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时间:2019-05-15 14: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第一篇: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论文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就业 教育创新 师范 文秘

[论文摘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已成为必然。在承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基础上,针对当下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改革汉语言文学教育机制,是从根本上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经之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方向,另一类则是文秘方向,本文就这两个方向的就业教育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一、师范类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来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就当前中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看,更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应该提倡创新性课程设置。身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是对后代人影响最早,也是最久远,最深刻的群体,中国的人才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观念非常重要。高校汉语言专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创新性观念,为中国的创新教育培养一批预备队员,以便他们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习下去,为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要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听到底”,“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封闭,很多同学都带着“熏”和“浸”的意识在听课,当然,这种听课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学教师的学者风范,体会他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讲述,但是,很多同学听完后脑子里面什么都没留下,也从来不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让自己以后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学生纳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熏”、“浸”之后的“刺”和“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学生不仅在本专业可以学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本专业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将来步入教师队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增强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当下小学和中学教学都提倡人文教育,对小学生、中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给学生减压,所以,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对同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去上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告诉同学,让同学们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具有建设性。2.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汲取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扎实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教者,他必须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懂得实践,就有“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的感觉,学得再好,不懂得教,也不是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势在必行。老一套的实践方式无非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出去实习一个月,这种方式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但是它只是给同学一个实践机会而已,并没有在观念上给学生们一个实践的转变,有很多同学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等到自己适应老师的角色之后实习已经完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从观念上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让学生一进大学就有老师的观念在他心中,在大学四年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期间。这就相当于每个学

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经验。免费看电影(tang)

二、文秘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方向要远远大于师范类的学生,记者、编辑、机关单位的文书等等都比较适合文秘方向的同学,但是近年来文秘专业毕业生表面上的供不应求和实际上的就业质量不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和就业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为文秘专业的建设指出努力的方向。从文秘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点都写作。

小结: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强,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闭门造车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学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高校就业教育与教育一样重要,汉语言为学专业不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必不可少。

第二篇: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毕业论文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论文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就业 教育创新 师范 文秘

[论文摘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已成为必然。在承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基础上,针对当下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改革汉语言文学教育机制,是从根本上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经之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方向,另一类则是文秘方向,本文就这两个方向的就业教育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一、师范类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来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就当前中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看,更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应该提倡创新性课程设置。身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是对后代人影响最早,也是最久远,最深刻的群体,中国的人才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观念非常重要。高校汉语言专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创新性观念,为中国的创新教育培养一批预备队员,以便他们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习下去,为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要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听到底”,“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封闭,很多同学都带着“熏”和“浸”的意识在听课,当然,这种听课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学教师的学者风范,体会他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讲述,但是,很多同学听完后脑子里面什么都没留下,也从来不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让自己以后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学生纳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熏”、“浸”之后的“刺”和“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学生不仅在本专业可以学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本专业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将来步入教师队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增强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当下小学和中学教学都提倡人文教育,对小学生、中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给学生减压,所以,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对同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去上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

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告诉同学,让同学们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具有建设性。

2.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汲取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扎实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教者,他必须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懂得实践,就有“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的感觉,学得再好,不懂得教,也不是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势在必行。老一套的实践方式无非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出去实习一个月,这种方式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但是它只是给同学一个实践机会而已,并没有在观念上给学生们一个实践的转变,有很多同学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等到自己适应老师的角色之后实习已经完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从观念上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让学生一进大学就有老师的观念在他心中,在大学四年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期间。这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经验。

二、文秘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方向要远远大于师范类的学生,记者、编辑、机关单位的文书等等都比较适合文秘方向的同学,但是近年来文秘专业毕业生表面上的供不应求和实际上的就业质量不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和就业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为文秘专业的建设指出努力的方向。从文秘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点都写作。

小结: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强,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闭门造车

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学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高校就业教育与教育一样重要,汉语言为学专业不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必不可少。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204~205.[2]方一新,程若旦,许玲玲“.文革”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2).[3]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革新

