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发〔2010〕93号文附件1: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时间:2019-05-15 13:3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发〔2010〕93号文附件1: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发〔2010〕93号文附件1: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第一篇:气发〔2010〕93号文附件1: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附件1: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是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一、建设原则

(一)坚持公共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基层农村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参与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中。

(三)坚持部门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集约化思路,与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把气象信息服务与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科技、文化、教育等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实现多站合一。

(四)坚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尽可能地选择有条件的农村示范推进,真

正做到试点先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和全面推广。

二、建设标准

按照“六个有”的基本条件在每个乡(镇)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六个有”: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

(一)有固定场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因地制宜,可设在乡(镇)基层党政组织或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可与各级办事大厅、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点、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合作共用,并悬挂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标牌。

(二)有信息设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至少配备一台计算机和宽带网络一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置气象电子显示屏和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信息发布设备,以及电视机、机顶盒、打印机等信息设备。

(三)有信息员。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至少要有一名信息员。信息员可由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农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兼职担任。

(四)有定期活动。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涉农信息,开展经常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活动,更新和维护气象信息橱架和宣传栏,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农民气象服务需求。

(五)有管理制度。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制定服务登记、服务项目公示、定时开放、设备管理、信息审查、信息员职责和

考核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保证落实到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要公开。

(六)有长效机制。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有稳定的资金保证。所需资金主要用于服务站建设、运行维护、信息员补助等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益性服务需要。

对于多站合一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充分利用原有服务站的场地、设备和人员,在不增加人员、场地的情况下,增加气象信息服务设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相关活动,并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

三、服务标准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贴近当地气象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信息、农村经济信息、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服务。

(一)服务内容

1.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充分利用乡镇已有的防灾减灾设施,电脑、网络、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发布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每日定时发布当地天

气预报有关信息;根据当地农作物情况,定期发布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3.开展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及时从中国兴农网和当地农网中获取农村经济信息,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相关的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产供销业务,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4.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以及宣传板报橱窗、广播等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防御能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知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

5.收集和反馈气象服务需求。及时收集当地农民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并定期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参与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的收集上报。

(二)服务要求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的规定。

1.做到服务公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予以公开,使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站,学会利用服务站,提高服务站的使用效率。

2.保证服务时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时间为每周不少于18小时,在农忙季节应尽量保证农民需求。

3.服务响应及时。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保持服务渠道畅通,对服务需求能及时给予积极响应,服务态度好,讲求实效。

4.填写服务日志。信息员要认真填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日志》,如实记录当天开展工作情况,每年将工作日志上报到当地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四、服务站信息员资格与工作要求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属于气象信息员,其资格和工作要求严格参照《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各地气象信息员管理规定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明确责任,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工作实效。要制定本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示范、推广,并把各地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逐级进行考核。

(二)各级气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定期对服务站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优秀的服务站进行经验总结推广并给予奖励。鼓励各地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各地区服务站的工作积极性。

(三)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视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将此工作纳入地方公

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

第二篇:关于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通知

徐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我县是农业大县,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雷电、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给我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为贯彻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经县政府同意,拟在各乡镇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原则

(一)坚持公共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是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基层农村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乡镇政府要在建设

中的起到主导作用,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参与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中来。

(三)坚持部门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集约化思路,各乡镇要与农业、气象、科技、文体、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把气象信息服务与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科技、文化、教育等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实现多站合一。

二、建设标准

各乡镇要按照“六个有”的基本条件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六个有”: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

(一)有固定场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因地制宜,各乡镇可设在乡(镇)基层党政组织或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与各级办事大厅、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点、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合作共用,并悬挂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标牌。

(二)有信息设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至少配备一台计算机和宽带网络一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置气象电子显示屏和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信息发布设备,以及电视机、机顶盒、打印机等信息设备。

(三)有信息员。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要兼任站长,同

时至少要有一名信息员。信息员可由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农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兼职担任。

(四)有定期活动。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涉农信息,开展经常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活动,更新和维护气象信息橱架和宣传栏,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农民气象服务需求。

(五)有管理制度。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制定服务登记、服务项目公示、定时开放、设备管理、信息审查、信息员职责和考核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保证落实到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要公开。

(六)有长效机制。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公益性服务需要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有稳定的资金保证。所需资金主要用于服务站建设、运行维护、信息员补助等方面。

