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申论热点时评
三农问题【背景资料】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虽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他们却是一个受关照最少、受歧视最多、受伤害最深、社会地位最低的弱势群体。中国根本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出路问题。
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另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问题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
【作答要求】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你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参考范文】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长期以来,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农村的长期落后,农村自身的各种建设搞不上去,无数的农民至今仍然在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中挣扎。显然,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阻力。在当今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的形势下,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它不但关系到农村、农民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大计。
在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实施劳务输出战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可能在城市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另一种是着力于农村自身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建设,使农村朝市场化、法治化和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以改变当前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背景材料】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三是水资源与产业布局不匹配。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保障了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但是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仍是我国当代四大水问题,并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防水灾能力总体提高与水灾害损失不断加大并存,水生态和水环境局部好转与整体形势严峻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如何使水利与经济发展相适、与民生保障相宜?这既需要面对自然状况研究处置客观问题,也要针对人们的用水意识、用水习惯以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等调整解决社会问题。【题目】
根据给定材料,围绕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突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对策明确,措施具体可行,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范文】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 解决缺水问题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短缺已然是我国水资源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当前,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摆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水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但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仍将长期存在;水资源配置能力整体上仍然偏低,现状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8左右。
为此,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限制生产取用水。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在工业领域,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在城市生活领域,加强供用水管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从区域层面看,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引江济太、引黄济津济淀、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从相邻河湖看,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科学调度等措施。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源地建设、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及中水回用等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作为水资源匮乏的国家,珍惜水资源,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无疑是必要之举。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研究探索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一定能克服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困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点评】
文章立足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就如何解决缺水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化解对策,分析得当,细致入微,论述详实。
具体来看,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首先由对水资源的宏观定位将水资源的话题引入,随后即直奔主题,将焦点落在水短缺问题上,进而推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总体要求。第二段为第二部分,首先肯定了我国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上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时客观地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目前仍面临的严峻形势。第三段至第六段为第三部分,为对策部分。第三段首先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角度,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提出了整体性的要求。随后几段分别从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相应的措施。末段为第四部分,再次强调了水资源的重要地位,与文章标题、观点相呼应,以积极的展望、昂扬向上的笔调收笔。
整体来看,全文结构完整,主线清晰,层次分明,论据充足,起承转合得当,语言流畅自然。专家认为,本篇文章值得考生借鉴的是对水资源现状分析不是纯粹的枯燥的理论文字叙述,而是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分析水资源的紧缺和不足,寥寥几个数据就简单的陈述了问题现状,这种阐述分析方式值得考生借鉴学习。
交通安全问题
【背景链接】2011年10月7日下午四点左右,滨保高速天津界内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山东籍小轿车撞上了一辆河北籍大客车,导致大客车侧翻,被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从中间插穿,分为上下两截。经初步核实,事故已经造成35人死亡,19人受伤,死伤者大多数是河北唐山学院的学生。仅仅在10月7日当天,在天津、河南、安徽就发生了三起重特大交通事故,这三起交通事故,有两起和高速公路有关,有两起与超载有关,也都和超速有关。
【标准表述】数月来发生的几起交通意外已经让国人对于交通安全失去了信心。飞机失事、动车脱轨、地铁追尾、公交车自燃等等。如果,肇事车辆都能遵守交通法规,那么,生命就不会失去,翻车、相撞、追尾等等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汽车文明”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发达,更是驾驶员的文明、自觉和负责任。文明开车事关公共安全,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必然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安全负责的人。显然,很多人根本不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当回事。这些惨烈的车祸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我国每年有6万余人死于车祸也不是偶然的。
【综合分析】
【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交通部门一定要落实检查“驾驶员资质审查制度”,杜绝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人员驾驶客车。对安全意识不强、经常违章、操作技术差的人员,要调离驾驶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第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大交通安全设施投入,交通部门要对全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清理道路安全隐患。尤其对于事故多发、易发地点要抬高从路面到护栏之间的台阶、加固护栏、进行防滑处理,安装减速带,设置强行分隔带等。
第三,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和安全意识。交通部门要组织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及网络、宣传单、社区板报等方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第二篇: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调任带走
车,留下了什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辆公车。诗里描述的是湖北广水,该市的官员上调,将单位的车也一起顺走了。迄今为止,已有28辆公车离广水而去。这令当地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强烈不满。
说顺,这词似乎不太准确,官员带车走,不是小偷小摸般的顺,而是光明正大、理所当然之事,至少在广水已经成了惯例。君不见广水有部分官员在知道自己要调走后,专门在临走前买好新车,以备他们带走。事前有准备,事后不理会,看来广水的官员早已对此驾轻就熟。
带走一辆公车就像带走一篮水果般轻松、随便,这车到底姓公还是姓私?给官员配车说起来是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可是现在看起来却成了工作的阻碍,你要没车,人家就无法工作了,所以官大官小,人手一车,用得多了,用得久了,官员们看来是对车子产生了私人感情,人走了,也想把车带上。可惜你的私人感情再浓厚,这车还是姓公啊。官员的另一种称呼叫公仆,供你使用的车叫公车,是用纳税人的钱买的,是为了你服务民众用的。这道理我们的官员不是不懂,只不过在缺乏监督与制约的公车制度下,装傻充愣成了他们的一致选择。你看,广水的官员在临走前这么短的时间内,尚能说买新车就买新车,这纳税人的钱花起来跟他家的有啥两样?
