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军人气魄 论亮剑精神
学军人气魄 论亮剑精神
——《新亮剑》观后感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二中学
七年级九班 魏玉琨
看过《新亮剑》的人,不可计数,人们都会说:“李云龙这个人太具有英雄气概了!”的确如此,但如果把这部片子单纯地理解成历史的记录与见证或者是一个人,一个团的英雄故事的话,那我想就是大错特错的了。
在此片中,李云龙是优秀的,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强者,是条顶天立地的汉子。李云龙看似豪爽粗鲁,果断有点独断,勇猛但有点过于大胆,重情重义,狂放不羁,妙计迭出有不乏一种狡猾与慧黠。
他对待下属,有情有义,有仇必报,魏和尚被可恶的土匪一枪结果了性命,他全然不顾土匪已经服从改编,还是不听劝说的为自己的朋友报了仇之后,他何尝不晓得孰重孰轻,但还冒着受制裁的危险为下属报仇雪恨,这是一种典型的大丈夫气概的流露。
他对待友军将领,却很狡黠,他的朋友楚云飞是国民党将领。楚云飞是一个颇有君子和军人气概的团长。因为政治信仰的不同,和李云龙分道扬镳。李云龙一向多吃多占,缴了楚的械,却还不归还,不过,楚云飞和他的友情是格外深厚的,尽管两人结局多么不同,但可以说彼此是一生中最为
互相敬佩的朋友。
他对待朋友,是很讲信义的。政委赵刚是个大学生,打枪“百步穿杨”。刚到任,就受了老红军李云龙的瞧不起,但在磨合下,挑剔的李云龙觉得这个政委对头了,并且成为了终生肝胆相照的朋友。
看完片子,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亮剑精神。遇到一个强大的敌手,就要有亮剑的勇气,勇敢地拔出剑来,才是真正的汉子,不管是否倒在敌手的剑下,都是光荣的;而如果畏惧不能拔剑出鞘,那是真正的懦夫。比对着当时,纵观由抗战之时到新世纪,有多少英雄豪杰敢于亮剑?在无数的压力下,我们是否也能面对而不是逃避?在无助的境地下,我们是否也能勇往直前?在无形的嘲讽下,我们是否又能顶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就是要以气势取胜,以本领取胜,以智慧取胜,以那股正气,那股视死如归的气概为取胜。
亮剑,亮出的是精神;他揭示了符合时代旋律的生存法则,成功的秘诀,在于义,信任和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世事,若不是如此,成功也是一种被动的,不义的成功!
第二篇:论亮剑精神及教育
从李幼斌主演的《亮剑》上演开始,我就迷上了这个带有些本位主义思想的团长李云龙,血性豪迈,极其明显地体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形象,论亮剑精神及教育。他虽然极其不守纪律,到处惹祸,没有请示总部就调动部队,为了老婆拉动上万人打县城,诸如此类。
打仗不赖,惹祸也是一把好手。这叫两头冒尖。
李云龙一向来是功过相抵的,刚立功,立马就惹祸,连给你高兴的时间都没有,这都快成了惯例。但是他带兵的水平绝对不一般,被鬼子打得仓惶的独立团一到他手里,几句话就可以把士气问题解决。很快独立团成为了晋西北的一个主力团,搞得鬼子以5万(之后10万)大洋悬赏李云龙的人头,此人不可谓不牛啊。
再说李云龙的老伙计赵刚政委,一开始与李云龙这个刺头也合不来——谁要个搭档天天和自己吹胡子瞪眼,甚至以自己是文盲为荣。后来,赵刚也慢慢被李云龙的人格魅力吸引了,那种血性、豪爽。李云龙看似胸无城府是个大老粗想什么都直线思维只会带兵打仗,之后才发现,李云龙不仅长于战术指挥甚至在人际交往(和国民党楚云飞处理好了相当微妙的关系而且惺惺相惜称兄道弟)、心理揣测等各方面都相当有建树,而且还会绣花、编篾。
正是李云龙这样的性格才能带出一个嗷嗷叫的独立团,只有这样的团长、这样的团才有足够的不怕死的精神去和饿狼一样的敌人拼命、搏杀。
赵刚政委负伤后与李云龙的一番对话很令人深思。
“我很难想象一群由乖孩子组成的部队,要怎样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
“嗯,乖孩子难有出息反倒是顽皮的孩子也许能成大器。”
这就不得不将亮剑精神扯到如今的教育上来好好说上一番了。
现在,孩子们从小听着“乖,宝宝乖”“不乖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些话长大。似乎在成年人眼中评论一个孩子除了分数就是“乖不乖”的问题了,成绩不好只要听话就可以;成绩好了就可以顽皮?似乎要把人性中的奴性开发殆尽了才善罢甘休,撇开应试教育学业上的压力而言,这也是一个相当不容忽视的很严肃的问题,读后感《论亮剑精神及教育》。
