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乡歌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三党小组李艳萍
这是一首新诗。教师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水乡特点,勾画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教师抓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小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指导朗读中充分借鉴了江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句押韵,读出了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在课堂上,首先解决生字词,之后进行朗读的训练。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把重点的生字词单独提出来学习,然后再回到文章中学习,第二节则是随文识字。重点是前三小节的学习,在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到水乡能见到的“三多”,即“水多、桥多、船多”,在此基础上,为理解水乡的“歌多”做好铺垫。由于课文开头采用的问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引读的手法,使孩子有兴趣读,更有利于背诵,只是在机制和时机上还有待研究和调整。
第二篇:《水乡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15篇)
《水乡歌》教学反思1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我么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与我们的柳州山歌比较接近。
教学时,重点是指导诵读。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诗歌每一小节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让学生分角色对读。问句富有情趣,要读得活泼,答句简洁明了,要读得更定。每小节问答后面都是具体描述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答句的内容,结合插图,读懂句子的意思,感受水乡的景物特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熟课文后,让学生回忆柳州的山歌,有的.学生马上说:“我会唱,我会唱……”有的干脆唱了起来“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嘿了了罗……”我说:“你们能不能歌词改一改?把《水乡歌》当成我们柳州的山歌来唱?”学生们兴趣高涨,马上操练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改成了“哎……水乡到底什么多咧?嘿了了罗。哎……水乡里面水最多咧嘿了了罗。千条渠来万条河咧嘿了了罗,池塘一个连一个咧,处处绿水荡清波罗……”。先师生对唱,然后分男女生对唱。并希望回家唱给父母听。最后把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做小诗人,仿造课文形式赞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与音乐课的整合。做到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多种形式来读课文,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感悟、积累、运用。在“感悟”“积累”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性,突出以读为本,在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在导读环节中,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既关注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又注重读的层次性;在“运用”方面,让学生做小诗人,仿造课文形式赞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内容接近小学生的生活,共同赞美幸福生活。
《水乡歌》教学反思2
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3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水乡,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精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美好、幸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压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一)、赏——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出示水 乡美景图并配上音乐,让学生初步领略水乡情韵。
(二)、品——进入课文意境,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活动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其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学时通过对读、配乐读和动作表演读等多种阅读形式使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并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感受水乡美丽风光,引起学生共鸣,感受水乡人的美好生活。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将朗读和理解词句于一体。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词品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三)、写——教学生学习本课两个生字,这一环节的设置存在问题,忽视了低年级教学应以写字为重点,在上课时过分去讲读分析文本导致只留了5分钟的时间学写字,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违背学生学字的规律即描红,临影再仿写的规律,直接让学生仿写,在以后教学中会改进的。
《水乡歌》教学反思3
朱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21课《水乡歌》,是一节低年级教研研究课,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低年级教师群体对新课程理解和实施的情况的具体化,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几个“新”。
一、师课改的观念新。
整节课,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关注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了自己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还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都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喜出望外,教师赞叹不已:“你棒极了。”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份愉悦的环境,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以《洪湖水浪打浪》一歌,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听课的教师都不由得一同朗诵起来。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朱老师在课堂上把握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道德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在教学评价中,对其他学生总是以一种赞美的态度,这不仅会使接受评价的学生心情愉快,而且会使评价的学生学到了他人的优点。
二、教师角色新。
(1)由教学者变为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3)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不是“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新
