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5篇]

时间:2019-05-13 09:4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阶段。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文化资源大省。贯彻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紧密联系山东实际,着眼文化发展前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进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切实解放思想,从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谋划文化改革发展。山东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省份之一,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大文化、大开发、大融合、大开放的理念,努力做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强、文化改革发展的创新力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保障力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强、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的影响力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支撑力强,到2020年全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立足本地实际,使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发挥齐鲁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打好特色牌、做优势文章,重点打造“五个品牌”。一是文明山东品牌,通过主题教育、舆论引导、“四德”工程、文明创建、乡村文明行动等形式,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文化服务品牌,加快建设完善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创意山东品牌,实施“创意山东计划”,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培育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三大载体”,形成创意文化产业高地;四是文化产品品牌,加强精品创作和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推出更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鲁剧、鲁版图书和“鲁”字号产品。五是孔子文化品牌,以此整合带动其他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推动齐鲁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建设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省文化艺术之家、省美术馆新馆、孔子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努力实现农村文化大院“村村建”、农家书屋“村村有”、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文艺团体下乡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戏”,对改制国有文艺院团落实“一团一场”和配备流动舞台车,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使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文化实惠。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注重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动力源泉。着眼于发展深化改革,不断巩固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大力度整合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资源,深度整合广电、影视资源,组建一批跨地域跨门类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建立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山东模式。加强对改革的顶层设计,确保改革文化单位投入不减少、条件有改善、人才不流失、发展可持续,真正使改革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加大保障力度,着力营造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是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领导体制上,整合现有宣传思想文化议事协调机构,成立文化强省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更高层面、更大力度上形成工作合力。在工作推进上,开展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由省委省政府表彰,每两年一次,作为一个常抓常新、持续推进的工作抓手和有效载体。在政策投入上,提高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设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资金、艺术创作专项资金和艺术基金,扩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规模。在评价考核上,建立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完善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标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三个体系”,形成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第二篇: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探索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人民;改革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鲜明回答了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意义重大而深远。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大局、遵循文化改革发展规律,推动文化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文化改革发展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主题和主线,才能与我国丰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相承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使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基石。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突出强调了正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方向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迈向前进。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兴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持续增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仍显滞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全会提出了构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双重任务,强调既要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又要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建设始终拥有蓬勃生机。改革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求新,而文化决定着思想观念、引领着时代风气,因此文化领域最需要改革创新。文化建设要全面贯彻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敢于突破陈规陋习,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在改革创新中增强本领。全会提出了包括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系统要求,对文化领域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反映着一个政党的理想追求。所谓先进文化,就是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潮流,体现时代精神,代表国家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前景,也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共十六大以来,我们顺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把文化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强调两手抓、两加强。实践中,我们对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有了进一步界定。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政府与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形成了用不同思路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办法。

在发展文化事业上,我们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我们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大力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特点、适应群众需要的新的文化服务方式,推广政府购买、集中配送、联网服务等新做法,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城乡基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一些边远地区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我们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完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繁荣文化市场,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我们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国产动漫振兴、数字电影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发挥骨干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注重培育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运作、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这表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则和方针,必须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积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牢固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一,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就是要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其二,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坚持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三,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就是要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

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繁荣;正确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通过科学管理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坚持重在建设、持之以恒,形成长效机制。其四,确立统筹兼顾的理念。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文化;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机遇,从而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使文化建设各方面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人民群众是我们发展繁荣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发展繁荣先进文化的力量源泉。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坚定地维护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人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同时,还应该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最终衡量标准,自觉接受人民的评判,从而创造出经得住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文化产品。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有效发挥。要完善文化政策措施,为群众进行文化创造活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和文化创造积极性。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侵权行为,有效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广泛开展内容健康积极、形式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加大引导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使群众文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层次。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先进性的不竭源泉。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

导文化建设的历程就是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不断推进文化改革和创新的历程。从倡导

改革创新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活力,首先,要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优良社会环境。在思想观念上,倡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制度和规定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文化建设和发展实践,破解文化发展难题,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其次,要打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攻坚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十七届六中全会已提出了包括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系统要求,对文化领域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再次,要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文化观念的创新、文化体制的创新,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在内容上要通过不断创新,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文化作品,生产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优良文化产品,努力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要通过不断创新,运用先进技术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对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