对于多站合一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充分利用原有服务站的场地、设备和人员,在不增加人员、场地的情况下,增加气象信息服务设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相关活动,并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

三、服务标准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贴近我县气象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信息、农村经济信息、农村气象科

普宣传和培训等服务。

(一)服务内容

1.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充分利用乡镇已有的防灾减灾设施,电脑、网络、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发布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每日定时发布当地天气预报有关信息;根据当地农作物情况,定期发布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3.开展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及时从中国兴农网和当地农网中获取农村经济信息,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相关的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产供销业务,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4.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以及宣传板报橱窗、广播等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防御能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知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

5.收集和反馈气象服务需求。及时收集当地农民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并定期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参与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的收集上报。

(二)服务要求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的规定。

1.做到服务公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予以公开,使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站,学会利用服务站,提高服务站的使用效率。

2.保证服务时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时间为每周不少于18小时,在农忙季节应尽量保证农民需求。

3.服务响应及时。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保持服务渠道畅通,对服务需求能及时给予积极响应,服务态度好,讲求实效。

4.填写服务日志。信息员要认真填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日志》,如实记录当天开展工作情况,每年将工作日志上报到当地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县气象局要加强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明确责任,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工作实效。要制定本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示范、推广。

(二)县气象局要会同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定期对服务站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优秀的服务站进行经验总结推广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地区服务站的工作积极性。

(三)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视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将此工作纳入地方公共

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

2010年8月23日

第三篇:汴祥发【2015】号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

汴祥发[2015] 10号

中共祥符区委

祥符区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区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保障全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以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政府扶持、动员社会支持为着力点,大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

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和良好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尽责、基层管理、社会参与、家庭首责体制机制,在全区逐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网络,逐步形成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助、监护有人、安全有保、心灵有依、活动有地。

(二)具体目标:加强志愿者“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对双亲均外出务工、残疾、特困的重点留守儿童,“爱心家长”等志愿者结对帮扶比例2015年底达到70%,2016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爱心家园建设,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爱心家园”建设规划,2015年底完成建设规划的60%,满足60%留守儿童的需求,2016年底实现全覆盖;推动“爱心家园”建成示范点,2015年底每个乡镇建立1个“爱心家园”示范点,2016年底把50%的“爱心家园”建成示范点。

三、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各乡镇要深入细致的开展留守儿童信息摸底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留守儿童数量、比例、构成、分布、特点及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的核查。要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定期更新,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要在全面关怀帮助留守儿童的基础上,重点帮扶双亲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残疾留守儿童和特困留守儿童。一要重点关注。村(社区)、学校要特别关注重点留守儿童,熟悉掌握基本情况,明确具体人员,制定具体措施,定期开展家访,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沟通,督促其承担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二要及时救助。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做好特困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保证其应享尽享社会救助。三要结对帮扶。选择有意愿、负责任的家庭,以邻里互助的形式照料留守儿童,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教师、各类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爱心家长”,对重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

(三)搭建平台,建设阵地。各乡镇要在摸清留守儿童底数的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数量、分布情况,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制定“爱心家园”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推进“爱心家园”建设。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村(社区)、学校“爱心家园”建设。各级机关单位要积极参与“爱心家园”援建工作,鼓励各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采用“谁出资、谁冠名”的方式捐建“爱心家园”。要进一步推进“爱心家园”标准化建设,坚持“八有”标准,即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施、有人员管理、有儿童档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有经费保障。

(四)构建网络,落实责任。构建以父母及其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督促监护人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及安全

-3-的监护;构建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为主体的村、社区管护网络,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走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帮助解决存在问题;构建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沟通联系,组织学生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构建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爱心网络,抓好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壮大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关爱活动;构建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五)培育典型,示范带动。要树立一批典型,在“八有”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打造一批“爱心家园”示范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关爱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从关爱理念、关爱内容、建设目标、设施配备、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集中力量打造亮点,年内重点推出一个“爱心家园”示范点。要把“爱心家园”示范点建设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杜绝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突出“亲情关爱,家庭温暖”特色,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教育缺失和心理失衡等问题,推出切实有效的关爱举措,解决留守儿童实际困难,切实发挥“爱心家园”的作用。

(六)帮助就业,扶持创业。加强与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联系合作,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载体,结合上门宣传等形式,推荐就业岗位,使外出务工人员及

