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 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

时间:2019-05-15 13:5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论文 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

摘要:人类文明的发祥和发展与水密不可分。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催生了古印度文明,黄河与长江哺育了华夏文明。而文明的衰落也与人类没有珍惜水、善待水有关,所以现在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将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入手,通过剖析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找出原因,并尝试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下,探讨新的治水对策和工作思路,用于改进实际工作,并对水资源治理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字:水资源 文明 现状 原因 挑战 对策

1.我国水资源现状

1.水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高达36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全国9.5万公里河川,有1.9万公里受到污染,0.5万公里受到严重污染,清江变浊,浊水变臭,鱼虾绝迹,令人触目惊心。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污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平衡受到破坏,一方面造成水源减少,一个些地区连年干旱,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连年出现洪涝灾害。干旱和水灾都给工农业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供水具有成本,这就体现水的商业价值。但是我国现行水价偏低,在发达国家水价与电价的比例是6:1,水比电贵,而在我国是1:1,甚至更低,水费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不讲经济效益,水利建设投资也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加以解决。近年来,国家对水利行业尽管进行了多方面和大量的改革,但水价调整力度远远不够,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各地水费标准只达到测算成本的62%,农业水价还不到成本的1/3;水费仅占居民日常开支的0.3%左右。

2.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1.水资源产权管理混乱

我国水资源归国家、全民所有。这种安排在传统体制下必将会演化为国家拥有归属权,国家之中的不同利益主体拥有使用权的结果。现实情况下国家这一所有者代表经常缺位从而导致对水资源使用者的管理不完善,表现在使用者无偿占有或使用水资源,对破坏、严重浪费水资源的使用者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2.水资源的价格机制不合理

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没能充分认识,水资源无论以要素身份对企业还是以商品身份对消费者而言,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问题

第一,工业布局的偏差。首先,工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如企业过度集中,企业类型和规模未能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进行调整和控制。其次,工业布局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如将一些对水资源危害严重的工业项目设在城市水源上游。此外,许多城市的饮水水库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搞成旅游度假村,造成城市饮用水因水源污染而发生困难。再次,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又加大了水资源消耗。

第二,忽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工业污染呈上升的趋势。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约已占废水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但是不少城市还没有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数量不足以及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存在着问题,全国约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

第三,乡镇工业的盲目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对生态问题的忽视,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2.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1.开发利用滞后于经济发展

我国现状供水能力5800多亿m3,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0%,总体水平不高,低于条件类似的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国。

2.北方地区缺水形势加剧

我国北方,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缺水形势十分严峻,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流域先后进入持续干旱枯水期,河川径流量衰减十分明显。

3.城市缺水现象日益突出,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和农业用水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也快速增长,大中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4.用水浪费和缺水现象并存,江河湖库水污染严重

工农业用水紧张,同时浪费也很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此外,江河湖库收到工业污水污染严重。

5.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生态环境恶化

西北内陆河流域,灌溉农业的不断扩大、绿洲农业耗水量的增大及水资源利用程度提高,引起了下游生态环境恶化。

6.地下水开采过量

全国各大发达城市均大量开采1地下水,导致了地面下沉,地下供水层供水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

3.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3.1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坚持人“水”相亲,和谐共处,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2.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

3.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

4.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

5.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3.2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1.建立健全明确的水体资源管理制度。目前应建立健全国务院直接领导、按流域进行管理的水体资源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综合管理有关水资源的各种事务:制定和贯彻执行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拟订全国性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进行监督;统筹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计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并定期公布。

2.加强水资源产权管理,对水资源使用部门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国家应凭借所有者身份对水资源使用者征收水资源补偿费或水资源占用费和水资源税,以期对使用者占用的水资源价值的补偿,使后代不至因为上一代的水资源耗竭而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同时还可促使使用者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第一:要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水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虽已体系化,但却未达到协调化和完善化。同时,需要加强执法管理一是要做到执法要严、违法必究;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

4.完善水资源的价格机制。水资源价格机制的完善是一渐近的过程,国家应切实把“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作为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原则,尽快实现完全成本化:以防洪等社会效益为主的水利工程,其运行维护费用由各级财政预算支付;用于供水、发电、养殖等多种经营、能产生效益的水利工程,其供水成本由商品水补偿,促进“以水养水”。当然还应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承受能力、当地的资源状况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

5.调整缺水地区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在缺水严重的地区,要尽可能少上或不上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新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淘汰耗水过多的企业,扶持符合当地水资源政策的企业。