学生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本课中.采用了体验式学习方法,教师依据恰当的教学目标,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正是这几个“新”,才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愉快,教师教得快乐,听课者听得动情。
《水乡歌》教学反思4
这是一首新诗。从内容来看,课文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水乡特点,勾画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小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为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诗歌充分借鉴了江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诵的好材料。
在上这堂课时,首先要解决生字词,之后才能进行朗读的训练。本课共4个小节,除第二小节外,其余3节生字词较多,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把重点的生字词单提出来学习,然后再回到文章中学习,第二节则是随文识字。第一课时里,重点是前三小节的学习,在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到水乡能见到的“三多”,即“水多、桥多、船多”,在此基础上,为下一课时理解水乡的“歌多”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学习写了两个字“乡、片”剩下的字在第二课时按结构类型来学习书写。由于课文开头采用的问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引读的手法,使孩子有兴趣读,更有利于背诵,只是在机制和时机上还有待研究和调整。
《水乡歌》教学反思5
我觉得陈老师的课对低年级的课堂习惯抓得很实、很到位,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孩子。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站起来读书的.时候,她要求全体同学把书拿起来听他读。如果有一位小朋友书没拿起来,那么就不能开始读书。还有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有个别小朋友读得慢了一些,陈老师并没有接着上下一个环节,而是要求大家等一等读得慢一些的小朋友,一定要等每一个学生都读完了,再开始往下上。就像刘特说的,陈老师的课能体现出低年级课的特点(识字、写字、读书、背书),体现细节,习惯抓得很好,特别关注每一个,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陈老师抓住了“荡清波”、“白帆”、“新生活”、“装满”、“咱们”、“渠”、“驳”、“船”、“箩”等关键的字词指导朗读和理解课文,对字词和课文朗读的训练抓得很实。而且,陈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她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特别平等、民主,处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体现了陈老师优秀的个人素质。
《水乡歌》教学反思6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寓识于读,寓解于读,以读促识。例如在学习处处绿水荡清波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荡原来指芦苇草,所以是草字头。芦苇草长在水边,所以左下脚是三点水,右下脚的部件多像风儿吹来芦苇草左右摆动的样子。然后通过听音乐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和朗读感悟,体会到微风吹来,绿水随着清波一起一伏的样子,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水乡美的意境之中。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水乡歌》这首诗歌的形式鲜明,采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进行模仿,迁移。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和水乡的美景。在反复诵读过后,我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学生找到了千条、万条、一个连一个、处处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的思维非常踊跃,一下想到了水乡的树多、花多、鱼多、桥多等等。接着,我指导学生联系句式,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并举行了全班诗歌创作大赛。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结合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同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适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水乡歌》教学反思7
在《水乡歌》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设置游览情境,激发情感。播放最美中国的江南水乡的风光片,激发孩学生对水乡认识的欲望,充分调动起了孩子对水乡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而更有效地进入教学中。在纵观全文中,我提出了水乡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轻而易举地概括出水乡的特点:水多、船多、歌多。我又让孩子们仔细读诗歌第一小节,找出水多的理由。(画出重要的句子,然后相机圈出“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等表示多的词语,通过多形式的朗读,通过图文结合,逐步感受到多的理由。
二.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教学中,重点引领学生学习第一小节,教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画、圈、标、读、写”,第二、三小节则放手,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三.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 “荡”、“飘”、“箩”等字的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处处荡清波”、“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及“唱咱水乡新生活”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寓识于读,寓解于读,以读促识。
四.以朗读为主线。为了感受诗歌的意境,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加强朗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淀语感的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等等,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不但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配乐朗读,孩子们兴趣盎然。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设计适时用语言和图画音乐为学生创设了江南水乡优美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听、看、想)整体感知了水乡秀丽风光的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典型特征,充分感受诗歌的情境美。所以学生能深刻领略文章内容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文章形态的格式美和韵律美、文章风格的质朴美和规范美,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也热闹起来了。
六.教学完整首诗歌,我又带着孩子们尝试了说话训练:水乡还有什么多?我们的家乡滨湖多,我们的校园什么多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编出了一首首语言优美,富有童趣的与《水乡歌》相同格式的小诗歌。这不仅巩固了课文的语言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续编能力、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展现的舞台。
虽然课前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准备较充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充分读,有感情读,因而读的时间就比较多,到了拓展写诗歌的环节时间不够充裕,因此放手太快,留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也比较有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有的放矢,达到课堂的最大高效。
