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最终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
作者:何群合肥市瑶海区郎溪路小学***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达成识字量的基础上还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所以,在低段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汉字的特点,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低段 识字教学
一、低段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汉字的特点。
汉语的精髓体现在汉字中,汉字是汉语的灵魂。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把握汉字的特点,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有规律可循,而不是将汉字作为一堆乱码来死记。因此,教师对汉字特点的把握及研究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才能更科学高效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1、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线条艺术。教授低段语文的教师只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一、二年级的孩子,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乐于用图画或线条表达自己。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让孩子给所学汉字配画,即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地发展要求,又增强记忆,培养兴趣。中国书法是线条艺术、视觉艺术,由于孩子对线条、形象的敏感及丰富的想象力对中国书法有形象感知能力。书法创作的根本途径就是日常书写。在写字教学中,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些书法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2、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
(1)、汉字的发音有以下特点: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传统集中识字的优秀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便是彰显了汉字发音特点。识字教学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忆。在现代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仍可借鉴这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如推荐孩子诵读《日有所诵》这样的韵文化读本,培养其兴趣,增加识字量。
(2)、字的形体,简称字体。汉字的形体是指汉字的外形、体式。汉字发展成为能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约在夏商之交。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可 1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和籀文发展为秦代的小篆;第二阶段是由秦代的小篆发展为汉代的隶书;第三阶段是由汉代的隶书发展为魏晋以后的草书、楷书和行书。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可称为古文字,从隶书到草书、楷书、行书可称为今文字。纵观汉字字形演变历史,不难看出,以上八种字体是沿着不断简化、逐渐规范的道路发展的。每一新字体的出现,对原来的字体都是一种改进。删繁就简、避难趋易,增强实用功能是汉字字形发展的总趋势。在识字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展现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而不是孤立片面的死记汉字字形。
3、汉字有自身的构造规律,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到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在识字教学中,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使用汉字。
二、低段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只有在他的记忆中积存一定数量的汉字,才有可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就小学生而言,大量识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5~7岁的儿童视觉敏感度不断提高,6~7岁这个年龄段是机械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最佳时期。
1、立足儿童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在学拼音阶段的识字都是“大米”、“土地”、“读书”、“飞机”等这样的词,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即可。有了音义作基础,记住字形就不难了。这样,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学拼音,在识字中积累语言材料,在语言材料的阅读中再巩固生字,有助于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2、根据儿童的天性,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采用“学中玩,玩中学”是解决识字中“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教育家卡罗琳针对儿童的特点曾提出“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如,教师可以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在黑板上简笔绘“百花园”,把
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朵”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动脑、想办法,记忆字形。通过游戏、表演、试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学生的眼、耳、脑、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起识字教学。相反,如果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学习。
3、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遗忘是学习和记忆相伴随的心理过程,学过的东西,假如不及时复习,时间过得越长,遗忘的内容就越多。我们要允许学生忘却后再重新记忆,通过几次反复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增加复习次数,重复生字。普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复现七次,就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被识记住。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这一心理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语境复现所学生字,就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熟记的目的。
(2)、布置识字氛围,拓展识字空间。学生在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布置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母语环境,扩展学生的识字空间,巩固在课堂上的识字率,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认识新字,积累新词,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掌握的书面语言日渐丰富。
(3)、辨析音形训练,防止识字混淆。通过辨析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逐步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量的书面语言,为日后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4)、阅读课外读物,巩固已学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会遇到学过的字,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给汉字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我们的识字教学,也应发掘汉字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引领学生徜徉在汉字的世界里,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在汉字上,更是收获在心灵里;不仅仅是识了多少字,更是汉字艺术的欣赏与体验,获得心灵的陶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文彦 蔡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二版
4、《现代汉语》 黄伯荣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第3版
第二篇: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反思。现在低段识字任务非常繁重,如何能让学生乐学爱学?我觉得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性格特点,再结合现行课本,激发儿童学字的愿望,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学习效果。
一、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本的大纲要求,引导学生看墙壁上的标语、宣传语、广告语、商店招牌等,让学生养成“见字就认,不会认的字就问”的好习惯。这样既使学生对所学字、词加深记忆,以能产生想学字的强烈愿望;也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也对学生的写话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懂得了:识字是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处处能识字,这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创设情景,快乐识字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儿童的看、听、说、写的综合调控能力,不能简单的重复,孤立识字;而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比如在识字巩固环节,我会采用把生字藏在词语或句子中,请学生读词读句后找出来,并模仿说句子,让学生把学到的生字运用到组织语言中去。现在学生的说话能力明显有进步。
三、规律识字,是儿童识字的好方法。
我们知道汉字的构成是有一定规律的。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而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采用多媒体,出示“杨、李、雾、霜、蝶、蜂”等字的画面,同抽象了的古字比较,最后再出示楷体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知道了形声字、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学生很快就记住生字了。
四、正确书写能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字形。汉字书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的书写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也有益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品味。若忽视书写指导,可能会导致学生只能闻音知义而无法书其形,字形间架结构不准确,失去汉字的美观。还可能使学生书写不流畅或“多笔少划”,这就为以后的习作教学埋下“祸根”——写错别字。
