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详查报告
为扩大后备资源储量,壮大主营业务,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公司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2月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签订了《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详查探矿权转让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就禹州煤田扒村井田探矿权转让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本公司将按照豫国土资发【2009】10号文规定,按4元/吨的价格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购买禹州煤田扒村井田探矿权,交易总价款约为5.2亿元(待详查提交最终成果后,根据储量备案结果计算确定探矿权价款总额)。
此项交易已获公司董事会第四届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根据《公司章程》,此项交易在公司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授权范围内。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也未达到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
二、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是河南省政府主管全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工作部门,主要职责包括依法管理全省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登记发证和转让审批登记;依法审查全省对外合作区块;承担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和地质资料汇交;依法实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审查确定地质勘查单位的资格,管理地勘成果;审定评估机构从事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的资格,确认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结果等。
三、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扒村井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部浅井乡、朱阁镇,南距禹州市约8km,西距汝州市约30km。勘查区中心北距郑州约100km,西北距洛阳120km,东南距许昌市60km,禹州至洛阳沥青公路经过本区,禹州市至长葛市高等级公路从区外西部及北部通过,禹州至浅井乡、朱阁镇均有沥青公路相通,区内公路纵横成网,交通比较便利。勘查区范
2扒村井田面积32.67km
煤层资源量约1.3亿吨,其中贫瘦煤10,878万吨,瘦煤2,234万吨;可采储量约6,100万吨。煤层为本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0~8.49m、平均2.96m,煤层结构简单,属较稳定型煤层。煤质为低~中灰、特低硫、特低~低磷、特高热值粉状贫瘦和瘦煤,可作为炼焦配煤、动力用煤和用煤。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属偏低高瓦斯煤层;煤无煤尘危险性,属容易自燃煤层。本井田为
河南省两权(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勘查项目,勘察程度为详查阶段,井田详查成果尚未评审备案。
此项交易涉及的行业情况如下:
1、主要产品及用途
根据河南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编制的《河南省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详查报告》,本井田投产后主要产品为原煤、洗精煤,可作为炼焦配煤、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2、煤矿开发建设流程
煤矿建设的工作顺序和工作阶段,主要包括:
(1)项目建议书
根据国民经济和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对矿区建设提出一个轮廓设想,从宏观上考察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可行性研究
从煤炭市场需求预测开始,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论证建设项目的规模,井田划分,配套设施,技术方案,产品方案,运输、销售、原材料及动力消耗,成本和盈亏,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项目建设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该项论证应包括矿区内所有的煤矿,以及辅助设施和配套项目。
(3)矿区总体设计
为可行性研究批准后的一个工作阶段,包括矿井建设顺序,辅助及附属企业布局,铁路、电厂、炼焦、煤化工以及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等。主要是针对煤矿建设的复杂性而进行的对各项工程的统筹安排,提出控制基建投资的投资估算。
(4)单项工程设计
根据总体设计确定的规模和技术,决定编制单项工程设计,同时编写建设工程概(预)算。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通常的作法是一次设计,分阶段提供施工图。
(5)施工
主要内容有:征购土地,确定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四通一平”(水、电、路、讯及场地平整),器材采购及设备订货等。
(6)验收
建设完成后进行试生产,验收合格后交付生产使用。
3、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
矿井生产流程图:
综采工作面高档炮采工作面
工作面及运输大巷皮带运输机
采区上下山皮带运输机
采区煤仓
水平运输大巷皮带运输机
井底煤仓
主井提升箕斗
地面煤仓
矿选煤厂
客户
洗煤厂工艺流程图:
原煤
大块矸石
重介
小块矸石中煤分级脱水
捞坑分级
压滤脱泥
筛分
煤泥离心脱水
末精煤末精煤
客户
4、经营模式
生产模式:根据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综采或者高档炮采的开采工艺,井下煤炭和矸石采用胶带机运输,其余材料、设备等采用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
销售模式:以铁路运输为主,汽车运输为辅。
5、经营资质
公司是河南省重点扶持的五大煤炭骨干企业之一。根据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定的营业执照,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煤炭生产、洗选加工、销售,具有煤炭资源开发所需要的资质。
对公司来说,煤炭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矿业权是公司主要的无形资产。
6、探矿权具体情况
该探矿权所有人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探矿权价款总额缴足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按规定为公司办理探矿权过户手续。公司在取得探矿权证后,按国家规定,探矿权使用费按每年每平方公里100元缴纳。
2根据《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详查报告》,扒村井田面积32.67km;
二1煤层资源量约1.3亿吨,其中贫瘦煤10,878万吨,瘦煤2,234万吨; 可采储量约6,100万吨。目前,扒村井田尚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
7、下一步工作涉及的行政许可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扒村井田探矿权达到生产状态涉及的主要审
批事项如下表:
序号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核准部门
1项目立项及核准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2矿区范围划定、采矿权证、土地使用证国家国土资源部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4安全生产许可证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5煤炭生产许可证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目前,上述工作尚未开展,也没有确切的时间计划。
四、交易合同的主要内容
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与公司于2009年12月9日签署了河南省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详查成果有偿配置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定价原则:此项交易的定价原则为政府定价。根据豫国土资发【2009】10号文的规定,探矿权价款4元/吨,河南省禹州煤田扒村井田暂按1.3亿吨资源储量计算。