《水乡歌》教学反思8
朱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21课《水乡歌》,是一节低年级教研研究课,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低年级教师群体对新课程理解和实施的情况的具体化,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几个“新”。
一、师课改的观念新。
整节课,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关注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了自己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还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都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喜出望外,教师赞叹不已:“你棒极了。”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份愉悦的环境,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以《洪湖水浪打浪》一歌,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听课的教师都不由得一同朗诵起来。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朱老师在课堂上把握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道德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在教学评价中,对其他学生总是以一种赞美的态度,这不仅会使接受评价的学生心情愉快,而且会使评价的学生学到了他人的优点。
二、教师角色新。
(1)由教学者变为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3)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不是“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新
学生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本课中.采用了体验式学习方法,教师依据恰当的教学目标,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正是这几个“新”,才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愉快,教师教得快乐,听课者听得动情。
《水乡歌》教学反思9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必定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首先得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样的调动也必须是合理地、有效地,所以在导入新课阶段,笔者利用多媒体能使音响画面结合的优势,让动听相融,配以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水乡那特的意境中。学生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地被激发了,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初读课文阶段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读课文。首先,教师充满感情地配乐范读,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美。接着,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并进行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第三步,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扫除障碍,学生基本已能做到正确。
每一次朗读都应有不同的要求,要能让学生有不同的甚至进一步的理解和发现。接下来的两次读课文,笔者均提了具体的要求。
自读自悟阶段,让学生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水多、船多、歌多。并以此抓重点字词指导读好课文,使学生能流利地朗读。
鼓励质疑阶段,针对课文的'内容提出三个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后,给其自由选择问题的权利,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课堂形成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讨论激烈,说得也很有道理。教师则在一旁扶持指导,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而有难度的就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引出了道儿,埋下了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唤起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的内在深意。
最后,师生采用问答形式合作朗读,在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提升了对水乡景美、人欢的情感体验。到此处,朗读也会带上一些发自内心的情感了。
《水乡歌》教学反思10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色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对于现代诗歌我是这样认为的: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显得比较奔放,其不受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所套,不讲究语言外在的格律,只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诗歌具有音乐美、建筑美和意境美。
这首诗歌采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进行模仿,迁移。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和水乡的'美景。在反复诵读过后,我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学生找到了“千条、万条、一个连一个、处处”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家乡什么多?学生的思维非常踊跃,一下想到了我们家乡的树多、花多、草多等等。接着,我指导学生联系句式,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并举行了全班诗歌创作大赛。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结合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同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适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水乡歌》教学反思11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的兴旺景象,赞美了水乡的崭新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水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3节,采用问答的形式,按照水多、船多、歌多的顺序,给人以清新活泼之感。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比较三个小节,说出这三个小节的共同点,学生基本都能说出三个小节在结构上的相似性,都是以问答的句式开头等等。接着我通过出示图片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渠”“驳”“箩”这些字指的是什么东西,然后开始学习第一小节。诗歌的学习主要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所以为了让学生读好这一小节,我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来到水乡,看到如此多而清的水,想干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想下河游泳,有的同学说池塘里肯定开满了荷花,要去采莲,在想象的基础上,学生读起第一小节来就更有感觉了。
