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Z Z,让数学课好神奇--开心学数学
Z+Z,让数学课好神奇--开心学数学.txt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不要用自己的需求去衡量别人的给予,否则永远是抱怨。Z+Z智能教育平台——让您爱上数学的软件
Z+Z,让数学课好神奇--开心学数学
* 让知识变灵活性 变有趣 变容易
* 学习不再枯燥 不再死记硬背
* 让学生老师减少重复性 机械性劳动
* 让教学成为充满创意的 极富吸引力的活动
作为拥有二亿三千万中小学生、受东方文化滋养的中国数学教育,是否潜伏着某种危机?有人会说,不仅中国的数学奥林匹克选手屡屡在国际竞赛中获奖,就连普通的中小学生也多次在跨国家的数学学业成就的比较中成绩名列前茅。然而,从对现有调查资料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在动手实践、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及数学态度的养成上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某些不足。
它能支撑教与学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不仅是课件制作工具、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电子读物或教学VCD。
它可以服务于不同国家不同种类学校的教师、学生以及一切对这门学科有兴趣或有需求的人。它适合各种教学模式:传统讲授,启发讨论,建构主义,个别教育...由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Z+Z”智能教育平台适应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
1、化静为动提高兴趣
与传统教学相比,“Z+Z”智能教育平台克服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现象,改变了学生的认知环境,利用画图显示、测量等功能描述几何图形的动态特征,教师可以在动中教,学生在动中学,能准确动态地表达几何图形的变化,为认识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利用“Z+Z”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关系,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倍增,使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想就透,容易理解并且印象深刻。
2、数形结合 深化学习
在进行一次函数教学时,利用“Z+Z”给出X的值,求出相应的Y值,通过编程画出表示这些点的函数图象,还可以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得出函数的解析式。“以形助数”“用数助形”,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
3、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Z+Z”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输入数据、图形来验证和发现数学的结论和公式,形成对数学结论的感觉和体验,并用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学生学完线段后,引导学生画三角形,同时测量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学完角的度量后,把“Z+Z”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用“Z+Z”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验证其和为180°;学完
七巧板后,让学生走进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Z+Z”制作七巧板,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拼出多种图案并冠以名称,再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向大家展示每一小组的作品,学生十分感兴趣,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增强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4、及时反馈 多向交流
测试反馈时教师利用“Z+Z”平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群批面改,及时反馈和矫正,不仅能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边教学边进行情感交流,而且使点面的信息交流变为纵横的连锁反应,使课堂单一的回路变为立体结构,使低层次的教学向更高层次推进,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优生吃得饱,差生跟得上,学习目标堂堂达标,全体受益。
5、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利用“Z+Z”教育平台可以借助“Z+Z”提供的资源,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测试,学生在网上答题。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不同层次的练习加以控制。当然,教师所选的题目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其各有所得。
Z+Z”智能教育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育平台,它符合了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的要求。经过近年的实验研究,“Z+Z”智能教育平台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价值越来越凸显。
2006-5-14 13:10 回复
218.18.187.* 9楼
一、有利于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
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内化的“助产士”。“Z+Z”智能教育平台的运用,改变了原来课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局面,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契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改变了师授生学的模式,拉近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为实现课堂中三要素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懂得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Z+Z”智能教育平台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变革传统教学手段。“Z+Z”智能教育平台最大的优点是一个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就能不仅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可以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
另外,我们发现在将“Z+Z”智能教育平台用于课堂数学课程中时,教师的创作欲望与创作激情被激活了,平时的加班加点即使老师没有怨言,也觉得时间很难熬,而连续多次“Z+Z”培训、设计加班,多则一天,少则三、四个小时,老师们却毫无怨言,反面觉得时间远远不够用,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一个个劲头十足,当一个课件设计成功时,大家感到
