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海油迎油气产能建设高峰 海工装备市场扩容
中海油迎油气产能建设高峰海工装备市场扩容
2013年03月20日 09: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3年中海油的建设周期处于爬坡阶段,2014年将达到建设的最高峰年。预计2013年建成油气产能881万方,2014年进一步提升至1340万方。”中海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19日在出席“第五届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时表示。
海洋油气开发战略加速实施已是不争事实,由此催生的海工装备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中国证券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中海油正在加紧推进海工装备国产化进程,中石化则将海工装备作为未来重点投资领域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对海工产业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工装备年均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20亿元。目前,中国部分代表性龙头企业在钻井平台、钻井船等主流钻采设备总装方面已取得突破,相关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油气产能2014年达最高峰
金晓剑介绍,中海油2013年确定在建项目共20个,其中包括30个油气田,建造和安装导管架分别为25座、22座,建造和安装组块分别为30座、17座,海管铺设约711公里,终端建设5座。直接用于海上的钢材加工量需要20余万吨。
根据规划,2013年,中海油计划投产油气项目10个,建成油气产能881万方。在预计投产的11个油气田中,5个位于渤海,6个位于南海西部和南海东部。其中,业界较普遍关注的南海深水油气项目“荔湾3-1”预计在今年年底投产。
截至目前,中海油的项目已在渤海以及南海北部“全面开花”。数据显示,中海油目前共建设海上油田83座,生产平台170多座;浮式生产储油轮一条在建、十多条在用;陆上处理终端共13座,其中4座在建;海底管线已达到5300多公里。据金晓剑透露,“十二五”期间中海油海底管线还将有1000多公里的建设量。
“从建设周期上看,2013年正好走到了一个爬坡的位置,明年可能是建设最高峰年。”金晓剑介绍称,中海油预计2014年建成油气产能1340万方,2015年为1067万方,虽比2014年有所回落,但仍高于2013年的产能。
海工装备市场扩容
以中海油为首的我国海洋油气建设工程建设大幕的拉开也催生了海洋石油工程装备的百亿市场。有专家预测,随着中国对海工产业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实,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工装备年均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20亿元。
“海洋工程市场空间非常大。我们非常希望有志于做海洋工程的厂家,为建设海洋强国尽力。”金晓剑表示,目前中海油正着力推进海洋工程设备的国产化,其中,海底管线、水下关键设施(如水下管汇、连接器)、水下复合管铺设专有技术以及脐带缆铺设装备研制四方面的国产化需求最为迫切。
刚于去年12月底正式成立的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也将目光聚焦在海工装备这块蛋糕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新公司计划全面拓展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领域,发展固定式平台、浮动式平台成套钻井、采油工程装备,发展压裂、钻井等特种船,同时开发深水水下井口头系统及下放回收工具、水下采油树、水下机器人、水下生产管汇、海底输送管线等高端产品。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计划未来每年投入数十亿元用于石油工程装备更新,其中,海工装备将是六大重点方向之一。
第二篇:2018年上半年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8年上半年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延续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攀涨势头。海上油气开发的增加使得装备新租需求持续加大。以钻井平台为例,从数量上看,2018年上半年,全球新租数量达到115艘(座),同比增长11%,是2016年同期的2.6倍,超过2014年同期的87艘(座);从租约总时长来看,2018年上半年,累计达到940个月,也较2015年和2016年出现明显增长,但是,由于船东不愿被低租金锁定,新租租期普遍较短,导致累计租期不如2014年同期,也这反映出目前市场仍处于复苏初期。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活动的增长,装备需求量也随之攀升。截至2018年6月,全球钻井平台在租数量达到477艘(座),较年初增加28艘(座);海工辅助船在租数量达到3412艘,较年初增加220艘。
总体来看,2018年以来,全球海工装备供应过剩之势逐步缓和。截至6月,钻井平台市场利用率为70%,较年初增长4个百分点;海工辅助船利用率为74%,较年初增长5个百分点,这也是钻井平台和海工辅助船利用率自2016年年中以来首次双双突破70%大关。
建造市场:装备建造依旧整体低迷
尽管运营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但装备建造市场依旧整体表现低迷。2018年上半年,全球累计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36艘(座)、53亿美元,以金额计,同比下滑约23%,仍延续2017年以来的成交水平。虽较2016年明显提升,但依旧处于历史低位。
海工船方面,非油气用途海工船订单成为主角,上半年成交量推升至26艘(座),合计14.8亿美元,占据上半年全球海工装备成交总量的28%,同比增长约14%。其中,海上风电、海上工程施工、海上救助打捞等非油气用途船型累计成交18艘(座),合计11.6亿美元,占海工船成交总金额的近八成。
钻井平台方面,尽管市场过剩形势严峻,但由于新建平台价格极低,部分船东考虑借机升级优化船队结构,同时受新技术新设计驱动,少量订单正在孕生。上半年,吉宝远东船厂承接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合同金额为4.25亿美元,这是2016年年中以来全球首座钻井平台订单,也是2014年年底以来全球首座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
未来走势:产业低迷难以彻底消除
作为海工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国际油价受全球供需改善、库存消减、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短期内仍将保持相对高位。预计随着美国原油产量和出口量的进一步增长,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增产逐步落实,油价存在回落的可能,但下滑幅度将极为有限。相对高位的油价和大幅压缩的开发成本将一起支撑海洋油气开发活动的进一步增加,带来更多的装备需求。同时,考虑到市场兼并整合带来的老旧装备出清,运营市场供需关系将继续改善,利用率将继续抬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仍未完全走出供应严重过剩阶段,短期内租金水平难有实质性反弹。
受制于供应过剩和手持订单规模庞大,短期内,钻井平台和油气用途海工船新造需求微乎其微,以浮式生产平台和非油气用途海工船订单为主的订单结构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延续。尽管浮式生产平台新订单可观,但是由于门槛较高,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进入,中小型企业难以受益。同时,更多企业的加入将不断加剧浮式生产平台领域竞争,压低订单利润水平。因此,对于建造企业而言,未来一段时间仍是创伤愈合期,“接单难”“交付难”“盈利难”等现象难以彻底消除。
>>>>>>>>>>>>>>>>>>>>>>>>>>>>>>>>>>>>>>>>> 青岛励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智慧海洋、智慧渔业、智慧自然资源领域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软硬件系统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智慧海洋规划咨询等服务,擅长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北斗导航系统(BDS)、三维可视化制作与虚拟现实、大数据与云计算五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服务领域涵盖海洋生态环保、海洋资源管理、海洋预报减灾、海洋执法、海洋发展规划、海洋经济、水产品、渔政许可、渔业产业、渔业执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