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上海IPA考试助大学生力破史上更难就业季
2013“史上最难就业年”比不过2014“难上难”
河北省人社厅公布,201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36.78万人,比今年又要多出1.28万人。再加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明年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省就业市场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一增一减,2014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不乐观。最难就业年之后,或许是更难。
就业难?IPA对外汉语教师海内外就业率 一骑绝尘!
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在做出国留学的准备,只有少数人选择留在国内就业,或者考公务员。上完大学,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有一个出国的梦想: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成为留学生。
以前,出国的留学生,为了获取生活费,只能去餐馆做钟点工,辛苦但还挣不了多少钱。现在的留学生,机会就很多了,他们通过在儒森汉语培训,学习对外汉语,考取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仅做汉语家教,就能挣到自己的生活费,还扩展了自己的交际圈。
另外,随着全球汉语学习热潮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一直以来,由于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机制落后,导致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师人数存在严重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了解到,在美国,一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时薪在25美元—100美元之间,在澳大利亚也达到40澳元—100澳元。
参加2014上海IPA考试在国内外做中文老师 前景好!
现在,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是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准入门槛,它除了带来高薪之外,也可作为将来移民的敲门砖,因而受到人们的追捧。
儒森汉语是国内最早开办对外汉语教师输出、辅导培训的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学校发展模式上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迄今为止,儒森汉语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期辅导班,为多家用人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优质教师资源。到2013年底,儒森汉语已经成功向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50多个国家世界各地区的学校和社团输送了很多优秀的汉语教师。
2013年,儒森汉语与政府相关部门签署了赴韩国汉语教师招聘的合同。儒森汉语被授权在中国国内为韩国国内各大院校无上限输送汉语教师。该项目的签署,证明了儒森汉语在国内汉语教师海外输出第一的地位。也彰显了社会和政府部门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将汉语教师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为国为人为自增光添彩。
儒森汉语助大学生力破史上更难就业季,推荐学员就业率居行业首位。儒森汉语,学员成功就业的保障!
第二篇:“史上更难就业季” 大学生薪酬预期反增2000元
“史上更难就业季” 大学生薪酬预期反增2000元 2014年07月29日 07时40分00秒来源:云南网 日前,最新一期《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由中华英才网发布,去年的“最难”就业季在2014年变成了“更难”就业季,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对首份工作的薪酬预期不降反增。国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通讯电信业最受大学生青睐,“最佳雇主排行榜TOP50”中,小米、京东、顺丰等成为新上榜企业。
接近2成大学生倾向自主创业
报告显示,有30.4%已签约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单位就业,没签约的大学生也有30%打算在一线城市就业。从行业看,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单位性质看,35.9%的在校大学生把国有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较2013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云南省人事部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的学生创业人数还达不到毕业生的1%。
为此,云南省今年的1号文件着力推动就业,大学生创业难,不少从事高校创业指导工作的导师认为,实际上是观念意识的问题。以云南省为例,如果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按照规定,除了自筹资金,各种扶持政策可获得大约13万元,其中3万元是无条件支持创业的,另外的10万元为2年免息贷款。加上各种杂费的减免、免费入驻创业园节约办公成本,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可谓十分优惠。
大学生薪酬预期不降反增
去年的“最难”就业季在2014年变成了“更难”就业季,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对首份工作的薪酬预期不降反增。
据中华英才网最新一期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5月份,仍有38.9%的在校大学生尚未签约,与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7%的在校大学生每月薪酬预期集中在4000-5999元的区间,而在2013年75%的在校大学生对薪酬的预期集中在2000-3999元的区间。