时了解掌握就近用工信息,吸引他们回乡就业。把引导鼓励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创业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民创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做好服务,为返乡人员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推动父母回到孩子身边,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七)注重结合,务实求效。要结合“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服务基层群众、搞好便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正在开展的“三查三保”工作,把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查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摸清底数、落实措施、做出成效。要结合全区“一学两争三优”活动,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干净干事”的具体体现,以“三包三带”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加快推动“爱心家园”援建工作,切实为留守儿童多办事、办实事。

(八)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开辟专栏专题,制作留守儿童公益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大力宣传关爱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宣传留守儿童的自强精神和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成立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

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机制,解决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正县长级干部为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教育体育局、区妇联、区科技局、区民宗委、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计生委、区财政局、区委新城办、区关工委、区发展改革委、团区委、区农业发展中心、区文广新局、区卫生局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妇联。各乡镇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二)齐抓共管,多方联动。区妇联作为牵头单位,要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全面掌握情况,注重沟通协调,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作用,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技能培训、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实有效推进,形成工作合力。要积极动员,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

(三)政府支持,强化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人员、经费的支持力度,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配备工作人员,把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今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各乡镇要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站,设管理员,也要相应安排专项资金,完善设施,确保关爱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多方联动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四)严格奖惩,狠抓落实。要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目标,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督导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重点督导,适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每年年底对各乡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重点围绕组织机构建立、爱心家园建设、财政经费保障、结对帮扶情况、特色关爱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等内容进行考核。要严格奖惩,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责任事故的,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篇:乌场发(2010.54)号关于我场上报农村综合改革信息资料的报告(5月版)

2010.54

张炳辉 关于我场上报农村综合改革信息资料的报告(两篇)5 月版

巴州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巴综改办(2010)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改革信息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现上报2010年6月我场信息工作: 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国营农场向现代企业迈进----乌拉斯台农场探索改革、发展情况介绍

乌拉斯台农场建场于1959年,属全民制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时代,农场在农业生产、农机推广、种子繁育、畜牧业发展、基本建设、居民区庭院规划等方面均走在全州前列,曾一度成为一面旗帜走过了辉煌的三十五年计划体制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旧的管理运行体制已很难支撑人口近万人、耕地面积达五万多亩的中型国有农场,为谋求发展,农场党委从1996年开始探索和尝试内部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工作,十几年来,先后经历了改变核算方式、实行“两费自理”、风险抵押承包、合并机构减员增效、改变经济运行机制、政企社企分开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历程,到目前为止,已基本按照现代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发展运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分别予以介绍:

一、认真实践、反复论证,努力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国有企业“负赢不负亏”、干好干坏一个样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痼疾,也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要彻底改变它,必须在“产权”上有新的突破。

1998年,农场党委在下属的十三个连队实行“风险承包”制度,连队的连长、书记及管理班子交纳10万元“风险金”,不能完成各项考核指标时,按“双文明责任书”的相关条款规定扣除风险金,此项改革措施运行到2001年,由于运行过程中各单位在完成经济指标时存在明显的拆借现象,即仍然存在潜亏因素。

2002年,为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经济体制,农场党委将十三个连队按地域、方位分别成立四个农贸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绿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和静县康龙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和静县绿鑫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和静县绿波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并将原来纯国有的供销公司、工商公司、畜牧公司、建筑公司分别注销、托管、兼并。上述四个公司股份为农场入国有股(以晒场、库房等实物作价入股)占80%,公司管理人员现金入股占20%,公司注册资金均在20—30万元之间。此项改革虽然调动了一部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但由于国有股占的比重较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制约作用。

2007年,农场党委在请示主管局批准后,将原来的四个公司分别清算、注销,以进一步明晰产权、达到国退民进的目的,新成立新疆金绿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新兴农贸有限责任公司、誉新农贸有限责任公司、佳禾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农场在上述四个公司分别入股占8%,并以现金入股,个人入股占92%。并成立一个纯民营公司(新辉农贸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全场畜牧业并承担牲畜疾病防疫工作。从两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特别明显:公司创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运行费用降至最低,经营利润逐年增多,2007年金绿丰公司分红达到50%,其他公司的红利也在10%---20%之间。

农场党委除对下属单位实行公司化以外,在请示州国资委和主管局批复后,于2007年成立巴州中和资产管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由农场授权经营全场的良性资产并承担农场的经济管理工作,该公司农场入股51%,全员管理人员入股49%,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全部按公司化运作,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农场党委、管委班子成员不参与、不干涉、不介入公司工作,专一负责分管内的社会事务、生产服务等工作。2007年的机制转换基本接近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基本上达到政企、社企分开的目的。