五、巧设作业,巩固识字。
语文的识字教学,不是教师包办代替,面面俱到,它是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为此,要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精心的设置课堂作业,来巩固识字。比如:“一字开花,词语接龙”等方式,就能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形式来巩固识字,理解字义,撑握生字的运用。象种将“字、词、句”连为“一体化”的作业设置对低级学生识字的巩固非常有效。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识字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识字教学。这些方法的确对提高低年级识字、巩固识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教学中,也许还遇到许许多多的新问题,我将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把低年级语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我得出的结论便是: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孩子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四种方法:
一、趣味识字法
1、开课环节生动有趣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是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的开课环节:“同学们,今天有几个我们不认识的小客人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愿意跟他们交朋友吗?”“愿意!”在孩子们的大声回答声中我打开电脑教学软件出示生字卡片并告诉他们:“今天的小客人很喜欢你们,如果你们能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它们就会很乐意地帮助你,成为你今后学习的好帮手。”
2、自编顺口溜降低难度
在集中的归类识字中,单纯的结构分析是孩子们很难接受的,为了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降低识字难度,我自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如学生难辨“密”和“蜜”,我这样编:“密林长在山中,蜂蜜酿自蜂虫。”通过顺口溜中的下划线,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区分了“密”和“蜜”的不同。
二、形旁表意功能法 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海”,“冰、凉、冷、冻”以及“祝、福、祈、祷”,“袄、袖、裤、袜”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了“三点水旁”、“两点水旁”以及“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两点水旁”表示与寒冷有关的意义;“衣字旁”表示与衣着有关的意义,“示字旁”表示与礼仪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两组汉字了。
三、游戏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作游戏便是其中之一。我把汉字中结构比较复杂的合体字分成几个部件做成小卡片让孩子们自己拿着,然后我说出一个新学的合体字,让孩子们找出组成这些字的各个部件。比如我说胳膊的“膊”,孩子们便自觉地拿出“月”、“甫”、“寸”三个部件组成胳膊的“膊”,这就是找朋友的游戏。
四、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法
如果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信息反复量增大、信息存储期加长,识字效果就会更好。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的方法。首先,我将新学的汉字放在相应的儿歌或简单的故事当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使学生大脑对这些汉字产生反复刺激,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其次,我使用循环记忆的方法,让新学的汉字每间隔一段时间重复出现一次,使学生有规律地反复识记所学过的生字,这样学生掌握生字的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康湖小学 韦建平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心得
一、培养学生“我爱识字”的习惯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可是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学生“我的识字能力最棒”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半年多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请“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请“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请他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我是识字小能手”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康湖小学 韦建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康湖小学
韦建平
教学心得材料
濮阳经济开发区濮水办康湖小学
韦建平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采取各类措施,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改进,并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困境进行分析,以摆脱以往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善于创新的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而后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该文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的关键点。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自身角色的调整。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等理论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考试观、人才观等都要重新认识和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要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及指导者。
2、教学策略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转变就是改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导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七个重点:(1)重感悟。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会,揣摩语境,训练语感。(2)重读书。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适量齐读,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及快速把握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重积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但要重视课内积累,还要重视课外积累。通过对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段的积累,学生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4)重情感培养。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对语文课文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5)重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6)重合作。合作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7)重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探索语文学习规律。
3、教学结构的转变
教学结构包括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学策略的正确选择运用。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课堂结构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结构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探究合作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转变的关键点
1、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巧设问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铺设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教化设备来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本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讲故事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发生变化后,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从以往的简单传授到如今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学生而言,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摒除以往的死记硬背,通过平时积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获得更深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如能在平时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知识积累,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启发,双管齐下,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在学习《身边的科学》这篇说明性课文时,教师应在讲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抨顺写法上的脉络,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境式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得当,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看浪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的气势与壮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带人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的合作探究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启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还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提出探究课题,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汇报探究成果,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5、以情动人,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并融情感于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以情动人。如在讲解《小蟒鲜找妈妈入《爱迪生救妈妈》这类蕴含深厚情感的课文时,要感情充沛、以心感人,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获得“亲情无价”的情感共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答案的正误之分,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成果,对于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独具一格的回答要在适当的场合下给予认可,避免全盘否定甚至当堂呵斥,以维护学生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倡导积极、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人情感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升华,能够在体会语文的魅力中快乐成长。