高兴,教师们的自信心更强了,科研兴趣更浓厚了。教师们的成就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华。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直观展示、利于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Z+Z”它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轻松有趣、丰富多彩。它能诱发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不断变化的学习内容中寻找“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从而发现规律、遵循规律、理解概念。如:在学习“平行”一章节时,利用方格画平行时,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我们可先不去讲述长篇数学道理,而是让它们反复地动手操作,不停地改变其中一条,另一条也随之改变,观察在不同情况下,它们的位置关系,经过反复观察,强化它们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形成一定的模式,对“平行”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基本掌握利用方格画平行的方法。学习“垂直”时,又让学生先反复观察,这时学生们就会很自觉地打开“平行”的内容,很自然地去观察“平行”与“垂直”的异同,通过对比观察,学生们对“平行”“垂直”的理解就不仅仅限制于感性的认识而上升到了理性的认识。有了观察、思考,学生们又会选出新的内容,这就是希望和灵感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有一些学生想象不出打开上底面、左侧面„„这样的过程,因为他们的脑子里面没有这样的东西,打开“Z+Z”展开图时,一面一面的打开,学生的脑子里面有了材料,有了雏形,从而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展开,怎么展开,而且可以有多种展开方法,他们互相交流,收获成功,共同分享。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同样,对于“三视图”的学习,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展示、写意、合成就更如鱼得水,很自然就能接受和理解,特别到了课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很自然地去认识、思考和判断周围的一切,思维力、想象力有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2、演示过程、拓展思路,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有句成语叫“事半功倍”,用“Z+Z”智能教育平台的数学课似乎就达到了这一点。一些通过运动变化来反应、呈现的概念与规律,其优越性更强。如: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弦定理、切线长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圆幂定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关系,共同规律,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出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又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拓展了思路,学会了举一反三,培养了应变能力。
三、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006-5-14 13:10 回复
218.18.187.* 10楼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故学习兴趣的形成与获得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动力的最重要的源泉。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Z+Z”智能教育平台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教师利用“Z+Z”教育平台,选择新颖的案例,精心设计的课件,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成为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电影、电视等融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它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八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的第三章《图形的平行与旋转》中“Z+Z”制作蜂窝的形成过程,以其智能的作图,优美的动画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再如北师大七年级教材《生活中的轴对
称》不仅可以利用“Z+Z”平台展示一些画布的图案、建筑物及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的图案、图片,还可以利用Flash动画做出鲜花丛中飞舞的蝴蝶,插入到“Z+Z”平台,通过这种方法引入课题,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设置了悬念,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启示,而其中还渗透着美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贴近的,激起学生浮想联翩,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就会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实验过程,突破学习难点
“Z+Z”智能教育平台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小、远近、动静、快慢等形式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启发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丰富的图形》这一章中,《立体图形截面》一节,别说对七年级学生,就是对高中生来说,理解和想象起来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当堂作了截立方体的三个相邻面的一个截面(这个截面显然是三角形),给截面涂上合适的颜色以突出视觉效果,然后拖动截面上的动点,截面可根据位置改变而变成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非常直观、形象。同时,还可以拖动和旋转立方体,使学生可以从各种角度观看截面的情况,制作过程简单易学,师生现场制作演示轻松自如,学习影响深刻、效果良好。又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使用“Z+Z”智能教育平台设计制作的“细胞分裂”的课件,通过模拟实际细胞分裂过程和树的分枝繁殖过程,让学生感受2n的变化趋势和增长速度,从而引入有理数的乘方,在现实的背景中理解乘方的意义,这样教学让学生直观体验到细胞分裂的速度非常快,同时感受学的难度,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再如:在《展开与折叠》一课,教师利用课件非常直观的展示了正方体、六棱柱、圆柱等的展开与折叠的动画。学习立体图形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对同学来说比较困难,而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借助动画按钮和还原按钮可以反复观察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形成过程,便可通过旋转功能从各个角度观看,其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在二维、三维空间之间的转换,达到轻松理解掌握的效果。这种形式可以说既弥补了七年级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不足,又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的低起点、全过程、全方位、立体的集中展示,不但有效地克服了学生空间想象不够的为难情绪,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经意的观察中,达到了空间想象力培养效果。
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您的孩子对数学的态度如何?数学成绩如何?
您的孩子每天花费在学习数学上的时间有多少?效果如何?
若您的孩子的数学成绩较差,您认为采取怎样的对策就能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若您的孩子的数学成绩已经不错,2006-5-14 13:10 回复
218.18.187.* 11楼
您认为若希望他/她得到进一步提高的途径有哪些?
