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及水效益对比分析
制种玉米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及水效益对比分析
魏开军
(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 对制种玉米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和垄作沟灌四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及水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节水增产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灌溉水效益。与其它三种栽培方式相比,制种玉米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粒数增加,增产8.80%~16.76%,灌溉定额减少15m/666.7m~80 m/666.7m,水生产效益提高14.58%~54.12%,水经济效益提高14.29%~53.24%。
关键词: 制种玉米,栽培方式,产量,水效益 3232*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境内沙漠、绿洲、戈壁相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天然的种子生产车间’。制种玉米每年的种植面积在4万hm以上,种子生产量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25%以上,制种玉米产业已成为张掖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张掖市地处西北干旱区,蒸发大、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1250m,仅为全国的平均水平的54.2%,属严重缺水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制种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和研发制种玉米节水栽培新技术,推动和促进现代节水农业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3[2][1]
2试验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的节水及增产效果,为优化制种玉米节水生产模式提供依据。
1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杨家墩村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A:全膜覆盖沟播沟灌;B:全膜覆盖垄作沟灌;C:半膜覆盖垄作沟灌;D:垄作沟灌4个处理。其中A、B处理垄面、垄沟均覆膜,C处理只在垄面覆膜,沟内不覆膜,D处理垄沟、垄面均不覆膜。A处理垄宽35cm,沟宽65cm,父母本均在垄沟种植,2行母本行距45cm,株距24cm,父本种在母本中间,株距45cm;B、C、D处理垄、沟规格相同,垄面宽60cm,垄高18cm,沟宽40cm。亲本均在垄面种植,种植要求同A处理。
作者简介:魏开军(1965-),男,甘肃张掖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示范方面的研究工作。
1.2 试验方法
各处理施肥量相同,为农家肥75t/hm,尿素1050kg/hm,磷二胺300kg/hm,硫酸钾150 kg/hm。母本4月21日播种,父本4月24日播种。通过记录灌溉时间计算不同处理灌水量,具体见表1。成熟期按小区进行整区收获计产。小区积10m×4m=40㎡,重复3次,小区间加埂,埂宽60cm,高40cm。试验指示组合为郑单958。
表1不同处理灌水量情况表灌水日期 5/22 6/18 7/12 8/5 8/28 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666.7m)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55 57 59 54 28
3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57 61 63 57 298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64 65 330
垄作沟灌
72 70 363
2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结果
栽培方式对制种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表2),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条件下,制种玉米产量最高,为567.0kg/667m,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垄作沟灌相比分别增产8.80%、11.91%和16.76%;其次为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产量分别为521.1kg/667m
和499.4kg/667m,分别比垄作沟灌处理增产10.42%和5.83%,垄作沟灌处理产量最差,仅为471.9kg/667m,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表2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产量结果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小区产量(kg/40m)Ⅰ 33.9029.8530.0528.60
Ⅱ 33.8032.4029.7028.10
Ⅲ 34.3031.5030.1028.20
平均 34.0031.2529.9528.30
折合产量 kg/667m 567.0521.1499.4471.9
显著性 0.05 a b c d
0.01 A B BC C
2.2 种植方式对制种玉米株高及果穗发育的影响
在四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株高与穗位高变化规律相一致(表3),即株高较高的处理,其穗位也较高。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下,制种玉米株高及穗位都不同程度高于其它处理,垄作沟灌处理株高及穗位都最低,其余处理株高及穗位高位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及垄作沟灌处理之间。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果穗发育相对优化,穗长、穗粗均大于其它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果穗秃顶缩短0.1cm~1.8cm,穗粒数增加15粒/穗~32粒/穗。全膜覆盖垄作沟灌与半膜覆盖垄作沟灌两个处理之间的穗粗及穗粒数均处在同一水平,垄作沟灌处理果穗发育相对较差,与其它处理相比,果穗变短变细、秃顶长度增加,穗粒数减少明显。
