用字都很简单。——比如季羡林、老舍、费孝通诸位。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数学老师也是要锤炼语言的。治学,“无一字无来由”——为文,“我以我手写我口。” 杂志投稿:shuxuetg@163.com
关于文风的问题,我准备弄一整个讲座,这里就不展开了。——我最怕的是啰嗦、重复和没头没脑(找不到主谓宾)我们复习一下:
一、避免宏大叙事:策略一:小切口,大手术
二、避免形式主义:策略:发现形式主义,辨析成因;
三、要用鲜活的例子说话;
四、要“贴”着例子去说理 ;
五、开门见山、直来直去 最后想说:在写作和投稿之外 ? 动笔的习惯
——实在忙就写随笔、感想、火花。《幻想之眼》 ? 开放的心态
——对新理论、权威,即不惧怕,也不排斥。? 生活的品味
——有趣的、有意义的生活。? 平淡的生活与高远的理想 ——贺麟《文化与人生》
我觉得教师还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但不要全部身心都在工作上,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要记得把自己从工作中“拔”出来。——追寻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这是比投稿重要得多的事情。
不要为了评职称去写,虽然有时也没办法。
最后希望老师们写出这样的文章:当您捧着读的时候,你油然而生一种对自己的钦佩:我还是有两下子的嘛!你同时会觉得幸运:我把它写下来了呀!当你在思考、写作中找到灵魂的位置时,文章能否发表早已不重要,而此时,你的文章却往往能够轻巧地发表。写作,提升生命境界!
欢迎批评、指正!我的博客:
在迷惘中追寻:http://blog.cersp.com/index/1025601.jspx
三、投稿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定要分析杂志的特点:
每个杂志都有它的办刊追求,不同的办刊追求就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投稿就要抓住这个特色,投其所好。可以把不同的杂志对比着看
我们杂志对文章的基本定位是“实践经验+理论反思”
实践经验是为了给教师直接可学、可用的招数。理论反思是为了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是练内功。
所以,我们杂志是上达理论、下通实践的。
——也正因为上述定位,我才将了前面写作的几点。
无关数学教学的随笔、园丁故事、个人成长经历,基本不接受。比如《老师,您太不爱笑了》
大家可以假设自己是编辑,把自己的文章往你要投的杂志里放放看,看有没有栏目是可以“收留”的
第二,要分析栏目的特点:
教师论坛:话题要有争议性,观点要鲜明。
教学一得:精妙的一招一式,通俗明了、简单易用 数学园地:数学游戏、思考题选编
数学奏鸣曲:目前可以说是谈祥柏老师的专栏——非常期待新的作者进来 抓住栏目的特点,注一下投哪个栏目,有的放矢,命中率自然就高。我们杂志有官方博客了,可以关注:
“如果对先前有趣的题目加入自己的思考可以投稿吗?”——可以!很欢迎。谈老师很寂寞的。“如果对先前有趣的题目加入自己的思考可以投稿吗?”——可以!很欢迎。谈老师很寂寞的。
博客上看不到全文的
第三、要了解杂志的编辑流程:
我们提前三个月组稿的,3月15日的时候就发了6月的稿子了,所以要配合进度的话至少提前3个月投稿。现在一般不配进度,但你注一注文章的内容是什么版本几月份教学的,我们一算刚好赶上进度,自然就乐意用
第四、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个我有惨痛教训!
1.忌讳一稿多投。几个杂志之间都交换的,编辑也都认识,会引起反感。如果发现两边都录用了,那就要向一边解释清楚。是的,周期很长!我自己发一篇文章都是半年后的。所以有时一稿多投也不能都怪作者。
2.要注意纸质文稿的形式。——这是印象分。建议:单面A4纸打印(不要用水印复写纸)、字体小
四、行距1.5倍;格式上,不要太多种类的字体
宋体。电子稿一样。一定要注明一种可以联系到您的联系方式!!本刊接受以下两种方式的投稿。
·邮寄方式:上海市永福路123号《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200031)·电子邮件方式:shuxuetg@163.com,shuxuetg1@163.com,shuxuetg2@163.com
我们杂志比其他杂志多一道程序:寄校样。编辑改动后,排版出来的文稿会寄给作者。让作者看到最后发表的状态。原则上,校样寄回,我们再刊登的。——有的老师没有联系方式,遇到寒暑假,一拖延就是几个月了。
有的时候编辑要询问文章的细节问题的,联系不上,文章就放弃了。——我这里说一句,编辑的活真的蛮累的,就是前两天,一天改出2篇稿件。有时一天改不出一篇的。
文稿要标注页码,免得散失了不好找。
电子文档投稿我建议这样写标题:
张三 20110420:学生“会”了,为什么还要“教”?
