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故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
事故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
一、整改责任
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由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组织整改。
二、整改要求:
(一)整改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人亲自抓整改,分管领导人靠上抓整改,工会组织督促协助、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确保事故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整改责任单位要按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于规定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专人监控,明确责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落实各类事故隐患检查、治理和上报的责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
(三)整改工作结束后,整改单位要按要求写出验收报告,由安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报告全部整改资料。
(四)整改措施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合格,事故隐患未消除的停止操作,下达停止工作。整改合格后安全领导小组检验验收,检查验收合格的可恢复作业。
三、整改资金的筹措
整改资金原则上由安全经费列支,职能科室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对隐患进行评比、分析、研究,形成结论 安全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复查、评估、分析等费用,由存在隐患的单位支付。
四、事故隐患的档案管理
整改责任单位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档案,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及时准确,完整成套,长期保存。
五、考核和奖惩
对隐患整改实行年度考核,纳入安全管理评价和责任书考核。对落实责任,措施得力,整改及时,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经安全领导小组研究,作为年度安全管理评价、责任书完成的依据,对整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未能达到安全整改要求的通报批评,记入年度安全管理评价和责任书考核档案。因整改责任不落实造成事故的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
六、效果评价
各单位要对井下的各类事故隐患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排查,掌握隐患的存在、分布情况,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配合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对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对可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落实整改负责人和整改限期,并督促检查整改情况。对短时间内难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确保过渡期内的安全生产,每月对人员、设备设施进行排查,将查出的事故隐患按要求上报。
第二篇:事故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
事故隐患整改效果评估制度
一、整改责任
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由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组织整改。
二、整改要求:
(一)整改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人亲自抓整改,分管领导人靠上抓整改,工会组织督促协助、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确保事故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整改责任单位要按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于规定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专人监控,明确责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落实各类事故隐患检查、治理和上报的责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
(三)整改工作结束后,整改单位要按要求写出验收报告,由安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后报告全部整改资料。
(四)整改措施不到位,检查验收不合格,事故隐患未消除的停止操作,下达停止工作。整改合格后安全领导小组检验验收,检查验收合格的可恢复作业。
三、整改资金的筹措
整改资金原则上由安全经费列支,职能科室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对隐患进行评比、分析、研究,形成结论 安全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复查、评估、分析等费用,由存在隐患的单位支付。
四、事故隐患的档案管理
整改责任单位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档案,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及时准确,完整成套,长期保存。
五、考核和奖惩
对隐患整改实行考核,纳入安全管理评价和责任书考核。对落实责任,措施得力,整改及时,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经安全领导小组研究,作为安全管理评价、责任书完成的依据,对整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未能达到安全整改要求的通报批评,记入安全管理评价和责任书考核档案。因整改责任不落实造成事故的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
六、效果评价
各单位要对井下的各类事故隐患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排查,掌握隐患的存在、分布情况,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配合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对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对可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落实整改负责人和整改限期,并督促检查整改情况。对短时间内难以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确保过渡期内的安全生产,每月对人员、设备设施进行排查,将查出的事故隐患按要求上报。
第三篇:安全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
安全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本项目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预防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科根据已建立的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执行本制度,以规范隐患筛选、认定、登记、传递、整改及反馈流程管理。第二章 隐患分级及整改程序
隐患是指全矿工作场所在技术管理、现场管理、装备设施上所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问题。
1、按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分为A、B、C三级。A级隐患B级隐患:违反相关规定,可能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装备运行不正常和设施、装备性能不完好的、需要矿级领导进行处理的隐患。
C级隐患:基层战线或机关科室的工作人员违反相关规定,可能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装备运行不正常和设施、装备性能不完好的、各基层战线或机关科室能够进行处理的一般隐患。
2、按隐患的种类分为: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水灾、火灾及其它。
项目经理为隐患整改第一责任者,对隐患整改全面负责。
各分管领导、总工程师是分管范围内隐患整改的组织领导者,具体组织实施隐患的整改。
各科室负责人是本业务范围内隐患整改业务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各施工队负责人是本责任区域内隐患整改的第一责任者;班组长是本班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第一责任人;职工个人是本岗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责任人。
工程技术科、安全科、后勤科等相关科室,分别对业务过程中的隐患排查负责,并对隐患整改的有关工程设计、项目计划、资金落实、材料和设备供应等工作负责。
安全科负责各类隐患的查处、收集、筛选、分析、追究、反馈、复查、统计、上报、考核、监督整改及落实等综合管理工作。
隐患整改程序包括:检查、收集筛选、整改通知、整改、效果评价五个环节,实行闭合回路式管理。
1、隐患检查主要是指各级各类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检查发现所有作业场所的隐患。如上级检查、集团公司检查、项目部组织的检查、基层管理人员检查、班组长汇报、员工举报等。
2、隐患的收集、筛选,由安全科负责,每天对所有作业场所,通过各种渠道检查出的所有隐患进行全面的收集、筛选、初步确认、分级登记,并记录日常检查登记安全隐患整改台帐。
3、整改通知,对已经核实的重大隐患、典型问题,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队,按要求整改处理。
4、隐患整改,根据隐患级别,要求相关分管领导和各相关科室、施工队进行限期整改。
5、效果评价,隐患整改完毕后,依照本制度,由安全科负责评价、验收。第三章 评价方案
安全科每月对各施工队隐患整改工作进行总结讲评,把隐患整改情况纳入安全绩效考核中,推进隐患整改工作的开展。
对隐患整改效果的验收实行分级评价,依次为A、B、C、D、E五级。A级:优秀,对于要求整改内容能够及时、有效的实施整改,接受整改态度好,整改工作主动,整改后能够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化体系中的相关要求,并且所辖区域职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