数学是开启科学殿堂的一把钥匙;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的基础;
数学是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最顶尖的高新技术其本质就是数学技术。
目前,数学由于其自身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数学在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在新的世纪之中,数学素养已经成为众多工作的首要条件,这种素养决定了一个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进入怎样的高度。
数学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但是,数学被大众接受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有不低于80%的孩子不喜欢数学,甚至有50%左右的孩子非常讨厌数学。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远离数学。
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学校里被灌输的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枯燥的数学定理,被迫接受的是乏味而机械的数学推理和计算;在家里还要不得不呆板地套用课本式地应付着数学作业;然后还非常恐惧地应付着各种考试中的数学测试。
最后,使得他们讨厌数学、畏惧数学、远离数学,结果也让学不好数学。
数学抽象,数学枯燥,数学乏味,数学难学,成为一般学生对数学的第一印象。
但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却又不得不学数学。
在这种状况下,孩子们及时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数学成绩也不会有质的提高或飞跃。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世界性的难题。许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心理学家尝试了许多方法,试图改观这种现象,但效果甚微。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直观、形象的东西最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所以,下面的一系列问题是解决以上难题的关键所在:
能否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一些?
能否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好玩一些?
能否让艰深、难学的数学变得容易一些?
如何增加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让孩子们的数学成绩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信息时代,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出现,这些美好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并且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由我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教授主持策划和开发之
Z+Z智能教育平台《超级画板》
是为我国的基础教育量身定做
是数学家献给的孩子们的礼物
Z+Z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更直观、更有趣,让数学变得更容易、更好玩,增加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利用Z+Z,学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课堂上所要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利用Z+Z,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数学实验,在变化的图形和数据中观察、探索不变的数学规律,向数学家那样感受数学知识发生、发现过程,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深刻,让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利用Z+Z,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实验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孩子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数学变得形象和直观了,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变得有趣和容易。
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也就会增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学习数学的态度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再加上有效的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及工具,数学成绩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学习数学的困难解决了,学习数学的效率就会提高。同时,孩子各学科学习的整体效率也会得到大大改善,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必然的。
Z+Z对孩子的影响,还不仅仅在于此。她为学生提供了一片数学试验的天地,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试验、设计,制作出新颖漂亮的逻辑动画,使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培养创新的品质和能力。同时,还可以:
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为进入信息社会早作准备。
附件:
Z+Z的魔法
北大附中广州分校 初一 胡文欣
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差生,标准的数学差生。那些日子,我看见“+”、“-”、“×”、“÷”就头昏,想到数学公式就打哈欠。
唉!又到数学课了,god!这会儿还是在计算机上,冷冰冰的电脑加上硬梆梆的数学公式——“一级恐怖组合”。美国人不该去打拉登,应该把地球上有关数学的东西都炸掉才能解除“恐怖威胁”嘛!
“啊~呜~”我又打了个哈欠,懒懒地打开“z+z”,咦?怎么有点像电脑画板里的“图画板”?这节不是美术课哎!好奇心使我少有地竖起耳朵,听着老师讲解,我得赶快学会这玩意儿——它看上去没有想象中的数学那么讨厌,倒有点像游戏。一节课下来,我学了不少知识。我发现“z+z”挺有趣的,一向仇视maths的我竟开始有些like几何了。
后来的几何课上,我出奇地认真听讲。为的是在“z+z”课中更好地发挥。奇怪,我觉得几何也不太难,几节课我学得都不错。而接下来的“z+z”中,我也加倍的专心地学,为的是能让几何课学得更好„„就这样,在“z+z”的魔法下,我的maths成绩渐渐上去了。耶!我爱上数学了吗?
