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作者简介
杜审言
(约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3]
【译文】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公元689年(武则天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4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练习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参考答案:
1、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4
第二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全诗
【诗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出处】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意思】只有在外做官的人,才会对 时令变化这样惊诧。宦(huàn)游:在外 地做官。偏:单单。惊:惊诧。物候新: 指四季景物的变化。
【注释】只有宦游他乡的人,才对大自然的景物 和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盼时光快流,及早回归 的心情。
注: 宦游人,在外为官之人。物候新,自然界所表现的季节变化。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身在外乡的 人对异地物候生疏而感到新奇,或由于 乡思萦系而对季节景物变化十分敏感。[例]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 物候新。”漂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 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吴小如等《汉魏 六朝诗鉴赏辞典》)
【全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 ①晋陵: 即今江苏常州。晋陵有一位姓陆的郡丞作了一首《早春游望》诗,杜审言依其题韵也作了一首,故云“和”。丞:郡的佐官。②宦游:在异乡做官。③物候:指草木荣枯反映出的季节变化。④梅柳渡江春: 似乎一过了江,梅柳便换上了春装。⑤淑气: 温和的气息。黄鸟:黄莺。⑥转:动摇。蘋:水草名。⑦沾巾:泪水沾湿了手巾。
【鉴赏】
这是杜审言和朋友的一首诗,也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诗。
陆丞的原诗已经找不到了,只是从尾联中可以推测出,原诗大概也是 对景思乡之作。
题目中的“晋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常州,这不是他们相聚写诗的地 方,应该是陆丞的籍贯。这种以籍贯或生地乃至以做官的地方与名字连起 来称呼的习惯,在古人中非常常见。
第一联本来很平常,只是对“偏惊物候新”一句的理解,“物候”,指季 节变化后的景物特征,这不难理解,关键是“惊”字。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 对异乡景物的变化感到惊奇,如果是当地人,就不觉得奇怪了。这样的理 解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它和全诗的主旨一点关系都没有。诗人作为宦游 在外的游子,时刻思念着故乡,当季节变化,感觉到“物候新”的时候,才突 然觉得离家又是一年了,这才是诗人“惊”的原因。
律诗的结构,有时和八股文的“起、承、转、合”有点相似。所以接下来 的二三两联,是承接首联,对“物候新”的具体描述。第二联气魄很大,炼字 炼句尤其精彩,是唐诗中的名句。“曙”和“春”在这里都作动词用。两句的 意思是:云霞伴着朝阳从海中升起,给天边抹上了一道曙红。梅花还在绽 放,柳条已经吐绿,春天已经渡过大江,来到我们面前。
“淑气”指温暖的春天气息,它似乎在催着“黄鸟”(黄莺)早早地就在 鸣叫了。“晴光”指阳光,它在“绿”(水草)的摇动中转折变幻。
尾联是“合”,即照应首联,如同散文的首尾呼应。在如此春光中,忽然 听到歌古调,更勾起了思乡之情,不禁泪湿衣襟了。
杜审言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甫称“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 兄》),虽然有点夸大其辞,但是在初唐诗人中,杜审言堪称佼佼者,这首 诗,也堪称上乘之作。
【点评】 用一般性的赞词来赏析本诗精巧的构思,严谨的结体,和谐的韵律,工切的对属,已经显得妥而不当了,因为它独创的艺术特性太鲜明,具有五律定式多方面的典范意义。写出“这一个”宦游人眼中的异地春色,精审地抒发他伤春负春的情感,而能得到历代评论的公认,这需要足够的功力。本诗就达到这样“兴象超妙”不同凡响的高度成就,几乎字字锻炼,句句耐嚼,珠玑满盘诗眼多,通篇皆灵显神奇。起首两句突破常格,不落俗套,抢先标明自己感受特敏的原因,已有意识强调心理描写的新角度,从诗法上讲又紧擒诗题,滴水不漏,难怪前代评诗各家都要对之作一番夸赞。而“偏惊物候新”的高度概括,决定它必然成为表现力极强的主旋律,感情色彩又强烈浓郁,使它起了结构上的总领作用,也成为深深心灵世界的一把钥匙。以下诗句中的“云霞”、“梅柳”、“黄鸟”等都从“物”字派生出来,而“曙”、“春”、“淑气”、“晴光”等全是“候”的具体化。中间写景两联的工整精美,诗意传神,善于融化前人妙句,运用动词精细灵活和用笔的周转多变,可称进入化境,读来美不胜收。这是被偏爱首尾的前人所略过的华彩段落,牵连到全诗的贯通性和丰满程度,似当特为补赏一笔。
第三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初唐诗歌的总体特征;
2、结合注解,解读诗歌大意;
3、感受诗歌景物形象;
4、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感表达的技巧。教学重点:
1、景物形象的分析;
2、艺术技巧的把握。教学难点:
景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关系。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分析、体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航:
1、了解唐诗发展过程,条件允许可观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初唐早期文风及初唐“四杰”
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
3、了解《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相关背景,了解诗人,参照注解①。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二、课堂精讲:
1、结合注解,疏通字音、诗意。重要词语积累:宦游人、黄鸟、绿蘋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读诗题,初步感受:
“早春游望”揭示了季节特征及诗人的活动特征。(2)读诗歌,深入感受:
诗的首联、颔联、颈联是写景,尾联是抒情。感悟美景:
诗歌景物的形象特征可以用什么词语概括,诗人是如何表达这样的特征的?
