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13:5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

第一篇: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

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

2010-05-10 |

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把“水体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作为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水专项)之一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意在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污染问题。水专项紧密结合我国重点流域水体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水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带动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综合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为重点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温总理2007年6月10日批示要求对我国6大重点湖泊(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泽湖)和3大水库(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和小浪底水库)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逐一评价,并提出保障对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作为我国水环境领域科科技人员的主要交流平台之一,每年举行一次年会,意在交流水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我国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水平。分会决定于2010年10月中旬在南昌召开“2010年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

本次年会旨在交流水专项“十一五”成果,畅谈“十二五”设想;同时针对鄱阳湖、洞庭湖等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和生态保护等问题,以水体污染防治、湿地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为主要内容进行研讨。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

承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南昌大学

江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名誉主席:刘鸿亮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易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鉴明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蔡道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振鹏教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会议主席:王玉庆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理事长

孟伟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院长/中国工程

院院士

周文斌教 授南昌大学 校长

执行主席:金相灿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万金保教授南昌大学

方红亚研究员江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郭怀成教授北京大学

陈宇炜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刘丛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邱廷省教 授江西理工大学

罗胜联教 授南昌航空大学

孙占学教 授东华理工大学

大会秘书长:万金保教授

王圣瑞研究员

大会副秘书长:姜霞研究员

刘 雷 教 授

何宗健 教 授

颜流水 教 授

罗仙平教 授

刘金辉 教 授

秘书: 张丽君、吴银枝、李 述、赖劲虎、杨明生、王嵘

二、会议主题

(一)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最新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

(1)湖库水生态评估方法研究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3)湖泊流域管理理论与集成技术

(4)湖泊生态修复/重建基础研究与修复技术

(5)湖泊沿湖缓冲带构建、入湖河流及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6)水库水污染防治与控藻新技术

(7)淡水生态系统调查研究与诊断

(二)大型通江湖泊与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原理与技术

(1)大型通江湖泊水污染防治战略、理念与技术

(2)大型通江湖泊水资源调控与湿地资源保护

(3)轻污染湖泊的水污染防治理念与新技术

(4)轻污染湖泊水生态调控原理及技术

(5)(大型通江)湖泊湿地管理技术与经验

(6)轻污染湖泊的管理技术与经验

(三)污染源系统控制技术与实践

(1)重点行业污水升级与达标排放新技术

(2)面源污染控制新工艺与技术途径

(3)村落污染控制技术与实践

(4)流域系统控源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5)水污染防治的控源共性技术与实践

(四)河流水污染流域系统控制与治理技术及方法

(1)河流水污染流域系统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2)河流源区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与水质改善技术

(3)沿岸大中城市污染对河流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

(4)河流生态堤岸保护与水生态系统恢复基础与技术

(5)受污染河流的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

(6)基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流域水环境规划

(五)城市景观水体管理、污染水体整治与修复技术

(1)城市水环境污染系统控制战略与新理念

(2)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

(3)城市河流的黑臭发生机理与控制技术

(4)城市水体生态景观建设与服务功能修复技术

(5)城市面源污染机理、系统控制技术及资源化

(6)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控藻技术

(7)城市景观、道路、水体水质净化设施一体化技术

(六)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与供水安全保障技术及地下水污染防治

(1)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安全供水的新理念

(2)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与改善技术

(3)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与安全供水

(4)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

(5)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规划技术

(6)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技术进展与实践案例

(七)流域水环境管理、监控预警与应急技术体系

(1)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与实践的最新进展

(2)水环境生态功能区划与目标管理技术

(3)流域水环境监控与预警技术

(4)区域(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

(5)水质模拟与水环境规划

(6)水环境标准制定与污染防治经济政策研究

(7)区域(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八)水体健康风险评估

(1)水环境管理理念创新与国家水环境管理中长期战略

(2)水体生态健康评估方法与技术

(3)水质健康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

(4)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流域系统控制

(5)毒害污染物消减技术

(6)排水中痕量毒害污染物的自然净化与风险控制

(九)鄱阳湖研究专题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研究;