二、注重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政企分开”

针对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吃大锅饭”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等工作中存在的弊病,农场党委经过认真讨论、反复酝酿,于2002年成立乌拉斯台农场社会保障管理中心,管理农场1100退休工人的工资发放、社会福利、老党员组织管理、并负担在册的1546参加养老统筹人员的管理,2007年转换经营机制时,将农场的工会组织、妇联、团委、医保等工作一并纳入社保中心,并新成立社区事务管理中心和五个居民委员会,社区中心承担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残联、宗教、武装、司法等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五个居委会分别管理相关区域内的上述社会事务工作,不参与区域内的经济管理。新成立的机关事务管理中心除管理全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外,主要负责生产服务工作,对全场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安全生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城镇建设、市政管理、广播电视、防病改水等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对接服务。

上述三个中心基本上承担了与政府设置的所有社会事务机构相近的所有社会事务,生产服务也只是对各公司的生产性工作给予相应的协调和监督、查验、培训、推广等工作。

三、大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并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管理科学”

从1996年开始,农场党委就着手机构和人员的裁减工作,并适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陆陆续续吸收了大量干部,以至于达到机构庞大、人员极度过剩、最终形成人浮于事的现象。到1996年时,农场有在职干部216人,有些基层连队就多达20名干部,第一次人事改革于1996年进行,采取的措施是给各基层单位定编制、各科室、站所核定编制,基层单位的“八大员”(如司务长、保管、出纳、技术员等)全部取消,此次改革共裁减非生产人员96人,在裁员过程中,符合内退条件的给予内退、不符合内退的一次性给付18个月基本工资,取消干部身份,等同职工承包土地。第二次重大人事制度改革于2007年,农场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机制转换工作,建立健全企业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于2007年元月将原党委管理的 97干部全部免职,公司产生的经理由公司股东选举产生、书记由公司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后报党委备案,从事社会事务的主要管理者以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其他工作人员由管理者直接聘用,在聘用过程中采取逐级聘用的方式,即中心主任由农场聘用,部门主任由中心主任聘用,部门干事由部门主任聘用,这种聘用方式改变了原来的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弊端,逐级负责,逐级管理,工作责任心和工作动力明显增强。聘用工作一年一次,凡连续三年考核不称职的,均予以解聘。在此次干部身份变革过程中,农场党委也适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1)、对在聘用管理人员过程中,因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等因素,不予聘用的以下人员,给予照顾政策,a、年满55周岁(含)以上的干部不愿意被聘用的,保留干部身份,农场负担在岗时的全额工资,直至退休。b、对年满50岁(含)但不满55周岁的干部,不愿被聘用的,保留干部身份,农场负担在岗工资的50%直至退休。(2)、对49岁以下的现职干部,确因工作能力和其它原因自己愿意被聘而公司不予聘用的,免除干部身份,发放在岗时的1 8个月基本工资,养老统筹基数按职工交费基数核定;对49岁以下的现职干部,公司聘用而自己不愿意被聘用的,参照《公务员制度第三节第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免除干部身份,不予补助,养老统筹基数按职工交费基数核定,由公司分配给与职工平均承包土地面积相当的土地生产经营。在近几年的改革过程中,还陆陆续续改变了工作经费的管理体制,年初给各工作部门核定经费,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控制,对通讯费、交通费、对外接待费等费用均按岗包干,超支不补,节约归己,为降低公务费用,2004年实行公车改革,除保留一辆应激性公车由办公室统一调配外,其他所有车辆均作价售出或高价顶帐,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费用30余万元。通过改革几年来的实际工作来看,改革是可行的、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从事经济工作的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工作动力明显增强,能从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二是从事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够从改革前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变成单一的事务性工作,工作效率明显增大。三是政企分开以后,农场党委、管委能够更好的理清工作思路,能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同发展、共进步。四是改革以后,彻底改变了原来“负赢不负亏”的弊端,节流减支、低耗高效的风气变得愈来愈强,在农场各公司、各管理中心都主动将运行成本降至最低。总之,农场近几年的内部经营机制转换工作属于探索性改革,虽然收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党委正在认真思索和酝酿,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机制转换工作,把农场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乌拉斯台农场探索实施企业改革的综合汇报材料