第三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1年11月26日 09时01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长春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各位委员,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议程,胜利闭幕了。在此,我对两个大会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新选举产生的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文联第九次、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主题,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规划未来,是一次高举旗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鼓劲的大会,必将进一步动员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党中央对这两个大会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充分肯定了文艺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文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语重心长、饱含感情,充满了对文艺工作者的信任和期望,是指导文艺事业发展的光辉文献,必将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实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自2006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艺战线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人民期待,推动文艺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新突破,巩固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涌现出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准、体现民族特色、社会影响广泛、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形成了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迎接党的十七大、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事喜事中,在成功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文艺界推出一大批昂扬向上、振奋人心的优秀作品,举办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的文艺活动,唱响了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为成功举办大事喜事、妥善应对难事急事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解放、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涨,责任感、使命感和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实践证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队伍是一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队伍,是一支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作为党领导的重要人民团体,在过去五年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在组织文艺界学习培训、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推动文艺创新、培养文艺人才、加强行业服务维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指导和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文联、作协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对过去五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工作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大家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我国文艺工作的丰富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

第一,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指针。

第二,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则。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创造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

第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五,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六,必须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加强文艺战线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团结鼓劲、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

这些宝贵经验,继承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文艺工作的成功探索,反映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本质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遵循,一定要长期坚持、大力发扬,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这次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吹响了向文化强国进军的新号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证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必将进入新的重要阶段。

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历史命题,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鲜明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样的路、朝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和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围绕这一重大历史命题,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建功立业。

下面,我就文艺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全会《决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会《决定》突出强调的一个重点。

从精神生产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任何文化都是所包含的精神价值与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之间的有机统一。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的“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根本途径,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离开“魂”,“体”就没有精神价值的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去吸引力、影响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就无从实现。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每一次文化的繁荣发展,都是文化“魂”与“体”完美统一的结果。文化之“魂”是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在当代中国,一切文化产品只有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文化之“体”,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文化之“体”的主要形式,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如小说、影视、戏曲、动漫等。这些“体”作为文化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都是承载、传播文化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和形式,都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魂”的重要功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魂”与“体”的辩证关系,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赋予文艺作品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就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示中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宏伟业绩,唱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最强音。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文艺作品表现的永恒主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思想传统,深刻反映当代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大力倡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风尚。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的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激发社会思想文化活力,努力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为人民创造出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全会《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把“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要求贯穿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就要始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这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坚持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就要把多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作为不懈追求。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最耀眼的文化印记。在当今文化建设的春天里,人民呼唤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思想性是指文艺作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艺术性是指文艺作品审美育人、提升情趣、陶冶情操的作用,观赏性是指文艺作品赏心悦目、娱乐放松、愉悦身心的作用。思想性寓于艺术性、观赏性之中,并通过艺术性、观赏性得以实现。缺乏艺术性、观赏性,文艺作品就失去了吸引力,就难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以文化人的功能就无从谈起;缺乏思想性,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观赏性也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内涵,失去了生命力。这就要求在文艺创作中,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信息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提升作品思想内涵的同时,不断提高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发挥文学对各种文艺作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要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甘于寂寞、心无旁骛,潜心创作、精益求精,不断挖掘作品的深刻主题,不断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努力创作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传世佳作。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就要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文艺鉴赏和消费的主体,是文艺作品的最终评判者,要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努力形成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正确导向。要运用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拓展优秀文艺作品的推广手段和传播方式。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就要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产品竞相涌现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各种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鼓励探索,扶持原创,宽容失败,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能得到社会尊重,最大限度地焕发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

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文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全会《决定》强调,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文艺工作者都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贯彻、自觉践行“三贴近”原则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三贴近”,就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社会主义文艺就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偏离或忽略了“三贴近”,文艺作品就苍白无力、枯燥无味,社会主义文艺的生机就会窒息和枯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觉把“三贴近”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贯穿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表现的主体和服务对象,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中汲取灵感,用群众喜欢的形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使文艺作品雅俗共赏、深入人心。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努力创作生产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多创作生产传播适合基层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多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多开展方便基层群众欣赏和参与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基层文化生活。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文艺事业全面繁荣发展

改革创新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全会《决定》强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认识改革创新对于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符合文化改革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改革发展要求的做法和规定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改革发展要求的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与文化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热情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勇于破解改革难题,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激发创作热情,成就艺术辉煌。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变化、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手段的新变革,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业态创新、科技创新,使创新始终成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强劲动力,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充分涌现的生动局面。要善于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要积极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推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富有中国气派的文艺精品,展示中国文艺的创新品格和创新风范,引领中国文艺不断推陈出新、蓬勃发展。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和新业态发展中的作用,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化创造和传播,推进文化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提炼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五、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全会《决定》关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部署,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充分展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中国人民改革创新、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努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要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在继续推动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同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在推动文化走出去中经常性、持久性的优势和作用,着力打造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