这样带车走不是没有意见。相反,意见大得很。2007年,时任广水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的肖诗兵调往随州任职。临走前,他透出风说,会把乘坐的小车带走。一些民警拦在车前,要求司机将车开回公安局大院,不得离开。随后,为防止这辆车逃离,几个人专门将车胎气当众放掉。不过,这辆车最后还是被带走了。一位原广水市检察院检察长准备带车走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检察院职工将大门锁住,不让车走。最后经过调解,车还是被开走了。带车走容易,拦下车何其难哪!广水人大的5位常委愤怒了,2009年11月,五名人大官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要求清理并追回调出领导干部所带小轿车的议案》。几经周折之下,追车议案被列入议事日程,形成决议后成立了专门的追车小组。可是追车也难!追了数月,28辆车只追回8辆,剩下的20辆没法追了。因为这些“车主”高升了,找上级领导追车,“会得罪很多人”。到底难在何处?难在上面的压力,难在政府官员的说情。被调到随州的前广水纪委书记邓凯对记者表示,从没有人找他要车,“如果找我要我不还,那是我耍无赖,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纪委书记都是这种觉悟,其他人可想而知,向这些上级领导追车的难度也就不难想象了。
离开时带走车,到了新单位又配一辆车,于是带走的车就这样名正言顺地成了私车。广水市人大财经委主任马国庆说,据他所了解,有部分将车带走的官员,将车给了亲戚用。广水市政府称,一开始是为照顾被抽调官员的情绪,才允许他们带车走的。官员的情绪要照顾,那谁来照顾民众的情绪呢?他们不会意识到,他们带走了车,却留下了浑浊的“官声”。
第三篇:9月8日热点时评与申论热点
9月8日热点时评与申论热点
【热点时评:“送礼式尊师”风为何又刮起?】
教师节临近,这两天,西祠网上一则《斗胆从教师的角度说说教师节送礼》的帖子一经出炉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发帖人是南京大厂的一位小学老师,她发帖呼吁家长教师节别送礼:“我希望家长不要太纠结了,放了老师吧。”
随着教师节的又一次来临,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又成了热门话题。一方面,放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希望借教师节的机会“表示”一下,以期在新学期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们“特殊”的关照;另一方面,一些老师担心“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也被送礼之风搞得身心俱疲。师生关系原本是非常简单透明的,一个用心教一个专心学;现在却变得复杂,掺杂了太多功利性的因素,着实令人心理不安。
尽管“尊师不必送礼”的呼声已经喊了多年,但给老师送礼的问题却没得到根本解决,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思想作怪。古人云:“礼下于人,将有所求”。家长给老师送礼,大多数并不是出自对老师的尊重,而是希望能从老师那里换取“好处”。应当看到,在教师节送礼问题上,家长送给幼儿园和中小学老师的居多,给幼儿园老师送礼是为了让其更好地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给中小学老师送礼是为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将来的升学考试中能考取好的学校。因此,虽然在给老师送礼的问题上老师无奈、家长纠结,但社会风气如此,家长和老师都身不由己地被“推”着走。
其次,说明当前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任度在减弱。笔者认为,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不信任教师,不相信老师还会基于纯洁的教育理念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这与当前的社会舆论对个别教育现象的不正确宣传有关。有人甚至错误的认为教师节就是给教师送礼节,导致有些家长觉得不送礼给教师不放心,有些家长是边送边骂,导致现在一提教育教师,就会招来无数非议,这是十分可怕的。事实上,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会因为学生是否送礼而改变对他们的看法,而这样的老师是大多数。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排除确实有一些教师道德低下,对学生存在着厚此薄彼的现象,迫使家长送礼,但这样的教师是少数的,并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当前家长的盲目跟风和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是教师节送礼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只有剥去教育功利的外衣,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才能恢复原有纯洁无暇的师生关系。
【申论热点: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一、时代背景
“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社会各界真情关爱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鲜明确立起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战略,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保障残疾人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制度框架,在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道路上迈出了重大而坚实的步伐。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成功实践,成为展示我国人权保障和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发展中国家残疾人事业的成功范例。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扶助的群体,残疾人工作是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残疾人作为社会最困难的群体,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中之难”;残疾人事业发展滞后,是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只有进一步加大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力度、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才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2011年5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
展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并召开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予以强调贯彻。
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主要内容
1.“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2.“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鼓励残疾人创业,城镇新就业残疾人100万人。
3.“十二五”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是: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城乡残疾人普遍按规定加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4.“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
5.“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把残疾人义务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普及并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