之后的`两个小节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其中一个小节来探究,方法和学习第一小节时是一样的,就是要想象出画面。学习第二小节的学生说,水乡船多,躺在船只上,船只随着清风水波飘荡,人也好像飘荡起来,多么舒适,多么自由!所以朗读的时候要读出点自由舒适的味道来。学习第三小节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水乡歌多,为什么文中说“装满一箩又一箩”,歌怎么能用箩筐来装呢?其他学生也帮着一起思考,有的学生说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歌多得要用箩筐才能装得下,有的学生认为水乡人民用箩筐来装丰富的水产,心中高兴自然要歌唱一翻,所以文中说“装满一箩又一箩”其实是指水乡人民生活富足而美好,所以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快乐幸福的感觉来。
学生们通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的时候也更带情感了,我还教了他们配合着拍手来朗读这首诗歌,学生觉得非常有趣,所以朗读的积极性更高了。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在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任务,让学生仿照着诗歌中的句式写一写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虽然知道水乡桥多、井多等等,但是直接让他们仿照书中句式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少部分学生写的能达到要求,我应该再稍微降低点难度,从易到难,有个渐进的过程会更好。
《水乡歌》教学反思12
这是一首新诗。从内容来看,课文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水乡特点,勾画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小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为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诗歌充分借鉴了江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诵的好材料。
在上这堂课时,首先要解决生字词,之后才能进行朗读的'训练。本课共4个小节,除第二小节外,其余3节生字词较多,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把重点的生字词单提出来学习,然后再回到文章中学习,第二节则是随文识字。第一课时里,重点是前三小节的学习,在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到水乡能见到的“三多”,即“水多、桥多、船多”,在此基础上,为下一课时理解水乡的“歌多”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学习写了两个字“乡、片”剩下的字在第二课时按结构类型来学习书写。由于课文开头采用的问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引读的手法,使孩子有兴趣读,更有利于背诵,只是在机制和时机上还有待研究和调整。
《水乡歌》教学反思13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倡导自主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在《水乡歌》一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气氛环境。
二、鼓励质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全面发展。
《水乡歌》教学反思14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3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比较每个小节的相同之处,通过比较,让孩子们记住这首诗歌的特点,为后面的教学与背诵奠定基础。接着,我让孩子们纵观全文,说说水乡有哪几多?孩子们总结出了水多、船多、歌多。我又让孩子们仔细读诗歌,找出多的理由。然后相机划出“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飘满、装满”等词,通过多形式的朗读,通过图文结合,逐步感受到多的理由。最后由“唱咱水乡新生活”一句引出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赞美新生活的热情。
同时,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寓识于读,寓解于读,以读促识。例如在学习“处处绿水荡清波”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荡”原来指芦苇草,所以是草字头。芦苇草长在水边,所以左下脚是“三点水”,右下脚的部件多像风儿吹来芦苇草左右摆动的样子。然后通过听音乐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和朗读感悟,体会到微风吹来,绿水随着清波一起一伏的样子,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水乡美的意境之中。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完整首诗歌,我又带着孩子们尝试了说话训练:校园多,()多,()多,真()啊!市场()多,()多,()多,真()啊!同时,让孩子们收集和欣赏歌唱新生活的诗与歌,以达到与本诗的情感共鸣。
《水乡歌》教学反思15
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3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水乡,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精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美好、幸福。 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压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歌充分借鉴了江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篇训练的好材料。课文配有描绘水乡风貌的插图,可使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水乡歌》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狼和小羊》教学设计和反思《充气雨衣》教案《找春天》教学设计8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教学反思《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笋芽儿》教案二年级语文(上)识字6一日一练朱德的扁担导学案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设计思路,从以下三点来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气氛环境。
二、鼓励质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如何使学生获得朗读的快乐,从而变得乐读、会读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觉得一堂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尺度很难把握。教师引导多了,成了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少了,学生悟得不够,体会不深,不能读得动情动心。这次教学《水乡歌》,我同样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今天,上完课后,觉得时间把握不错,教学环节也比较流畅,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课文时,学生虽然读得很多,但是读得不够入情入境,没有把水乡的.美读出来。
到底怎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水乡的美读出来?我想应该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各自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设想一下,学生若是在老师问题的牵引下,还会有机会尝一口河水的味道吗?阅读教学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写的清楚:“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同时也是阅读课堂上学生的另一个主要对话对象与合作伙伴。课堂上,教师只放不收,学生便会亦步亦趋;能放能收,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第三篇:水乡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1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我么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与我们的柳州山歌比较接近。