• 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革新

内容摘要: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中国高校中设置时间比较长,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相对深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比较稳定。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2003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对该专业规定开设的13门课程没有什么变化。业界几乎形成一种普遍的认知,中文专业是传统专业中底蕴最丰赡的一个学科,也是现代大学体系中最稳定的专业之一,有着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及魅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

•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革新

内容摘要: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专业定位不准。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本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仍不能准确定位,很多高校仍以传统的专业知识为主,没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也没能和市场就业需要相联系,导致毕业生和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二)课程结构不合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如中外文学、古代汉语等,而对符合时下潮流并且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如公关礼仪、现代办公技术、网络编辑学等则没有开设,这种课程设置虽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好处,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方„

• •汉语言文学促进产学合作教学考究

内容摘要: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也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它的基本理念最早出自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careerori2ented)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早地具备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国内许多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为: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

第四篇: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情况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填写我们的调研问卷。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在我国精神文明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之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曾是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但是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汉语言文学专业已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反而遭受冷落,沦落成现在所谓的冷门专业,失业率也频频上升。在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为了调查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情况,特设计此问卷。希望大家能用一两分钟得时间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高见,谢谢!你的参与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支持!

年级:学校:性别:

1.您为什么选择汉语言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A.理想驱使,我的志向是为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B.出于兴趣,想了解文学等方面的东西,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学气质

C.纯属无奈,是被调剂进来的D.2.您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学所有专业中的地位如何?()

A.占有很高的地位

B.遭受冷落,没什么地位

C.可有可无的一个专业

D.------

3.您经常留意或关注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面的信息吗?()

A.是的,经常

B.不经常,偶尔

C.从不

D.不知道

4.将来毕业了,您是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还是选择直接就业找工作()

A.考研

B.考公务员

C.直接就业找工作

D.不清楚

5.将来就业您是否考虑过从事跟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关的工作?()

A.考虑过

B.正在考虑中

C.没考虑过

D.不清楚

6.如果您从事跟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关的工作,您会选择哪几个方向?(多选)

()

A.教师

B.报刊、杂志编辑

C.新闻记者

D.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E公司文秘

F广告策划

G作家

H经理、领导

I商人、销售员

J其它

7.根据现有的面试心得和从业经验,您认为该职业更注重的职业素养是。(多

选)()

A.语言表达

B.文字写作

C.思维创新

D.实践能力

E.团队能力

F.领导能力

G各方面都涉及

8.您认为在校期间应如何锻炼以上职业素养()

A.多看书

B.多写作

C.找相关兼职

D.加入学生组织

E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协会

F其它

9.你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哪些做法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多选)()

A.加大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的课程力度

B.校内开展模拟求职面试现场的活动

C.支持学生校外扩展职业能力与经验

D.开展多项有关提升职业素养的课程,如礼仪,着装等

E.其它

10.您认为学校暑假实习采取哪种方式或着重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对您专业的学习最有用。我认为----------。(20字以内即可)

谢谢您的支持,祝您假期愉快!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曾树生的人生困境

姓名: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考生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邮 编:400047电 话: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提交日期:年月日 答辩日期:年月日 主考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2012年月日

目录

一、社会与现实环境之困„„„„„„„„„„„„„„„„3

二、家庭关系之困„„„„„„„„„„„„„„„„„„„4

三、自我精神之困„„„„„„„„„„„„„„„„„„„5

四、结语„„„„„„„„„„„„„„„„„„„„„„6

试论曾树生的人生困境

重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2010级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曾树生的形象是巴金四十年代小说《寒夜》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巴金小说中非常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个人物具有复杂的内涵,她在冲突和选择中,面临着现实和精神的困惑与茫然。她是受一个五四时期新思想思潮影响的新女性,但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 对面去与留两难的矛盾,面临着精神家园与尘世喧嚣的困惑与茫然 ,失去了皈依与稳定感,她逐渐走向沉沦。曾树生是“五四”之后代表着许多知识女性生存状况的形象,通过她,作者向我们显示出了“五四”启蒙后的知识女性的尴尬命运。