广大文艺工作者是文化走出去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努力开拓文化产业、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新渠道新途径。要遵循国际文化交流规律,适应国际文化市场需求,既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审美特点和接受习惯,努力做到“中国内涵、国际表达”,使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为国外受众所接受和喜爱。要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过程中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

六、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全会《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按照《决定》提出的要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实施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造就各领域各门类高层次领军人物,推出和表彰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要适应文化改革发展新要求,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扶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的各类文化人才,充分发挥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作用,充分调动文化志愿者的积极性,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作风建设,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德,就是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精神、价值取向、社会信誉,以及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精神追求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文艺工作者立身处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艺,就是艺术才华、艺术能力、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境界等,是艺术造诣的集中展现,是文艺工作者成就事业之基、艺术魅力之源。德与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人品决定艺品,立艺先要立德。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行之久远。德艺双馨不是他人的主观臆断,而是文艺工作者用自己实践铺就的人生轨迹,是历史和人民的客观评价。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积累丰富知识,提高精神境界,培养高尚人格,树立良好形象,努力成为既富有崇高精神内涵又具有高超艺术才华的文艺家,成为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名家大师。

同志们,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担负重要职责。希望新一届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委会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正确文艺方向,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更好地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发挥组织、引导、维权的重要作用。为此,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谋划工作,从人民群众愿望要求出发开展工作,使文联、作协工作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要引导和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用德艺双馨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文化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进程中展现艺术才华、铸就艺术辉煌。要关心和爱护文艺工作者,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善于同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交朋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二,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发挥文联、作协在行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加强与各类文化单位的联系,广泛团结各种组织形态、各种所有制的文艺工作者以及民间文艺工作者、业余作家、网络作者等各方面文艺人才,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一视同仁、做好服务。要加强行业自律,突出抓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建设,努力概括提炼文艺界的核心价值观,研究出台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和各文艺门类的行业规范,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尊自重、崇德尚艺,切实履行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职责。要加强行业维权,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维权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依法维护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发挥独特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充分发挥文艺界人才聚集、名家荟萃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国际文学艺术组织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国际文学艺术交流重要活动,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要有计划地邀请境外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来华访问,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机会,通过他们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要进一步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第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工作水平。要适应文化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创新文联、作协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更好地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要全面加强文联、作协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体现“三贴近”要求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提高文联、作协凝聚力战斗力。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文艺界人民团体的地位、作用、职能、任务,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表彰激励机制、行业自律机制、维权服务机制、对外交流机制,逐步形成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为主,地方文联、作协和专业协会相协调的服务管理网络,提升文联、作协服务文艺界的能力,努力把文联、作协建设成为团结服务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

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深入研究文艺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解决涉及文艺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要加强文艺战线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文艺战线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加强对文联、作协工作的领导,理顺工作体制,创造工作条件,支持文联、作协充分履行职责,更好发挥作用。

在座的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新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都是全国文艺界的优秀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是文联、作协工作的中坚力量。委员的身份,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希望大家珍惜荣誉,牢记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负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期望,带头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章程赋予的职责,认真执行文联、作协工作安排,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朋友们!中华民族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昂首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欣欣向荣、前景广阔,广大文艺工作者使命光荣、大有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奋发进取,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我们青少年怎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问题】专题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

答: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什么重大意义?怎样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实质是什么?答: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③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④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8、青少年身上存在哪些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列举几个例子说明。

答:不尊敬师长、打架骂人的现象;缺乏诚信意识,说假话欺骗老师和家长、考试作弊、平时抄袭他人作业、借他人东西不按时归还等;③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不愿吃苦、贪图享乐、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等;④虚荣、爱面子;⑤生活情趣庸俗、沉迷于不健康的网站、书刊、音像制品等;⑥法纪观念淡薄、自由散漫等等。

9、发展教育和科学有什么重大意义?答: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1、请你列举一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答:唱“红歌'比赛;城市“创三优”活动;农村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村“万村书库”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保护母亲河志愿者活动;学校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希望工程”等。

12、请你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答:加强网络文化管理,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多开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精神文明活动,如文艺演出、优秀电影巡回播放等;③国家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如在农村建立文化活动室、体育场等;④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建设,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⑤进一步健全文化管理体制;⑦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⑧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等。

13、请你为宣传“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写几条广告语。

答:认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坚持“双百”方针,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4、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是什么?中华文化有什么重大影响?

答: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列举3个以上。

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等。

16、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第五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摘自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

全会提出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二○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下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练习

    修改版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练习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作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材料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从山东实际出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

    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万荣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接受人民网......

    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心得,1500字

    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 2011年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十月十五日起至十八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二零一一年十一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了!我在网上看了全文,也 看了好几篇宣传六中全会的精神要点,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