6.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彻底消除污染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确定一个最优污染水平。

总之,要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发展,以上措施只是主要的几个方面。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必须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更加开阔思路,减少错误决策,提高行动效率,这样必能实现人与水资源利用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水资源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何俊仕、林洪孝 2006.8

2.《水资源论》 科学出版社 陈家琦 2002.1

3.《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电力出版社 王浩 2010.4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论文题目: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摘要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还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多种功能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包括生命支持功能,生产支持功能,环境维护功能,此外,发电、航运、景观和自然美等。虽然水是可更新的资源,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就从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点和利用与保护这几方面来分析中国水资源现状。

关键词:水污染、节约、开发、利用、可持续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目录

引言................................................................................................................................4

一、中国的水资源数量...................................................................................5

二、中国的水资源质量...................................................................................6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6(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特点.......................................................................6(三)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原因.......................................................................7(四)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7(五)如何加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8

三、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8

四、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10

五、中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11

案例分析:解读“东北水资源”重大咨询项目.............................................11 保护水资源措施..........................................................................................17

结语..............................................................................................................................19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引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就从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点和利用与保护这几方面来分析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一、中国的水资源数量

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m3,地下水8288亿m3(见表3-1-4),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见表3-1-6)。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表3-1-4表明,我国各流域由于面积不同,加之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水资源禀赋差别很大,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 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27 11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 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 124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从表3-1-6可以看出,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比较,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窥测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

二、中国的水资源质量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特点

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和众多的主、客观原因,纵观全国,水污染仍呈发展趋势。传统的污染物(COD、BOD)未能控制住,富营养化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却相继增加;点源污染还没有效控制住,非点源污染问题在一些地区又突出起来。由于80%以上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已造成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水污染的不断加重,引起了普遍缺水和严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重的生态后果。

(三)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许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物料消耗高,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过高;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工业集中,而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发展速度极为缓慢,欠账太多,与整个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防治水污染投资少,加之管理体制和政策上、技术上的原因,仅有的投资亦未发挥应有的效果;有些地方对工业废水处理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耗资很大,而设施建成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投资效益差;不少新建的城市污水费用,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用水和排水的收费偏低,使得人们(包括工矿企业)不重视节约用水、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积极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

(四)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水污染状况触目惊心。总体看,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江、河、湖泊水污染负荷早已超过其水环境容量。污水排放量仍在增长,七大江河水质继续在恶化,Ⅴ类和劣于Ⅴ类水所占比例仍很高。水污染严重河流,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其中海河劣于Ⅴ类水质河段高达56.7%,辽河达37%,黄河达36.1%。长江干流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除西藏、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现在工业水污染仍旧突出,仍是江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繁,平均每年达1000起左右。不少老企业无钱治理,高污染的乡镇企业仍大量存在,企业违法排污现象普遍。有61.5%的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相当多的城市没有建立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污水收采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收费普遍过低。因此除特大城市外,许多城镇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地表饮用水源地不合格的约占25%,其中淮河、辽河、海河、黄河、西北诸河近一半水质不合格。华北平原地下水水源地,有35%不合格。全国尚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其中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农村有6300万人饮用高氟水,200多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另外南方血吸虫疫区农村饮水也不够安全。这不仅仅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工业生产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巨大;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今年一至四月对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流经上述限批城市的水质多数为重度污染。如长江安徽段的巢湖全湖平均为V类(Ⅴ类水已不能和人体接触,劣Ⅴ类水更是丧失基本生态功能);黄河支流渭河的渭南市、淮河支流沙颍河的周口市的国控断面今年前四个月的监测结果全部为劣Ⅴ类。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对海河和淮河流域干流和支流六十七个断面水质抽样监测结果显示,全部为劣Ⅴ类。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五)如何加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全民全社会参与,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首先要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其次,根据江河水功能区划,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计划,控制各河段用水总量和排污总量。实行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制定用水定额和排污定额标准,达标排放。同时改革水价,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建设节水农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重中之重。再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将耗水量大、污染重的企业向沿海、沿江部署和转移。要加强水的需求侧管理,以水定产业发展规模,定城市规模。建设项目必须获得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在全国范围,全民参与,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贯彻水法,推进江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监督 城乡一体化的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机制正在发展。县级水务统一管理的已有1239个县,占全国县级总数的52%,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一批大城市和海南省、黑龙江省各县均已成立水务局,按照水的自然规律,形成防洪,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的系统循环;地表水、地下水;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监督。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是不可分割的、动态的、流动的,目前水资源水量、水质分割管理状况亟待改进。

