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

时间:2019-05-15 13: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

第一篇: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

与当前工作重点

陈艳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

2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对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特点与问题进行了剖析,介绍了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十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关键词: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体系

1、引言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水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的标准,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实现。

2、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审查通过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73),该标准奠定了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为我国刚刚起步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管理和执法依据。

1984年5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进行了修正),明确规定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审批和实施权限,使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和保证。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制订钢铁、化工、轻工等20多个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80年代末,原国家环保局制订颁布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88),替代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的废水部分。该标准的突出特点是:根据水域功能确定了分级排放限 1

值,即排入不同的功能区的废水执行不同级别的标准;并强调了区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排放限值,对行业排放标准进行了调整,统一制订水质浓度指标和水量指标,体现了水质和排污总量双重控制。

1991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环境标准工作座谈会上,对排放标准体系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新的环境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综合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但二者不交叉及排放标准分级的体制,推出了排放标准的时限制。在此之后,依据3000家重点污染源,着手制订了12项行业性的时限制排放标准,并重新修订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同时替代了80年代制订的一批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到目前为止,共有18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综合类1项,行业类17项),涉及到造纸、钢铁、纺织印染、合成氨、海洋石油开发、肉类加工、磷肥、烧碱、聚氯乙烯、船舶、兵器、航天推进剂、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等10多个行业。此外,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厦门等省市还制订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包括综合与行业两类、国家和地方两级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3、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3.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级与水环境质量各类功能区类别相对应

原则上讲,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有密切的联系,即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浓度(或数值)经过扩散与稀释,不致破坏水环境质量功能区所规定的要求,因此最初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时采用与水环境质量各类功能区类别对应进行分级的方式,旨在体现“高功能区高保护、低功能区低保护”的思想。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经济不发达时期,水污染物排放量远远小于水环境容量,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级与区域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对应,可简化环境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当时环境管理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污染源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其它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的变化,往往是即使所有污染源能够达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也不能保证区域水环境质量达标,因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已大大超过水环境承载力。尤其在目前经济发展迅猛、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的情况下,只有采取综合整治措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排污总量控制等手段来实现水环境质量功能目标,而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区域水环境质量功能直接对应分级已明显失去现实意义,不能适应目前水环境管理的需要。

3.2 综合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覆盖面较广,行业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少,二者不交叉执行

80年代中期制订了大量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到80年代末颁布了各行业通用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标准与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同,它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不同类别功能区的要求,分级规定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这样确立了综合标准与行业标准并存的格局,但二者关系不够协调,排污收费依赖于综合排放标准,造成实施过程中出现交叉。制订综合排放标准没有考虑各行业生产工艺、处理技术的差异和污染物的特点,执行中经常出现标准值偏严或偏松的情况。而根据行业特性确定行业排放标准相关排放指标的限值,一般控制指标较少。到目前为止,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17项,很难满足我国开展环境管理依法行政、推行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的环境管理要求。

3.3 排放标准以浓度指标为主

由于我国各地的监测经费有限,监测仪器设备相对落后,监测人员缺乏,中小企业较多,污染物排放波动性较大,产品产量难以准确统计以及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虽然部分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排放浓度、吨产品允许排水量和吨产品水污染物排放量指标,但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仍以浓度指标为主。以浓度指标考核难以避免稀释达标行为的存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这种方式也不适应目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3.4 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少

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制订地方标准,对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订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当执行以技术为基础的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达到区域水环境质量或总量控制要求时,地方可以针对污染源和当地环境的特点,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极不均衡,水环境容量资源各不相同,水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极强,为适应不同地区对水环境保护的不同要求,需要在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订适用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方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由于我国地方标准制订的技术储备不够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工作比较滞后,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制订的地方排放标准较少,且制订和发布程序不规范,实施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3.5 按时间段制订污染物排放限值,体现标准的“超前性”

90年代以后制订的排放标准,按建设项目的时间段划分为新污染源和老污染源,分别制订宽严不同的排放限值。新污染源从严,要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处理技术,要保

证足够的污染治理费用,给企业一个足够的准备时间将污染消除在工艺设计过程中。今后标准制订仍要体现这一“超前性”思想。

4、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基本思路

针对国家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国家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思路如下:

4.1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清洁生产工艺、经济可行的污染物控制技术为依据,而不再与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对应

根据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量水平及经济可行的污染物处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标准值。改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级与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对应的做法,不分级别,以污染物处理技术为依据,制订单一排放限值,以利推行清洁生产和推进总量控制,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对所有排污单位做到公正、公平。

4.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按行业制订,甚至按工艺类型、产品种类制订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一般按行业和产品类别有针对性地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即行业排放标准。分行业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利于促进行业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合理有效地控制该行业的特征性水污染物,而综合排放标准则很难做到。因此我国今后将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将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心转向行业标准,扩大行业覆盖面,增加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数量,使综合排放标准成为行业排放标准的补充。增强行业排放标准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制订一批具体的按生产工艺过程或产品种类划分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这样既能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又能保证标准的可操作性。