乌拉斯台农场的体制改革工作开始于1998年,从最初的压缩非生产人员、精简合并机构、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到2002年的合并生产连队、实行风险抵押金核算管理等一系列探索性改革,虽然在某些程度上达到了精简、高效、增收、节支的目的,但从根本上仍然解决不了国有企业“负赢不负亏”的痼疾,为了进一步推行公司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农场从2004年起,在充分总结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彻底改变企业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经营积极性,决定撤销十个国有生产连队,按地域方位、耕地面积、组成人员为基础成立五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各公司管理人员以10万元现金入股、农场以晒场、库房等固定资产作价入国有股,并登记注册,公司股份比例为国有股份80%、个人股份20%。通过四年的公司化运作来看,由于国有股份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很大程度上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潜力还是得不到很好得挖掘,为了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合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体制。经农场党委充分酝酿、反复研究,决定全方位实行经营机制转换,有效解决政企不分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深化农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

深化农场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刻把握和贯穿科学发展观于工作始末为标准,型发展农场经济、致富职工群众为目标,按照“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的要求,指导和推动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为重振农垦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按照政企分开、生产经营与社会事务管理分开的原则,分别成立乌拉斯台农场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和组建国有控股资产管理经营公司(即巴州中和资产管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主辅分离有效运行。综合配套改革后,原乌拉斯台农场内部机构设置自行取消,原党政领导原则上全体进入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对改革前的具体分工进行适当调整,凡涉及生产经营类分工一并取消,单一从事社会化服务职责。对外保留乌拉斯台农场管理委员会建制以衔接政策。

1、乌拉斯台农场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及管理属性。委员会负责乌拉斯台农场全区域内所有社会性事务及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确保政企分开目标的实现。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由剥离企业经营职能后的部门和人员共同组成。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十名,实行主任办公(扩大)会议制度,实现组织领导。(1)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下设农场社会保障管理中心、社区事务管理中心以及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三个工作单位统一协调运行,党的领导与农场党委工作合并,不另设党的工作机构。a、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设党群工作部、生产服务部、综合保障部三个服务性部门,管理中心由原机关各职能科室以及独立核算、自收自支单位(办公室、党建、纪检、审计、水管、林管、土管、城管、供水站、电视台等等)组建。b、社会保障管理中心设群工工作部、社会保障部、老年党总支。由原来农场工会、妇联青年团、原社保中心合并组建。c、社区管理中心设武装部、宗教办、综治办、计生办、司法办、民政残联办。由原武装部、综治办、计生办、司法办、民政、残联等部门组建,建筑公司成建制并入社区事务管理中心,在该中心成立居委会,并负责辖区内的社会性事务工作。(2)、三个新设中心均实行“三定”管理(定岗、定薪、定编),除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外,其它两个中心均实行单向选择,各中心工作人员的薪酬按照设定的岗薪标准执行,并实行基薪加绩效考评工资制度,具体岗薪标准和考核绩效的标准由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视效益情况一年一定。(3)、三个中心主任不实行竞聘上岗,由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聘用,中心工作实行中心主任直接对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委员会与中心主任签订严格的综合目标考核责任书,聘用合同一定三年,凡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岗位空缺职位实行竞聘上岗产生。(4)、中心主任以下的部门负责人由主任聘用,部门工作人员由部门主任聘用(均实行一年一聘),即实行逐级往下聘用,逐级对上负责的管理体制,在聘用过程中均签订严格的工作考核聘用合同,对工作中严重违规违纪、不胜任工作、无责任心和工作动力的,聘用人可解聘被聘用人。

2、乌拉斯台农场国有控股资产经营公司(巴州中和资产管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设置及经营方式。有限责任公司由农业局党组、州国资委等主管部门授权组建,组建国有控股资产经营公司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实质性改革措施。国有控股资产管理经营公司以有限责任组织形式举办。国有股份占51%,个人股份占49%,入股形式为现金入股,个人股份采取自愿的原则,出资比例实行上限控制,下调不限,入股人员为非农业公司的全体管理人员。

(一)、公司主要职能为:

1、授权负责农业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行和保值增值。组建国有控股资产经营公司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实质性改革措施。

2、经营生产性国有资产,使之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

3、授权考核农业公司代收代缴费用完成情况以及代收资金的使用情况。

4、授权组织实施国家支持项目,并对形成的生产性资产进行后续管理经营。

5、经营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授权经营由农场向经营公司授予的经营项目,薪酬制度由董事会确定。

