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是硬道理 提高中国软实力也是硬道理[本站推荐]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百姓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充分体现发展文化软实力这个硬道理。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再次凸显出来。只有不断进行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实践看,文化行政管理体制上的交叠、缺位现象仍然存在,创作机制、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等亟待改进。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着眼于激发活力、壮大实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面上推开、向纵深进展。
占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把工作职责转到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主要管微观向管宏观的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为基本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公益性文化单位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内部改革,不断增强活力,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杠杆,努力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
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还任重道远。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旗帜,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只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第二篇: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人们记住意大利、希腊和埃及,首先是因为它们曾经有过的文化辉煌;而长城、兵马俑、中国文化年等,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
第三篇:“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谈此命题是否是硬道理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谈此
命题是否是硬道理
一、文化软实力是硬道理
“软实力”(soft power)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 J r.)1990年提出的重要概念。作为美国政府曾经的助理国务卿、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是为了在世界舞台上直接构筑自身国家的重要国际形象。但这一概念及其意识形态内涵随后就被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重视,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从1990年代至今,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现在的世界各国已经并且将继续掀起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国家软实力竞争热潮。在这一背景之下,对今天正“和平崛起”的中国而言,“软实力”的研究、论证以及切实的实行显得尤为迫切。事实上,一场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讨论正在国内热烈展开,并吸引了从国家决策机构到学术理论界的方方面面的目光。近二十年来,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主要突出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国际上我国的综合实力也日益提升。新的时代面临新的国际背景,以及面对我国各族人民群众新的生活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发展任务,其中就包括加快文化的发展速度,提高文化发展质量。
2007 年10 月15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六届党中央作报告讲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党第一次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个名词,这使我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国际竞争日趋剧烈,国际范围内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文化、教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竞争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如何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如何弘扬并巩固我国钢铁长城般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我们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资源大国变为国际文化强国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将文化建设长期以来事实上的软要求变成硬措施,我党适时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策是非常及时的。面对国际新的发展环境和我国社会发展新要求,特别是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可以说提高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因此,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各个阶段,对文化建设的论述不断深化和完善,早期的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后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再到科学发展观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论述。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提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发展阶段都对我国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和内涵不断深化和发展,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十七大报告中,我党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法更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经济呈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从1979-2002 年,我国GDP 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9.4%,特别是2003-2007 年间,我国经济又实现了连续五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 年经济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11.4%,经济总量于2007 年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08 年在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9%的增长速度,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 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经济增长的压力,2009 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7%,有不少经济学家预测2010 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优越性,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要真正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强国,不仅经济要快速发展,政治要安定团结,同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要与经济、政治一道和谐快速发展、强大起来,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发展之路,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根据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要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关键就是要提高文化软实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各国的国际问题专家对综合国力有不同的界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综合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一个国家自然形成的诸如国土面积、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数量等基本能力及人为形成的科技、经济、国防等能力,这些称作硬国力,而且包括文化、教育、政治、外交、组织领导、管理决策、意志、精神能力等,这些又叫软国力。综合国力不是这些构成要素的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各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整体能力。近年来,各国都意识到了包括文化、教育、政治、外交、组织领导、管理决策、意志和精神能力在内的软国力越来越不可小视,这些因素在其综合国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很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巨匠,也有无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文化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深刻,因此,对于文化事业还是以软措施应付软实力,这样很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有些地区,有的领导只是把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点缀,摆点花架子,做做样子而已,没有真正将文化发展作为大事业来搞,这样就难以真正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要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眼光来看待发展文化事业,这样就会发现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第四篇:软实力“讲述”硬道理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犹如山之形、水之势、人之魂魄。2008年,省公司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弘扬企业精神、推进企业管理、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以道德、安全、发展、经营、管理、服务、廉洁、礼仪、网络、环境“十大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新格局,用软实力“讲述”硬道理,推动公司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赢得向心力