2、付款方式:协议签订后10日内缴纳30%的预付款1.56亿元;2010
年10月前再缴纳40%的预付款2.08亿元;待详查提交最终成果后,根据储量备案结果计算确定探矿权价款总额,缴足剩余部分款项。
3、探矿权价款总额缴齐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按规定办理探矿权过户手续。
4、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协议生效后,公司应按要求缴纳预付款,否则,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有权终止协议。
此项投资在公司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已经公司董事会第四届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进行此项投资的资金来源为自筹。
五、相关说明
本次购买行为不涉及人员安置、土地租赁等事项,交易完成后不会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形成同业竞争,也不会产生重大关联交易。
六、交易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受让上述煤炭资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后备资源储量,发展壮大主营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禹州煤田扒村井田储量较丰富,煤质优良,交通便利,市场前景看好。公司进行上述投资有利于扩大煤炭资源储量,做强做大主营业务,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七、备查文件
1、《河南省禹州煤田扒村井田详查报告》
2、《探矿权转让合同》
3、公司董事会第四届十八次会议决议
特此公告。
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
第二篇:河南省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帮扶办具体负责,抽调省直机关干部,组成了193个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155个试点村和38个艾滋病防治救助重点村开展帮扶工作,各省辖市、县(市、区)参照省里做法与省工作队一起组成一支庞大的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队伍,全面开展为期3年的驻村帮扶工作。经过持续帮扶,使帮扶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的良好态势,驻村帮扶工作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为了全面了解我省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解决突出矛盾,不断推进帮扶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省帮扶办组织人员采取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2006年以来我省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省抽调机关干部进驻农村开展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我省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从2001年开始,连续开展至今。2001年至2003年,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省委书记陈奎元提出从全省抽调4万名干部到10000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为发展县域经济和扶贫攻坚,原省委书记李克强指示在全省开展“联县驻村帮扶”工作,抽调500余名省直机关干部到42个贫困县的96个贫困村和38个艾滋病防治救助重点村开展帮扶工作;2006年8月至今,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原省委书记徐光春部署在全省开展为期三年的“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近年来,驻村帮扶工作在我省广泛开展,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各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广大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帮扶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真正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为了进一步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深层次问题,省委、省政府连续抽调机关干部开展了为期9年的驻村帮扶工作,通过驻村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村基本实现了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近年驻村帮扶工作成效
1、高度重视,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省委、省政府领导历来心系“三农”,始终把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作为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省委书记卢展工上任之初,就深入到郑州、洛阳等省辖市进行实地调研,看望了省委办公厅驻新安县工作队,并作重要指示:“帮扶工作要突出为民,人民群众既有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也有现实利益、具体利益,我们要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着手,要认真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努力做到情系人民、发展为民。”原省委书记徐光春多次深入各省辖市、县乡村进行调研,并把固始县万岗村作为自己的工作联系点。省委、省政府还成立了由原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为组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冬松和副省长刘满仓为副组长的省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帮扶办、各派出单位和工作队员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全力以赴搞好帮扶工作。
2、精心组织,努力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帮扶工作的格局。为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省委、省政府下发了驻村帮扶工作《意见》,省直工作队员入村后,省帮扶办及时跟进,针对帮扶工作情况,印发了工作《要点》,制定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考核细则》和《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管理办法》,建立了检查制度、工作通报制度、总队长工作会议制度等,使驻村帮扶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对涉及帮扶工作队员生活补助、政治待遇、照顾子女上学、职称评定等问题出台措施,解决队员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在日常管理中,省帮扶办组织人员,深入帮扶村,督促指导帮扶工作。各省辖市、县(市、区)抽调得力人员,采取“帮扶目标责任公示”等多种方式,对帮扶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激励队员积极投入驻村帮扶工作。据统计,2006年以来,省、市、县(市、区)帮扶村4700多个,三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0000多人,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驻村帮扶工作格局。
3、创新形式,驻村帮扶工作特色鲜明。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广大帮扶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形式、新方法。一些省辖市结合自身实际,分别组织开展了“百村帮建”、“项目建设年”、“农业产业化推进年”、“温暖工程”、“连包帮建”、“111工程”等主题驻村帮扶活动;有的帮扶工作队坚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科学调整当地农业结构;有的帮扶工作队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分别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助学活动,清洁家园活动等,为群众排忧解难;有的帮扶工作队坚持以村民自治为主,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智力帮扶,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有的帮扶工作队坚持示范带动,积极培育扶持一批致富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努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塑造新风貌、形成新机制,不断增强帮扶村可持续发展能力,驻村帮扶工作使中原大地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一批特色农业村、特色经济村、特色文化村、特色产业村和生态环保村等先进典型。