三、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 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由图可得:四至五月,主要降水区为东南沿海地区

由图可得:六至七月主要降水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由图可得:七至八月主要降水区为华北、东北地区

四、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从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

表3-1-7表明,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长江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国土面积、耕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36.5%、36%和54.4%,但水资源总量却占全国的81%,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亩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值2.3倍;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流域,面积为全国的18.7%(相当于南方的一半),水资源总量却只为南方4片的10%;北方耕地占全国的45.2%,人口占全国的38.4%,水资源总量更少,特别是海滦河流域尤为明显,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亩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这种不均衡分布,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水成为经济和政治的热门话题。

五、中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案例分析:解读“东北水资源”重大咨询项目

针对制约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种种问题,该战略咨询项目共提出八点建议,分别是:

(一)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的总体格局应当是耕地总量不再增加,林、草、湿地不再减少,城市和工矿用地合理控制;

(二)开发农业的巨大潜力,建设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基地;

(三)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才能保证东北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合理解决城市的水源危机和煤矿城市的地质灾害;(五)加强地质勘探,提高资源保证程度;

(六)将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七)西部地区应节制社会经济用水,保护生态与环境;

(八)水资源配置应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具体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未来东北地区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食主产区。在发展中,东北农业面临着不少问题。农民近年来收入增长缓慢,1998年~2000年甚至为负增长,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东北三省分别提出“主副换位”、“以粮换肉”和“畜牧倍增”的生产方针,导致商品粮调出量减少。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就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关键是要抓发展畜牧业和发展优质稻谷生产。转变目前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向为农牧并重、协调发展的方向。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比重大体在1∶1左右为宜。建议东北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建设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粮(料)生产基地,以肉乳为主的畜禽业生产基地,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加工业生产基地,和东北亚农产品贸易中心。同时重点建设三条畜牧业商品生产带,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铁路及公路沿线,应建设成肉奶精品畜牧业带。齐齐哈尔—乌兰浩特—白城—通辽—赤峰铁路沿线,应重点建设成为牛羊育肥基地带。西部草甸、草原带,可优先建设成为现代化、规模化的草原畜牧业基地。发展东北农业,还要扩大水稻生产规模、提升水稻生产能力。东北地区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提高水稻单产潜力很大,扩大水稻面积也有较大潜力,据水土平衡测算,水稻面积可从现有的4500万亩发展到6300万亩。但是要特别注意解决低温冷害和稻瘟病等问题,同时加快培育抗逆、优质、超级稻品种。水稻品种要多元化。据粗略测算,到2010年,粮食8900多万吨,其中稻谷2600多万吨;可调出商品粮约1700万吨左右。到2030年粮食总产量11000万吨,其中稻谷4100多万吨;可调出商品粮1200多万吨。针对东北地区农业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实施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工程。建议以发展水稻为重点,实施水旱并举、旱涝兼治的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兴建旱改水工程、防洪除涝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农田林网修复改造工程。在旱改水工程中,三江平原水田与大豆等旱作物的比例整体上在1∶1左右为宜,并且严禁开垦湿地。建议尽早作出三江平原综合治理、综合发展的统一规划,成立一个有权威的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协调机构。施黑土保护工程。黑土保护工程主要包括逐步改变顺坡承包的经营方式,改顺坡种植为等高种植,采取深松免耕、少耕和地面覆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建立黑土保护性的耕作制度。推广草田轮作,建立科学的黑土轮作制度,建议给予种草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生物与工程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调整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向。松辽平原西部与西辽河流域为半干旱草原地带,建议除主要灌区外,大部分地区应改变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向为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向,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的比重应在50%以上。应压缩水稻与旱地粒用玉米,适当恢复谷子等耐旱作物,大力发展饲用玉米与苜蓿等饲草料生产,50%的耕地种植专用草料。建设现代旱地农业,其核心是提高雨水利用率。灌区应控制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2.实施森林科学经营 振兴东北林业基地