通讯电信业最受大学生青睐
在调查报告的“最佳雇主排行榜TOP50”中,通讯电信业、金融业、制造电气业各上榜5家,其中通讯电信业有3家企业在排行榜前20名。报告由此分析认为,相比较而言,这三个行业中,通讯电信业最受大学生青睐。
在排行榜中,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名列榜首,与去年持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从去年的第8位上升至今年的第3位。而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小米和Apple,分别排在第16位和26位,其中小米公司是今年新上榜的公司之一。
新闻链接
促就业云南出台20项措施
今年,为鼓励大学生就业,云南省出台了20项措施促就业,其中与大学生相关的主要有云南籍大学生出省就业高校可获奖励;1000万投入支持开办青年创业示范园等。其他政策扶持大学生就业的,还有“月营业额不超2万免征营业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型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自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照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网店持续经营半年以上,且月收入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经认定后,一次性给予2000元资金补贴。
针对国企招聘的方案,今年云南省也要求,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招聘信息要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公开发布,报名时间不少于7天。
另外,今年的省人代会确定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的目标,人社部门要做到每月分析一次就业形势,查找就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国企要尽力做到不裁员,政府部门确保开发公益性岗位不少于4.5万个、帮助不少于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云南信息报 记者 朱虹
第三篇:史上更难就业季来袭 达内学员频现高薪入职
史上更难就业季来袭 达内学员频现高薪入职
热火6月正式开启大学生毕业季,据公开数据显示,到今年7月,中国将有超过727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及大量的海归毕业生,或将超过800万人,这一数字,前所未有,数字背后,带来的就业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成为“更难就业季”。“金三银四”的招聘高峰时段已经过去,很多毕业生仍然在漫漫求职路上迷茫。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最大IT职业教育公司达内科技高级副总裁孙莹看来,用人和就业,都是刚性需求。现在的情况是,两者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这是多年来,中国高校培养模式,以及相关产业爆发性增长共同造成的。“虽然就业形势很严峻,但经过达内培训,从达内走出去的学生,就业率和起薪,都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孙莹说。为何达内学员不怕就业形势的严峻,反而频频出现高薪入职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在进行,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开始转型升级,随之而来的,是用工荒问题,是人才和企业需求不匹配的巨大矛盾。以IT业为例,近年来,电商、移动互联网等发展非常迅猛,人才供不应求,但由于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大学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因此,出现了历史上最为独特的“就业难”和“用人难”同时出现的情况。
记者前往达内北京教学中心了解到,达内学生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大学毕业生,二是职场上不顺心、希望更大突破的人。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增加IT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增加职场竞争力。一位正在达内学习的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在大学里学到的,更多偏重理论,实践很少,而在达内学到的,更多是技术运用和实战训练。据孙莹介绍,不论有没有IT背景,即便是零基础,只要在达内接受4个月的高强度脱产学习,从达内走出去都能达到IT企业的实际岗位要求。
事实上,达内已经培养13万以上学员成功就业,一直保持着高就业率。亚信联创管理院副院长蓝灵曾专门比较过校园招聘和达内招聘的区别,她认为,从达内毕业的学生有明显的几个特点:技术扎实,工作上手快,流动性低,职业发展目标很清晰,很少像校园招聘的应届生那样频繁跳槽。亚信联创是中国最大、全球收入和市值均第二大的电信BSS/OSS提供商,用人需求很大,每年都要从达内招聘很多学员。一位IT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每年校园招聘都很费神,一是要千挑万选,优中选优,二是要想怎样才能用好他们、留住他们。来达内选拔人才,非常高效、便捷,大大降低了企业招聘人才的难度。”记者了解到,与达内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有3.5万家之多,它们可以随时到达内进行现场招聘,俗称双选会,达内几乎每天都有企业来现场招聘,每个月差不多数百场,在学员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条无缝通道。达内还在北上广深杭等各大中心城市,建立完整的软件人才服务中心,实现学生“一地学习,全国就业”,达内已经达到年毕业学员5万名的规模,形成自己强大的品牌和口碑。
一位即将入职的达内学生向记者描述了在达内的经历,最初,他通过朋友知道了达内,报名后接受了4个月的脱产高强度培训,学习JAVA开发,他属于底子很薄弱的学生,基本是零基础,经过大量的课上学习和实战训练,还有面试求职方面的技巧等,让他顺利拿到offer,而且薪资比较理想。