4、多方支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和派出单位的坚实后盾作用。在与有关省辖市帮扶办的领导、工作人员座谈时,参加座谈的人员反映,近年来,省发
改、财政、水利、电力、通信、交通、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资金项目持续向新农村建设帮扶村倾斜,支持农村发展。各省辖市、县(市、区)财政也安排了一定规模的配套资金,加大对帮扶村的资金投入。各派出单位认真落实“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帮助工作队理思路、定措施、谋发展,为所帮扶村选项目、筹资金,多渠道、多层次争取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建设、生态林业、农田水利、学校危房改造等各类项目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驻村帮扶工作队共为帮扶村协调和引进资金20984万元,引进项目905个;投入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资金8006万元;帮助当地调整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3.7万亩,调整优质粮食面积27.7万亩;帮助新建乡村道路1228公里,新建学校51所,新打机井1860眼;推广优质畜禽155万只,发展优质果品面积2.4万亩,培养养殖种植专业户7990户;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093期,受训群众211395人次;举办党员培训班1829期,培训党员37326人次,发展新党员951人,帮助协调民事纠纷5036件,驻村帮扶工作解决了困扰农村群众行路难、通讯难、吃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难题”,帮扶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民主管理深入人心;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稳定,新村建设日新月异,全省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趋势。
5、防治救助,艾滋病重点村驻村帮扶工作和谐稳定。紧紧围绕“落实制度,扩大成果,搞好结合,营造环境”的帮扶任务,把艾滋病重点村防治帮扶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在疫病防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驻村工作开展以来,省直工作队为38个艾滋病重点村引入资金2亿多元,新修道路239公里,帮助新建学校33所,新建村卫生所38所,打机井412眼,解决了34个村的人畜饮水困难,帮助3000余户患者家庭用上了沼气,培训群众2万人次,2006至2009年年人均增收400多元;组织开展了“艾滋病重点帮扶村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展示了患者的良好精神面貌;工作队主动邀请省、市、县农牧专家到村里开展讲座、咨询活动,现场指导和传授技术,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经济。目前,艾滋病防治重点村大部分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患者死亡率已接近正常人群,致孤人员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实现了免费上学、免费就医,适龄初、高中毕业生得到了基本免费的中专职业教育,患者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活信心明显增强。
6、搞好宣传,积极营造驻村帮扶工作良好舆论氛围。为激发广大驻村队员和所驻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省帮扶办不断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宣传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宣传报道工作的意见》,搞好经常性新闻报道工作;编辑印发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简报》238期;组织中央驻豫、省、市主要新闻媒体70多家,对18个省辖市36个县(市、区)55个新农村建设帮扶村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期间,召开座谈会30余次,采访干部群众1000多人次,各大报纸、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共发稿1800多篇、图片1200余幅,制作专题网页20多个,网民点击量100多万人次,发表评论、网民跟贴13000多条,互联网上兴起了聚焦“河南新农村建设帮扶”的热潮。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帮扶工作的新成果,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景象,展示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展示了帮扶工作队的新风采,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推进驻村帮扶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座谈和调查研究我们感到,尽管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帮扶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有一些帮扶村存在农业发展速度过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不富裕,文明程度不高,村容不整洁,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公共事业和综合保障不健全,农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创新不足,管理、保障措施不完善,工作成效不明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有的派出单位对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上有偏差,有些派出单位的领导和工作队员认为,只要给点钱物、联系几个项目就算完成了帮扶任务,对如何为帮扶村理出长远发展思路、建立长效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对帮扶村的整体发展和帮扶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工作队员有浮躁情绪,抓手少,工作不够扎实,脱不开、驻不下、帮不实,不善于做农村工作。二是帮扶资金缺乏,争取项目资金难度大。有的帮扶工作队的反映,由于帮扶资金没有单列,申请帮扶资金项依据不充分,争取帮扶项目资金非常困难;有的项目资金从省里下拨到市里、县里时,被拖延、挪用;有的工作队对项目资金的申报程序、审批政策不熟悉,争取项目资金有难度。三是有的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四是有的省辖市组织机构不健全,弱化了帮扶工作职能。
四、工作对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生产发展。