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担当新时代青年使命,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共)
担当新时代青年使命,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摘要:当今社会文化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愈加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第十七届六种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文献的研读,阐述了当代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为如何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若干意见。
关键字:青年,文化,软实力
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中明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而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2]也曾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同时提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共中央的决定,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大学生担当新时期青年使命,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当代大学生想要担当新时期青年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
1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正确指南。实则是民族精神的统一归纳。
以大学校园生活为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能只淡淡专注学习,更要关注社会实事。当今国际环境日益严峻,中国领土冲突日益激烈,东边有钓鱼岛问题,南边南海诸岛摩擦日益激烈,西边与印度的边境问题也开始升温。国内社会问题也存在,随着经济增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基本矛盾日益加剧。就文化方面,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持,我们大学生就有可能在这些问题上出现有偏见的思想。
作为中华民族精髓的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解释世界和观察世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印记,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基石。
呼唤大学创新精神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当今国际上的竞争, 实质上是创造能力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创新意识对国家、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时代应该我们思维最为开放的时代,我们冲出了应试教育的牢笼,摆脱了书面知识的枷锁。我们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 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索,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论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青年的新使命》[3]一文也指出:“青年不但思想敏捷,精力旺盛, 而且对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也最为快捷, 又最少包袱, 这是青年具有创新的有利条件。因此, 青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 要有一点“冒”的精神, 有一股“闯”劲, 敢想敢干,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断开辟新的领域。”
在校园生活中具体我们应该做到这几点:
1、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知识积累是科学创新的基础,没有知识支持的创新更可能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邓小平曾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任何创新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考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扩展我们的视野,解放我们的思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3、坚持团结合作。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但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互补,更有效率的完成创新。
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那么,何为文化软实力,当代大学生又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塑》[4]一文中指出:“一个国家作为功能整体来说,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以及调节各阶层利益的社会组织三个部分,表现出来的就是政治力、经济力和社会力,而贯穿其间、协调三种“力”之间关系的就是文化价值体系。文化价值体系是处在政治力、经济力、社会力之上的,具有协调性、粘合性和无孔不入的影响力。因此,将文化作为软实力成了这几年的流行提法,也表明中国发展到现在,己越来越深刻地体认到文化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性。”的确,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间接的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也明确指出: “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当代大学生作为名族文化的先锋队,应该积极参与到文
化建设的大潮中。
在校园生活中具体我们可以做到这几点:
1、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文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
2、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勇于担当新时代青年使命,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满怀信心,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2]、胡锦涛,《“七一”讲话》,2011年7月1日
[3]、黎鹤,《论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青年的新使命》, [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总第77期)
[4]、辛旗,《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塑》,[J]关注
第二篇: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深化研究。
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一元主导和百花齐放的关系。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这就需要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知晓、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主要命题有哪些、真理性和说服力在哪里等,都需要加强研究和推介。二是处理好事业性与产业性之间的关系。以“壮大产业、繁荣事业”作为文化发展目标,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业并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共进,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三是处理好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学习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以增加新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因子和元素,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处理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设立阶段性、较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和盘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资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探索一条从国情出发、向国外延伸、与国际接轨,既不崇外又不排外、既以我为主又不唯我独尊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之路。
认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价值观的内涵。可以说,在当今这个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深入的时代,一个大国的软实力主要表现在其政治价值观、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和共享性。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对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所创造的理论和学说的研究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到位。一些学者习惯于用别人的理论标签来看待我们的理论、政策和意识形态,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用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概念来剪裁中国的历史、衡量中国的事情,这样自然得不出正确结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开展工作,综合运用政府、学界、媒体和民间的资源,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认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价值观的内涵,勇敢地加以宣讲。在涉及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问题时,要掌握概念定义权、使用权、议题设置权和讲故事的话语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知晓度和认同感,让全世界听到中国人讲的有关自己的民主故事、自由故事、人权故事和法治故事,让世人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
做好国家营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硬实力,但西方媒体渲染的所谓中国商品倾销以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给我国的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国家营销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西方国家运用经济的、文化的方式,以各种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来传播塑造国家形象,其方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具体而言,以国家形象推广为核心的国家营销包括:打造国家形象文化产品,其中既包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也包括国家形象建设者如政府、企业和国民所应具备的品格;明确国家形象品牌定位,或创新、或严谨、或时尚,建立国家品牌;拓展国家形象传播渠道,政府间交流、民间交往、媒体宣传、商业运作以及各种社会活动都可用来推动国家形象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冠梓 胡楠阳)
(一)世界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国家软实力有三个主要源泉:“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