东北地区的林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有林地面积4393.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7.4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3%和26.7%,即在13%左右的国土面积上拥有了全国四分之一的森林资源。东北林业发展目前有不少问题。从林区林业看,现行采伐量仍超过了森林资源承载能力,如再延续下去,极有可能丧失森林资源恢复的前景。林区的湿地和林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木材生产和基于木材的加工业的衰落和缺位造成了林区产业链的巨大空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林业企业运行机制及政企合一的林区社会显示了巨大的不合理性,强烈要求体制改革和外力干预。从农区林业看,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成效显著。有些地方的农田防护林网残缺不全,树种选择不当或管护不力,生长不良,急需补充改造。部分林网的树木已过熟,病虫害多,急需更新换代。防护林网采伐更新在认识上和机制上存在障碍。从草原沙区林业看,主要问题是对该地区干旱缺水的自然本底以及自然封育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在沙地治理中过于重视乔木,特别是喜水的杨树,而对灌木和草本植物重视不够,存在大量的生长不良和效益低下的人工林。农、林、牧、水几方面的配合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威力。恢复和发展东北林业的思路。要充分重视发挥东北森林在保障生态安全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东北林区从长远来看仍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业基地,以木材生产和加工(含制浆造纸)为主的林产业仍将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应在确保林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的同时,全面实施森林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3.1.2.3.4.资源的科学经营和管理,加大森林后备资源培育和营林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林产精深加工和非木质产业,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利用和林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强力推进林区政企分离进程。要紧紧抓住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初步成果的有利时机,立即着手推进林区体制改革。第二,延长天保工程的实施期限,扩大工程覆盖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并彻底转变制定采伐限额的运行机制。要把东北林区的森林资源年龄结构调整到合理的可持续经营的状态,考虑到不同地区林情的差别,总体上需要20~40年的时间。第三,增设森林培育专项资金,把中幼林抚育提到战略高度。中幼林抚育应成为主要的措施,国家应该设专项基金予以扶持。第四,对天保工程实施以外的政府划定的公益林实施生态补偿。第五,加强农区和牧区林业建设,实施农林草牧一体化经营,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东北地区的农田防护网,在保护农田免受灾害的同时,也可以发挥速生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草原牧(沙)区要以发展灌草为主,农林牧水综合治理。发展沙地桑产业也是良好的途径之一。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用水可持续发展研究”

东北地区矿产开发现状。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长期以来矿产资源开发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东北地区钢产量为2730万吨,占国内钢产量的12.6%。2003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居全国钢铁企业第二位,是我国主要的钢铁基地。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用水情况。2003年东北地区金属、非金属矿开发工业合计用水量为4.92亿m3,占当年东北地区用水量的0.90 %;占东北地区工业用水量的5.0%,所占比重不大,对水资源的压力不大。钢铁工业是矿产资源开发用水量最多的行业,2003年东北地区钢铁生产耗水总量为3.68亿m3,占东北地区用水量的0.67%;占东北地区工业用水量的3.74%。东北地区大部分钢铁工业企业的水复用率都在90%以上,高于全国钢铁工业的平均水平。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03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废水总排放量为18.08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8.53%。其中金属、非金属矿等矿产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16亿吨,占东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3.01%。钢铁工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三废”产生源之一。2003年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废水排放量约3.36亿吨,占东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8.52%,是东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多的工业行业之一。除工业废水之外,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固体废渣也对河流造成污染。特别是一些尚未改造和淘汰的落后钢铁生产能力,排放的粉尘和固体废渣对河流的污染相当严重,已经影响下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东北地区重大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与水资源合理布局分析。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措施的实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工业的用水量也将有所增加。据分析预测,2010年东北地区工业需水量为141.1亿m3;2020年东北地区工业需水量将超过171.1亿m3。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东北地区矿产工业用水也将有所增加。根据有关产品单位水消耗标准测算,2010年东北地区金属、非金属矿产工业水需求量为6.97亿m3,比2003年增长41.67%。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5.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地质勘探,提高资源保证程度。必须破除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已经枯竭的观念,以铁矿、铜、铅锌矿等重要矿产找矿为重点,结合地区特点,争取实现对森林、沼泽、草原、荒漠和表土厚的地方勘探方法、勘探技术的突破。

2)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发利用海外矿产资源。东北周边的俄罗斯、蒙古均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特别是铁、锰、铜、金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都是我国短缺的资源。东北地区矿产开发工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应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的地缘优势,加大利用海外矿产资源的力度,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3)重大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水资源十分紧张区域内的矿产开发企业应把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发展耗水少的深加工产品。耗水量大的企业应考虑实行搬迁或转产,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减少对城镇人民生活的干扰。

4)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污水治理项目建设。

5)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淘汰落后,减少环境污染。坚决贯彻清洁生产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挖掘企业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实现降低水资源消耗的目标。