(2)鄱阳湖湿地保护与低碳经济研究;

(3)鄱阳湖生态环境与经济研究战略;

(4)鄱阳湖水污染防治与水体修复技术及最新进展;

(5)鄱阳湖流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6)鄱阳湖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技术与生物质资源化;

(7)鄱阳湖“江湖”与“河湖”关系研究。

三、参加人员

1、从事流域(区域)水环境(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饮用水、水源地防治与安全输配、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水质改善、水环境监测、监控与预警,以及水环境管理研究、治理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学者、教授、技术和管理人员。

2、从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研究设计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和公司的相关人员。

3、水环境分会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及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并请各位理事长、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将此通知转达发至各相关单位。

4、欢迎从事水环境领域的相关方面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参加。

四、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拟定于2010年10月中旬,会期四天。其中学术交流2.5天,科学考察1.5天。

会议地点:中国 · 南昌

会议规模: 400-500人

会议报告:大会主题报告(1.5天,包括开幕式)和分会报告

五、会议征文及参会报名

1、由于本次会议论文集采用纸质摘要集和光盘论文集,请拟提交论文的人员于2010年8月1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摘要,至watenviron@163.com 邮箱。要求字数不超过1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

2、请于2010年9月10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至watenviron@163.com 邮箱。要求字数不超过6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

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

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3、凡拟做会议演讲者请准备Power Point幻灯。

4、凡拟提交论文和参加会议者(对希望参会,但不提交论文者也欢迎报名)请于2010年8月20日前填报所附会议回执至watenviron@163.com或传真至010-84913895。

六、会议注册

1、会议缴费:2010年10月1日前,会议代表800元/人,水环境分会会员600元/人;10月1日后会议代表1000元/人(含会议期间的用餐、会务、资料、考察等费用)。学生代表于2010年10月1日前报名,凭学生证(博士、硕士、本科)免交会议费,提供午餐。

2、缴费方式:

(1)银行汇款(户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

京分行亚运村支行;银行账号:***012054;用途:水分会会议费,请注明汇款人和汇款单位。

(2)邮寄汇款(汇款地址:北京安外大羊坊8号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院湖泊中心;邮政编码:100012;收款人:张丽君;用途:水分会会议费,请注明汇款人和汇款单位。

七、会员服务

凡从事和发展水环境管理工作并具备有一定实践经验者及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水环境分会会员,于2010年10月1日前提交申请表格并经过初审者,同样可享受本次会议对会员提供的优惠条件。请发送邮件至watenviron@163.com 索取申请表格。

八、会议联络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秘书处:

1、联系人:张丽君

电话:010-84913895

传真:010-84913895

电邮:watenviron@163.com。

南昌大学

1、联系人:李 述、赖劲虎

电话:0791-8305350

传真:0791-8305350

通信地址: 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南昌大学鄱阳湖研究中心

相关附件下载:会议回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

2010年5月6日

第二篇: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

附件1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

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重金属、石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本重点项目针对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形成适合不同油田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为我国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3个。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油田区土壤石油污染问题,采用生物、物化方法与技术,研制高效修复功能材料与关键设备;开发具有复合技术协同的修复工艺,集成适合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建立油田区石油污 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制定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通过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油田区污染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针对油田区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石油组分的微生物降解菌株,研制高效复合修复菌剂,选育适合油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高效修复植物,构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2)针对油田区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开发环境友好的脱附制剂,研发石油污染物高效物化脱附、分解技术,开发重组分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工艺,构建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

(3)研制物化、生物修复关键设备,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物化-生物耦合修复工程示范,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筛选10-15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研制2-3种适合我国不同油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菌剂,制备1-2种环境友好的石油脱附制剂,筛选4-6种适合不同生物气候带的耐油污、耐盐碱修复植物,开发2-4套物化和生物修复设备。

(2)开发针对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成套技术,使石油污染物年降解效率达到40%-70%;开发针对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成套技术,其中物化段石油脱附率达到60%-90%,生物段年降解率达到30%-60%。