表3不同栽培方式对制种玉米株高及果穗发育的影响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株高 cm 177 172 168 16
3穗位高 cm 89 80 78 7
5穗长 cm 21 20 18 16
秃顶长 cm 1.3 1.4 2.4 3.1穗粗 cm 5.1 4.8 4.8 4.5
穗粒数 粒/穗 298 284 283 267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效益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制种玉米生育期灌溉定额最低的处理为全膜覆盖沟播沟灌,灌溉定额为283m/666.7m,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垄作沟灌相比,灌溉定额分别降低15m/666.7m、47m/666.7m和80m/666.7m,其次为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灌溉定额比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处理分别降低32m/666.7m和65m/666.7m,垄作沟灌处理灌溉定额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四种栽培方式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节水效果较为明显。
四种栽培方式中,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水效益最高,与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半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垄作沟灌相比,水生产效益分别提高14.58%、32.39%和54.12%;水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4.29%、31.89%和53.24%。垄作沟灌处理水效益最低,与其它处理相比,水生产效益降低16.41%~35.11%,水经济效益降低13.94%~34.74%。全膜覆盖垄作沟灌及半膜覆盖垄作沟灌两个处理水效益略低于全膜覆盖沟播沟灌处理,但显著高于垄作沟灌处理。综上不难看出,再制种玉米生产上选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不仅可获得更高的水生产效益,而且在耗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表4不同处理单方水效益比较
处理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 全膜覆盖垄作沟灌 半膜覆盖垄作沟灌
垄作沟灌
灌溉定额 m/667m 283 298 330 36
2323232
3232
产量 kg/667m 567.0521.1499.4471.9
产值 元/667m 2101.21936.01857.81758.8
水生产效益 水经济效益 kg/m 2.001.751.511.30
元/m 7.426.505.634.8
5注:玉米种子价格以3.60元/kg计算,玉米穗轴及秸秆以60元/667m计算小结
3.1 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水平,在该种栽培方式下,制种
玉米产量比垄作沟灌栽培提高16.76%,穗长、穗粗增加,秃顶长缩短,穗粒数增多,果穗发育相对优化,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制种玉米在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栽培条件下,灌溉定额减少15m/666.7m~80 m/666.7m,水生产效益提高14.58%~54.12%,水经济效益提高14.29%~53.24%,节水增效显著。参考文献:
[1]王永芳.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5,5:93~95 [2] 刘洪兰,张俊国,董安详等.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J],干旱区研究,2008,1:35~40
第二篇: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韩建锋汪来田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简述酒泉市玉米套作马铃薯、孜然、菜花三种不同作物的高效立体化栽培模式,介绍其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了各栽培模式的效益,旨在为酒泉市及周遍地区高效立体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酒泉市玉米套作栽培效益分析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全市海拔1100—1500m,年日照时数3033.4—3316.5h,年平均气温3.9—9.3℃,有效积温1755—3611℃,平均无霜期118—159d,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并且南靠祁连山麓,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最适合于发展高效立体化种植栽培模式。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以前的“粮、经”二元结构发展为现在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农业生产不仅要解决吃粮、种菜的问题,还要能够满足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酒泉市农科所在酒泉市城郊区佘新村开展高效立体化栽培试验,通过试验和分析表明,在酒泉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采用立体化种植,不仅可以满足城市蔬菜的供应,而且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栽培模式
1.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
采取双行玉米套种双行马铃薯的种植方式,马铃薯采取双行垄作,垄高0.2m,幅宽1.2m(垄宽0.8m铺盖地膜,垄距0.4m),垄面点播马铃薯,垄两侧边点播玉米,马铃薯株行距0.24×0.6m,玉米株行距0.22×0.8m,马铃薯亩保苗4600株,玉米亩保苗5000株。
1.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