教学时,重点是指导诵读。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诗歌每一小节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让学生分角色对读。问句富有情趣,要读得活泼,答句简洁明了,要读得更定。每小节问答后面都是具体描述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答句的内容,结合插图,读懂句子的意思,感受水乡的景物特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熟课文后,让学生回忆柳州的山歌,有的学生马上说:“我会唱,我会唱……”有的干脆唱了起来“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咧,嘿了了罗……”我说:“你们能不能歌词改一改?把《水乡歌》当成我们柳州的山歌来唱?”学生们兴趣高涨,马上操练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改成了“哎……水乡到底什么多咧?嘿了了罗。哎……水乡里面水最多咧嘿了了罗。千条渠来万条河咧嘿了了罗,池塘一个连一个咧,处处绿水荡清波罗……”。先师生对唱,然后分男女生对唱。并希望回家唱给父母听。最后把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做小诗人,仿造课文形式赞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与音乐课的整合。做到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多种形式来读课文,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感悟、积累、运用。在“感悟”“积累”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性,突出以读为本,在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在导读环节中,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既关注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又注重读的层次性;在“运用”方面,让学生做小诗人,仿造课文形式赞美本地的方方面面的“多”,内容接近小学生的生活,共同赞美幸福生活。
水乡歌教学反思2
一、开放自主。
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大胆质疑;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动手作画;解放学生的身体,让他们活动自由!针对学生的认知和兴趣设计教学,在过程中他们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二、目标整合。
符合第一课时教学模式的初读部分,以学生为主体,自由读,检查中注意根据教学实情及时纠正字音,句子,初读时注意识写生字,整体感知课文等各项目标的整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让初读落到了实处。
三、快乐阅读
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如何使学生获得朗读的快乐,从而变得乐读,会读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觉得一堂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尺度很难把握。教师引导多了,成了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少了,学生悟得不够,体会不深,不能读得动情动心。这次教学《水乡歌》,我同样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上完课后,觉得重点没有把握住,时间把握不好,教学环节也不太流畅,教学任务没有基本完成。在教学设计和课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课文时,学生虽然读得很多,但是读得不够入情入境,没有把水乡的美读出来。到底怎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水乡的美读出来我想应该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各自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水乡歌教学反思3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色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对于现代诗歌我是这样认为的: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显得比较奔放,其不受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所套,不讲究语言外在的格律,只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诗歌具有音乐美、建筑美和意境美。
这首诗歌采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进行模仿,迁移。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和水乡的美景。在反复诵读过后,我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学生找到了“千条、万条、一个连一个、处处”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家乡什么多?学生的思维非常踊跃,一下想到了我们家乡的树多、花多、草多等等。接着,我指导学生联系句式,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并举行了全班诗歌创作大赛。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结合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同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适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水乡歌教学反思4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一、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举个例子,在教学诗歌第一、二节,采用帮扶方式,逐步放手,由第一节的细细品味,到第二节学生主导。而在教学诗歌第三小节时,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小问号,和同桌商量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疑问:歌声装满一箩又一箩是什么意思?新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然后通过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解决了问题。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
二、做到随课文识字,将识字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学习“处处绿水荡清波”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荡”原来指芦苇草,所以是草字头。芦苇草长在水边,所以左下脚是“三点水”,右下脚的部件多像风儿吹来芦苇草左右摆动的样子。然后通过听音乐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和朗读感悟,体会到微风吹来,绿水随着清波一起一伏的样子,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水乡美的意境之中。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三、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书过程中,力求借助动画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语言的描绘, 通过形式丰富的阅读,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将朗读和理解词句于一体。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词品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但上完课后感觉设计的内容还是过多,在引导的语言上还有待历练,以及对学生的点拨和评价上还应加强语言的精炼和准确。以后在课堂教学上应多注意时时刻刻以生为本;多关注学生的学情;使得自己的设计以及教学理念能更加贯彻到位!