当我第一次看见自己在“z+z”画板里做出的五角星在旋转、移动、变色„„各种美丽的变化,我告诉自己:我不是差生,不是数学差生。那一次,我的数学测验头一回及格,乐死我了。在“z+z”的魔法下,我竟发现,数学中的丑小鸭渐渐在变,尽管还没变成天鹅,我相信,会的。我不是差生,我会变成天鹅。
第二篇:浅析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浅析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课标》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阐述中反复使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某某过程,掌握某某知识或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这就表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市“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生活体验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负责人,通过对有关数学生活体验教学著作的学习,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反思,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标》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以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天宫一号”引入,先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信息中强烈的数字对比,很自然地让学生产生了使用计算器的需求,让学生体会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时需要使用计算器。由于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
计算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充分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是依靠教师“教”,而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而要以“体验”为载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的预设的思路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三角形转化为过去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将两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就拼出了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这时我及时提出新问题:是不是不管哪种三角形在计算面积时都具有这一规律呢?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新的矛盾再次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们剪的剪,拼的拼。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在参与的同时,不仅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还从中得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又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通过每个学生尝试“抱25千克的大米”等
活动,让学生来感知体验1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创新能力是人类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改革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要注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全过程的激情,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合作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看,自主地说,自主地做,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探索规律,验证结论。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
盾,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他们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开展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式探究,从而激发了创新动机,勇于创新,并乐于创新。
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学习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我们的研究才刚起步,因而还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回答,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探索。如,怎样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地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创新;怎样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怎样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为优化环境的关系,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互补作用以及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确保学生的体验、感悟,同时又能兼顾基础知识的落实,实施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效果最佳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
第三篇:小学数学《让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在魅力中生成》数学吧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让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在魅力中生成》
数学吧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让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在魅力中生成》数学网优秀教学论文
数学网推荐论文@文文 :从教数学到至今,我一直都很信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数学的人真正被充满智慧的数学课深深地所吸引了,那么学数学的人才会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数学之所以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数学的趣味和其无法比拟的魅力。数学老师就需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不断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独特的学科魅力。用数学独特的学科魅力来吸引学生,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探究的美好品质。这就是所谓的“数学美”。:智慧 语言生活倾听阅读兴趣魅力生成
数学是美的,它的美不在于华丽的外表,不在于精致的妆容,在于它的文化韵味,它的潜移默化,它丰富的知识、精巧的方法、博大的思想、美妙的思考,只有用心去体会,才会懂得它的美它的文化价值。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促使他们能从更高层面上想问题,并形成理性的思考、积极的人生
第 1 页 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和追求,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提升为经验,把经验提升为智慧。使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敏感,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深刻。
用数学课堂的吸引征服学生,这应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追寻的目标。
数学是充满理性和智慧的一门学科,所以需要学生在进行冷静的思考,在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只靠外在的形式激发的兴趣,那么功效会非常的短暂,对以后的学习数学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只要让学生对数学自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种兴趣才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原动力,而且会受益终身。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放在心里,用这样的心思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出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探究数学的美好品质。让学生饱满的精神世界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滋养,促使他们能从更高、更远层面上思考问题,从而形成理性的思考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对充满智慧的数学的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而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规律和现象升华为经验,把经验提升成智慧。使学生对学习数学越来越感到敏感,越来越感觉到视野更开阔,思想越来越深刻。用数学课堂的吸引征服学生的眼球,这应该是
第 2 页 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追寻的目标。要想使每位学生都喜欢数学,而且能够永恒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除非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否则是没有不行。在数学课堂中,我坚持做到以下的几点: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充分感受到阅读在数学中的魅力,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水平。
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比如:在讲到北师大二年级上册《一分能干什么》中这道“帮小糊涂改错”的练习题时:“我每天晚上睡9分钟,早晨 6:00起床,然后下楼锻炼身体,我跑50米用了12分,跳绳10下用了7分。煅炼完身体后,我回到家,刷牙用了3秒钟,洗脸用了2小时,吃早餐用了15 秒钟,吃完饭去学校上学。”一遍读完后大多数孩子还没有什么反应,我就又要求孩子们读了一遍,当第二遍还没有读完时好多孩子大笑起来,阅读的越熟练全部该对的概率就很大,因此,我们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学生积累的素材及课外数学读