采用两行玉米套种九孜然的种植方式,幅宽0.6m,孜然株行距0.06×0.06m,播种后在表面铺0.5cm左右的细沙一层,玉米株行距0.22×0.7m,孜然亩保苗17-18万株,玉米亩保苗4500株。
1.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
采取双行玉米套种双行菜花的种植方式,按1.5m带幅宽划行,中间铺盖0.6m宽的地膜,在距膜边0.1m处移栽菜花,菜花株行距0.5×0.4m,亩保苗3300株,在膜两侧点播玉米,玉米株行距0.3×0.5m,玉米亩保苗4400株。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选好品种,合理搭配
立体化栽培不仅要考虑不同作物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作物在时间上的布局,为了充分发挥作物个体特性和群体优势,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实现单一群体为复合群体、平面结构为立体结构的生长环境和持续高产高效之目的,必须要缩短套作的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因此选好品种、合理搭配是套种栽培的关键。
2.1.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一般要选择抗旱、抗病的早熟马铃薯品种,玉米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马铃薯选用大西洋,玉米选用中晚熟型品种酒试20、酒125或中熟品种酒688最佳。
2.1.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孜然选择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玉米以抗逆性强的中熟或中早熟品种为主。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孜然选用新疆大粒,该品种分枝多,抗病性强,是这几年来生产上使用的首选品种,玉米选用中熟品种酒688或酒单4号最佳。
2.1.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菜花选择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玉米以中熟或中晚熟品种为主。在酒泉市城郊区的试验表明,菜花选用丰花50、荷兰83、祁连白雪等早熟品种,玉米选用酒试20、酒125、沈单16等中晚熟型品种最佳。
2.2、适时早播,缩短共生期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套作的两种作物尽可能有充足的生
长时间,并考虑尽可能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应根据不同作物早期对温度的需求,适时早播。在玉米栽培上,通常以10℃作为生物学下限温度,在生产上常以10—12℃作为玉米开始播种的温度指标。在酒泉市一般在竖年4月中旬就是玉米的最佳播种时期。但为了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根据套种不同作物的种类确定玉米的最佳播期。
2.2.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将马铃薯按照芽眼切割成块状后,用草木灰进行拌种,在阳光下晾晒,四月初点播马铃薯,四月下旬点播玉米。
2.2.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待土解冻后即三月中旬开始播种孜然,为了在孜然浇头水时减少对玉米幼苗的影响,玉米应适时早播,一般在四月中旬开始点播。
2.2.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四月中旬开始移栽菜花,为了避免玉米生长过快遮光影响菜花的生长,一般在五月上旬点播玉米,这样既可缩短两者的共生期,也不影响两者的正常生长发育。
2.3、合理施肥,促控结合在玉米套种马铃薯、孜然、菜花这三种模式中,施肥、灌水的总原则是“水肥适合、促控结合”,在前期要创造有利于马铃薯、孜然、菜花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在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1玉米套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
马铃薯、玉米是高产喜肥作物,应实行“重施底肥,巧施追肥,氮磷钾配合,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播前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20kg,配施普通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15kg,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马铃薯现蕾期、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田间灌水每666.7m2追施尿素15kg。待马铃薯收获后,结合培土每666.7m2追施尿素15kg,以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2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
孜然最怕积水,根系对肥料比较敏感,因此在施肥、浇水时要做到“慎浇水,巧施肥”。播前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20kg,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全生育期一般浇两次水,要求浅浇
薄灌,防止田间积水,并结合浇头水亩施尿素10kg。孜然开花现蕾时喷施叶面肥一次,每666.7m2用磷酸二氢钾200g,尿素150g,兑水50kg喷洒。待六月中旬孜然收获后,结合浇水每666.7m2追施尿素25—35kg,以促使玉米的快速生长发育。
2.3.3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
菜花、玉米均为喜肥作物,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磷酸二铵30kg,在菜花移栽后立即进行灌“稳苗水”,五月中旬结合灌水每666.7m2追尿素20kg,并适时施用微量元素,以促使花球的发育,是菜花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在六月中旬菜花采收后,及时对玉米进行培土,在玉米开始进入吐丝授粉期结合浇水每666.7m2追施尿素20kg。