(3)在国内不同地理环境的大型油田建立不同技术类型的示范 2 工程。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示范工程面积不小于1公顷,物化-生物耦合修复示范工程面积不小于0.5公顷(或1000吨)。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建立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形成2~3套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4)申请10-15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以上获得授权。5.项目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预算总经费为16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控制额800万元,示范工程配套经费不低于800万元。

6.项目支持年限: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申请单位应具有从事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本项目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3个。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召集人,由项目牵头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2.项目申请要提出项目分解(包括任务分解及经费分解)方案,并提出项目课题安排及承担单位建议。

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或课题。4.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5.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共同申请本重点项目,项目申请单位超过一家时,应确定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和项目召集人,其他单位应与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就项目申请签订合作协议。

6.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7.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zhshujun@acca21.org.cn

第三篇:金相灿: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基础与技术

金相灿: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基础与技术

金相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所所长、研究员。

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联合国全球陆地观测系统专家组成员,国际水污染研究与控制协会中国委员。国际杂志:《LAKES RESERVOIRS》, 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主办 编委。

中国科技部“863“主题专家组专家,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长,中国疏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地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863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奖。

摘 要:城市河流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河流的水质及水生生物环境随着近二三十年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严重恶化。本文从城市河流治理理念与思路角度,阐述了城市河流的问题诊断、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思路、控源对策、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城市河流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城市河流;污染控制;生态修复

1、城市河流的概述

城市河流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的水资源基础,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城市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制约地区乃至全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般认为,河流指地表上有相当大水量且常年或季节性流动的天然水流;而对于城市河流,有的学者认为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一些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经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也有研究者认为城市河流水环境是指城市中的线状水体(自然河流、人工渠道、护城河)及其水循环空间。

但对于城市河流的环境修复而言,城市河流应理解为一个流域的或区域的概念,在随着区域的城市化与土地利用改变,河流的基本形态、水动力、补给来源与方式、水功能、水质量以及水生态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在研究城市河流环境时,应当考虑地区性与整体性,以及综合性。在对城市河流水污染研究及生态修复的此讨论中,认为河流不仅指水体本身,也包括河岸环境、河道周边环境、河流水体的循环空间(包括地下水源)、补给区的城市化建设;同时,由于城市河流所

处位置的特殊性,对城市河流的研究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及干扰等综合起来一并进行,才能比较准确的把握其真蒂与内在规律。

2、我国城市河流的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河流是随着近二三十年以来城市迅速发展而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据调查,我国城市河流、湖泊及景观水体普遍出现水污染与生态退化等问题,有的城市河流问题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突出表现为水质恶化乃至黑臭、水生态严重退化甚至破坏、堤岸人工化、河流形态几何化、城市水灾频发、河流景观极大伤害,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中的重灾区。

实际上,城市河流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排污的后果,我国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带来人口压力增强,城市地面硬质化地面比例增加,自然植被覆盖率下降,地下水位降低,水资源过度开发,城市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等一系列后果。

由于城市河流水质恶化,很多城市将河流覆盖变成地下暗河,或修建直立岸、河道人工化、物理化,河岸缓冲带减少,水域栖息生物减少或消失;河滨生物栖息地网络被分割、孤立,河岸自然生物群落消失、绿地人工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城市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非透水地面增加,造成地下水补充不足,城市地表径流增加,因此该城市带来水灾,在北京,每年暴雨季节都会发生雨水淤积,进而影响交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道基本功能受到损害,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城市河流中,致使城市水体水质迅速下降。目前,全国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据全国2222个监测站的统计,在138个城市河段中, 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仅占23%,超过Ⅴ类水质的占到38%。归纳起来,我国城市河流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水质污染严重,COD、BOD5、氨氮、总氮、总磷等超标严重;

(2)水体溶解氧低下,部分区域已经处于厌氧状态,河流自净能力丧失;

(3)堤岸硬质化,城市河流面积减少;

(4)河流生态退化甚至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5)河道透明度下降,河流景观差。

3、城市河流的治理理念与思路

河道是城市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居民与认为活动的综合结果,城市河流的治理应从城市高度与流域范围进行思考、规划、设计、实施。城市河流的修复则应以控源为主,生态修复要以自然修复为主。