6.“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200万人次补助。
三、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原因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
1.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2.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
3.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4.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
5.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五、重要表述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
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
第四篇:【热点时评】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八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xiexiebang.com 【热点时评】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八
公考小编寄语:2018年公务员考试时间预计在2017年11月,考生要好好备考!公考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备考的伙伴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学习!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公考论坛,祝愿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背景链接*
近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央媒体对家风家教的宣传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和好评。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指出了要“三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家庭?家教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家训、家教、家风对立德树人又能发挥哪些作用?这是我们欲加以探讨的问题。
综合分析*
[家庭及其德育功能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生活在东亚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地缘政治治理关系没有完全摆脱血缘家族关系的影响,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模式,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更是“天下”这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旨在强调家庭对于国家治理、天下兴亡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我们的生活共同体。家是人的出生之地,是人的生活依托和物质家园。我们需要父母亲人的供养,才能完成生理成长、学业发展,才能成家立业。不仅如此,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缺乏一种家园感,我们的灵魂就无处栖息安顿,而难以安身立命。有父母才有家,这就是无数中国人过年时都要不远万里回家省亲的原因。
德育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都是母教的光辉典范。
良好家风还是人生吉祥幸福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xiexiebang.com 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德教是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
家训,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也有夫妻间、兄弟姐妹间的嘱托和诫勉。它的形式丰富多样,但都具有言简意赅、思想内容精粹、实践针对性强、文字浅显易记、易于教化实践等特点。
家训是家教、家风的文本规范体现和经验积累。家教是长辈对于晚辈的实际教育活动。家训家教的基本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家教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培育出品德高尚、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家训与家教培育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良好家风则构成了立德树人育才的良好家庭环境与风气。
[家教家风的现实意义]
一、家教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家风总体上是与社会大环境相关的,家风在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好家风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那些积极向上的家教家风,渗进子孙后代的血液,渗进社会的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只有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出好的品格和民风。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念。
二、家教家风是现代公民德育的奠基。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因而,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现代社会,家教不仅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
三、家教家风影响人的一生。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来源于社会遗传,而社会遗传来自于和孩子接触的所有人,首先主要是家人,只要和孩子有接触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有能够进入孩子眼睛的行为和进入孩子耳朵的声音,事实上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孩子接触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其实也都是在对孩子上课。因此,作为家庭乃至家族整体素质反映的家风要比单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xiexiebang.com 独亲职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所以,家教家风会影响人的一生,父母长辈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生都会打上家教的烙印。
四、家教家风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家教是人生第一堂教育课,良好的家教有助于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藉、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家庭成员刻骨铭心。
五、家教家风造就了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优良的家教家风就是一个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有时候与一个人接触,很快就感觉到他的文明程度、道德自律、举止进退、做人修养,乃至人格人性。这些品质多半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