4.保护与合理配置水资源 为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水资源的问题和矛盾

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87亿m3,人均水资源量1672m3,亩均水资源量515m3。与我国北方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相比,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东北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呈现出“北丰南欠、东多西少”、“边缘多、腹地少”的特点。建国以来东北地区水利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东北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8900万亩,占全国的11%,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社会经济用水持续增长,由1980年的351亿m3增加至2000年的599亿m3,水利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由于忽视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使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盲目发展灌溉农业,河湖干枯、地下水超采,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环境危机;在中部地区,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地表水源不足,导致大量超采地下水、废污水大量排放,河水污染严重,形成恶性循环。2.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

3.保护与合理配置水资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在水资源配置中,首先必须扭转“重社会经济,轻生态环境”,“重开发利用,轻节约保护”的观念,在充分考虑当地生态与环境需水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当地社会经济用水,生产力发展模式与布局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为东北地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创造条件。工业与城市发展要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加大污水回用、雨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形成多渠道开源、多水源利用的开发模式,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农业要合理控制发展规模,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要求。对于松花江区特别是松花江流域,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可以利用控制性工程,通过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加大对未控洪水的调控能力,扩大灌溉面积。但为保证必要的生态环境用水、航运用水和汛期维持河道稳定用水,发展规模要有所节制,应将社会经济耗水量占水资源总量比重严格控制在40%以内。松花江流域开发规模如有必要进一步扩大,需要进一步研究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环境、航运用水的优化配置,或考虑“引呼济嫩”工程,调引国际界河丰富水资源为松花江流域补水。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辽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条件,以水定发展,量水而行,坚持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加大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重视旱地节水农业建设,逐步缩减高耗水水田面积,使社会经济用水在2030年前后接近甚至达到零增长,并辅以必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供需平衡,遏制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并有所改善。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观点出发,未来社会经济用水比重还应进一步降低,还水于生态。因此为从根本上扭转辽河平原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激烈竞争,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远期可通过扩大“东水中引”规模,甚至考虑从呼玛河向嫩江调水,完成“东水中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5.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东北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化地区。2003年城镇化率为47.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53%)。当前东北城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部分城市资源枯竭,就业压力沉重,替代产业跟不上。由于资源衰竭,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已经形成了一个城市贫民阶层。2.轻重工业比重失调,东北的经济区位属于沿海,但经济地位类似内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由1978年的17%下降至2002年的9%。3.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应急措施不足,缺乏预案规划。4.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越来越短缺。不少沿江、沿河城市水质性缺水严重。如哈尔滨,恐怕要被迫兴建早有所考虑的远距离调水工程。5.城镇布局不完善,加上体制、观念因素,区域协作不密切。东北地区城镇现呈“丰”字型的空间布局,向“一轴两厢,纵横网络”的方向发展。但东部、西部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两厢格局、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各省区相对封闭,经济联系以省内为主,缺乏省区间协调整合。我们认为东北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宜过快,规模不宜过大。城镇化率应当适当比重、适当速度,但仍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两厢”和“口岸”多发展中小城镇,现在东北人有可能要“闯外围”和“走出去”。到外边去,增加交流合作。

关于城镇化策略与对策建议。最根本的还是处理好城镇化和环境保护、人和自然的关系。要走“依顺自然、社会和谐、城乡协调、资源循环和环境和谐”的路子。

1.优化提升城市质量。首先,要走紧凑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大城市盲目扩张。在节约用地的同时,要重视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的保护。其次,要改善城市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要更新和改造城市地下管线,提高城市、生活、生产和交通运输以及基础设施安全性。第三,要完善城市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第一,强化中心城市带动,推进都市区发展。包括加强沈阳的铁路枢纽与大连的空港、海港交通枢纽,增强这两个都市区的辐射影响力等。第二,促进对外开放,发展边境城市。第三,扶持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小城镇和农业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结合农业发展,开发为农业服务的加工业。许多林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特别是初级加工应就近放在小城镇,既有利于保鲜质量,又有利于废水废物回用。

3.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振兴。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特别是抚顺、阜新等工矿型城市,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对于资源和环境条件非常差的地区,从长远考虑应该逐步外迁人口。

4.完善城镇供水排水系统,确保用水安全。要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大力提倡节水。重点保障中部城镇群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沿海城市应积极发展海水利用。要特别重视管网的配套建设和管网的更新改造,争取到2030年管网渗漏率降到10%以下。要以实现水的生态循环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