(1)综合规划,合理布局

首先,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结构应合理布局;实行控源,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生态修复,景观重建,进行长效管理最终达到城市河流功能的恢复。

(2)确定近期与远期目标

城市河流治理与修复应当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对于污染严重的河流,目标制定可分为近期与远期。这样有利于治理信心的建立与资金的投入。

近期目标为:解决河水的黑臭问题,提高河水透明度,改善水体水质,建设生态堤岸,改善河区生态景观。

长远目标为:水质洁净优良;生态系统良性;河流防洪安全;景观文化永续。

(3)目标制定的依据

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可依据河流目前的状况确定。对自然环境良好的河流,应以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指标优先如:固有物种、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物种、生态机能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等;对污染严重的河流,则采用类比的方法确定目标如:过去清洁时期河流的指标、邻近地区污染较轻河流的指标以及同一条河流上下游污染较轻段的指标。

4、城市河流问题诊断

城市河流的治理与修复的前提是对城市河流问题进行诊断。只有深入了解城市河流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河流污染控制及生态恢复。

河流问题的诊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河流的历史沿革;

(2)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3)河流污染源调查;

(4)水质下降和恶化过程;

(5)土地利用的改变;

(6)地形地貌调查;

(7)河流水动力学变化过程。

在诊断的基础上, 提出城市河流的水污染的控制方案。

5、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思路

城市污染河流的治理应分类进行,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的河流或河段应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和手段。

(1)轻度污染河流

对城市轻度污染河流采取的治理对策有:沿河污染源控制对策(村镇污水土壤净化槽、面源控制、人工湿地等);河水水质改善对策(河水增氧、生态砾石床、富营养化水华防治等);河流生态修复对策(生态堤岸、岸边带、生物多样性建设等);河道防洪对策(与城市防洪规划相结合);文化景观与景观保护对策(水文化、文化古迹、生态景观)以及生产与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绿色消费、清洁生产)。

(2)重度污染河流

对城市重度污染河流或河段(黑臭水体)的治理概念则应包括:严格控源;入流水体控源对策;水体宏观层面的改善对策;局部水质强化净化对策;水体生态修复对策;景观建设与保护管理对策。

黑臭段水体的治理手段主要有:河滨污水净化系统;河道曝气增氧;河道陆生浮床;网状生物膜;生态修复与净化。对于中污染段河道水体的治理手段主要有:除沙/藻技术;河滨污水净化系统;河道曝气增氧;河道陆生浮床;生态护岸景观恢复。

通过以上手段,使大部分水体达到地表水规划目标。

6、控源(控制污染源)对策

造成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环境输入到河流的污染物质过量,在河流中累积,因而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减少河流污染负荷的输入量,即通过对河流外

源负荷和内源负荷的控制来实现的。

① 减少COD与氮、磷的入河排放量

首先应该计算河流COD与氮、磷环境容量,采取总量控制。削减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的入河负荷,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污染源入河的根本问题。② 控制河内污染源

河流内源是河流污染的又一重要污染源,控制河内污染底泥、旅游污染、船舶污染和养殖污染等是控制河内污染源的主要任务。

7、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是城市污染河流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的良性生态平衡。也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最终目标。生态修复对策应包括河流陆域和水体两部分:

① 恢复河流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滨岸带生态恢复和浅水区沉水植物生态恢复,它们是巨大的污染物的累积场所并具有净化作用,对波浪的缓冲、生态系缓冲和泥沙的缓冲等功能,恢复生物栖息场所(产卵场、生物多样性)等。

② 恢复河流沿岸上生态系统

保护河区周围及上游的森林植被,防止营养物质的过多流失,减少非点源的污染物入湖量。

主要的城市河流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有:增氧曝气技术、生态浮床技术、生态复合填料技术、河道生态砾石床、河道的生态修复、生态堤岸修复、以污泥作基底的直立堤岸植物修复技术以及河流滩潭水质净化技术。