有个笑话在此需重提。一个老师问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个问题:请对一些其他(非本国)国家粮食短缺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各不相同,然各有各的意义于此。美国学生问:什么是其他国家?欧洲学生问:什么是短缺?第三世界国家学生问:什么是粮食?中国学生问: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一片缄默。
体现了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看法,这背后又有什么你该知道的。
准确地说是教育束缚了思想。教育本应该是开拓思想的。
特别是语文。
有的现代文简直是一塌糊涂,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都往上放,看完了让你写连作者都写不出来的所谓读后感,所谓思想感情,所谓抱负理想。小五号的字毁了多少人的眼!密密麻麻的垃圾文字侵蚀了多少人的心灵!应试作文简直惨不忍睹。
“现代文学都是垃圾”这话未免偏激,但是如今这些未经过滤的文字垃圾确实是污染了大片的净土。要我说,语文就应该是让学生读中外古典文学、杂文,然后一段时间交一篇论文。这样,语文老师也得到了充分锻炼,水平不至于教哪个年级段就在哪儿。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不好。
鲁迅先生向来批判教育的弊端。如今教育只敢将一些他的闲淡散文放上,却无胆让学生看到“救救孩子”,并且自称素质教育。这用我们敬爱的班主任的话来说就是“两张皮”。
两面派不是乖孩子。
第三篇:论新时代的亮剑精神
论新时代的亮剑精神
9月3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文山到昭通移民工程调研,期间,昭通移民项目指挥部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醒目的红色标语牌引起了陈总的注意,题为“重温亮剑精神、实践亮剑精神”,正文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亮剑精神的实质吗?虽败犹荣的亮剑精神与我们昭通项目的实际相符吗?
这里首先要澄清的是,何为亮剑精神?亮剑精神的实质讲的是一种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的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主动出击、锲而不舍的行动力,是一种敢于负责、压倒一切的霸气,是一种必胜的决心与勇气。
而昭通项目挂的这幅亮剑精神所讲的“即使倒下也是一座山,一道岭„„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说的好听点,这是对亮剑精神实质理解的片面,或者是犯了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错误,说的难听点,这是为逃跑主义撑腰的说法。因为,在绥江这片战场上,我们云南建工集团没有后退的余地,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必须向省委省政府和昭通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云南建工集团,一个有着60年辉煌历史的西部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强大可以用60年来在云南、全国乃至世界留下的足迹来证明。远数云南的一栋栋标志性建筑,省政府办公楼、巫家坝机场航站楼、省图书馆、昆明市延安医院、邦克酒店、云南烟草公司综合业务大楼等;近看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承建的一个个大项目,滇池环湖截污工程、昆明新机场项目、晋宁滇池湖滨“四退三环一护”昆阳安置点项目、集团今年的一号工程昭通移民工程等;遥望海外老挝东南亚运动会主体育场项目、柬埔寨政府办公大楼援建项目、毛里求斯国家体育馆、也门亚丁工业部办公大楼„„这些干得漂亮的工程是我们骄傲与自豪的资本,因为它们,我们有一句标榜自己的口头语“云南建工牛牛牛”。
在19项鲁班奖、26项国优奖闪闪金光的照耀下,集团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自“十一五”之后,集团就走上发展的快速跑道,近日,今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发布,集团从去年的333位,上升了12位,排名第321位,并再次入围云南企业百强名单,排名第8位。
试问,在这样的一串串辉煌战绩与数字面前,有谁敢说云南建工集团是弱者吗?相信没有,因为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把李云龙在那个敌强我弱的时代讲的“虽败犹荣”的亮剑精神应用到昭通移民项目上呢?