水乡歌教学反思5
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在让学生自已练读后,范读,指名读,适当释义后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读;观看插图后,边读边想象;最后男女生比赛读。层层递进,让学生越读越好,树立学生们读好书的信心,体会到朗读成功的快乐。
在指导写字上,先给学生观察生字、描红、临写的`时间,让他们练写,再让学生提出自已认为难写的字,学生先教,我再适当补充,从硬笔习字册的批改情况来看,孩子们基本上能自己学习写生字。比如“船”这个字中,“舟”变为偏旁后横不头,在我没有提醒的情况都写对了,让我心喜。而从课堂作业的情况来看,易错的字,比如“荡”,上面的草字头要盖住下方,不能写成三点水旁,学生在教字时提醒了,我强调之后仍有5个同学写错了,让我深思,看来今后要多关注这几个孩子上课时的听课状态。
水乡歌教学反思6
这是一首新诗。从内容来看,课文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水乡特点,勾画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小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为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诗歌充分借鉴了江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诵的好材料。
在上这堂课时,首先要解决生字词,之后才能进行朗读的.训练。本课共4个小节,除第二小节外,其余3节生字词较多,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把重点的生字词单提出来学习,然后再回到文章中学习,第二节则是随文识字。第一课时里,重点是前三小节的学习,在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到水乡能见到的“三多”,即“水多、桥多、船多”,在此基础上,为下一课时理解水乡的“歌多”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学习写了两个字“乡、片”剩下的字在第二课时按结构类型来学习书写。由于课文开头采用的问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引读的手法,使孩子有兴趣读,更有利于背诵,只是在机制和时机上还有待研究和调整。
水乡歌教学反思7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寓识于读,寓解于读,以读促识。例如在学习处处绿水荡清波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荡原来指芦苇草,所以是草字头。芦苇草长在水边,所以左下脚是三点水,右下脚的部件多像风儿吹来芦苇草左右摆动的`样子。然后通过听音乐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和朗读感悟,体会到微风吹来,绿水随着清波一起一伏的样子,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水乡美的意境之中。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水乡歌》这首诗歌的形式鲜明,采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进行模仿,迁移。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和水乡的美景。在反复诵读过后,我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学生找到了千条、万条、一个连一个、处处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的思维非常踊跃,一下想到了水乡的树多、花多、鱼多、桥多等等。接着,我指导学生联系句式,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并举行了全班诗歌创作大赛。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结合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同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适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水乡歌教学反思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倡导自主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大亮点。在《水乡歌》一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气氛环境。
二、鼓励质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全面发展。
水乡歌教学反思9
每每教到本课,相信很多朋友都帮它作为孩子练笔的题材。因为它句式结构相同,孩子容易模仿掌握。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也不例外的用了这样的方法。“读写结合”,那到底如何结合,结合的目的又是什么?在备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我认为首先要读懂,读懂了之后才会有感受,有了感受才又想说的,最后才能把说的再化为文字。那么我的写又能为孩子与课文之间的对话做什么呢?这个写的契机放在哪里呢?很显然本文的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歌怎么会装了一箩又一箩,理解新生活!于是我决定尝试以读促写,以写促内化来突破难点。最终定下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指导孩子学习水多的部分。
让孩子们读读这一小节,找找让你感受到水多的地方,再好好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给以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己读,随后交流,相机指导读好池塘一个连一个,(这里指导个性化朗读,近看连得很紧,一种读法;远看连得很广,另一种读法)理解“千、万”是虚指,表示很多的意思,看图理解二类字“渠”。第三句“处处绿水荡清波”知道处处表示水很多,说一下这种叠词的效果,为下文孩子们能找到片片做铺垫。第三句话除了指导读出水多,还要引导孩子们感受水清,水美三个层次。
二、学习船多的部分
这部分由扶到放,先总结第一小节我们的学法,找找圈圈画画感受船多的字词句,跟同桌交流,把你找到的地方同桌听听,看他是否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船多。随后就全班交流。指名读好船多的样子。随后让孩子们质疑,在刚才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孩子一般会问:1、什么是白帆?2、什么是驳?3、为什么说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前面两个问题我出示图直接让孩子们看图理解,尤其是驳,这类知识我觉得老师直接给以答案比较好。第三个问题如果没有学生问,我就用考的形式让孩子们答,在答之前让他们仔细看看图,读读句子,再放在一块想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孩子们可以)
三、水多、船多放一起,引导学生找规律,指导说话、写话。
这两个小节放在一起,孩子们能够找到第一句都在问,下面都是答,第三句通过引导孩子们归纳出是在写怎么多。随后我就出示鱼多的图片,鱼跟前面的水多有关,跟后面的歌多也有关,(这是文章的空白处,歌曲装满一箩又一箩:其实箩筐里装的都是鱼虾,是财富,所以用鱼多来进行写话指导也是想用来突破难点)让孩子们由词到句的形容鱼多,再放在句子水乡歌的句式里。这部分都是在指导说好,然后出示桥多的画面,花草等画片及一个省略号,让孩子说觉得水乡还有什么多,让孩子当堂写,在指名学生交流。
四、以写促内化、突破难点。