第 3 页 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兴趣带来的乐趣,在兴趣中享受数学带来的魅力。新课程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还学生主人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总结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兴趣在游戏中表现,又通过游戏产生并得到发展。通过许多游戏,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他们的兴趣就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讲到
当然,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不管是用什麽方法,都要坚持讲练结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路。课堂上要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经过再次纠正,也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把“课堂”改为“学堂”,将“一言堂”改为“群言堂”。
苏霍母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
第 4 页 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咸。”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研究者和探索的希望和需要,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是一种帮助学生接触生动的事实和现象,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面是一种让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 “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有味,要全面优化课堂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肯下苦功夫,在实际教学中慢慢探索。总有一天,启迪真理的钥匙
第 5 页 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教学一定会获得成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三、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在经历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生活经验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数学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美丽的校园如诗如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中充满着数学知识,我们在学习“千米与公顷”时,同学们在充分的感受和实际调查下,初步感受了生活中数学的奥妙,而后又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测量出1千米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积极探讨测量方案,体会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
第 6 页 就有数学,而且离的很近,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愿望。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淘气自己做家务。擦桌子用了5分钟,烧开水用了 10分钟,拖地板用了8分钟,请你帮忙算算淘气至少用了多少分钟? 恰当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运用数学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质的飞跃。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如教学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作为新知的练习:学生顿感有趣,积极思考,争着回答教师接着问: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这就是的应用,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热情高涨时,教师又提出了问题: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这
第 7 页 句话:“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要想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世界各国数学家以各自的理解和认识赋予了数学思辨的光芒。数学家以其智慧的“美丽心灵”奠定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人们公认和推崇数学的至高无上,恰恰在于它的“美丽魅力”。甚至每当人们去求解任何一道数学问题,或力图攀登一个数学高峰,都被誉为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数学以其魅力而为公众所接受。
四、认真倾听不但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让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感受到倾听的魅力。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素养,是一种习惯。李政涛先生:“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蹲下来看学生,我们认为主动倾听的价值不仅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说的对话教学中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尊重、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因此我们呼吁:教师要做一个主动地倾听者,学会如何倾听,可是做为一个教育的主体——学生,我觉得更需要做一个主动倾听者,听课堂同
第 8 页 学的交流,听教师的引导,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也许有人会觉得学生倾听就意味着接受学习,可是我们知道,不管采用探索学习还是接受学习,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不是所有的知识学生都可以直接进行探究的,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得到引导,需要听取学习小组成员的意见与建议,交流的时候需要倾听别人的成果,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听,才会有更多信息来源;听才会引起真正的思考与共鸣;听,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听的课堂才是真正互动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好的课堂必定是师生共历的课堂,是生生、师生之间不断互动、对话的过程,有对话,必定要倾听。在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课中,教师出示了问题,一幢高楼,共12层,每层14户。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户?学生列出算式,进行算法探讨。交流的时候学生个个非常踊跃,方法有5种。但是我注意到很多学生对别人发言无动无衷,甚至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很不耐烦,只是着急地在叫:“老师,我来,我来!”其实,在倾听发言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倾听别人的想法,对照自己的做法,如果学生这个时候能注意倾听,其实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当教师把所有做法展现在学
第 9 页 生面前的时候,师问:“你们觉得哪种做法最方便呢?”很多学生自然都说自己的做法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尝试做题,得到优化。如果教师注意了让学生在交流的环节进行必要的倾听,必然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充分培养边倾听边思考的习惯,对学生能力培养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仔细品味我们的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当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没表达完整甚至问题还没提出时,学生的小手就举得老高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恩!恩!老师,我!老师,我!”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前后几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没有补充,没有更正,没有拓展,没有总结和归纳。当动笔书写时,被否定的错误答案仍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上再次出现。倾听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一条渠道或途径。一个不会倾听的人怎能撷取到别人思想、思维中的精华呢?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学生逐步体会到倾听的作用,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充分体验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会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第 10 页 更高效,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做好倾听的表率。课堂中的一个场景:关于分米、毫米的教学,教师问:“找一找,生活上还有哪些1分米长的东西?”生1:1分米的铅笔。生2:10厘米的尺子。以上两个答案,教师都非常重视,让学生比比划划,生3:婴儿的鞋子。生4:婴儿的手。这两个答案,教师听了就 “嗯”了一下,继续下一个环节了,一种漠然的表情。而这两个学生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很特别,现在却受到这种待遇,霎时灰心丧气,坐下去再也没有发过言,对别人的发言也似听非听。教师就像一面镜子,你做什么,学生就能照见,耐心倾听,不管对与否,这是一种态度问题,错的引导,有道理的予以肯定。学生要成为一个主动的倾听者,不是朝夕就能成为的,它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逐步让学生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总之,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给孩子的数学应该是那些孩子利用自己的个体经验能够学习的数学,我们与孩子一起营造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盈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魅力无穷的。让我们与孩子一起体验互动,感受数学的课堂魅力吧!
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