B级:良好,对于要求整改的内容,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做出有效的整改,能够正确的认识整改工作,较积极的实施整改,整改后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化体系中的要求,或者通过整改提高了原有隐患部位抵御事故的能力,所辖区域职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
C级:中等,能够主动地接受整改,在限定时间内,能够对要求整改的内容实施整改,整改后基本能达到质量标准化体系中的相关要求,并且所辖区域职工受到了一定的教育。
D级:及格,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要求整改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整改,或者超限期整改但整改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基本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并满足生产需要。
E级,不及格,不能按要求整改,或者严重超过整改期限而不反馈整改结果,整改后达不到要求,拒绝整改,应付整改,虚假整改。隐患整改效果实行闭合回路式循环评价,即A、B级通过,C级进一步自查,D级制定针对该隐患的后续防范制度,E级重复整改。第四章 实施办法 对于各单位隐患整改效果,由安全科组织评价。形成由安全科相关人员为负责人的、其他必要的相关单位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该评价委员会应采用回避制度,即与隐患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有重大关联的、可能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的人员应予回避。
对于评价结果实施奖惩: A级、B级分级受奖;
C级重点关注,以后从严考核;
D级执行风险保证制度,即采用如交纳风险抵押金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类似隐患产生,退还风险抵押金,如隐患恶化或继续出现类似隐患,没收风险抵押金;
E级受罚,先惩戒再重复整改,每重复送达一次整改通知单,罚金翻倍一次。
第四篇: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效果监督检查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效果监督检查制度
一、为规范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效果监督检查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效果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整改效果监督检查的范围。经相关监管部门认定为一级重大、二级重大、三级重大的事故隐患。
四、整改效果监督检查的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效果由我县监管部门负责督查;二级以上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效果在我县监管部门督查的基础上,扬州市级监管部门同时进行督查。
五、整改效果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单位是否及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备案。
(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是否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期限、预案五落实,并按治理方案实施整改。
(三)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是否落实相应的安全监控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四)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是否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和专家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五)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所在单位是否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是否在整改期限内完成了整改。
六、整改效果监督检查的方式和要求。
(一)整改过程中的督查。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下达《整改指令书》的监管部门应派员进行督查,督查时督查人员不少于2人,并做好督查记录,填写《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跟踪督查记录表》。每个重大事故隐患在整改期限内督查的频次由监管部门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在督查中,监管部门若发现拒不整改或可能严重危及安全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的审查。监管部门收到隐患所在单位《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报告书》后,应在10日内组织不少于2名监管人员进行审查,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参加。审查人员应对隐患整改的相关资料以及现场整改的情况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填写《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审查表》,由监管部门负责人审查签署意见后销案。审查未通过的,责令隐患所在单位继续整改,直至审查通过。
第五篇: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1、目的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加强事故隐患整治工作,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和保障能力,增强抵御重大恶性事故的能力,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部门的事故隐患整治的管理。
3、引用的法规、标准
《安全生产法》、《黑龙江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4、事故隐患包括以下内容:
4.1 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4.2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险扩大的设计、工艺、设备缺陷; 4.3 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伤害;
4.4 停产、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 4.5 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4.6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
5、事故隐患管理、整改责任 5.1 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由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部门组织管理、整改。
5.2 事故隐患实行报告制度,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对集团或本单位、部门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均应及时报告公司或本单位、部门负责人。
5.3 各单位、部门应按照集团《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划分,定期对本单位、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具体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排除。因各种不可抗拒的原因、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成立由事故隐患所在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的隐患治理小组,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监控措施。
6、事故隐患的评估
6.1 事故隐患的评估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对集团安全检查、安全评估、员工合理化建议或生产中新出现的隐患进行自评。自评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并报公司安全部。
其内容应包括:
(1)评估报告;(2)评审意见;(3)评估结论;(4)隐患治理方案;(5)整改计划和责任人;(6)资金概预算;
6.2 各单位、部门对基层或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进行落实。对可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应立即采取安全可靠的应急措施,防止险情的扩大和发展,并应立即上报集团安全部。同时,按急事急办的原则,优先安排整改治理投入。对需要列入技术改造项目和大修更新改造计划进行整改的隐患项目,组织编制评估报告、项目建议书或整改方案后,报集团相关部门安排落实。
6.3 经自评或请专家评估后属于重特大事故隐患的,隐患所在单位、部门应立即上报公司分管领导。
7、整改要求
7.1 整改责任单位、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亲自抓整改,确保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7.2 整改责任单位、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审批后的整改计划、措施和要求,对事故隐患认真整改,并与规定的时限内,向集团分管领导报告整改进展情况。整改期限内,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实施专人监控,明确责任,坚决杜绝该隐患演变为事故。
8、隐患整改的费用从安全专项资金中列支。
9、事故隐患的档案管理
隐患整改责任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档案和台账,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及时准确、长期保存。
10、考核和奖惩
对隐患整改考核,纳入年终安全管理评价和责任书考核。对落实责任、措施得力,整改及时,效果明显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作为安全管理评价、责任书完成的重要依据。对整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未能达到整改要求的,计入安全管理评价和责任书考核档案,并扣减当年年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