孩子们的笔把水乡夸的很美,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生活在这,你觉得怎么样?孩子说:心情很好,觉得很快乐。可以每天都有鱼吃了。花很香,果子很甜,让我觉得很舒服……教师随即评价:是啊,你们说出了水乡人民的心声,这么快乐,幸福,你想做什么呢?自然是唱歌了——出示第三小节!这样孩子就理解了歌唱新生活,然后就问奇怪,这么歌会跑进箩筐里?孩子们很自然的就回答我,箩筐里装的都是鱼虾,他们可以换钱,所以高兴的唱起了歌!……到这里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水乡歌教学反思10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3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比较每个小节的相同之处,通过比较,让孩子们记住这首诗歌的特点,为后面的教学与背诵奠定基础。接着,我让孩子们纵观全文,说说水乡有哪几多?孩子们总结出了水多、船多、歌多。我又让孩子们仔细读诗歌,找出多的理由。然后相机划出“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飘满、装满”等词,通过多形式的朗读,通过图文结合,逐步感受到多的理由。最后由“唱咱水乡新生活”一句引出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赞美新生活的热情。
同时,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寓识于读,寓解于读,以读促识。例如在学习“处处绿水荡清波”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荡”原来指芦苇草,所以是草字头。芦苇草长在水边,所以左下脚是“三点水”,右下脚的部件多像风儿吹来芦苇草左右摆动的样子。然后通过听音乐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和朗读感悟,体会到微风吹来,绿水随着清波一起一伏的样子,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水乡美的意境之中。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完整首诗歌,我又带着孩子们尝试了说话训练:校园多,()多,()多,真()啊!市场()多,()多,()多,真()啊!同时,让孩子们收集和欣赏歌唱新生活的诗与歌,以达到与本诗的情感共鸣。
水乡歌教学反思11
本周,我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汇报课”这一教研活动。我与杨老师共同研读了苏教版第三册《水乡歌》一课。现将研读教材的过程以及上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色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对于现代诗歌我是这样认为的: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显得比较奔放,其不受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所套,不讲究语言外在的格律,只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诗歌具有音乐美、建筑美和意境美。教学时不用讲的那么透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感悟即可。
一、设计思路
整体的教学思路我们初步设计:首先,通过播放水乡录象,教师讲解来导入第二课时教学,学生较感兴趣,紧接着提出“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一个问题提炼出本首诗歌的思路。然后,师生共同学习水多(美丽)→船多(勤劳)→歌多(幸福)三个小节,通过朗读感悟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美。最后安排拓展写话练习。
二、重视朗读
在研读过程中,我和杨老师一致认为诗歌的教学中,朗读非常重要,在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的很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积淀语感的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等等,同时,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杨老师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加强朗读。首先,听读,即听老师范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确定朗读标准。其次,自读,加强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最后,同桌之间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组合朗读、问答读,再齐读等。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了拓展
《水乡歌》是一篇篇幅短小,但语言优美的小诗歌,学生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于是,我们抓住了这篇课文的优势,在读书、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试编类似的小诗歌。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也热闹起来了,经过思考、组织材料,小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学生的激情在燃烧,他们编出了一首首语言优美,富有童趣的与《水乡歌》相同格式的小诗歌。这样的安排,既巩固了课文的语言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续编能力、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展现的舞台。
四、有得有失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杨老师能够较好的完成预设的目标,教学环节清晰,通过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整节课下来也存在一些问题:
1、朗读的层次不够清晰,检查完生字词后缺少整体感知课文环节。
2、对于重点字词的教学,部分词语没有抓到底。
3、对于课文的意境美有感受,可文字背后的内涵没有突出。
4、拓展写诗歌的环节老师放手太快,应该先扶一扶,先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
5、老师指导朗读应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水乡歌教学反思12
上周我校举行了课堂教学比赛,水乡歌教学反思。我选了《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的第二课时上。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教学反思《水乡歌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让学生自由读,并让学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学生赛读、小组读、师生对答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孩子读进文中,走进画一样的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找出这首诗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先让学生说说我们家乡什么多?再模仿课文说说“古砦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由于自己课堂上激励语言还不够丰富,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气氛不是很活跃,因此导致学生品悟得不是很到位,本来第三节我是想让学生先说一说:为什么说把歌说是装满一箩又一箩。先体会水乡人们打捞鱼得了一箩箩的喜悦心情。我没有让学生品味就读,所以学生读不出喜悦之情。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要善于驾驭教学方法,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使今后的教学更能得心应手。
水乡歌教学反思13