(二)、国有控股资产管理经营公司设生产发展部、项目部、财务部,负责国营农场所有良性资产的管理、运行,同时对综合事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经费进行划拨、结算。

(三)、国有控股资产管理经营公司负责农场的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等衔接和操作工作。

二、农业公司改革的方案。

(一)、改革的宗旨,农业公司股份改革是国有农场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有效延伸和深化,它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基础和时代要求,合理有序的改革改制对国家的整体利益、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职工群众都是有利的。

1、公司的股东控制在各农业公司的在职干部范围内,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均在20万元一50万元之间,各公司根据单位实情可以适当吸收职工股或其他民间股。

2、股权比例,股份设置由公司设定,国有股原则上控制在8%以内。

3、公司注册成立后,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成员,并召开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制定公司的发展方案和经营意向。

4、公司设党支部,支部书记由公司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支部委员,由支部委员选出支部书记,选举产生后,公司将选举产生结果报农场党委备案。

5、农业公司改制的人员组成范围:(1)、原公司班子全体成员。(2)、各农业公司现职干部可互相交叉参与。(3)、受过党纪政纪处分、刑事处分及其他处分的人员以及自动离开干部岗位的人员不得进入董事会。

6、参与公司改制的主要成员(董事长、总经理、财务人员等)为现职干部,非现职干部进入主要成员时必须报领导小组审查认定。(二)农业公司改制的政治纪律:(1)、改制工作是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必须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前期工作的完整性。(2)、不得借改制之名突击开支(篡改)改制前原公司的账款、帐目和内部往来。(3)、不得借改制之名,拉帮结伙、嫉贤妒能、打击报复,所有拟推荐组成人员必须经职工民主评议,并将结果报领导小组。(4)、对改制工作中违纪人员一经查实开除干部队伍,并追究司法责任。(三)、为顺利推进公司改革,特制定以下鼓励政策。

1、鼓励原班子优化组合、双向选择。

2、鼓励机关干部(包括副场级干部)职务双挂、工资同转,在农业公司实行效益工资。

四、人事制度改革

对农场党委管理的干部全部免除国有干部身份和所有职务,农业公司的由公司聘用,各中心的由各中心逐级聘用。(1)、对公司聘用的现职干部,聘用工资由公司核定,养老统筹基数按新设定的岗薪基数核定,改制以后股份公司管理者的养老统筹缴费基数由各公司自行申报,但不得少于改制时的个人缴费基数。(2)、在聘用管理人员过程中,因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等因素,不予聘用的以下人员,给予照顾政策,a、年满55周岁(含)以上的干部不愿意被聘用的,保留干部身份,农场负担在岗时的全额工资,直至退休。b、对年满50岁(含)但不满55周岁的干部,不愿被聘用的,保留干部身份,农场负担在岗工资的50%直至退休。(3)、对49岁以下的现职干部,确因工作能力和其它原因自己愿意被聘而公司不予聘用的,免除干部身份,发放在岗时的1 8个月基本工资,养老统筹基数按职工交费基数核定;对49岁以下的现职干部,公司聘用而自己不愿意被聘用的,参照《公务员制度第三节第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免除干部身份,不予补助,养老统筹基数按职工交费基数核定,由公司分配给与职工平均承包土地面积相当的土地生产经营。

五、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和群众路线,保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党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原则,坚持深化改革既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职工收入不断增加;又切实保障农场职工的经济负担不再增加、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工作才会顺利开展。

通过改革后几年来的实际工作来看,改革是可行的、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从事经济工作的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工作动力明显增强,能从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二是从事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够从改革前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变成单一的事务性工作,工作效率明显增大。三是政企分开以后,农场党委、管委能够更好的理清工作思路,能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同发展、共进步。四是改革以后,彻底改变了原来“负赢不负亏”的弊端,节流减支、低耗高效的风气变得愈来愈强,在农场各公司、各管理中心都主动将运行成本降至最低。总之,农场近几年的内部经营机制转换工作属于探索性改革,虽然收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党委正在认真思索和酝酿,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机制转换工作,把农场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巴州乌拉斯台农场

二0一0年六月十九日

主题词:上报农村综合改革信息资料报告

下载气发〔2010〕93号文附件1: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发〔2010〕93号文附件1: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