作者+投稿日期+文章标题。因为邮箱文件很多,这样写,我们好找,好管理。
此外,要学会和编辑交流。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一下:陈老师,我有一个想法,我写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给我提提意见。稿子投来,过段时间再给我打电话,想听听意见。——但不能追得太急。有时我仔细写出意见,我说我给你寄回来,结果对方说:不要了!不要了!我们杂志会寄出校样,有心的读者会对比校样和原稿,知道编辑改在哪里,改得如何,如果你能指出改得不对,那最好!作为对自己负责,可以对比着看。——可以利用校样,回信,写感受,等等。有想法要交流——我们从小被告诉要听话,要乖,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老师也是这样。
但千万不要一直盯着编辑。我们编辑部有很好的传统,老编辑说以前都有读者写信来让我们代买大白兔奶糖、上海手表、羊毛衫,编辑们都会去代办的,而读者也是和编辑不认识的。现在,不用代买,但基本的要求,比如询问文章下落。我们尽量满足。——我们杂志人手是不够的,都是一个人顶两个在干活。像有的作者投一篇打好多电话,真吃不消。
总的来说,做编辑还是满开心的。希望大家多多赐稿!祝愿大家多多发表!
第四篇:教育教学交流发言稿
教育教学交流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弥阳中心学校与新哨中心学校举行教育教学交流实践活动,我作为交流活动的教师于3月9日来到猴街小学。我知道,这不仅要搞好自己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教学的交流与沟通,学习猴街小学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这几天里,通过思想交流,通过与老师们进行教学交流以及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老师们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也学到了你们崇高的精神品质。看到了学校的可喜之处,最值得一提的是:全体师生秩序井然,无论是课间操、打饭、还是放学学生都是排队进行,这样就减少了安全隐患。可以说,领导忙,教师也忙,你们的工作量比我们的大,因为你们既要搞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还要管理好学生的生活:吃饭、睡觉、安全等等一系列工作;还有部分教师一个人要做几个人的工作(比如李校长既要管理好全校的总体工作,还要上一个主科目,还有的老师既要上高段的语文或数学,还要兼管学校的其它工作),你们都有很强的责任心,“乐于清贫,甘于寂寞”。
老师们,与你们相比,可以说我们的条件比你们好,我校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数学组的教师在一起集智备课,共同探讨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教学的对策、交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掌握先进的备课方法和经验。在平时的上课中,领导随堂听课评课。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听课、评课,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共同提 高。每学年每个老师上1节公开课,听8节课,交5个反思,5个课件,交一篇教学论文(多则不限),学习每位老师的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充实教师自己。通过“边学边教,以学论教”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使我校的老师得到了进步提高。
这次城乡学校的教师交流活动,通过顶岗实践交流学习,使我从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我们都是一线的教师,一根线上的蚂蚱,我们的苦和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这里的学生,我认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正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下面我结合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体会。
一、用科研课题带动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我校有教科室专门负责课题研究,语文和数学都有研究的课题。
数学组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等身边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以充实小学数学课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小学现有的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有效重组和利用,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借此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变“一板、一本、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数学 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寓教于乐,借此来整合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师从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于教学资源的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只有诸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教学资源的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数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观念,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从而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为课程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层面标准的实现提供可能性;为学生探究性、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
数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将新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发展,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对教师的教学视野、教学技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推动,甚至是挑战的作用,对于改变“知识本位”的单一式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二、更新业务知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 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会掩盖教师知识的不足,因此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我校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更新,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数学组的教师在一起集智备课,共同探讨新课程的理念、教育教学的对策、交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掌握先进的备课方法和经验。在平时的上课中,领导随堂听课评课。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听课、评课,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每学年每个老师上1节公开课,听8节课,交5个反思,5个课件,交一篇教学论文(多则不限),学习每位老师的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充实教师自己。通过“边学边教,以学论教”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使我校的老师得到了进步提高。