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行为(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13:3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定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行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定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行为》。

第一篇:制定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制定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行为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民间组织的管理法规纳入立法规划,组织专家对民间组织的概念、管理体制、社会监督、主体自律和扶持保护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委托有关部门对民间组织的资金来源、财务、人事管理和员工社会保障等政策进行全面的立项调研。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正从一个“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并将最终转向成熟的“公民社会”。要摒弃以往那种政府“大而全”的角色,有些社会公共事务,还是应当交给企业、交给民间社会组织的力量去办。我国民间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在去年汶川大地震后,民间组织在救助灾民、灾区重建等方面,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事实上,民间组织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之一,在环保、文化交流、扶贫、残障儿童教养和社区管理等领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组织已近40万个,还有大量的民间组织事实上存在并开展活动,却因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和活动场地、或因找不到“挂靠单位”而无法取得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我国目前的民间组织自身的发展,以及政府和社会对其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的矛盾表现为:

一,依法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由于挂靠关系,存在身份错位的问题,比如作为二级机构没有发票,其公信力受到质疑,难以调动社会资源,难以独立负责地开展业务活动;而欠缺足够资金和活动场所的民间组织不能进行登记注册,从而处于“非法存在”状态,不利于社会的管理和监督。

二,民间组织自身的管理存在困难,往往是在员工聘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无章可循,在财产所有权、财务监管和机构治理方面无法可依,制度风险很大,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三,政府不能依照民间组织的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对这类机构进行治理和监管,存在巨大的监管“真空”,也使民间组织良莠不齐。

四,由于制度欠缺和法律法规滞后等多种原因,使得一些“半官方”性质的民间组织占有和支配较多的公共资源,而更多的“草根”组织却难以调动足够资源为公共事业开展业务。这就无法为民间组织创造一种合理有序竞争的社会环境。

而目前我国现有的对民间组织的管理法规,主要是“两条例、一办法”,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办法》。按照现行的管理条例,社会团体必须挂靠业务主管单位,同时对团体的活动场所、资金来源等硬件要求也比较高,这已不适应民间社会的对于民间非盈利组织成立和发展的需要。

民间组织作为非政府组织,并不是“反政府组织”。作为能够补充政府职能不足的民间组织,已是现代社会需要的社会组织形式,政府不能任其随波逐流,更不应守着旧有的认识和态度限制其正常发展。因此,对民间组织,应积极调研,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民间组织的行为,引导他们朝着健康、有序、有益于社会公众利益的方向发展。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民间组织的管理法规纳入立法规划,组织专家对民间组织的概念、管理体制、社会监督、主体自律和扶持保护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委托有关部门对民间组织的资金来源、财务、税收、会计、票据、工资、人事管理和员工社会保障等政策进行全面的立项调研。可以借鉴国际社会对于民间组织(NGO)进行管理的有益经验,在现有“两条例、一办法”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我国规范和治理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民间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

第二篇:第七章 制定规范行为WORD版

.第七章 制定规范行为(抽象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规范概述

一、行政规范的概念与特征

(一)行政规范的概念 四种理解

1.最广义的解释(从内容上定义)

凡是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主体包括:

 人大

 所有的行政机关 内容上包括:

 法律、地方性法规

 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次广义的解释(从主体上定义)

行政规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

所有的行政主体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主体包括:

 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 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 内容上包括:

 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3.狭义的解释(从有行政立法权主体的角度)

行政规范是指有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权的行政主体制定或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主体包括:

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设区的市的市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规范性法律文件

不包括没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如县 乡政府,省政府下设的厅、部委下设的司局等 4.最狭义的解释(从行政主体和法的形式角度解释)

行政规范是指有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权的行政主体制定或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规范)。

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设区的市的市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不包括上述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只包括以行政法的形式出现的法律规范性文件

(二)行政规范的特征

1.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2.适时性

3.是抽象行政行为

4.效力上具有派生性、从属性和多层次性

二、行政规范的种类

行政立法

..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 行政立法的概述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

行政立法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二、行政立法行为的特征

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2.行政立法是制定法源意义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一种准立法活动; 3.行政立法要严格依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4.即是管理活动又是立法活动

三、行政立法的种类

1.主体及效力范围 中央、地方 2.权力来源 依职权、授权 3.按功能不同 创制性、执行性

四、行政规范的效力地位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本级和下级政府规章 部委规章

适用规则

①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② 新法优于旧法 ③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五、行政立法的程序

(一)行政法规

1、概念和特征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2、权限

3、程序

第四条 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二)行政规章

1、概念和特征

2、权限

3、程序

..第三节 行政立法的监督

一、行政立法监督概述

行政立法是行政主体作出的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具有重要影响的抽象行政行为,但行政主体在实施此种行为过程 中又往往远离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学上的监督必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二、行政立法监督的方式

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既需要事前的监督,也需要事后的监督。在西方国家,对委任立法(行政立法)的事前监督主要有听证制度、备案审查制度;事后监督则主要为司法审查(即行政诉讼)。在我国,对行政立法的监督目前主要通过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个途径进行。