2.4加强田间管理,严防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套种马铃薯、孜然、菜花这三种栽培模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针对不同的作物根据其发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玉米在前期要做好地下害虫(地老虎)的防治,一般使用甲基异柳磷药剂稀释500倍液灌根;中后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的蔓延发生,使用敌蚜螨和绝螨效果较好;在整个生育期内要做好瘤黑粉病的预防和防治,一般使用石硫合剂防治。马铃薯主要是防治早疫病(由冻害引起)和晚疫病(由高温高热引起)的发生,一般在种前种薯用盐酸吗啉呱(病毒灵)包衣,并用草木灰拌种后,进行晾晒。当田间出现晚疫病病株或早疫病病株时,用瑞毒霉素配代森锰锌叶面喷施,每隔7~10d喷防一次,并拔除病株,控制病害蔓延。孜然播前应用百菌清1.0Kg/亩处理土壤,消除地面杂菌,在全生育期内每隔15天喷洒EM原露一次,可有效防止死苗。菜花田间使用阿维菌素20ml+高金增效剂兑水30Kg喷雾,每间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以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虫害。
3、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分析
在酒泉市城郊区采用立体化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值明显增加,总效益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根据2007年的市场价格,玉米套种马铃
薯,玉米平均亩产900Kg,马铃薯平均亩产1250Kg,每亩收入 251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760元;玉米套种孜然的栽培模式,玉米平均亩产800Kg,孜然平均亩产110Kg,每亩收入 220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500元;玉米套种菜花的栽培模式,玉米平均亩产830Kg,菜花平均亩产1320Kg,每亩收入2480元,比单独种植某一作物亩收入增加 780元。从投入来看,立体化栽培投入成本要高于单独种植某一作物的投入,但综合比较,立体栽培的产投比高0.12,其次如果考虑酒泉许多农民不把劳动力计入成本,采用立体栽培每亩增加利润182元。
3.2、社会效益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的不断扩建,城郊土地可耕种面积有所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郊有限的土地面积,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发展的需要,根据立体化栽培试验,在人均土地面积占有少、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郊区采用高效立体化栽培模式,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可缓解城市蔬菜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为养殖业提供更多的饲料,有利于酒泉市城市郊区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第三篇:栽培因素对玉米制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栽培因素对玉米制种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1、影响制种质量的不良栽培因素
有的制种片区内,播种期不同,相差30--40d,导致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参差不齐,去杂去雄及督促检查的过程随之大幅度延长,容易形成“疲劳作战”,松懈麻痹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制种基地的前作物布局不合理,同一制种片区内的前作物种类多,生育期差异大(如小麦与蚕豆、油菜、大蒜等),从而造成制种田块之间的播种期相差过大。
有的田块播种深浅不一致,覆土厚度不均匀,其结果是出苗不整齐,缺苗断垄。虽经补种或移栽,补足了苗数,但母本行内苗龄差异明显,大苗欺小苗现象突出,因此,去雄次数增多,过程延长,及时、干净、彻底去雄的难度加大。
有的田块未按统一的行比种植父、母本或在父本行内混有母本,而且在去雄时,也未加仔细辨认,因此造成部分母本植株去雄遗漏,田间母本散粉株率严重超标。
有些制种田块,母本留苗密度多达6.75万株/公顷以上,甚至7.5万株/公顷以上,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授粉不良。其结果是植株空秆率较高、果穗较小、结实率较低,而且在去雄时,由于密度过大,部分“缩脚株”往往被忽视而抽雄散粉。虽然这些“缩脚株”大多不能授粉结实,但会影响附近正常植株的种子质量。
有的制种田块地势低洼或靠近水稻田,排水困难,渍害、草害严重,导致植株黄瘦早衰,子粒瘪小、成熟度低,即使去杂去雄质量合格,种子的外在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1.6农户间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在同一制种片区内,由于农产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苗棵长势不平衡,三类苗现象突出,往往会形成去杂去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明显差异。栽培管理水平较高,苗齐、苗全、苗壮,已形成高产苗架的田块,农户去杂去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相对较高,质量较易保证。反之,一些中耕管理差,草害、渍害严重,苗残缺不全或植株早衰的田块,农产去杂去雄的主动性都相对较低,甚至对苗棵长势极差的田块,农户还会放弃管理,不仅该田块去杂去雄质量难保,而且还影响附近田块的种子质量。
为提高玉米制种的栽培管理水平,确保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措施顺利实施,实现高产、优质,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措施:
2.1合理布局前作物,缩短制种片区内的播种期
播种期集中,对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便于水利安排和栽培措施的统一,从而易实现总体出苗整齐,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及所产种子的外在质量(子粒均匀度、饱满度、千粒重等)相对一致;二是去杂去雄及督促检查的过程随之缩短,有利于集中人力,在短期内按质按量完成去杂去雄工作。为此,制种基地应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尽早做好群众工作,在制种片区内安排种植收获期相近的作物,尽量缩短播种期。
2.2推行育苗移栽