毫无疑问,今天的我们向昭通移民工程亮剑,与昔日李云龙之亮剑,时代已然不同,前提已经改变,昔日敌强我弱,今日我强敌弱。我们既然是强者,就要有强者该有的心态与作为,昭通移民项目指挥部会议室墙上的这段标语,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面对昭通移民工程项目,尽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对于今日强大的云南建工而言,如果连这样一点困难都不能克服,都战胜不了,最后还讲“虽败犹荣”,怎不令建工人汗颜!
今天我们要做的是,把握新时代的亮剑精神,提炼昭通移民工程的亮剑精神,即敢拼的精神、必胜的信心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坚定信念。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困难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去看待困难、正视困难。面对八九个月时间建一座美丽的绥江县城这个难题,我们要亮出的应是建工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来之能战、站之能胜的宝剑。在昭通移民工程这个大战场,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团结起来、不辞劳苦,以建工人势不可挡的爆发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把困难拿下,将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而不是怀着一种“虽败犹荣”的悲壮,设想什么倒下也是一座山,如果我们倒下了,就是万丈深渊,只能粉身碎骨,只有滔滔的金沙江水等待着我们漂流而下。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组织管理者更加要认识到自己身上担子的重量,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带领团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在这个项目上,我们不仅要拿出建工人敢于亮剑的勇气,更要展示出建工人善于亮剑的本事,管理者们要组织好现场、安排好进度,不等、不靠,坚决、主动的必须将任务完成。
第四篇:亮剑精神
我十分喜欢看亮剑这部电视剧,它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其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一句话,让我感悟了很多:“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句话让我体会到了,亮剑精神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团结力量,虽然日本人的武器比我们先进,但是,我们的意志力,团结力远远地超过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哪怕自己只有一秒钟的生命,中国人也和日本人拼死拼话,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要团结互助,坚强不屈!亮剑精神还是一种魄力,魄力是面对困境是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这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学习上也要又这种魄力,也要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遇到困难,不害怕,勇敢去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亮剑精神,昭示了独立团有着国家军队的军魂,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有这种亮剑:努力,坚持,有恒心!
亮剑精神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与气质。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国家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风所指,所向披靡。
这就是“亮剑”精神。它反映的是中国军人不屈不挠、奋力拼搏、誓死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尊严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所独有的民族精神
第五篇: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
文/06公管2周安微
由李幼斌、张光北等主演的军旅电视剧《亮剑》自上映以来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哪怕他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究竟《亮剑》有什么独特之处?是什么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且毫不厌烦呢?
首先,我认为是《亮剑》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它用朴实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一个个铁骨铮铮,有血有肉且极富爱国情操的男子汉的形象。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和中国军队独有的气质和魅力。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其次,当属李云龙的人格魅力。他大字不识几个,长相一般,言语不雅,举止粗鲁。然而打战时的精明却像一个无利不图的商人,也从不做“亏本生意”。看到好处时,又活像一个土匪子,也不管他什么道上规矩,管他谁呢,被别人抢了“甜头”时,他又像一只恶狼,见谁咬谁。就是亲兄弟,他也要明算账,他是一决不肯吃亏的人。可是,正是这么一个粗鲁的男人,他能率领部队一次又一次突出重围,打败对手;也能在受伤时令他的战友,他的将士担心、掉泪、抓狂;让他的首长对他“宠爱有加”;让与他亦敌亦友的楚云飞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再次,是一种精神——亮剑精神。正如李云龙所说: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是由集体中出现而不是个体出现的,他们受到了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同样的传统和气质。因为部队组建时的第一任首长为它注入了灵魂。我们进行了22年的战争,由弱小到强大,我们靠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军魂,我们靠的是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和军队气质。纵然是敌众我寡,身陷重围,我们也敢于亮剑,我们也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这就是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一句话: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事实证明,这不仅仅是一种军魂,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而亮剑精神恰是其它民族所不具备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当代中国人才应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面对挫折时不灰心不泄气,敢于“亮出宝剑”挫败一切困难,激发我们的战斗意志。我们要让亮剑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土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永放光芒!让我们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