6、探索开放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的开放性学习,是指扩大教学资源的范围和学生的学习视角,充分开发社会、学校等对学生有益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的开放式学习可分为故事式学习、辩论式学习以及“导游”式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语
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凌。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1
[2]武玉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J]。金色年华,2010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抓起。”建国以来,我国识字教学流派纷呈: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识字教学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换偏旁识字法、情境识字法、拆字识字法……但这些流派、识字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师“教”的基础上,没有真正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目标去建构。学生识字效率和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近城市,走近乡村,走近教师,走近学生。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识字教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结合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识字;识字采取两条腿走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编写的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更重视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联系。阡陌相间,鸡犬相闻,处处荡漾着浓浓的乡情,农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乡间伙伴嬉戏玩耍,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家庭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新教材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如果只靠在校短短的几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我校是一所刚建立的学校,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施,但它的生源主要由三所村小合并而来,少部分是外地民工的子女。据初步统计,一年级学生中家长能辅导孩子的只占10,家长不认字的占12,大部分都只有小学毕业。在乡村,像我校这种情形的学校、学生也不在少数。鉴于此,如何利用新教材在乡村小学进行低段语文识字教学,达成学生识字兴趣浓、效率高的目标,让学生早日进入阅读世界?我们提出了本课题。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本校本地区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要求实验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趣味识字中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要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要博采众长,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的高速高效语文识字体系。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实践价值: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着眼于发展,注重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2、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3、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提出了明确的识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明晰地体现出向独立识字发展的方向。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除遵从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
2、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激励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识字成功的体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3、差异性原则:学生学前识字的差异及识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差异,因材而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人人学有所得。
4、发展性原则: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识字教学中不断得到发展;二是参与实验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提高;三是本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涵将不断完善、优化与延伸。五.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一年级学生。六.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验研究法、问卷统计法、抽样检测法、活动探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的综合运用。
七.课题预期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2、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高速高效的识字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学习方法。利用农村的优势和特点,开展院落间学生的互帮互学。用丰富的社会、大自然的资源识字、巩固字
3、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八.课题成果形成
1、调查报告;
2、工作总结;
3、专题论文;
4、案例选编;
5、实验报告。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课题研究期1年。(2003年9月~2004年9月)
(一)、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3年10月)
对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制订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二)、研究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7月)
开展实验,进行课题研究。重点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探讨最优化的适用于本校乡村地区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巩固率,对实验的成果进行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04年8月——2004年9月)
本课题形成成果,写出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结题。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指导小组成员:
2、课题组成员:
主要成员:
十一.课题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介绍
4.《课程 教材 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2003年第九期)
第五篇: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
《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题目:《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良好识字、写字习惯以及写字的美感意识,不仅对学好语文,而且对终身学习,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三、主要工作 三月:
⒈、学习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⒉、各子课题制订好子课题方案。
3、制订课题组活动安排,并开始正常活动。
4、实验教师培训,学习教科研理论。(1)《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2)《识字教学要则》 四月份:
1、实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熟悉本课题的内涵,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笔记,摘录,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2、实验教师写读书心得体会。
3、写规范字竞赛,实验班、对比班进行比较。五月份:
1、实验教师研究课上课、评课活动。选出两名实验教师,精心设计一节研究课,其他实验教师全程参与听课,课后要及时开展评课和交流。
2、实验教师教学案例撰写,评比。六月份:
1、实验班级、对比班级百字词验收,并做好对比。
2、教科研教师经验总结
3、课题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九月份:
1、教科研实验教师上示范课、评课活动。
2、教科研例会,学习教育理论。(1)《教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2)《让教科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需求》 十月份:
1、教科研教师听评课活动
2、实验班、对比班写规范字比赛,及时对比总结。十一月份:
1、课题组正常开展活动。
2、中旬上交学习心得一篇。
3、课题组人员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和论文。,十二月份:
1、实验教师研究成果汇报交流。
2、总结本学期教科研工作。
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组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