东北地区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东北地区水污染现状及典型问题。第一,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松花江流域河流水质超标率枯水期为87.5%,平水期为68.8%,丰水期为75.0%。由于冰封期长,冬季更加剧了水污染态势。辽河流域河流水质污染严重,70%以上断面为劣V类,基本丧失环境功能。第二,部分饮用水源地水质不达标。松花湖库区上游河流、四方台水源地、辽宁省42个水源地、太子河中游的参窝水库和东辽河上游的二龙山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难以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第三,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三江平原Ⅳ、Ⅴ类地下水水质面积占15%;松嫩平原Ⅳ、Ⅴ类地下水水质面积约占28%;辽河流域平原地区Ⅳ、Ⅴ类劣质地下水的面积占辽河流域平原区总面积的82.97%。第四,渤海海域近岸污染加重,赤潮面积逐年增大。

水污染防治工作与存在问题。东北地区的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重污染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措施不能正常运行,对污染隐患极大的金矿仍存侥幸心理,生产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东北地区的城市废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建设很不足,正常运行率更低。松花江流域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20%,辽河流域不足30%。东北地区也是我国的粮仓,农村产生的非点源污染不容忽视,但至今对非点源污染缺少系统调查,污染底数不清。此外,现行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防治污染的要求,有关部门的水质监测队伍及设施重复建设,水质水量数据不统一,信息互相封闭,资源不能共享,给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管带来困难;现有的行政区划性管理与水污染的流域性特征也不相适应。1.控制水污染的战略对策建议: 1)推行循环经济,坚决贯彻“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管理战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2)优先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改善上游水体的水质;采取措施修复水源地水质;加强水源地保护及水质监测的力度;建立水质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制度。

3)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法,对违法排放污染和造成严重事故的企业依法给予惩处。

4)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提倡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应与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同步实施。

5)加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控制,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基地;大力推广使用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复合肥、有机肥;推广测土施肥、精准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无毒、低残留农药,提倡农药使用和生物防治相结合。

6)特别重视对微量有机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防治,应以饮用水源地及其上游水体中的微量有机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调查、控制为优先,逐步实现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零排放。

7)消除吉化事故的影响,切实改善松花江水质,在取水口设置安全屏障,采用先进水处理工艺,确保安全饮用水的供应。8)

9)沈

10)抚灌区的污染控制及土壤修复,应检查并严禁工业企业向沈抚灌 11)

12)渠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严格禁止继续使用沈抚灌渠的污水进行灌 13)溉。

14)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实现管理数字化、公开化,应增加省界、市界监测断面,适当增加有机、有毒物质监测项目,实现界河的联合监测,强化饮用水源预警断面的监测能力及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建设;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数字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公开与共享。15)建立有权有责的流域管理机构,目前的涉水部门在流域管理上协调、合作很不够,流域有关省市在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上的责任和利益亟须明确。

保护水资源措施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首先,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64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同时,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也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

最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水务市场,从而优化配置水资源,也是保护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内容。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中国水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预测,中国水务行业应该有万亿元以上的空间,到2005年仅污水处理一项就有4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由于“水”带有浓重的社会福利色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水的价值和价格的背离,严重制约了水行业的发展,水资源因此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种情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应当得到转变。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结语

从全文我们可知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对于国家,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健全水资源方面的的法制,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对于社会,要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呼吁人们保护每一滴水;对于公民,我们都必须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面对就业寒冬,应届生要想平稳就业,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职业生涯策略,妥善处理就可以转危为安。

一、认清当前形势

从思想上认清形势,在就业寒冬下,招聘企业已大幅缩减,工作相当难找,所以无论是低薪就业还是零工资就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特长,取得人生第一张工作证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理清竞争思路

金融危机下企业招聘职位严重压缩,应聘的优秀大学生却愈发多了起来,企业挑选的余地反而比往年更大。而莘莘学子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并挖掘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能力,从庞大的就业队伍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职场。

三、端正求职态度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往往在于求职者的态度。学子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确定自己在职业中最看重的是什么。期望通过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或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技能?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目。

四、不问薪水高底

在就业形势这么难的现实情况下,零工资就业已经是很多大学生朋友的选择,虽然我们不鼓励零工资就业,但是如果遇到了自己心仪又特别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话,这同样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五、快速准确定位