(一)权力机关的监督

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一般监督有多种形式,但是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主要是《宪法》第67条第7项的规定。“(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因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应建立违宪审查机构,以切实、有效行使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权。(二)行政机关的监督

国务院对规章具有改变和撤销权。国务院也有权通过备案审查地方规章,改变或撤销同法律、行政法规相违背的地方规章。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有权撤销或改变所辖省会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主要监督形式是备案审查。(三)司法机关的监督

我国目前对行政立法的司法监督,主要表现为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法院在审判活动中,有权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和法的效力等级原则等,来认定行政法规是否与宪法和法律相一致。

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表现为对行政法规和规章是否合法、有效的认定和选择适用,而并不是直接予以撤销、变更和废止。

第四节 制定其他行政规范行为

一、其他行政规范的涵义、性质和特征

涵义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性质

1.行政规范性文件是一种特殊政令,而不是行政立法;

2.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是一般政令,而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

3.它是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对社会进行管理而实施的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4.它是行政机关发布的用以对社会进行管理,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政令。特征:

1.主体广泛性 2.目的的执行性 3.效力的多层次性 4.程度上的简单性 5.非立法性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种类和程序

(一)种类

根据行政规范性文件发布的主体,行政规范性文件可以分为三类: 1.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2.不享有行政立法权的各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3.不享有行政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二)程序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一)在行政管理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的主要表现 1.对行政管理相对方的个人、组织具有拘束力和强制执行力; 2.对行政机关本身具有确定力,对具体行政行为具有适用力; 3.是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的依据。

(二)在行政诉讼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的主要表现

1.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以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论证相应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合法的根据; 2.人民法院应同时审查相应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3.人民法院在判决的理由部分,应指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合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案例分析

某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屠宰许可证等证照齐全。1997年国务院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该市政府根据其中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规定发出通告,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据此,市工商局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营业执照吊销,卫生局也将卫生许可证吊销。乙、丙、丁三家屠宰场对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称通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需遵守执行。三家屠宰场遂提起行政诉讼。、[问题](1)市政府的通告属于何种类型的行政行为?理由是什么?(2)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 ?.

第三篇:政治说课稿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政治说课稿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课第一框题主要从理论(法律、法制)的角度讲了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规定,第三框题主要从实践的角度讲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的几种类型。本框主要介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以及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它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经济行为在全课中具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学好本框对理解全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常识,对学生今后参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

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能力目标

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的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关于法律对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在经济活动中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为。

确立依据:经济建设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依法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所以把它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确立依据:概念抽象,学生的知识容量较少,思维能力不强,涉及经济活动的范围较小,所以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购买消费商品、参与经济活动、接触一些经济现象,并产生一定的思考,对经济活动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感到需要和兴趣。但八年级学生没有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工作,只参与一些简单的经济活动,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对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则、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框题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进行。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对本框的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结合教师归纳讲授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四、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我选择了多媒体展示以下资料:材料一:课本P44山西假酒中毒案。材料二:课本P39小天鹅公司重信誉。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教师归纳并导入新课:任何人从事经济活动都要遵守法律,只有如此,买卖才能生财,赢得人们的信任与称赞,你的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新课——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这样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中得到感性认识:经济行为需要法律的规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一)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首先我提问: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王青华等人的行为是违法的,受害者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依据那些法律判断经济行为是否合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判断经济活动主要根据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投影:

1、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部重要法律

民法通则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投影:

2、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我利用材料二小天鹅公司重信誉,引入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规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

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的活动。

讨论活动的内容:应该如何理解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各种规则(要求: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或自己的耳闻目睹,前后座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我通过举一些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欺骗性交易行为的例子,即:“反面实例”。由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是“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例如:当前市场上的“虚假广告”、各种形式的“打折狂潮”、“降价风暴”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投影:

1、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

结合材料一,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参加经济活动的人们有三类: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它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在分析“生产者”、“销售者”时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违规之处及其危害,然后我根据上述材料,让学生说说生产者、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哪些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要说明,然后请学生根据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违法经营者,并谈谈体会。对“消费者”,我结合《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说明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可请学生适当举例说明消费者受保护的一些例子。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教师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再以幻灯出示时政:我们国家的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上又有重大举措,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为我们每一个公民,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各种经济犯罪现象作斗争。下一课我们将专门介绍如何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

附:板书设计

一、规范我国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名称

民法通则

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的各种规则

平等

公平

诚实信用等

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生产者

销售者

消费者

第四篇:学校制定的规范办学行为的制度

清泉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制度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我 校根据市区有关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文件精神,特制定《学 校规范办学行为制度》,避免在学校管理中出现不规范行为,如不按课 程计划开课设节,任意加大学生在校周活动总量等现象的发生,为确 保学校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有序,现就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及规范 办 学行为的有关规定重申如下:

一、严格规范学籍管理

1、新生入学进行学籍卡登记。学生不得任意转学,符合条件的学 生申请转学,必须按程序办理转学手续。

2、学校按市区统一规定接纳适龄学生无条件入学,不采用不正当 的手段强拉他校在校生。

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留级或开除学生,不准因学生违规违纪 而劝其转学。

二、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课时。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要求学生提早到校或延迟离校,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3、学校一律执行一周 5 日工作制,不以

任何理由、任何形式组织 学生补课。严格执 行市区教育局寒暑假时间安排。

三、严守考试管理制度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学校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 要求组织进行期中、期末考试,不私自组织周考、月考等。

2、学校不按学生成绩分快慢班组织教学,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 列名次或张榜公布,不得歧视、排挤后进生。

四、严格其他管理

1、规范学校办校办班行为。不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快慢班。不 以考试成绩给班级、学生排列名次,排座位,不以任何名目利用寒暑 假、双休日组织学生补课。

2、规范收费管理。严格上级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实行收费公示 制度,不设小金库和账外账,严禁挤占、挪用教育资金和教学资源,不自行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和家长额外收费。

3、规范教师行为。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规范教学行为,树立文明教师形象,校园内使用普通话。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免费 为学生补缺补差,严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在外兼 课。

4、规范教材教辅管理。按照规定的程序,从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 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学用书。不准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体征订教学 辅助资料。

二O一一年八月

第五篇:应尽快制定《军训条例》规范军训行为

应尽快制定《军训条例》规范军训行为

县政协委员 党校副校长 省政协特约信息委员 谭抗战

军训做为新生入学的必修课,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2013年,河北一名初中男生在军训期间非自然死亡、青岛一名高中生在军训时中暑猝死;今年,辽宁高中女生军训期间跳楼、湖南军训教官与师生互殴 40多人受伤。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人们对于军训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必须尽快出台《军训条例》,依法规范军训行为。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制订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以文件的形式将军训的性质、目的、组织方式规定了下来。但该《规定》对于教官的行为缺乏具体限制,有关军队和学校的管理责任也并不明确,特别是对刚刚入学的新生权益保护没有明确,而军训期间发生的诸多案件莫不与此有关。

普通高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是根据《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中有关规定作出的安排,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受训人员的国防意识,提高受训人员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严格的军训是必须的。集体行动、队列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精神,还有利于学生培养纪律观念、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目前的学生军事训练形式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达到相关目标。一是军训形式非常单一。训练项目只有踢正步、走步、军姿站立、转身等几个项目。不是踏步、跑步、方式方法、保障体制、武器器材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而且要明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人武部和具体执行任务的部队等各方责任,特别是要对教官的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予以具体限制。力求细化军队、学校、教官和班主任的管理责任。

2、教官资格及教官行为规定。教官必须为现役军人,军队要设立专门部门与学校接洽军训事宜。要加强军训教官的培训和管理,承训官兵事先必须接受相关系统培训。对学生军事训练日程,训练量要做出详细的安排,既要达到磨炼学生心智的目的,又不能让学生的身体或安全上出现问题。教官每天必须向军队领导汇报军训情况。

3、明确班主任职责。军训的时候每个班的班主任要随时“跟班”,在一边观看学生军训,处理可能发生的事件。班主任每天必须向学校领导汇报学生参训情况。

4、要改革军训内容。一是在军训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除了军姿、队形、报数这种传统的“老三样”,还要多增加些新式武器介绍、野外生存技巧、电子实战演习等新内容。二是要把重点放在国防知识普及上。要大力普及21世纪国防的理念以及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

5、要加强学校、部队、基地三方合作,完善军训方式,细化军训要求,提升军训效果,提高学生军训工作的管理水平。

6、条例应有保护学生权益的条款。

7、设置责任追究条款。对在军训的实施中违犯法律规定,造成不良后果和严重影响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下载制定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行为(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定法律规范民间组织的行为(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的制定

    我国是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很不平衡。与这一国情相适应,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集中行使立法权的前提下,为了使我们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国,又能适应各地方千差......

    规范行为

    关于开展“尊师爱校”主题教育的通知 各处、室、组: 各班要做好以下工作: 1、4月23日各班开一次尊师爱校的主题班会。要在班会课上加强引导,形成浓厚的“尊师爱校”氛围。......

    完善“五项机制”规范发展社区民间组织

    完善“五项机制”规范发展社区民间组织 摘自2008年1月20日《社会组织周刊》 近年来,随着青岛市城阳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村改居”和“旧村改造”的进行,城市化进程快速......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责任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规范司法行为

    根据本次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2006年以来人民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规范司法行为是维护司法公正、增强司法公信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检......

    规范教学行为

    规范教学行为,合理进行备课设计的有关说明 细节决定成败,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有必要规范备课的细节,在明年的春天就各种课型的细节逐一规范。 一、学期教学计划的规范 1、 教学......

    规范行为承诺书

    规范行为承诺书1 为切实维护教育形象,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接受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特做如下承诺:一、爱岗敬业。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

    规范办学行为

    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 桃林小学“治理三乱”自查自纠报告 201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塑师德、治„三乱‟、正行风”集中教育整治活动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