(二)我国软实力
我国从国家战略角度提出软实力问题是在2006年。是年11月l0日,:“„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保证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化背景下的国家统一
进人新的世纪,国家之间的冲突,地区之间的冲突,民族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冲突的原因很多,“文化认同是我们面临的这种失序现象
2毕业论文的核心方面”,而“历史、语言和种族对文化认同来说,都是可能的基础,并且它们都是被社会性地建构的现实”。就我国而言,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特别是“藏独”、“台独”和“疆独”是现阶段威胁我国统一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应对分裂祖国的威胁,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保证在西方价值观渗透过程中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鲜明特色
在全球化深人发展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价值观。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日益凸显的政治合法性,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与国际政治格局大变迁相呼应,许多国家内部掀起了政权更迭和政体变更的新高潮。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力逐渐成为国际问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作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方向保证,发挥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激励、凝聚、整合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五)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发展问题必然会凸显出来。人的发展的标志因素很多,如创造性的彰显、基本需求的被尊重和满足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丰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它要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产业化而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状比较,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起点很低。尽管我们有历史文化积淀上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例如,没有在国际社会上形成一种流行文化,没有形成有相当影响力的主流文化,更没有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股力量文化。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管理文化、动漫产业相比较,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并未形成产业意义上的竞争优势。(要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问题。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是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像经营军事力、经济力、资源力、科技力、信息力等硬国力那样经营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
(二)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问题。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建构解决的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问题。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从各个方面努力,其中,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在内的文化传播媒体建设是重要方面。提升国家软实力载体建构包括学校建构和社会建构。
(三)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内容。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导向。
(2)协力构建和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3)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捍卫国家主体价值。
(4)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导向。.........................2
(2)协力构建和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觉。................................2
(3)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捍卫国家主体价值。.............................2
(4)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
第2页
第三篇: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效果,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却在渐渐增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践也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发展,应该经济和文化全面提升。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荐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我国文化的传播,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不够强大,是制
约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给世界更多精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实践,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如在大部分美国人眼中,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固有的唯一符号,马欣乐先生却让他们认识到了象形文字在绘画中的魅力,让美国人看到更丰富的中国画。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得马欣乐有机会成为全美最大的斯普林丝环球家纺公司的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美国人钟爱的家纺布艺让中国元素在异国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
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应着重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或潜力大的文化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走出去”,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壮大
自身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应成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广大民营文化企业应成为“生力军”,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三、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西方发达国
家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已经形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具体运作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创新时间,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在这个问题上,应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科学选择、合理吸收,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主体地位。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当今中国,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潮中,中国文化必定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第四篇: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旭东 学号:220410010
2摘要:比较我国现有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政治实力,即软实力,比我国经济实力弱,但比军事实力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已具有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我国与世界近百个国家有贸易关系,贸易争端也遍及六大洲。我国的政治实力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周边地区,对距离较远的地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我国的军事实力,是国土防御型力量,其影响力基本上是在边境附近地区。中国的民族复兴事业到了上一个新台阶的时期,但中国现有的软实力显然不适应中国崛起的需要。中国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关键字:软实力、改革、文化产业、文化管理机制 什么是软实力,首创软实力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内尔说,软实力“是一种靠着吸引而非强制与收买达到目标之能力”。文化力无疑是这样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应当看到,在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中,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不全是物质商品的直接较量,文化因素一直都在其中。有沟通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经贸往来的效率和水平;有附加功能,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民族品牌;有教化功能,可以更好地培育商业伦理规范市场秩序;有激励和管理功能,可以营造和强化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还有审美消费功能,可以直接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统筹规划,采取措施,让“软实力”硬起来。完全可以说,没有文化这样一种软实力的支撑,硬实力也难以真正形成,即使形成,也不会扎实,不会长久。
实践证明,提高文化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改革。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大动力。可以说,哪里