必须得给自己快速、准确的定位。你到底该找什么工作,不是说什么工作都要考虑,那样只会大量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包括面试的机会成本,所以必须准确定位到底找什么工作,有的放矢才能又快又准。

六、充分发掘价值

人家为什么选择你,你是有相关的经验?是专业基础很扎实?还是你具有潜力?对于大学生来讲,如果说大学期间开始做职业规划,那么上大三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跟自己职业规划相适应的实践,从中可以发掘出一些东西。如果没有相关实践经历,则可以从生活经历、学习上找你到底具有什么价值。

七、高效求职行动

现在可别指望投三五十份简历就立刻有好工作找你,更不能盲目地在网上海投。如今有许多大学生去寻求职业规划专家的帮助,他们请专家先为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然后再进行专业包装以获得更好的职位。一些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除了对成人及企业提供了各类职业生涯服务外,特别针对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多种专业指导服务,如简历及求职信包装指导、中英文模拟面试辅导、应聘直通车、职业测评以及初级职业咨询服务等,专门为应届生及初级职场人士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服务,求职速度大大增加,找工作的时间也大幅缩短。

八、实践证明能力

如果你足够幸运找到工作了,这时候就必须要去用实践来证明你很适合这个公司、很胜任这个职位。这家企业可能今天没裁员,但以后难保不会。所以你必须让BOSS知道你有能耐,有真才实学。

九、储备能量过冬

时刻保持危机感,除了不断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一些可转移技能,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是许多岗位/职业所必备的技能。

十、寻求专家支持

怎样在职场发展得更好,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问。能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人,更何况是涉世之初的大学毕业生。许多明智的人往往通过寻求职业生涯管理专家的帮助来解决职场上遇到的诸多问题。

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而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后再去找工作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强调,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有效规避“就业寒冬”的来袭,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建议

目前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因就业形势严峻,都在寻找成功就业的秘诀,对应所谓的成功要素进行“完形填空”,机械拼凑,这个非常值得反思。如有学生认为实习经历是就业中分量很重的砝码,因此不惜放弃课堂资源,花费大量时间“攒”工作经验,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因为无论何种求职技巧、成功要素,都是以个人的优良学业为基础的。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是关键。

一是要有时机意识,不能错过就业岗位大量出现的求职黄金期。目前企业招聘主要集中在年前,但很多学生在招聘宣讲会、招聘会大量出现的时候不积极,等到了年后才意识到求职的重要性,但这个时候机会相对较少了。

二是要有竞争意识,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和决心。现在企业招聘都要经过一轮轮笔试面试,一举成功的几率很少,要积极争取多个机会,并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要充满自信面对竞争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环境基本形势解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也会产生重要作用。如果把中国周边地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北(俄罗斯和蒙古两国)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东急 西重 北缓”。

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论

近年来中国周边发生了许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迹象。总的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在中国周边构造“雁型安全模式”。加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使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很大震荡。

二、朝鲜半岛形势不断恶化。半岛局势是地区安全形势的风向标,作为邻国的中国自然也经常受到影响与波及,可以说,东北亚是中国周边安全的大软肋。

三、海上争端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2010年以来,美国和周边国家围绕中国提出的有关“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这一说法大做文章,美国借此高调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并受到有关争端国家的欢迎。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急剧恶化,美国还将钓鱼岛列入日美安保条约适用范围;2011年,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日本购岛闹剧和2013年的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均使得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应该说,海上争端已经成为今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紧张的重要来源。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有恐怖主义;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

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1、形势严峻的东部--此患增多,复杂多变

朝鲜半岛问题是危及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

日本右翼政治和战略走向更是中国周边值得警惕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战争罪责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问题,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感情。

其次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使中日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三是日本国内的政治走向进一步右倾化,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外向性、进攻性明显增强。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越南的威胁尤其值得关注。越南人常把中国称为“强大的邻国”,这个称呼里有双重含义:“强大的依靠”与“强邻需警惕”。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益,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大国关系中,都是我国安全战略地位受到削弱和牵制的关键因素。

2、地位重要的西部一一局势危机动荡,乱局呈长期化趋势

对我国西部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印度。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我国与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已经解决,但与印度的边界争端却至今悬而未决。其次,“中国威胁论”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印度是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国家之一。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再次,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3、相对缓和的北部一一平稳中存在一定变数 当前,相对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周边局势来说,北部周边保持着相对平稳缓和的局面。中国与北邻俄罗斯共同致力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与蒙古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营造共同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局势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4、造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影响中国周边国家,导致局面复杂化、导致矛盾加剧、导致动荡加剧,根本问题、根本因素就是美国。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行为中,有这么几条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插手中国周边国家历史遗留的争议问题,使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复杂化。