2008年11月,省公司开展加强机关作风与提升履职能力培训活动。总经理王抒祥担任第一期培训班名誉班主任,并出席开班典礼作重要讲话。他与学员面对面交谈,倾听全体学员对培训的认识、体会以及对省公司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培训以实现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为目的,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学员们纷纷反映,本次培训是给职工最好的福利。
近年来,省公司党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王抒祥指出,要突出核心理念的宣传贯彻,强化对企业文化精神、理念以及视觉识别系统的认知、认同,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企业核心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职工自觉的思想和行动。
2008年,省公司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使企业的步伐与员工的步伐同频共振。在奥运保电前期和期间,公司系统各单位组织职工开展了“迎奥运、促和谐,讲诚信、铸忠诚,强管理、促发展”知识竞赛和“迎奥运促和谐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使广大职工在紧张的保电任务下享受奥运的喜悦和激情。200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山西电力100年,公司开展了“电力百年、光耀三晋”等纪念活动,广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公司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教育职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省公司将趣味、娱乐渗透在各种活动中,让职工在愉悦、轻松的氛围掌握知识。同时,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建设荣誉室、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组建职工业余文化演出队、社火队、老年秧歌队等;组织开展了主题突出的诸如晋电元宵社火节、冬季长跑比赛、文艺汇演、广场文化,职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等系列文体活动,同时,公司系统广泛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自2005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已累计出资57.6万元对124名贫困职工子女进行资助,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
忠诚企业加大牵引力
企业持续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与管理,而二者的有效结合靠的是企业文化。
近年来,省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理念,以“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忠诚企业”为核心,让“忠诚文化”发挥导引作用。
通过人本管理、思想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上级与下级、个人与集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职工、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公司系统在“忠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围绕中心工作,创新活动载体,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文化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力、凝聚力,不断激发职工的归属感、荣誉感,逐步形成“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忠诚企业”的良好发展氛围,实现了文化管理企业、人企和谐共赢的发展目标。
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在培育先进企业文化的同时,实现了文化管理企业。2008年以来,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刚性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确保了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公司服务文化建设效果突出,通过设立200万元供电服务监督奖励基金,开门纳谏,促使供电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公司廉洁文化建设业绩明显,所属单位10557名党员干部对照“八条禁令”开展了自查自纠,形成了“干事、干净”的廉洁文化氛围。
2008年,公司进一步培育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将忠诚文化建设拓展到了道德、安全、发展、经营等十个方面,使每一个专业的职工都能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不断增强自主管理意识,规范工作行为。把忠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规范生产经营、提高效益效率、促进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奉献社会强化支撑力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电网人不辱使命,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向广大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了电网企业发展的支撑力。
这一年,公司坚持把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率先在全省中央驻晋企业和十个公共服务行业中,全面开展和深化以“和谐电力、服务社会”为主题的“优质服务年”活动,向社会发布了活动实施方案和“八项承诺”,通过走访客户、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信等多种形式,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让客户真正享受“一站式”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有困难的“五保户”、伤残、孤寡老人、军烈属等特殊群体,上门服务、定期回访,把真情和温暖送给他们。
在搞好供电优质服务的同时,公司切实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大力推行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自觉承担农村“户户通电”、道路亮化、饮水安全配套等重任,为新农村建设作
出积极贡献、为和谐社会建设当好了先锋,彰显了中央企业的优良风范。
在2008年两次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公司党组动员系统广大职工帮助灾区人民抗灾救灾,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共捐款及缴纳特殊党费1915万余元。还出资60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开展助老助学、扶贫济困活动。捐资540万元,在我省捐建13所“希望小学”,展示了公司系统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公司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在2008年抗击南方冰冻灾害的三湘大地上,公司职工主动请缨,千里驰援,昼夜奋战,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精湛过硬的技术水平,圆满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的抢险任务,打响了一场同舟共济的抗冰抢险攻坚战,谱写了一曲无私无畏的忠诚礼赞。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批示中指出:“在这场抗冰抢险保电网安全的抗灾行动中,省电力公司广大职工团结奋战,英勇拼搏,公司各级领导深入一线,率先垂范,应急预案符合实际,华北、河北电网支持有力,最终取得抗灾胜利,保证了全省和全国两会期间生产生活用电。特此向省电力公司广大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期间涌现出的一大批抗冰抢险先进集体和英雄人物,充分展示了山西电力职工的素质和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成功的企业必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2008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收获了累累硕果:11月28日,省公司被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总工会、山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联合授予“2006 ~ 2007山西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12月10日,省公司机关及所属单位中有14个被表彰为省直文明和谐单位标兵;公司系统10个供电分公司、93个供电支公司荣获2008年行风评议公用事业组第一名;省公司“忠诚文化”建设成果获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特等奖……
2008年,省公司企业文化蓬勃开展,内质外形建设齐头并进,“软实力”正在成为“硬道理”。(
第五篇: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深化研究。