“达内是今年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公司,也是第一家职业教育领域的公司,上市对于资本和品牌都有非常大的提升。达内专注于增长迅猛的IT业,人才缺口非常大,发展空间也很大。此外,达内很早就开始做O2O混合远程教学模式,有自主研发的教学系统,教学质量控制的很严,同时还跟几万家企业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这些都是达内高速增长的内在因素。”某业内人士说道。
据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均值为3860元,而达内毕业生的起薪,平均在4000元以上,像网络营销、UI设计师、3G工程师、大数据、云计算等热门岗位,起薪都在5000元以上,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达内科技创始人兼CEO韩少云认为,达内最大的价值,就是能为客户带来更大价值。在达内,四个月时间,就可以把一个根本不懂IT技术的人,培训成熟练的IT工程师,然后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后,如果按起薪4000元计算,大概只四个月就收回学费投资,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MBA。达内学员能够在更难就业季里,频频出现高薪入职现象,一方面是达内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员素质和硬实力综合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达内与企业合作密切,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达内学员高度认可的结果。
第四篇:上海应届生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 签约率仅30%
近日,记者从沪上多所高校获悉,今年是近十多年来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严峻程度甚至要超过发生金融风暴的2008年,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各校签约率大多在30%左右,比往年要低10个百分点。在全国范围,今年共有699万大学生寻找就业机会,2013年也因此被戏称“史上最难毕业季”。高校就业部门老师和职场专家指出,就业问题是社会大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学生共同重视。他们诚恳地建议,部分“90后”大学生切勿眼高手低,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哪怕待遇差一些,也不妨先就业再择业。
【学校现状】
名校一经济类专业签约率不到10%
“今年是近十几年来,就业情况最糟糕的一年!”外贸学院就业中心主任徐家仪告诉记者,截至4月25日统计数据,外贸学院的签约率只有32%,而且近来增幅很缓慢,这个数字要同比去年低8个百分点。
外贸学院的就业一直在上海高校中较靠前,部分经济类专业长期都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不过今年某经济类专业当下的签约率只有9%!去年此时已经超过了40%,也就是说,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即使是历年来的就业王牌院系金融学院,去年也低了15的百分点!“学校八大学院的签约率,只有会展和旅游两个学院同比去年稍高一点,其他六个学院都下降不少!”
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王爱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校本科生的职场签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5.6%,本科生与硕士生的平均签约率较去年下降5%。“虽然这个比例不是很高,但从学生的绝对数量来看,还是不小的。”
事实上,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近日举行的一次教育部会议上,教育部领导就谈到严峻的就业形势。“从我掌握的情况看,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内外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内就业人数增多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王爱祥说。通过几家大型国企的招聘变化,他感觉到了今年与往年不同。比如,中石化往年都会来到华东理工召开现场招聘会,让这所以化工为特色的高校充满人气;而今年该公司没有来,改成了网上报名,招聘人数则大幅减少。
上海海洋大学截至目前的就业签约率,也比往年有所降低。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朱克勇表示,目前该校60%的大四学生处于在岗实习状态,这一比例比去年要低。谈到原因,朱克勇的观点与王爱祥类似,认为是宏观经济形势、就业结构性问题造成的。他还指出,社会提供的岗位与大学生的要求不匹配也是一大原因,“这就是所谓的摩擦性就业矛盾”。
【案例】
日语专业学生找工作难上加难
上师大日语专业的小黄同学今年毕业,前不久,她进入一家做网络广告投放的传媒公司。谈起自己和同学们的求职经历,小黄打开了话匣。“今年就业形势不好,我们读日语专业的又赶上中日关系冰点,找工作好难。”小黄叹了口气说道。据她介绍,许多企业来上师大开宣讲会,他们都去听了,但绝大多数企业招聘的人数只有个位数。“讲了老半天我们企业怎么怎么好,最后只招五六个人,对我们毕业生来说,真的很残酷,也很无奈。”
小黄告诉记者,目前,她的大部分同学都在实习过程中,还没签约。许多同学对目前实习的工作并不称心,做前台的同学也有。“有个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现在进了一家日本企业,只是做一些杂活,她觉得很没意思。”
与许多同学相比,小黄还是比较幸运的。她没有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凭借在传媒公司实习过的履历,从去年10月份起开始应聘传媒广告公司。最终,在今年年初的一家公司的面试中被录取了。“我的月薪是税后3500元,还算比较满意吧。”
历经艰难找到一份两千元月薪的工作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大四学生小杨刚刚找到一份在电影公司的工作,主要从事电影道具的周边开发。在他看来,这是一份让他心仪的工作,但还称不上满意。“主要是收入太低,每月到手只有2千多元。我的理想工资收入是5千元。”小杨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美术类的艺术生,工作并没有他想像的那么难找。他之前有过几个工作,一个是教别人画画还有一个是在工作室搞设计,虽然收入都高些,但他都不喜欢。“我不想过那种学校家里或者是办公室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太枯燥了。现在这份工作,虽然收入低,但我觉得很有意思。”