第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不但继续强化旧的冷战同盟,比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与此同时,还极力构建新的围堵与牵制中国的阵线。旧同盟再加上构建中的新阵线,冷战的阴云挥之不去。

第三,伴随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部署东移,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军事演习等军事威慑行动与军事骚扰行动明显增多。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中国周边利用或者制造突发事件,有的是利用,有的是制造,试图动摇我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破坏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

中国怎么办?加强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并继续加大国内对军事的资金投入,推动中国新军事变革,将为中国未来的国家安全加上最关键的一道保险。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既有利于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也对维护与提升中国政治地位改善战略安全环境有莫大的好处。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事业。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时,稍微冷静一下头脑,从 世界历史的角度重新打量当前国家现状,对于透过喧嚣、浮华的表象,认清未来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许有着某种启示意义。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义、管理的封闭性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议题。大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成长与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1)、消极方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不足体现在学业方面、生活方面、自我意识方面、情绪管理方面、意志品质的独立性方面等。

(2)、积极方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动机归因和行动力方面表现较好,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认同度较高。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3)、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4)、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5)、管理的封闭性。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三、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问题,首先要分析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教育是社会的主题,教育质量是学校的主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大学生是每所大学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面对大学生扩张,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能力缺失,就业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引发的棘手问题。自1998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剧增,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已逾千万。但是高校师资增长,与学生增长极不匹配,从事学生管理的专职老师少之又少,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时代的一大课题。

四、积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主体,他们既是班级教育和管理的客体,同时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遵循主体性原则是做好学生自我管理的首要条件。要贯彻好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彻底消除潜意识中存在的“指挥官”意识,真正树立学生是班级主体的正确意识,同时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和增强自己是班级主体的观念,克服自己的被动观念和消极心理,尽快摆脱业已形成的对教师的心理依赖和服从吩咐的行为习惯;要始终视学生为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积极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创设尽可能丰富的激励情境,营造尽可能有利的氛围,为学生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满足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翁的需要,满足他们独立自主的愿望,满足他们个性张扬、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服务学生的意识;要自觉树立深入学生、调查研究的意识。

(2)、活动性原则。活动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平台。所谓活动性原则,就是指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活动德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广泛的学生自我管理活动,引导与鼓励他们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意愿,另一方面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特别是要善于应用启发的方式,使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意愿能得到有机统一;同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做他们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师生双方的作用得到有机统一。

(3)、激励性原则。激励,即激发鼓励,含有激发动机,形成动力之意。所谓激励性原则,就是要高度重视激励的作用,正确掌握科学的激励理论和策略,善于针对实际有机地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激励手段或方法,促使班级全体学生潜在积极性和才干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要贯彻好激励性原则,首先要善于学习和吸收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科学实践提供保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只有自觉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特别是关于激励的理论,才能把对学生的激励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次,要把握好激励的重点和关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4)、民主性原则。所谓民主性原则,就是要热爱和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探索、发展的意识与权利,营造民主氛围,实施民主措施,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努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人,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潜能的有效发挥与能力素质的提高。

五、总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3]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5.[4]赵留舜.高校大学生厌学倾向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3.[5]杨桂敏.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

下载形势与政策论文 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论文 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 一、 简答题 1、 简述大数据的五个特点。 (1) 大数据仅仅是海量的数据量 容量仅仅是界定大数据定义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对于大数据的定义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要素。......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段的先锋队,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反对腐败,保持廉洁是其一贯主张和应尽天职。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开展了同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的坚决......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如何以“一带一路”契机,加强海峡两岸同胞沟通与交流 作者:林元静 学校: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专业:音乐表演 年级:大一 学号:161102008 2017 年 6 月 浅谈如何......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当前国际形势综述 (一)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缓慢。此外武装冲突、气候变化、地质灾......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如何实现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摘要:如今“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的肯定意味,但现在的事实呈现眼前,中国,......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东北石油大学 2013 —2014学年第3、4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业班级:信息12-02姓名:李京学号:120701140216成绩:中国梦学习心得体会我最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习......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

    形势与政策论文

    你们的脚印永远在这里 2014毕业欢送晚会简论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外交战略新思想摘要:一直以来,中国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一直坚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稳定和发展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