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一元主导和百花齐放的关系。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这就需要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知晓、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主要命题有哪些、真理性和说服力在哪里等,都需要加强研究和推介。二是处理好事业性与产业性之间的关系。以“壮大产业、繁荣事业”作为文化发展目标,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业并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共进,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三是处理好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学习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以增加新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因子和元素,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处理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设立阶段性、较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和盘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资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探索一条从国情出发、向国外延伸、与国际接轨,既不崇外又不排外、既以我为主又不唯我独尊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之路。
认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价值观的内涵。可以说,在当今这个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深入的时代,一个大国的软实力主要表现在其政治价值观、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和共享性。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对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所创造的理论和学说的研究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到位。一些学者习惯于用别人的理论标签来看待我们的理论、政策和意识形态,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用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概念来剪裁中国的历史、衡量中国的事情,这样自然得不出正确结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开展工作,综合运用政府、学界、媒体和民间的资源,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认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价值观的内涵,勇敢地加以宣讲。在涉及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问题时,要掌握概念定义权、使用权、议题设置权和讲故事的话语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知晓度和认同感,让全世界听到中国人讲的有关自己的民主故事、自由故事、人权故事和法治故事,让世人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
做好国家营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硬实力,但西方媒体渲染的所谓中国商品倾销以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给我国的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国家营销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西方国家运用经济的、文化的方式,以各种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来传播塑造国家形象,其方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具体而言,以国家形象推广为核心的国家营销包括:打造国家形象文化产品,其中既包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也包括国家形象建设者如政府、企业和国民所应具备的品格;明确国家形象品牌定位,或创新、或严谨、或时尚,建立国家品牌;拓展国家形象传播渠道,政府间交流、民间交往、媒体宣传、商业运作以及各种社会活动都可用来推动国家形象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冠梓 胡楠阳)
(一)世界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国家软实力有三个主要源泉:“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
(二)我国软实力
我国从国家战略角度提出软实力问题是在2006年。是年11月l0日,:“„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保证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化背景下的国家统一
进人新的世纪,国家之间的冲突,地区之间的冲突,民族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冲突的原因很多,“文化认同是我们面临的这种失序现象
2毕业论文的核心方面”,而“历史、语言和种族对文化认同来说,都是可能的基础,并且它们都是被社会性地建构的现实”。就我国而言,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特别是“藏独”、“台独”和“疆独”是现阶段威胁我国统一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应对分裂祖国的威胁,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保证在西方价值观渗透过程中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鲜明特色
在全球化深人发展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价值观。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日益凸显的政治合法性,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与国际政治格局大变迁相呼应,许多国家内部掀起了政权更迭和政体变更的新高潮。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力逐渐成为国际问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作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方向保证,发挥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激励、凝聚、整合等方面的重要功能。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就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五)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的发展问题必然会凸显出来。人的发展的标志因素很多,如创造性的彰显、基本需求的被尊重和满足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丰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它要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产业化而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状比较,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起点很低。尽管我们有历史文化积淀上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例如,没有在国际社会上形成一种流行文化,没有形成有相当影响力的主流文化,更没有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股力量文化。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影视文化、网络文化、管理文化、动漫产业相比较,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并未形成产业意义上的竞争优势。(要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问题。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体是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像经营军事力、经济力、资源力、科技力、信息力等硬国力那样经营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
(二)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问题。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建构解决的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问题。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从各个方面努力,其中,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在内的文化传播媒体建设是重要方面。提升国家软实力载体建构包括学校建构和社会建构。
(三)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内容。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导向。
(2)协力构建和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3)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捍卫国家主体价值。
(4)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
(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为了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导向。.........................2
(2)协力构建和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觉。................................2
(3)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捍卫国家主体价值。.............................2
(4)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