关键词:《寒夜》;曾树生;形象;矛盾;沉沦

在巴金小说的人物中,《寒夜》中曾树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女性。曾树生是一个纠结的人物,她因为性格的多元化,使她一直在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之间挣扎。她崇尚物欲、逃避现实,但也有可贵的向往自由的精神。在面临总总的人生困境时,她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煎熬、挣扎,直到最走走向沉沦,家破人亡。

一、社会与现实环境之困

战场失利、物价飞涨、人心浮动、谣言四起,“陪都”人民整天地躲警报、喝酒、吵架、死亡„„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人会顾及曾树生、汪文宣他们 “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理想,严酷的现实树生理想格格不入。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没有人会理会这些小知识分子、这些普通老百姓。我们看到的是一幅血淋淋的、老百姓已被推入到苦难深渊里,正在挣扎呼号的画面。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曾树生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诱惑就是陈经理的诱惑,因为能够帮助曾树生摆脱生活的困苦、实现自由的人只有陈经理。陈经理的外貌从汪文宣口中描述出来是这样的:男人似乎是银行里的同事,有一张不算难看的面孔,没有戴帽子,头

发梳得光光。他的身材比曾树生高半个头,身上一件崭新的秋大衣,一看就知道是刚从加尔各答带来的。那时陈经理和曾树生走进了一家漂亮的咖啡店,而汪文宣那一点薪水是不可能常去咖啡店的。只是陈经理在背后的诱惑实在太.他在曾树生面前总是提她最痛心的事.让她的决定一直在飘摇,他说:“你不应该为你家里的人牺料,他们都不关心你,你何必管他们的事,你不能这样白白浪费你自己啊。”曾树生跟他在一起时看到的都是一些淑女贵族们的生活。而她自己呢?在战争中消失了的青春,自己追求幸福的努力,灰色的前途,更何况曾树生才三十四岁,还有着旺盛的精力。她为什么不应该过得好?

二、家庭关系之困

汪文宣这个忠厚老实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地位越来越低、生活越来越苦、意气越来越消沉,他后来竟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悔的小公务员。他为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位置,为了那不死不活的生活,不惜牺牲了自己年轻时候所宝贵的一切,甚至自己的意志;汪文宣老实怯懦,虽然心里还存有反抗精神,但从不把想法与别人分享,只是把所有苦闷都憋在自己心里,一个人默默的忍受所有不公平的待遇和不顺心的遭遇。每次曾树生向他倾诉,他心里虽然开心,但嘴上只是淡淡地一句安慰。这对于一个充满激情、正值青春的女人来说太过于冷淡和沉闷了。作为丈夫,汪文宣并不能给予曾树生生活上乃至于心理上的依靠和支持,所以曾树生才在外面“交男朋友”来寻求家中得不到的心理安慰。

曾树生的不幸最大的导火索无疑源于这个自私、善妒的婆婆。婆婆是封建的典型代表,她扼杀着新事物,竭力打压。她嫉妒曾树生的自由恋爱,而且这个“姘头”分享了她的儿子的爱,在她心里,儿子是她的,她也嫉妒曾树生的美丽年轻。因此在这个濒临破碎家庭里,这个刁蛮婆婆处处刁难儿媳,骂她是儿子的“姘头”,曾树生当然不甘示弱,她厌恶这个婆婆,可她还算尊敬婆婆,很多时候都是在忍让,有时甚至会同情这个可怜的“二等老妈子”,文中曾有这样的描写:半掩的房门突然大开了,母亲捧着饭锅子进来。“她也在吃苦啊,”她看见母亲那种吃力的样子,不禁这样想道。可她不是弱者,也不是封建时代下的唯命是从的“好儿媳”,她敢正视婆婆的恶语,她选择还击。这样一个不讲理的老妇让她守着她的宝贝儿子吧,曾树生潇洒的离开了。她离开了,这个故事却没有结束,汪对她的痴情更是引发了婆婆的醋意,这一种“双面胶”的夹缝求