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大发展。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攻坚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迫切需要改革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面上展开、向纵深推进,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1、要重塑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文化管理格局由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多部门组成,职能交叉和重叠,这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的做法,不但导致政出多门、重复管理和管理缺位,也使得我们缺乏培育文化产业化的土壤,缺乏可以挖掘祖先灿烂文化的合理机制,成为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因此,我们要在探索建立“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机制和体制上作文章,如制定《国家软实力发展纲要》,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出台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等,如在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力度,在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等方面逐步建立长效机制等。文化发展繁荣的关键在市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只有通过改革使一大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活跃起来,文化繁荣发展才有坚实基础。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文化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2、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3、要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世界还需要由物质的力量来摧毁。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
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当然,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需要全民参与,需要发展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当然更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化运作,迅速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规范外资引进和文化产品进口,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4、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要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通过加强管理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把工作职责转到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有效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努力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话语权。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着力培育外向型骨干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昌明,我们必将迎来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通过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文化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以最具影响的文化贸易而言,我们与作为经济迅猛发展、文化博大精深的大国所处地位差距也较大,我们的文化产品进口远远大于出口,而且对外交流管道通常是以自发的、民间的方式进行。而日本、韩国文化输出却发展迅速,成为文化输出强国,在日本,光动画片的输出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钢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在扮演着一个文化制造弱国和文化输出小国的配角形象,这与我国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第五篇: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效果,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却在渐渐增强。中国文化要征服他人,先要征服自己,要在别国为人所接受,就要先在国内为广大人民群体所实践、所接受。很难想像,当国内社会公德普遍缺失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以德服人”;当国内普遍缺乏诚信的时候,我们如何在国际上使人相信我们是“以诚相待”。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软实力仍然非常有限。实践也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发展,应该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提升。
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力却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在亚太地区所占份额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仅占4%。另外,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有数倍之大。以文化传播中最重要的载体图书为例,经过我国许多部门的努力,版权贸易逆差已经从前几年的1∶10缩小为现在的1∶7,但仍然是太大的数字。而且,图书的出口对象主要是一些汉语文化圈的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中国和欧美的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甚至达到1∶100以上。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为国家发展智力的动力源,文化产业的落后,必将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必须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文化价值。进而言之,国家的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
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一直是我们构建国家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命题。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其内在能量和价值。因此,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文化价值。进而言之,国家的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
我们不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照单全收,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流行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不论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还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除了通过政府的公共职能机构进行贯彻之外,必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感性的、甚至是娱乐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由此建立公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学者丁言曾说:“文化只有被大众认同并成为全社会行动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才能成为整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照单全收。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的原作中贯穿着一种“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重要叙事动力。与此相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所以,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最后不仅被杀死,而且同样也遭到灭门。现在,如果我们也沿袭这种“你杀了我全家,我也要杀你全家”的杀戮逻辑,就等于把我们置于古代封建社会,以豺狼的方式对待豺狼,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要以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屠杀方式,把所有的日耳曼人都送进集中营呢?记得美国电影《恶魔军官》在片头曾引用了尼采的名言:“要想战胜恶魔的人,当心不要变成恶魔”,就连“娱乐至上”的好莱坞电影也知道不要采用以恶制恶的方式误导观众,我们今天的电影当然不能再去重复传统文化的杀戮逻辑。
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很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这里我们主要提出三点:
1.全方位传播,让世界认识中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与思想底蕴。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而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的信息时代。在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话语权。因此,我们要建立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1996年初春,马欣乐先生的个人画展也在迈尔奇画廊开幕,邀请了克林顿夫人为其剪彩,盛况空前,影响力很大。马欣乐先生不少作品结合西方绘画用光用色的手法,很有新意,呈现出大家的独特风格,也使西方的观众对传统的中国绘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好地推广了中国文化。
2.多角度实践,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根据《世界眼中的中国》的调查显示,对“中国的代表性事物”的了解上,大部分外国人选择了“功夫”、“长城”和“中餐”,认为这些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事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给世界更多精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实践,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如在大部分美国人眼中,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固有的唯一符号,马欣乐先生却让他们认识到了象形文字在绘画中的魅力,让美国人看到更丰富的中国画。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得马欣乐有机会成为全美最大的斯普林丝环球家纺公司的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美国人钟爱的家纺布艺让中国元素在异国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3.重视海外华文教育,调动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我国现在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约有5000 万人,这支力量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在海外的表现和扩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海外华文教育,并且充分调动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如印度尼西亚思源美术馆馆长阮渊椿极力地宣传中国文化,使印度尼西亚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并且获得了亚洲国际书法高峰论坛颁发的“传播中华文化贡献大奖”,中国画家马欣乐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传播东方文化的旅程,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了很大贡献,他的新作《大唐盛景图卷》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当今中国,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潮中,中国文化毕竟放射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