近年来,大理州一些基地的实践证明,玉米制种实行育苗移栽,能争取季节,有效地解决制种与前作物的茬口矛盾和制种片区内播种期不统一的问题,容易做到整个制种片区同时进行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和摸苞去雄,从而能显著提高大面积制种质量和产量。如:2003年大理州的祥云基地,335公顷制种面积均实行大面积连片育苗移栽,各片区苗棵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在母本雌穗花丝尚未抽出时,进行了2--3次大规模的摸包带叶去雄,就已基本结束去雄工作,花期抽检和联检结果,母本散粉株率和父本杂株散粉株率均几乎为零。育苗移栽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2.2.1培育壮苗
选择靠近大田,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段作苗床。施足有机肥并配合少量磷、钾肥。苗床整地达到细、净、平,然后作成宽1.3--1.6m的墒,按4--5cm的粒距播种,苗龄长的可按行距15--20cm,株距6--8cm播种。播种后稍加镇压,然后浅覆土或盖土杂肥。出苗后,苗床应保持湿润,并视天气及苗情浇水。
2.2.2适龄移栽
幼苗达3--4叶是移栽的最佳时期,此时正值第1节、第2节根发生期,根短粗、长势旺,起苗移栽伤根少,易成活返青。
2.2.3移栽
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带土移栽。移栽时,苗根必须带土,栽下后严实埋土3cm厚,并立即浇定根水。
此外,还可因地制宜采用营养钵(袋)或育苗盘等容器育苗。
2.3严格按照统一行比种植父母本
2.3.1确定行比
应根据制种组合的父、母本株型确定适宜的行比。母本植株高大、株型松散、父本植株矮小、雄穗分枝较少、花粉量少的组合,父、母本行比应适当减小,不宜超过1:4或宽窄行种植的2:8。反之,可增大到1:5--1:6或2:10--2:12,行比一经确定,应统一实行。
2.3.2标签
发放亲本种子时,对发给每位农户的种子均应附有标签,分别注明父、母本的字样,以防播种错乱。
2.3.3检查和指导
从播种开始至结束,制种工作人员应分片负责,深入田间,逐块检查和指导,要求每位农户都严格按照统一的行比种植,并在父本行的两端种植指示作物(如大豆等)或设置其他标志,以免去雄时发生差错。
2.4合理密植,尽早清除母本“缩脚株”
杂交玉米制种的合理密植,就是既要保证田间通风透光和授粉良好,又要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为此,应根据制种组合的株型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根据大理州的生产实际,母本植株高大、株型松散的组合,宜适当稀植,母本定苗4.50万--5.25万株/公顷较为合适;母本植株矮小,株型紧凑的组合,可适当密植,但母本定苗不宜超过6.00万株/公顷。
2.5认真规划制种田片,加强中耕管理
为实现制种高产优质,基地应合理布局作物,认真规划制种片区,在确保隔离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田片制种,并加强中耕管理,及时发动农户追肥、薅锄、培土、灌溉、排涝等,为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肥、水条件。
第四篇:大面积提高玉米制种产量及质量必须综合措施配套
大面积提高玉米制种产量及质量必须综合措施配套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马景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杂交玉米制种各项措施的阐述,论证了杂
交玉米制种的各项措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了杂交玉米制种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一定明确的方法步骤,突出了以产量和质量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措施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玉米制种产量质量综合措施配套
杂交玉米的推广是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一个范例,是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项极有效的科技措施,大力提高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是推广应用杂交玉米并获得良好效益的唯一途径。本人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对玉米制种的各项措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玉米制种的系统措施,现将分述于后,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商榷借鉴。
一、制种地的选择
玉米制种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田间操作难度大、外围条件要求高的项目,因此,要求选择交通方便,具有一定水利、电力条件的地方,并且要求土地肥沃,产出率高,以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县在1987、1988两年的制种时,就是
由于肥力条件差和光温条件不足,造成前期没有形成高产长势长象,后期早衰,籽粒不饱满。其中1987年因肥力太差绝收68亩,1988年后期早衰使3吨多种子达不到国家标准而报废。
二、制种方案的制定
及早制定玉米制种方案是保证各项措施顺利实施的条件,方案的制定应涉及以下内容:
1、制种地和隔离带的规划;
2、花期调节和播种期的确定;
3、父母本的行比和播种量;
4、应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如育苗、移栽、盖膜、施肥、防止病虫草鼠、收贮等;
5、去杂去劣的要求及措施;
6、去雄受粉的要求及措施。
三、制种队伍的建设和技术培训
玉米制种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一项复杂系统,它需要有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干部队伍和一定素质的农民队伍的共同参与,因此必须合理地安排好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并把各项措施的技术要点和必要性落到实处,开展一系列的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并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检查、讲解。
