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暑期征文]读《水浒传》有感
[2013暑期征文]读《水浒传》有感
四大名着对我国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几本书,我特地买来了原着,反复研读很多遍。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浒传》,读完了《水浒传》,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着名白话长篇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展现了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挖掘了“官逼民反”的起义根源,揭示了农民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必然灭亡的命运。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颇为成功。既能写出人物复杂的性格,而且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不相同,同时,人物性格的形成都有环境的依据,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水浒传》还有一个特色,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很有吸影力,令人欲罢不能总想一口气读下去。另外,水浒传的结构也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这是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水浒传》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我印象最深的是宋江。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主要的人物,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将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因为其思想直接关系着梁山的成败,所以说他是《水浒传》的灵魂,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
读完《水浒传》,我不禁佩服施耐庵,我认为,我们应该像水浒传中的人物一样,疾恶如仇,敢于伸张正义。
广东汕头澄海区澄海实验中学初二:王扬
第二篇:[2013暑期征文]读《水浒传》有感
[2013暑期征文]读《水浒传》有感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三四遍了,在别人眼里看来这是傻看,但是,我被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给深深吸引住了,一百单八将的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如百发百中的小李广花荣、仗义疏财的花和尚鲁智深„„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军师吴用,他足智多谋,遇事沉稳,总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在智取十万生辰纲这笔财富时,吴用和其他六位头领设计在酒里下蒙汗药,把杨志的部队麻倒,没用武力就轻轻松松地把这笔大财富给夺了过来。
吴用遇到困难时沉着、冷静;而我遇到困难时,直接向别人求助。有一次,我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道难题,没经过思考就直接去问爸爸,爸爸问我:“你思考了没有?”“没有。”爸爸听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说:“你现在就去认真思考,实在想不出再来问我。”“知道了。”我在房间里认认真真地思考了那道题,结果一下子就写出了答案。
吴用做事时总是三思而后行;而我做事时总是猛冲猛闯,经常闯祸。有一次,表妹在做题时,有几道不会,就叫我跟她讲解,我那时候想看电视,就帮她写上了答案,结果表妹考试考到了类似的题目,表妹不会做,结果就考砸了。回家后,表妹抱怨我没跟她讲解。事后,妈妈知道了,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我了解了吴用后,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水浒传》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在人生道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磕磕绊绊,当你遇到磕磕绊绊的时候,就应该冷静下来,寻找问题的根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
江西南昌南昌县莲塘镇第二小学五(9)班五年级:刘紫怡
第三篇:读《水浒传》有感
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水泊梁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梁山好汉虽然性格相貌语言差别很大,但个个忠肝义胆,人物个性鲜明,刻画得活灵活现。在这其中我最喜欢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原名鲁达,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他长得圆脸大耳、身高体阔,胡须乌黑发亮,面相有些吓人。他不像宋江、吴用才能过人,赫赫有名,但他是一个豪爽耿直,嫉恶如仇,个性十足的“花和尚”。
“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听说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负后,便用三拳为渭州百姓除了一害,但是鲁莽的性格却使他杀了人。鲁智深与那对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冤无仇,但他愿意出手相助,这就看得出他是个性格耿直、爱憎分明、同情弱小、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好汉。
人都应该学会乐于助人、打抱不平、维护正义。在当今社会,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没有人帮,流浪街头的儿童,跌倒的老人,正在遭受的不法侵害,都需要鲁智深这样无私无畏、爱憎分明、同情弱小的人来帮助,帮助别人应是一个人的本性。人无完人,“花和尚”喝醉后最容易闹事,时常还会出言不逊,“呸”“鸟人”“老子”等粗俗的语言显得他没有修养,甚至于是一个粗鲁的大汉。正是这些显而易见的缺点,表现出了他为人率真,坦诚,不拘泥于小节的豪爽气质,也正是这种气质,注定了他会不计后果地去帮助被镇关西欺负的金氏父女。
鲁智深的形象不仅令人敬畏,还让人感受到他有一颗孩子童真的心。鲁智深也会像小孩搞恶作剧,在教训郑屠前还逗了他一番,“要十斤精瘦的,切成肉末,不能有半点肥肉”。他还像小孩般散漫、听话。和尚不能喝酒,而鲁智深又是个爱喝酒的人,自然无法忍耐。喝醉后的鲁智深大闹寺院,众人都害怕他。但他见了长老后却乖得像只猫,不敢撒野,被训诫后一连三四个月不敢出寺门,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他就是一个普通真实的人。只有活得真实,才会活得更洒脱。
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最终离开了人世,鲁智深不例外,但他的人生结局更显得爽快。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知道自己要死时,便自行净身,穿上新僧衣,写下了“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点佛香,盘腿打坐,“花和尚”就这样圆寂了。这是许多梦想成佛之人所追求的,高僧们穷就一生都难以达到的境界,“平生不修善果”的“花和尚”鲁智深竟如此洒脱。我想,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需要像鲁智深这样的豁达和大度,不要丧失自己的本性,做真实的自己,活出真我的风采。
第四篇:读水浒传有感
读水浒传有感
俗话说:“每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有学问的人促膝交谈,受益颇多。今天,我就遇到了一位有学问的人——《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描述了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的北宋末年,一百零八个好汉挺身而出,他们劫富济贫、扶危济困,但最后却受奸人所害而起义失败。
读完这本书,这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无论是足智多谋的宋江、武艺高强的武松、有勇有谋的林冲还是性情刚烈的李逵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花和尚鲁智深。
一想起鲁智深,我就会想起四个字:“憎爱分明”。这一点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妇女俩走远后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在斗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
最令我感动的是,鲁达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与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这真不可思议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和对压迫者嫉恶如仇,那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行为。
水浒传里还有许多有着高贵品质的好汉,在此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自己去看看吧。
第五篇:读《水浒传》有感
读《水浒传》有感
一代梁山好汉惨死官府手下,天妒英才呀!这本书把当年的故事写得如此活现,他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他描写出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落草为寇的经历,失去生命为官府朝廷招安的故事,他就是施耐庵。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由此看出他的豪迈大气的性格;而现在像这样的人还真是少呀,就是在学校里大多也只是说对方的不是,又有谁能像这些梁山好汉般豪迈呢? 再看看林冲他不仅是仗义疏财之人,还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想必他为什么那么气愤官府,可能和他们把林冲的家庭弄得支离破碎有关吧,命运就是如此的残酷!
再想想那时连林冲这种官员也轻易的被弄得家破人亡,而从一个官人变成“反贼”的内心也经历了多少的挣扎,可却无力驳回,只得落草为寇。那一般百姓的生活是怎样苦呢?上天不公啊!黄文炳就是个用拍马屁获得了职位的人,那他为何又给宋江送一顶“反贼”之帽呢?就只因为讨好官府?获得提拔?千古人心啊!但他的智慧征服了不少的人,能用一支童谣找出“反贼”的人着实不多,可最后还是招来了杀身之祸。
再说说故事中的女子,他们为何不是母夜叉就是荡妇呢?难道施耐庵和女子有仇吗?还是古代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太过严重了?
《水浒传》中还有太多太多的迷等着我们去破解。而施耐庵到底也成为了传奇人物,他到底经历了多少艰辛,多少挫折才能描述描绘出如此众多的人心。这书中还写出了当时国家的荒落,这也让贪官有了可乘之机。不过这也是只历史了!
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传奇故事,每天也都将会翻开新的历史,今天的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上天的恩赐,回顾从前的残酷,也是未来生活的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