4.3 加强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力度,协调地方排放标准和国家排放标准的关系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代表全国平均控制水平,是一个基准控制水平,企业经过一定努力都能够达到,而将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国家主要通过环境质量标准实施间接控制,同时通过发布行业环保技术政策和污染控制技术指南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实施更严格的控制。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可针对当地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4 从浓度标准逐步过渡到以负荷标准为主,规定日、月或年均排放限值

目前部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三个指标,即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吨产品允许排水量

和水污染物排放量。但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且目前的监督监测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实际上主要起作用的还是浓度标准。控制浓度难以避免以稀释方式达标的行为,难以有效地控制进入水环境的水污染物总量。另外,随着目前企业改组和改制,某一企业跨多个行业,生产多种产品,以浓度标准控制则难以客观准确评价企业的排污行为。因此,在标准的表达方式上,要逐步过渡到以负荷法排放标准为主,规定日、月、年均吨产品排放限值,即体现出总量控制的要求,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避免目前浓度标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弊端。

但是为防止水污染物大量排放对水环境造成急性意外危害,部分指标仍要规定一次最大浓度值。鉴于目前监测经费不足、监测手段和统计手段明显落后难于实施,目前多数标准仍采用浓度标准与负荷标准共存的方式。

4.5 排放标准强调以经济可行的处理技术为依据

制订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时,明确以水污染物处理技术为依据,采用水污染物达标技术,即现阶段所能达到的最佳控制技术为标准的制订依据,根据不同行业的工艺技术、污染物产生量水平、处理技术等因素确定各种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以减少单位产品或单位原料消耗量的水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根据行业工艺技术的进步、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适时地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修订,逐步达到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行业最佳实用技术为依据,这样制订的排放标准才有针对性,才能得到企业界的支持与合作。

4.6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体现超前性,按年限制滚动

在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有超前意识,对新污染源应从严要求,以体现技术的进步;同时适用于新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新污染源经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配置了项目建设时较为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如果排放标准调整频繁,就会导致企业相应更新污染治理设施,造成资金和设施的浪费。因此在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对标准的超前程度及其延续性有所考虑,标准执行一段时间要向前滚动。

4.7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包含合理的污染控制项目

由于我国的经济实力、治理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尚不能完全禁止某些水污染物的排放。另外,相当一部分地区制订、出台地方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难度较大。因此在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过程中,近期仍要包括尽可能多的水污染物控制项目,水污染物控制项目因行

业不同而定,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包括的项目应在相关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得以体现。

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当前工作重点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明确提出煤炭、电力、冶金等行业是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我国目前或者缺少这些行业中的某些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这些行业中的某些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急需修订。因此,“十五”期间行业水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成为环境标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下达了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水泥等行业排放标准的制(修)订计划。

为了加快环境保护标准的制订进程,尽快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标准的编制工作,以提高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2003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2003年度国家环境标准项目的编制单位,第一批共31项,其中包括多个行业如电镀、橡胶、制糖、纺织印染、陶瓷、沥青、日用化工等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凡符合条件的科研、监测、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大型企业等单位均可报名参加应征。

6、参考文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读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十五”期间环境标准制、修订计划,内部资料,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编,最新中国环境标准汇编:水环境分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下达2002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2002]106号,2002。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公开征集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单位的公告,环函[2003]68号,2003。周扬胜、安华,美国的环境标准,环境科学研究,1997,10(1):57~62。汪云岗、周军英、钱毅,美国水环境标准及其实施体系述评,农村生态环境,1999,15(3):49~53。

7、作者简介:陈艳卿(1962-),女,山东荣成人,硕士,副研究员。自1986年起一直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目前在环境标准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工作方向是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共出版论著17篇。

第二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

财建[2005]1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

为进一步加大煤炭生产企业对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现对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建〔2004〕119号)中涉及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以下简称“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具体通知如下:

一、调整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一)大中型煤矿

1.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不低于8元,其中:45户重点监控煤炭生产企业吨煤不低于15元(名单附后);

2.低瓦斯矿井吨煤不低于5元;

3.露天矿吨煤不低于3元。

(二)小型煤矿

1.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不低于10元;

2.低瓦斯矿井吨煤不低于6元。

煤炭生产企业应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费用具体提取标准,并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一经确定,煤炭生产企业不得随意改动。确需变动的,经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从下一开始实施。

二、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集中煤炭生产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

三、完善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监管措施。

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已经确定的标准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按规定用途全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支出。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煤矿安全监管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煤炭生产企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相关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此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本通知未涉及事宜,仍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建〔2004〕119号)执行。

五、本通知自2005年4月1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将本通知转发到境内所有煤炭生产企业。

附件:45户重点监控煤炭生产企业名单

下载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