四、突出重点,抓突破性的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抓节令抢时播种,使玉米生长充分利用前期光热条件,促使其早生快发,形成丰产基础。一般在谷雨、立夏节令前播种,营养袋(钵)移栽的在立夏中五天前移栽完毕。播种是应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复合肥40—50公斤作为底肥。、采用地膜覆盖及规范化种植。盖膜有利于增温保湿,促使养分矿化,特别有利于抗旱保苗,保证全苗;规范化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促成良好的田间气候。株行紧凑的玉米组合一般父母比1:6—1:8。净种宽窄行母本行距父本行60厘米,母本间大行80厘米,小行40厘米,塘距30—36厘米,应保证父母本群体分别达700株和3000株左右。并根据不同父母本组合进行合理调整。、加强中耕管理
玉米中耕管理是促成玉米丰产的基础,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1)追肥为补充玉米苗期所需养分,应在喇叭口期追施
提苗肥,每亩碳酸氢氨40—60公斤或20公斤尿素穴施。拔节后是玉米的需肥的临界期,应在拔节只抽雄前施肥,每亩尿素20—25公斤。
(2)排湿根据土质和地势,适当进行开沟排湿,保证玉
米的正常生长。
(3)防虫认真做好粘虫及虫口密度调查,达到防止指标
时,应及时组织,统一防治。
五、严格去杂去劣、去雄授粉,把好种子质量关
去杂去劣、去雄授粉是杂交玉米制种的中心环节,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关键步骤,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实施。
去杂去劣分3—4次进行,目的在于砍除杂、劣株,保证种子质量,使正常植株充分生长,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收获后还要进行包选。
去雄就是拔除母本雄蕊,自抽雄期之日起至结束止,必须做到每天进行,风雨无阻、及时、干净、彻底地去除雄蕊。雄蕊必须背出地外堆沤或作饲料。为保证种子质量,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一株母本撒粉株,应砍除周围3—5米远的母本植株。另外,收种子时应严格检验,凡不合格的种子一律不能收购入库。
人工受粉是提高制种产量的一个关键性措施,必须进行人工授粉,特别是在花期相遇不良或阴雨天气时,应及时抢晴天补授,据我站实验证明,玉米制种中人工授粉一般都要比自然授粉提高结实率16——80%。
结论
根据近几年来我站对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我站经营玉米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并在1996年以后的制种中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大面积800亩连片制种平均单产突破250攻击大关,达到275.5公斤,实测最高产达415公斤;二是实现我县玉米种子自给有余,走向了种子产业化的道路。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认为,必须采取上述的综合措施配套实施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大面积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第五篇:城市污泥不同处理处置方式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城市污泥不同处理处置方式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
张义安,高定,陈同斌*,郑国砥,李艳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北京 10010
1摘要:以北京市为例,估算不同电价及运输距离下填埋、焚烧及堆肥等方式的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在此基础上讨论各种处理处置方案的前景,展望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出路。污泥填埋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是主要处理处置方式,但所占比例将逐渐下降;堆肥是经济上较为可行的处理处置方式,适合大力推广;随着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提高,焚烧法可以适用于个别特殊地点。同时,分析了政府补贴对污泥处理处置效益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填埋;焚烧;堆肥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2-0234-0
5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以含水率97%计算,体积占处理污水的0.3%~0.5%[1],深度处理产泥量还将增加50%~100%。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干污泥大约1.3×106 t,并以大约10%的速率在增加。
北京市全区域规划污水排放量为330×104 m3/d,其中2003年市区污水排放量约为230×104 m3/d[2]。规划建设14座污水处理厂,2015年污水处理能力预计将超过320×104 m3/d,处理率将超过90%。到2008年,北京市将新增9座中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能力将由目前的1×104 m3/d提高到47.6×104 m3/d,届时每年产生含水率 80% 城市污泥超过80×104 m3。北京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外运运输费用占到全厂运行费用的1/3[3]。
城市污泥的大量产生,已引起日益严峻的二次污染,并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瓶颈。污泥处理处置率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投资和运行成本方面的限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关于不同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的经济分析,导致不同单位和设计人员在方案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本文以北京为例,对几种典型的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进行经济分析,以便为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成本估算
1.1估算方法
以1 t干污泥(DS)为计算基准,综合成本=运行成本+设备折价成本。运行成本以目前较为成熟的处理处置方式进行估算。