8、城市河流的管理对策

河流污染治理既需要工程措施又不缺少管理对策,因此,根据国情和经济实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管理对策,也是城市河流污染控制的关键任务之一。首先应对河流制订出水质管理规划,确定水环境和河流生态目标,同时制订保护河流的法规,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建立河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河流的法规条例, 切实保证治理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实施。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的河流应当进行综合的工程治理和有效的管理,这是河流水质修复最有效的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水科学进展,2002,13

(3):377-382

2. 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Vol.34 No.125-128

3. 金相灿 等,1990,中国湖泊富营养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 金相灿 等,中国湖泊环境(I册),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989,中国湖泊概论,科学出版社

6. 《全国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研究》课题组,1990,全国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研究报告

7. 顾丁锡、舒金华,1988,湖泊水污染预测及防洪规划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8. 金相灿、屠清瑛 等,1990,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中国环境出版社

9. Morikiro Aizaki and Harukuni Tachibana, Limnlogical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Lakes,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Limnologic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Eutrophic lakes”at Hokkaido University in July 1990, 95~96

第四篇:关于征集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通知

关于征集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

研讨会论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提升广大工作者交流学习,我中心决定于2012年4月份召开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并编辑出版《2012 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论文集将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收录,颁发收录证书及收录编号。大会组委会热忱欢迎水利工作者,科研和院校等行业人员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新时期河道治理的要求

2、目前河道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技术难题

3、河道防汛与堤防加固

4、河道边坡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5、水环境治理与水生生物保育

6、河道环保疏浚设备与脱水固化技术

二、论文及会议时间安排

1、论文征集截止时间:2012年2月28日

2、会议召开时间:2012年4月(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三、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四、学术委员会

主席: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 博导

金相灿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研究员 博导

委员:陈元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 博导

陈永明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站长 高工

丁爱忠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导

汪俊三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万成炎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博导

郑灿堂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教高

五、投稿具体要求

1、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稿件概不返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论文要求

1、内容要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晰、照片清楚,篇幅控制在 5000字以内(A4复印纸4页,含图表所占篇幅),论文摘要不超过200字,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论文必附主要作者联系方式(包括:姓名、单位、职称、职务、通信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地址等)。请见附件:论文撰写规范。

2、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征文奖励

一等奖一名,奖励2000元;二等奖二名,奖励1000元;三等奖三名,奖励500元;大会学术委员会将负责对论文摘要进行评选,结果将于3月通知作者。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第一作者将邀请做大会交流发言,发言时间约30分钟。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国李沙沙

电话:010-63554243(办公室)

手机:杨国*** 李沙沙 1343656710

2投稿邮箱:hedaozhili@126.com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杨国1381143391

4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论文撰写规

一、题目 三黑,一般不超过20个字。段前12磅,段后10磅

二、作者 小四仿宋,一般不超过5人

三、单位 小五宋,应著录全称(不用代号),一般应到系一级或室一级,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例:(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4)

四、摘要 六宋,200字以内。

五、关键词 六宋,5个左右,各词之间空一格分隔。

六、正文 五宋,文中一级标题四黑,段前、段后各加 0.5 行,二级标题小四黑,三级标题五黑,序号分别用“1”,“1.1”,“1.1.1”,顶格;表标题小五宋,在表上方,上空一行;图标题小五宋,在图下方,下空一行;表、图注:小五宋,在表、图下方,下空一行。图表中文字六宋。

七、参考文献 六宋,一般只引正式出版过的文献,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

八、作者简介 六宋,务必提供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 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其他(简历,研究方向,Email,网址,联系电话等)。各项目务必填写完整,100字左右。会员请注明会员身份。

九、文章版式和页面设置:用Word2003或以下版本排版,通栏写作。A4竖排,页边距:上3.5cm,下2cm,左2.5cm、右2.5cm;页眉 1.5cm,页脚 1.75cm;文档网络:行固定,行38,18磅。全文单倍行距。

十、篇幅限制:全文控制在 5000 字以内。

第五篇: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及附件

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环办函〔2006〕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提出的“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的要求,交流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工作经验,我局于2005年12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析了当前水电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突出的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了相关技术措施和建议。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根据会议精神开展工作。