《唐诗宋词选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
“物候新”。
诗人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化静为动:“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
拟人: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体悟情感:
本诗中最能揭示思想感情的词是? 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归思”。手法:直接抒情,尾联直接道明情感。用乐景衬哀情,以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烘托出作为游子的诗人不能归家的苦痛。
三、课堂精炼:
说说下列诗歌中景物与情感的关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江边柳
(雍裕之)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四、延伸探究:
归纳诗歌中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滕王阁》
课堂精讲:
1、导入诗歌
回忆所学《滕王阁序》,王勃才气纵横,引经据典的描绘了滕王阁的高大、宏伟以及此地的俊美风光,然而美妙的景物却触痛了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滕王阁诗,再次领略诗人的壮志豪情。
2、结合注解疏通字音、诗意。江渚zhǔ
鸣鸾luán
南浦pǔ
3、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诗歌首联、颔联以及颈联中的“闲云潭影日悠悠”属于写景,“物换星移几度秋”以及尾联属于抒情。
4、朗读诗歌,讨论分析揭示情感的核心词,以及诗人情感的表现手法。核心词:空或几度秋,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变幻,物是人非的伤感。手法:(1)直接抒情,“几度秋”抒发了时间流逝,事物不断变化的伤痛。“空”直接体现出诗人的虚无感。(2)借景抒情,首联写出滕王阁的高以及奢侈的生活,颔联诗人用“画栋” 2 《唐诗宋词选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 “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设问或对比,以人物的消失和长江的永恒进行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人生短暂之感。课堂精炼: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延伸探究:
探讨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以及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段一般有哪些。
第四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此首诗的意象、情感和结构。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意象到画面的转换,关键词的赏析。
教学设想:从意象入手,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与诗相关的背景: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二.串解诗文:
诗的大意说: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
忽然听到吟咏您格调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禁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
三.别致的开头:
结合背景材料说一说:作者触什么景,伤什么情?
诗的首联点题,十分精妙。远离家乡在外当官的人(宦游人),对于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特别敏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时伤怀,在“独有”“偏惊”的强调与呼应中,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四.重点意象分析:
朝霞、梅柳、黄鸟、绿萍,四个主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一幅怎样的意境?面对此画面,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1.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具体地描写了诗人对“物候”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
2.“宦游人”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垫。
五.关键词的分析:
“出”“渡”“催”三个关键词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
1.“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
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联写“游望”之景,紧承上文“偏惊”而来。“云霞”“梅柳”乃常见之景物,并不新奇,可是诗人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它们,并注入了审美情趣,“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这真是化平常为神奇,把熟识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
六.最后两句的赏析: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七.总结:
1.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采处,恰在中间二联。
2.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3.诗的技巧: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其思乡情真情苦情悲),拟人手法(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态),化静为动(写出了春的动感和生机)
第五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
(一)朗诵诗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二)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三)诗歌赏析
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①和(hè):奉和,即别人先做了一首,自己也依韵作一首。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姓陆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
②宦(huàn)游:离家到各地作官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偏:偏偏、特别。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
④曙:黎明。
⑤梅柳渡江春: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开,然后才把春天从江南带到江北。
⑥淑(shū)气:温暖的气候。催黄鸟:催动黄莺鸣叫。
⑦晴光:晴朗的春光。转绿萍:使萍草变绿。萍:一种水草。
⑧古调:这里指陆丞的诗。
⑨归思:回家的念头。襟:衣服的前襟。
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妙处。
“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家乡、宦游在外的游子才对异乡的新春节物气候感到既惊且怪。
3、具体分析
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
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蘋”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采处,恰在中间二联。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1-5小题。
3、预习后面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