生终于让这支残烛血尽人亡。至此,家破人亡。

曾树生在对儿子方面是亏欠的,她没有给予她母亲的温情,她对儿子可谓没有感情她做的一切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她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她以为用金钱弥补,让儿子上所谓“贵族学校”念书就是对他全部的爱了。她不象一般母亲关心儿子那样地关心他,他对她也并不亲热。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是婆婆质问她 “可是小宣呢?可是小宣呢?我跟宣两个人你可以不管,小宣是你亲生的儿子,你不能丢开他啊!”母亲挣红脸,大声说······“小宣有学校照顾他,用不着你们操心,”曾树生冷冷地说。“好的,这样你可以跟着男朋友到处跑了。我从没有见过象你这样的妈!”母亲咬牙切齿地骂道。“对不起,我不是你那样的人,我也不想活到你那样的年纪,”曾树生开始变脸色,大声回答。她在享受她所谓“自由”的时候,头脑里连儿子的影子也没有。最后在小说的“尾声”里,“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就是到了明天,她至多也不过找到一个人的坟墓。可是她能够找回她的小宣吗?她能够改变眼前的一切吗?她应该怎样办呢?走遍天涯地角去作那明知无益的找寻吗?还是回到兰州去答应另一个男人的要求呢?”她将找儿子称作“明知无益的找寻”她到最后心里还是只有自己的一个自私的母亲。

三、自我精神之困

曾树生的女性形象是复杂而丰满的,是随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她既有理想、有抱负,又要做出违背理想的选择;既心地善良,疼爱丈夫,又要冲出牢笼,寻找新的幸福;既果断坚决,又在生活中痛苦挣扎;既自尊自强负担起全家人的生计,又爱慕虚荣,沉醉于上流社会的社交;既向往独立自由,又摆脱不了享乐主义的诱惑。

小说中处处都是无法实现幸福的矛盾,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身处社会,痛苦的两难选择之下,却无一能够带来好的结局。一方面,曾树生渴望一个家,作为女性都希望的温馨的家庭生活,而她的家庭却无法令她美满;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在社会中获得生活的满足,而这依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在这个家里,婆媳有矛盾,但丈夫终究是她自己选择的。因此,她倒也“我在外面,常常想到家里”。有时想到儿子,也写信给他,汪母缝好了儿子的衣服,曾树生也为此

“对她含笑地说过几句感谢的话”。可是这个家里是阴黑、单调、沉闷而无半点生气。作为一个男性,汪文宣毫无能力带给她幸福。他只会对着她哭,她已经厌恶了他哀求的眼光,陈主任一句“我想你在家里一定很寂寞”,她就“觉得末一句话挠着了她的痒处”。

社会给了她另外一个喧嚣的世界。她也是矛盾的,银行的工作使她感到的是委屈与无奈的愤懑。因她是学教育的,却在银行当花瓶。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在浮华的社会上艰难地谋生,使她茫然无措。

四、结语

曾树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接受过高等教育。曾树生经也满怀梦想,但是社会时局的动荡不安、现实的残酷,让她的梦想毁灭。她追求追求物质生活,爱慕虚荣,加之淡漠的家庭关系动摇了曾树生了内心,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家庭。同时她也是善良的,为了家庭,她甘愿在银行做花瓶,她爱丈夫、渴望温暖的家庭,因此在出走时内心十分的挣扎,矛盾。从始至终曾树生在一种两难的选择之中,难舍难分,可不安定之感与虚伪之惧困着她,最后在一种精神困顿中走向毁灭。

参考文献

[1]巴金.巴金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巴金.寒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所静.天津大学学报,津大学学报编辑部,1999(02).

下载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培养方案 PROGRAMM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OR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USE)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过良好的写作训练、思维严密活跃、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强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这是一个神奇的专业,它几乎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字记载无所不包,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现代文学三十年,世界文学,写作,等等,课程多,压力大,就业方向广,政府行政,文秘,教师,文员......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人文学科基本素质,有较好的母语写作与表达能力、较强的古典文献阅读和欣赏能力、具有一定文艺理论......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姓名:赵万平班级: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0801020049 一、专业概述 1、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

    汉语言文学 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 1、教师。要求文笔好,口才好,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各类编辑职务。要求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具备一定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精选5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 一、专业概述 1、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