北京市污泥机械脱水效果通常在80%左右。各方案中的成本估算涉及或包括焚烧、运输、填埋等3个流程;设备折价成本取15 a使用年限,年折旧7%,社会利率10%,即年折价17%,设备年工作时数以8000 h计。因此,设备折价=设备价格×指数×0.17/8000。
1.2估算细则
(1)单位成本
填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成本约60~70 ¥/t,污泥填埋时按照压实生活垃圾∶土∶污泥容重比为0.8∶1∶1,污泥填埋成本为48~56 ¥/t,取52¥/t。
干化:干燥能耗与脱水量成正比。燃气加热效率85%、锅炉热效率70%、过程热损失5%时,水的蒸发能耗为150(kW•h)/t,每小时去除1 t水的设备投资为180×104¥[4]。
焚烧:目前多采用流化床技术,每h焚烧1 t干化污泥的设备成本为528×104¥,污泥按干质量减量60%。焚烧的运行费用24¥/t,烟气处理消耗NaOH量约为37 kg/t,折价约128¥/t [5]。
电价:北京市工业电价高峰期、平段区、低谷期分别为0.278、0.488、0.725¥/(kW•h)。按不同补贴方案,将电价设定为0.30、0.60¥/(kW•h)。
运费:北京市运输价格在0.45~0.65¥/(t•km)之间,污泥为特殊固体废物,需特殊箱式货车运送,价格处于高端。另外,近年运输价格有上涨趋势。因此,运费取0.65 ¥/(t•km)。
此外,干化及焚烧均按设备成本添加30%物耗人工管理费及土建配套费。
(2)污泥含水率
污泥的有机质和水分含量较高,填埋存在一系列问题,当前主要关心的是土力学性能,当含水率高于68% 时需按m(土)∶m(污泥)=0.4~0.6的比例混入土
[6-8]。含水率降低时污泥性状存在突变,因此填埋脱水目标设定为80%、30%。含水率是污泥焚烧处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低利于维持自燃,降低污泥含水率对降低污泥焚烧设备及处理费用至关重要。一般将污泥含水率降至与挥发物含量之比小于3.5时,可形成自燃[9]。北京市污泥有机物含量在45% 以下,因此使污泥维持自燃焚烧的水分含量应小于61.2%。朱南文总结了几种国外污泥热干燥技术,可以将污泥干燥至10%含水率[10]。污泥焚烧综合成本随干燥程度动态变化,干化程度越高,干化能耗升高,焚烧设备及运行费用随之下降。简化起见,本文以污泥保持热量平衡燃烧为估算前提,不再进行高水分下加入重油的成本估算。因此污泥焚烧的干化目标定为:60%和10%。表1北京市填埋场概况[11]及离污水处理厂的最近距离
Table 1Description of landfill site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填埋场 填埋场位置 处理规模/(t•d-1)预计关闭时间 最近的污水处理厂 最近直线距离/km 1)
北神树 通县次渠乡 980 2006 高碑店 20
安定 大兴区安定乡 700 2006 小红门 36
六里屯 海淀区永丰屯乡 1500 2017 清河 1
5高安屯 朝阳区楼梓庄乡 1000 2018 高碑店 15
阿苏卫 昌平区小汤山乡 2000 2012 清河、北小河 40
焦家坡 门头沟区永定镇 600 2011 卢沟桥 1
51)最近距离数据为作者实测
综上所述,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计有:堆肥,分别干燥至含水80%、30% 时填埋,干燥至含水
60%、10%时焚烧。
1.3填埋成本
填埋成本=能耗成本+运输成本+填埋场成本+设备折价成本
能耗成本=[1/(1-η0)-1/(1-ηe)]×150×α×Pele
运输成本=0.65×L /(1-ηe)
填埋场成本=βPf /(1-ηe)
设备折价=[1/(1-η0)-1/(1-ηe)]×180×α× 0.17×104/8000
其中,η0、ηe分别为处理处置始、末的含水率;Pele为电价,¥/(kW•h);L为运输距离,km;α为土建及人工配套费指数,1.3;β为体积系数,含水率≥68%时在1.4~1.6之间,取1.5,含水率<68%时取1;Pf为填埋场填埋价格,40~60¥/t,取52¥/t。
污泥填埋运输距离:北京市现有填埋场容量不足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置需求,即使规划中的填埋场建成之后,富余填埋能力也很有限,污泥填埋需另外觅地新建填埋场。随着城市发展及填埋场地质条件要求,运输距离也将越来越远,参照表1,污泥
填埋的运输距离将在40 km以上,因此在估算今后的填埋成本时,分别取50、100 km作为近期及远期填埋场运输距离。
1.4堆肥成本及收益
城市污泥经过堆肥无害化处理之后进行土地利用,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处理处置方式。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处理是泥堆肥主流技术,其处理成本与污泥初始含水率、处理规模、堆肥厂与污水处理厂之间距离以及设备原产地等因素相关。堆肥厂宜建在污水处理厂周围,运输成本计为0,堆肥成本主要由鼓风、烘干、筛分能耗,调理剂及设备折价成本组成。目前,堆肥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50~500¥/t,扣除15%含水率后取500¥/t DS。
利用CTB堆肥自动控制系统[12,13]进行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在河南省漯河市城市污泥堆肥厂的应用结果表明,当污泥含水率不高于80%时,鼓风能耗在40~60(kW•h)/t DS之间,取60(kW•h)/t DS。CTB调理剂价格为300 ¥/t,损耗率一般为5% [14]。经过10~14 d堆肥,污泥干物质减量30%,含水45%。采用热干燥技术烘干至含水15%,脱水负荷0.45 t/t DS;调理剂在烘干前筛分后自然晾干,需筛分能耗;筛分负荷共9.3 t/t DS,筛分能力1 t/h,功率3 kW。全程能耗95(kW•h)/t DS,考虑到未知能耗,取100(kW•h)/t DS。
设备折价:处理干污泥能力为 0.3×104 t/a的污泥堆肥厂设备投资约700万¥,设备折价182 ¥/t DS(含占地成本),取200¥/t DS。
1.5焚烧成本
考虑到焚烧废气排放等问题,外运30 km以上焚烧为佳,取30 km;焚烧按干物质减量60%,烧余物需运至填埋场填埋,运输距离取50 km。参考表3可知,干燥至10%焚烧成本较干燥至60%低。干燥程度越高,焚烧厂占地面积也越小,因此焚烧前以干化至10%为宜。
1.6干化农用成本
未经稳定化处理污泥存在施用安全危险,考虑到干化的稳定效果较差,安全性有限,不再估算。
2讨论与分析
2.1处理成本和经济效益
表2处理处置1 t城市污泥(干质量)所需的成本及其效益
Table 2Comparison of the estimated cost and benefit of sewage sludge treated and/or disposed by different ways
填埋
干化运输填埋 综合成本/¥
目标 能耗/¥ 设备折价/¥ 距离/km 运费/¥ 填土比例 费用/¥
80% 0 0 50 163 50% 3905531),5532)
30% 2091),4182)178 50 46 0 745071),7162)
80% 0 0 100 325 50% 3907151),7152)
30% 2091),4182)178 100 93 0 745541),7632)
焚烧