附件: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

二○○六年一月九日

主题词:环保 水电水利 技术 政策 纪要 函

抄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综合业务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各有关单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6年1月10日印发

附件: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

纪要

2005年12月13日~14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共计69人。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祝兴祥司长、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史立山处长、农经司冯云飞副处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农林水业务部何平主任和能源业务部周家骢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副主任吴波作了会议总结。

会议紧密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提出的“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的要求,从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量的确定及保障措施、水库下泄低温水影响及其工程措施、鱼类保护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专题发言和交流讨论,充分肯定了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号)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对进一步作好水电水利项目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技术措施和政策建议。本次研讨会是在水电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务实的、富有成效的会议,各方面给予了积极评价。

与会代表认为,水能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水电水利工程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水电资源的再生特性,以及水电在电源结构中承担的特殊作用看,水电在能源发展和电力建设规划中需有适当比例,开发建设合理规模水电是必要的。但水电水利工程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环境影响,随着水电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其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社会关注程度加大。尤其是流域梯级水电建设影响范围广、因素复杂、周期长,有些影响具有累积和滞后效应,甚至还有一些不可逆的影响。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既是目前水电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敏感性问题,又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过去资金和技术是制约水电水利建设的主要因素,现在环保和移民已成为水电水利发展的瓶颈,要妥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对水电水利建设生态保护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优先、有序开发、严格准入,强化监管”。

解决水电水利建设生态保护问题必须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环保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资源法规均对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和水生生态保护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近年来,环保部门相继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有关行业部门与建设、设计、环评、科研单位共同努力,围绕水电水利建设中的河道生态用水、缓减低温水影响及鱼类保护等若干环保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研与工程实践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关于河道生态用水计算与解决措施

引水式和混合式电站引水发电以及堤坝式电站调峰运行将使坝下河段减(脱)水,调水、引水和供水等河道外用水水利工程也将造成下游河道减(脱)水,水文情势的变化将对水生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河道景观等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为维护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水电水利工程必须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其纳入工程水资源配置中统筹考虑,使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模和水资源配置向“绿色”方向发展。

1、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

(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

(5)水面蒸散量;

(6)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

(7)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

(8)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2、河道生态用水的计算方法和原则

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较多,目前常用的有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组合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等。河道外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与间接计算法。最小稀释净化水量计算方法有7Q10法、稳态水质模型法、环境功能设定法等。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应根据用水对象的具体需要予以确定。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以及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应根据环境对河道控制断面的水位、水深、流速、水面宽等水文情势特征值的要求,采用水力学模型定量计算获得。水面蒸散量应根据当地气象特征和水面面积,采用数学模型定量计算获得。

河道生态用水量的计算需开展多方法、多方案的比选。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时按5%取用),在生态系统有更多更高需要时应加大流量,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河流、同一河流不同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差异较大,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合适计算方法予以确定;应根据生态系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对流量的要求,给出年内下泄流量过程线;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量和最小稀释净化水量计算需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3、生态流量下泄方式及监控系统

根据目前国内外水电水利工程实践,生态流量下泄方式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保证:

(1)水电工程枢纽布置中,在大机组之外单独设置“小机组”,承担泄放流量任务,同时可发挥一定的经济效益;

(2)承担基荷发电任务,通过电站本身发电下泄生态流量。但需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水库运行方案和发电运行方案中明确;

(3)在枢纽布置中单独设置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明确运行方案;

(4)结合工程本身引水、泄流永久设施,修建改建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明确运行方案。

此外,有必要在水电水利工程建立下泄流量自动测报和远程传输系统,确保生态流量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便于工程生态流量泄放调度管理和环保主管部门监督。同时可以在下泄生态流量测报的基础上,根据河道生态保护情况的监测结果,适时优化泄水调度。