[对策措施]
一、父母长辈需谨慎自律。在人生之初,孩子自我的形成有多种可能,而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们会直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位优秀孩子的身上,总能折射出优良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对子女成长精心抚育的印记。家教的主体是家长,传承的规律是父传子继。家教不仅是以言教训,更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首先要率先垂范,增强德育的自觉性。
二、家庭环境需风清气正。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古人语: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未上课堂前就要上好真善美底色。家风不正的家庭,会让孩子形成不良习惯,而一旦形成坏习惯,再发展成不良性格,人生趋势将很难逆转。所以,净化家庭内部环境,给家庭制定必要的规矩,给孩子做出正确的表率,让家风清正尤其重要。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务必重视建立良好的家风和环境的熏陶。
三、家风建设需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一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中的精华渐渐融入到了新的道德建设中。因此,新时代的家教家风的建设与培养需要与时俱进。对于传统家风资源首先要进行分析,辨清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过时的部分和尚有价值的部分,对于传统家风资源中过时的部分要进行剔除和抛弃,对于有价值的部分要进行转化运用。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xiexiebang.com
四、家校共建要相得益彰。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家庭教育最为基础,社会教育不可忽视,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学校是文化圣殿,是教化人的专门场所,要求教师立德树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教化人,但归根结底,这种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及长辈的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才能联手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素材*
[标题]
好家教出好家风
重视家风家教 筑牢拒腐防线
[开头]
示例一
有时候与一个人接触,很快就感觉到他或她的文明程度、道德自律、举止进退、做人修养,乃至人格人性。这些东西多半与家庭的影响、家学的渊源、家风的承继、家教的成果有密切的关系。有时候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国人在境外的不雅表现,乃至在政法节目中看到一些罪犯的愚蠢无知与无耻,也令人叹息痛心于他们家教的极端缺乏。
示例二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深刻指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即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尊崇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颜氏家训》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中华民族一向有重视家风的传统,留下许多著名家训、家规,成为宝贵精神财富。
[结尾]
示例一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世道人心的问题。而人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家教,成于家风。其实,每个家庭,每个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有一个尺度的,提倡什么,容忍什么,禁止什么,严惩什么,都有自己明确的标准。这对逐渐树立起人们能自觉接受的道德规范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核心价值的教育一定要进千家万户,进入童年人生。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xiexiebang.com
示例二
总书记强调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传承好家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责任,都应尽到一份责任,要让好家风的传承更有力量。
示例三
于无声处见惊雷,于“鲜活”中体味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行动吧!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子子孙孙的美好未来,为全社会的温馨和谐,做“好家风”的引领者、守护者、建设者。因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第五篇: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2
热点时评:地方接力晒“三公”背景材料
来自北京市审计局的消息称,8月15日,北京44个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算的政府部门将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公开2010年部门财政决算信息,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公”经费包含其中。按照要求,44个部门信息将在一天内同时公开,公布的截止时间是当天晚上。专家评论
作为第一个跟进公开“三公”支出的地方,北京的做法确有不少亮点。比如,相比之前某些单位公布的拖拖拉拉,北京44个部门被要求在同一天内公开预算,无疑更便于对比和监督;作为财政预算编制牵头单位和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市财政局和市审计局也同时公布各自花费账目;从已公开的财政局等部门的信息看,在“三公”经费及其说明中,包含了“三公”经费的统计口径、各项支出构成等信息,以及出国人员每人次花费、平均每辆公车的运行费用等可供比较的数据。
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推进权利公开运行。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之际,人们已经在期待地方能够接棒跟进。事实上,地方公开“三公”经费,难度和复杂性要大得多。中央部门经费来源相对简单,以财政拨款为主,各项支出也更容易弄清楚,公布与否更多是决心和信心的问题。而各级地方政府,资金预算外运行还比较常见,“三公”支出数量更庞大更复杂,公私不分、化公为私等现象更为多见,要弄清楚“三公”经费的状况,并敢于公开、接受检验,其意义不容小觑。不仅可以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更可以以此为抓手,推进权力公开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
地方财政公开是大势所趋。北京的行动表明,财政透明和预算公开的门既然已经打开,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公开已是大势所趋,公众对公开信息质量也有新的期待。靠拖延、观望,已不是办法,反而越早公开越容易赢得主动。只有各级地方政府跟进,公开的信息越来越详细,众说纷纭的“三公”经费总数,才能真正呈现,不会变成“竞猜”。如此,缩减行政开支、监督权力运行才有更好的基础。
健全财政公开制度,形成良性循环。随着地方的跟进,对预算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上来说,要通过预算法的修订和相关制度建设,为预算公开定规矩,在公开时限、统计口径、问题回应、预算修订等方面,都需要统一的安排。从下来说,需要各地通过预算公开竞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预算公开的质量。
财政透明和预算公开没有回头路可走,公众对公开信息质量也有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