我觉得陈老师的课对低年级的课堂习惯抓得很实、很到位,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孩子。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站起来读书的时候,她要求全体同学把书拿起来听他读。如果有一位小朋友书没拿起来,那么就不能开始读书。还有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有个别小朋友读得慢了一些,陈老师并没有接着上下一个环节,而是要求大家等一等读得慢一些的小朋友,一定要等每一个学生都读完了,再开始往下上。就像刘特说的,陈老师的`课能体现出低年级课的特点(识字、写字、读书、背书),体现细节,习惯抓得很好,特别关注每一个,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陈老师抓住了“荡清波”、“白帆”、“新生活”、“装满”、“咱们”、“渠”、“驳”、“船”、“箩”等关键的字词指导朗读和理解课文,对字词和课文朗读的训练抓得很实。而且,陈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她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特别平等、民主,处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体现了陈老师优秀的个人素质。
水乡歌教学反思14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倡导自主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在《水乡歌》一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气氛环境。
二、鼓励质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全面发展。
水乡歌教学反思15
《新课程标准》十分看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重视朗读的基本原因之一,既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感悟”。那么,如何将朗读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能使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呢?下面就《水乡歌》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具体的做法。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必定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首先得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样的调动也必须是合理地、有效地,所以在导入新课阶段,笔者利用多媒体能使音响画面结合的优势,让动听相融,配以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水乡那独特的意境中。学生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地被激发了,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初读课文阶段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读课文。首先,教师充满感情地配乐范读,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美。接着,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并进行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第三步,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扫除障碍,学生基本已能做到正确。
每一次朗读都应有不同的要求,要能让学生有不同的甚至进一步的理解和发现。接下来的两次读课文,笔者均提了具体的要求。
自读自悟阶段,让学生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水多、船多、歌多。并以此抓重点字词指导读好课文,使学生能流利地朗读。
鼓励质疑阶段,针对课文的内容提出三个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后,给其自由选择问题的权利,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课堂形成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讨论激烈,说得也很有道理。教师则在一旁扶持指导,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而有难度的就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引出了道儿,埋下了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唤起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的内在深意。
最后,师生采用问答形式合作朗读,在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提升了对水乡景美、人欢的情感体验。到此处,朗读也会带上一些发自内心的情感了。
第四篇:水乡歌教学反思
上周我校举行了课堂教学比赛,水乡歌教学反思。我选了《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的第二课时上。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教学反思《水乡歌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让学生自由读,并让学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学生赛读、小组读、师生对答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孩子读进文中,走进画一样的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找出这首诗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先让学生说说我们家乡什么多?再模仿课文说说“古砦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由于自己课堂上激励语言还不够丰富,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气氛不是很活跃,因此导致学生品悟得不是很到位,本来第三节我是想让学生先说一说:为什么说把歌说是装满一箩又一箩。先体会水乡人们打捞鱼得了一箩箩的喜悦心情。我没有让学生品味就读,所以学生读不出喜悦之情。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要善于驾驭教学方法,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使今后的教学更能得心应手。
第五篇:水乡歌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反思
城阳区夏庄街道夏庄小学 刘珍建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突出水乡的三个特点:水多、船多、歌多。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每小节采用设问句的方式开头,使文章更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写字教学。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诗歌时,先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二三小节,最后总结归纳,培养孩子小组合作的意识,锻炼了孩子的自学能力。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整堂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愿意把记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吗?指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讲解。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形声字、根据图片想象记住生字等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