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来城里打工的,由于学生家庭原因,有些孩子得不到父母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导致孩子在学习上的放松,久而久之改变了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致使其成为学困生。为此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转化学困生的思想,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校有经验的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对一”的方法很值得借鉴,以优生来带动学困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学困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我个人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实际教学中,常见老师滔滔不绝时,有的学生低头玩东西;老师苦口婆心时,有的学生东张西望;老师声嘶力竭时,有的学生有气无力。我们都知道,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双边互动的一个过程,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之前教师都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等设计出前置性作业。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学生积极参与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一堂好的课一定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然而怎样使学生参与是我们经常谈论的焦点。我想,我们在教学的引导中,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而参与不能成为一种形式,而是有实质内涵的活动。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广度指参与的人数和时间的多少,深度指是否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积极的参与是思维的活跃,情感的共鸣,是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方法有很多,有些难免停留于纸上谈兵,在实践中很难实施,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是我们和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够紧,甚至在有些地方以我们的思维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以前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某一个讲座或是论文中看到了一种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方法,兴致勃勃的到课堂上一用,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因为 许多好的方法是某位教师和自己实践结合的产物,而我们要使学生参与,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
这些年来,我始终用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大胆的去做,有困难是必然的,有困难才能砰出知识的火花。结合自己的实际才是教学的关键。现在我们强调的是有效课堂,不是有趣课堂。我对有效课堂的理解是如何有效的落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实现方法每个老师不可能相同的,也是无法复制的。有的老师只懂得如何用兴趣去引导学生学习,有时可能感到这么做很好,但别忘了,有的老师即使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每个人方法都不同,没有根据实际的复制,我的体会是必定失效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一定要兴趣才能培养好,严格要求也是非常有效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方法不同,但效果一样就行了。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我非常感谢雨舍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 关心和帮助,更感谢我校领导,让我有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些活动对我们中年教师来说,是难得的,是珍贵的,是有益的。
在这里占用领导和老师们的宝贵时间,说的不好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多包涵,谢谢。
第五篇:数学老师致家长的交流信
数学老师致家长的交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我是您孩子的数学老师,虽然我和很多家长未曾谋面,但从开学报到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数学学习的关心。因为这学期是孩子学习数学的转折点,知识点多了,难度也加大了,在这里我先衷心感谢家长们对孩子数学学习上给予的关注。趁此机会,和各位家长做个交流。
第一、刚开学的时候,有的家长询问我原来教的几年级;我的脾气怎么样;孩子上课表现怎么样;并很放心的说我的孩子如果上课不认真上课,你就很严厉的批评他……我知道,你们很担心,担心孩子不认真,担心老师教不好,担心老师脾气太好,管的不严管不住学生,从你们的关切的话语当中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也请各位家长放心,在此,我给家长做个汇报。首先,我去年教的就是三年级,已经熟悉了三年级的教材,所以请你们放心。其次,我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会定数学课堂的规矩,并且每节课都会要求的非常严格,学生坐不好,做小动作,说话都是不允许的,因为这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听课。
第二、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还是非常听话的,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会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的。
第三、就以往的教学经验给大家提一些建议,数学计算是关键,口算又是计算的关键,所以一直到小学毕业试卷,有一题肯定是口算。为此咱们一定要格外重视对孩子口算能力的培养。我在学校会让孩子们练习,在家里也希望家长抽时间帮助孩子们背诵。例如乘法口诀可以从一一得一开始正着背,也可以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倒着背,还可以由家长抽查挑着背。第四、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效果,效率要高,这就要求孩子们上课认真听讲。我为了让孩子们上课更加认真的听讲,会实行小卡片奖励制度,谁上课表现好,发言积极,练习做的好我都给他们发小奖卡,10个小奖卡换一个小星星可以贴到班级里面,并一个月一总结,得小星星最多的发小奖状。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所以,家长回家也可以问问孩子今天有没有得到小奖卡,为什么会得到,以后怎么得到更多的奖卡。当孩子们获得奖励时,家长也可以适当的表扬,我想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的学习会更上一层楼的。
第五、我觉得使孩子更上一层楼的方法是我们的沟通。我们的联系沟通可以让我更加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学习情况,也可以使您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且增进了学校、家庭间的了解,增强了我们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在以后,我会在这方面做积极努力,做到勤沟通,勤联系。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勤勤恳恳的工作,让您放心的把孩子交到我的手中,是我最大的心愿。此致 敬礼
为了孩子的数学学习,您的建议或要求:
数学李老师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