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抗灾、增产能力,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农村道路、安全饮水、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各种类型人才投身农村建设,为农村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智力保障;着力提高农村科技应用水平,引进和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实施项目带动,引进和援建一批技术成熟、市场广阔、前景良好、风险可控,能促进所驻村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和帮助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帮扶村生产发展;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扩大农业生产集中经营规模和比重,引导农民成立各种类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达到60%以上,提高农业生产的协作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2、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民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稳妥组织劳务输出,逐步减少农村劳动力在农业生产初级阶段中的就业比重,鼓励农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发展个体经济,引进一批带动面大、见效快、进入门槛较低、适合农民个体经营的致富项目,帮助农民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农户创业并发展壮大,吸纳农村劳动力家门前就业;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办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知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农机操作能手、信息管理能手、农业生产能手、技术创新能手、创业致富能手、普法教育能手,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增加农民农产品销售收入,帮助建设一批农村商业流通项目,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鼓励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帮扶村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要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扩大先进文化普及范围,让农民共享先进文化成果,以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所驻地区文化资源,进一步充实传统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扶持一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村”,弘扬特色传统文化;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送城市文化下乡、迎农村文化进城”活动,推动城市先进文化与农村传统文化的双向交流,实现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良好对接,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村户创建”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科教普法服务团定期到帮扶村开展科教普法服务活动,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知法守法,营造科学发展、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每村要建成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文化书屋,一个信息网络站点,一支文艺宣传队伍,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4、加强资源保护和卫生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要求,加强农村资源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加大环境保护政策和知识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为核心的绿色生活方式,切实保护好当地土地、水、森林、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帮助引进推广一批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应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和新材料在农村的使用范围;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发动群众,清除村内及周边垃圾、污水、路障、淤泥;通过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实现村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培养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指导帮扶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完善村镇建设规划,逐步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的村庄向相对集中的社区转变,使村庄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对于已经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村庄,引导和督促农民按照规划落实;帮助帮扶村建立一套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组建一支卫生保洁队伍。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
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通过搭建舞台、正确引导、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6、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延伸公共管理和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帮扶村覆盖,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内容,使帮扶村农民的参合率达到85%以上;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五保户供养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项目,争取支持,加快建设农村基本保障设施;积极开展“劳务推介”、“医疗下乡”、“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流向农村,促进农村民生改善。每个帮扶村建成一个就业指导服务站、一个卫生所、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一支照顾孤残人群服务队。
7、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分类指导。在驻村帮扶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参与制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自主发展、科学发展,发挥主体作用,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立足现实,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办好事。对贫困村,工作重点放在理清发展思路、培育主导产业、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劳务经济上;对条件一般村,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上;对条件较好村,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用事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庄、带动周围村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突出特色、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破坏生态,不强迫命令、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8、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抽调优秀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大帮扶”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管理机制,鼓励机关干部扎根农村,发挥聪明才智,为其营造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事创业环境。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帮扶工作投入力度,相关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项目适度向帮扶村倾斜,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指示精神,在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的同时,还要注重为帮扶村搞好引智工程,不断培养致富带头人、各种技术人才、技术能手,把“输血”转变为“造血”功能。五是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要求,健全组织和保障机制,加大工作队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帮扶工作效果,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