干化焚烧烧余物 综合成本/¥
目标 能耗/¥ 设备折价/¥ 运行/¥ 设备折价/¥ NaOH/¥ 运费/¥ 填埋/¥60% 1461),2932)12460 36512813 20 8561),10022)
10% 2281),4552)193 27 162 128 13 20 7711),9982)
堆肥
能耗/¥ 设备折价/¥ 调理剂损耗/¥ 总成本/¥ 销售/¥ 总效益/¥
391),782)200 75 3141),3532)410 961),572)
1)电价取0.30 ¥/(kW·h);2)电价取0.60 ¥/(kW·h)
各种处理方式处理成本估算过程及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污泥处理处置以堆肥方式成本
最低,约300~350¥/t DS;填埋方式约500~760¥/t DS。焚烧方式成本最高,约800~1000¥/t DS。堆肥成本低于填埋方式,显著低于焚烧方式,随运输距离增加填埋成本显著高于堆肥成本。此外,污泥焚烧处理一次性投资大,运行维护费用最高。
各种处理方式中,污泥填埋没有资源回收,效益为零;考虑到污泥热值水平,回收焚烧热能可能性较低,对净效益影响不大;污泥干化可以起到脱水的效果,但稳定化的效果有限,加之干化过程中容易产生爆炸和肥效缓慢等问题,不宜提倡;在产品销售良好情况下,按电价不同,堆肥处理可以盈利50~100¥/t DS。
2.2各种处理处置技术的优缺点
现有的大部分填埋场设计建造标准低、缺乏污染控制措施,存在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散发气体和臭味,污染地下水,不能保证填埋垃圾的安全,只是延缓污染但没有最终消除污染。一些国家为了把上述问题降低到最小程度,制定了待处理污泥物理特性的最低标准,使污泥填埋的处理成本大大增加。例如德国要求填埋污泥干基含量不低于35%。为避免污泥中有机物分解造成的地下水污染,1992年德国发布了《城市废弃物控制和处置技术纲要》,要求从2005年起,任何被填埋处理的物质其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 [15],这意味着污泥即便是经过干燥也不满足填埋的要求。污泥填埋面临填埋场地、公众及法规等多重压力,填埋成本将逐步升高,近年来国外污泥填埋处理方式比例越来越小[6]。
是否推广堆肥处理城市污泥,首先应切实评估施用污泥堆肥的潜在环境风险。杜兵等[16]研究表明,同国外相比北京市某典型污水处理厂酚类、酞酸酯类、多环芳烃类均处于污染程度较低的水平。堆肥处理的持续高温可以确保杀灭病菌,保证污泥的农用安全。陈同斌等[17]对中国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污泥中平均含量普遍较低,金属含量基本未超过农用标准[18],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年相关研究也证明: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污泥农用不会造成土壤和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19]。我国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重金属环境风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焚烧减量最为显著,含水80%的污泥焚烧后减容率超过90%。然而,污泥含有多种有机物,焚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恶英、二氧化硫、盐酸等,受国内焚烧技术的限制,二恶英污染问题尚未很好解决,重金属烟雾与燃烧灰烬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焚烧浪费了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对比三种处理处置方式,污泥焚烧占地面积最小,但综合成本最高,设备维护要求高,环保风险较大,这些不利之处都限制了污泥焚烧技术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堆肥处理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科学合理施用下可以保证卫生安全及重金属安全,同时较为经济可行,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从市场销售的角度来看,污泥堆肥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待改善。各种处理方式优缺点概括于表3(下页)。
2.3电价影响及政府补贴
电价影响到污泥处理处置成本。电价从0.60¥/(kW•h)降低到0.30 ¥/(kW•h),各种处理方式的综合成本分别降低40~230 ¥/t DS。如电价取至用电低谷期电价或者更低,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表3各种处理处置技术优缺点对比
Table 3Comparison of landfill, composting and incineration for sewage sludge
处理处置方式 收支平衡/(¥•t-1)1)技术难度 场地要求 能否资源化 无害化程度
填埋-507~-763 简单 大 不能 延缓污染, 没有最终消除污染风险
堆肥 57~96 较简单 较小 能 重金属低于农用标准时可以达到无害化要求 焚烧-771~-1000 技术设备要求高 小 不能 尾气可能带来二次污染
1)运输距离100 km、电价0.60 ¥/(kw•h)时, 以80%含水率填埋成本略低于30%含水率填埋, 但其占地为后者5.25倍, 综合考虑采取30%填埋
污泥含水80%及60%下填埋占地分别为30%下填埋的5.25倍、1.75倍。政府通过补贴如降低电价等调控手段,将污水处理投入合理分配到其中的污泥处理单元,可以降低污泥处理单元的焚烧成本、填埋占地,降低堆肥成本。政府补贴可以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控污泥处理行业投入产出状况,有利于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健康发展。总之,污泥处理处置应该有适宜的政府补贴。
3结论
(1)污泥堆肥成本随电价变化约300~350 ¥/t DS,堆肥销售可以补偿部分处理成本,使污泥堆肥达到微利水平。合理施用堆肥可以提供养分和有机质,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重要方向。
(2)污泥填埋操作简单,但其成本约500~760 ¥/t DS,高于堆肥处理。考虑到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及二次污染问题,且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污泥填埋将逐步受到限制,因此其应用比例应逐渐减少。
(3)污泥焚烧减量效果最明显,但其初始投资及运行费用最高,综合成本约771~1000 ¥/t DS。其设备维护复杂,如果对尾气处理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