二、关于水电水利工程下泄低温水影响及对策措施

多年调节、年调节、不完全年调节及季调节等调节性好的水库建成运行,将对库内的热量起到调节作用,水库在沿水深方向上呈现出有规律的水温分层,大致表现为:冬季库区趋于等温分布,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高;春、夏季库表水温高,库底水温低,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低。下泄低温水可对鱼类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水温变冷,水体的溶氧量和水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和饵料生物的衍生,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下泄低温水将使鱼类产卵季节推迟、影响鱼卵孵化甚至造成不产卵。下泄低温水还会降低鱼类新陈代谢的能力,使鱼生长缓慢。水温低、饵料生物生长缓慢,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育肥和越冬。低温水会对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1、低温水预测计算可首先对水库水温结构进行简易判别,方法主要有:参数α-β判别法、密度佛汝德数判别法、水库宽深比判别法等。在此基础上对水库水温计算,方法主要有:中国水科院方法、东勘院计算方法等经验法,以及垂向一维模型、立面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等数学模拟法。

2、为减轻水库下泄低温水对下游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下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应考虑采取分层取水、合理利用水库洪水调度运行方式、宽浅式过水断面的灌溉渠道、“田间调温”等措施,其中采用分层取水是目前缓减低温水影响的最有效办法。分层取水建筑物主要有多层平板门、叠梁门、翻板门、浮筒等竖井式、斜涵卧管式以及多个不同高程取水口布置等形式。"

三、关于鱼类保护

水电水利工程拦河建筑物使河流水生生境片断化,阻隔鱼类洄游通道,阻碍上下游鱼类种质交流。库区水深、流速等水文情势的变化会造成原有水生生境的改变甚至消失,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特别是珍稀保护、特有物种的消失。水电水利工程泄流消能可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对部分鱼类特别是幼鱼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水电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特点,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在珍稀保护、特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洄游通道建闸、筑坝,须采取过鱼措施。对于拦河闸和水头较低的大坝,宜修建鱼道、鱼梯、鱼闸等永久性的过鱼建筑物;对于高坝大库,宜设置升鱼机,配备鱼泵、过鱼船,以及采取人工网捕过坝措施。同时应重视掌握各种鱼类生态习性和水电水利工程对鱼类影响的研究,加强过鱼措施实际效果的监测,并据此不断修改过鱼设施设计,调整改建过鱼设施,优化运行管理。

2、工程建成运行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应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对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应在截流前在工程管理区范围内适当的地点建立鱼类增殖站,长期运行,由工程业主承担费用、负责建设和管理;对于增殖鱼类苗种已市场化,可定期购买鱼苗放流;对于流域梯级开发项目,可统筹考虑几个相互联系紧密的梯级联合修建增殖站,但其规模应满足全部梯级的增殖保护要求。重点增殖放流国家、地方保护及珍稀特有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适当提高放流规模和规格。没有成熟繁殖技术的需开展鱼类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水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长期监测鱼类增殖放流效果。

3、工程建设使鱼类“三场”和重要栖息地遭到破坏和消失,应尽量选择适宜河段人工营造相应水生生境。

4、工程建设造成珍稀保护、特有鱼类资源量下降,影响鱼类种群稳定,除了人工增殖措施外,可在社会和自然条件适宜河段设立鱼类保护区和禁渔区。

5、对存在气体过饱和影响的水电水利工程,需采取对策措施,如调整泄流建筑物形式;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泄流时间,降低泄流量;多种设施合理组合泄流措施等。

四、建议

1、鉴于过去一些水电水利工程的经验和教训,为了协调环保要求与工程主体设计之间的关系,与会代表提出:涉及枢纽总体布置、水资源配置、动能经济计算等重大设计内容的环保措施,应在规划、预可(项目建议书)阶段予以尽早考虑。

2、为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共赢,建议在水电水利工程设计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将生态保护要求纳入工程运行调度方案,实施生态调度。工程生态调度方案考虑因素包括:下游河道生态用水需要、缓解下泄低温水影响需要、鱼类洄游和产卵需要、降低大坝泄流造成水体溶解气体过饱和程度的需要、水体水质保护和防治富营养化的需要等方面。

3、积极借鉴国外水电水利工程周期性换发许可证的运行期监督管理制度,探索我国水电水利工程运行期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水电水利工程水环境和水生生态保护设施与措施的正常运行。

下载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召开“2010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的首轮通知(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