小杨是安徽人,每月2千多元的收入如何在上海工作生活呢?小杨告诉记者,对于他想目前,仍是父母为他解决租房子的问题。但他也知道这并非长远之计,接下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就目前来看,他觉得工作喜欢与否比收入高低与否更重要。“我真心觉得对一名大学四年里认真学习的大学生来说,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到一份既喜欢又能得高收入的十全十美的工作很难。要在其中做出选择。”小杨说。
【学校措施】
开通手机App推送招聘信息
为了推动就业,华东理工和海洋大学都采取了很多举措。
据王爱祥介绍,华东理工启动“就业引导工程”。该工程给每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发了一封公开信,希望他们不必把目光只盯在上海和长三角,要志在四方,目标长远,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该校联系了10个中西部省份的80多家化工型企业,鼓励学生去那些企业就业,签约后就给予奖励。学校还开展了“全员送岗位”“给校友写信”“企业走访”等活动,挖掘学校老师、校友们的各种资源,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早日找到工作。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招聘信息,华东理工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向每位毕业生推送招聘信息。
海洋大学建立了“上海海洋大学就业速度”App,已在安卓和苹果系统上发布。已有600名左右学生在App上填写了自己的专业,这样他们就会收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求职信息。据介绍,这是海洋大学“基层就业引导工程”的一个项目。该校还开通了热线电话,为学生提供求职个性化咨询,并定期举办讲座,传授应聘面试技巧。对于异地求职的学生,学校会给予经济补贴,鼓励毕业生“放眼全国”。
“已进入5月份了,我建议同学们一定要主动利用学校资源,多渠道应聘,把握好一切机会。”朱克勇说道,“另外我想说的是,能签就签吧,不要再挑来拣去了。先就业,再择业,后事业嘛,先走出这第一步,一步步来。”
【建议】
当前就业形势下,不妨先就业再择业
中智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主要因为国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导致不少企业招聘预算缩减;比起应届生,一些企业宁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以降低培训成本。“老生常谈”的高校扩招也是绕不开的一个原因,根据教育部去年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这样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企业也越来越习惯于“挑挑拣拣”。
不过,专家及业内人士强调,导致应届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也不少。在前不久沪上举行的多场应届生招聘会上,许多企业HR表示,如今不少应届生找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盲目“海投”——这在简历里体现得最直观,一些应届生简历里写的求职岗位与应聘的岗位不符,或是完全看不出来对某个企业有针对性的求职意向,很容易在海量简历中被淹没。
曾有调查显示,近七成应届毕业生都希望在一线城市发展,他们看中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多、薪资高,有的希望通过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过,求职区域集中加
剧了竞争的残酷程度。此外,应届生对工作期望值太高,有些应届生“薪水低的不考虑,职位低的不考虑,无明确发展前景的不考虑,非500强企业不考虑”,往往陷入相互攀比,使求职屡屡碰壁。
专家建议,大学生应重视实习与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积累实际经验、提高综合能力,毕竟企业非常看重大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同样十分重要的是,大学生职业定位要清晰、发展方向要明确,要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市场缺什么,并分步分阶段地逐步向自己理想的岗位目标去努力靠近。
专家强调,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应届生不妨先就业再择业,不要眼高手低、过分纠结公司的规模大小、薪水高低,要看公司提供的职位是否与自己条件相符。先找一份自己能做的、能累积到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后再去选择理想工作。
IT、电商、金融、生物制药等行业机会多
尽管看似寒风凛冽,但应届生就业仍有广阔空间和良好机会。日前,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家对应届生就业的行业情况做了一番调研和讨论。专家透露,对应届生需求较多的行业主要有IT行业、电子商务、生物制药、金融行业等。
从IT行业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大量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随着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软件开发应用来实现,业内预计,未来几年国内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量至少要达100万。随着传统行业涉足电子商务,如苏宁、国美、万达、正大集团等,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要进入电商领域,更多的投资者及创业者投身该领域使电子商务行业未来就业空间变得非常可观。就生物制药行业来看,我国新医改方案提出后,跨国企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且以基因工程为主要标志的生物制药在我国尚处于发展期,正需要大量人才。此外,虽然跨国金融企业需求减少,但国内的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然高企,留给应届生的机会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